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作印度茶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印度茶 一、種植歷史 根據可靠的記載,印度第一次種茶是在18世紀英國統治下,那時少量的茶籽由中國傳至印度並被種植於加爾各答的皇家植物園中。19世紀英國駐印度總督提倡在印度種茶並派遣人員至中國研究茶樹的栽培和茶葉的製造方法,同時采購茶籽、茶苗,並僱用中國技工。當時第一批采購的是武夷山的茶籽—適合製作紅茶的茶樹種籽,總而言之今日的印度紅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 二、印度茶區 金大吉嶺 ( GOLDEN DARJEELING )茶區 產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約兩千公尺處,產量稀少珍貴,有著卓然不同的果香風味。其顯著的特徵是含有麝香葡萄芬芳,茶色明亮動人,完全擷取最上選的花尖橙黃白毫 [ FTGFOP ]等級,彌足珍貴。 飲用方式:以純紅茶為主。 大吉嶺 ( DARJEELING ) 茶區 產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嶽,海拔約一千五百公尺處,屬於中國小葉種,產季為3~11月,Top Tea則是在5~6月。FOP等級的大吉嶺茶葉,因為含有許多黃金蕊之稱的新芽,故又被稱為「紅茶的香檳」。 飲用方式:純紅茶;茶色呈橙黃色。 阿薩姆 ( ASSAM ) 茶區 是西方最早發現茶樹的地方,地處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廣大草原地帶,無論是自然環境或氣候條件,都是理想的紅茶產地。阿薩姆紅茶最大的特點是茶味濃烈,有甘醇的余香,素有「烈茶」之稱。非常適合加入牛奶飲用,也適合以牛奶熬煮製成皇家奶茶。因冷卻後易產生茶乳現象,故不適合用來沖泡冰紅茶。此外,因其成份容易釋出,屬濃烈紅茶,故浸泡時間不需太長。 飲用方式:最適合奶茶;茶色呈清澈而稍濃的紅色。 杜阿滋 ( DOOARS ) 茶區 產地位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以西。茶色較大吉嶺茶濃,沒有強烈的澀味,但香氣也較淡,其特徵是口感佳而味道濃。一般大多使用在調和紅茶或茶包。 飲用方式:奶茶;茶色呈較濃的橙黃色。 尼爾吉里 ( NILGIRI ) 茶區 尼爾吉里茶葉在產地的發音是指「Blue Mountain〈青山〉」,茶樹栽種在印度南部平緩的丘陵地帶。因為產區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與斯里蘭卡相近,因此風味與斯里蘭卡茶相似,另因氣候良好適合茶樹生長,所以全年皆有生產,而12月到隔年1月所採收的茶葉品質特別優良。 飲用方式:最適合奶茶及加入香料的調和紅茶;茶色呈稍濃的橙黃色。 三、印度人飲茶風俗 印度人傳統飲茶方式較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裏用舌頭舔飲,另外,絕不用左手遞送茶具,因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 四、大吉嶺茶 DARJEELING 「大吉嶺茶」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亦是紅茶中價位較高的茶種。大吉嶺茶葉極容易辨認,呈褐黃色,不似一般紅茶葉來得烏黑。茶湯亦偏淺與一般紅茶顏色大不相同。 1.地理環境 大吉嶺位於印度與中國交界處,近喜馬拉雅山脈,附近有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大吉嶺終年被雲霧所籠罩,雨水充沛,長年低溫,環境極適合茶樹生長,茶樹生長於海拔3000 至 7000 英呎的山坡地,近百來在此蘊育出聞名的大吉嶺茶。 2.採收期 大吉嶺最著名的兩個採收期: 春收茶(第一次採收)—從二月底至四月中,茶葉外觀近青綠色,茶葉中有相當比例的葉芽,葉芽多呈綠色,茶湯呈金黃色或香檳色。很多茶書形容春摘茶香為麝香葡萄(muscatel grapes)或綠杏核果香(green almond)。春收茶屬於較年輕的茶,所以味道清香,沖泡時每杯約以2.5至3.5公克茶葉浸泡約1或2分鍾,茶香很迷人,清爽的口感是很適合台灣炎熱的夏季飲用。 夏收茶(第二次採收)—五月至六月,是全年最大的採收期,茶葉外觀呈深灰色,葉芽亦多,葉芽則為黃色或白色,茶湯呈深金黃色或淡橘紅色,沖泡時間可稍長些,茶香味濃、口感厚實、回味甘甜。 以成熟度來說夏收茶葉明顯比春收茶葉來的好,在講究味濃、厚實口感的紅茶來說,夏收茶的確是紅茶中的極品,同一茶園的夏收茶價格遠遠超過春收茶。大吉嶺茶除了春茶,夏茶之外,尚有介於春夏間的採收茶、秋收茶和混合茶(混合不同茶園或採收期)。 3.飲用方式 大吉嶺茶種類眾多,每個茶園和不同的採收期所沖泡出來的茶湯相差甚多,而且浸泡時間長短不同也帶來不同風味。大吉嶺茶葉一般甚少拿來當薰香茶,除了少數典雅風味如:茉莉大吉嶺茶、伯爵大吉嶺茶、香草大吉嶺茶之外。印度除了茶葉之外,盛產香料,有款著名的印度辛香茶,即是以大吉嶺茶為底再薰上多種辛香料如豆寇、丁香、胡椒、肉桂和姜。 4.選購法則 大吉嶺茶的價錢需視茶園而定,一般海拔越高的身價越高。還有些評價不錯的茶園一般行情亦不差。同一茶園可生產出不同等級茶葉,而且每家茶商對茶葉的等級標准不一,故同一茶園有時可在不同茶商的售價上呈相當大的差距,而市面上眾多品牌的大吉嶺茶該如何選擇?在購買如大吉嶺茶這類高單價的茶種時,最好選擇有服務人員的商店,如此可多了解茶葉是屬於夏收茶或春收茶還是混合茶,因為不是每個品牌都標示的很清楚。所以如有服務人員在旁可多得到些資訊,清楚得知所欲購茶葉的特性。台灣因天氣潮濕故茶葉保存不易,故在購此類高級茶葉前需確認茶葉的品質。 一般於茶店選購大吉嶺茶葉不外乎,罐裝茶葉與散裝茶葉。罐裝茶葉標示一般而言均十分清楚。一般市面上出現的大吉嶺罐裝茶都以混合茶出現居多,如為單一茶園則除了茶商名稱,保存期限及重量外亦應有如下標示: DARJEELING- 茶種 CASTLETON - 茶園名稱 SFTGFOP1 - 茶葉等級 而散裝茶葉則需視茶店的商業道德了,當然茶園名稱與等級是絕對需要,最重要的是店家需詳細告知茶葉來源(來自的茶商)及進口日期,以便消費者判斷是否值得選購。 五、阿薩姆紅茶ASSAM 所有的印度茶樹的種籽都是從中國移植過去的,當然阿薩姆茶亦不例外。不過不同於大吉嶺茶,阿薩姆有其獨特的阿薩姆茶種(CAMELLIA ASSAMICA),茶葉葉片較大。茶湯則是呈深紅色,口感則是屬於厚重帶著獨特的紅茶香。 1.採收季節 大部份的阿薩姆茶都是於五月至六月採收的,有少部份的阿薩姆茶於四月至五月採收,茶湯清澈,香氣淡雅。 2.飲用方式 阿薩姆紅茶是離不開牛奶的,典型的阿薩姆奶茶即是泡壺濃濃的阿薩姆紅茶再添加鮮乳而成。除了添加鮮乳外,阿薩姆紅茶拿來當檸檬紅茶同樣是一級棒的,以濃郁的阿薩姆紅茶,再加入新鮮檸檬汁,就成一壺好喝的檸檬紅茶,而且阿薩姆紅茶在加入檸檬汁後鮮紅的茶湯會轉為淡粉紅色。當然還有些上等的阿薩姆茶,茶葉中滲有葉芽,喝起來柔柔順順的,在不加糖或鮮奶的情況下也是十分順口。 阿薩姆紅茶常被拿來與其它茶類混和成早餐茶,有阿薩姆加非洲肯亞茶,有阿薩姆與中國紅茶…等,所以有時可在某些早餐茶或混合茶中發現阿薩姆的蹤跡。英國人尤其特別喜愛阿薩姆濃郁的風味。 阿薩姆紅茶沖泡時的浸泡時間依碎葉及全葉茶而不同,碎茶葉浸泡時間也需稍短些,最好是在早上飲用較恰當,且最好添加許多鮮乳,因為此類茶性強,若不添加鮮乳容易傷胃。全葉茶則視葉片大小而定,若超過1公分的,浸泡時間可至4-5分鍾,不過葉片大的口感上會厚重些,添加鮮乳亦是少不了,若葉片於1公分左右又有些葉芽的,浸泡時約3分鍾即可,此類茶在添加鮮乳上就可稍作斟酌,未必需加太多。 六、印度拉茶 印度人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薩馬拉茶」,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印度拉茶有一種很獨特的濃醇香味,非常吸引人! ※其他 瑪夏拉紅茶(Masala Tea)---紅茶事典 一般喝的瑪夏拉紅茶,在印度被稱為「CHA」。瑪夏拉在印度語中是「摻雜」的意思,也可以說是摻雜了各式香料而成的香料奶茶。 適合泡瑪夏拉紅茶的茶葉,是水色很濃、不為牛奶掩蓋的阿薩姆茶葉,此外,錫蘭茶也很適合。 所使用的香料並無特別限定,可以自己的口味選擇喜好的香料,一般基本的香料莫過於小豆蔻、肉桂枝、丁香等,然後再依喜好加入生薑、月桂葉等,而香料不限於粉狀或是原來的形狀。 Chai 是起源於印度的飲茶文化,印度人把喝Chai 當作是每天生活中所必備的事情。 相信大家對烹調時用來當作香料的姜、黑胡椒、丁香、檸檬草、肉桂等一定很熟悉吧! 在印度製作Chai 時所添加的香料,也會因地區的不同或是喜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家家戶戶也都會調配出自己喜好的Chai 來飲用。基本上,Chai 是由四種材料所主合而成的: 濃郁的紅茶、牛奶、多種香料,以及糖或蜂蜜。其中丁香、 姜、胡椒、豆蔻以及肉桂則是一般最常使用的幾種香料。 傳統上印度人是把Chai 放在火爐上慢慢的燉煮,等到要喝的時候再用杓子舀出來。品嘗較精緻的茶品,通常需注重較多的禮節及搭配適當的飲茶器皿,而相較之下,品嘗Chai 則顯得較輕松,也隨性許多。
㈡ 古時候印度人是如何製作「麻醉茶」的「麻醉茶」有哪些功效和症狀
古時候印度人製作大麻的方法非常簡單,將大麻磨成粉末,與牛奶、食糖和香料混合,製作成「麻醉茶」。麻醉茶具有興奮神經的功效,飲用者會出現瘋狂、嗜睡、情慾亢進或食慾大增等症狀。
㈢ 印度木皮茶怎麼煮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的健康,養生成為了新的時尚,由此也促進了養生產業的快速發展。因陳皮不僅有很好的養生效果,還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所以成為了十分受消費者青睞的養生產品,陳皮泡茶成為了日常養生的佳品。但是喝過陳皮茶的人發現,有些時候沖泡的陳皮茶會有發苦的情況,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有很多原因都會導致陳皮茶發苦的情況發生,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 陳皮陳化年份過低
10年以下的陳皮由於年份較低,口感上會稍苦,不適合用來沖泡陳皮茶,如果用此種陳皮泡茶,就會出現口感苦、酸、澀,年份低的陳皮更合用於煲湯、煲糖水或作烹調調料。
2. 陳皮種類中青皮最苦
陳皮按採收加工時間,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黃皮)和大紅皮(紅皮)三種。由於青皮是柑果尚未成熟時採收加工而成的,所含糖分很少,所以此種陳皮沏茶會出現比較重的苦澀味,微紅皮次之,大紅皮苦澀味最輕。
3. 沖泡比例
雖然陳皮茶是養生佳品,但並不是放陳皮越多效果就越好。如果陳皮和水的比例失衡,就會出現陳皮茶味道苦澀或者茶味淡的情況。
4. 沖泡的時間過長
陳皮味屬苦、辛,如果浸泡時間過長,也會出現苦味。
5. 陳皮質量差
有些不良商家利用新皮通過某些加工方式假冒陳年的陳皮,或者使用劣質陳皮以次充好來謀取暴利,缺乏經驗的消費者無法分辨買到了質量差的陳皮,此種陳皮泡出的陳皮茶不僅味道苦澀,還有害身體健康。
㈣ 印度菜具體有什麼啊
印度菜
印度共和國有十多個民族。居民多信印度教,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在飲食上一般以稻米、麵食為主。印度人不吃牛肉但喝牛奶,並善於調制奶製品.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喱,嗜好酸辣,成菜湯寬,重油重色。烹調方法以燒、煮、燴、炸、炒、為常見。飲食時人們喜用手抓食,高層人物多用刀、叉、勺食之。葷菜烹制,喜用掛糊,不善用漿,丁香、八角、小茴、豆蔻、辣椒粉、黃姜粉、格拉瑪什拉粉用量驚人。紅茶為印度一大特產,飲用時需燒煮,並加入白糖和奶粉。在眾多的印度菜餚中,咖喱類菜為其最大特色。
印度人不怎麼喝湯,且以各式餅類取代米飯為主食。但是有一種印度式炒飯,米粒飽滿纖長,咬勁松軟,放多些水蒸煮也不會粘糊,呈現出潤澤的金黃色。而說到其主食膳餅,則有些類似台灣的炒餅,但薄了許多,且僅為炸與烤二種。像以芥麥粉加入沙拉、油、糖、鹽、牛奶,揉成球狀後鏟平,立即置入鍋中炸成中空膨酥的麥餅,再沾上酸酸甜甜的芒果醬或咖喱泥入口,當脆嫩的餅皮碰上那用芒果、水蜜桃、姜絲、菜果醋混合煮成的冰鎮糊醬,口感極佳。另外還有一種奶油煎餅,平鋪上揉入香奶油的面團,塗各式口味泥末食之,外酥內軟頗為可口。
說起印度菜中開胃菜的特色,比起主菜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用機器壓製成的黃豆泥,由於泥中添加胡椒粒和鹽巴,吃時不妨以油炸方式使薄片上部分鹽分流失,口感較不咸且符合健康原則。嗜辣者不妨撒點辛香粉和稠咖喱,別有風味。香酥的咖喱脆餃素有「孟買蝴蝶」之稱,外皮似越式春卷皮,內包二種口味,馬鈴薯或肉醬,且吃得出青豆仁、青辣椒丁和洋蔥香,若沾上特製的綠醬一起食之,口感則豈只是單純驚奇而已。因為這綠醬可是用香菜末、洋蔥、鹽、檸檬汁、青辣椒作成的泥狀蘸料。另外,印度人最愛吃的除了洋蔥、咖喱、膳餅之外,還有各式乳酪製品。最特別的吃法分為甜與咸兩餅,潤顏又助消化。如黃瓜奶露,在新鮮檸檬糊狀乳酪里放入小黃瓜、洋蔥及番茄,酸咸開胃。另一種液態飲品酸乳,裡面可隨個人喜好添加糖、鹽或者甜巧克力粉。
由於宗教信仰的緣故,印度菜多羊肉、魚、雞肉與鮮蔬菜養生素(指可吃蒜、洋蔥)。各食材依不同香料烹調出「指」頰留香的美醇原汁燴菜。最典型的就是干燒咖喱蝦。先以鮮蝦浸入燙咖喱汁中除腥,再加入香料爆香塊炒,瀝汁後起鍋,肉質彈性特佳。另外就是有名的咖喱雞,不油、不辣、淡咸適中入味,需有信手拈來的火候功夫才行。
不喝湯的印度民族,餐後來杯乳酪飲料可去飽脹感。或者來杯印度的大吉嶺奶茶。印度茶是直接將茶配入牛奶,加上姜、糖、香料慢火細煮二分鍾。或者直接加入煉乳即可。另一道極品「玫瑰奶油茶」,柔滑純郁的玫瑰香味撲鼻先醉,含入舌尖,純香微蘊,更易醉人。馬薩拉茶要添配生薑與小豆寇。飲水是從上面滴下來用嘴接,飲茶是倒入盤中用舌舔。習慣於分餐制多系席地圍坐,右手抓食。
印度菜概括而言就是一種「簡單食材+主要調料+烹飪方式」的組合。而印度菜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多種多樣的調料。印度人早已在日復一日的烹飪中熟練使用各種繁雜的調料,也正是由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
簡單食材
早就聽聞印度菜的神奇,最神奇就在於它的調料--據說,印度菜所使用的調料幾乎達到了「世界之最」的地步,每道菜的調料都不下10種。其實,在印度人的生活中,他們早已在日復一日的烹飪中熟練使用各種繁雜的調料,也正是由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
真讓印度人自己來解析印度菜,他們往往說不出什麼門道,反倒是一些精於美食的中國饕餮客,總結出了印度菜的最大特點:「簡單食材+主要調料+烹飪方式」的組合。
印度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雞肉、羊肉、海鮮和各類蔬菜;調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道菜都會有一款比較主要的調味料,比如孜然、馬薩拉等;菜餚的烹飪方式也相對簡單,有燒、烤、炒等幾種。食客點餐時,只需選擇食材、主要調料和烹飪方式,印度大廚絕對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製作出美味的菜餚。
當然,品嘗一個國家的菜餚,並不只在滿足口腹之慾,更多的時候是在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印度菜在菜式創造和就餐禮儀上,都已經逐漸變得更加國際化,但是有一些細節仍然需要外國食客們注意,否則仍有可能在餐桌上貽笑大方。
Tip1:就餐也要拿捏時間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點以後。但是習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開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盡量保持和對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甜點和茶一定要等到飯後再端上餐桌,否則也是對客人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印度人實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Tip2:「手抓飯」的樂趣和忌諱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後准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製作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既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特別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諱的,那就是他們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絕對不得用來觸碰食物。印度人認為,左手是專門用來處理不潔之物的,因此吃飯時,他們的左小臂一般沿桌邊貼放,手垂放於桌面以下,或是乾脆把左手藏在隱蔽的地方。
用餐結束,服務員會給客人用小碗端來洗手水,水裡漂著用於清潔的檸檬片和用於裝飾的花瓣,當然,只能清洗右手。
Tip3:不辣、微辣、辛辣
印度菜看起來品種繁多,大體可以分為不辣、微辣和辛辣三個類型:
不辣(KOMAR)--用洋蔥泥、杏仁等來調味,味道微甜,完全不辣,比較有營養。
微辣(CURRY)--用咖喱調味,最典型的印度菜。紅咖喱、綠咖喱、黃咖喱在印度菜中都很常見,味道屬於微辣或中辣,比中國川菜辣味稍弱,但是仍然感覺比較刺激。
辛辣(VINDALOO)--屬於印度菜中最辣的一種,加辣椒粉製作而成,味濃汁辣,是印度西部沿岸地區的名菜。通常說來,印度北方菜的味道微辣,而南方菜味就很辣,這也是由於印度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
Tip4:解讀OLC的秘密
印度人在就餐時,通常還會點一道名叫「OLC」的小菜,即洋蔥(ONION)、檸檬(LEMON)和辣椒(CHILLI)。廚師把這三樣東西切成片狀,放在盤中,食客隨時用手抓著放入口中。由於印度人特別愛吃咖喱菜,所以需要有「OLC」來中和咖喱過於濃重的味道。
Tip5:最宜搭配紅酒和啤酒
吃印度餐,最好飲紅酒或啤酒,因為這兩種酒都比較清口。特別推薦「印度啤酒」(KING FISHER)--印度最有名的啤酒,與濃烈味道的印度菜搭配起來感覺剛剛好。
Tip6:不可不喝的「印度拉茶」
首次吃印度菜,有幾樣東西一定要品嘗,比如「開胃小吃」(PAPAD)、「印度爐燒烤」(TANDOOR)、「酸奶甜品」(GAHI),最後還一定要點上一杯「印度拉茶」(MASALA CHAI)。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在兩只茶杯間來回傾倒,展示「拉茶」的製作。
「印度拉茶」冬夏皆宜,冬天飯後熱飲,更有助於暖身。
㈤ 印度奶茶的配方及做法
原料:鮮牛奶300毫升、紅茶12克、焦糖適量、豆蔻一粒、肉桂一小片、丁香二粒、鮮奶油一匙。
做法:焦糖放進奶鍋,加少量的水煮至糖汁呈金黃色並冒出焦香味,到入鮮牛奶,不斷攪拌,加紅茶入鍋煮沸後,加入香料,改用小火煮1分鍾,然後放入奶油攪拌幾下,再以小火煮約2分鍾,過濾裝杯。也可依照各人口味,添加少量的胡椒或巧克力醬。
㈥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特產--服飾:工藝精湛的紗麗、披肩&木手鐲
克什米爾手工繪畫木手鐲,帶有濃郁的地區特點,用色大膽華麗,又不失天然花草紋飾的自然和諧。全部由國外帶回,是自戴、送友人的好禮物。
印度神油神奇功效,讓男人重回20歲
印度神油溯源於印度教HINDUISM,該教於佛教興盛以後為反對佛教而起的印度宗教之正統派,教中所奉之神有:開發神;破壞神等。教民皆崇拜女神,以為各男神之配偶。
印度特產大吉嶺紅茶,送長輩上司倍兒有面子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其產量較低,在印度茶葉總量中只佔(96.2萬噸)2%左右,依海拔高分布83個茶園。
印度有什麼特產值得購買?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實在是購物天堂。印度工藝水準高、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饒,各種產品琳琅滿目,價格低廉,下面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樣。
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印度喀什米爾地毯
喀什米爾地區的地毯、披肩等,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喀什米爾地毯有毛織與絲織兩種,色澤柔和淡雅,充滿蒙兀兒風格植物花卉。以喜瑪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製成的帕須米納披肩,質感細膩,深受時裝界喜愛。
印度名茶:大吉嶺紅茶
最近幾年,全球開始颳起印度風,人們開始關注這個神秘古老的東方大國。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現在我們就來介紹印度最具特色的產品吧!
印度拉茶 香料印度茶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
印度老山檀: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
檀香木屬熱帶樹種,主要出產於印度的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南部等東南亞地區,在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也有一定的產量。印度老山出產的檀香品質優良,所以被稱為老山檀。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
印度特產:印度棗 棗仔
毛葉棗(又稱印度棗、台灣青棗)屬鼠楊科棗屬果樹,因其產於印度,故名印度棗,又因其果形酷似蘋果,因而毛葉棗又名「熱帶小蘋果」。
印度香米:Basmati俗稱巴斯馬蒂香米
Basmati是一種比泰國香米更昂貴的著名香稻品種,栽培歷史悠久,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有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干硬,易於消化,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是普通稻米的3-5倍...
印度旅遊必買特色物品-印度玉(東陵石)
印度玉又稱為東陵石(Aventurine)為含鉻雲母的油綠石英岩,其色很美;但現今人們則推而廣泛,把地殼里一切色澤艷麗、質地緻密堅韌的石英岩或次生石英統稱為「東陵石」。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彩繪花瓶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個性創意和古典的擺件傢具裝飾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為適應擴大市場需求,印度適時發展它的彩繪工藝,從此撩開了彩繪裝飾的神秘面沙,現在發展到了裝飾工藝品上。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手工掛毯
生活中旅遊已是人們放鬆心情的一種的方式,而旅遊免不了購買物品或特產作為紀念品,如果去印度旅遊必買的當屬它的手工藝品了。印度手工藝品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其手工藝品的品質優良、種類繁多,讓購買者目不暇...
金奈瑪特選茶-拉丁文名(Gymnema sylvestre )
印度很早以前就是糖尿病大國,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組織一批醫師來到印度考察糖尿病情況,在靠近印度西北部的某個部落里,醫師們驚奇地發現:這個部落的土著人們糖尿病發病率很低,更為神奇的是幾乎沒有並發症...
印度披肩 肩帶或肩部裝飾品
坐落在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山谷曾被世人描繪成地球上的天堂,由於它遠離印度盛夏的酷熱,幾百年來,莫卧兒王朝的帝王們、英殖民統治者、遠方遊客以及印度的新婚夫婦,都視它為人類的樂土。在這里,著名的克什米爾...
印度特產—木雕菩薩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在印度首都德里,可以買到來自各邦各省的特產和手工藝品,品質較產地優良,價格也未定比產地貴。
印度沉香之極品奇楠沉香佛珠
印度沉水白奇楠,沉香中的極品非奇楠沉香莫屬。越南芽庄已難覓蹤跡的絕好沉香,非機緣而不可得之物。印度沉香顯得尤為珍貴。其油脂含量極高,珠面油潤膩滑,甜涼香醇之味悠然飄渺,令人心曠神怡。比浮水白奇楠,...
別樣風情之印度紗麗特色
通常我們提到印度的衣服,人們馬上說:印度有紗麗,印度的紗麗非常好看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
吉祥如意的象徵-印度金鏈花
金鏈花樹(Gold Chain Tree),印度人稱為阿瑪達斯(Amaltas),通常叫做印度阿勃勒(Indiala burnum),又因花瓣掉落時,隨風翻飛,如細雨般飄落而得名為黃金雨(Golden shower),別稱婆羅門皂莢、長果子樹.
㈦ 香料印度茶的介紹
「香料印度茶」也叫「印度拉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
㈧ 印度香料奶茶應該怎樣做
做法
這茶葉的建議用量是150c.c.的水兌3g茶葉,換算我用的水量需要15g的茶葉,但我希望茶味再濃一點,因此用了18g的茶葉
用完的茶葉還可以煮二次茶,香料另外裝在茶包中才不會和茶葉混在一起
將水燒熱到90度以上(鍋邊冒小泡狀),接著放入茶葉以小火慢煮,煮約3-4分鍾後關火
接著放入香料包悶泡約1分鍾(煮的時間較長水量會蒸發掉一些,澀味變得非常強烈,但加入牛奶後就不一樣羅!)
最後再倒入蜂蜜、牛奶後攪拌均勻就完成啦!奶量以不要蓋過茶香為佳,最多約三分之一,另外我建議蜂蜜或砂糖要加足,無糖的香料奶茶你可能不會太喜歡;p
㈨ 印度奶茶怎麼做
食材用料
牛奶250克相剋食物
紅茶1包
水100克
紅糖1TSP相剋食物
豆蔻2顆
小茴香4粒
桂皮1小塊
老薑1片
印度奶茶的做法
1.准備牛奶、燒茶壺、香料和紅茶
2.水和老薑放入燒茶壺,小火燒開後,繼續煮3分鍾
3.加入所有香料和紅糖,繼續小火煮10分鍾,煮出香味。加入牛奶,小火煮開後,繼續煮5分鍾
4.加入紅茶包,繼續煮1分鍾。關火,悶2分鍾
5.過濾一下,免得影響口感
㈩ 香料茶也叫什麼
從英式奶茶到印度特色香料茶,茶在這個國家到底經歷了什麼?
除了中國,印度也是個產茶大國。有段時間,印度的茶葉銷量甚至還曾超過中國。
雖說中印都是產茶大國,但是用網紅的話語表達,中國才是茶葉的「親媽」。畢竟茶的根在中國,茶文化的源頭也在中國。
國人飲茶,愛的是茶清透醇美的原汁原味,因此,國人習慣的是清飲茶湯。就如同母親的愛:簡單,直接,純粹。
但茶葉走出國門後,國外的人們愛的卻是調味茶飲,比如英國人愛加奶,俄羅斯人愛加糖,美國人愛調冰紅茶,而伊朗人則乾脆拿著糖塊啜飲茶糖……雖說這都是為了讓茶飲更好地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和生活習慣而作的改造,畢竟失去了幾分茶的本真。
其實在茶葉被英國人帶到印度之前,人們早已在阿薩姆地區發現了印度本土的野生大葉茶。
只不過那段時間,英國人更執著於武夷山的小種茶葉。於是,經歷了一番坎坷後,來自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終於在大吉嶺艱難生存了下來。
英國人一開始在印度種植茶葉,本就是為讓英國本土人喝上供給更加穩定、價格更為便宜的茶葉,並保證北美的茶葉銷售貨源。
因此,當時在印度能喝上茶的,多是來自英國的權貴農場主。即便是當地上流階層的人們,也是學著英國的紳士淑媛一般,以正式的著裝、考究的茶具來對待這種「帝國的飲料」。
糖和奶的調味是必須的,甚至還有一整套繁瑣至極的英式茶飲程序。在英國,喝茶已經升華為一種代表身份地位的文化儀式。
英控期間的印度,全盤接納了這種繁瑣的英式茶飲方式。雖然輿論上時有不同的聲音反對,只是,有錢人喝的已不是「茶」,而是體現的一種追隨大英帝國的姿態。
對於喝茶這事更直接更純粹的窮人,在那個年代自然與茶無緣。畢竟,當時喝茶依舊是件昂貴奢侈的事兒。
直到英國人離開印度,而後出現CTC茶,廣大的印度群眾才漸漸喝上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香料茶。
所謂的CTC茶,就是顆粒或者粉末狀的茶。雖說CTC茶的口感不如尋常的茶,不過勝在便宜且容易出味,所以就成了平價香料茶的完美底料。
茶葉的成本降低以後,茶在印度開始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於是,印度開始興起喝茶熱。
只是,廣大印度勞動者愛的依舊是一口帶有印度特色的香料茶。茶在印度雖然還是加奶加糖,但是怎能少了印度的土特產——香料呢。
於是,在這場印度興起的香料茶潮流中,廣大印度人民又開始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調配出了各種不同的家傳配方。
肉桂、丁香、八角、茴香、甘草、玫瑰香精等,都是印度人們喜愛的香料。很難想像這些香料混入茶中,再以水或者牛奶來熬製成的茶湯會是什麼滋味。這口味,想想頗有幾分唐朝之前黑暗料理茶湯的特色啊。舌尖上的中國人是絕對難以接受的,不過,印度民眾喝得開心就好!
至於小約嘛,還是沏一壺原汁原味的茶湯,不管紅茶,綠茶,白茶還是烏龍茶,最純粹的滋味,才是最美好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