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士兵的月薪,比普通人高兩三倍,到底每月有多少工資呢
一些國家的招兵部門,每次到了征新兵的時候,就會頭疼。可是這個煩惱印度也許永遠都不會擁有了,每次印度的徵兵現場,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這些人之所以擠破頭想來當兵,除了能夠吃飽飯之外,還有一個非常誘人的東西,那就是工資非常高,是印度普通人工資的兩三倍。
他們的工資摺合成人民幣的數字看起來是沒什麼,可是印度的物價比我們低,這個水平應該算很不錯的了。
對於印度軍官的薪資水平,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哦,也給小編來個點贊加關注吧,謝謝你們啦。
⑵ 雖然印度有錢人很多,但我還是印度窮!
印度時報報道:眾所周知富人與窮人之間有差距。然而這個差距能夠測量出來嗎?更重要的是,貧富之間的差距是在擴大還是在縮小呢?
消費支出調查的新數據表明,收入差距在迅速擴大。在2000年至2012年間,農村地區最富的5%的人口的開支和消費增加了60%以上,而最窮的5%的人口的開支和消費只增加了30%。在城市地區,最富的人口消費增加了63%,最窮的人口消費增長了33%。在做這些對比時去除了通貨膨脹的影響。
還有一種方式來看這些令人不安的結果:2000年城市中最富的人口平均花費(或收入)是最窮的人口的12倍,在2012年上升到了15倍。在農村,富人與窮人之間的這個差距在12年間從相差7倍增加到9倍。
根據1999-2000年度和2011-12年度家庭消費模式數據的對比發現了這些明顯的差距。這些數據是國家抽樣調查組織(NSSO)採集的。消費支出是指家庭中的一個成員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可能的支出,這是印度最能夠測量收入情況的方法。
許多專家認為,國家抽樣調查組織的數據不能完全反映最富的5%的人口的開支和收入情況,因為做調查的人很難讓最富的家庭按要求填寫調查問卷。換句話說,最富的家庭的收入可能比數據所反映的要多。
印度社會最富的10%的人口收入增長最快,而最窮的10%的人口收入增長最慢。其餘80%的人口收入增長水平大致差不多,在12年的時間里農村地區介乎35%和40%之間,城市地區介乎40%和50%之間。這意味著,印度90%的人口12年當中農村地區年收入增長剛剛超過3%,城市地區剛剛超過4%。
顯而易見,導致這一時期大部分時間GDP高速增長的經濟政策並沒有惠及到社會中有最迫切需要的這部分人群。相反,似乎是讓已經富裕的那部分人更加受益。
2012年,農村地區最窮階層的人均每月開支只有521盧比。由此,一個4口之家每月開支約為2,084盧比。最富階層的人均每月開支4,481盧比,這樣一個4口之家每月開支約為17,925盧比。在城市地區,最窮階層的人均每月開支為700盧比,一個4口之家每月開支為2,802盧比;最富階層的人均每月開支為10,282盧比,一個4口之家每月開支為41,128盧比。
調查報告中關於不同開支項目的詳情顯示,城市人口中的50%每人每月食品支出不到1,000盧比,最富階層的人均每月食品支出為2,859盧比。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食品品種有很大差異,包括蔬菜、水果、蛋、魚、肉、奶製品等。數據打破了窮人消費了更多的水果、雞蛋的神話。
⑶ 在印度這個國家,月薪如有一萬元人民幣,生活水平能達到什麼樣
比較好了,因為在印度物價比較低,所以還挺好的。
⑷ 印度工資是多少
印度國內民眾的收入差距比較大,而且不同城市之間同工種的收入差距也比較大。就首都新德里來說,一般的苦力、傭人、司機只有每月平均在6—8千盧比左右(約合800-1000人民幣)而一般的文職人員月收入2萬至3萬盧比(約合3千到4千人民幣)。軍人的收入較高,如中校軍官月收入約1500美元(約合1萬人民幣)。警察的社會地位不高,收入也偏低。班加羅爾的警員月收入只有8、9千盧比,德里的警員收入不到2萬。
⑸ 200萬盧比在印度什麼水平
有錢人。
首先印度的是盧比,100萬相當於1.57萬美金,印度人均才1330美元,這水平是中產了。印度一般工程師大約2-3萬盧比一個月薪水,足夠生活了。不過印度貧富差距很大。
對於中國人來說,一般餐飲的話相對來說便宜一點,下個普通館子3個人一頓飯也就2、3百盧比。到大餐館去,就相當貴了,一頓飯3個人吃上個幾萬盧比不稀奇。住宿的話,也能感受到印度的貧富差距。就是便宜的旅館條件相當的差啊,條件稍好的旅館價格相當的高啊。以首都新德里為例,一天100美金以下很難找到一間條件好的旅館。
⑹ 60000盧比一個月的收入在印度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
60000盧比相對於人民幣6000元,這個收入在印度算得上是白領的收入。
工資收入在60000盧比的在印度絕對算得上是白領階層。除非是出自很好的高種姓家庭,父母都很有錢,當然這種畢竟相對於印度總人數少。大部分拿到60000盧比工資收入的人,每個月也不會存多少。印度的基本生活物價與中國差不多,都是印度人的消費方式沒有中國人的花樣多。他們的錢消費的地方也就是吃飯,穿戴和租房。不像我們中國人吃個夜宵,買個奢侈品,玩游戲,酒吧等等。而且他們吃的東西也簡單,大部分人都不吃肉,所以伙食費對於他們來說不貴。
但是印度人的一個家庭很大,如果工資收入高的人,他有可能要支付兄弟姐妹的讀書生活,或者是救濟一個家族裡的貧苦人。所以,在印度白領存錢買房的人及其少。
⑺ 60000盧比在印度能過什麼日子這收入算高嗎
我以前曾經被外派到印度待了三年,因為跟著項目走,也到過印度十幾個城市,所以比較了解印度當地的物價和生活狀況。
在這種情況下,還看不清自己的地位,不安分守己還試圖和中國掰手腕。所以我打心裡就沒有瞧得起這個國家,在這種狀態下,再過500年他也不可能趕得上中國。
⑻ 60000盧比一個月的收入在印度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
月收入60000盧比,在印度算高收入,算有錢人嗎?
在印度,月收入60000盧比,大約相當於我國月收入60000人民幣,真的,絕對是有錢人。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印度有大約2800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迫從事勞動。 而童工在印度卻很普遍,盡管法律要求孩子必須上學。但是這些法律經常被無視,大量的孩子被迫做一些困難和危險的工作。
⑼ 為什麼印度那麼窮
印度的官員很自豪的說過,印度的貧困人口已經降至30以內。但是這是因為印度政府「挪了門框」:把貧困線畫得更低、窮人就少了,想光明正大當窮人還真不容易。
在印度很多地方,很像是城鄉結合部。雖然是城市,但是與中國高鐵般的發展速度相比,還是要節奏慢了一點。
印度擁有全世界最大面積的耕地卻每年有成千上萬人死於飢餓,大量兒童營養不良
在2米高、臭氣熏天的垃圾堆旁,看到一群群的孩子玩板球,是很普通的「街景」。
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印度人,似乎被生活逼的有些麻木。他們有的住在發臭的恆河水邊,有的住在臭水溝邊。雖然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是,數以百萬計的印度人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下,但是政府還覺得他們不夠窮。
舉個例子吧: 在印度一些窮困的地方,即使妻子和丈夫都上班,一天的收入不過是100盧比,大概2美元。這需要應付家庭的吃喝拉撒,還要擔負孩子的學習。這樣的家庭經常需要借錢
但是在印度,很多人家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砸鍋賣鐵也會努力供孩子讀書。 印度的軟體產業在世界都是聞名的。
在印度,這樣的小商小販也不少,但是印度對窮人有補貼政策,因此很多窮人也不勞動,也養了一部分懶人。
印度農村人口貧困線為每天28盧比,約合44美分,或者33便士)。這點錢,夠坐一小段人力車,夠買幾把青菜,或者半品脫牛奶。
有人這么算了一筆賬,一天28盧比,一月840盧比,合103元人民幣。和朝鮮相比,朝鮮普通職工(不是最窮那種),一個月工資合10元人民幣,比朝鮮高十倍,已經算是很幸福的了。
在印度有個笑話,雖然醫療費是免費的,但是窮人恐怕付不起打車去醫院的錢。和葯錢
盡管和周邊國家相比,印度相對不那麼窮,人均GDP遠比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要高。但是,賤民群體和低種姓在印度不算入人類~
⑽ 想問一下印度的人均收入大概多少 (注意不是人均gdp)
世界銀行提供的報告印度的人均收入超越中國!!
keydi
1樓
世界銀行提供的報告中,有二份報告,極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銀行專家在4月
17日公布的關於印度經濟狀況的報告中指出,印度經濟增長是符合窮人的利益的經濟增長。第二份是世界銀行專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報告:在2001年至
2003年間,中國經濟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長,但13億人口中最貧窮的 10%人群實際收入卻下降了2.4%。
第一份報告讓人震撼,是讓人們知道,有一種經濟增長,叫「符合窮人利益的經濟增長」。印度的經濟增長,開始於2001年。從2001年至2006年,年均
增長速度約7%,經濟總量增加了70%。然而,印度的工資和人均收支卻增加了
500%,扣除通脹後,人均收入實際的增長,超過了300%。八年間,印度的人均實際工資和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高出二倍。
印度的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成果。當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資25112盧比,約合人民幣3650元。其中孟買和班加羅爾人均工資最高,目前人
均約4.6萬盧比,摺合人民幣6700元;與中國接壤的東北部首都地區最低,月均工資在22000至
28000盧比(人民幣3200至3360元)之間。
實際工資增長大大超過GDP的增長速度,只是印度人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印度聯邦和各聯邦主體、地方政府,將三分之一的財政支
出,用於教育、醫療、救濟等社會領域的。從而建立和維持了一套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讓退休、失業、兒童、學生等等弱勢人群,也扎扎實實地分享到經濟增長的
成果。
隨著經濟增長,印度各地每一個季度都調整「人均最低生活標准」,也就是「貧困線」。最低生活標准每一季度由印度各聯邦主體制定,用於評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
作為制定補助金、補償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項。印度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標准為月11000盧比(折人民幣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
日起,基本生活費確定為每人每月448元,僅為印度最低生活費標的 26%),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標准為
12000盧比,退休人員8000盧比,兒童是10000盧比。與中國西藏接壤的
阿魯納恰爾邦邊疆區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費標準定為月9300盧比(折人民幣每月1450元,與之接壤的雲南省昆明市市現行居民最低生活費保障標
準是1997年制訂的,市區每人每月200元,曲靖市、保山市、大理縣和普洱縣為
117元),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費指數為10800盧比,退休人員8800盧比,兒童9700盧比。由於「貧困線」的標准特別高,全印度平均計算,
相當於人均GDP的40%,而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的最大一塊,就用在醫療、教育、補貼、救濟等社會保障體繫上。以孟買市2007年預算兒童補貼項目為例,全
市明年財政預算,用於有子女家庭社會支持款項總額750億盧布(108億人民幣),生育二胎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所獲一次性補助金額將增加4倍,從5000至
1.6萬盧比不等;每個兒童的月津貼數額將增加1至1.5倍;多子女家庭的年度校服補貼從1000盧比增至7000盧比;因在家照顧3歲以下殘障兒童而不
能外出工作的父母將獲得每月7500盧比(1300人民幣);撫養三歲以下兒童的大學生家庭每月的食品補貼將增加兩倍,從550盧布增至1650盧比;為
預防社會孤兒出現及發展家庭教育方式,發放給監護人用於撫養被監護人的資金數額將從4500盧布提高到8000盧比。(註:最新匯率10盧比=1.453
人民幣)
可以這樣說,今日的印度,「貧窮」是相對的,從絕對意義上,已經沒有窮人了。民選的官員,拚命討好選民,除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之外,印度政府補貼,救濟項
目,共有幾百項之多。這樣情勢下,在經濟恢復了的印度,想當窮人,不容易做到。4月10日,印度財政部部長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宣布,根據印度2007~2009年三年預算計劃,未來三年間,實際工資還將提高50%。印度宏觀經濟分析和短期預測中心《印度經濟
長期趨勢》報告預測,2012年前印可趕上韓國、西班牙、以色列的經濟發展水平,2020年前,人均GDP可達294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