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龍,印度龍,歐洲龍,美洲龍,全球都有龍文化
翻開世界歷史文化,就能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世界各地都有龍文化,中國龍(包括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地區)、印度龍、美洲龍、歐洲龍、中亞龍。姑且不論龍在全球各地的地位如何,就說為何各地都出現了龍文化?
總而言之,至少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龍文化,都源於中國龍,只是入鄉隨俗,中國龍的地位和形象也出現了變化。
為何全球多地接受龍文化?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動物是最佳的借題發揮之選。或許,龍這一種生物符合人類普遍的趣味,所以才被全球各地人類接受。在中國遠古時期,分布於大江南北的各個部落,都能普遍接受龍文化,顯然也說明了這一點。
Ⅱ 龍的別稱或雅稱
龍沒有別稱或者雅稱。
龍是中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神話傳說生活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為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龍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2)印度神話中的龍是什麼龍擴展閱讀:
龍的形象包含著多種動物元素,不少人僅依據某一特徵論述其起源,所以產生了多種關於龍的原型的說法。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龍的原型為蛇說。
著名學者聞一多在 20 世紀 40 年代便探討了龍的原型,據其考證,龍圖騰的最初原型是蛇圖騰,在消滅了牛圖騰、鹿圖騰的氏族之後,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
後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馬的頭,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花的尾巴,經過長期的發展,眾多圖騰的集合就形成了中華龍圖騰的形象。聞一多之後,不少學者也都認為龍的原型是蛇。
還有認為龍的原型是鱷魚的說法,最早提出龍的原型為鱷魚的是中國古史專家衛聚賢。他在 1934 年出版的著作中便說「龍即鱷魚」,一些外國學者也認為龍是鱷魚。此外,還有人認為龍的主幹的基本形態是蛇、蜥蜴和馬,有的則認為龍是從閃電或彩虹演化而來的等。
Ⅲ 除了中國,龍還在哪些古文明中出現過
龍圖騰在中國一直是神聖、尊貴的象徵,尤其在封建時代是至高無上的皇權標志。但在歐洲、中亞、印度文化中也出現了龍,並且對其有不同的解讀和感情。
印度龍是佛法守護神和水神的象徵,後來成為河、海中的龍王。
因此龍在印度文化中也是神聖的圖騰。
而在中國,從古至今,龍的存在感就是極強的了,神話故事中有「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漢代有「左龍右虎避不祥」,封建王朝有「真龍天子」,我們則都是「龍的傳人」等等。
Ⅳ 印度文化里,龍的形象是怎麼樣的,與中國龍有和區別
其一,中華民族的龍文化源遠流長,據有條有理發掘,最早的龍形象是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的一條距今七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其次是舉世矚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殼龍。 第三是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焦墩遺址發現的用卵石擺塑的一條巨龍。第四是眾所周知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等。這些都充分證明龍崇拜早在六七千年前在中國便十分普遍,同時也證明龍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外來文化。其二,據目前所見印度龍的最早考古資料,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壁畫《龍王及其家族》,和紀元前後的《龍族向菩提樹禮拜》,晚於中國的遼寧查海石塊龍約五千年。其三,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這一記載距今僅1800年左右。而中國有關龍的記載較印度早得多,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龍」字以及崇拜龍的一些記載 ,這說明在3500年前中國的龍崇拜已十分普遍。其四,中國龍文化自形成之後,不僅在國內迅速傳播,而且很快傳到國外。印度佛教中的龍當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傳播路線可能有兩條:一條是經中國西南地區傳入。據考古資料,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石器文化便傳到西藏及其以南地區;在秦漢早期中國西南地區就和印度之間有了頻繁的商品貿易。因此中國的龍崇拜經由這條途徑傳入印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龍文化傳播的另一條路線是西域絲綢之路。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與西域有接觸,傳說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達蔥嶺以東地方。商滅夏之後,夏部落有一部分人徙往西北地區,到達甘肅等地之後,繼續向西遷徙,進入西域的焉耆國。後來,這些遷入焉耆國的龍氏族部落至晉代時成為該國的統治者,並以"龍"為姓。他們把自己的龍文化帶入西域是肯定無疑的。 其五,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古印度的梵文中本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蛇」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為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蛇」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其六,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龍的傳說約有20則,其中西域五則,北印度五則,中印度十則,而南印度一則也沒有。從內容來年,龜茲、於闐的龍傳說與中國古代的龍傳說很相似,有乘龍及龍與婦女交合而生龍種的傳達室說,而與佛教毫無關系。而《大唐西域記》中關於蔥嶺以南、鄰近印度的龍神話傳說,其內容則與佛教中的人物有關。這也可說明西域是中國龍文化傳入印度的一條路線。 其七,中國原始的龍,具有較多的蛇形象和屬性,印度龍也一樣,與蛇有密切的關系。在佛教的繪畫雕刻藝術中,龍王的頭部後面一般都有一個展開的有三五個或七個頭狀物的眼鏡蛇冠子。另外,佛經還常有「毒龍形狀如蛇」的說法,也說明印度龍具有蛇的屬性。中國本土的龍具有馬、牛、魚、鹿、蛇等動物特徵;佛教中的龍王也相似,具有象、蛇、馬、魚、蝦等多動物的特性,據上,有理由認為,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入的。佛教中的龍與中國龍也存在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中國龍與印度龍之間的最大差異是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國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特別是龍崇拜與政治結合起來之後,龍成為帝王的象徵。而印度龍則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鳥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龍經常是金翅鳥的獵物。在佛典中,龍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鳥。傳說金翅鳥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這說明龍的地位遠在金翅鳥之下,而中國則相反 ,龍的地位遠在鳳鳥之上。其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為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升天,顓頊、帝嚳、啟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濕奴常騎在金翅鳥上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台;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台。 其三,在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為青、赤、白、黑、黃五種。印度人雖然封龍為「王」,給龍造「宮」,但印度龍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說明龍只不過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其四,在印度,龍王是佛的信徒、供養者或守護神,而中國因受道教和儒教的影響,龍王信仰也發生了種種變化。在道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成為玉皇大帝的部下;在儒教的影響下,中國的龍王傳說強調仁、信、義,強調夫婦、弟兄、父女之情,並有善惡之分。此外,中原各地的龍王一般有姓、名和封號,這也是中國特有的。 從以上差異來看,龍文化傳入印度在秦漢之前,因為龍在秦漢開始與帝王崇拜結合在一起。在此之前,龍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龍王也一樣,主宰大海、湖泊和水潭等水域。龍崇拜傳入印度之後,經過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Ⅳ 關於龍的傳說
西方龍(WesternDragons)與東方龍(EasternDragons)的概念就如同蒙古利亞人種(Mongoloid)、尼格羅人種(Negroid)、歐羅巴人種(Europeoid)都屬於人屬(Homo)的概念是一樣的,不同地方的風土養育了不同的龍。
真正細分起來的話,東方龍只是指那一些只有三隻爪的Ryuu或Ryo,它們只出現在東瀛神話中,它們而並不是中國傳統中那一些五隻爪的Lung。
Lung是真正的中國本土的龍,為了與印度神話中的那迦(Naga)加以區別,梵語中稱呼這一種生命為Brug,有很多人試圖用有雙翼或無雙翼來區別Lung與Dragons,Lung真的無雙翼?不知道他們會用什麼方法來解釋「應龍」有雙翼的現象?有很多人反駁說Dragons是荒唐的,可他們似乎忘記Lung性淫的說法,當然這一種說法只存在於民間,而與宗教無關,因為宗教中的那一些是那迦。民間的說法是Lung性淫,與牛交生麒麟,與豬交生象。
在此要順便澄清一下那迦,那迦就是南方龍(SouthernDragons),在喇嘛教中的稱呼為Klu,它們源於印度神話。在印度神話中,龍、蛇、象的概念是混淆的,有一些人認為那迦是蟒蛇崇拜的結果,其實不然,在「天龍八部」中另有蟒蛇崇拜的化身摩呼羅迦(Mahiraga),那迦則是眼鏡蛇崇拜的結果。正因為如此,那迦在印度神話中的地位並不高,還有被迦樓羅(Garuda)吞噬的命運,等到後期佛教創立,它們更是淪為「天龍八部」中的成員。「天龍八部」音譯為提婆(Deva)、那迦、夜叉(Yasha)、乾闥婆(Gandabba)、阿修羅(Ashura)、迦樓羅、緊那羅(Kinnara)、摩呼羅迦,意譯為天、龍、勇健、香音、無端正、金翅鳥、疑人、大腹行。「天龍八部」雖然都有很大的力量,但也逃脫不了「六道輪回」的約束,提婆屬於天道,那迦、迦樓羅、摩呼羅迦屬於畜生道,阿修羅屬於阿修羅道,夜叉、乾闥婆、緊那羅屬於地獄道。游戲中有那迦的形象,但大多數為人頭蛇身的形象,有一些甚至與希臘神話中的Echidna一模一樣,其實說白了,那迦在常規狀態下只是一種沒有四肢與雙翼的龍。
西方龍現在一般指Dragons,但在很久遠的年代,並不是這樣的。閃米特人的一支在那一個年代創立了猶太教,有一些人認為猶太教中的Seraphim就是正義力量化身的龍。Dragons的出現要遠遠晚於Seraphim,它們是凱爾特人崇拜的對象,地位很神聖。中世紀初期,在北大西洋上探尋新航道的維爾京人將自己的海盜船船首雕刻成Dragons的樣子,以此希望Dragons賜予自己無窮的力量。基督教的誕生,使Dragons的命運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Dragons成為撒旦(Satanas)的代名詞。新宗教的誕生,難免會與老宗教有沖突,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就將原來土著崇拜的阿修羅「貶」為惡魔。Dragons除了普通的火龍(FireDragons)外,還包括海龍(SeaDragons)、仙子龍(FaerieDragons)、口袋龍(PocketDragons)等等。
《聖經》中記載了兩種似乎與龍有瓜葛的生命,Leviathan與Behemoth,與Dragons的命運類似,這兩種生命後期也與撒旦掛上了等於號。
Behemoth的復數形式Bahamoh在流傳到阿拉伯後被誤寫為Bahamut,關於Bahamut的傳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遷。Bahamut的傳說代表著阿拉伯人的宇宙觀,Bahamut形似巨魚,飄浮在一片沒有泡沫的海洋上,在Bahamut的背上是一頭巨牛,巨牛的背上扛著一座紅寶石山,紅寶石山上有一個天使,天使的頭上是六重地獄,六重地獄上是地球,地球上是七重天堂。在Bahamut的身下是一望無際的海洋,海洋下是黑暗的深淵,黑暗的深淵下是火的海洋,火的海洋下趴著一條巨蛇,如果不是因為懼怕真主阿拉,這一條巨蛇會把所有的創造物都吞入肚中。Bahamut是如此之大,人的視線根本無法達到,《天方夜譚》第四百九十六夜的故事說,耶穌在看過Bahamut後,曾經昏倒在地三天三夜不省人事。
除了亞洲與歐洲這一些神話中的生命,太平洋彼岸的南美洲有一種羽龍(Quetzalcoatl),它們的翼上與尾上擁有鳥羽。
蹬龍又稱金毛犼,它們長得像馬,但體形比馬巨大,它們一般有一到兩丈長。蹬龍的頭如龍、身體如獅、足如麒麟,渾身有火纏繞,會飛,專食龍腦,極其兇猛。與龍相鬥的時候,口中噴火,龍即不敵,一條蹬龍能獨斗三條蛟與兩條龍,在傳說中,蹬龍是觀世音菩薩的坐騎。
前面介紹的都是一些形象「光明」的龍,當然凡事都是正面與負面,龍中自然也有形象「黑暗」的成員。
Ⅵ 印度神話中的十大怪物
十大怪物有:一 Yali獅子、大象和馬的組合體。二 Airavat是一隻擁有4個鼻子的大象。三 Makara是「海龍」或「水妖」。四 Gandaberunda是印度神話中的一種虛構的雙頭鳥。
五Navagunjara它有公雞的腦袋,孔雀的脖子,獅子的腰,公牛的駝峰,蛇的尾巴,大象的腿,老虎的另一條腿,還有一隻羚羊的腿,還有一隻手拿著一朵蓮花。六Chakora這是一個紅色的鷓鴣。
七Ahi也被稱為Vritra或Vitra,是印度教神話中的巨龍。八Kamadhenu是一頭牛,在印度教神話中被描述為所有奶牛的母親。九Garuda是鷹。它有鷹的頭和翅膀,還有一個人的身體。它被稱為鳥類之王。十Timingila是一條巨大的海蛇。
印度神話中四大神獸介紹
猴子。在印度,猴子和人和平友好地待在一起的畫面並不少見,印度人民認為猴子比人聰明多了,他們就是我們的祖先,理應好好供起來對待。
牛。牛在印度人民心裡的地位也很高。他們認為,它們辛勤勞作的精神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
蛇是冰冷的,身體還很黏黏膩膩,一般人是無法接受它吧。但是在印度,它不僅被接納,還被看做是神獸。圖中這些美女竟然一點害怕的感覺都沒有,搶著與它們零距離。
印度最尊敬的神獸,那就是下面這位了—老鼠。在中國,如果說到老鼠受人的供養,那一定會被當成笑話,然而,在印度就大大相反了。
Ⅶ 神話故事中的龍屬於六道中哪一道的生物
龍屬於畜生道,但是龍有神通,可大可小
梵語na^ga,巴利語同。音譯那伽、曩哦。八部眾之一。群龍之首,稱為龍王或龍神。一般謂龍為住於水中之蛇形鬼類(或謂屬畜生趣),具有呼雲喚雨之神力,亦為守護佛法之異類。經典中有關龍之故事甚多,並繪有種種龍王像。梵語na^ga為蛇之神格化,在印度神話中,乃人面蛇尾之半神,種族有一千,為迦葉波(梵Kas/yapa )之妻歌頭(梵Ka=dru )所生,住於地下或地下龍宮(梵Pa^ta^la )。又印度自古以來即有稱為那伽之種族,其種族有多數之種別,非屬於雅利安人種,散居於現今印度東北阿薩密(Assam)地方及緬甸西北部等地,崇拜龍蛇。又龍城(梵Na^gapura )之名,今仍存於各地。關於龍王教化等之故事,或意味那伽種族之歸依佛教。
據正法念處經卷十八畜生品載,龍王攝屬於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報,其住所稱為戲樂城,分為法行龍王、非法行龍王二種。法行龍王有七頭,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羅等諸龍王,嗔恚之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故不受熱沙之苦,以善心依時降雨,令世間五穀成熟。非法行龍王有波羅摩梯、毗謀林婆、迦羅等龍王,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婆羅門之故,常受熱沙之苦,以惡心起惡雲雨,令一切五穀皆悉弊惡。又長阿含經卷十九龍鳥品載,龍有卵、胎、濕、化生等之別,為卵、胎、濕、化生等四種金翅鳥所吞食。
Ⅷ 「印度龍」是什麼意思
印度龍是著名古生物學家von huene與matley發現於發1933年的動物,發現於印度中部,中央邦(madhya pradesh),賈巴爾普爾市(jabalpur),lameta 層。
Ⅸ 龍別稱是什麼
鱗蟲。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9)印度神話中的龍是什麼龍擴展閱讀:
有部分中國人容易把東方神話里的龍和西方神話的「龍」、南亞神話中的「龍」、美洲神話的「龍」搞混淆,事實上不是指同一種神話動物。
西方的「龍」雖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譯為「dragon」,但是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除了外觀容貌上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徵意義都分別甚大,但其實並不只是如此。
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徵,這點和東方龍無異。Dragon的主要特徵是有雙翼、能噴火,基本含義是邪惡、兇悍。龍卻「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代表神靈與帝王。
Ⅹ 是什麼龍最厲害是蛟龍、應龍、虯龍、螭龍 天龍、神龍、地龍、伏龍 夔龍、鼉龍 饕餮龍、鯤鵬、飛龍
天龍、神龍、地龍、伏龍這四種龍是最厲害的。
《淵鑒類函》卷四三八引《內典》:一天龍,守天宮殿持令不落者;二神龍,興雲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者;四伏藏龍,守王大福人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