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印度人交往要注意什麼禮節
1。印度人喜愛3、7、9數字。他們認為紅色責示生命、活力、朝氣和熱烈,藍色表示真誠。陽光似的黃色表示光輝壯麗。綠色責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寧靜。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艷的顏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不喜歡玫瑰花,在辦公室和商業機關,寫字台喜歡放在東北角或西南角。
2。在印度初次訪問商或機關,宜穿西服,並事先訂約。約會,盡量按時赴約。印度商人善於鑽營,急功近利,圖方便,喜歡憑樣交易,洽談中應多出示樣品,廣為介紹經濟實惠的品種。印度商人中,許多人在英美受過教育,因為這是表示關心友好的方式。在談判時,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談論印度的赤貧、龐大的軍費及外援。
3。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信奉各種宗教,因此習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最忌在同一食盤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說來,等級越高,葷食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們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
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千萬注意,吃飯時,只准用右手遞接食物,另別用左手。與印度人接觸時,切忌用左手遞東西給他。因為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間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對別人的侮辱,弄不好他們會把你用左手遞的東西砸爛,盛怒之下,還可能臭駕你一通。
4。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在印度如摸小孩的頭,對方一定翻臉。最容易引人誤會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動作是搖搖頭,或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Yes」、「知道了」、「好的」,與我們點頭表示差別很大,最易使人誤會。
5。牛在印度是神聖的,稱為"聖牛",牛奶更是聖潔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
6。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女人結婚後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稱呼姓,不稱呼名;女人通常則只稱呼名。印度人見面的禮節是雙手合十。對婦女不可主動握手。印度人以玫瑰花環獻給貴賓,賓主相互問好後將花環套在客人頸上。花環大小視客人的身份而異,獻給貴賓的花環很粗大,長度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則僅及胸前。
2. 和外國同事相處,面臨文化沖突時應該怎麼做
如何解決跨國文化溝通
由於各國的文化存在著多樣性的特點,無論是表層的語言、禮儀,還是中層次的建築、飲食、禮儀或者處於核心層次的民族價值觀、思維等等。這就決定我們在進行跨文化溝通的時候會遇到障礙和沖突,如何能有效地跨文化溝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進行跨文化溝通的時候存在障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具體來說,文化差異層面的有1.價值取向.2.思維模式.3.社會規范;另外也取決於溝通雙方是否有培養文化差異的意識。
具體來說,可以用文化維度這個概念對跨文化進行分析,它主要有以下5個維度:
第一維度,個人身份的認同,具體來說就可以分為個人主義文化和集體主義文化兩大類。個人主義文化的主要特徵有:1.關鍵單位是個人。個人主義文化重視個人自由。2.對物體空間和隱私有更高的要求。3.溝通傾向於直接、明確和個人化。4.商業看作是一種競爭性的交易。集體主義的特徵有1.關鍵的單位是集體。個人的行動和決策的起點是群體。2.空間和私隱都沒有關系重要。3.溝通時直覺式的、復雜的和根據印象進行的。4.商業是相互關聯、相互協作的,認為促成結果的是關系而不是合同。以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為例,美國文化是具有典型的個人主義色彩,中國文化具有典型的個人主義色彩。
第二維度,權威指數,指國家或社會與人之間的平等程度。具體來說就是高權距離文化和低權距離文化。高權文化往往會導致溝通受到各種限制,因為高權力距離文化傾向於具有嚴格的層級權力文化結構,下級往上溝通會嚴重受阻,著名的「玻璃天花板」現象描述的就是在高權距離文化的影響下,組織對外國工作者的排斥。相反,在低權力距離文化影響的組織中,有權力和沒權力的人之間的距離更短,溝通可以向上進行葉可以向下進行,更傾向於扁平化、和更民主的層級結構。低權力距離文化正趨於發展的趨勢。
第三維度,性別角色權利。具體來說就性別角色在事業、控制和權力的控製程度。
第四維度,對時間的態度,這側重於區分對目標的長期投入或短期投入。以美國和日本為例。美國喜歡把經商比喻為「打獵」,日本則把經商比喻為「種植水稻」。這可以看出,美國側重於短期投入要立竿見影的效果,日本則側重於長期的投資來獲取長線的發展。
第五維度,對不確定性的指數。不確定性指數高的國家對含蓄和不確定性因素的接受和容忍程度高,具體體現在法律發條的伸展度等地方。不確定性指數低的國家,對事物的要求高度精確,喜好制定嚴格的`標准和法律。
在現實交流中,這五個維度往往不會單獨出現,而是交叉混合,這也和文化的一體性和交融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3. 怎麼跟印度人聯系
那麼你可以去國際交流平台去尋找印度人,你也可以到印度去與印度人面對面交流。
4. 同事是位外籍印度人,請問怎麼和他交流能增進感情
印度cricket 運動很不錯,你最好做些功課,這樣可以聊多些;
再就是聊他們的飲食,curry 啦;
還有茶葉,印度茶葉出口遠大於中國,他們也喜歡飲茶
......
先從這些日常生活入手,若聊得來,再進一步增進感情,一般來講印度人還是很有禮貌和友好的,禮尚往來關系自然增強。
若根本沒戲,則就此打住,公事對公事反而好, 這點中外都如此,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朋友。
5. 與印度人聊天注意什麼
第一 睡覺時,不能頭朝北,腳朝南,據說閻羅王住在南方,
第二 節日活著喜慶的日子裡忌烙餅;
第三 嬰兒忌照鏡子,否則會變成啞巴;
第四 3和13是忌數,因為濕婆神有3隻眼睛,第三隻眼睛是毀滅性的,13是因為人死後有13天喪期;
第五 婦女在懷孕期間,忌做衣服、照相;
第六 忌用左手遞接東西。
第七 在飲食上,信奉印度教的信徒們忌食牛肉,信奉伊斯蘭教的忌食豬肉。
和客人在以前,點菜之前最好問問人家是不是素食主義者,還有哪些東西吃,哪些東西不吃,有的人在特殊的日子洋蔥大蒜葉不吃的。 有的人雞蛋都不吃的,。
第八 應邀到印度人家中作客,女主人往往不跟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飯,請客時,印度人認為費用應由有錢人來支付。
第九 他們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小孩子的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表示同意或肯定時,不象我們搖頭「不是」點頭「是」,而是搖搖頭,或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是」。
第十 如果你想去印度各地的寺廟參觀,身上絕不要穿以牛皮製造的東西,渚如皮鞋、皮表帶、皮帶、手提包等牛皮製品,也不要帶入寺門,否則會被視為犯了禁戒。
有的錫克教進去還要裹頭巾的,以示對長老的尊敬。
第十一 在市場上陳列的花懷,禁止人們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為將受到人們的厭惡。
第 十二 即使在朋友家裡,也不要贊場孩子,許多印度人認為這種贊場會引起惡人的注意。
第 十三 赴印度經商,要注意印度人每逢節假日一般都不再進行各種商務活動,與印度人交談時,千萬不要涉及他們的妻兒之事,他們喜歡談論本國古老的文化方面的成就及本國文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以及外國的事和外國人的生活。
節假日大多數商鋪都是關門的, 想找人,打電話大多數情況下客人不會接聽,所以節假日最好不要騷擾客戶了。 談話最好不要談那些敏感的東西,
6. 怎麼和印度人相處
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對方的信仰及生活習慣,坦誠相待就可以了。
一個人國家的人,對外可能會因外界的傳聞而產生誤解,建議把對方當成一個普通來看待,在心態上不要被傳言誤導,相信,每個人,無論國別還是種族,都不會太難相處。
7. 教你和同事友好相處的七種方法
教你和同事友好相處的七種方法
在職場上,如何和同事相處是一堂必修課。同事,是我們天天必須看到的人,只有和同事友好相處,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好。那麼,我們在職場上該如何和同事相處呢?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七種和同事友好相處的方法吧。
樂觀主動
無論何時學會首選給對方一個微笑,總是板著個臉給人太嚴肅的樣子,會讓人覺得很不解。如果你給對方一個微笑,對方也會回報一個笑臉,這樣就形成了愛的傳遞。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能夠使人產生受重視的感覺。不管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兒,都要樂觀的去面對,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處理,辦法總比問題多,要堅信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學會尊重
工作中,最怕的是怎樣與領導相處,其實真的很簡單,面對領導交代你的事情,你只需要認真做好,有效率,有結果的辦好,而私下裡,給他起碼的尊重,給他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同時,適當的也可以和他當朋友相處,逢年過節發個祝福信息,做人也是一樣。
學會贊美
多贊美,樂於聽美言是人類的一種天性。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贊美能激發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營造美好的`心境,促生進取的動力。而贊美者在贊美、鼓勵別人的同時,也會改善自己與周圍的關系,豐富自己的生存智慧。
同事之間多溝通
職場中,一定有時常溝通,這是必須的,往往很多人,老喜歡不發言,要不就是搶發言,這都是不好的現象。適當的發言,千萬記得剛入職場時,千萬別佔領導或老員工的頭。
真誠待人
真誠是打開別人心靈的鑰匙,因為真誠的人使人產生安全感,減少自我防衛。如果你一開始就是抱著某種目的接近他人,而且極力的掩飾了自己,這樣以後同事知道後會很討厭你的。越是好的人際關系越需要關系的雙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與人交流。當然,這樣做也會冒一定的風險,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裝起來是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的。
同事之間不說壞話
同事之間不要相互說壞話,也不要今天對這人說,明天對另一個說,你要知道,你在說別人的時候,如果別人也在議論你,你也會不高興的。而且在背後議論人家不是好修養。
讓別人信任你
同事之間的交往,有時候會有人要求你幫忙辦理一些私事,這個時候,你必定要謹慎,不是說你要防著,而是你能辦到的事情,你可以答應別人,辦不了的事情,千萬別答應,這是做人最起碼的,這也能讓別人對你建立起信任。
;8. 與印度人進行商務談判應注意哪些細節以及印度的民俗風情
與印度人進行商務談判注意的細節:
如果對方是一個談判隊,臨時提出新的討論條款,然後他們互相爭論。
印度人對你的時間觀念會要求很嚴格,但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各種對時間處理上的怪癖會令覺得他們時間觀念極差
印度人等級觀念超級強,如果是業務袁,對方可能愛答不理,是經理,他們會很認真地討論,如果是總經理,會很尊敬。
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喜歡請示領導,所以他們的反應速度一般比較慢。
印度人很紳士(其實是想模仿英國人,單總有點不倫不類)他們不喜歡和對手爭論 愛搞小聰明,會被蠅頭小利蒙昏頭腦 距離觀念淡薄
印度談判者 印度人通常遵循甘地的談判方式,即「堅信善良」,將對真理的愛與力量組合使用。
1. 尋找並說出真理
2. 無所畏懼
3. 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4. 尋求能使各參與方滿意的解決方案
5. 尊重對方
6. 既不使用暴力也不進行侮辱
7. 當出現被視作不連貫或不可預見者的危險時做好改變自己初衷的准備
8. 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事物
9. 謙遜並信任對手
10. 做事留有餘地,善於沉默和學習
11. 依賴於自身的資源和力量
12. 訴諸對手的精神特性(交流中西方人是活躍善談的,東方人則善於靜坐、沉思、 忍耐) 13. 頑強、耐心和持之以恆
14. 向對手學習並盡量避免使用秘訣 15. 超越邏輯推理,信任本能和信念
印度的民俗風情:
印度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印度商人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較重。印度的企業家們,一般都不願意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知識教給別人。他們責任感不強,常常喜歡找借口逃避責任,在商務談判中不願意作出責任性的決定。在工作出現失誤受到指責時,他們會不厭其煩地重復解釋。印度商人疑心很重,在沒有利害關系時,是很好相處的,可一旦有了利害沖突,就判若兩人,層層設防,處處猜疑。因此,如果要在商務上同印度商人成為肝膽相照的關系,需要很長的時間。
印度稅收很高,逃稅情形很普遍,所以,對印度公司進行資信調查很困難。有時即使調查到一些數據,是否真實可靠也很難分辨。所以,同印度人進行商務交往,最好委託本國駐印機構幫助調查,或親自進行調查,否則,很難避免上當受騙。
此外,由於印度的社會監督和法制不嚴,使整個社會包括工業、商業和國際貿易等領域存在著比較普遍的行賄受賄現象。
印度人很慢,而且對距離的感覺不強,時間觀念就更別提。印度人很自信,總覺得印度是最好的。
9. 和外國同事相處,面臨文化沖突時應該怎麼做
建立清楚互信的溝通模式
語言隔閡,常常造成外籍同事與中國同事之間,在沒有適當的翻譯者或居間協調者在場時,溝通能免則免。其實彼此都應該把握機會,加強語言進修,主管也可以鼓勵語言交換。另外,可以先減少全員集合的大會,拆開成項目合作的兩三人小型會議分頭進行,從小而美的組織開始,逐漸增加充分交流的機會。避免語言隔閡產生誤解,凡事執行前最好多多再確認。如果細節說不清楚,就以書面來往。與外國同事共事,即使有翻譯人員在,也盡量直接溝通,遇到誤會就當場給予解釋,避免通過第三者傳話,這樣也能從直接互動中了解雙方的個性。
「工作即生活」是中國職場文化上司空見慣的不成文默契。但是許多老外重視私人時間,不習慣周末工作或義務加班。聽說在德國,有些主管還怕員工自動加班,萬一沒付加班費,員工可以依法告公司。這一點倒是不必強迫老外入境隨俗,授權後尊重對方的工作節奏感。
有些外國人,會抱怨中國客戶不守時,或是內部開會時間一改再改。這時候,可以多帶他們去見識傳統的婚喪喜慶,稍微體會一下我們文化中比較微妙難以明說的時間觀。
10. 和印度人交朋友是怎樣的體驗
在我們印象中印度是比較討厭的國家,因為非常喜歡吹牛,其實交友這件事情看的並不是國籍,而是在於人品,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值不值得去深交,不過我沒有印度朋友,和印度人交朋友我覺得也沒什麼,和正常人一樣,相互學習,你教教他漢語,他帶你學學英語,互相了解各自的風俗習慣,也是很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