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時候羽毛球在印度叫什麼

古時候羽毛球在印度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0 10:05:53

A. 羽毛球來自那個國家

羽球的發源有多種的傳說:
一.中國古代的游戲
中國古代有一種游戲,用木板拍擊一個裝飾的球,玩這種球的方式, 很像今日的羽球運動。現在中國貴州的苗人,仍以木板拍擊雞毛的毽為游戲。
二.日本的「追羽根」
日本貞享二年(1685 A.D.)的時候,日本女子在新年正月里,常一面歌 唱式的數數,一面用羽子板作一種「追羽根」的游戲,這種游戲與今日的羽球類似。
三.印度人的鄉土游戲
印度人時常作一種名叫 Poona 的游戲,這種游戲的起源據說是 1820 A.D.在印度孟買城的一條名叫Poona 街道的居民,作一種類似今日羽球運動的游戲,以後逐漸普及全印度及全世界,因此今日的羽球運動,又被稱為印度人的游戲(Indian
game)。
四.英國拜明頓村的故事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於英國。1870年,一批退役的英國軍官把這種稱為「普那游戲」(Poonagame)的活動從印度帶回英國,並逐步研製出用羽毛、軟木做成的球和穿弦的球拍。那時的活動場地是兩頭寬中間窄,窄處掛網,直至1901年才改成長方形。
羽毛球英文名字(Badminton)的由來
1873年,在英國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鎮有一位名叫鮑費特的公爵,一天他在自己庄園里宴請賓客,恰逢下雨,客人們只好聚在客廳里。當時有位從印度退役的軍官把「普那游戲」以表演的形式傳給在場的上層英國人。從此,羽毛球運動便逐漸開展起來,「伯明頓」(Badminton)也成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B. 羽毛球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現代羽毛球運動起源於英國。
1873年,在英國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鎮有一位叫鮑弗特的公爵, 在他的領地開游園會,有幾個從印度回來的退役軍官就向大家介紹了一種隔網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游戲,人們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因這項活動極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層社會社交場上風行開來。「伯明頓」(Badminton)即成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國14個羽毛球俱樂部組成羽毛球協會,即全英公開賽的前身。自1992年起,羽毛球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兼顧的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羽毛球拍一般由拍頭、拍桿、拍柄及拍框與拍桿的接頭構成。一支球拍的長度不超過68厘米,其中球拍柄與球拍桿長度不超過41厘米,拍框長度為28厘米,寬為23厘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球拍的發展向著重量越來越輕、拍框越來越硬、拍桿彈性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適合東方人發展。

C. 羽毛球的來源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但人們還是普遍認為,羽毛球運動是由古代毽子球游戲逐漸演變而來的,而類似羽毛球的毽子球游戲在我國和其他亞洲、歐洲國家都有記載。關於羽毛球由來的主要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起源於日本。相傳羽毛球最早出現於14~15世紀時的日本,球拍是木製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製成。這種球由於球托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就慢慢消失了。
二、起源於印度。大約18世紀時,印度的浦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游戲,球用直徑約6厘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製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根據史料記載,1840年英國駐印度浦那的軍官有一天酒酣耳熱之際,在酒瓶的軟木塞上插入羽毛,用酒瓶打來打去,後來這種既能解酒又能競技的運動在駐印度的軍官中流行起來,這就是羽毛球最初起源的一種說法。到了1873年,英國博福特公爵(Duke of Beaufort)在他的巴德明頓庄園宴請賓客,一些從印度回來的軍官做了羽毛球表演,羽毛球運動由此逐漸在英國流行。巴德明頓庄園因而成為羽毛球運動的發源地,於是羽毛球運動被命名「Badminton」。起初,羽毛球運動並沒有一致的形式,直至1877年,在印度的喀拉蚩(Karachi)地區才首次制訂了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同年英國成立羽毛球俱樂部。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並重新修訂和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1899年,舉辦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20世紀初,羽毛球運動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到1934年,國際羽毛球聯會成立,成員國包括多個地區及國家。男、女羽毛球單打和雙打於1988年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D. 羽毛球的起源及其發展歷史

早在兩千多年前,一種類似羽毛球運動的游戲就在中國,印度等國出現。中國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歐等國則叫做毽子板球。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英國軍人將在印度學到的浦那游戲帶回國,作為茶餘飯後和休息時的消遣娛樂活動。

據傳,在14世紀末,日本出現了把櫻桃插上美麗的羽毛當球,兩人用木板來回對打的運動。這就是羽毛球運動的原形。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在英國。1873年,在英國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頓鎮有一位叫鮑弗特的伯爵,在他的領地開游園會,有幾個從印度回來的退役軍官就向大家介紹了一種隔網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游戲,人們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因這項活動極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層社會社交場上風行開來。「伯明頓」(Badminton)即成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國14個羽毛球俱樂部組成羽毛球協會 。

18世紀時,印度的蒲那城,出現類似當今羽毛球活動的游戲,以絨線編織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網將球在空中來回對擊,但這種游戲流行的時間不長。

羽毛球運動約於1920年傳入我國,解放後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羽毛球隊已躋身於世界強隊之列。

70年代,國際羽毛球壇是印度尼西亞與我國平分秋色。80年代,優勢已轉向我國,說明我國羽毛球運動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共設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及混合打共5項比賽。其餘羽毛球比賽也很多,像湯姆斯杯、尤伯杯以及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

1877年,英國的巴斯羽毛球俱樂部成立,第一本羽毛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出版。

1893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羽毛球協會。1899年,該協會舉辦了第一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每年舉辦一次,沿襲至今。

20世紀初,羽毛球運動從斯堪的納維亞到英聯邦各國,流傳到亞洲,美洲,大洋洲,最後傳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倫敦。

1939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競賽規則》。

20世紀20到40年代歐美國家的羽毛球運動發展很快,其中英國、丹麥、美國、加拿大的水平相當高。50年代亞洲羽毛球運動發展很快,馬來西亞取得兩屆湯姆斯杯賽冠軍。同時印度尼西亞隊在技術和打法上有所創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逐漸移向亞洲。

1981年5月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重新恢復了中國在國際羽聯的合法席位,從此揭開了國際羽壇歷史上新的一頁,進入了中國羽毛球選手稱雄世界的輝煌時代。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屆)上,羽毛球被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第二十五屆)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第二十六屆)混雙列為比賽項目。從此羽毛球運動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2006年,羽毛球的新規則在試行了3個月後正式實施。在該年湯尤杯賽中首先採用。

(4)古時候羽毛球在印度叫什麼擴展閱讀:

常見打法

壓後場底線

對羽毛球初學者來說,這是較有威脅的基本打法。它的特點是通過高球把對方推到後場底線,使得對方回球不到位,伺機扣殺或打出短球。這種打法主要以力量制勝,也就是較量後場高、吊、殺技術的高低。運用這種打法首先自己的高球必須打到對方底線,同時也要有和對方進行後場對抗的能力。

攻四方球控制落點

攻四方球是攻擊對方場區的4個角落,以快速擊球和准確的落點,調動對方前後左右奔跑,打亂對方陣腳,待其來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質量較差時,向其空當部位發動進攻。這種打法,要求運動員本身具有快速、靈活的步法,穩健的防守,以及准確控制落點和強有力的進攻能力。

快拉快吊控制網前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積極主動、快速進攻的打法。它的特點是:以進攻性的平高球快壓對方於後場兩底角,而後吊球或劈殺引對方上網,再迅速上網控制網前,以網前搓球結合推後場底線製造對方回擊的困難,從而創造中後場大力扣殺的機會。它要求運動員有較全面的技術,能攻善守,步法、手法快速靈活,特別是要有較細膩的控制網前的技術。學習者通常在掌握了較全面的技術後使用。

這種打法的特點是在後場通過下壓擊球(扣殺、劈殺或吊球)進攻技術,快速上網搓或推球取得前場攻勢,使後場、前場的進攻緊密銜接,提高攻擊的威力。

守中反攻

這種打法是從運動員身材較矮、但較靈活這個特點出發的。它以防禦為主結合反攻(扣殺、吊球),這里包含著讓對方多失誤、自己盡量少失誤的策略思想。怎樣才能讓對方多失誤呢?這要求自己善於控制落點、球路,調動對方在移動中勉強進攻,急於求成出現失誤,或給自己製造反攻的機會。

那麼,怎樣又才能使自己盡量少失誤呢?這要求自己有快速靈活的步法,能在場區任何一個角落搶救來球,守住對方的強攻;同時抓住有利的戰機,進行出擊。

參考資料:網路-羽毛球

E. 羽毛球起源於哪個國家

羽毛球起源於印度,形成於英國。

大約至18世紀時,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游戲,球用直徑約6厘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球製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羽毛球的發展

19世紀60年代,一批英國退役軍官從印度孟買帶回國一種類似羽毛球運動的名為「蒲那」的游戲。

1870年,英國人開始用軟木頭和羽毛的組合進行了球拍的研究。

1873年,有一些英國國爵在明頓鎮的庄園里進行了羽毛球的運動,當時的運動場地是在一個葫蘆形的綠地中,中間掛上網狀欄桿,從此之後,羽毛球的運動便開始普及起來。

1875年,羽毛球運動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910年,現代羽毛球運動傳入中國。

F. 羽毛球的起源有哪幾種說法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起源於日本,

相傳羽毛球最早出現於14~15世紀時的日本,球拍是木製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製成。這種球由於球托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是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子就慢慢消失了。

出現在印度,

大約至18世紀時,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游戲,球用直徑約6厘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球製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誕生在英國,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於英國,大約在1800年左右,由網球派生而來。

我們可以注意到現今的羽毛球場地和網球場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現了用羽毛、軟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國公爵鮑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頓鎮的庄園里進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戲表演。從此,羽毛球運動便逐漸開展起來,「伯明頓」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寫法是「Badminton」。那時的活動場地是葫蘆形,兩頭寬中間窄,窄處掛網,直至1901年才改作長方形。

起初,羽毛球運動並沒有一致進行的形式,羽毛球游戲剛興起時,沒有人數、分數和場地的限制,練習者只需要互相對擊,現代羽毛球從伯明頓庄園開始,有了一定的分數、場地、人數限制,直到1875年,第一本寫羽毛球規則的書在英國問世。當時的規則很簡單,規定了場地呈長方形,中間掛網的高度,雙方對擊的要求,並沒有單打,雙打的區別。隨著人們觀賞水平的提高及技術。戰術的發展,規則也隨之變化,出現了單、雙打場地區別及發球區的規定,發球得分及發球得分後的換區等規則,為了使比賽激烈、精彩,又規定了雙方打滿13平、14平(女子單打打成9平、10平)時要進行加分比賽。國際羽聯正在制定新的規則,特別是對決勝局的比賽時間加以限制,力求使羽毛球比賽更加緊張激烈、精彩紛呈。

閱讀全文

與古時候羽毛球在印度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語有了一點點基礎該怎麼學 瀏覽:939
英國禁用什麼塑料 瀏覽:936
印度為什麼屠宰牛 瀏覽:652
援伊朗醫生有多少報酬 瀏覽:381
印度餅名字怎麼樣 瀏覽:478
在越南住一個膠囊酒店多少錢 瀏覽:459
印度的劉怎麼寫 瀏覽:800
越南缺哪些中國產品 瀏覽:845
義大利空耳什麼意思 瀏覽:719
為什麼伊朗有絲綢 瀏覽:22
伊朗的祖先是哪個國家 瀏覽:440
英國mi6是多少碼 瀏覽:88
上海直飛越南多少時間 瀏覽:926
中國現在多少人口2019 瀏覽:523
為什麼中國人比印度人團結 瀏覽:123
越南山裡做什麼好吃 瀏覽:355
印度為什麼技術落後外包產業好 瀏覽:339
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東埔寨是什麼 瀏覽:988
印度人為什麼要講話 瀏覽:947
印度是哪個國家的軍工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