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造潛艇多少年

印度造潛艇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10-31 15:54:57

A. 印度印度第一艘自主研發的核潛艇是什麼

印度第一艘自主研發的核潛艇「殲敵者號」正式下水。該核潛艇排水量約為6000噸,可配備最大射程為700多公里的K—15型彈道導彈。

這艘潛艇將進行為期兩年的試航,計劃於2011年正式服役。印度海軍目前擁有1艘航母、8艘導彈驅逐艦、約40艘護衛艦、16艘潛艇以及大量輔助戰艦。

B. 新聞說印度准備造第2艘核潛艇了,是不是真的那麼牛啊...大家談一下

其實我對印度的製造業一點信心都沒有,一個連炮彈都不能自給的國家,一個連常規潛艇都造不好的國家,造核潛艇? 不下水即沉污染環境都算是謝天謝地了.

下面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分析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印度於宣布首艘國產核潛艇下水,並公布了三張官方圖片。三張圖片中只有上面這張辛格總理發表講話時的照片,能看到些模糊的艇體,並能看到甲板上的操作桿,艇體其他部分則沒有任何透露。從操作桿的樣式來看,與俄羅斯使用的甲板安全操作桿如出一轍,考慮到印度與俄羅斯在武器裝備研發上的緊密聯系,倒並不出人意料。至於艇體外形,則因為圖片的關系,絲毫沒有可以揣測的餘地,所以該艇到底是個什麼模樣,基本無從得知。

另外一張展現的是印度特有的擲椰子儀式。我們知道西方海軍在首艇下水儀式上,有讓女士將香檳擲向艦首的風俗,在潛艇上則是擲向圍殼頂部。不知道印度改成椰子後,砸起來是否增加了難度,僅從這位夫人的表情看,是很不輕松的。從這個儀式的約定俗成來說,砸的應該是圍殼,那麼就把這部分垂直豎立的艇體當做是圍殼,因為圍殼就是垂直豎立在艇體上的。從圖片上看,該部分艇表面材質不太像裸露的鋼質材料,也不太符合塗了普通防護漆的殼體板特徵。經過推測有以下幾種可能性:第一、確實就是就是塗了防護漆的殼體板,只是照片的關系導致細節上失真了。第二、用了部分吸聲塗料。吸聲塗料並不是很高新的東西,印度要研製也不會有太大困難。第三、圍殼頂部的消聲瓦或者消聲蒙皮等材質。從圖片來看,不排除這個可能性。印度與俄羅斯關系較好,武器裝備交易較多,引進部分技術生產消聲瓦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消聲瓦的基本材質還是橡膠,如丁基、丁苯類橡膠,其研製難度也不是特別高,印度即使自行研發出了消聲瓦,也不讓人意外。

除了以上兩張圖片就是上面這張流傳很廣的想像圖了,說它是想像圖是因為該圖確實沒有項目工程圖那種嚴謹的作風,倒活脫脫就是幅俄羅斯971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的卡通畫。畫上的潛艇除了圍殼上的印度國旗和ATV-1這幾個字母代表了其身份外,剩下的就是俄羅斯風格的水滴型艇體,俄羅斯風格的三元流線體圍殼,與俄羅斯風格的拖曳線列陣整流罩(垂直尾舵)了,不說它是印度核潛艇,我們都會以為是哪個俄羅斯兒童筆下的大作。不過怪異的是該艇還有美國風格的木字舵。如果印度國產核潛艇的外形真如該圖所描繪的那樣,印度首艘核潛艇顯然是仿製了俄羅斯的971阿庫拉。考慮到印度也租借了俄羅斯的971M獵豹號核潛艇,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在獵豹號上做些研究,並與俄羅斯商談技術引進的可能性。
此次印度國產核潛艇首艇下水儀式,官方公布的信息除了令人驕傲、令人自豪、印度人終於能造核潛艇之類的感言外,沒有看到任何其他的有價值的艇的信息。沒有整艇大圖,沒有艇體局部小圖,甚至沒有能顯示該艇特徵的細節圖,比如艇首形狀,圍殼造型,尾部布局方式等。這些都沒有,給我們留下深刻映像的只有那個椰子。如此一來博主也不得不陷入到舊有的,對印度的製造能力充滿懷疑的習慣性思維中去了。

印度購買了209型常規潛艇,並試圖實現國產化,然而在引進配件裝配組裝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工程質量問題,讓印度此後再也沒有嘗試過國產化潛艇的動作。這折射出了印度國防工業,由其是船舶工業方面的巨大問題。

對於印度來說,從來不缺買的到的武器。只要有錢,俄羅斯和各西方大國就願意賣。所以印度買了前蘇聯的641F級常規潛艇,買了德國209型潛艇,買了俄羅斯的877系列潛艇還不夠,不久前又向法國人扔去了鈾魚的訂單。 這讓印度看起來像個軍火市場上的闊佬,更養成了印度需要什麼就買什麼的習慣,而印度的國防工業卻幾十年未見有效的改善。印度在引進德國的209常規潛艇時,曾經要求由德國方面提供配件,在印度的馬扎岡造船廠(印度建造技術最好的造船廠,說實話那幾個主要船塢遠不如江南一帶民營造船企業的現代化船塢來的更像樣些),自行組裝了兩艘209型艇。不過首艇組裝完畢即出現了諸多問題,耐壓殼的焊接與分段的組裝都有嚴重缺陷,不得不讓德國方面進行了協助。這還沒完,這兩艘艇最後還是回到德國重新進行了裝配才算了事。

潛艇的設計需大量的專業人才,潛艇的建造更需要具備建造能力和工程經驗的造船廠來實施。而潛艇用高耐屈服度鋼才的研發,耐壓殼體板的鍛造成型,耐壓殼圈的焊接,總分段的裝配成型等都是需要完備的工業體系才能勝任的。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能造船的國家不少,能自行建造潛艇的國家就那麼寥寥十幾個的原因(絕大多數還是西方發達工業國家)。目睹印度這幾十年來的國防工業發展,水面艦船方面通過引進與自行研發已經略有改善。雖然德里毛病很多,諸如艦首上浪嚴重,船體焊接不過關,線型設計有嚴重缺陷,傳動軸漏水等等,但總歸是邁出了第一步。德爾瓦爾下水時連個上層建築也不敢裝(下水時船體沖擊大,早期船廠因為下水技術差,一般選擇在船體下水後繼續上層建築的裝配,以免對船體形成過大的沖擊,造成船體與上層建築結構上的損傷),但畢竟是有了建造現代化護衛艦的嘗試。這些都讓印度的水面艦船自行研發能力有了一定進步。可是在潛艇上,卻沒看到過相關完善的研發工作。
在印度購買潛艇的幾十年中,印度沒有測繪、仿製過任何一型潛艇。唯一的一次嘗試在209上出了大糗後,後續的工作就戛然而止了。或許印度不是不想造潛艇,而是國防工業體系根本不具備自行建造潛艇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甚至沒有嘗試過建造一段試驗用的耐壓殼體,這不得不讓博主滿腹狐疑。我國在建造第一代核潛艇時,工程涉及全國2000多家工廠院校,研發的材料2600多項,46000多件,僅電纜就300餘種,90公里多長,管材達到270多種,30餘公里之長。印度果真是自行研發了第一代核潛艇,這么大的系統工程其涉及的行業之多,配套的廠家之廣,絕不會亞於我國建造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的規模,相關的信息也一定會通過不同的渠道透露出來,然而這次印度首型國產核潛艇卻猶如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下水儀式公布之前,國際媒體沒有聽到任何風聲,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也是很可疑的。

引進的877EKM基洛出口型潛艇,在早期有多次返回俄羅斯船廠進行大修的相關報道,對於印度來說落後的船舶工業,是難以保障其潛艇大修這類較高要求的後勤維護需要的。圖為辛格霍杜什號,在俄羅斯進行修理期間,也同時升級了武器與聲吶系統。

不過從辛格講話的圖片看,此次儀式上應該還是有接近一定完成度的艇體段進行了展示,印度的國產核潛艇有可能完成了總體的部分建造工作。從常理上講,印度這樣一個常規艇都沒建造過的國家,自行開發出核潛艇是不現實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巨大幫助,在潛艇總體設計、總體建造上都得到了俄羅斯充分的支持。甚至可能存在由俄羅斯提供相關配件、技術人員,印度在俄方技術人員協助下進行裝配的情況。考慮到印度一直與俄羅斯有租借核潛艇的協議,與俄羅斯在軍備研發上也有良好的合作,由俄羅斯來幫助印度完成首型核潛艇的總體建造工程,還是很有可能性的。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艘印度國產核潛艇的線型與總體布局形式,乃至結構特點就都可以判斷了。印度很可能要求俄羅斯用671V級或者971阿庫拉的設計形式作為首型核潛艇的設計方案,在線型上會出現很濃厚的俄羅斯設計特點,其外型應該會和971阿庫拉或者671V級比較接近。在內部構造上,當然會使用俄羅斯的小分倉大儲備浮力的雙殼體艇結構形式。武備上俄羅斯當然也不會放棄出售眾多魚雷導彈的機會,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來說,經濟不行了,石油跌價了,唯有軍火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航母上恨宰印度一刀滿足不了俄羅斯的胃口,核動力潛艇這樣復雜的系統工程,才有更多的利潤。在反應堆上,根據印度自行公布的消息,是印度相關核能開發部門自行研製的,博主認為這點比較可信,俄羅斯不能不會忌諱向印度出售軍用核動力系統的政治影響,所以印度自行開發核動力系統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會給印度國產核潛艇的研發工作埋下一個伏筆,印度能否製造出安全可靠的核動力系統,確實是個疑問。根據新聞消息看印度似乎是要在錨泊的潛艇上進行反應堆測試工作,這與其他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都是經過陸上模式堆試驗,確定安全可靠下才轉移到潛艇上繼續錨泊測試不同。這或許說明了印度人對於建造首艘國產核潛艇的急迫心情,跟這次首艇下水儀式,以及以前新型護衛艦空著甲板下水的滑稽場景,倒是如出一轍,不由得不讓人感嘆。

印度的209系列已經行將退役,對於替代方案,印度選擇的是從法國購買鈾魚級潛艇。

當然也不能排除辛格政府只是從政治影響考慮,而將首艇下水儀式作為政治宣傳進行了高調的宣布。真如這樣,印度首艘國產核潛艇的總體建造工作很可能都沒有完成,只是在部分分段建造完畢的情況下,迫不及待的進行了宣傳。從印度歷次國防武器研發過程看,這種可能性也很大。阿瓊坦克,LCA戰斗機,阿蘇克防空導彈皆是這樣的產物,並且都一直難產不出。這或許也是印度這次為什麼不大大方方的展出整艇照片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印度目前根本沒有可以展出的完整核潛艇。對於印度來說,即不搞前期基礎研發,又不腳踏實地的從建造技術難度低的常規潛艇仿製工作開始,卻一步跨越到建造核動力潛艇上,確實很有濃厚的印度特色。然而這種不符合科學規律,不嚴謹的工程開發模式,能否避免出現阿瓊坦克這樣尷尬的結果,也委實讓我們替印度捏了一把汗。一切的結果或許要等到明年或者更遲一些才能真相大白,如果那時印度的首艘國產核潛艇確實進行了海式,並有相關報道證實,那麼這艘印度國產核潛艇就會被撕下神秘的面紗,只要看到了該艇外形,相關的性能推測就會容易的多。如果到了那時印度又來一次習慣性「流產」,那麼印度的首艘國產核潛艇的研發工作,又將為其劣跡斑斑的武器裝備研發史,濃墨厚彩的添上了一筆了。

PS:
法新社7月20日報道 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告知印度國會,由法國和西班牙聯合為印度海軍建造的6艘「鮋魚」(Scorpene)級潛艇的交付時間可能會推遲。但印度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正在維薩卡帕特南港口進行海試。
安東尼表示,交付推遲的原因在於印度本國船廠在潛艇集成方面出現了技術吸收的問題。按照最初計劃,第一艘「鮋魚」級潛艇將在2012年交付,剩下的5艘在之後的5年中以每年交付1艘的速度在2017年之前全部交付完畢。安東尼沒有透露新的交付時間。
2005年10月,印度與法國Armaris船廠簽訂了購買6艘「鮋魚」級潛艇的合同,價值24億歐元。該合同是一份技術轉移協議。法國DCN(Direction des Compagnies Navales)海軍集團正為印度船廠生產建造潛艇所需的關鍵設備。

C. 印度計劃建造6艘「殲敵者」級潛艇嗎

根據印度海軍發展規劃,印度計劃建造6艘「殲敵者」級潛艇。目前,3號艇和4號艇的名稱還未公布,但正在拉森·特博洛公司的哈茲拉造船廠進行建造。「殲敵者」級潛艇艇體建造工作由拉森·特博洛公司的哈茲拉造船廠負責,而塔塔電力公司、瓦爾昌德納加爾工業公司等一些印度公司也參與了核潛艇相關部件的製造。潛艇最後的總裝工作由維沙卡帕特南海軍造船廠負責。


網傳印度第二艘國產核潛艇透視圖。

這種判斷是基於「殲敵者」號潛艇的表現和印度潛艇工業現狀作出的。 殲敵者」號潛艇在1998年開工建造,原定於2007年下水,但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直到2009年才下水,並且下水時還未安裝核反應堆。2013年8月,潛艇核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印度海軍官員向媒體透露,「殲敵者」號將在2015年服役。但結果證明,「殲敵者」號直到2016年8月才交付部隊。

「下水和服役時間一拖再拖,說明印度在建造國產第一艘核潛艇上遇到了不少的問題。即使已經交付部隊,由於K-4導彈還未定型,只配備K-15潛射導彈的『殲敵者』號潛艇算不上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潛艇,」李傑對記者表示,「而『阿里達曼』號下水後還需要舾裝,一般需要花費大概兩年左右的時間。再加上形成戰鬥力也至少需要一兩年,所以其可能到2022年左右才能形成戰鬥力。」

李傑認為,按照目前的建造速度,「殲敵者」級潛艇3號艇和4號艇下水時間可能是2020年之後(5號艇和6號艇還未開建),順利的話4號艇可在2025年左右服役。以四艘潛艇可組建一支較有戰鬥力的部隊算,印度戰略核潛艇部隊形成戰鬥力至少要到2028年左右。因此,印度離形成有效的海基核力量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D. 求!!!!,幫幫忙啊!!台風級潛艇

艦級"是一個專業用語,是指在同艦種的艦艇中, 按排水量、主要武器裝備、推進方式或服役年代等劃分的艦艇,不完全是按大小來區分的,多將第一艘艦艇的名字代表某一個艦級。如:俄羅斯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共有4個級別7個型號,其中「奧斯卡—2」型核潛艇庫爾斯克號可以這樣描述: 艦類——核潛艇 艦種——巡航導彈核潛艇 艦級——奧斯卡級 艦型——奧斯卡級第2型(即改進型) 艦名——庫爾斯克 艦號——K-141 有的國家不叫「級」,只叫「型」,如我國潛艇的33型、035型常規潛艇、091型攻擊核潛艇等,而不叫33級、035級、091級等。元級、漢級、基洛級等都是北約國家給我國潛艇起的名字,或是引進國的叫法,不是我國規范的叫法。宋級就是我國的039型常規潛艇,漢級就是我國的091型核潛艇(如果是改進型就寫為091G型),基洛級就是我國的877型,以此類推。 如果是某一艘船,如我國第一艘091型攻擊核潛艇,就是:091型長征1號艇(舷號401) 自1990年以來,世界各國在役潛艇的總數大約減少了50%,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約800艘,減少到2002年初的400艘左右。在同一時期,世界各國核潛艇的數量削減得更多,從330艘銳減到140艘。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英、法、中擁有核潛艇。從1974年開始,印度已經踏上努力研製核潛艇之途,並計劃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取得成果。此外,巴西曾經執行的核潛艇計劃卻由於財政緊縮和缺少重大的技術進步而停止。有專家預計,在今後20年或更長時間內,可能不會增添新的核潛艇國家。 美國海軍 寂靜的水下艦隊 美國現役「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服役時間平均預計為44年,因此,到21世紀20年代,美國海軍不需要替換該級艇。其中被改裝的4艘「俄亥俄」級預期服役到2027到2028年。到2008年之際,「俄亥俄」號將作為第一艘巡航導彈核潛艇重新服役,該艇上的24個導彈發射筒將有22個被改為每個可裝載7枚戰術「戰斧」導彈的發射筒,另外兩個則作為9人用的設閘室,用於66名(緊急情況時可增至102名)「海豹」隊員進出潛艇的進出口。此外,甲板上還能攜帶兩個乾式甲板輸送裝置或先進的「海豹」分隊輸送潛艇(或兩種輸送裝置各攜帶一個)。被改裝的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將對核反應堆重新更換核燃料,裝備最新式的感測器和通信系統。除了4艘預計被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之外,其餘14艘「俄亥俄」級中的「阿拉斯加」號已於2002年2月完成改裝,裝備了「三叉戟」D-5型彈道導彈。 美國2002年在役的攻擊型核潛艇總數為53艘,但美國海軍首腦認為,完成其全球任務最少需要62艘。盡管在將近60年的時間里,美國核潛艇還沒有擊沉過敵人的艦艇和潛艇,但它已是美國情報收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證明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發射平台。惟一限制其發展的就是高昂的造價。「弗吉尼亞」級首制艇於1998年訂購時,造價為42億美元,到2002年初,其建造費用已增加了3.41億美元,這就限制了每年訂購一艘的速度。如果「弗吉尼亞」級的建造按計劃完成,美國將最終只有約30艘攻擊型核潛艇。為此,美國海軍試圖用兩種途徑來提高攻擊型核潛艇的戰力水平,一種是對役齡較長但仍很有效的「洛杉磯」級換裝核燃料,另一種則是將建造「弗吉尼亞」級的速度提高一倍。但由於資金有限,這兩種途徑不可能同時進行。而且,建造30艘「弗吉尼亞」級的計劃可能難以實現,這是由於「弗吉尼亞」級之後的新型核潛艇的設計已經開始。 「弗吉尼亞」級的首制艇於2004年6月建成服役,該級的第四艘「北卡羅萊納」號將於2007年底建成服役。然而,其第五艘將不會在2011年之前加入現役,此後,可能會以每年一艘的速度繼續建造「弗吉尼亞」級核潛艇。 2004年,「海狼」級的第三艘,同時也是該級最後一艘的「吉米·卡特」號將服役。雖然水下排水量9137噸的「海狼」號和「康涅狄格」號核潛艇被美國海軍用做攻擊型核潛艇,但「吉米·卡特」號卻與前兩艘略有不同。該艇全長138.1米,水下排水量為12139噸,舯部有一個長度為30.5米的艙段,可容納50名「海豹」隊員及其裝備。此外,該艇還具有特殊的情報收集能力,可以取代退役的「鱘魚」級最後一艘「鯛魚」號。 俄羅斯 局面混亂的核潛艇力量 目前俄羅斯潛艇兵力的訓練狀態和物質條件非常窘迫。自1996年以來,俄羅斯沒有建造過新的核潛艇,在過去10年也僅僅造了兩艘,4座潛艇建造廠目前處境艱難。 因此,8艘「基洛」級常規潛艇的合同分配使得這4家建造廠鬧得不可開交。 俄羅斯戰略核潛艇現已僅存12艘,其中「台風」級1艘,「D-Ⅳ」級6艘、「D-Ⅲ」級5艘,而「D-Ⅲ」級的最後一艘將於2005年底退役。在1990年後期經過大修之後,「台風」級首制艇於2000年10月被命名為「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並於2002年6月26日被拖離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修理車間。據新聞媒體報道說,在紀念儀式舉行之後,該潛艇又被拖回廠內。經過整修後的「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戰略核潛艇於2002年底重新服役,用作新的BULAVA-30型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的試驗平台。據悉,這艘核潛艇在2005年前將不能用於作戰巡邏,屆時「台風」級惟一一艘可作戰巡邏的「謝維爾斯塔爾」號可能已經退役。 取代尚未獲得成功的GROM(SS-NX-28)計劃的BULAVA-30型導彈,是陸基SS-25 TOPOL-M導彈的改進型。俄羅斯計劃用12枚BULAVA-30型導彈裝備其正在建造的惟一一艘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尤里·多爾戈魯基」號於1996年11月2日開工,工程代號為955,型號設計名稱為「博列依」級戰略核潛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目前俄羅斯已經停止了「尤里·多爾戈魯基」號的建造,而是轉向完成「阿庫拉-Ⅱ」級第三艘的建造。該艇最初被命名為「美洲獅」號。目前俄羅斯打算將該艇進行改進設計,在舯部增加一個具有12個導彈發射筒的艙段,用於裝備和發射BULAVA-30型導彈。這艘經過改進的新核潛艇被重新命名為「尤里·多爾戈魯基」號,可能於2005~2006年建成。如果資金允許,在北德文斯克尚未建成的「阿庫拉-Ⅱ」級的第4艘「猞猁」號可能也要進行相同的改進設計與建造。目前在役的6艘「D-Ⅳ」級計劃服役到下個10年,但是「D-Ⅳ」級中還有另一艘K-64號曾經被提議於2001年2月作退役拆除處理。然而,俄羅斯海軍2002年夏季提出一項新的建議,重新為K-64號換裝核燃料,並把它改裝成巡航導彈發射平台。這項建議明顯是針對美國「俄亥俄」級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而提出的。然而,目前俄羅斯只有一艘「D-Ⅳ」級可供改裝,而且改裝費用可能很高,因此對俄羅斯來說,這項改裝可能是不切實際的。 「奧斯卡-Ⅱ」級(代號為949A)的第13艘艇「伏爾加格勒」號(K-135)於1999年9月下水。該艇的下水最初是為了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建造車間騰出位置,但是據俄羅斯最近公布的一些資料表明,之所以使「伏爾加格勒」號核潛艇下水,主要是俄羅斯希望盡快讓這艘19400噸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替代「庫爾斯克」號。 盡管俄海軍官員們一再聲稱惟一的「亞森」級(代號885)的「北德文斯克」號攻擊型核潛艇即將建成,並且在2001年再次為該艇投入了少量資金,但是從1993年12月在北德文斯克開工至今,這艘11800噸的核潛艇的建造仍無多少進展。「阿庫拉-Ⅱ」級的第2艘「獵豹」號的服役時間一再拖延。2001年12月4日,俄羅斯曾聲明說,「獵豹」號將是「阿庫拉-Ⅱ」級的最後一艘。這一聲明使得外界加重了對「美洲獅」號和「猞猁」號將被改裝成戰略核潛艇的猜測。然而,時間到了2002年7月,由於俄羅斯政府還有2000萬美元的欠款,因此「獵豹」號還停留在造船廠中。除此之外,還有兩艘分別於1989年和1991年在共青城開工建造但尚未完工的「阿庫拉-Ⅰ」級攻擊型核潛艇。據說它們於2002年2月被印度租用5年,費用50億美元,租用期大約從2005年開始。但是,俄羅斯目前尚無將這兩艘艇建成的計劃。盡管其中的一艘———「涅爾帕」號已完成82%的建造量,並且其裝備的反應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運行,然而由於造船廠不斷出現財力不足的情況,這兩艘艇最終很可能賣給別國。 英國 急待擴充的核潛艇艦隊 隨著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於1993~1999年期間相繼建成服役,在今後10年或更長的時間內,英國已無必要制定這4艘艇的替代計劃。然而,盡管英國已在1997年訂購了首批3艘「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作為「快速」級的替代艇,但是英國擁有12艘攻擊型核潛艇兵力的形勢仍顯得十分緊迫。英國目前擁有7艘「特拉法爾加」級和5艘「快速」級攻擊型核潛艇,但這不足以完成英國海軍的任務,並且英國政府對於最初增加訂購另外3艘「機敏」級的許諾,已經放慢了兌現的步伐。水下排水量為7200噸的「機敏」級比計劃的2005年後期交付推遲了12~18個月。到2005年後期,兩艘「快速」級將退役,另外兩艘「快速」級將於2006年退役,比第2艘「機敏」級預期的交付時間要早一年。這樣,屆時英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兵力將減少到9艘。「快速」級的最後一艘核潛艇將在2011年退役。進一步影響英國核潛艇兵力水平的是「特拉法爾加」號在2007年退役,以及「圖布倫特」號在2008年退役。它們的退役時間比第3艘「機敏」級的服役時間要早一年。而最後的兩艘「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到2020和2022年繼續服役可能是不現實了。這樣一來,英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兵力將有可能下降到只有6艘的水平。 法國 穩步發展的核潛艇力量 隨著常規動力的「阿戈斯塔」級「烏埃桑」號潛艇於2001年7月的退役,法國的潛艇兵力全部都由核潛艇組成。盡管從1990年開始,法國在役核潛艇的數量一直是10艘,但戰略核潛艇與攻擊型核潛艇的比例卻從1990年時的6∶4變成了4∶6。在4艘戰略核潛艇之中,分別於1976年和1985年服役的「可畏」級中的「無敵」號和「不屈」號,將被「凱旋」級的第3艘和第4艘,即2004年服役的「萊維吉蘭特」號和將於2011年服役但尚未開始建造的「可怖」號所取代。「可怖」號將成為「凱旋」級中第一艘裝備M51型戰略導彈的核潛艇。該彈發射重量55噸,最大射程為7000千米,能攜帶4枚TN-75分導式彈頭。M51導彈被略加改裝之後,將裝備於「凱旋」級的其他3艘。 水面排水量為2410噸的「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是世界排水量最小的核潛艇,該級的6艘於1983~1993年期間相繼建成服役。「紅寶石」級計劃於2012~2022年期間被6艘水面排水量為4100噸、水下最高航速為25節的「梭子魚」級攻擊型核潛艇取代。「梭子魚」級將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共攜帶18枚魚雷,或SCALP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和MM39「飛魚」反艦導彈。「梭子魚」級裝備一座150兆瓦的K-15型壓水反應堆,為一個41500軸馬力的推進電機提供動力,推進系統採用泵噴推進器。然而,「梭子魚」計劃已經比預計的時間推遲了兩年,並且由於資金嚴重不足,在2005年之前該級首制艇的建造工作將不會開始。由於第二艘航母被批准建造,法國海軍面臨日益增大的壓力,因此,「梭子魚」級的建造數量很可能減少,或者該計劃將被拖延。按照法國海軍的計劃,「梭子魚」級將服役到2050~2060年。長達半個世紀的服役時間將需要一個非常嚴格的設計。 印度 核潛艇俱樂部新成員 被印度稱為「先進技術潛艇」計劃的核潛艇研製工作始於1974年,其宗旨是立足於印度國內研製。這項計劃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出成果。按計劃,印度准備建造5艘核潛艇。目前,印度打算在研製的核潛艇上裝備射程為1000千米的潛射AGNI-2型彈道導彈(該彈替代了較早的SAGARIKA計劃),並加裝由魚雷發射管發射的印度-俄羅斯BHRAMOS(PJ-10)型巡航導彈。這種潛射巡航導彈是俄羅斯3M-55ONIKS型導彈(北約稱其為SS-NX-26)的改進型,2001年6月在印度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BHRAMOS巡航導彈的射程為300千米,可攜帶500千克的戰斗部。其戰斗部最終可能是一個由印度自行研製的核彈頭。 目前印度已經對核潛艇的建造事宜進行了安排,核潛艇的耐壓艇體分段在孟買的馬扎岡建造,在維薩卡帕特南的海軍艦艇修造廠進行組裝。該艦艇修造廠曾經於2001年下水一艘可潛式駁船,用於「先進技術潛艇」計劃中導彈發射試驗。據說,俄羅斯的科技人員已經參與了該項計劃的各個方面。印度第一艘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9400噸,長度為124米,可能於2006~2007年下水,2009年服役。 如果答案對您有用,請及時採納,謝謝~

E. 印度到底有沒有核潛艇

2009年7月26日,印度自研的第一艘核潛艇「殲敵者」(Arihant)號下水,排水量約為6000噸。

此外,印度曾兩次向俄國租借核潛艇

第一次是從1988年到1991年,租借一艘670型巡航導彈核潛艇。

第二次是2012年正式列裝了租借來的「阿庫拉」─Ⅱ級「環斑海豹」號攻擊型核潛艇

F. 額.請問一下潛艇的建造時間是多少

核潛艇:不同國家建造一艘核潛艇的時間長短(即建造周期)也有較大差異,美國和俄羅斯建造一艘核潛艇大約需要2-3年,英國需要4年左右,法國最長,需要7年左右。中國不詳,美國最新的核潛艇新罕布希爾』號由於改進了生產工藝則生產周期大為縮短只用了14個月,比同類型的周期縮短了將近6個月。 現代潛艇採用先進的模塊化生產建造周期大大縮短!

常規潛艇相對周期短一些,當然還要牽涉到付款等等問題,所以工期會相對延長。比如俄羅斯於2009年底與越南簽署了出售六艘636型潛艇的合同,2013年11月交付了第一艘。

G. 核潛艇的知識和詳細說明

您好!核潛艇,是核動力潛艇的簡稱,是以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7年1月17日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核潛艇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潛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續航行的時間。潛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進行充電。在充電的過程當中潛艇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另外一個限制是潛艇上的電池能夠發揮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續的時間,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遠低於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隨高速航行的船艦時,潛艇必須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輸出動力,才能夠勉強追上航行速率較慢的快速船艦,可是這樣一來,潛艇就失去海水對他的保護以及作戰上的優勢。因此,為了擴大潛艇的戰術價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續操作時間,研發替代動力來源一直是潛艇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1946年,以海曼·喬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使用的壓水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
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開始首次試航。首次試航即顯示了核潛艇的優越性,人們聽不到常規潛艇那種轟隆隆的雜訊,艇上操作人員甚至覺察不出與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別,「鸚鵡螺」號84小時潛航了1300千米,這個航程超過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規潛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鸚鵡螺」號和幾艘常規潛艇一起參加反潛艦隊演習,反潛艦隊由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組成。在演習中,常規潛艇常常被發現,而核潛艇則很難被發現,即使被發現,核潛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擺脫追擊。由於核潛艇的續航力大,用不著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襲擊。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在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11萬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向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無法完成的壯舉,此後,美國海軍宣布不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要將所有的潛艇換成核動力潛艇。
早期的核潛艇均以魚雷作為武器。以後由於導彈的發展,出現攜帶導彈的核潛艇。核潛艇安上導彈之後,便出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近程導彈和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以中遠程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又稱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可擔負護航及各種偵察任務。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戰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轉移。在各種偵察手段十分先進的今天,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彈道導彈核潛艇則以高度的隱蔽性和機動性,成為一個難以捉摸的水下導彈發射場。
彈道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彈道導彈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國在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潛對地導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潛對地巡航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世界上擁有核潛艇的國家: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印度。 其中印度是2009年剛剛製造出核潛艇。 核潛艇分成兩種:一種是戰略核潛艇裝戰略彈道導彈,用於核戰爭的打擊,是一種戰略威懾力量。 一種是攻擊核潛艇,可用於各種作戰,主要任務是反潛、反艦、和對陸地常規精切打擊。 因為核武器的強大威力,使得最初擁有武器的國家(也就是二戰最主要的5個戰勝,組成的聯合國)限制其他國家製造和輸出核武器技術造成的。 日本、德國、義大利、瑞典等等絕對有能力製造核潛艇,但是由於二戰原因,或是因為美國擔當其防衛任務,而放棄。使得他們不發展核潛艇。 目前攻擊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技術最先進都是美國,也就是著名戰略核潛艇俄亥俄級核潛艇(靜音、載彈量、攜帶三叉戟2型導彈其射程和威力、精度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24枚三叉戟2型、每枚最大可以裝載12枚分導彈頭)和攻擊核潛艇就是著名的海狼級和弗吉尼亞級、超靜音(甚至低於海洋背景噪音)、配備各種精確打擊武器,包括著名的戰斧常規遠程巡航導彈。 英國的核潛艇技術也是世界頂尖的,其戰略核潛艇前衛級的載彈量不如俄羅斯著名台風級戰略核潛艇大(前衛是16枚導彈、台風為20枚導彈)但是,前衛級裝備的導彈是美國的三叉戟2型D5導彈,其射程超過台風SS-N-20導彈近4000公里,達到12000公里而且精度更高,而且三叉戟2型可以裝載的分導彈頭也多),另外前衛級的雜訊也要比台風低,前衛級為泵噴推進器。當然從總體威力講還是台風級更大,因為俄羅斯裝備的核彈頭更多。 還有英國攻擊核潛艇也是世界頂級的,例如最頂級的機敏級,也是超靜音核潛艇(甚至低於海洋背景噪音),另外英國攻擊核潛艇大都裝備戰斧常規遠程巡航導彈,可以對陸地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目前是戰斧4型,射程達到2800公里,能在目標區上空盤旋約2小時(460km)並且以雙向通信,任務規劃快。 英國的軍工科技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和美國的特殊關系,使得英國軍工企業參與美國高科技軍備的研製,例如世界上最大防務公司的BAE系統公司,更是參與了F22、F35的研製,今年BAE系統公司擊敗了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 俄羅斯核潛艇主要是以數量取勝,技術上要比西方差一些。最新型導彈圓錘導彈試射失敗,使得俄羅斯最新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級只能是空架子,至今沒有建成服役,最新攻擊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也是一樣。
中國096核潛艇(北約[1]代號稱「唐」級),暫無官方數據。外媒推測,其艦長150米、艦寬20米,最大排水量16000噸。該艦外形近似拉長的水滴型,採用雙殼體設計,動力裝置為兩座一體化壓水式核反應堆和兩座蒸氣渦輪機的噴水推進方式,最大航速可達32節。另外,由於艦體外殼使用高強度合金鋼,所以其潛深可以達到600米。
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海軍新開發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晉級潛艇)。094型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潛艇。預計將比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夏級潛艇)有明顯改進,安靜性和感測器系統性能有所提高,推進系統也要可靠得多。094型在葫蘆島的渤海造船廠建造。094型潛艇首艘已於2004年7月下水。094型核潛艇將裝載新型"巨浪-2"(JL-2)洲際彈道核導彈,射程超過6000海里(據報道,最大射程約14,000km),在數目和性能上超過夏級核潛艇上裝載的導彈。因此,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從中國近海的活動"陣地"瞄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目標區。2007年在網上曝光,據推測是094型潛艇的照片。
093型攻擊型核潛艇
中國093核潛艇(北約代號商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造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093型是「一級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其安靜性、武器和感測器系統將比在役的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潛艇)有所改進。在評估武器裝備的性能時,對方強調:「除魚雷和可能裝備的反潛導彈外,預計093型還將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可能為自行研製的C801的後續型」。預計093型核潛艇首艇將在渤海造船廠下水,配置6門533mm魚雷發射管。據媒體推測,093級的雜訊水平與阿庫拉級潛艇(鯊魚級)或洛杉磯級潛艇相當。其隱身性能較漢級潛艇大為改觀。
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092型核潛艇中國研製的第一種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北約代號「夏」級,1978年動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軍使用。1985年第一次水下發射導彈試驗失敗,1988年第二次發射才成功。裝備「巨浪一型」(JL-1)彈道導彈(發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約2,150km),12座彈道導彈發射管,數量可能在3艘,舷號均為406。2009年該型潛艇長征6號參與海軍60周年閱兵時首次對外公開亮相。
排水量:6500 噸;長:120 米;寬: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最大航速22節
潛 深:300公尺
艇 員: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潛射彈道導彈(攜帶一個25萬噸克當量核彈頭),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091型攻擊核潛艇
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依次稱呼為長征1-5號)。首艇(舷號: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排水量:5500噸(水下);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武裝: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魚雷、水雷、反艦導彈。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1985年安裝)

H. 介紹核潛艇有關知識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

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

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一、核潛艇主要分類: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二、核潛艇的創始: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

1946年,以海曼·喬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使用的壓水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

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

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

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開始首次試航。

三、核潛艇的彈葯:

早期的核潛艇均以魚雷作為武器。以後由於導彈的發展,出現攜帶導彈的核潛艇。

核潛艇安上導彈之後,便出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近程導彈和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以中遠程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又稱戰略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可擔負護航及各種偵察任務。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戰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轉移。

在各種偵察手段十分先進的今天,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彈道導彈核潛艇則以高度的隱蔽性和機動性,成為一個難以捉摸的水下導彈發射場。

彈道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

彈道導彈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國在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潛對地巡航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

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四、中國的核潛艇:

1、091型攻擊核潛艇

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依次稱呼為長征1-5號)。

首艇(舷號: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排水量:5500噸(水下);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90兆瓦,單軸。

2、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092型核潛艇中國研製的第一種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北約代號「夏」級,1978年動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軍使用。

1985年第一次水下發射導彈試驗失敗,1988年第二次發射才成功。裝備「巨浪一型」(JL-1)彈道導彈(發射重量14,700kg、最大射程約2,150km),12座彈道導彈發射管,數量可能在3艘,舷號均為406。2009年該型潛艇長征6號參與海軍60周年閱兵時首次對外公開亮相。

3、093型攻擊型核潛艇

中國093核潛艇(北約代號商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造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093型是「一級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其安靜性、武器和感測器系統將比在役的091型核潛艇(北約代號漢級潛艇)有所改進。

在評估武器裝備的性能時,對方強調:「除魚雷和可能裝備的反潛導彈外,預計093型還將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可能為自行研製的C801的後續型」。預計093型核潛艇首艇將在渤海造船廠下水,配置6門533mm魚雷發射管。

據媒體推測,093級的雜訊水平與阿庫拉級潛艇(鯊魚級)或洛杉磯級潛艇相當。其隱身性能較漢級潛艇大為改觀。

排水量:6500 噸;長:120 米;寬:10 米。

航 速: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最大航速22節。

潛 深:300公尺。

艇 員:140人。

武 器:12枚巨浪-Ⅰ型潛射彈道導彈(攜帶一個25萬噸克當量核彈頭),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4、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國海軍新開發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晉級潛艇)。094型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潛艇。預計將比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夏級潛艇)有明顯改進,安靜性和感測器系統性能有所提高,推進系統也要可靠得多。

094型核潛艇將裝載新型"巨浪-2"(JL-2)洲際彈道核導彈,射程超過6000海里(據報道,最大射程約14,000km),在數目和性能上超過夏級核潛艇上裝載的導彈。

因此,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從中國近海的活動"陣地"瞄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目標區。2007年在網上曝光,據推測是094型潛艇的照片。

5、095型攻擊型核潛艇

未有確切消息。

6、096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未有確切消息。

I. 印度等17年終於迎來新潛艇主要目標是什麼

在苦等17年之後,印度老態龍鍾的常規潛艇部隊終於迎來了新鮮血液。據14日報道,包括印度總理莫迪、國防部長西塔拉曼、海軍參謀長蘇尼爾·蘭巴上將在內的軍政高層14日齊聚孟買馬扎岡船廠,歡慶「印度製造的傑作」、新一代常規潛艇首艇「卡瓦里」號正式交付印度海軍。

主要目標還是中國

之所以印度對潛艇部隊更新如此焦慮,關鍵原因就在「中國」。報道稱,印度海軍此前只有老舊的13艘常規潛艇,以及自行建造和從俄羅斯租借的核潛艇各一艘。相比之下,近年來頻繁進入印度洋的中國潛艇部隊實力遠在印度之上,中國擁有超過60艘常規潛艇和10艘核潛艇。俄羅斯衛星網14日也說,別說跟中國相比,印度海軍至少需要24艘潛艇才能確保相對於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優勢地位,因為這些國家即將部署更多來自中國的潛艇。

J. 潛艇的建造時間是多少

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USS Nautilus SSN-571)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驅動的潛艇,1952年6月開工建造,1954年下水,它宣告了核潛艇的誕生。

常規潛艇的建造周期一般在1年半

核動力潛艇的建造周期要在5年-10年之間

閱讀全文

與印度造潛艇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舞董老師如何下豎叉 瀏覽:821
中國哪個縣城不娶女不嫁 瀏覽:555
印尼不能帶什麼入境 瀏覽:269
義大利黑面醬怎麼做 瀏覽:900
英國的羊肉怎麼樣 瀏覽:659
越南訂機票怎麼樣 瀏覽:908
伊朗人與中國人有什麼區別 瀏覽:613
越南女人怎麼吃豬血 瀏覽:252
香港去印尼泗水機票多少錢 瀏覽:426
哪個葯店買伊朗白斑膏 瀏覽:768
義大利披薩怎麼捏邊 瀏覽:150
遨遊中國倒車鏡怎麼放大 瀏覽:843
為什麼印尼不入侵東帝汶 瀏覽:231
中國為什麼噴子那麼多 瀏覽:39
宇宙和中國哪個偉大 瀏覽:124
伊朗有什麼好的飲料 瀏覽:468
嘉年華和義大利面哪個好 瀏覽:820
中國在疫情幫助哪些國家 瀏覽:637
英國坦克是什麼顏色 瀏覽:436
義大利潮牌是什麼意思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