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棉花幾月份種植
印度北部棉帶在4-5月種植,中部棉帶5-6月種植,南部棉帶6-7月種植。印度棉花幾乎全靠自然降雨生長,因此棉花生產受品種、土壤、降雨多少和氣候變化影響很大。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三面臨海,大部分地區屬於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宜棉區范圍廣,棉區遍及整個印度半島。
印度棉花的分三個品種:短纖維(含短纖維、中纖維)屬印度土種棉;中長纖維(含較長、長纖維)屬美種陸地棉;特長纖維屬陸地棉和埃及棉品種。
⑵ 古代印度人為什麼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
主要因為棉花原產於亞熱帶 所以地處亞熱帶的 古印度人和中美洲民印第安人比較早培植出棉花。
根據目前的材料,在舊大陸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棉花種植技術,並用棉花紡線織布。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棉布殘片,雖然做工還很粗糙,但從棉布上的各種顏色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織染技術已經有所發展。古印度的棉紡織技術到孔雀王朝時已非常發達,大量的手工紡織者和紡織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一。後來,古印度人從中國學到了養蠶和絲織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他們已經可以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品了,並配有各種色彩和圖案。
但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才知道中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現在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⑶ 古印度人為什麼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自然環境對其有什麼影響
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時代之前,棉紡織品的使用傳到了地中海地區。公元一世紀,阿拉伯商人將精美的細棉布帶到了義大利和西班牙。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現在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中世紀棉花是歐州北部重要的進口物資,那裡人自古以來習慣從羊身上獲取羊毛,所以當聽說棉花是種植出來的,還以為棉花來自一種特別的羊,這種羊是從樹上長出來的,所以德語裡面的棉花一詞直譯是「樹羊毛」。
⑷ 世界三大棉花產區,世界上最好的棉花產地
說起棉花,很多人都不陌生,前段時間新疆棉花在網路也是被宣傳的沸沸揚揚,我國群眾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新疆棉花到底有多好。除了中國的棉花,全世界還有很多棉花種植國家,這里就帶大家主要了解一下全世界最好的三大棉花產地吧。
1.中國,中國是全球棉花產量最大的國家,中國以每年六百八十四萬余公噸的年產量,占據全世界第一,而且中國棉花種植是使用特殊的苗木覆蓋,地膜覆蓋和棉花小麥雙季播種來推動棉花生產,很大程度上提高的生產效率和生產量。
2.印度,印度是僅次中國的第二棉花生產國,印度棉花的年產量可達到五百三十二餘萬公噸。因為印度的播種和收獲季節各不相同,所以全國凈播種面積可達到6%。且印度的多個地區都是棉花種植的主產地,例如印度的德乾和馬爾瓦高原,以及古吉拉特邦,這些地區的深黑色土壤非常有利於棉花的生長。
3.美國,美國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生產國,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棉花出口國,美國的棉花種植生產都是機械化的,是通過現代機器進行棉花生產的,收割也是通過機器完成的,大大的提高了棉花種植和生產的效率,並且美國的多個地區的有利氣候有助於棉花的生產。
除了以上為大家介紹的三個國家,全球還有不少國家的棉花產量也是非常大的,像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棉花的生產也是其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⑸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
印度 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時代之前,棉紡織品的使用傳到了地中海地區。公元一世紀,阿拉伯商人將精美的細棉布帶到了義大利和西班牙。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
⑹ 印度棉做衣服怎麼樣
印度是主要產棉大國,印度棉的品質特點:白色,帶乳色,光澤一般或較好,內在品質較好。印度棉目前的加工方式絕大部分為皮輥加工方式,因而纖維平順,不像鋸齒棉一樣蓬鬆均勻,呈條塊狀且厚薄不勻,黃根由於皮輥的加工較為集中而明顯,4級棉則更為顯著。不孕籽、軟籽表皮、葉片等雜質較多。由於近幾年來,印度農業部非常注重棉花品種的種植,將內在品質優良的品種如H-4、S-6等保留下來,其他的品種正在用優良的美棉品種進行改良種植,其棉花的內在品質有很大提高,而且其勞動力成本較低,所以印度棉在國際市場上無論從品質上還是價格上競爭力都是較強的。由於印度是美棉通用標准協定簽字會員國,所以,印度棉較多使用美棉品級交易,個別使用品種樣號對外交易。
目前,進口的印度棉相當一部分是H -4、S-6的品種,檢驗結果為-2~3級,長度多為29mm,馬克隆值為3.6—4.5(個別偏高),顏色偏乳黃,成熟較好者,棉纖維強力為28cN/tex以上,短絨率為12% - 17%。因皮輥棉加工纖維長度損傷小,棉結疵點較少。但軋工較差者,黃斑點與帶纖維破籽多。
印度皮輥棉可在細特紗如13tex、14. 6tex中使用,進口品級低的可在中粗特紗中使用。印度也屬於不發達國家,其棉花的收獲是手工採摘,因此,異纖的含量較多,但由於加工方式的不同,異纖沒有過度分散,原狀態較多,故紡紗廠揀異纖相對較容易,家紡面料的質量也較佳。
⑺ 棉花是怎樣被發現可以製成棉布的是誰發現
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時代之前,棉紡織品的使用傳到了地中海地區。公元一世紀,阿拉伯商人將精美的細棉布帶到了義大利和西班牙。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中世紀棉花是歐洲北部重要的進口物資,那裡人自古以來習慣從羊身上獲取羊毛,所以當聽說棉花是種植出來的,還以為棉花來自一種特別的羊,這種羊是從樹上長出來的,所以德語裡面的棉花一詞直譯是「樹羊毛」。
9世紀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游記》中記述,在中國看到棉花,在花園里被作為「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中原地區所見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為夏稅(布、絹、絲、棉)之首,設立木棉提舉司,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據記載每年多達10萬匹,可見棉布已成為主要的紡織衣料。明朝也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從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清末,中國又陸續從美國引進了陸地棉良種,替代了質量不好產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亞洲棉。
⑻ 印度進口的皮棉是怎麼分等級的
一、印度地理位置與氣候特徵
1、印度位於亞洲大陸南部,北面與我國西藏相鄰,東西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接壤,在地理上有亞洲次大陸之稱。
2、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三面臨海,大部分地區屬於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宜棉區范圍廣,棉區遍布整個印度半島。目前是世界上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產棉國 之一。
3、印度棉花幾乎全靠自然降雨生長,因此棉花生產受品種、土壤、降雨多少和氣候變化影響 很大。中棉帶和南棉帶播種時間取決於雨季的開始。北棉帶後期有霜,所以播種時間相對穩定,北棉帶以常規品種為主,雜交棉很少(5%以下)。
二、主要品種
印度棉花的品種按長度分為三個類別:即短纖維屬印度土種棉;中長纖維屬美種陸地棉;特長纖維陸地棉和埃及棉品種。主要品種包括Deshi、J34、V797、LRA、MECH1、Bunny、Shankar-6、MCU5、DCH32、Suvin等。國際市場比較流行的品種Shankar-6
三、加工質量
印度棉花普遍使用皮輥機軋棉,大部分印度棉具有纖維長度好、強力好的優勢,內在品質不錯,如Shankar-6、Bunny等品種;普遍有三絲問題,雜質含量高。少量採用鋸齒軋花機的棉花品種如J-34則纖維偏短,強力也比較弱價格相對便宜。因加工過程中缺乏皮棉清理程序,印度棉雜質偏高。
四、包裝
1、大多採用棉布包裝,外捆鐵絲。但外包裝布比較輕薄,經過長途運輸後容易產生破損,導致棉花污染。
2、總體來說:印度棉花內在質量不錯,但異性纖維多,包裝較差。
五、檢驗方法
以感官檢驗為主,根據色澤、雜質、軋工三個因素,手握棉樣對照實物標准評定品級。印度國內棉花檢驗由ICC(印度棉花公司)負責,檢驗報告一般由政府簽發,為了配合棉花出口,目前基本上所有出口棉花的公司都可以委託SGS出具HVI檢驗報告。
品級標准: Extra Super Fine Fully Good
Super Fine Good
Fine (標准級)
具體分級時,還可在兩個全級中間加一個「Half」級(1/2)級。
⑼ 現在印度棉和中國棉的區別
木棉(Bombax ceiba Linn) 廣州市市花
木棉為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又名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幹舒展,花紅如血,碩大如杯,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觀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因此,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徵。
從古至今,西雙版納的傣族對木棉有著巧妙而充分的利用:在漢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織錦,取材於木棉的果絮,稱為「桐錦」,聞名中原;用木棉的花序或纖維作枕頭、床褥的填充料,十分柔軟舒適;在餐桌上,用木棉花瓣烹制而成的菜餚也時有出現;此外,在傣族情歌中,少女們常把自己心愛的小夥子誇作高大的木棉樹。
木棉速生,材質輕軟,可供蒸籠、包裝箱之用,花、樹皮、根皮葯用,有祛濕之效。
草棉(herbaceous cotton)
二倍體栽培棉種之一,學名G.herbaceum L.。染色體數2n=2x=26。原產於非洲南部,又稱非洲棉。
草棉可分為5個種系(race),即暗色棉(percicum)、庫爾加棉(kuljianum)、威地棉(Wightianum)、槭葉棉 (acerifolium)和阿非利加棉(Africanum),前3個為一年生,後2個為多年生。中國西北地區栽培的草棉為一年生,植株矮小,在 100cm以下,葉小,生育期120-150天。其葉片、花冠和棉鈴均較小。草棉的棉鈴小,單鈴子棉重約2g左右;種子小,衣分約30%。耐旱性強。
棉花Cotton
科屬 屬錦葵目錦葵科木槿亞科棉屬。
原產地印度.
棉花是離瓣雙子葉植物,喜熱、好光、耐旱、忌漬,適宜於在疏鬆深厚土壤中種植。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錦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含纖維素約87-90%。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棉花主要有如下幾種:
粗絨棉--也叫亞洲棉,原產印度。由於產量低、纖維粗短,不適合 機器紡織,目前已被淘汰。
長絨棉--也叫海島棉,原產南美洲。纖維長、強度高是其特點,適合於紡高支紗。目前我國只有新疆生產。
細絨棉--也叫陸地棉,原產中美洲,所以又稱美棉。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是其特點,可紡中支紗。
http://www.cncotton.com/gnmh/scdt/xh/qy/200807/t20080711_159037.html
⑽ 古代印度前兩千年前種植棉花了嗎
是的。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