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浪印度120天,南印度之旅後篇,謝謝一路走來所有人的幫助
亨比~石頭城的小鎮
都說亨比是世界盡頭的遐想,是巨石和椰林的荒野里人類文明殘存的遺跡,我翻山越嶺想看盡這個世界,竟發現世界的盡頭,始於腳下,也終於腳下,所以不要停下,無論是腳步,還是內心。
亨比真是意外的讓人好喜愛好留戀,萬萬沒想到我會想留在這個真正與世隔絕的地方。我站在世界的盡頭,望盡這個世界,遇見你,是我最美麗的意外。
而我想說的是去亨比真的是一路艱辛,因為買不到火車票只能坐大巴,而去亨比的大巴真的是破破爛爛,都是蟲子,咬得我一夜沒睡,關鍵是這路。真的是一路地震。無論 汽車 火車都是只到Hospet還要中轉開往亨比小鎮的公交。
果阿,嘻皮樂士的天堂
果阿是最印度的城市。據說,果阿市民是印度全國中最幸福的市民。因為這里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至今他們還保留著雙護照的慣例,即印度護照和葡萄牙護照。也就意味著,果阿市民可以自由的進出入印度和葡萄牙。
果阿舊城,葡萄牙殖民印度的首府,直到19世紀時爆發的一場瘧疾才遷都至帕納吉,擁有著那些亞洲最早最宏偉的教堂和天主教的藝術精品。
果阿最嗨皮海灘安朱娜海灘,幾乎每晚都在通宵派對,青旅的小哥哥還邀請我一起參加,苦於酒力不行,我還是乖乖睡覺。然而半夜三更,一群三哥三姐嗨完以後,硬生生把我吵醒了,然後小姐姐吐得滿地都是,差點把我惡心死了,結果自己呼呼大睡,他的三哥還幫忙洗地!印度男人真的就這么辛苦。
孟買,印度人的上海
孟買之於印度,就如上海之於中國,每一個印度人無論貧富,都對孟買趨之若鶩,所以孟買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最雜的城市,貧富、美醜、現代與古老沖撞的最明顯卻又很和諧的城市。
如果你對印度充滿好奇又並著恐懼,我建議你先來孟買吧,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印度的多樣性,南印與北印的融合,最重要的是,絕對沒有危險。
孟買街頭的甘蔗汁,冰鎮清涼,你值得體驗一下,真的很好喝,我每天都要幹上好幾杯,可能也因為天氣炎熱。不過真真切切甘蔗汁。還有薄荷冰~
孟買千人洗衣廠,這個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大戶外洗衣廠,擁有150年 歷史 ,也是孟買貧民窟之一。現有近6000人每天在此工作,其中4000人居住於此。
印度執行種姓制度,在這里工作的洗衣工都是世襲制的低等種姓,世世代代以此為生。
可笑的是,洗衣廠周邊建起了眾多高樓,而這些高樓竟是孟買富豪區,平均房價每平米20萬人民幣,據說還有套某富豪花費10億美金建起的豪宅,偶爾有直升飛機從頭頂飛過,說是富豪的私人飛機。如此鮮明的貧富差距,卻以某種怪異的和諧方式存在著,真讓人唏噓不已。
在孟買的貧民窟,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物質貧窮卻內心富裕的感受,沒有猥瑣的目光,盡是滿眼真誠。
我喝了他們給的可能會拉肚子的水,卻在小男孩滿眼小心的問我「水有不一樣嘛」後,愉快的告訴他,和我每天喝的水一樣。
還有我一直沒有說出口的話,你也和我們一樣平等,真的謝謝你。
來到印度不去看一場印度電影是不是都對不起印度了!印度電影聞名天下,而且經典好片歷歷在目,走進電影院,我也不知道播的是啥,隨便買了張票進場了。
看電影的形式感還是要有的,居然還在開播前全體站立奏國歌,真的是太神奇好玩了。
電影開播。你猜不到。我看的竟然是調音師,我是2018年10月看的,於2019年4月中國上映。
在印度完全沒有字幕和英文的情況下,我半猜半推。居然都看懂了。
三哥的幽默,笑聲,還有上半場下半場,中途的休息,讓我覺得印度看電影真的太有趣了。
調音師講述了一個假裝盲人的鋼琴師阿卡什,意外捲入一樁謀殺案,從而遭遇各種離奇經歷的懸疑故事。
不知道你看懂了沒有?
印度的南印之旅暫告一個段落了~接下來將開啟北印之旅~
我已不知不覺融入了三哥的生活之中~
2. GHat建造時間
1890年。
DhobiGhat於1890年在建造於英國殖民時期。DhobiGhat是印度孟買一個著名的露天自助洗衣廠,洗衣者被稱為dhobis(印度文),大多孟買的酒店和醫院的床上用品和麻織衣服都在此洗滌,他們的主要客戶是孟買各地的鐵路和醫院。
3. 印度洗衣廠工人每天工作16個小時,為什麼月薪卻不到1500
印度是一個等級制度很森嚴的國家,他們有獨特的種姓制度,很多人生來就是要比別人低一等或者是好幾等。這些人只能通過一些很低廉的勞動力來賺錢養家,洗衣廠工人就是印度社會最底層的一些人。
這些洗衣工很多都是住在一些大城市的貧民區的,當地的物價一般都會很高,而他們一個月不到一千五的工資就要養活一大家子,對這些人來說是很艱難的。但是沒有辦法,他們就是印度最底層的人,他們只能讓印度的上層階級來壓榨他們,否則他們連生存下去的權利都沒有。
印度真的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國家有這么大的貧富差距國家卻熟視無睹。
4. 印度最大洗衣店,1000員工、一天洗20萬衣服,卻沒有一個洗衣機
如果你在印度賣洗衣機,那你可能就賠大發了,因為印度人幾乎不用洗衣機。 在印度孟買的城區內有一個獨特的景點——千人洗衣機工廠 ,可是這個洗衣廠沒有洗衣機,所有衣服全是人工手洗。
各個酒店、醫院所有的衣服床單,甚至全孟買的衣服都會送過來清洗, 這里有800多個水池子,送來的衣服會經過高溫水煮,然後放在池子裏手洗,各種顏色的衣服都混雜在一個池子里,很有可能就會染色, 洗衣工的雙腿整日都要泡在池子里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 。
洗好的衣服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熨燙折疊,這里的熨燙方式是很傳統的加炭火熨斗,因為這樣可以節省電費,但夏天在這種高溫環境工作會感到十分窒息。
洗衣工很多都不識字,所以在每件送洗的衣服上都會有專屬的標記, 避免送錯的情況,這個洗衣工廠每天都要洗上萬件衣服,雖然看起來混亂,但這里又有自己的秩序, 他們送錯衣服的概率只有八百萬分之一。
這是一份世襲的工作,這里的工人世世代代住在這里以洗衣為生。 洗衣工男女老少都有,但是以青年男子為主, 而他們每天要工作13-14小時,每個月的工資大概只合700-900元人民幣,一台洗衣機要上千塊,還要加上電費、維修費用, 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綜合來說, 洗衣機比人工貴。
這么多青壯年從事手洗衣服的一個工作,其實也是對勞動力的極大浪費。但這些人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因為 印度的人實在太多了,失業率也是太高了,如今印度的街頭有很多青少年流浪漢。如果洗衣機代替人工,那麼這些人也要面臨失業。
簡單來說,問題的根源在於:人口太多。
前一陣有新聞說印度人口已經超過中國, 我國人口14.12億,印度已經14.15億了,印度現在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了。這只是印度一家醫療網站的估算,並不是官方數據 ,已經證實這是個假消息。
但2015-2019里,印度每年都增加了1400萬人左右,而我國2021年僅增加了48萬人,所以印度人口趕超我國是很快就會出現的一件事。 聯合國曾發布一份報告,這份報告預測在2027年印度人口就會超過中國。人口無止境的增長也會帶來很多 社會 問題,印度政府為了控制人口也是絞盡腦汁。
其實 從1952開始,印度就開始了計劃生育 ,但並沒有採取強制措施,而是用一種潛移默化洗腦的方式宣揚計劃生育。例如設立廣告牌、播放絕育音樂等等,大街小巷都在宣揚少生,這樣做有用嗎? 1952年印度人口3.8億,到了1975年直接6.13億了,漲幅高達61%,白忙活一場。
於是印度進行強制性計劃生育,但他們的方式過於極端,直接要求人們絕育。 完成絕育的家庭可以優先獲得水電供應等 社會 福利,完不成的就處處受阻,低保都別想拿到,這造成人們的不滿,一年之後,這項政策也就無疾而終了。
印度的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很多家庭會為了生男孩一直生。 在印度,女生出嫁時還要大量的嫁妝,所以女孩在他們眼裡就是「賠錢貨」,再加上印度宗教的影響,各大教派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就需要越來越多得人,人口數量也就很難控制,吃飽飯的也就越來越少。
按理說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這里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可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養活13億人不成問題。
21世紀,印度的土地還是私有制,高種姓掌握著全國74%的耕地,而低種姓大多都是給他們打工的佃農, 勉強飽腹,這並不是因為印度的農民懶,而是農業獲得的收益無法回饋實際勞動者,畢竟農民掙的實在太少了。
而一旦遇到天災人禍,還要租戶自己承擔損失 。20多年來,印度共有30萬農民自殺。再加上印度工業化程度低,印度還採用人工耕地,所以他們的糧食產量並不高。 中國的糧食年產量已經超過6.5億噸,而 印度糧食年產量僅有2.5億噸。
人口轉化為勞動力才能變成人口紅利,但印度是全世界文盲最多的國家,文盲佔2.8億,已經佔了全球文盲的三分之一。 但印度的非文盲標准只是意味著「會寫自己名字」,有些人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算脫離文盲了,所以印度的文盲數量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既然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那其他工作也都幹不了,畢竟在中國進廠子擰螺絲也得識字啊。
印度沒有工作機會給年輕人的主要原因還是印度的工業太拉垮了,所以這些青壯年的男子只能從事手工業勞動。 在印度,服務業佔比高達61.5%,而工業僅佔23%。 也許有人會發出疑問,印度的服務業佔比這么高,應該和英美這樣的發達國家相媲美了啊,為什麼經濟相差這么多呢?
英美這種發達國家都是先發展工業再發展服務業,其中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工業有一定基礎了,服務業才能更好地升級,也不會白白浪費勞動力, 這就是為什麼英美國家會用洗衣機洗衣服而不用人工洗衣服。
而印度選擇一蹴而就的發展方式,直接跳過工業化階段。 如果人口少好像還可以接受,可以學習新加坡發展 旅遊 業。但印度人口實在是太多了,服務業在升級換代的過程中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他們只能用原始的服務方式來維持就業人數。
另一邊的工業發展又不好,沒辦法提供大量的擰螺絲崗位 ,要知道僅 汽車 行業就能帶動上下100多個產業,這就能提供上千萬的就業機會。 龐大的人口數量無法轉換成人口紅利,那就會變成人口黑洞。
5. 印度「人肉洗衣廠」,開掛了170年,為何不用機器代替
在世界人口大國印度,使用洗衣機的頻率是非常的低的,這主要是因為當地極度的缺水,而且在用電方面也有極大的影響因素。印度當地的人口數目是非常多的,同時印度的水資源的污染情況也十分的嚴重,因此用干凈清潔的水洗來衣服,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十分浪費的行為。
印度當地的中層階級的人們,也都更加的青睞當地的洗衣廠。主要是因為這個階級層次的人,相對而言,在生活中還是有一些空餘的閑錢的。因此他們可以滿足一些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生活上的一些需求。
6. 印度的貧富差距有多大呢窮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旅行的意義在於看到常人看不到,聽不到的風景,探求奇異的事物。現在,一個地方如果有一個獨特的景點,往往會受到遊客的青睞。比如,說起印度,很多人都會想到“臟”字。其實這種觀點有失偏頗,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確實有很多地方衛生環境堪憂。比如孟買的這家“人肉洗衣廠”,一直以不與清潔掛鉤而聞名。
7. 印度為什麼有那麼多洗衣工
印度有很多洗衣工,是因為印度洗衣的人工很便宜,所以很多家庭都會把衣服送到人力洗衣廠,讓洗衣工幫他們洗衣。包括貧困的印度家庭,他們也很常把臟衣物送到收費很低的人工洗衣廠清洗。因為需要,所以洗衣工的數量自然得多了。
洗衣工在印度稱為 「dhobi-walla」(多比瓦拉)。 「多比瓦拉」 洗衣工每天一大早,天還未亮就上工,先是挨家挨戶收取衣物,放在人力車、腳踏車上,然後到工廠,把臟衣物泡在水中,不停的用腳來踩跺水裡的衣物,將一包一包要洗的衣服洗干凈。之後,他們將洗凈的衣服曬在高掛的繩子上、或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最後一道手續則是將曬乾的衣服燙平、疊好、裝包,再按照秩序,挨家挨戶的送回。他們的工作是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代代相承,這樣傳了幾百年到今日。最令人欽佩的是,從收、洗到送回客戶,每個步驟之間無任何收據、紀錄,但是可以做到一件無誤,分毫不差,「多比瓦拉」 之間精確的溝通與管理,恐怕連專業的管理專家也該向他們請益。
祝愉快.
8. 印度最大的洗衣廠世界聞名,都有著什麼樣的特色
印度的貧富差距有多大就不用小編多說什麼了,作為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印度的環境也是非常的差,但因為貧窮,所以這里最不缺的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如果你去過印度,你應該深有體會,無論走到哪兒,都能看到那些工人在認真的辛勤勞作,讓人心疼不已。
來到這里你會發現,這里的洗衣工竟然清一色的都是男性,環境極其惡劣,整天都在太陽的暴曬之下,1000多人的腳一天都泡在污水中,不斷地用力拍打揉搓衣服,別提有多艱辛了。如此辛苦每天也就只能掙到大概45元人民幣左右。看到這里是不是感覺自己現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自己現在的工作簡直不要太輕松呢?
9. 為啥最富有的印度城市,還會有兩千多個貧民窟呢
孟買,是印度第一大港口城市,位於印度西部,是棉紡織業中心,也是印度整個國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區。同時它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這里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數量超過印度所有城市。在這里能看到豪華的星級酒店、繁華的商業中心、西裝革履的青年,亦能看到環境惡劣的貧民區和食不果腹的窮人。
10. 人口眾多的印度為什麼還這么窮人口紅利怎麼就成了「黑洞」
印度,人口大國。人多到什麼程度呢?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印度最大的洗衣廠有多少台洗衣機?
呵呵呵,答案是沒有洗衣機!全手洗!
位於印度孟買的百年洗衣老廠,擁有800多個洗衣池,每天上千名工人在手搓衣服,由於場面過於奇葩,已經成了孟買 旅遊 打卡聖地!
為什麼人工這么落後?因為人太多了,以至於人工成本要比用洗衣機低得多!
印度到底有多少人?人土地面積是我們的三分之一,但到2020年,人口數量已經達到13.8億,和咱們差不多。這么說有點抽象是吧?來看看這個
這個
還有這個!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印度人口已經是全球第一,別當真,不靠譜!但是!有一個事實卻毋庸置疑——按印度過去十年,平均每年人口增長1000多萬這個速度下去,印度人口成為世界第一,不遠了!按聯合國的預測是2027年。
其實早在1950年代,印度就覺得這個苗頭不對,著手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那是什麼方法都用啊!貼宣傳海報,設置衛生站,像唱歌跳舞這樣的傳統藝能更少不了,收音機里放的小曲兒都是提倡別生太多的!不過,由於一開始僅僅只是提倡,最後效果怎麼樣呢?從1950~1970年,印度人口數量幾乎翻了一倍!
好傢伙!白折騰了!
於是到了70年代,印度轉變策略,開始使用了強制手段,而且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印度老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和絕育兩個字掛上了鉤。 完成絕育的家庭可以優先獲得水電供應、農業灌溉等等福利;而完不成的,連低保證明、甚至蹬三輪開出租的執照都沒法申請! 以至於坊間流傳:絕育證明比身份證更能證明身份!而走極端必然無法長時間持續。一年之後,這項政策就被徹底推翻。之後,印度一直在努力讓人口增速放慢點兒,一直到現在,當然,效果大家也看到了, 越努力人越多。
問題很多的小明問了, 人多不是有人口紅利嗎,其他國家想要還沒有呢,人為啥還不要呢?
呵呵呵呵,人口能轉化為勞動力,那是人口紅利,沒有轉化,那是人口黑洞!這個觀點是著名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提出來的,這位大佬是二戰之後著名的歐洲復興計劃的主要構建人!
而印度現在是什麼情況?盡管人嘴上常說,一個有著8億年輕人的國家有什麼奇跡不能創造?但實際情況卻比較骨感: 文盲2.8億,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也是全世界文盲最多的國家。 這些人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進廠擰螺絲都成問題,畢竟富士康招聘也得做測試題啊。
當然,沒文化還可以靠讀書,另一個問題就更嚴峻了: 印度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好的工作機會提供給年輕人。 開頭我們說的印度洗衣廠純人工洗衣,除了是因為人力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印度工業太拉跨!
看看印度的GDP比例構成, 農業佔15.4%,工業23%,而服務業高達61.5%。 一般來說,服務業佔到70%以上,那就是發達國家了,比如日本美國,這么看是不是印度已經很接近了。
但是,有個前提條件,美國日本都是先實現了工業化的資本積累,再有了服務業,而印度呢?當年幾乎是直接跳過了工業化!放在人口少的小國家問題不大,像新加坡搞國際貿易,馬爾地夫搞 旅遊 業,瑞士搞金融,人家經濟搞得都不錯,但是放在人口巨多的印度問題就大了。
服務業沒法兒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因為根本不需要有那麼多人!比如搞 旅遊 需要多少人?除非你把這個景點叫做人山人海!
而工業就不一樣了!造個 汽車 ,從造車身輪胎玻璃發動機座椅,再到維修銷售保險,每一個環節都能創造配套的產業,一個 汽車 工業差不多能帶動上下游100多個產業,這就有百萬甚至千萬的工作機會!再看印度三寶: 仿製葯、電影和IT,貢獻了超過10%的GDP,可這三個產業能吸納就業人口加起來不到1000萬,剛剛說印度年輕人多少?8億!
所以, 一方面,印度IT很強,特產CEO,世界500強企業,30%的掌舵人都是來自於印度。另一方面,人連台洗衣機都搞不出來,七成的勞動力還在種地, 總不能農民進城直接變成程序員吧?
龐大的人口,一旦無法形成紅利,立刻會出現令人窒息的一幕:吃不飽!
2021年全球飢餓指數排名中,印度在116個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101位, 屬於重度飢餓,也是世界上飢餓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導致當地政府只能優先補貼農業,而醫療、教育,造橋鋪路蓋房子搞工業了只能往後排。而很多殺出重圍的印度精英也不含糊地在用腳投票,數據顯示,印度這幾年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移民輸出國。
這個曾經的亞洲古國,正邁著沉重的步伐背著海量人口往前走,路在哪兒?等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