1. 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一、優勢:
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口多,消費的能力和潛力就大,消費需求的增加又會帶動生產的增加。而正常情況下,生產多於消費,由此導致社會財富的積累。
人口多,市場競爭也就激烈,只要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合理,良性的市場競爭會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提高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市場的完善,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內需市場的擴大可以幫助我國抵制外來不良經濟沖擊的影響。
二、劣勢:
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可能也不應該僅僅甘於以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作為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主導力量,而提高勞動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知識附加值本質的途徑是提高教育水平。如此大的人口數量和城鄉差距,使得提高總體教育水平的成本加大,這會嚴重製約印度的經濟發展後勁。
印度人口現狀:
印度人口有13億左右。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2. 印度的優勢和好處
一、印度的耕地面積比我國的大30%左右。中印兩國都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國人口現在為13.5億,印度為11億,對這樣的人口大國,保有足夠數量的耕地面積至關重要,否則吃飯都成問題。雖然中國的國土面積是印度的三倍還多,但從耕地面積上看,印度以24億畝耕地居亞洲之首,中國以18.3億畝尾隨其後。
問題是:我國的耕地面積仍然呈每年下降的趨勢,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開發拓展、土地荒漠化等幾方面,我們每年要損失上千萬畝耕地。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警覺嗎?盡管我國的農作物產量比印度高,那是因為我們在農業生產體制改革和精耕細作方面比他們做得好,但應當承認,印度現在落後就意味著它有很大的潛力可挖。而我們,則應該在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和科學開墾可耕荒地上下更大的功夫。
二、印度的地理條件比我國更適於進行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是山地眾多的國家,地形復雜,進行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遇到的困難很多,造價也比較高。而印度,其國土面積范圍內除了北部喜馬拉雅山地外,中南部的恆河平原、中央平原、德干高原地形起伏變化不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良好。印度由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留下較好的基礎以及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多年來鐵路運營總里程雄居亞洲之首,直到2003年才被中國超越。目前中印鐵路總里程對比為:7.5萬公里:6.4萬公里。
同樣,印度在這方面的潛力也很大。而我們的 狀況並不足以高枕無憂,很多地方交通基礎設施的狀況還亟待改進,而且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每前進一步都要比印度費勁,絲毫不能懈怠。
三、印度目前所處的地緣政治形勢優於中國。我國東南沿海尚有台灣問題未解決,在東海油氣問題上與日本有矛盾,在南海問題中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存在爭端,北邊的俄羅斯雖然處於虛脫狀態,但一直算不上中國的友好睦鄰,威脅倒常常有,西南方向的印度也常常前來叫板。印度呢?雖然在北面與巴基斯坦呈武裝對峙狀態,還有強大的中國的威脅,也夠喝一壺的,但南面基本沒有顧慮,國家安全整體形勢優於中國。
印度與美、俄、英、日等強國的外交關系也保持得不錯,如中印起爭端,這些國家恐怕是偏袒印度的。
中國雖然強大了,但要顧及的方面很多,力量難免分散。所以,中印目前如發生沖突,我們在國際政治、軍事領域處於劣勢。
四、印度在軟體領域里對中國有較強的優勢。軟體業是印度能拿出手的少數幾個拳頭產業之一,印度政府在這方面也高度關注。我們除了加大投入、培養人才、加強產業鏈建設以外,還要做什麼?——那就是更加註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把知識產權保護做好了,軟體研發、推廣才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更好地推動其發展。我們問問自己:在這方面我們做到位了嗎?
五、印度的金融體系比我們更加開放、更有效率。金融系統的開放度、透明度高,其好處大家都知道。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如果金融系統出問題,後果十分嚴重。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大家都看到了,也經歷了,什麼次貸危機、呆壞帳等等,我就不多說了。反正我國的金融系統改革尚處於初級階段,問題很多,有些地方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在這方面我們不如印度。
中國經過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國民生產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三,而且發展勢頭仍然迅猛。印度近些年,經濟發展大有起色,這也得到人們的公認。二十一世紀的龍象之爭將是以後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談了印度的五大優勢,是為了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發現自己的缺點,找出對手的優勢,以不斷地調整激勵自己大步前進。「虛心使人進度,驕傲使人落後」——望我們常記起這句警言,共勉共進!
3. 印度雄心勃勃,制定了超越中國的百年奮斗目標,印度有哪些獨特優勢
印度雄心勃勃,制定了超越中國的百年奮斗目標,印度的獨特優勢是有著非常多的人口,要知道人口數量多的話,是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尤其是印度的年輕人是非常多,在此情況下如果印度政府能夠好好利用的話,就可能會創造一些奇跡出現。而且印度的土地也非常的肥沃,面積就超過了我們國家,只不過印度沒有利用好耕地面積,而且工業化進程比較慢,所以也導致印度的土地很多都荒廢了。而且印度這個國家還有著為濃厚的宗教信仰深入社會文化當中的每一部分,在宗教的帶領下,也讓印度這個國家發展的生機勃勃,所以這也能夠算得上是印度一個非常獨特的天賦。
最後從整個實力上來看的話,硬度還是非常強的,但因為其中存在著一些很多的矛盾,這也導致硬度沒有辦法持續快速地發展下去。
4. 印度人口多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
印度人口多的優勢: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
印度人口多的劣勢:人口眾多,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較少,影響糧食供給,而且還導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世界平均值,影響經濟發展。
印度人口現狀:
截止2022年印度人口有14億左右。印度超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5. 與中國相比,印度經濟發展具有那些優越條件其經濟優勢表現在那些方面
印度最大的優越條件是人力資源價格優勢。其次,印度在軟體,特別是軟體服務外包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印度的教育與西方接軌)。而且,還有向實體經濟滲透的趨勢。不過,在廣大的其他領域,特別是裝備製造、傳統白色家電等,無法與中國抗衡。
從英國獨立後,印度奉行社會主義的經濟路線,嚴格限制私營公司、對外貿易和外來投資。不過,自1990年代起,印度逐步開放市場,實施經濟改革,減少政府對貿易和投資的控制。縱然面對政治爭議,印度政府逐步將公營機構私營化,以及開放部分行業予以私營和外資參與。
印度面對的經濟問題來自龐大並持續增長的人口,以及貧富懸殊。貧窮仍是印度急需解決的問題,官方估計,2004至2005年印度有27%人口屬於貧困人口。
(5)印度的優勢條件有哪些擴展閱讀
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雖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簡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日益重要。印度憑借信息技術及大量受過教育並懂得英語的青年,發展成為全球企業將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持等「後勤工序」外判的中心。印度成為軟體及金融技術人員的「輸出國」,其他行業如製造業、制葯、生物科技、電訊、造船、航空和旅遊的發展潛力也十分巨大。
6. 有沒有朋友了解印度它有什麼優勢或優點嗎
大家對印度地理位置應該也有個大概的了解,它是南亞地區毫無爭議的強國,無論在人口、地域、經濟、軍事上,在南亞是無敵的,周邊國家的體量根本無法對印度造成挑戰。雖然北面的鄰國是中國,但中國本身專注經濟,崇尚和平崛起,也不願意與印度起沖突。印度在南亞的霸主地位很穩固。
7. 經常能夠聽說印度的缺點,那麼這個國家的優勢和優點有哪些呢
一·市場規模與中國相當並且潛力巨大
我們一直以來,從網上看到的印度人總能給人以娛樂至上的感覺,每次都能讓人笑得噴飯,除了扒火車、玩摩托、摔各種戰斗機,印度人的精神也是讓其他人望塵莫及的 。我們總是叫人家阿三,但是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印度雖然在很多領域落後於中國,但印度市場成為印度崛起的一大底牌。在吸引外國投資領域,印度首次以630億美元的數字超越了中美兩個世界大國,這不禁讓印度暗自酸爽了一把。
這倒不是主要的,主要在於印度年輕人的比重遠遠大於我們,每年的就業人數至少1000萬人,大多是18歲左右的年輕人。相較中國,印度人口的優勢恐怕在今後幾年會凸顯出來,而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在發展。
8. 印度的很多缺點我們都見過,有沒有人科普一下印度的優點及優勢
說到印度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大量的關於印度的不好的方面,就好比印度的火車只要是能著足的地方,都是可以掛人的。
印度的廁所滿大街都是,衛生堪憂。印度是全世界強奸率最高的一個地方,安全得不到保住,印度的閱兵和雜技團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還有就是印度的軍用飛機,每年都是會摔下一些來的,印度低種族姓的人,他們都是很受鄙視的......。
這些都是每一個人耳熟能詳的事情。
那麼,印度有沒有亮點有優勢的地方嗎?
不得不說印度還是有不少的優點的。
我們說幾個主要的吧:
4、印度的教育和語言優勢。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對於全球化的今天來說,這是他們最大的利好。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很多的公司,他們大部分都會將呼叫基地設在印度。
這也是印度的IT業發達的原因,印度已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在IT科技領域具有培養高端人才的優勢。
還有美國的知名公司,都喜歡用印度人來做高管。Google的皮猜(Sundar Pichai)、微軟(Microsoft)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他們都是印度人。
可以說印度還是有很多優勢的,關於其它方面的優勢,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9. 都說的是印度的缺點,有沒有人科普一下印度的優點及優勢
印度從1947年建國以來,一直就是個正常的發展中國家,既沒有像我國這樣的突飛猛進,也沒有像某些國家那樣一事無成。即便沒有大的亮點,但也不可過度輕視,畢竟即便是那無與倫比的厚臉皮,也是其他國家學不來的。
平時講印度,就是說印度的落後、集權、虛榮心和印度的種種缺點。然而,印度有10億人口,幅員遼闊,也有強大的軍隊和船隻。作為一個理性的中國人,我們必須面對每一個地緣政治對手。即使是我們認為貧窮落後的印度也有一些獨特的優勢。
自1947年成立以來,印度一直是一個正常的發展中國家。它既沒有像中國那樣迅速發展,也沒有像某些國家那樣取得任何成就。即使沒有大的亮點,也不應過分低估。畢竟,即使是無與倫比的厚臉皮,也不能從其他國家學習。
10. 南亞中的印度重工業生產條件優越什麼和什麼資源豐
自然條件優越,人文資源豐富。
一 自然1位置:南亞次大陸,相對獨立;沿海,靠印度洋2氣候:亞熱帶,降水多,溫暖濕潤,日照足3土地:地廣,面積大,肥沃;多平原丘陵,少高山;幾大河流供給用水4資源:礦物種類多,集中度高,豐富,如煤、鐵、水能。
二 人文1勞動力:人多,集中分布,素質較高,官方語言是英語2城市:分布集中,利於工業集中發展3政府:重視發展工業,特別是第三產業、新產業,如IT4交通:鐵路、公路、海運教發達5政治:南亞第一。
第一,首談印度的人口優勢和紅利,印度有14億人口,這就使得印度不缺勞動力,勞動力比較廉價,對於印度本國來說,勞動力可以加快印度的基礎建設。對於國外的公司來說,可以節約成本,尤其是在印度辦廠,可以節省許多開支,所以說許多世界性的製造公司紛紛到印度辦廠置業,盤活了印度的當地經濟氛圍。第二,印度的地勢和土壤優勢,印度的平原面積佔到了40%,山區佔25%,高原佔1/3,這就使得印度這里的環境很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這里產出的糧食養活了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並且多餘的產出的農作物還被印度出口到國外,賺取外貿資金。第三,印度的對外政策,左右逢源,不偏不倚,我們都知道美國和俄羅斯都在拉攏印度入伙,但是印度政府卻很聰明,我誰都不得罪,我誰也不支持,不偏不倚,以不變應萬變,印度的這個對外政策,使得印度獲取了極大的利益,俄美雙方從經濟上,軍事上對於印度都是給予最大的扶持。第四,印度所處的國際環境很優越,除了邊境沖突以外,沒有大范圍的敵對國家,這就使的印度能夠在長的時間段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從經濟前十到第七名,印度沒用多長時間,穩定的外部環境,造就了印度國內發展迅速的態勢。第五,印度的文娛產業是很厲害的,它們的寶萊塢號稱是印度的好萊塢,為印度的經濟收入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