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印度比較有名的文學宗教作品有哪些啊
《五卷書》
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的東方智慧
絕版近二十年
唯一中文全本季羨林譯著
修身、齊家、治國法則 為人、處世、交友智慧,
古代印度皇室必讀書 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
多達五十多個翻譯語種 影響遍布全球
季羨林先生高度贊譽 首譯中文全本
這是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話集。
不同譯本的《五卷書》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而季羨林先生翻譯的《五卷書》是唯一的中文全文譯本。
世界上所有民族裡產生寓言和童話最多的就是印度,現在流行世界各地的寓言和童話很少不是從印度傳出來的。
而印度最有名的故事集便是《五卷書》,它被印度皇室作為政治和修身的課本,是一座智慧寶庫。
《五卷書》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於和平與戰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是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其中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
《五卷書》不僅用於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並用於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2016年6月李安導演現身的上海電影節尤其引人關注,近日李安導演的精彩發言也刷爆朋友圈。從他的發言可以看出,李安導演是一位東方文化積淀非常深厚的電影人,談到電影與文化,談到電影對故事的探討,他曾說:人為什麼要寄託在一個故事性的結構里去尋找智慧?它的故事本身很重要,而印度教的故事是最棒的。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全部都輸給它……我覺得裡面都是寶藏。」
印度故事最經典的著作就是《五卷書》。非常巧合的是,終於拿到奧斯卡小金人的萊昂納多主演的《荒野獵人》前半段,正是《五卷書》中的第一段故事的開篇。
很多人知道《聖經》是世界上翻譯成外國文字最多的書,而僅次於《聖經》的書就是用梵文寫成的寓言童話集《五卷書》。但是要說到《五卷書》的影響,季羨林先生說,恐怕連《聖經》都要屈居第二。
為何如此說呢?
首先它的出身不同凡響,據說是古印度的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王子統治論。
因此《五卷書》是印度皇室的教科書。修身齊家治國,為人處世交友,人生智慧無所不包,也因此流傳於世,「被用來教育青年」。
其次《五卷書》的文學價值得到高度肯定。《五卷書》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間故事,並在流布過程中經過文人學士的反復編纂修改,採用連串插入的敘述方式,駢散相間結合的行文,大量的諺語、格言的運用,使其呈現出一種宏大敘事的架構,並填充以豐富飽滿的血肉,稱得上一部文學經典之作。
但因其中文譯本的稀缺性,《五卷書》並不為我們所熟知,不可不說是一大憾事。
重慶出版社的這次精裝再版,不僅再現季羨林先生的完整譯本,並附大量由巴列維文轉譯的阿拉伯文譯本插圖,樸拙可愛,頗具異域色彩,可謂彌補了這一大文化缺憾。
② 印度梵語國際瑜伽培訓學院有哪些教材
我們之前在他們那買過印度梵語的教材哈他,陰,流,舞韻,空中,這些教材,品質都還可以,應該還有其他教材。
③ 介紹一下印度小學教育
印度是個發展中國家,對教育事業相當重視。因此印度獨立五十年來,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從而促進了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國家教育的出發點
印度自獨立以來,政府認識到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要提高每個人的生活素質,必須對人們的教育進行投資,使教育工作在國家計劃中佔有適當地位,這是印度發展教育的基本出發點。為此,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保證每個人受教育的機會均等;不論年齡大小,為其提供學習知識、發揮才乾的機會;使受教育者在體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育、就業和發展三者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宣傳國家統一,宗教與教育分離,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勞動的重要性。教育方針中明確強調了「普及教育」和「消滅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作為消滅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專業化教育的目的是為印度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建立積極而有益的聯系;把高等教育視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以及通向「現代化」的重要門徑。尤其拉吉夫·甘地於1985年任總理後,對教育事業同樣重視,他強調指出「要對現行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使教育成為把國家引向21世紀的工具,鼓勵人們,特別是青年的積極進取精神,促進國家的進步,加強科學與技術教育,使教育同就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在這個總方針的指導下,各級政府為辦好教育採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發表了題為《教育的挑戰》的文件,接著又制定了《1986年全國教育政策》,經議會兩院討論通過,接著又制定了《二十三點行動綱領》,以落實上述政策。由於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努力,從而使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二、發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獨立後,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向14歲以下所有兒童實行免費普通教育」,這就為兒童入學提供了法律保證。因此,全國各地不少小學校對一至五年級學生實行免費入學,甚至有些邦對六年級學生也實行免費教育。與此同時,政府一直為教育增加經費,如1950~1951年教育經費為11.4億盧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為600億盧比。另據記載,1986年用於教育的經費為47億美元,僅次於國防開支。這就為發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使學校數量不斷增加,學生入學率不斷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學共21萬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萬所。1947年在校注冊人數為1050萬,到1982年增加到7360萬。全國的識字率不斷提高,1951年全國識字率為16.6%,1971年上升為29.45%,1981年又提高為36.17%,1988年提高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目前有大學207所以上,學院6323所之多,僅高等學校的入學人數高達350萬以上,僅次於美國和當年的蘇聯,居世界第三位。對印度這樣一個基礎薄弱、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大力發展職業和技術教育
為了提高就業人數,減少失業人員,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術人才,減輕對高等教育的壓力,政府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也給予重視。由於種種原因,印度還有不少14~25歲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礎教育。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成為一支中等技術力量,政府採取多種方法對他們進行培養,為他們提供三十多個工程行業和二十多個非工程行業的職業訓練,由國家統一計劃安排。為此,全國設立了356所常設性學校和139所臨時性學校。除公立學校外,還有不少私立培訓學校。這類學校總共容納20萬人,訓練期限為1~2年。另外,還有300多所工業技術專科學校,每年招生5.6萬人,分全日制教育和業余教育兩種。學習期限分別為3~4年,培養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專門人才。
通過上述種種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術人才,縮小文盲隊伍,減少失業人員,擴充國家人才隊伍,為國家建設發揮了力量。
(二)掃盲工作與成人教育
(1).掃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視掃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國家計劃。為了加強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國家成人教育委員會,各邦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因此,印度的掃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尤其是近些年來,為了掃盲,印度曾開展了規模空前的成人識字運動,1986年實行了全國普及教育計劃。1988年確定了年齡為15~35歲的掃盲識字任務。在此之前,印度先後實行過「農民識字計劃」、「成年婦女識字計劃」、「青年非正規教育計劃」、「全國成人教育計劃」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開展過掃盲運動,運動蓬勃開展,聲勢浩大,成績顯著,其影響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納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區,對印度的掃盲工作產生廠積極影響,運動的浪潮已涌到全國各地,目前,在400萬志願者的幫助下,約有310萬9~45歲的人在學習識字。通過學習,盡管他們的識字程度不一,但估計已有150萬人已達到初步能讀英語的水平,計劃在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1990年4月1日開始),能有1億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體做法是:
第一,確定奮斗指標,根據自願,自下而上確定,有時間的要求,但注意成本與效益相結合。
第二,各地區組成掃盲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各區稅務官、區議會和社會各階層代表參加領導,由該委員會具體落實各項計劃。
第三,參加掃盲工作的人員出於自願,大部分人不計報酬,自願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錢財為掃盲服務。
第四,為了更好地搞好掃盲工作,訂出一套「加速進度、改進內容」的教學方法,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學、練於一體,貫徹以學為主的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快學習進程。
第五,隨時總結經驗,定期交流,不斷改正錯誤或偏差,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
為做好掃盲工作,印度不同黨派、群眾團體和社會各階層盡管有意識形態的分歧,但都不計較,他們攜手並肩,團結一致,積極投入。印度的掃盲運動,不僅能勝利開展,而且有助於消除種姓隔閡,促進了社會團結和語言的統一。
更可喜的是,參加掃盲的人數,女子超過了男子。女子們從實際生活中體會到學習文化的重要,這對提高婦女文化、增強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積極作用,從而使婦女更有勇氣處理自己的事務。
脫盲後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各地設有「成人學習中心」,繼續為脫盲後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個中心一般負責5個村莊,總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開設各種課程,還開辦有關農業、畜牧、獸醫、上地管理、養蠶、漁業等短期訓練班。此外還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脫盲後的「成人學習中心」為脫盲人員提供各種開發和服務項目,諸如衛生、社會福利等,為有關部門提供信息和各種服務,另一方面喚起脫盲後的成人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權利、醫療保健、合法權益等的意識,同時發揮他們的才幹,為社會服務。印度各地已開辦的「成人學習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採取的步驟和方法也不盡一樣。有些做法還有待於鞏固與加強。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對15~35歲的人進行非正規教育,其教育計劃是通過邦政府、社會服務機構、大專院校來實現。前面提到印度把消滅文盲列為國家教育方針的任務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視,而且卓有成效。通過成人教育的開展,人們的識字率不斷提高。1950年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後來又上升到63%左占。為全國掃盲工作作出了貢獻。在此,印度的掃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銀行的贊揚,認為「印度的掃盲工作對發展中國家都有深遠影響」。
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是否發達,婦女的教育情況是一個重要標志。印度獨立後,政府注意到對婦女的培養問題。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歲以上的成人婦女擺在首位。對其培養目標主要有四個:一是提高婦女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應同男子享有一樣合法的社會地位與權利;二是使婦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識和科技專長;幫助婦女取得經濟上的獨立;三是使她們掌握一些衛生知識,特別是有關營養、保健、兒童護理和計劃生育等知識;四是幫助和提高婦女在各種團體中的參與能力。
幾十年來,政府在幾個五年計劃中都有發展女子教育的指標,並且對那些婦女教育工作開展得好的邦或城市進行巨額獎勵。因此印度女子教育發展顯著。在獨立後的十年內,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學院,到1965年發展為200多所,另外,還有50多所大學招收女生,男女合校。這樣使女子的入學率不斷提高。據有關統計,1951年為79%,1971年上升為187%,1980年又提高為225%。另據有關統計,印度在過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學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學人數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數的比例差距逐漸縮小,女生入學人數比例不斷增加,以大學為例,1963~1964年,女大學生占總人數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為26%。女子的識字率自獨立後有明顯提高,1951年為8%;1971年為18.6%;1981年上升為24.8%。隨著婦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專門在家做飯、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門,到社會上從事教學、科研、行醫和經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著名專家、學者和教授。隨著教育的發展,女子的狀況也隨之不斷發生變化。
三、發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培養了大批科學技術人才,對國家建設和科技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而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擁有最雄厚的技術力量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較發達,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強調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獨立初期,尼赫魯總理就曾經指出:「大學代表人道主義、堅韌性、理性、進步和對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類朝向更高的目標全速前進。如果大學充分履行其職責,那麼它對國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獨立初期,專門成立了「大學委員會」,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針和任務,「教育方針和計劃必須適應於我國的社會發展目標,要把教育的各種不同目標統一起來,教導和影響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而且要訓練思想,使受教育者產生共同的思想准則。」「個僅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且要發展其健康的判斷能力,以滿足社會的各種職業的需要。」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都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討和爭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注意並引導學生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二)完善和加強對高等教育的領導
印度憲法規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領導。獨立初期,全國除幾所大學歸中央直接領導和管理外,大多數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負責。後來中央加強了對高等學校的領導,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憲法,凡屬大學、技術和醫學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負責。中央不僅負責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與擴建,科研機構的設立與撤銷,以及高等教育目標的制定,而且還要負責各高校之間的協調與科研方向的確定等等。
(三)大力進行教育投資
為了發展高等教育,不斷增加對高校的經費開支。據有關統計,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開支第一個五年計劃為1.4億盧比,第二個五年計劃為2.8億,第三個五年計劃為8.8億,第四個五年計劃為17.5億,第五個五年計劃為29.2億,第六個五年計劃就為48.6億。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教育經費在不斷增加,而且增長幅度較大,這就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由於採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印度現在已有一批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較高、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重點大學。它們是:德里大學、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國際大學、孟買大學、亞格拉大學等。這些學校規模大,人數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第二,現在印度擁有了一支宏大的技術隊伍。自獨立以來,培養了大批學士、碩士和博士科技人員。據統計,1950年為18.8萬人,1965年為73.15萬人,1978年增長為193.53萬人,1980年增長為194.9萬人,1982年又增長為250萬人,數字相當可觀。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獨立以來,教育方面發生了不小變化,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主要問題是:各類教育發展不平衡,重視高等教育,對初等教育重視不夠。印度政府的整個教育計劃資金分配是:高等教育佔20.9%,初等教育佔32.4%,這種分配比例顯然對初等教育過低,而對高等教育過高,因為全國72%的人口分布在農村,而且鄉村教育條件比城市要差,但對它的教育投資還不到一半,只佔44%,這是很不夠的。因此農村教育比較落後,結果使生產力水平過低,人們生活貧困。
貧困是文化教育落後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關於成人教育作過樂觀的設想,當時宣布,15年內消滅文盲。但八年之後發現,效果不大,無顯著變比。其主要原因是鄉下人對此興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種熱情和興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職業掙錢謀生的重要手段,而鄉下人則與此相反。他們貧窮,若孩子不幫助父母務農、放牧或從事其他工作,則家庭生活會受到影響。因此,有些家長無心送子女上學。
據有關統計,6~14歲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學,然而入中學孩子的80%又中途輟學,結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據1982年的一次教育調查表明,全國一半以上的小學校沒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學校沒有供學生坐的椅子,40%的學校教室沒有黑板,50%的學校沒有體育運動設備和運動器材,70%的學校學生沒有課本①,校舍如此簡陋,設備如此缺乏,顯然同農村經濟狀況有關。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產生,印度從獨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達63.77%。據世界銀行推測,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國家。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另外,各邦、中央直轄區之間,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種姓歧視現象也並未完全消除。政府雖然對低級種姓和落後部落有所照顧,但由於他們經濟狀況不同,文化基礎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語或其他功課基礎較差,入學後有不少人又中途輟學,所以實際上形成了在校人數少於注冊人數。這就說明,只有獲得了社會和經濟的平等,教育機會的平等才能真正實現。
印度政府在實踐中發現,有些問題處理欠妥,出現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進,採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為了解決知識分子失業問題,政府調整高等教育使其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擴大。對大學課程也作了調整,推廣了職業教育課程,使之更加專業化,以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人數。
第二,加強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對初等教育重視不足的做法,擴大了初等教育經費。政府在1980年開始的第六個五年計劃中,增加了對初等教育的經費開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國教育政策》和實施這一政策的《23點行動綱領》,其中強調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歲的人中掃盲。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於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經費。這個新政府還規定,不允許學生中途退學,要改革考試制度,繼續執行小學階段全部升學的政策,並且還指出,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應由一次考試來決定,而是靠平時成績的連續積累。新政策還規定,每個小學校至少要有兩名教師,其中一名為女教師。准備大力培養師資,以滿足小學師資的不足。這就為大力發展初等教育創造了條件。
第三,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政府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計劃,教師積極性的發揮也是個重要問題。因此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諸如改進教師的工作條件,鼓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採取靈活政策補嘗生活費的增長,並為教師自由發表學術思想創造條件等等。這些為調動和發揮教師積極性提供了重要條件。
總之,印度自獨立後,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和進一步搞好教育,正在總結經驗,不斷前進。
④ 印度人教材書全是英文嗎印地語呢
看你讀的什麼類型的學校 不過一般受過教育的都會英文。印度的語言太多了。印度語也就北印度普及度比較高。
⑤ 加行教材包括哪些內容
前行之重要性
1、我們為什麼要修加行?歷代大德對加行是如何看待的?如何修持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
我們為什麼要修加行?
(1)從修行的傳統上講:這是藏傳佛教的修行傳統。藏傳佛教中不管是哪一個教派,在學習、修持最高的密法之前,都有修加行的傳統。只有把四加行或五加行修完了,合格的上師才會給你傳授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無上瑜伽。
(2)從修行的次第上講(包含了打牢基礎、堪為法器等內容):這是解脫必須依靠的修行次第。我們學習佛法是為了解脫,而解脫必須依靠修行次第。除了極個別利根弟子和具超越功德的上師二者因緣聚合時,僅通過上師的表示、直指或簡單的法語,弟子不經地道當下便可開悟以外,普通修行人不可能達到這種境界。因此,依照傳承上師常用的規矩次第修行,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修好了加行,才能打牢修行的基礎,變成合格的修行人,讓自己成為甚深密法的法器。 (3)從隨學上師的角度講:這是傳承上師都非常重視的修行內容。寧瑪巴了不起的大證悟者華智仁波切及其傳承弟子紐西龍多、堪布阿瓊、堪布根華、托嘎如意寶、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傳承上師,都對加行法門非常重視,正因為如此,如今《大圓滿前行》的筆記、備忘錄等數不勝數。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中,務必要遵照傳承上師的次第。
(4)從遇到違緣的對治上講:這是遇到違緣不退失信心的竅訣所在。華智仁波切其門下的傳承弟子們都有一種超勝的特點,不會口口聲聲宣揚自己的功德、境界等,任何違緣也不能毀壞他們的修證;例如在十年浩劫的恐怖時代,許多停留在聞思修的人,都紛紛退失信心、毀謗佛法,而意科喇嘛(華智仁波切的傳承弟子)的弟子卻在違緣面前顯得尤為堅強,幾乎沒有一個改變初衷。 歷代大德對加行是如何看待的?
(1)寧瑪巴了不起的大證悟者華智仁波切及其傳承弟子紐西龍多、堪布阿瓊、堪布根華、托嘎如意寶、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傳承上師,都對加行法門非常重視,正因為如此,如今《大圓滿前行》的筆記、備忘錄等數不勝數。
(2)華智仁波切在如來芽尊者面前聽了二十多次加行,最終匯集《前行引導文》。(3)頂果欽哲仁波切在《成佛之道》一書中強調重視前行:「不要以為前行法是某種比較初級、屬於初學者的簡單修持,或者不如大手印、大圓滿等法門深奧。事實上,前行修持之所以放在最開頭,就是因為它具有關鍵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礎。如果直接去做所謂的『主要修持』,而沒有以前行來做預備,
這對我們一點幫助也沒有。因為我們的心尚未准備就緒,就像在一個冰凍的湖泊上建築漂亮的房屋一樣,根本無法長久,天氣一暖和必將毀於一旦。」 (4)藏地的意科喇嘛,當年依止過他的那些弟子,在初來乍到的兩三年,根本聽不到他傳甚深的密法,都是在他的要求下,日復一日的修加行。
(5)阿底峽尊者是印度東西方鼎鼎有名、證悟境界極高的成就者,但他來到藏地之後,並沒有傳甚深的法門,而是到處宣講前行法。
如何修持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 首先應當從共同加行修起: 共同加行修持:
(1)方式:倘若各方面因緣具足,應將瑣事全部放下來,通過入定的方式修行;
(2)數量:
有條件,每天最好能修四座;城裡人至少保證每天兩座的修行時間; 每座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
(3)具體修行(座前、中、後): 入座前,杜絕一切散亂之因;
入座時,先皈依、發心,然後一直思維所觀的內容
結座出定,看自己修得好不好,不好的話,就譴責自己,好的話就隨喜自己
(4)迴向善根。 不共加行修持: 不共加行修持:
本來,不共加行應從「皈依」開始修,不過這次比較特殊,從「上師瑜伽」修起,把磕頭和上師瑜伽一起修,先圓滿上師瑜伽,然後再修其他法。 (1)皈依——進入佛門的標志
(2)發心——區別大小乘的分水嶺,要明確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3)金剛薩埵修法——清凈輪回中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 (4)供曼茶羅——積累成佛廣大福慧二資
(5)上師瑜伽——依靠上師加持,譴除相續中的所有障礙,現證諸法的實相境界。 磕頭之具體修法
磕頭的時候,可以按照《前行》中的皈依境來觀想,也可如喬美仁波切所說,把自己的上師觀為所頂禮的對境。接下來明觀皈依境,下一步把自己的身體觀為無量身體,雙手應如蓮花苞一樣空心合掌。三門合掌之後五體投地頂禮,可以磕長頭,也可以磕短頭。身語意必須要集中精力。
上師瑜伽速加持
2、修習上師瑜伽有什麼重要性?
(1)修持任何一種法,都離不開上師瑜伽。不僅修密法,顯宗的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皈依、發心等也需要上師瑜伽。它即可以列為前行,也可以列入正行當中。
(2)真正的佛教即講理性也要講感性,修行必須依靠一種特殊的加持,否則佛教就成了一種學術研究。
(3)想認識心的本性需要上師的加持。上師的加持及對上師的信心,是證悟心性最關鍵的一環。「通達勝義俱生智慧,必須依靠積累資糧、凈除罪障、具證上師的加持,除此三者之外,若欲尋覓其他方法,則是一種愚者之舉。」 公案:
藏地:??馬爾巴羅扎同時見到上師那若巴和喜金剛本尊壇城時,選擇向本尊敬禮而沒在上師面前求悉地,以此緣起, 盡管他的法脈綿綿相傳,但他的子系承卻從此間斷。
如來芽尊者因思念上師而開悟
修本尊與修上師瑜伽比起來,上師的加持更為殊勝。 漢地:永嘉禪師成就的印證也離不開上師。
教證:上師功德超勝諸佛:「從功德上講,上師與佛沒有差別;但從恩德上而言,上師超過了一切諸佛。」
所以作為傳承弟子,在所有的修法中,我們要把上師瑜伽放在首位,無論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經常祈禱自己的上師。
第1節課
3、解釋題目: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大圓滿:是藏傳佛教中至高無上的法:輪涅所攝的萬法攝於自心,光明的心與空性的心無二無別。
龍欽寧提:寧提,藏文,譯為心滴,即指一切佛法的精華醍醐,是將布瑪莫扎的《布瑪心滴》、蓮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歸納起來的甚深竅訣。(《四心滴》:
又名「四精義支」,即布瑪莫扎的《布瑪心滴》、蓮花生大師的《空行心滴》,以及無垢光尊者匯集前兩個心滴的《上師心滴》與《空行心滴》。其中,《布瑪心滴》和蓮花生大師的《空行心滴》叫「母心滴」,後兩個叫「子心滴」。)
前行:顯密修法首先必須具備的最初前導,否則不會有趨入正行的資格。 引導文:本論文字是修前行法門的指引,就像去往某地需要向導一樣,通過學習它的
詞句和內容,能明白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找到真正的解脫方向。
普賢上師:華智仁波切對自己的根本上師如來芽尊者有極大信心,認為上師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
言教:此引導文是依如來芽尊者口傳教言,不增不減記錄下來並匯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個備忘錄。
4、請詳細解釋「三大傳承」。
所謂的「三大傳承」,即是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補特伽羅耳傳。 如來密意傳:佛陀以無言語、無表示的方式傳授諸法,使如海眷屬現前了實相密意,斷證功德與本師成為無別。就像密宗各大歷史書中所說的一樣,大圓滿的十二大本師(最後是釋迦牟尼佛、嘎繞多吉)對眷屬進行意傳加持,最終令其完全開悟。
持明表示傳:持明上師不通過語言、文字來傳法,僅僅以身體的表示,比如直指虛空等,就能使弟子證悟法性,上師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禪宗的表達方式類似於此。這一傳承的上師幾乎都在印度,依次是:嘎繞多吉(喜金剛)——蔣華西寧(文殊友)——西日桑哈——嘉納思札——蓮花生大士、布瑪莫扎。 初特伽羅耳傳:蓮花生大士來藏地之後,依靠語言、文字來口耳相傳,令弟子領受法義,依此實修而成就。這是從蓮花生大士傳給空行益西措嘉、國王赤松德贊開始,之後一直傳到釀萬登珍桑波——列單盪瑪寧吉降村——傑珍桑給旺修——嘉瓦揚敦——??——革瑪燃匝——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如來芽尊者——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堪布根華——托嘎如意寶——大恩上師晉美彭措。
第2節課
5、《大圓滿前行》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內容是否只是「前行法」?為什麼? 《大圓滿前行》的內容是什麼?
《大圓滿前行》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共同外加行:又名共同外加行,其內容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解脫利益、依止上師。
不共內加行:又名不共內加行,宣說了一切佛法之根本的皈依、利益一切眾生的菩提心、遣除罪障的金剛薩埵修法、積累資糧的供曼茶羅、加持融入自心的上師瑜伽。
教言的支分——正行無上密法的捷徑——三種往生法。 這些內容是否只是「前行法」?
這些內容不只是」前行法」,也可以列入正行當中。 為什麼?
《大圓滿前行》包含了釋尊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從理論和實修相結合的角度講,含攝了無垢光尊者《大圓滿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功德藏》兩部論典,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總綱,全部是竅訣的精華,依此修持定能即生成佛。所以它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算是正行。
⑥ 自學印地語,推薦教材
羅塞塔,這個網上可以找到,一個很不錯的東東~有發音!如果想要教材,國內比較常見的是北大的《基礎印地語》,這個網上也可以下載。《印地語閱讀》這本書網上也有買~
⑦ 兒童教材的插畫惹爭議,外國教材插畫什麼樣
兒童教材的插畫惹爭議,教材的插畫不僅毫無美感,還意圖醜化國人,引起了大眾的強烈不滿!我們的教材插畫丑的毀三觀,反而外國教材的插圖汲取了我們國家繪畫之精華,不僅美還和教育相得益彰,讓人詫異!我們好的東西,外國教材全盤接受了,我們的教材卻變成了面目全非的樣子!十年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這個問題,看似沒有答案,但是,答案早就已經在我們的心裏面了!這些行走的“五十萬”,為了錢毫無底線可言!要知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觸碰法網者,早晚有一天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毒教材,毒插畫,毒課外讀物以及毒繪本,從目前發現的來看,就像是一張大網,蓄謀已久,想要戕害我們的未成年人!這些陰謀者看似一環扣一環,遮掩的非常好,只可惜紙包不住火,但凡是毀三觀的事情,遲早是會被暴露的!教材一事,相關部門已經立案調查,表示將會嚴懲不貸!相信很快,一眾牽扯進此事的人都將付出代價,承擔後果!
兒童教材的插畫惹爭議,外國教材插畫像是竊取了我國的精彩插畫!
⑧ 古印度的醫學知識著作《羅伽本集》都記錄了哪些醫學知識
《羅伽本集》共8篇,論述疾病、醫葯、病理、飲食、人體解剖、胚胎等方面的醫學知識。
《羅伽本集》記載了對人的機體的認識。書中認為,人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因素合成的有血有肉的軀體。人身體的器官處在變化之中,但由於其變化不易被人們所察覺,所以人們產生一種誤解,以為機體是長時間不變化的。這就是說,人體機能存在著新陳代謝的過程。書中還指出,人體的疾病是人體內部各種生理因素失調的反映,是自然的現象,這在古印度是既大膽又先進的結論。醫生應仔細研究病因,對症下葯。由於不同葯物的療效不同,醫生還必須熟知葯物的效用,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書中還指出,身體機能的變化與人所吃的東西也有很大的聯系,食物飲用不當,會引起體內器官的病變。治療病人時,注意用葯物調整人體內部諸物質因素的平衡。《羅伽本集》的醫學觀點具有一種實證科學的特點。
⑨ 印度人學英語都用什麼教材
頂級問題。
印度不僅英語教材,很多的專業教材直接用美國的,雖然發音獨特些,但是用字用句符合英文的規矩,而不是讀了英文思維母語,再思維母語翻譯成英文寫出來。所以,普遍好於中國學員學習的英語。
⑩ 印尼語要是自學的話好學嗎有什麼好教材推薦
一方面是因為,印尼語里有不少詞是直接從英文詞彙中借用過來的,只不過做了細微調整,使之更好的契合於印尼語的發音體系。比如information這個詞,印尼語就直接借用,只在詞綴部分做了微調,變成:informasi,「tion」變成「si」;再如:communication-komunikasi。二者的讀音都十分相近。所以,如果你的英語基礎好,在印尼語詞彙的擴展上是很有優勢的。另一方面,印尼語的一些語法和英語的語法比較相似。比如dengan這個詞,常常可以用英文中的with替換。如果你的英語底子好,學印尼語就更不費力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