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是二戰戰勝國嗎它參加過什麼戰斗
不算,印度當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獨立後內部戰爭飯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還跟中國打過一仗,戰敗。
㈡ 二戰各國貢獻排名美蘇英中。。。(先看我的)
二戰的貢獻排名:盟軍方面 蘇聯,初期和德國簽署條約,事不關己不關心5分但有遏製作用
中期與德國鏖戰,與日軍作戰,全軍戰意高昂 應對的是法西斯的主力50分(代表有莫斯科,挫敗德意志無敵的形象,斯大林格勒,二戰的轉折點,輕易的打擊日軍幫助中國防空和作戰指導 後期勇猛無敵(庫爾斯克會戰,攻佔柏林,出兵東三省)35分所以總體是90分
英國,初期就是德國的作戰對象,到處游說。大不列顛空戰挫敗德國的20分, 前中期默許德國攻擊蘇聯但是並不支持(陸軍無實力了)(北非對德國作戰,亞太區阻撓日軍前進) 海軍對法西斯聯盟進行干預 30分 後期諾曼底登陸,到處支援結束戰爭, 10分
總體是60分
法國:一開始就擔心德國的崛起 結果真的一下就掛了,沒的說了 前期炮灰5分 中期無名國內零星放抗5分 後期解決 5分
總體是15分
美國,我靠沒的說的發財國度(他抱過加拿大等美洲國家)是脫離戰爭的國家 前期支援德國,默許他的強大 -5分 中期受到影響參戰積極,可惜無有足夠兵員(武裝能力弱)但是富有,來了太多的人才為其貢獻珍珠島作戰 35分 後期作戰的主力,諾曼底登陸 中途島海戰,對華的援助,物資是主要貢獻 消滅日軍主力 30分
總體是65分
中國前期是內戰不斷,對日作戰也是默許其行動 默許 貢獻0分 中期統一戰線阻止粉碎日軍的無敵神話
10分 後期出兵南亞等國家 10分
總體是20分
其它國家主要是中立,參與也是在主要國家的帶領下進行 前期15分 中期20分 後期 15分
總體是55分(如猶太人,阿盟南斯拉夫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所以貢獻度是)
蘇聯 90分 30%
英國 60分 20%
法國 15分 5%
美國 65分 22%
中國 20分 7%
其它反法西斯國家 50分 16%
英國和美國的高分是因為印度,北非的國家等是其勢力,而且英國,法國,盟國立場一致其實就是他們的貢獻是重疊的分數評的高了餓 蘇聯是蘇聯為首的華沙,首功無法動搖,因為剛好是社會主義大建設提供了但是作戰最好的土壤,其實要不是領導的失誤,分數肯定過100
美國是物資和核彈攻擊及對法西斯的情報,武器干預得到高分的
給中國高分是因為我是中國人,事實日本在二戰時很弱的而且是多路作戰
法西斯方面 就比較簡單 德國與其從屬國 180分 60%
義大利和盟國的支持30分 10%
日本90分 30%
㈢ 印度在二戰中是法西斯最大的幫凶嗎怎樣看待
印度總理莫迪行文給聯合國,要求聯合國承認印度在二戰中的巨大貢獻和功勛。更奇葩的是,印度普通民眾始終認為1945年,是印度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讓給了中國。所以現在中國應該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最大問題在於1945印度這個國家還不存在。而莫迪提出的印度在二戰的功勛在哪,實際上,莫迪完全是在睜眼說瞎話,印度不僅沒有功績而言可,而且最大的幫凶。
鮑斯也是個可憐人,為了印度的民族獨立操碎了心,不過是走錯了方向,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受日本一手扶植的自由印度政府自然也走向終結,鮑斯乘坐的飛往台北的飛機途中不幸失事,鮑斯也在這場空難中身亡。事後關於這場空難眾說紛紜,應該是死於暗殺,這樣的結局對鮑斯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無論他初衷多麼純粹,依然改變不了他助紂為虐的事實。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他領導的印度團體站在了人類歷史的對立面。印度記住,國家的獨立與自由只能依靠自己。
㈣ 現在印度能打得過德國嗎
我覺得打不過的,
印度底子基礎本身就差,
新建國又是以非暴力方式,
說白了就是與人家英國達成什麼協議了,
軍工企業沒有系統化,
目前裝備的很多武器,尤其是先進性裝備都是進口,
比如導彈,航母,戰斗機一類,
而德國的工業相當發達,
在整個世界也是前列的,
現在打的首先是高科技戰爭,印度這個已經完敗,
在說單兵戰鬥力,
印度與德國貌似沒有可比性。
㈤ 德國和印度開戰誰會贏
不一定,因為德國各種技術、裝備要比印度要好,但是印度人多,可以實行人海戰術,德國就曾經敗在過蘇聯的人海戰術下。而且你沒有說時間。如果在二戰的話。德國已經被東線攪和的焦頭爛額,而盟軍在西線的登陸更是削弱了其實力。如果擱在現在的話,德國和印度離得太遠,兵力會不集中。而且你考慮過聯合國的因素么。很可能會投票制裁其中一方。這樣的話必將危害某些國家的利益導致他們出兵。這就會很復雜而且可能會引起世界大戰。那樣的話就不好說誰贏誰輸了。
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擊敗的是哪散個法西斯國家它們是怎樣挑起戰爭的
德國,義大利,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20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
比較突出,經濟實力明顯增長;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並逐漸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一戰後,德國不甘心「凡爾賽和約」對其戰敗國的嚴懲和限制,暗中加緊恢復國力;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制也充滿怨恨,在亞太地區與英美展開新的角逐,准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權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權的基本特徵就是對內極權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爭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為實現重新瓜分世界、擴大自己勢力范圍的企圖,不惜發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
在亞洲,日本經過精心策劃,於1931年用嫁禍於人的手法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緊接著佔領了中國的東北。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盧溝橋事變」後,中國成為亞洲反法西斯的主戰場。由於侵華戰爭曠日持久而未達到預期的結果,日本決定利用歐洲列強無暇東顧奪取其在遠東的利益。
在歐洲,德國從1933年希特勒獲得獨裁權力後瘋狂進行擴軍備戰。1936年德國進兵萊茵河軍事區,並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8年至1939年德國先後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義大利吞並了衣索比亞,1939年又佔領阿爾巴尼亞。
1937年,德、意、日三個法西斯政權國家結成政治軍事同盟,即三國軸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企圖通過局部的讓步和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維護和鞏固本國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圖把戰火引向蘇聯。1939年9月1日,德軍用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被迫倉促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㈦ 二戰期間,我國在浴血奮戰時印度在干什麼
印度在二戰期間尚未實現獨立,當時應當稱為英屬印度,它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之一。英國是二戰同盟的重要支柱,印度當年也有許多被徵召加入英軍四處作戰的士兵。這在英國征服印度後,就時常這樣做,通過召募印度士兵,可以補充英國兵源的不足。印度士兵跟隨英軍征戰非洲、歐洲,也算是做出了貢獻。然而,人們對印度曾經在二戰中與德國、日本結盟,並加入法西斯陣營與同盟國作戰的情況了解並不多。一九四一年,一直積極尋求印度獨立的激進份子錢德拉·鮑斯從英國的監禁中逃脫至蘇聯莫斯科,之後他又從蘇聯飛到德國柏林投奔納粹,開始籌辦起所謂的「印度自由政府」,即印度偽政府。德國最高統帥部給鮑斯提供了場所、資金等一應幫助,國防軍也大力鼓動和支援錢德拉·鮑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鮑斯跑到德軍在安納貝內格的戰俘營鼓動印度籍戰俘參加他的偽軍,由於他在印度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幾天之內有數百人報名參加;另外,在弗蘭根堡附近的一個戰俘營里也有六百名印度志願者,博斯將他們組成軍團開始軍訓。一九四二年九月,「印度軍團」被德國國防軍吸收,改名為「第九五0印度步兵團」。總計約三千五百人。擁有八十一輛各類車輛、七百匹軍馬。一九四三年四月,九五0團移動到荷蘭並被配屬到第十六空軍野戰師。全團由三個營(每營四個連)和第十三、十四、十五連組成。
日本投降後,英國提出對鮑斯的指控和追緝。錢德拉·鮑斯攜帶著巨額「復國資金」乘坐一架日本運輸機經台灣上空飛往東京。因飛機失事而受傷,1945年8月19日,鮑斯死於台北的一所醫院里。1945年日本人收斂了他的遺骨,並由日本派來的一些僧人為他在台北進行了法事活動,火化後骨灰運去日本埋葬在東京的古寺蓮光寺中。印度國會議事堂前的三幅肖像中,錢德拉·鮑斯與甘地、尼赫魯並列,可見印度公示錢德拉·鮑斯的評價有多高。難怪印度法官會在戰後的東京審判時,極力為日本戰犯辯護,還宣稱日本戰犯全都無罪,看來他的腦袋並非讓驢給踢了。因為,印度與日本一直有著特殊感情 。印度與日本雖然相距遙遠,遠隔大陸還遠涉重洋,歷史上的交集似乎也並不多。但是在二戰時期,印度卻與日本關系相當密切,所以,日本與印度日趨熱絡、越走越近,似乎有漸成同盟之趨勢也就並不意外了。
㈧ 印度的軍事實力有沒有德國厲害
沒有,印度還是屬於一個落後國家,印度的軍事實力弱的可憐,相反德國作為發達國家更是二戰引發者。無疑德國碾壓印度。
㈨ 世界第2次大戰 德國怎麼被打敗的 那些國家
確切的說是被堆死的,德國盟友義大利奇葩,不幫倒忙就謝天謝地了,日本在亞洲,陸軍幫不上忙,海軍牽制了龐大的美國海軍,要不德國敗得更快。羅馬尼亞什麼的打打醬油還行(主要為德國產石油),打不過蘇聯。葡萄牙、西班牙、智利、阿根廷、瑞典,戰敗的法國神馬的提供提供資源,給德國搖旗吶喊還行。結果就是德國一家跟美,英,蘇,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還有撤退到英國的幾十萬法軍打,數量上德國只有800萬軍隊,這還是陸海空後勤都算上了。盟國方面蘇聯1100萬軍隊(德國投降時蘇軍數量,不算陣亡的幾百萬軍隊),美國1200萬軍隊,英國百萬還是有的,印度炮灰幾十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南非加一起幾十萬軍隊,戰鬥力都不弱。坦克美國謝爾曼就57000輛,M10,M18,M24,M26什麼的都沒算上,總數8萬輛還是有的,蘇聯t34數量也將近5萬輛,還有kv系列,is系列沒算,7、8萬輛也是有的,英國老丘,螢火蟲神馬的2萬輛也有。德國總共也沒有他們五分之一,主要還是三號,四號,追獵者這些小傢伙,虎式,豹式加起來不到2萬多輛,虎王,獵虎什麼的更少,都沒過四位數。飛機,軍艦同理。
所以德國完全是被數量堆死的,德國人厲害,經常一打十不落下風。但是一打五十,一打一百個,誰也不行啊。
另外德國本身沒有什麼資源,後期軍艦,飛機,坦克都沒有油,沒有炮彈而被遺棄了。這也是後期極速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最好就是,德國精銳部隊都戰死在蘇聯,導致後期德軍多為新手(徵兵到了14歲,一點軍事訓練沒有),而德國機械又以精密著稱,士兵們不能完全發揮裝備的技術優勢,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例:德國潛艇的戰績絕大多數是由戰績排名前60位的潛艇完成的,德國製造的近千艘潛艇60%以上沒有戰績就被擊沉了)。
希望對你有用,求推薦啊⊙ω⊙
㈩ 印度的軍事實力有沒有德國厲害
印度第四
全球火力網發布的“2018全球軍事排行榜”,美俄中不出意外地霸佔前三甲,而印度卻超越英法等老牌軍事強國位列第四。英法兩國的軍事力量顯然比印度要優質得多,在航母、潛艇、先進戰機等高端武器的裝備上更是和印度形成了鮮明對比,那麼排名第四的印度是不是水貨呢?答案可能出乎部分人意料,印度這個排名並不水。
至於在武器裝備方面,印度先進武裝的質量是比不上英法,但如果以多樣性和數量而論,印度倒是樣樣不缺,核導彈、核潛艇、航母、驅逐艦、先進戰機、主戰坦克等等應有盡有。而且,由於印度先進武器裝備多進口自國外,所以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還是過關的,至於會不會被印度人折騰壞,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說到底,若單論武器規模、質量以及軍人作戰素質等方面,印度確實不如英法,但打仗歸根結底打的是綜合國力,印度的戰爭潛力比起排在它後面的幾個國家,也是一個不小的優勢:它戰略縱深大,後備兵源充足,戰略資源擁有量大,對戰爭傷亡的承受能力也更高。當然,並不是說印度的實際戰力就一定排名世界第四,只是它能夠被排到這個位置,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