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印度距離
中國與印度是直接接壤的。
北京距離印度首都約3880公里
上海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4190公里
廣州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3655公里
成都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2560公里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國, 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B. 中國到印度尼西亞的距離有多遠
印度尼西亞與中國距離較遠,比較近的也有1000km以上。印尼在中國南海以南,與中國隔海相望,首都雅加達據海南省一千多公里。從廣州走大概是1530千米離北京直線距離約3800公里。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C. 印度跟印度尼西亞隔多遠
有個關於印度的笑話,說有印度人認為印度的地盤西到巴基斯坦、東到新幾內亞島(也稱伊里安島)。巴基斯坦曾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這一點還能說得通。新幾內亞島分屬於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與印度沒什麼關系。之所以鬧出笑話,是因為印度尼西亞的國名帶有「印度」二字,有的印度人就認為印度尼西亞屬於印度。
印度尼西亞在地理上有一個著名的標簽——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之國或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191.35萬平方公里的地盤,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不過,印度尼西亞有五個大島,佔了全國面積的大部分。比如印度尼西亞西部的蘇門答臘島,面積43萬多平方公里,扼守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西南岸。蘇門答臘島東南是面積約12.6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印度尼西亞有2.62億人口,其中約有1.45億人居住在爪哇島上。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就位於爪哇島的西北部。
爪哇島以北,是面積74萬多平方公里的加里曼丹島。加里曼丹島分屬三個國家,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與沙巴州(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沙撈越州的東北部有面積0.57萬平方公里的汶萊國。加里曼丹島剩下的大部分,為印度尼西亞所有。
加里曼丹島東海岸隔著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蘇拉威西島面積17萬多平方公里,形狀非常「怪異」,北部狹長的部長像一根飄帶,南部「腰短腿長」。蘇拉威西島以東,隔著一些不大不小的島,就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島嶼——新幾內亞島。新幾內亞島面積78萬多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亞佔西半部。不過新幾內亞島並不屬於亞洲,而是屬於大洋洲,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橫跨亞洲與大洋洲的國家。
介紹完印度尼西亞,就要介紹印度尼西亞為何叫印度尼西亞,而不是叫泰國尼西亞或馬來尼西亞呢?這與歐洲殖民者有關系。
在歐洲殖民者來之前,印度尼西亞曾有過一些王朝,比如室利佛逝王朝和麻諾巴歇王朝,但這些王朝的名字並沒有成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准確講應該稱為巽他群島,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國名。之後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很多個小王朝割據,更不要提什麼統一的國名了。
歐洲人到處「發現」新大陸,最早盯上印度尼西亞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也先後躥上島,但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真正在印度尼西亞紮根的是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公元1596年,荷蘭人登陸印度尼西亞群島。當時的歐洲人對亞洲地理不是很了解,但他們對「印度」這個地名卻非常熟。
很久以前,歐洲就流傳印度是香料之國的說法,除了香料,印度遍地都是黃金白銀大元寶。在歐洲人的地理概念中,印度位於歐洲以東,當荷蘭人向東來到印度尼西亞群島時,以為到了印度。公元1602年3月20日,荷蘭成立了一家掛著公司幌子的殖民地機構,就是東印度公司。我國人最熟悉的東印度公司應該是英國的那家賣鴉片的,實際上,除了英國,荷蘭、瑞典、丹麥等小國都搞過東印度公司。
荷蘭在「東印度」統治了幾百年。上世紀初,印度尼西亞人無法忍受荷蘭的殘暴統治,准備起義。起義後需要給這一片島嶼起國名,有人提議就用東印度作為國名,但更多的人認為東印度帶有強烈的殖民色彩,不合適作為國名。還有人提議用「英素琳特」或「努山打拉」,不過最終入選的卻是「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這個地名還不是印度尼西亞人發明的,而是被一個德國的學者民族學家巴斯蒂安叫響的。1884年,巴斯蒂安通過研究認為:東南亞島嶼,包括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因居民多為馬來人種,應該劃為相同的類型。之所以叫印度尼西亞,因為歐洲人已經習慣把這片島嶼稱之為東印度,他們認為印度尼西亞是印度(非專指今之印度,更多的是地理概念)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亞的本意,是印度島嶼之地。
1912年,東印度成立了很多以獨立為目標的組織,基本上都冠名「印度尼西亞某組織」。到了1928年,這里的人們已基本上自稱為印度尼西亞人了。1945年8月,新國家獨立後,國名就定為印度尼西亞。不過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名也是歐洲人起的,多少還帶有一點殖民色彩。有些印度尼西亞人認為應該把國名改為具有本地特色的「努山打拉」,意為大洋之間的島嶼。
圖-印度尼西亞人
總結一下,印度尼西亞與印度,都是殖民者對東方殖民地的稱呼,兩者相隔千里,並沒有直接關系。
D. 廣州到印尼多少公里
廣州距離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直線距離,為3341公里
E. 印度尼西亞離中國有多遠
印度尼西亞離中國有4500公里。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印度尼西亞的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
印度尼西亞的氣候特徵。
印度尼西亞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印度尼西亞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印度尼西亞12月到次年的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F. 廣卅到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壟有多少公里
廣卅到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壟有3368.61公里
G. 中國離印尼多遠
印度尼西亞與中國距離較遠,比較近的也有1000km以上。印尼在中國南海以南,與中國隔海相望,首都雅加達據海南省一千多公里。從廣州走大概是1530千米離北京直線距離約3800公里。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