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擁有140萬軍隊,為何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現代化戰爭不是靠人多取勝,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印度的軍事和經濟各方面實力都遠超巴基斯坦,但是為什麼奈何不了小小的巴基斯坦呢?下面我根據在印度的生活經歷來分析下。
印度表面上軍事很強大,實際軍事體系很差,各部門協調能力極其差。舉個例子,年初印巴沖突時,印度地面部隊發射一顆導彈把自家的一架飛機幹掉了。這在國際社會是個大笑話。飛機上的敵我識別系統不開啟,地面部隊不確認飛機標志,發射導彈不請示。這就是印度現代化軍隊的狀態,如何能戰勝巴基斯坦,更何況背後還有中國在撐腰。
巴基斯坦只是印度領導拿來拉選票的一個方式,就像美國最近幾屆總統一樣上台前先打中國牌。莫迪之所以每次在換屆選舉時對巴基斯坦進行局部轟炸和挑起沖突,無非就是向印度人展示自己強硬的手腕,獲取更多奮青的支持。
印度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攻打巴基斯坦,且不說軍事實力,這種做法在國際社會上也是站不住腳的,輿論壓力都能讓印度執政黨下台。
所以不管印度的經濟軍事實力有多強,都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因為巴基斯坦是全球公認的主權國家。
㈡ 印度建國之後和什麼國家打過仗
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分別是: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1949),目的是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結果是印度佔了五分之三,巴基斯坦佔五分之二。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還是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結果是巴基斯坦丟了一些地方。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當年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省發生動亂,印度介入,雙方由此開戰,結果是巴基斯坦喪失東巴基斯坦省,這片土地獨立為現在的孟加拉國。
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印、巴雙方還爆發過數次沖突,如1984年的錫亞琴冰川沖突、1999年的卡爾吉爾沖突等。
和葡萄牙打了一次,時間是1961年,葡萄牙在印度有幾塊殖民地:果阿、達曼、第烏,印度獨立時曾要求葡萄牙歸還,但沒得同意,最終印度等不下去了決定武力收復。
和中國打過一次,時間是1962年,這個網上大把介紹就不羅嗦了,這以後雙方還有些沖突。
另外2001年和孟加拉國發生邊界沖突,1987—1990年出兵斯里蘭卡介入與猛虎組織的作戰,1988年出兵馬爾地夫平息政變等。
㈢ 印度建國以來對外發動過幾次戰爭
四次.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2.ZY邊境戰爭,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3.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4.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東巴基斯坦發生動亂的局勢,利用和蘇聯結盟來牽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國和中國,向孟加拉地區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並成功佔領該地區並扶植自治政府,最終將獨立的巴基斯坦國家肢解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部分,實現了在南亞稱霸的目標。
㈣ 印度現在正爆發大規模騷亂,俄羅斯在這個時候出兵印度有何目的呢
因為印度是俄羅斯軍火庫的座上賓,俄羅斯願意和印度交好。而且印度在亞洲的位置也很特殊,這牽扯到俄羅斯的利益,所以俄羅斯現在還願意和印度搞軍演。
印度喜歡買軍火,俄羅斯當然開心。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在打架,雖然是小打小鬧,但是也需要武器,所以印度就靠著殖民者留下的錢去俄羅斯那裡買軍火。畢竟美國的太貴了,俄羅斯才是物美價廉。
㈤ 八國聯軍到底有多少國家參加
八國聯軍實際上是11個國家。
准確地說,八國聯軍一共是11個國家,包括:日本、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印度、奧地利、匈牙利。朝鮮、緬甸、越南、寮國,也參與其中。八國聯軍各國兵力當中,日本派遣的軍隊人數最多,奧匈帝國派遣的人數最小,只是象徵性派遣50人。
軍隊規模
戰爭期間,聯軍總兵力最多達12萬餘人(實際參戰兵力約三四萬人),裝備火炮270多門,除日軍第5師為整建制外,其餘多系臨時拼湊而成。
出兵較多的國家所派遣軍隊一般均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鐵道兵、舟橋兵等兵種,並有電信隊、汽車隊、醫療衛生隊(或野戰醫院)、野戰兵工廠、糧秣供給隊、氫氣球隊(英軍和法軍)、雜役隊等勤務分隊。
㈥ 印度出動10萬大軍干涉他國內政,結果如何
引言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印度作為南亞的一個比較大的國家,人口眾多,發展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他們本地人的需求,慢慢的印度在我們的眼裡就變成了一個比較弱小的國家。印度在近代的時期,遭受到了來自英國的侵略,而且在二戰結束之後,印度才得以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
但是作為我國當時結束了被侵略之後,選擇的是和平發展鞏固自己的國防,但是印度不一樣,他們選擇拿起英國人的武器,大肆的進行殖民侵略,並且他們有一顆野心,想要拿到亞洲的首要地位。
在1987年的7月,印度想要干涉國外的內政,出兵十萬,但是卻沒想到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總結
面對拉吉夫·甘地這一波操作屬實讓印度人民表示不滿,於是他的競選失敗了,但是此時投入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十萬人,新上任的總理下令收兵,並且說印度這次的操作純粹是在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且猛虎組織對拉吉夫·甘地仍然出於憎恨的態度,於是害怕他重蹈覆轍,便選擇刺殺了他。印度有著大國的雄心,但是他時時刻刻分不清戰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