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住在中國的印度人是什麼感覺

住在中國的印度人是什麼感覺

發布時間:2022-10-31 10:34:47

1. 兩個印度人來中國一周,感嘆回去後還怎麼適應印度的

今年年初的時候,公司的印度經理和客戶來中國待了一周。這是他倆第一次來中國,他們分別去了北京,太原,承德,去了長城,鳥巢,滑雪場,坐了高鐵,吃了各種美食。
不出意外,印度人最愛的也是中國菜也是宮保雞丁。外國人都很愛宮保雞丁這道菜,而這道菜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道普通的菜,估計是因為這道菜的口味偏酸甜,比較適合外國人吧。為了驗證印度人用手吃火鍋這個段子,特意帶他們去吃了火鍋,想看看怎麼用手抓。比較善良,沒有點內臟或者鴨頭,豬腦之類的。印度人也不吃動物內臟,因為印度吃素的多,除了雞肉,羊肉外,其它肉基本不怎麼吃,更別提什麼野味了。
帶著他們吃燒烤,兩人吃的一臉蒙的樣子。在這里玩了好幾天,印度伙計走的時候語重心長的跟我說: 我回去後還怎麼適應印度的生活。

2. 印度人怎樣看中國

在中國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兩等地,他們是這樣看中國的:

1、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認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爾。2009年,懷卡爾當時所在的一家德國企業把他派遣到上海,擔任亞太區銷售高級副總裁。現在,他11歲的大兒子和7歲的小兒子都在上海上學。2012年,懷卡爾被選為印度人協會主席,這個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聯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聯盟」合並的印度人社團,在他負責的這3年裡,會員從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協會的網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員會成員的手機號和電子郵箱,協會成員的名字和手機號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開。

懷卡爾說,印度人協會經常組織公益活動,聯絡在華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燈節公益晚會。此外,他們也願意為上海市民做些貢獻。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協會的成員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參加獻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獻血日」時,協會還會舉行這樣的活動。懷卡爾說:「我們很高興這樣做。」采訪中,懷卡爾再三稱贊中國人的守時和勤奮,他還說:「每次遇到新來的印度人,我都會告訴他上海給我們的安全感超過世界很多地方。我們應該給上海頒一個『安全獎』。」

普拉迪普·庫馬爾和太太安·麗塔住在上海世貿濱江花園的高層公寓里,天氣好的日子,從他們家的客廳能俯瞰黃浦江。在這個高檔社區,總共住著七八十戶印度人。庫馬爾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國企業高管的經歷。2006年,庫馬爾看到中國咨詢行業的機遇,創立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同時也是另一家咨詢公司的合夥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那時中國的GDP增速很快,相關政策使跨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和運營非常容易,商業發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讓庫馬爾一家感到滿意。談到在廣場跳舞的中國大媽,已經當上奶奶的麗塔說:「中國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躍,也更快樂,退休彷彿是他們新生活的開始。」由於一家人都是素食主義者,麗塔還教會來家的鍾點工做印度菜,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現在,麗塔是上海一家名為「米飯媽媽」的公益組織成員,她們致力於幫助上海的弱勢兒童群體。麗塔說:「印度人與西方人差別很大。中國人把我們看成半個外國人,因為我們的語言、相貌,也因為我們的亞洲特性。我很高興,當地人接納了我們。」

2、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

生活在中國的印度人,有時願意把兩國做對比。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來中國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國妻子,1998年在北京國貿開了第一家印度餐廳。帕斯塔卡亞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後在印度創業,想出一個「工業廚房」的點子,和做外賣差不多,但不太順利。幾年後,他決定出去闖闖,曾考慮過到頗受印度人歡迎的中東地區,那裡有700多萬印度人,直到一個朋友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國」。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亞對中國一無所知,但他還是做出了選擇。來中國不久,就認識了會說英語的鄭女士,用帕斯塔卡亞的話說:「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們認真交往、磨合了好幾年,1997年才結婚。」那時候,他想買咖喱等家鄉的調料要去友誼商店,但現在方便多了,網購就可以解決。說起北京的變化,帕斯塔卡亞侃侃而談:「那時剛修完的二環路、三環路沒過多久就又擁堵了。以後北京有七環也不奇怪。」對於北京的霧霾,他也會抱怨,但他覺得「污染和發展有關,哪個國家都一樣,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幾年已經好多了,幾乎沒有沙塵暴。

帕斯塔卡亞在北京開的印度餐廳很受歡迎,吸引了很多社會名流。短短幾年內,他又開了兩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軌,讓帕斯塔卡亞更熱衷於傳播印度文化,他說:「很多中國人對瑜伽的印象就是減肥美體,其實它更強調呼吸冥想,是用來修身養性的。我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印度。」

來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獨生女,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月光」,是當年一個去印度的中國女孩給起的。月光很喜歡這個名字,來中國後,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義,不過,這個開朗的女孩笑著說:「在中國發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這也是我來中國的原因。」月光說,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這樣的獨生子女很少見。

月光的父親曾在英國、中國香港經商,她13歲首次來中國時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後又去了廣州和深圳。月光說:「你問100個印度人剛來中國時是否適應,可能99個都說不適應,因為印中的文化差異很大。可是我很適應,我想是因為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國有聯系的原因。」現在,她最喜歡的中國小吃依然是粵菜系中的蝦餃。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MBA。談到為什麼放棄美國名校而選擇中國大學時,月光說,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印地語和英語都是官方語言,她在印度的商學院里學到的知識也都以歐美為範本,因此,選擇去美國留學意義不大。相反,她認為,再過二三十年中國肯定能超越美國,因此,她想「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見證歷史」。月光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國商場里的售貨員、旅遊景點咨詢處和高速公路收費站等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多是女性,而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來做。

來自印度班加羅爾的尼廷·達尼在義大利讀研時,一次到上海實習的機會讓他對中國產生興趣。2011年畢業後,達尼來到上海,現在,他是一家名為「綠色倡議」的環保組織負責人,同時兼職做室內攝影和建築咨詢。「綠色倡議」經常組織宣傳環保的活動,如每月邀請環保產業的相關專家和高管講座,每次參加的人數都有上百人。達尼對政治話題不感興趣,但更關注中國政府的環保舉措。達尼說:「在印度,環保問題還沒有像在中國這樣被重視。印度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仍是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氣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最近才被重視。」

達尼認為中國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舉例說:「與上海相比,班加羅爾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但他覺得,印度在旅遊業上有優勢,景觀和風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被裝點過,越來越西方化」。對達尼來說,他希望可以簡化來中國的簽證手續。

3、印度學者:「印中不要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博士說:生活和工作在中國的4.5萬印度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著推動作用,通過人員往來可以增進了解,促進中印兩國經貿、文化發展。但是人口大國印度在中國的人數還不夠多。

一位在中國生活了8年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學者說:印中兩國媒體有時會有關於對方國家的負面報道,如炒邊境話題,其實印度普通百姓不太關注這些報道。他認為,歐美媒體也經常有對印度的負面報道,這很正常,西方不願接受其他國家崛起的事實。說起1962年的那場戰爭,他認為,印中合作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就太可惜了。他還談到,「莫迪總理對華友好訪問,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領導人喜歡把耳朵捂上自己做決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比較開放,親和力強,因此贏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國。

庫馬爾表示:「民間層面,印中兩國之間可以說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層面,彼此有些過於謹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國公司帶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相關程序。在中國,美國公司注冊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國注冊時也很容易。」他認為,中國穩步增長,印度也迅速發展,「兩國應以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共同繁榮」。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異 感嘆中國機會多更安全--國際--人民網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3. 印度人來中國旅遊,玩了幾天很心酸,感嘆:印

中國人在老外眼裡的形象是什麼樣的?不用說大洋彼岸的,就是周邊的鄰國可能都還認為,中國人還在貧困的邊緣掙扎,他們的媒體更是報道中國還停留在幾十年前,但是等到他們國家的小夥伴來到中國之後,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不想走了。

印度人來中國旅遊,玩了幾天很心酸,感嘆:印度落後中國很多年!

4. 在中國生活過的印度人怎麼評價中國

其實沒來過中國的印度人還是很無知的,當年孟買市長說孟買領先上海20年,我頓時就笑出聲了,你要知道孟買是印度第一大城市,然而那個市長居然說出這樣的話,就更不用說他們的平民了,來過中國的印度人都會對中國贊嘆不已,特別是去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印度人。甚至有的人還說比美國都發達多了。

5.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都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在國內定居的印度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

這幾年來,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國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國內也相繼涌現出一批經濟強市。很多外國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感到十分好奇,紛紛前往中國旅遊,見識中國的變化。

6. 印度人到中國旅行看見真實的中國是什麼感受

兩種感受:第一種是驚訝和羨慕,沒想到中國竟然發展到如此地步。第二種是自卑,對比自己的國家實在是太落後了。
我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是朝鮮因為信息封閉,導致朝鮮國的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騎著二八自行車,看黑白電視的年代,並因此而感到欣慰,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中國還是那個年代,那麼朝鮮和中國的差距就不是很大,然而,事實是殘酷的。試想一下,當他們用20世紀60-70年代的思維觀念來看21世紀的新中國是什麼感覺。

7. 印度人:在中國,才感覺是個人,印度種姓制度究竟多可怕

我覺得印度人的姓氏比較奇怪,也不懂是怎麼來的,就光一個姓由很長的文字組成。有些人出生就是貴族,而有些人出生就是奴隸。

現在的印度,雖然接觸外來文化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努力擺脫傳統種姓制度的束縛,追求改變命運。

8. 印度人問寮國人,在中國生活是什麼感覺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將離開他們的國家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例如,中國有很多人橫跨海洋,發展到歐洲和美國等經濟發達地區,到這些地方做生意。做生意或尋找有前途的工作,學習和借鑒這些發達國家居住在國外的人們的工作方法或技術。

在許多印度人看來,中國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後和骯臟的國家,對外國人不友善。但是,寮國人民在聽說了真相後,應該感到他們不相信!你覺得在我們的祖國生活怎麼樣?

9.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在回答怎麼看待中國時,說了什麼話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是這樣看待中國的,他們覺得中國的發展非常好,而且交通非常的便利,同時走到哪都可以採用手機支付的方式,而且來到中國之後,不願意回自己的國家。

10. 印度人來到中國,中國裝修了一個跟印度房間一樣,那印度人為什麼還會生氣

那是任印度人的心態沒有放平,在中國不可能裝修的和印度一個樣子,所以說你作為印度人來中國,你調整不好心態就容易生氣。

閱讀全文

與住在中國的印度人是什麼感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舞董老師如何下豎叉 瀏覽:821
中國哪個縣城不娶女不嫁 瀏覽:555
印尼不能帶什麼入境 瀏覽:269
義大利黑面醬怎麼做 瀏覽:900
英國的羊肉怎麼樣 瀏覽:659
越南訂機票怎麼樣 瀏覽:908
伊朗人與中國人有什麼區別 瀏覽:613
越南女人怎麼吃豬血 瀏覽:252
香港去印尼泗水機票多少錢 瀏覽:426
哪個葯店買伊朗白斑膏 瀏覽:768
義大利披薩怎麼捏邊 瀏覽:150
遨遊中國倒車鏡怎麼放大 瀏覽:843
為什麼印尼不入侵東帝汶 瀏覽:231
中國為什麼噴子那麼多 瀏覽:39
宇宙和中國哪個偉大 瀏覽:124
伊朗有什麼好的飲料 瀏覽:468
嘉年華和義大利面哪個好 瀏覽:820
中國在疫情幫助哪些國家 瀏覽:637
英國坦克是什麼顏色 瀏覽:436
義大利潮牌是什麼意思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