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泰姬陵門票是多少去參觀有什麼注意事項
泰姬陵位於印度的阿格拉。去印度旅行,很多人會選擇金三角的路線,即德里、齋普爾、阿格拉。阿格拉之所以是印度金三角之一,多半是因為泰姬陵。泰姬陵門票現在是1000盧比一個人,大約是人民幣100元(按匯率不到93元)。
裡面應該是不允許帶吃的進去的,反正我帶的餅干過安檢時沒讓帶進去,可我在裡面明明看到有人在裡面吃東西,不知道怎麼帶進去的。
由於我進去的有點晚,人已經很多,拍照很不方便,有些比較好的取景點需要排隊。所以要早點去,這樣才可以任意的拍拍拍。
❷ 白馬寺的門票多少錢
洛陽白馬寺:50元,實行套票制(包含白馬寺、齊雲塔、世界佛殿博覽區)
白馬寺本身並不大,就是那五座殿宇;可白馬寺景區卻很大,全部走完至少要有兩小時。景區實際由幾部分組成:白馬寺,外國風格寺廟區,齊雲塔院。
❸ 印度限泰姬陵遊客人數,泰姬陵為何對印度人和外國人實行差異票價
印度門票價格內外有別是一貫傳統。在印度人看來,外國人有錢,不宰外國人宰誰?
印度所有景點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歷史遺跡,都由印度考古研究所統一管理:統一印製門票、掌管門票收入。
2015年,印度考古研究所決定,對A類遺跡,印度人的參觀價格從原來的10盧比漲到30盧比,外國人則從250盧比漲到750盧比。
但是,位於阿格拉最著名的「愛情聖殿」泰姬陵另當別論。與印度其他A類遺跡不同,參觀泰姬陵,遊客除了需要支付750盧比的門票錢,還要額外支付阿格拉市政徵收的「城市建設費」,即所謂的「通行稅」。
對印度人而言,參觀泰姬陵要花4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3.8元),其中10盧比是「通行稅」。而外國人,「通行稅」則高達500盧比,這樣一來參觀泰姬陵就要花費125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20元)。
就連最簡單的廁所問題,外國遊客也絕對不會得到什麼特殊待遇。在印度很多景區,遊客很難找到干凈的廁所。印度大搞區別待遇,不知會引發什麼後果。
❹ 獨自去印度旅行是怎樣一種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加爾各答的地鐵挺發達的,一般10-20盧比能跑全城。但是屬於軍事重地,理論上是不能拍照的,也有軍人把守在入口處,也有重重安檢。這點與朝鮮相近。
❺ 印度限泰姬陵遊客人數,泰姬陵為何對印度人和外國人實行差異票價
印度著名景點泰姬陵每到節假日和周末總是遊客爆滿,甚至發生踩踏事件,安全隱患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中央政府計劃本周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把每日國內遊客數量控制在4萬人以內,把游覽時間設置為最長3小時。然而印度本地遊客購買票價40盧比(約合4元人民幣)的打折票,而外國遊客票價則為1000盧比(102元人民幣)。
為了讓泰姬陵恢復「真容」,印度政府計劃今年開始清潔泰姬陵穹頂,預計耗時10個月,最早2019年結束。這次清潔作業預計花費約50萬美元(325萬元人民幣)。想必為了讓填補這份巨額的清潔作業,對於遠道而來看泰姬陵的遊客收取更高費用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掙本國人的錢比掙外國人的錢容易多了。
❻ 印度泰姬陵門票多少錢,泰姬陵門票價格
開放時間:6:00am ~ 8:00pm
門票:外國人一律500盧比+250盧比的稅;印度人30盧比。每周五隻對當地穆斯林開放。
早中晚不同時間去看泰姬陵,景色時時不同。因此,泰姬陵恐怕是世界上惟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印度本國遊人,白天只要20盧比,而早上7點前或下午5點後卻都升至110盧比。
夏天去泰姬陵,要做好「跳舞」的准備。泰姬陵坐落在一座有三四層樓高的大理石基座上,遊客穿過甬道、水池,從大門一直走到陵墓後,要想拾階而上,必須先脫鞋,以表示尊敬,即使外國政要也不例外。在冬天暖陽季節,光腳踏在潔白的大理石上,有如雲中漫步;而在溫度最高可達47攝氏度以上的夏天,終日在火辣辣的陽光燒烤下,平台就是一個冒著熱氣的大蒸板,腳下燙得厲害,遊人不得不在平台上蹦蹦跳跳地快速前行,從遠處看,就像是在跳舞。在泰姬陵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❼ 如果去印度旅遊,大概需要准備多少錢
民俗是社會的形態之一,也可以時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遺產。
這是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而這樣的生活喜歡也隨著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等的不一樣而發生變化。
所以每個地方都有著不一樣的民俗和生活習慣。
總的來說,5萬盧比,也就是4800元人民幣左右就可以到印度旅遊很久了。
不過在這里要提醒驢友們一句:到印度旅遊記得要注意安全,因為印度的治安環境沒有國內好。尤其是女性遊客,記住安全第一!
❽ 泰姬陵的旅遊景點
莫卧兒式花園
此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Persian garden),位於主體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噴泉,而且有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平和的意思。
陵墓主體
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圓頂,整座主體都以沙·賈汗最喜歡的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拼綴成一些美麗的花紋與圖案。建築時,在主體下方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後的愛護。陵墓內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副空石棺,而沙賈汗與皇後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清真寺
在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陵墓倒影
韶關市攝影愛好者侯剛向記者展示了他在印度泰姬陵拍攝過程中的驚世發現———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呈現了泰姬的少女形象。這是全世界首次有人提出這一觀點,已引起了中印兩國有關部門的重視。
2006年春節期間,侯剛攜夫人赴印度進行攝影創作活動。在拍攝泰姬陵時,他突然發現,平靜的水面上,泰姬陵的倒影呈現出一個戴著王冠的少女形象,夫婦倆被驚呆了!回到韶關後,他們與廣州有關單位聯系,經有關部門向印度方面了解,確認了此前在國外沒有類似的發現。
這個發現令在場的人嘖嘖稱奇,許多人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成為提供破解印度古老文明歷史之謎的又一個佐證。
而且從這個角度看,泰姬陵的本身就像一個少女的頭像。
圖解 泰姬陵的女性形象
從上往下看,分別為王冠,眼睛,鼻子,嘴。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6:00am ~ 8:00pm(博物館10:00-17:00,五閉館)
門票:外國人一律500盧比+250盧比的稅(相當於69.15元人民幣+34.57元人民幣);印度人30盧比。每周五隻對當地穆斯林開放。
交通:搭乘火車至Agra Fort,然後搭乘人力三輪車前往
自駕車前往或者從新德里搭乘「泰姬號」豪華大巴前往
早中晚不同時間去看泰姬陵,景色時時不同。印度本國遊人,白天只要20盧比,而早上7點前或下午5點後卻都升至110盧比。
夏天去泰姬陵,要做好「跳舞」的准備。泰姬陵坐落在一座有三四層樓高的大理石基座上,遊客穿過甬道、水池,從大門一直走到陵墓後,要想拾階而上,必須先脫鞋,以表示尊敬,即使外國政要也不例外。在冬天暖陽季節,光腳踏在潔白的大理石上,有如雲中漫步;而在溫度最高可達47℃以上的夏天,終日在火辣辣的陽光燒烤下,平台就是一個冒著熱氣的大蒸板,腳下燙得厲害,遊人不得不在平台上蹦蹦跳跳地快速前行,從遠處看,就像是在跳舞。當然,為了保護遊客以免灼傷,可以穿著鞋套入內,售票窗口會免費贈送白色鞋套。另外,進入泰姬陵的道路上鋪了一層毯子,照顧脫鞋的遊客。在泰姬陵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
景觀保護
人們譽它為印度的驕傲,稱它為世界8大奇跡之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風流名士歌頌她、贊美她。 然而,泰姬陵的命運並非都象贊賞者所希望的那樣美好和圓滿。從它被建成起至今,就象它所埋葬的泰姬那樣,一直充滿著哀怨和憤恨。難怪連印度詩翁泰戈爾都說,泰姬陵象「一滴愛的淚珠」。
1858年,印度發生暴動,泰姬陵被英國士兵和政府官員從牆壁任意鑿出寶石和青金石。19世紀末,英國總督柯曾勛爵(British viceroy Lord Curzon)下令大規模的泰姬陵修復工程,這項工程完成於1908年。他還在內部裝置大型燈室,模仿開羅清真寺。花園被改造與英國式的草坪。二戰期間曾受到德國空軍,和日本空軍的威脅。
就在泰姬陵建成大約一個世紀之後,整個南亞次大陸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征服者不僅掠奪了印度的財富,還要毀滅它的文明。據前不久英國出版的《泰姬陵》一書披露,印度淪為殖民地期間,德里的紅堡曾被改建為兵工廠,阿格拉的古堡曾被徵用為軍營,西坎德拉花園成了英國工程師的「療養所」,而泰姬陵則改成了英國青年們娛樂的舞廳。他們還將泰姬陵開辟為野餐的場所,還將鐵錘、鑿子帶了進去,以便在酒醉飯飽之後敲鑿陵墓上的寶石和珍珠。更有甚者,當時英國在印度的總督還制訂了一個拆掉泰姬陵拍賣的計劃,連施工機械都已經開進了陵園。後來由於在倫敦的第一次拍賣宣告失敗,才放棄了這一計劃,使泰姬陵有幸得以保存。
印度獨立後,泰姬陵固然成了印度普通人可以游覽的景點。但是,由於長期不注意環境保護和無休止的低水平開放,泰姬陵的許多部位遭到了不可修復的破壞。大理石台階已經磨損和出現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寶石鑲嵌也遭損壞。如果成千上萬的遊客繼續無節制地湧入這座陵墓,泰姬陵受到的破壞將不可挽回。
1983年泰姬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2004年是泰姬陵建成350周年。印度政府定為「泰姬陵國際年」。
現狀介紹
印度環境保護和文物界人士通過調查發現,當地旅遊部門因長期不注意環境保護和陵墓的維護保養,泰姬陵的許多部位遭到了不可修復的破壞。大理石台階已磨損並出現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寶石鑲嵌也遭損壞。另外,由於周圍工廠排放大量有毒氣體導致酸雨過多,原本潔白的泰姬陵出現片片黃斑。難怪文物界人士多少年來一直抱怨說,泰姬陵在哭泣。在他們看來,當務之急應是如何立足長遠,想辦法保護泰姬陵,而不應殺雞取卵,急功近利。
2007年北方邦政府為獲得最大旅遊效益,曾決定斥資18億美元來改善泰姬陵周邊旅遊硬體環境,包括在陵園附近區域興建「遺產走廊」。根據計劃,該工程最終將填埋泰姬陵和阿格拉古堡兩大世界遺產之間的河道,在河道之上興建一條包括超級市場、飯店和旅遊設施在內的步行街。消息一經傳開,立刻遭到印度輿論和考古界的強烈反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獲悉後也明確表示:「若此兩處景點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受到影響或產生負面的視覺效果,泰姬陵將會被列入世界遺產瀕危名錄。」
隨著印度工業化的發展,泰姬陵因此遭受馬圖拉煉油廠產生的酸雨侵蝕,乳白色的大理石外牆出現了黃斑,墓室生出了小孔,白銀大門變黑。泰姬陵附近的亞穆納河污染嚴重,河中化學物質含量偏高。有專家認為泰姬陵的基座最終將會崩坍。生態學家建議在泰姬陵周圍栽種桑樹來吸收二氧化硫。印度政府開始大量栽種桑樹,並成立泰姬保護區(Taj Trapezium Zone (TTZ))。
保護措施
《印度時報》披露,從「泰姬陵國際年」開幕當天,由於泰姬陵附近往來車輛的劇增,原本骯臟的空氣變得更加污濁,懸浮顆粒物的含量達到了317.75毫克/立方米,超過正常標准3倍多。印度最高法院也對北方邦政府正式發出警告,表示如果無文物保護部門的正式認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面向泰姬陵的亞穆納河對岸舉辦慶祝活動,以避免對泰姬陵造成更多的環境污染。
從1995年,印度政府就宣布了10條保護泰姬陵的計劃,其中有一條是在泰姬陵周圍地區行駛的車輛要使用低鉛汽油。1996年,希臘音樂家雅尼經在此舉辦音樂會,專家們認為音樂會的聲音震顫和光照破壞了泰姬陵的建築。此後,在泰姬陵舉辦大型活動一般很難獲得批准。偶爾舉行的音樂會的聲音和光照究竟能對大理石結構的建築造成多大的「破壞」,盡管還要認真考證,印度政府還是通過政策法規和監督手段,避免因利益驅動而使陵墓管理者產生「殺雞取卵」的沖動。
正當泰姬陵的污染問題逐漸得到緩解時,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又要將它作為襲擊的目標。印度安全部門一度曾用黑布蒙住了泰姬陵,以應對可能的「空中打擊」。此後不斷有關於泰姬陵受威脅的消息傳出,印度政府啟動了保護泰姬陵的應急計劃,甚至調動了特種部隊。人們希望,沙賈汗和泰姬的愛情故事能通過這座偉大的建築藝術精粹永遠講述下去。
❾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比較好的旅遊景點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各島處處青山綠水,四季皆夏,人們稱它為「赤道上的翡翠」。下面就盤點一下印度尼西亞十大旅遊勝地。
一、藍夢島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藍夢島是位於巴厘島東南邊的一個離島,比巴厘島本島更安靜,彷彿身在馬爾地夫一般。這里的海水清澈無比,非常適合潛水,水下生物清晰可見,因此也被稱為「玻璃海」。此外,島上還有夢幻海灘、惡魔的眼淚、紅樹林等很多著名的景點,非常有特色。在這里可以玩轉各種水上項目,探秘海底世界,乘船在紅樹林中探險,體驗一場碧海藍天的夢境。
二、金巴蘭海灘
金巴蘭海灘位於巴厘島機場南部,海灘狹長,以其壯觀的海上日落美景聞名,被評為全球最美的十大日落之一。除了日落,傍晚時遍地的露天海鮮大排檔也是金巴蘭海灘的一大特色。可以一邊觀賞落日,一邊享用海鮮燭光晚餐。海灘很好地保留了原來的風貌,村民們特有的熱情和朴實使得整個海灘極具親和力。
三、海神廟
海神廟始建於16世紀,坐落在海邊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是巴厘島最重要的海邊廟宇之一,也是巴厘島三大神廟之一,以獨特的海洋落日景色而聞名。傍晚左右,日落同寺廟交相輝映,飛濺的浪花拍打岩石,非常壯觀,神廟右側有一突起岩石是拍攝日落和海神廟的絕佳地點。每逢潮漲之時,岩石被海水包圍,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時才與陸地相連。
四、情人崖
情人崖是位於巴厘島西南海岸的一座斷崖,到巴厘島的情侶都會在此合照,被認為是愛情聖地。傳說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卻受到父母阻撓,在這里跳海殉情,所以今天人們到這里以期待愛情的美好長久,也有很多人在這里舉行婚禮。站在情人崖上,聽海浪拍打著海岸,看海水蔚藍深邃,感受海風迎面撲來,彷彿置身仙境一般。
五、庫塔海灘
庫塔海灘號稱巴厘島上最受歡迎的海岸,這里的海灘平坦、沙粒潔白、細膩,海灣兩端非常適宜戲水和初學沖浪。海邊有洋傘和海灘椅,可以免費使用,岸邊有眾多的酒吧和餐廳,是度假的天堂。到了夜晚,可以伴著燭光、美酒和清涼的海風,品嘗生猛美味的海鮮。
六、聖泉寺
聖泉寺是巴厘島上六大著名廟宇之一,依地下泉眼而建,附近居民每天早、中、晚三次來此沐浴祈福。據說遠古時有巫師在水中下毒毒害村民,大神因陀羅以矛刺地湧出泉水,解救了村民。這就是聖泉的來歷。聖泉寺建築規模宏大完整,包含了巴厘島廟宇的所有特點,石頭聖龕上早是苔痕斑斑,而泉涌依然如當年,依然清澈。寺中有十多個出水口,每個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可以消災解禍,有的可以驅逐病痛,有的可以洗滌心靈。
七、京打馬尼火山
京打馬尼火山位於巴厘中部北邊山區,是印尼少有的避暑納涼休閑聖地。京打馬尼火山是一個地區,包括著名的巴杜爾活火山和巴杜爾湖,在火山西邊還能看見黑色的熔岩流。附近山上有許多餐館,幾乎每家餐館都有觀賞火山的好位置,可以一邊觀景,一邊品嘗當地特色菜餚。巴杜爾火山1917年曾噴發過,摧毀了無數村莊,但也帶來了富含礦物質的土壤,還擋住了從印度洋來的富含水汽的雲,在此形成豐沛的降雨。
八、聖猴森林公園
聖猴森林公園位於巴厘島中部,是一片豆蔻林自然保護區,園內林木蔥郁茂盛,林中生活著當地特有的巴厘獼猴。巴厘島居民認為猴子是神猴哈努曼的部下,也應該當作神靈敬奉。因此這里的野生猴子都是放養,而且有人餵食,景區附近可買到餵食猴子的香蕉和花生。繞公園一圈可以欣賞公園的原始風貌,還可以在一個圓環形的階梯處坐著小憩了一會。
九、德格拉郎梯田
德格拉朗梯田是巴厘島著名的田園風光,是烏布地區必游的景點。田間點綴的椰樹和雄偉的火山背景使它在世界上無數的梯田中獨樹一幟,難得的是熱帶風光與田園景色的完美契合。這里是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和周傑倫《稻香》MV的取景地。乘坐敞蓬吉普車欣賞梯田也是另一種體驗,沿途景色秀麗,層層相迭的梯田和遠遠的椰林相映成趣,可感受到純粹的巴厘島風情。
十、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是舉世聞名的佛教千年古跡。這座宏偉瑰麗的佛教藝術建築,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古跡和埃及的金字塔齊名,被世人譽為古代東方的五大奇跡。佛塔共有10層,四周的中間各有一條筆直的石級通道,由基角直達頂層。整個建築物共有大小佛像505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
❿ 各位大俠,急求印度孟買介紹!
◆ 孟買介紹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孟買原英文名為 BOMBAY ,馬邦政府於 1995 年改名為 MUMBAI 。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 「 印度之門 」 。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志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 300 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里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 16 公里 ,不被人們所關注。 1534 年,葡萄牙人佔領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 1869 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 19 世紀將鄰近的 7 個玄武岩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到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 —— 大孟買。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 10 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 6 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盡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 「 熔爐 」 ,將他們 「 熔 」 為一體。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進出口銀行總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國 50 %的現金流量,全國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買股票交易所進行;是西部鐵路、航空樞紐,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裝箱進出口通過孟買港,印度百強企業中的 52 家以及全國最有影響的商會聚集於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會在孟買成功地為朱總理舉辦了有 400 名企業家參加的工商午餐會。目前,孟買工廠總數佔全國的 15 %,紡織業佔全國的 40 %,外貿佔全國的 50 %。機械工程、汽車、化工、石油製品、造船、制葯、膠卷工業發達。在孟買的特隆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電站。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設在孟買。
印度電影聞名於世,而印度的許多電影都是在孟買拍攝的,故孟買有 「 印度的好萊塢 」 之稱。印度絕大多數電影製作廠都設在孟買,如拉傑格普爾製作廠、迦爾製片廠、菲勒密斯坦製片廠、摩合布薄製片廠等,一些電影單位和報刊雜志也設在這里。在市區西郊 40 公里 處,有一座被稱為 「 寶萊塢 」 ( Bollywood )的電影城,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好萊塢,但它建於 1947 年,佔地 615 公頃 ,是個電影拍攝基地,每年拍攝電影、電視千餘部。令孟買人自豪的是被稱為 「 印度電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溫特 · 巴爾吉( 1870—1994 )誕生在孟買,他用電影技術生動地表現了印度神話和歷史傳奇故事,他拍攝的影片深受各階層觀眾的歡迎。走在孟買的街頭,到處都是掛有五光十色的電影海報的大小電影院,據說,孟買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場以上的電影。
印度孟買景點介紹
象島
是孟買最主要的參觀旅遊點。位於印度門東北11公里處。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當時該島以「城堡城市」著稱。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登陸地點附近發現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語大象為該島命名。
象島古稱(Charapuri),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約公元6至8世紀,德乾地區的遮盧枷人和拉什特拉庫塔人在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後開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所謂象島石窟,通常特指這座岩鑿濕婆石窟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包括關濕婆神同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以及濕婆神戰勝蘭卡魔王的故事。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天對遊客開放。
進島遊船時間:第一班船9:00開船,最後一班船14:30開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開船,最後一班船18:00開船。
印度門
位於孟買城阿拉伯海濱,孟買西郊40公里處。1911年為紀念英國王
喬治五世在此登陸而建。為古吉特拉式建築,頂部有4座高聳的塔樓。
印度門是游覽孟買的必到之地,此門是孟買的象徵。其建築設計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與法國凱旋門極為相似。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標
志性建築,也是政府迎接各國貴賓的重要場地。
海濱大道
環繞貝克灣的海濱大道一向是最讓人嚮往的地方。印度稱孟買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後」,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就是「皇後的項鏈」。建於1920年,面對著阿拉伯海,形似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邊是錯落有致的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商店餐廳鱗次櫛比,小推小販隨處可見。
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窮無盡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時分,人們紛紛擁向這里,在輕松乘涼的同時,還可享受一番孟買海灣獨有的風情。
阿旃陀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帶。曾是佛門弟子在雨季修身養性、研讀經書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國狩獵者無意間發現,阿旃陀石窟的風采再度蜚聲於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提洞,意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廟;另一種為毗可羅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講學、集會、修道的場所。佛殿頂部呈拱形,平面是馬蹄形,殿中排列著數十根石柱,把殿分為內殿和中殿,內殿後部設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間為集會的場所,三面圍以僧人的住房。這里共有29窟,9、10、19、26、29號窟為佛殿,其餘均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畫。雕刻分為雕像和浮雕兩類。壁畫主題是宣揚佛教。除此以外,壁畫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畫面還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這種種描繪戲劇性的時代生活場景,無不以明快、生動的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也成為印度繪畫史上最完美的典範。
維多利亞火車站
位於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建成於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維爾斯王子博物館
在威靈登環回區(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於1905年,以威爾斯王子(即後來的喬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為英國建築師設計,具有16世紀穆斯林建築風格,主體結構為三層穹頂式建築,主體部分以玄武石為建材,宏偉壯觀。博物館坐落在花園之中,環境優美。
館內收藏著印度各個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和雕刻,展館分為,考古文物、藝術品及繪畫、外國文物等幾大部分,其中將我國及日本的珍貴文物單獨陳列在一個展廳內,據說在印度尚屬首例。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門票:2盧比,星期二免費。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英國殖民時期在一座漁村的基礎上填海建立起來的。這里高樓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紹
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英國人通過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填海把七個島嶼連接成了一個半島,並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在孟買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國際色彩濃厚,堪稱為民族的大熔爐。除了本國民族成份外,還有大約六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在語言上,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他9種主要語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種方言土語更是數不勝數。孟買有半數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孟買的亮點要數可拉巴地區。入夜後的可拉巴,一片燈紅酒綠,暗巷中陳舊的古董小鋪,堆滿了18世紀皇家望族沒落後流散的珍奇異寶;18世紀末頹廢派的沙龍餐廳內部飾以嵌鏡的大理石;老裁縫店仍為顧客設計縫制馬褲、領帶、領結。這些街頭小店對於傍晚漫步其間的遊人來說,彷彿時空錯置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