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教如何起源

印度教如何起源

發布時間:2022-02-05 22:19:17

A. 印度教是怎樣產生發展起來的!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拏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慾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婆羅門教初無寺廟,公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有點零星廟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動在寺廟舉行,有些慶典祭祀還有專門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形成了盛大、熱烈的場面。因此,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最後,在哲學上,是以一個更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為基礎。提出這一體系的是8世紀吠檀多哲學大師商羯羅。他創立了不二論,即一元論學說,認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沒有任何真實的物,梵和個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為人們指出了如何擺脫虛妄,達到真實的道路。在他看來,物質、個人靈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從總的真理的意義上來說,這一切都是幻覺,是梵以幻力進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結果。他認為,把幻象當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無知無明為條件的。並強調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過它看到它背後除了唯一實在的梵以外無它物。」在商羯羅的眼裡,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靈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與最高實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虛幻不實的物質世界,使人的本我與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擺脫痛苦的世世輪回,進入神妙而又銷魂的純粹極樂狀態。鼓吹解脫之道是在心智上進行多方面的修養,逐步做到能區分永恆的東西和無常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棄對於世間物質的執著,熱心嚮往與梵的結合,通過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獲得堅定的信仰。商羯羅就是以這一客觀唯心論的哲學理論,引導人們崇尚印度教。他還親自組織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動。並在印度建立了四個聖地和仿照佛教僧團成立了「十名教團」印度教組織。這在最終擊敗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教的簡介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祇,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祇,受到更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B. 印度教和佛教起源在哪裡

【都是今尼泊爾境內,叫古印度】
1·【佛教】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
2·【印度教】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C. 印度人是怎樣起源

印度人溯源於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是南亞操達羅毗荼語系諸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又稱德拉維達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屬不同人種類型: ① 歐羅巴人種與尼格羅 - 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即達羅毗荼人種,包括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多信印度教,其中以濕婆派為主,經濟、文化均較發達。②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包括托達人、科塔人、奧朗人、坎德人、貢德人等。③尼格利陀人種類型, 包括伊魯拉爾人、帕尼安人、卡達爾人等,其經濟、文化均較落後,許多人仍以採集和射獵為主要生計,有的依靠掘土棍生產,稱為掘棍文化,許多方面都保留著氏族部落結構,其中有些仍處在原始公社後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 ,保留萬物有靈信仰。屬尼格羅 - 澳大利亞人種各民族,是南亞現存最古老的居民 。 歐羅巴人種南歐 類型的人於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達印度,與當地人混合形成達羅毗荼人種,一部分滯留在次大陸西北部,保留較多歐羅巴人種的體質特徵,成為現存的布拉灰人。歐羅巴人種的人來到後,部分土著被趕到山區林地,習慣上又稱前達羅毗荼人。一般認為達羅毗荼人與哈拉巴文明有關。雅利安人來到後,達羅毗荼人被趕到次大陸南部,建立安度羅、潘地亞、朱羅、哲羅等王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17~18世紀英國殖民者入侵後,將達羅毗荼人切割開來,進行掠奪、壓迫,破壞了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印度獨立後的1956年根據各民族要求建立泰米爾納德邦(原馬德拉斯邦,以泰米爾人為主)、安得拉邦(以泰盧固人為主)、邁索爾邦(今卡納塔克邦,以坎納拉人為主)和喀拉拉邦(以馬拉亞蘭人為主)。

D. 印度教是怎樣出現的它的起源是怎麼樣的

印度教的起源要從哈拉帕的轉世說起,在吠陀這個時代的晚期,轉世和靈魂不死這個說法就出現了,成為印度教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我們都知道生活在人世間當中的人都是煩人,而且在一生當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業障,這些業障也就決定了,這個人的靈魂在下次轉世的時候會轉變成人還是轉變成其他的動物,所以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印度教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非常的有說服力,對於信奉印度教的人來說,對於印度教的說法非常的虔誠。

印度教在印度人的心目當中是真理,所以印度的人都信奉印度教,每個人都相信一個人會有轉世,如果說不按照印度教裡面的內容來做的話,可能就會受到懲罰,可能在下一次轉世的時候就會轉生成別的動物。

E. 印度教起源於哪個年代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

F. 印度教是如何形成的

中古時期,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並存並互為消長。婆羅門教融合了民間的信仰,逐漸形成印度教,崇尚三大神;即毗濕奴(司保護)、濕婆(司毀災)和梵天(司創造)。佛教則由原始的小乘佛教發展到大乘佛教。

G. 印度教的起源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回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馬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牛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公牛自然象徵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統治,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隨著印度教繼續合並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祇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濕婆成了最廣受崇拜的大神。在人們心目中,他既是創造之神,又是毀滅之神、收獲之神、豐饒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實行者)的主神。他還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們與其他宗教的類似神祇並列,包括代表苦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恆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為祈求生命復活的手段;獻祭的遭難者將生命讓給他人,或獻出生命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認這一觀念,因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個當然部分,並通過濕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慶祝它。

H. 印度教是如何發展的

印度教是現代印度占統領地位的宗教,信徒人數達7億之多。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吠陀時代的吠陀教以及爾後的婆羅門教,它們經過歷史進程的演化,在笈多王朝時期轉化成印度教。

I. 印度教始於什麼時候

印度教始於史詩時代結束之前。印度的史詩起源很早,它與「吠陀時代」部分地相互交迭。吠陀時代文化反映了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800年,在印度河上游及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的「河間地」生存的雅利安人的文化。史詩《羅摩衍那》和《摩河婆羅多》反映的是吠陀時代即將結束時的印度雅利安人的等級社會與宗教體系,也就是反映了印度教的情況,印度教中的一些神的事跡在兩部史詩中都有描述。

古印度的這兩部史詩還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的宗教信仰及社會組織的內容,吠陀時代無憂無慮的民眾心態此時開始被沉重的宗教信仰及社會組織機構的精神枷鎖扣住,這把精神枷鎖就是印度教。

J. 印度教是怎麼由來的

印度的婆羅門教排斥了佛教,後來汲取了一些佛教教義,得名為印度教。公元10世紀起,印度各地普遍建造起了大量的婆羅門廟宇。它們的形制參照了農村公社的公共集會建築物和佛教的支提。廟宇既是神的居所,又是神的本體。印度婆羅門教的建築分北方的、中部的和南方的幾種類型。帕瑞克·紐金斯說,北方的廟宇外形簡朴,由塔門廳加上圍繞的步廊構成,而且有一圈約6英尺高的牆,把聖地和世俗之地隔開。南方的德拉維式廟宇則十分復雜,在一條軸線上建有許多院子,從外面可以明顯地看出其相互獨立的部分。院落由走廊連在一起,但有各自的入口。廟內有兩種主要結構,一是基礎寬大的朝拜廳,輪廓呈又低又矮狀;再一個是較小的方形神龕房間,高高覆於其上的錫哈拉。在奧里薩邦首府巴內斯瓦爾的婆羅門斯瓦拉廟(Brameswara),建於9世紀,坐落在印度東北部。它的外觀為三段組合式,自下而上由台基、華麗的雕刻帶和頂部的錫哈拉組成。另外還有馬哈巴利普蘭岩鑿寺(RockhewnTemple,Mahabali-Puram)、科納拉克太陽寺(TempleoftheSun,kanarak)以及松那特普爾卡撒伐寺(Kesav?aTemple)等。

印度婆羅門斯瓦拉廟

閱讀全文

與印度教如何起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哪裡養羊 瀏覽:406
伊朗什麼東西最厲害 瀏覽:211
為什麼伊朗的pc便宜那麼多 瀏覽:394
印尼小女孩戴什麼項鏈 瀏覽:847
伊朗的護照怎麼上傳 瀏覽:495
為什麼義大利足球隊是藍色 瀏覽:29
為什麼會有中國人移民到印尼 瀏覽:880
印度衣著習慣有哪些 瀏覽:899
目前越南航班有哪些 瀏覽:342
印尼留學簽證怎麼辦理流程 瀏覽:576
越南宵禁是什麼 瀏覽:297
中國人在越南買房子多少錢 瀏覽:501
印尼煙草怎麼樣 瀏覽:330
越南有多少奴隸族人 瀏覽:335
義大利服裝廠哪個區最多 瀏覽:637
越南峴港哪裡好玩 瀏覽:139
英國陷入油荒什麼原因 瀏覽:754
怎麼用義大利語寫信 瀏覽:938
政府為什麼不讓報道印尼海嘯 瀏覽:532
印度阿三如何拿椰子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