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老師讓畫地圖,怎麼畫呢
地理老師讓你們那麼畫是有他的道理的,只有把很多重點的東西自己記下來才有用,如果單純臨摹就沒有效果了,我也是高三過來的人........要從高考的角度來,先把一個國家所在的經緯線打出來,如日本就是東經130,東經135,東經140,東經145,北緯30,北緯40,北緯50,然後記住主要的坐標點,如日本海,東京打出幾個點,然後畫出大概輪廓,(最好背著啊)再添上地形河流湖泊等(其實不用太詳細......)這個流程下來才會加深記憶,記住,地理畫圖是為了背圖,不是美術,畫的再漂亮就算一模一樣也沒用,所以最好是背著畫。
⑵ 中國地圖中關於和印度有爭議的地方是怎麼畫的
【中印邊界問題】:
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主要包括東段、錫金段、中段和西段。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3段。均與印度有領土爭端問題。
【東段】:
中印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治印度時期。1914年,西姆拉會議上英國和西藏地方政府,
雙方同意劃定「麥克馬洪線」將喜馬拉雅山麓以南地區劃入印度,但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承認。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錫金段】:
中國和印度在錫金邦的金手指地區存在領土爭議
【中段】:
在中段,印度實際控制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烏熱、然沖、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區,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的領土。
【西段】:
中國實際控制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塞欽地區(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闐縣),印度控制巴里加斯的部分地區約450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
地圖: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cb=cb&word=%D6%D0%D3%A1%B1%DF%BD%E7
網路:http://ke..com/link?url=TLdilyOooAbVw4oW-JULbQiYZ5Oqop9-_E31QgO29FD-_
⑶ 新大陸怎麼畫
新大陸的畫法:✨第一步,首先畫上地圖的邊框,寫上新大陸的標題。✨第二步,畫出歐亞大陸的輪廓。✨第三步,在歐亞大陸下畫出非洲大陸輪廓。
🌟新大陸是由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的發現為人類探索海洋提供了動力,隨著一座座礦山的發現、一處處庄園的建立,影響了人類科技革命的進程。 海洋的持續探索為高等數學、化學、物理的存在提供了舞台,各種學科的建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15世紀西歐航海家開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動。
⑷ 製作煎餅畫的原料有哪些 幫助萌新(。・ω・。)ノ♡比心
煎餅的煎餅種類 分類
在煎餅製作工藝基礎上,人們又變化出許多種不同的煎餅。在山東還有如下一些變化:
【酸煎餅】:將麵糊發酵變酸,攤制出來的煎餅味道酸而特別。
【柿子煎餅】:煎餅攤好還沒烙熟之前,放上去皮的柿,然後將之塗抹均勻;烙熟後,煎餅色紅,味道甜。
【酥煎餅】:煎餅冷卻後再烙酥。
【一品酥脆煎餅】:薄脆類,各種口味。
【糖酥煎餅】:用小米、白糖磨成米糊,在煎餅八九成熟時揭下,在鏊子上疊成長方形,放到爐台上烘乾。
【咸煎餅】:魯西南一帶,將辣醬塗抹於煎餅表面,然後疊成長方形存放。
【雞蛋煎餅】:用雞蛋、麵粉、蔥花製成糊狀煎成。
福建一帶煎餅的做法與中國北方的做法有所不同:在攤制煎餅的過程中要加一些料子,料子有酸菜、蛋等,並且煎餅外塗番茄醬;煎餅做完後立刻食用,不像北方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沂蒙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舊社會,農村女孩子到十二三歲,母親總要嚴教其學烙煎餅,並以烙不好煎餅找不到婆家相威脅。事實也是如此,過去的沂蒙山區婦女沒有不會烙煎餅的,因為它是家家戶戶每餐必備的干糧,家庭主婦怎能不會烙制呢?
烙煎餅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鐵制,圓形,有大、中、小三種,中號鏊子直徑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鏊子是烙煎餅的專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條,唐人《朝野僉載》中有「熟鏊上猢猻」語,可知煎餅的歷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來推動糊子的工具,當地人叫「笆子」,木製板狀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熱鏊子上後,用笆子左右推攤,糊子便薄薄地攤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還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來的煎餅卻各有特點。三是油擦子,群眾呼為油褡子,是用十幾層布縫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滲著食油,用來擦鏊子,為防煎餅粘連鏊子揭不下來。
煎餅的製作工藝較復雜。它以麥子、高粱、玉米、穀子、地瓜乾等糧食為原料,經過淘洗、浸泡,然後用石磨磨成糊狀物,群眾叫「煎餅糊子」。還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1/3或一半的熟料,稱為「對半子」,群眾稱這樣磨出來的糊子好烙,烙出來的煎餅也柔軟好吃。磨糊子是很費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糧食一般要兩三個小時才能磨好,因為磨快了,糊子過粗,烙出來的煎餅自然就不好吃。磨的時候,添料必須是有經驗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來的糊子才細膩均勻。舊社會,一個家庭,常常是能抱得動磨棍的就去推磨,大半宿才能磨完二三十斤糧食。有錢的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牲口推磨。有了磨糊機,也可將處理干凈的糧食粉碎成麵粉,再用水和成糊子。但人們總認為不如石磨磨出來的糊子煎餅好吃。有的地方喜歡把糊子先發酵,達到一定的酸度再烙制。這樣烙出的煎餅叫酸煎餅,易消化,吃起來另有一番滋味。
糊子調好了便可在燒熱的鏊子上烙制煎餅了。用笆子烙出的煎餅叫「笆子煎餅」,稍厚,有笆子剮過的痕跡,吃起來筋道。用筢子烙出的叫「筢子煎餅」,蒙陰北鄉多吃這種煎餅。用「竹劈」烙出的煎餅叫「抿煎餅」,較薄,這種煎餅1斤可稱十幾個。還有一種烙制方法是將糊子調得很稠,用雙手把糊子團成團,放在鏊子上滾滿鏊面,烙成。用地瓜干製成的糊子多用這種方法。城市又有了機器煎餅;原料是白麵粉,人們又叫面煎餅,可是人們:普遍認為沒有傳統手工煎餅味道香酥。
煎餅煎餅
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干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備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嚼頭。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折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乾,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干糧。煎餅食用亦有多種方法。烙制煎餅時,用韭菜加雞蛋(或加豆腐)調好餡子,夾在兩張煎餅之間,在鏊子上烙熟,叫煎餅合子,又叫攤煎餅,香酥可口,特別好吃,如今已成了臨沂的地方名吃。早年,民間烙煎餅,烙到只剩最後一點糊子時,因多次攤刮,已經半熟,不能再烙得很薄,便烙一個較厚的煎餅,灑一些鮮花椒葉和鹽在上面,揭下後再翻過來烙。老百姓叫「翻打鐵」。這「翻打鐵」香酥勁道,十分好吃。
煎餅亦可以在烙制好以後,食用時把各種菜卷在裡面吃。群眾叫「就菜」或「么就」。可卷在煎餅里的菜很多,包括肉蛋蔬菜,以及各種腌製品。舊社會,窮人吃煎餅卷肉是一種享受,俗話說:「煎餅卷豬肉,吃著沒有夠。」用雞蛋炒辣椒(或香椿)也算上等「就菜」,也有口頭禪說:「煎餅卷雞蛋,吃得直出汗」。上學的孩子也有旬趣話:「麥子煎餅卷雞蛋,不給我吃俺不念。」最有特色的普通就菜是「渣豆腐」和大蔥。渣豆腐也是沂蒙山區的地方小吃。即把白菜葉、蘿卜纓、野菜、地瓜秧等洗凈剁細,加點豆面和鹽,用水煮燜後即可食用的一種家常菜。煎餅卷渣豆腐,再放上點辣椒面,是貧苦農民填飽肚子的最好飯食。過去農忙時,沒有時間炒菜,煎餅卷大蔥和甜醬是最具風味的吃法。其次如大蔥蝦皮、辣椒豆腐、腌香椿蒜苔等,只要有辣咸相配的就菜就好。俗話說:「待要解饞,大辣大咸。」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⑸ 求會畫畫的指點一下,畫地圖首先注意什麼,具體步驟,怎麼畫能掌握好比例和位置
第一種情況:畫大洲輪廓的簡圖: 所以學會畫簡圖,又快又實用。 注意事項: 各大洲的緯度位置要基本正確。例如:亞洲大陸,畫在北半球;非洲,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北美大陸,主要在北回歸線以北;南美洲,有小部分在北半球。 第二種情況:畫輪廓較為精確的世界地圖 訣竅:
1、找一個輪廓簡潔、清晰的世界輪廓圖做為模板。
2、每次集中力量突破一個洲。畫熟練一個洲,再畫另一個洲。如果每次從頭到尾畫一遍,可能畫輪廓很久仍然模糊,記憶不準確。
3、注意比例。比例對了,圖就好看了。 具體步驟:
第一步:畫出赤道、南北回歸線、 南北極圈。注意距離要合適。 第二步:畫非洲(理由:輪廓簡潔、南北對稱,易畫) 第三步:由西向東,畫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以及亞洲東部的輪廓。 第四步:畫歐洲,輪廓復雜,多觀察。 第五步:畫澳大利亞,注意南回歸線的位置。 第六步:畫南北美洲(注意:弗羅里達半島接近北回歸線,亞馬孫河的入海口在赤道附近) 第七步:南極洲(注意:南極半島與南美洲南段相對)
⑹ 卡通軟煎餅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主料
黑芝麻5g 菠菜3片
麵粉40g 白糖適量
卡通軟煎餅的做法步驟
18.嗯嗯,做好的聖誕樹還挺有模有樣的吧~雖說是主食,但是妥妥的看起來是超好吃的零食啊有木有!
小貼士
糖的量不要加的太多,畢竟小寶寶吃的口味太重有可能造成偏食。稍微加3g左右提味就行哈!
⑺ 三個人分一塊煎餅,怎麼畫圖分
⑻ 地圖是怎麼繪制的
地圖地起源很早,幾乎與人類文化具有同樣悠久的歷史。最原始的地圖已無從考察,但從巴比倫和埃及發現的一些起刻在陶片上的、約4000年前的不完整遺物中可以看出,那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地圖。盡管它們的內容和表示方法較為簡單,但形式上已反映出原始地圖的產生與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國歷史記載中的《山海圖》已有2500年了,據說是鑄造在鍾鼎上,為指引狩獵的人們不致迷路而用的。 古代地圖的發展──古代地圖的發展歷史具有東、西方各不相同的特點。 據記載:中國的黃帝同蚩尤打仗使用過地圖。夏禹時期,大禹鑄造九鼎圖。周代的《周禮》中曾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等記載,可見當時已有了用於生產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地圖。自從黃河流域產生了農業,黃河的中下游平原便是古代東方的文化搖籃,可以說,中國地圖的發展出於農業生活與戰爭的需要。春秋時代,出於農田水利和軍事工程所需,出現了以數學計算的新方法。雖然當時的地圖沒有流傳下來,但不難想像,地圖已被廣泛應用了。例如,孔子看到了從事土地測量和戶口統計人員,就在車上向他們打招呼以表敬意;荊柯為謀刺秦王,假借呈獻地圖之名義求見。這說明當時的地圖已是統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據記載,中國古代已有土地圖、行政圖、軍事交通圖、天下大勢圖以及礦山、墓地分布圖等。現在所能見到的中國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的古地圖是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三幅圖,它們於公元前168年入墓的,分別是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圖中包括的范圍與湖南、廣東、廣西三省相仿,內容和表示法與現代地圖大致相同。這些地圖在地圖發展史上享有極高聲譽。 西方地圖的發展,比較確定的是在古埃及尼羅河沿岸開始有農業時,春季的河水泛濫淹沒了農田,沖毀了田塊邊界。為重新確定土地,便產生了具有數學意義的、用圖形表示土地輪廊和數量的地圖。古希臘、羅馬時代,因手工業的發達使地圖的發展從農業轉向海上貿易和軍事戰爭,他們學習了埃及的幾何學與地理知識,編制出具有大、小比例尺寸,大范圍、精確的航海圖和世界地圖。 在古代地圖科學史上,有兩位世界公認的地圖學家。一位是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他曾研究了怎樣在平面上描繪地球球面的問題,提出了兩種世界地圖的畫法,一種是把經緯線繪成簡單扇形,一種是繪成球形,叫做地圖投影學。這是很重要的基礎,也是早期西方對地圖學最主要的貢獻之一。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學指南》中論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度的測定方法,並選定經過大西洋中的費羅島的子午線。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製成世界地圖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稱之為地圖科學的奠基人。另外一位是中國西晉的裴秀(公元224─271年),他編制了《禹貢地域莆》和《地形方丈圖》,前者為歷史地圖,後者為簡縮的晉國地圖。他提出的」制圖六體」: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圖繪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離等方面的原則,奠定了中國古代制圖的理論基礎。他採用的計里畫方法長期影響著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格局,受到了後世著名的地理學家的尊重。 近代地圖的發展──公元14世紀後,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各國的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等技術的西傳,推動了地理探險者的大發現。從16世紀始,托勒密地圖逐漸被淘汰,又出現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圖學家──東方是中國的羅洪先西方是荷蘭墨卡托。羅洪先編制的《廣輿圖》把地圖區域的范圍擴展到了朝鮮、朔漠、安南和西域;墨卡托則根據新資料隨時對已出版的地圖進行修改補充,以幾何學和數學基礎嚴密、資料充實、內容新穎而著稱,是歐洲地圖集的代表作,使用至今。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期間著書介紹了亞洲地理知識。中國明代鄭和先後7次航行在南洋和印度洋上,留下了著名的中國第一張航海圖。148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道非洲南端試航成功後又 到印度。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768年,英國人科克在南半球高緯度海區環球旅行後,把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分開,世界地圖才較為正確地反映各大陸輪廓的實際情況。隨後,英、法、德等國的經濟發達,迫切需要精製地圖,這個時期的地圖成為近代地圖發展的主流。
⑼ 日本·、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六國的地圖輪廓怎麼畫
腦海里先要有這幾個國家的地圖的印象,才能畫出大致的輪廓,回去好好看這幾個國家的地圖,看會了自然會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