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哪些公司收購印度葯

哪些公司收購印度葯

發布時間:2022-10-24 02:37:38

A. 印度「世界葯房」簡史是什麼

最近,印度仿製葯成了輿論關注的熱點。印度是世界上最大仿製葯國家之一,佔全球市場的約五分之一。據雜志報道,現如今印度葯業的營業額約為258億美元,其仿製葯出口量比其葯物(主要是原研葯)和醫療產品出口量總量還多。因此,印度被譽為「世界葯房」。

縱觀印度仿製葯的發展歷程,其繁榮與政府的政策支撐息息相關。一旦失去政策的庇佑,仿製葯產業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仿製葯品的質量問題也令不少人感到憂慮。能夠盡量縮減研發生產周期,跳過冗長復雜的臨床試驗固然是能盡快救重症病人於水火之中,但葯品畢竟屬性特殊,不經過長期測試難保其質量的穩定。若是一味求快,無論對醫葯企業的發展,還是病患的健康都無益。

一個美國顧客在服用印度太陽制葯公司(SunPharmaceutical)所生產的鹽酸二甲雙胍時,竟發現該葯瓶中夾雜著另外一種葯物——加巴噴丁(一種抗焦慮葯)。而後,據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網站的信息顯示,自2014年1月28日大約有2528瓶鹽酸二甲雙胍被召回。

同年,曾經無比輝煌的印度制葯商蘭伯西因迅速擴張導致的生產質量問題被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嚴令禁止進口,最終陷入困境,被印度太陽公司收購。

2015年1月,FDA因質量問題禁止蘭伯西(Toansa)葯廠生產的超過700種葯物進入美國市場,這已是其旗下第四家遭到禁止的分公司。

2017年,因雜質測試與降解測試失敗,569000瓶來自瑞迪博士實驗室(DrReddy'slaboratory)的主治消化性潰瘍的法莫替丁片被強制從美國市場撤回。

令人欣慰的是,印度政府也正在逐漸改變其一味庇護的醫葯政策,逐漸把眼光放在了提高醫葯產業的聲譽,增強全球競爭力上。2017年8月,印度聯邦葯品管理局(DoP)發布了一項新的《葯品政策草案》,旨在保障國民基本用葯的權利,同時為制葯行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以提高其本土葯品的生產能力和質量。

為了鼓勵研發,改善印度醫葯行業仿製和創新的嚴重傾斜狀況,該政策指出,印度政府會對制葯行業研發的特定葯品和醫療服務給予0%至5%的優惠稅率。除非發證機關另有認證,所有通過新型給葯系統給葯的葯品(noveldrugdeliverysystems,NDDSs)都將被視為新葯。這大大鼓勵了印度葯企開發原研葯的積極性。

該政策還規定,政府應確保所有生產單位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良好實驗室管理規范(GLP)。除了一些只在國內市場上供應產品且不打算出口產品的小型企業只需遵守當地的GMP要求,其他所有出口的葯品均需遵守WHO的規范。

適度合法仿製,鼓勵研發創新,貫徹質量控制。這未嘗不是印度醫葯產業一個新的繁榮的開端。

來源:新京報

B. 大連有代購印度葯得公司嗎

沒有 只能找印度代購的 可幫你帶印度葯 祥情聯

C. 印度桑瑞制葯廠

印度桑瑞制葯廠(日出制葯公司)是印度三大制葯廠之一,印度桑瑞制葯廠是美國的固體劑型仿製葯製造商。重點是開發新產品,提供利基於非處方葯和仿製葯市場的機會,設施完全符合cGMP和FDA注冊,普麗吉就是由印度桑瑞制葯廠(日出制葯公司)生產。

D. 印度版azd9291

奧希替尼,即AZD9291,英文名osimertinib。目前市面有以下常見幾個廠家:英國阿斯利康(正版原研)、孟加拉BEACON(仿製)、孟加拉incepta(仿製)、印度Lucius(仿製)。————印度桑陀舍迪葯fang,便宜,良心,買得起。

E. 誰知道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東印度公司的資料 急~~

http://news.beifabook.com/HTML/lishi/lishi/2008/09/200809180343107625.shtml
早期中外貿易,在很長時間內主要是中英貿易,而英國對華貿易權,長期操縱在英國東印度公司之手。東印度公司確立了對華大量輸入鴉片的政策,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壟斷了鴉片貿易,壟斷了鴉片的專賣權和製造權。

(一)英國東印度公司及其對印度的征服

哥倫布航行到美洲,誤認為到達了印度,盡管不久人們證實那是一塊「新大陸」,而不是印度,但哥倫布最早到達的南北美洲之間的島嶼,後來西方人一直叫做西印度,而「把亞洲看作一個整體,稱它為東印度」(丹涅特:《美國人在東亞》)。西方各國在東侵亞洲的過程中,相繼成立了殖民統治機構—東印度公司(如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法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64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0年。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成為海上強國,從此積極開展由海路向東方的侵略擴張。1598年,倫敦銀行區百名商人聯合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獨佔好望角以東一切國家的貿易。1600年12月31日得到女王伊莉莎白批准,許以商業專賣。設置軍隊等特權,公司正式成立。最初,東印度公司僅僅是一個私人企業。1771年,英國政府派遣曾為東印度公司職員的哈斯丁斯為孟加拉知事,第二年,哈斯丁斯升任為印度總監,從此,東印度公司私人企業,實際成為英國侵略東亞之總機關(姚薇元:《鴉片戰爭史實考》)。英國對印度的侵略,完全是由東印度公司包辦的,東印度公司利用印度莫卧兒帝國的內亂,在各地封建主之間挑撥離間,製造戰亂,使他們互相火並,最後坐收漁人之利,從而攫取了在印度的政治、軍事統治權。

(二)早期中英貿易

早期中英貿易,英方是由東印度公司包辦的。1637年,英國商船第一次來到中國。1685年,東印度公司獲得到廣州開設商館的權利。1715年,「東印度公司決心要把對中國的貿易建立在一個正常基礎之上,於是它在廣州設置了一個有固定員司的商館,並且定期派遣船隻」(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1卷)。東印度公司在廣州,通常由12個管理商務的代理人組成一個單一的團體,一般由三、四個職位較高的成員組成一個特派委員會,直接受倫敦東印度公司董事會領導,這個特派委員會的首領,中國人稱之為大班。

早期中英貿易中,英國輸華的商品主要是毛紡織品、印度棉花和檀香等;中國輸英的主要商品有茶葉、絲綢、瓷器、漆器等,而以茶葉為大宗。茶葉得到英國人的特別青睞,因此輸入量猛增。1664年,茶葉輸入英國只有二磅二盎司(約一公斤),是當作葯材用天平稱售的。一個世紀後,英倫三島上已經是無人不知茶,無人不飲茶。1770-1774年,平均每年從中國輸入茶葉4.2065萬擔(合560.8527萬磅)。1800-1804年,平均每年增到22.1027萬擔(合2946.953萬磅)。茶葉在英國已經成為非常流行的全國性飲料,以至國會的法令限定東印度公司必須經常保持一年供應量的存貨。

英國需要大量的中國商品,而英國商品在中國市場上幾乎沒有銷路,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貨易一直處於逆差的不利地位,英國不得不主要靠輸出白銀來維持對華貿易。英國來華的第一艘商船,沒有賣出一件英國商品,卻拋出了8萬銀元。1722-1723年,東印度公司有4隻船到廣州,船上所載貨物,90%以上是白銀。英國工業革命以來棉紡織業大為發展,但棉紡織品仍然在中國沒有多少銷路,中英貿易逆差沒有多少改變。1792-1807年,英國從廣州進貨達2700萬鎊(一鎊約合銀3兩)而輸往廣州的貨物只有1600多萬鎊,逆差額達1100多萬鎊。唯利是圖的英國資產階級決不甘心長期處此不利地位,為了扭轉貿易逆差,東印度公司費盡心計,終於找到了 鴉片這種毒品,並確立了向華大量輸入鴉片的政策。

(三)東印度公司攫取鴉片專賣權

鴉片又稱「阿片」,俗稱大煙,又名阿芙蓉,它是由罌粟果中的汁液提煉而成的。罌粟原產於小亞細亞、東南歐一帶,後來傳至阿拉伯、印度。罌粟是一種美麗的草本植物,其枝桿呈綠色或白色,其花有鮮紅、橙紅,粉紅或白色,其果實呈球狀,內含白色的法液。罌粟含有大量的生物鹼,嗎啡、可卡因、那可汀等,具有提神、止瀉、鎮痛、辟瘴等作用,所以最初是作為葯用的,中國從唐朝時作為葯材從阿拉伯輸入少量的鴉片。16世紀以來,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頻頻東來,吸食鴉片的惡習從南洋逐漸傳至中國。葡萄牙人竊據澳門並開了由海外向中國輸入鴉片的惡例,從此,荷蘭、英、法、美等殖民者步其後塵,開始競相向中國輸入鴉片。

鴉片不是英國的產品,但英國殖民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產地。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後,以貸款的方式強迫印度農民種罌粟,擴大鴉片生產,然後運往中國。英國商人在對華販賣鴉片中賺了大錢,嘗到了甜頭。東印度公司為了壟斷鴉片貿易,排斥葡萄牙、荷蘭、法國、美國等西方競爭者,於1773年確立了鴉片專賣權。英國殖民者強迫印度罌粟種植者按照規定的價格將鴉片出售給東印度公司,而不許出賣給其它公司。東印度公司用低價收購了印度農民鴉片,然後在加爾各答以高價拍賣給港腳商人,港腳商人再以更高的價格運往中國非法販賣。所謂港腳商人,是指那些往來於中國、印度間進行貿易的私商,他們或是英商,或是印度商人,其所進行的私人貿易,即所謂的港腳貿易。他們擁有的在中印之間運貨的商船,叫港腳船。港腳船雖不屬於東印度公司,但它卻是由東印度公司發給特許證,並在公司的一般控制下進行航運和貿易的。

東印度公司從鴉片專賣中獲取了大量的高額利潤。1805年,東印度公司在加爾各答拍賣的鴉片價格為每箱988盧比,而它收買的價格只有160盧比,利潤率高達517.5%;港腳商人到廣州的賣價為3500盧比,除去少量的流通費用,利潤率達254.25%。1813年,一箱鴉片(公班土)成本費用是237盧比,而拍賣價格為2428盧比,東印度公司販煙利潤高達924%。這樣高的利潤,在世界貿易史上是空前的(牟安世:《鴉片戰爭》)。1797-1817年的21年中,東印度公司在加爾各答拍賣鴉片獲得的凈利潤,達11054.758萬盧比。

攫取鴉片專賣權是東印度公司推行鴉片貿易的第一步。1780年,東印度公司又宣布對鴉片運輸「實行了它的壟斷權,把所有這種貿易全部握在自己手裡」(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1卷)。1797年,它又進一步壟斷了鴉片製造權。對華鴉片貿易,在東印度公司的壟斷下,急劇發展起來。

F. 中國葯企對印度出口的有哪些

2019年7月16日,印度制葯巨頭「西普拉」已合資入華!
7月16日,印度制葯巨頭西普拉(Cipla)歐洲分公司 CiplaEU 宣布,將和江蘇創諾制葯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作為西普拉在華的分公司。

G. 全球著名的醫葯生產廠商和醫葯公司有哪些

輝瑞

強生

賽諾菲-安萬特

諾華

葛蘭素史克

羅氏

默克

阿斯利康

惠氏

雅培

H. 中國葯企跨境如何並購並加速

中國葯企跨境並購加速

長期以來,醫葯行業是國際跨境並購的熱點行業。近年來,中國醫葯行業發展迅速,跨境並購也逐漸成為中國醫葯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由於國家的醫葯產業政策頻繁出台,對醫葯行業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在醫保控費、取消葯品加成、「兩票制」推行等前提下,整個醫葯行業開始進入優勝劣汰階段。此外,近年來,環保政策頻頻加壓,對葯企的環保要求顯著提升,一些難以達到環保要求的葯企開始逐漸失去競爭力。行業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推動了國內醫葯企業並購加速。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的分析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有3000多家制葯企業,但是,僅前100名就貢獻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900多家企業瓜分不足40%的市場份額。由此可見,我國醫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報告認為,按照現在的趨勢,今後集中度提升會更加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趨勢是醫葯行業市場化逐步完善的重要標志。在醫葯市場已經高度成熟的美國,行業集中度很高,催生了強生、輝瑞、默沙東、吉利德、艾伯維、安進、禮來等一大批市值很高的葯企。如強生的市值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對比之下,在中國的上市葯企中,市值最高的恆瑞醫葯僅約2000億元人民幣,差距明顯。

在國內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的形勢下,一些醫葯企業試圖通過推進企業國際化,嫁接國外先進技術,尋找新的市場,提升自身競爭力,因而跨國並購也就成為越來越多中國葯企的選擇。其中,復星醫葯在這方面步伐積極,做法極具代表性。

今年10月份,復星醫葯宣布,以71.42億元人民幣收購印度仿製葯企業Gland Pharma74%股權的交易完成交割,完成了中國葯企截至目前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談及此次並購的意義時,復星醫葯董事長陳啟宇說:「中國和印度在制葯領域有很強的互補性。以復星醫葯和Gland Pharma為代表的中印葯企資源嫁接將有利於推動中國葯企在研發創新及仿製葯出口等方面的國際化步伐。」

除了復星醫葯,上海醫葯、仙琚制葯、三胞集團等葯企都在今年完成了重要的跨境並購。多家企業都對外表示,跨境並購交易將有助於其推進葯品製造業務的產業升級,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提升企業競爭力。

跨境並購風險不容忽視

然而,並購並不意味著企業期待的產業升級和國際化進程就能很快順利實現,要讓並購發揮積極作用,企業需要面臨許多的挑戰。如果應對不利,很可能得不償失。

回顧醫葯領域的並購歷史,並購效果不佳導致企業走向沒落的案例比比皆是。阿斯利康、強生、默沙東等大型國際醫葯公司都遭遇過耗費巨資並購卻未達預期的困境。最近一個案例是以色列醫葯公司梯瓦制葯,在其耗資400多億美元收購艾爾建仿製葯業務的過程中,為規避審查風險而未能實現所有收購目標,最終還背負了巨額債務,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未達預期,股價更是一度嚴重下滑。

同樣的風險也存在於中國葯企的跨境並購當中。「走出去」智庫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是部分企業存在盲目性,對於在境外並購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礎工作研判不足,急於做大做強,還有一些跟風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驅動;二是少數企業境外並購面臨著高債務財務風險;三是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時遇到國外安全審查的干擾,屢屢被否決,增加了企業並購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在醫葯行業領域一些過往的並購案例中,更不乏葯企對並購對象產品認識不清、價值估計過高的情況,最終的結果是葯企付出了高額代價,但產品卻未能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

除此之外,葯企還應對業務整合的難度做好充分的准備。「以管理方式的差異為例,中國管理團隊的管理方式往往與國外企業的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在並購完成後,如何做到管理方式上的順利融合對並購效果至關重要。」相關研究認為,在過往的一些成功並購案例當中,被並購企業的原管理層或者由當地團隊組成的新管理層往往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他們更熟悉本地的文化和法律。

規范化好點。

I. 北京華瑞康泰醫葯公司賣印度格列衛是正宗的嗎價格是多少因為怕上當,肯請求哪位了解內幕或用過的朋...

北京華瑞康泰葯店成立於1998年6月,是中國資深醫葯貿易公司

J. 「我不是葯神」的原型陸勇,為救命購買印度仿製葯被抓,如今怎樣

前兩年有一部爆火的電影想必很多網友都看過,那就是《我不是葯神》,當時這部電影首日上映票房就突破3個億,兩天票房突破了2個億,各類網站的評分均在9分,可以說是近些年來華語電影中難得的資本口碑雙收的佳作。

當初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火爆?因為電影的題材取自現實中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血粼粼的反應了社會上殘酷的現象,不少人在觀影之後都引起了共鳴,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取材的那個真實事件。

電影中講述了一位不滿白血病患者的葯天價的普通人程勇,通過偷渡進口便宜的白血病"神葯"救助白血病人的故事,電影主人公程勇在現實中的原型叫做陸勇,如今被人們稱作抗癌葯代購第一人。

閱讀全文

與哪些公司收購印度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威廉為什麼當英國國王 瀏覽:137
西西里是義大利哪裡的 瀏覽:945
軸心一方的義大利什麼梗 瀏覽:651
伊朗的演員什麼波波 瀏覽:830
美國什麼時候暗殺的伊朗將軍 瀏覽:547
義大利麥當勞怎麼點 瀏覽:448
中國人壽形象代言人有哪些 瀏覽:336
眾所周知印度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600
為什麼英國王室很有錢 瀏覽:293
越南老乾媽怎麼樣 瀏覽:107
中國武警部隊有哪些下屬單位 瀏覽:103
印度的子彈是什麼 瀏覽:943
如何成為越南老師 瀏覽:852
澳洲對比中國的東西哪個好 瀏覽:580
越南自衛反擊戰為什麼沒用導彈 瀏覽:128
印度人吃什麼不幹凈 瀏覽:319
從英國能帶多少小電器 瀏覽:154
到印尼雅加達機票多少錢 瀏覽:299
武漢比英國小多少 瀏覽:83
英國封國怎麼改善自己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