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73極限低溫是如何規定的
在這個溫度下的物體不包含熱量,氣體的體積將減小到零。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若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理想氣體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由溫度T確定,則可將絕對零度與「理想氣體分子停止運動時的溫度」等同看待。事實上一切實際氣體在溫度接近-273.15℃時,早已變成液態或固態,它的溫度趨於一個極限值,這個極限值就稱為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溫度的最低點,實際上永遠也不會達到的。
初學查理定律時,我們知道,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一定時,壓強與攝氏溫度不成正比。那麼,怎樣才能使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一定時,它的壓強與溫度成正比呢?
很自然地,我們用「外推法」,將等容線反向延長與橫坐標(t軸)交於一點(如圖),令P=0時,Pt=P0(1+1/273°C)=0由得出t=-273°C。經過精確的實驗證明,上述的t=-273°C應為-273.15°C。早在19世紀末,英國科學家威廉·湯姆(開爾文)首先創立了以t=-273.15°C為零度的溫標,稱之為熱力學溫標(即絕對溫標),t=-273.15°C定義為OK,即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到達:人們是從液化氣開始,十步步地逼近它的。早在19世紀末,許多科學家利用加壓法對氨氣進行液化,得出了-110°C(163K的溫度。利用這種方法以及後來的級聯法(即採用臨界溫度下氣體逐漸蒸發冷卻而獲得較低溫度),在-140°C(133K)液化了氧氣,-183°C(90k)液化了氮,在-195°C(78K)液化了一氧化碳。1898年,英國人杜瓦用多孔塞膨脹法在-240°C(33k)的低溫下液化了氫氣,隨著固化氫的成功,得出了18世紀的最低溫度-259°C(14k)。
進入20世紀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儀器的更新,我們離絕對零度越來越近:1908年,荷蘭物理學家昂尼斯成功地實現了4.2k的低溫把自然界中最輕的隋性氣體氦液化了。隨後,昂尼斯又叩開1k的大門,獲得0.7k的低溫。
在通往絕對零度的道路上,科學家發現了許多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如超導電性,超流動性等。為使這些有用的技術造福人類,科學家繼續前進。1926年,德拜與吉奧克用磁冷卻法達到了10-3k,後來又攻破了10-6k,離絕對零度僅有一步之遙了,但人們感到,越是逼近它,達到它的希望越是遙遠,這正如一條雙曲線,它只能是無限地接近坐標軸,而絕對零度這個宇宙低溫的極限,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內部發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的性質。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於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於這三點的相互關系的准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於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准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於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於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於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並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麼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裡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於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製成了能達到3K的製冷系統,並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後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檯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現物質呈現的新狀態,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呈現的既液體狀態,也不是固體狀態,更不是氣體狀態,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為一個單一的實體。計量上的零點有時是可以任意選取的,例如,經度零度是任意確
定的。溫度的零點也是一樣。在攝氏溫標中,將冰的熔點取作零碎度;
而在華氏溫標中,零碎度則處於冰的熔點以下。這兩種溫標中,溫度
都可以低於零度。將近18世紀末的時候,人們開始覺得熱是無盡頭的,
但冷似乎是有極限的。既然冷有盡頭,那麼,這個盡頭就是一種不可
超越的「零度」,於是,開爾文引進了開氏溫標。開氏溫標中的零度
是不可超越的,因而叫做「絕對零度」。這是「絕對」二字的一種物
理涵義。
1787年,法國物理學家查理發現,理想氣體每冷卻1攝氏度,其
體積就縮小它處於0℃時體積的1/273,這就是著名的查理定律。如
果理想氣體被冷卻的過程一直繼續下去,那麼它的溫度降到-273℃時,
氣體的體積豈非縮小到「零」了?在物理上,體積為零意味著氣體完
全消失了,這當然是不會發生的。這是「絕對」的第二種涵義。實際
情況是,當氣體冷卻到一定溫度後它總是先變為液體,然後又在更低
的溫度下變為固體。
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把溫度作為物質分子運動速度的一種表述方
式,物質越冷其分子運動就越慢,分子運動中最最慢的就是完全不運
的分子,因此也不會有比它更低的溫度。於是-273℃這個溫度便是
一種真正的零度。這就是絕對零度「絕對」的第三層涵義。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內部發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的性質。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於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於這三點的相互關系的准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於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准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絕對零度就是-273.16攝氏度。
這是現今技術所能測得的最低溫度,但是在地球上還製造不出來,只有在冥王星由於距離太陽太遠,才擁有這種溫度。
在這種溫度下,只存在固體。生命和思想都不能運行。
這是八年級物理第一冊中的第三章的問題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內部發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的性質。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於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於這三點的相互關系的准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於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准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於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於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於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並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麼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裡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於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製成了能達到3K的製冷系統,並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後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檯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現物質呈現的新狀態,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呈現的既液體狀態,也不是固體狀態,更不是氣體狀態,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為一個單一的實體。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表示那樣一種溫度,在此溫度下,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運動。所謂運動,系指所有空間、機械、分子以及振動等運動.還包括某些形式的電子運動,然而它並不包括量子力學概念中的「零點運動」。除非瓦解運動粒子的集聚系統,否則就不能停止這種運動。從這一定義的性質來看,絕對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實驗中達到的,但已達到絕對零度以上百萬分之一度內的低溫。所有這些在物質內部發生的分子和原子運動統稱為「熱運動」,這些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但是我們會看到,它們決定了物質的大部分與溫度有關的性質。 正如一條直線僅由兩點連成的一樣,一種溫標是由兩個固定的且可重復的溫度來定義的。最初,在一標准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或760托)時,攝氏溫標是定冰之熔點為0℃和水之沸點為100℃,絕對溫標是定絕對零度為oK和冰之熔點為273K,這樣,就等於有三個固定點而導致溫度的不一致,因為科學家希望這兩種溫標的度數大小朝等,所以,每當進行關於這三點的相互關系的准確實驗時,總是將其中一點的數值改變達百分之一度。 現在,除了絕對零度外,僅有一固定點獲得國際承認,那就是水的「三相點」。1948年確定為273.16K,即絕對零度以上273.16度。當蒸氣壓等於一大氣壓時,水的正常冰點略低,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點為373.15K(=100℃=212°F)。這些以攝氏溫標表示的固定點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測溫參考點(即所謂的國際實用溫標)的實際值,以及在實驗室中為准確地獲得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國際權度委員會定期公布。
184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汽姆遜·開爾文勛爵(1824~1907)建立了一種新的溫度標度,稱為絕對溫標,它的量度單位稱為開爾文(K)。這種標度的分度距離同攝氏溫標的分度距離相同。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溫度,相當於攝氏零下273度(精確數為-273.15℃),稱為絕對零度。因此,要算出絕對溫度只需在攝氏溫度上再加273即可。那時,人們認為溫度永遠不會接近於0K,但今天,科學家卻已經非常接近這一極限了。
物體的溫度實際上就是原子在物體內部的運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熱的時候,就意味著它的原子在快速動動:當我們感到一個物體比較冷的時候,則意味著其內部的原子運動速度較慢。我們的身體是通過熱或冷來感覺這種運動的,而物理學家則是絕對溫標或稱開爾文溫標來測量溫度的。
按照這種溫標測量溫度,絕對溫度零度(0K)相當於攝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稱為「絕對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下,原子的運動完全停止了,並且從理論上講,氣體的體積應當是零。由此,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溫度不可能降到這個標度之下,為什麼事實上甚至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標度,而只能接近它。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極,而是在星際空間的深處,那裡的溫度是絕對溫度3度(3K),即只比絕對零度高3度。
這個「熱度」因為實際上我們談到的溫度總是在絕對零度之上)是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熱度,事實上,這是證明大爆炸理論最顯著有效的證據之一。
在實驗室中人們可以做得更好,能進一步地接近於絕對零度,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製成了能達到3K的製冷系統,並且在10多年前,在實驗室里達到的最低溫度已是絕對零度之上1/4度了,後來在1995年,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的兩位物理學家愛里克·科內爾和卡爾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銣原子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度,即達到了絕對零度之上的十億分之二十度(2×10-8K)。他們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統使原子的運動變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熱度實際上就是物質的原子運動。非常低的溫度是可以達不到的,而且還要以尋求「阻止」每一單個原子運動,就像打檯球一樣,要使一個球停住就要用另一個球去打它。這了弄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在常溫下,氣體的原子以每小時1600公里的速度運動著,而在3K的溫度下則是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運動著,而在20nK(2×10-8K)的情況下,原子運動的速度就慢得難以測量了。在20nK下還可以發現物質呈現的新狀態,這在70年前就被愛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1894~1974)預見了。
事實上,在這樣的非常溫度下,物質呈現的既不是液體狀態,也不是固體狀態,更不是氣體狀態,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現為一個單一的實體。
Ⅱ 為什麼印度緊挨中國,氣溫卻相差這么多
印度北部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亞洲高壓南下的冷空氣,因此即使冬季印度北部也比較溫暖,熱帶面積大.我國東部地區受冬季風影響大,熱帶面積小。印度旱季受東北季風和東北信風控制.由於北部山脈在作用,東北季。
印度地處南亞,每年夏天都會極其炎熱,兩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同在北半球印度的緯度比中國的緯度低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時間長,地面接受來自太陽的熱量多,氣溫也就相應的升高的多。有人因炎熱致死並非新鮮事,只不過往年遠沒有今年這般嚴重。印度的氣溫頗為有趣。南亞地帶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氣溫較高,這與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很有關系,正是這道山脈導致來自中亞和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無法到達南亞。
Ⅲ 零下50度,10萬印軍又被暴雪圍困,對面的中國部隊怎麼樣了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軍事力量的投送能力。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後勤補給更是至關重要,得益於1962年之後的公路建設,如今西藏全境的公路已經從當時的不到500公里增長了20多倍,至11萬公里。配合青藏鐵路,物資運往西藏地區的能力得到了極大地加強。
在對峙的另一邊,解放軍擁有更好的後勤保障和防寒設備,通暢的網路、自熱鍋,邊境營房也在不斷升級,甚至還吃上了火鍋。寒冬的青藏高原很難熬,但因為後勤保障的進步,和50多年前相比已經好太多了。
Ⅳ 印度孟買現在什麼天氣什麼東西最貴,我現在國內想帶些過去
29日 星期日
晴 高溫:32℃ 低溫:22℃ 微風
30日 星期一
晴 高溫:33℃ 低溫:21℃ 微風
地處熱帶,氣溫較高,天氣變化不大,到一月份時氣溫才會略有降低,出行可帶夏秋裝即可
另外.交能方面:
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是印度最繁忙的機場,運營貨運和國際航班,而聖塔克魯茲機場運營國內航班。
由於缺少汽車停車位、交通阻塞以及道路條件總體不佳(特別是在雨季),大部分孟買居民上下班依靠公共交通。
黑色和黃色出租汽車可以搭載4名帶行李的乘客,覆蓋大部分都會區。自動人力車只允許在郊區行駛,是那裡主要的交通形式。這些三個輪子的車輛能夠容納3名乘客
Ⅳ 印度德里天氣怎麼樣
馬德里全年平均氣溫:16℃。受地理位置影響,馬德里自治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夏冬兩季溫差很大,冬季白天氣溫大多在9℃-16℃間,夜間氣溫在2℃-5℃間,低溫在零度以下的天數不多。夏季最高溫度可達36℃左右,低溫一般在21℃以下。秋冬兩季雨水較多,6月、7月、8月為旱季,雨水稀少。
Ⅵ 印度氣候和中國南方氣候一不一樣
不一樣。冬天南方濕冷,印度溫暖。另外春天夏天也不一樣。春天印度升溫很快,降水少氣溫高,中國南方春天春雨綿綿,升溫較慢。夏天78月印度進入雨季,氣溫略微下降,中國南方長江一帶78月有伏旱,氣溫反而高。總的印度更熱,降水更集中,日照很充足,較少受冷空氣影響。中國南方受冷空氣影響較大,總體氣溫比印度低,四季都有陰雨,日照較少。
Ⅶ 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冷,哪個國家最熱
因為地球太大,很多領域對於人類還是未知的。從已知的角度看,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南極洲)比較公認。但最熱的地方一直存在爭議!
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並不在赤道,而出現在北緯20-30大陸上的沙漠地區。在熱帶大陸非洲,蘇丹夏季氣溫高達47以上,素有「世界火爐''之稱。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高達34.5,居世界之首。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濟濟亞,曾觀測到57.8的世界極端最高氣溫記錄,一度被稱為"世界熱極"。後來,這一記錄被伊拉克的巴士拉所破,在那裡觀測到的極端最高氣溫達58.8,成為新的"世界熱極"。
世界曾經有幾次測量熱極,地點不斷變換,在這介紹一下:
第一次世界最熱的地方,是1879年7月17日在阿爾及利亞的瓦格拉測到的,絕對溫度達53.6.
第二次世界最熱的地方,是1913年7月,美國加里福尼亞州的岱斯谷出現了56.7的高溫記錄。從此,「熱極」從非洲跑到了美洲.
第三次世界最熱的地方,是1922年9月13日,在非洲利比亞的阿濟濟亞,盛吹「吉卜利」熱風時,以57.8刷新了世界熱極的記錄.
第四次世界最熱的地方,是1933年8月,墨西哥的聖路易斯測到了57.8的最高溫度,這樣聖路易斯就分享世界「熱極」的稱號.
第五次世界最熱的地方,是1960-1966,衣索比亞的達洛爾測到了六年平均溫度是34.4,這個當然不夠那幾個高.
第六次世界最熱的地方,是在1966之後,在非洲的索馬里國家,在那裡的陰影處測得的溫度高達63.
此外,伊朗盧特沙漠攝氏70.7度的高溫創造了氣象記錄中的最高地表溫度。
由於各地區缺乏統一的測量標准和機構認同,熱極一直都有爭議!
目前世界公認熱極是:巴士拉(伊拉克)最高紀錄:58.8
當然有人說,世界上人心冷,東京熱,哈哈一笑就行了!
Ⅷ 印度新德里迎來霧霾和低溫天氣,當地居民冬季通常是如何保暖的
印度全年氣溫較高,大多數地區並不需要取暖,而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貧富差距極大,富人區冬季取暖方式多種多樣,全年只有12月底需要保暖,可以使用電熱器,很多家庭自己就有供暖系統,至於窮人,只能燒火燒牛糞取暖。
Ⅸ 印度多地遭遇低溫,當地的氣候變化有怎樣的特點
印度多地遭遇低溫,當地的氣候變化有怎樣的特點?印度是一個地形十分復雜的國家,很多地區有著不同氣候模式,所以他們遭遇低溫情況完全不一樣,很多人不明白因印度具體情況,以及氣候方面具體特點,下面給大家把印度氣候具體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作為參考:
三、印度很多平原和盆地氣候潮濕,溫度變化十分平均,冷空氣會持續加劇:
印度還有一些平原和盆地在印度3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中,這種地區也佔比15%左右,這就形成了一種暖濕氣流,從而這種氣候特點就決定了,濕冷空氣會不斷持續下去,從而這些地區無法從冷空氣中快速恢復過來,因此冷空氣才會逐漸增加,產生一個長期效應。
Ⅹ 印度孟買天氣
29日 星期日
晴 高溫:32℃ 低溫:22℃ 微風
30日 星期一
晴 高溫:33℃ 低溫:21℃ 微風
地處熱帶,氣溫較高,天氣變化不大,到一月份時氣溫才會略有降低,出行可帶夏秋裝即可
另外.交能方面:
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是印度最繁忙的機場,運營貨運和國際航班,而聖塔克魯茲機場運營國內航班。
由於缺少汽車停車位、交通阻塞以及道路條件總體不佳(特別是在雨季),大部分孟買居民上下班依靠公共交通。
黑色和黃色出租汽車可以搭載4名帶行李的乘客,覆蓋大部分都會區。自動人力車只允許在郊區行駛,是那裡主要的交通形式。這些三個輪子的車輛能夠容納3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