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年印度為什麼被打的稀里嘩啦
印度想成為大國和不結盟國家領袖,中國曾經和美國在朝鮮打平,所以印度想打敗中國拿中國當墊腳石,不料自己反成了中國墊腳石中的一塊。
而且中國當時正處困難時期,印度認為中國不敢大打,就算大打也不怕,正好印度可以趁人之危打贏中國。
還有就是印度對自身軍事實力估計過高,認為可以搶奪中國領土奪取邊境上的實際利益,改善不利的地理劣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那時候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除中國外的四國都明裡暗裡支持印度動武,而且都給印度武器支持,只是動武的結果是四國都讓印度欠了一屁股的債。
B. 印度,是想和中國再打一仗還是另有企圖
硬度人最大資本是自己有個好的國際環境,而中國恰恰沒有。
印度的國際環境特別好,美國,俄羅斯都在拚命拉攏印度,其實中國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而中國就沒有那麼好的環境了,美國及其盟國對待中國的態度大家都知道的,俄羅斯確實站在中國一邊,那也是中俄可以抱團取暖共同分擔美國壓力。
印度人的自信估計還有後勤的因素吧,大家都知道62年中印打過一次中煙戰爭,那次結果印度是很慘的,但是中國大勝後卻不得不退兵了,原因就是中國後勤補給很難的,物資別說翻越山峰送到藏南,甚至物資從雲南,四川上西藏就不好走了,沒有公路也沒有鐵路,只能用牲口托運,走一趟幾個月還十分凶險,而到了山腳下要翻山到藏南甚至牲口都沒法走,只能用人力背著過去。當時解放軍進入藏南的是一個邊防師一萬多人,物資供應十分困難,最郁悶的是有半年時間大學封山後,靠人背都不行,徹底封死了。而印度就好多了,藏南是緩坡,下面一馬平川了。運輸起來相當簡單,而且印度當時全民動員幾百萬軍隊在哪裡。這個情況下不撤退是不行的。
但是,現在雖然藏南附近交通還是很差,每年還有很長時間大雪封山,但是我們進藏有多條公路一條鐵路,上百個機場。所以印度最近也是著急,中國人基建能力是全球絕對第一的,那以後就更不好說了。
還有的依靠的根據估計就是印度神油喝多了,自嗨的太厲害了。感覺這都不是軍事,經濟力量對比的問題了,是精神有問題的程度了。
畢竟62年其實印度是很多方面強於中國,GDP和中國差不多,人均GDP遠高於中國,工業基礎也比中國強,武器生產也很強(有亞洲最大兵工廠),基礎設施方面因為英國人建設要遠遠高於中國(鐵路5.4萬公里亞洲第一,中國1萬多點),國際環境比中國好的多(當時基本上沒有國家支持中國,而美國,蘇聯兩大陣營和幾乎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都支持印度)。
今天呢,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GDP也差不多5倍,工業總產值中國佔世界的24%(第二名美國佔19%,印度不到1%),中國目前是直接上三個完全軍事工業體系國家之一(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國),基礎設置建設方面中國目前第一(鐵路里程12.1萬公里世界第二,高鐵里程世界第一,印度經過55年發展鐵路里程從5.4升到了6.1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目前中國世界第一,印度目前完全達標中國高速標準的高速公路還沒有,全封閉的公路好像有有120公里,你沒看錯,印度很多告訴公路是不封閉的,任何車都可以上去跑,包括驢車,牛車,隨時可以見到神牛在高速公路上晃悠)。國際環境方面目前印度還是比中國好點,但是比62年中國環境有了很大提高的。
所以這次印度自嗨,不是神油用多了,就是恆河水喝多了。
目前我們第一步外交部抗議有了,第二部國防部抗議有了,第三步一些軍演在某些地區也有了,巴鐵也配合搞了威懾了都。下一步如果升級那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對抗,經濟制裁,強制驅離等步驟了。就看印度能頂到哪一步退卻了。一般認為戰爭爆發不大可能,中印兩國的體量擺在這里了,真打起來,那不是戰死幾百萬人能打出勝負的,四五千萬人命填進去也填不滿這個坑。所以,最後估計還是以印度推出,大家坐下來了和談結尾,別看印度人現在鬧得歡騰,自己又幾斤幾兩他們清楚著呢。
C. 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幾次仗,分別都誰勝利了
三次印巴戰爭:
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3/5的土地與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與1/4人口。這次停火奠定了後來雙方對克什米爾控制的范圍。另外,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公民投票來決定。但是,雙方後來在是否舉行、如何舉行公民投票的問題上始終無法取得統一意見。通過一步步的行動,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經完全接管了克什米爾。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巴方在停火線南部展開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雙方展開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給印度軍隊以重創。隨後,雙方陷入僵局。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使印、巴雙方於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前蘇聯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 第二次印巴戰爭武力而採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幹涉內政的義務」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底,印度因東巴基斯坦鬧獨立而出兵,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再起沖突,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於1971年12月17日實現停火,東巴基斯坦從巴國獨立出去成為今天的孟加拉國。
D. 列印度是哪一年打的
列印度是1962年打的自衛反擊戰。
印度共和國
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在2019年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E. 印度是想和中國再打一仗還是另有企圖
中印之間沒有固定的國界,也就是中印之間的國界具體在哪裡目前還沒有談好,印度有印度的想法,中國有中國的想法。
印度認為哪裡是印度的,中國認為哪裡是中國的,雙方主張的國境線和實際控制線是不同的。所以每年各種所謂越界沖突都幾十起,62年來都55年過去了。
如果出現就打仗,那中印雙方就不用干別的了,天天打仗得了。
這次印度也是看到美國最近一段時間聯合了一幫小弟加緊圍堵中國,造成中國在很多方向上都有多個國家侵犯,所以印度也沉浸落井下石,想撈點好處。但是印度人這次肯定不會撈到好處,因為美國拉的盟友就是過來一下馬上就跑,就刺激一下中國,只有印度是真正上了,還死硬不退,說白了,印度其實是上了與美國的道了,美國就做了個勢,然後,印度人上鉤了。
印度人還敢拿62年當例子,也不想想,62年中印GDP基本相同,但是印度人均GDP遠高於中國,而基礎設施因為英國建設印度要遠遠優於中國,工業方面也是印度有優勢,軍事方面印度當時有亞洲最大兵工廠,最大優勢是當時美蘇兩國(兩大集團)都站在印度一方。而現在呢?中國GDP是印度5倍多,人均GDP也差不多5倍,基礎設施方面遠超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方面也遠超印度(中國佔世界工業總產值24%,第二的美國佔19%),世界又完全軍事工業體系三個國家之一(中,美,俄),國際環境印度依然不中國好一些,但是肯定跟62年完全不一樣的。
F. 什麼叫印度打2.5場戰爭
所謂「2.5場戰爭」,是指印度通過增強自己的實力和快速作戰能力的發展,能夠同時打贏與中國、巴基斯坦的兩場戰爭,並能夠同時遏制國內分裂勢力的安全威脅;在這個概念中,對付國內分裂勢力被稱為半場戰爭,所以,總的是2.5場戰爭。
G. 最近印度頻頻的動作有何用意是在挑釁中國嗎他們經常說是和平解決,但又像拖延時間。會打起來嗎
不會打起來,印度現在經濟已經受到影響了,反觀中國,平民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拖下去先撐不住的是印度。如果打起來,中國反而會受到經濟影響,著了道了……別聽那些鍵盤俠逼逼,假設真打起來,物價上漲,鍵盤俠發現影響自己生活了,估計又要反噴不該打了……信不信?
印度為啥挑釁中國,通俗點來說就是。本來印度和中國都是受二戰禍害很深的國家,戰後百廢待興。中國剛建國就因為抗美援朝和西方撕破臉,但是印度卻和所有人(巴基斯坦除外)關系良好,要什麼武器都能買到。這么一來,印度覺得,自己一定是主角啊,有了武器,打敗中國,自己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不是夢。印度短短幾十年的發展確實相當不錯。可惜有個開掛的中國,受西方打壓,後來還和蘇聯也決裂了,但是發展比印度還好,印度不平衡啊,明明我是主角,為啥要搶我的光環,所以頻頻挑釁……再加上對印自衛反擊戰結下的仇怨。於是找到機會就來刷存在感,和網路上好多噴子一個心態……
H. 印度為何推盧比結算機制印度在打什麼「小算盤」
印度推盧比結算機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穩定盧比匯率、建立與俄羅斯交易的結算通道、彰顯自身的貨幣主權或許都是印度在打的小算盤。
印度央行火速地推出了盧比結算機制,成為了一個可以用本國貨幣進行外貿結算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不小的關注,有分析師認為,印度推出盧比結算機制,但並沒有強制進出口商必須使用印度盧比進行結算,這並不會動搖原來以美元進行結算的機制,因此不會對印度外貿的基本局面帶來很大的影響,印度的這一舉動更多是在打一些小算盤。
印度推盧比結算機制,或許是為了彰顯自身的貨幣主權。眾所周知,世界公認的5種國際貨幣是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人民幣,印度作為一個極具野心的大國,一直在謀求自身在國際中的話語權,印度推盧比結算機制,是為了增加自身的主權意識和存在感,並謀求印度盧比成為國際貨幣。
I. 中國跟印度什麼時候打過仗
中國和印度在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的時候打過仗。
中國稱之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稱之為「瓦弄之戰」。
J. 印度要打一場2.5線的戰爭是什麼意思 2.5線戰爭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分離主義者的戰爭
印度一直把巴基斯坦為主要假想敵,中國為二號假想敵
他們的額基本戰略就是西攻(消滅、肢解巴基斯坦),東守(反方中國攻擊),這就是兩場戰爭
此外,印度的國內問題比較嚴重,尤其是南部和東北部地區,一直在鬧騰,在進行治安戰,這就是0.5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