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和印度在歷史上都有些什麼沖突
不好,可以說是一種半敵對狀態
印度和中國都是大國
尤其是人口,也同樣是文化悠久的古國
但是印度卻把中國當成一個對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
在領土上,印度和中國有三個地方存在爭議
其中東線面積最大,就是歷史上記載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現在這一地區大部分控制在印度手中,而且此地是雅魯藏布河谷,可以說是西藏最適合居住的地區,印度已經向此地區移民數百萬,甚至超過西藏自治區的總人口,其他兩個爭議地區則控制在中國手裡。1962年中印曾經有一次短暫的戰爭,對於那次戰爭被印度成為印度陸軍的恥辱,被中國三個師打到了德里附近,但是由於地理上,在西藏通往藏南地區(也就是爭議地區)補給線只能通過一個山谷,而且西藏地區交通運輸條件限制,中國不可能在此地區駐守太多軍隊,但是軍隊少了卻又無法守住此地區,加上政治因素,中國退回實際控制線。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仇恨。
至於現在,雖然中國和印度經濟都發展很快,但是印度現在經濟上還是遠落後於中國,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不斷,而中國卻是巴基斯坦的強有力的支持者,中國一直在支持巴基斯坦的軍備,僅次一項就讓印度損失很大,因為印度軍隊數量龐大,而且國內軍事工業不健全,為了不落後於巴基斯坦的軍備,不的不花高價進口俄美的軍備,而且,中國在爭議地區牽涉了印度大約60%的陸軍和50%的空軍,是印度始終無法全力對付巴基斯坦。在歷史上幾次印巴戰爭中,數次都是因為中國的暗中支援才讓印度的策略沒達成。
所以印度一直視中國為對手。
❷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領土之爭是什麼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❸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互相敵對,互相看不起對方
1,美國: 美國因其自身地位,不可能容許有挑戰其的存在,因此,最有潛力雖然實際差距還很大的中國是美國首要敵對目標,二國在經濟上都極度依賴對方,這也是中美並沒有起太大的矛盾的主要原因。但小摩擦還是不斷,個人認為兩國這10幾年不出意外應該就在相互扯皮使絆子中度過了。中美之間的矛盾,既是兩個陣營的矛盾,也是最大發達國家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矛盾,這一矛盾短期內不可解決,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二者之間主要是敵視和競爭關系。 美國和日本之間是盟友關系,日本面對中國和朝鮮的威脅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支持,但是日本人是一個不甘屈人之下的民族,發達的經濟也讓他們有資格這么做,但因為上文,這一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美日之間目前主要是競爭、合作的關系。 美國和印度有目前有相同的需求,首先是都希望能遏制中國的發展,其次是印度需要美國的軍火和能源等多方面的科技,而美國也需要印度豐富的資源,但美國要考慮到更為重要的堅實的盟友巴基斯坦,固然不可能跟印度發生太深的關系,而印度也因為其印度洋戰略勢必和美國會發生沖突,所以二者之間目前主要是合作並隱藏危機。 美國和伊朗是敵對國家,沒什麼好說的。 厄,先說這么多吧,要還有什麼想問的用網路HI問。 就世界來看,真正的和中國站在一起就有利益的只有朝鮮。
❹ 中國和印度的邊境爭端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針對印度媒體關於中印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對峙(外交詞彙稱「相持」)的報道,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迅速做出了回應。類似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中印邊界劃定之前也還會可能再次發生。中印邊界爭議顯然已經成為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的潛在威脅,也對兩國之間發展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構成挑戰。
但相比於以前類似對峙事件,這次邊境對峙事件有所不同,釋放出一些危險信號。一是這次印軍越境是在雙方有共識的無爭議邊界地段。按中國外交部說法,印度越境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並由印度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確認。印度違反條約和共識,既違反了印度承擔的條約義務,也破壞了國際法上的「禁止反言(estoppel)」原則。
❺ 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共有幾次大的沖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戰爭。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即聲稱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線為英國人劃定的邊界線。而中國人的立場是,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邊界線是非法的,應重新予以協商。雙方有爭議的地區是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高原——印度堅持認為該地區性拉達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麥克馬洪線」沿線地區。
50年代末,中國修築了穿過阿克賽欽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這一情況,並發現中國武裝部隊已經牢固佔有該地區。
隨後,雙方不可收發室免的發生了交火事件。由於印度對中國實力的低估,談判解決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印方甚至認為自元朝即為中國固有法定領土的西藏也應脫離中國。
1962年,其時中國剛剛結束三年自然災難,印度政府命令軍隊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由於印軍拒不撤回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中國部隊發起反擊。印軍慘敗撤回。中國即宣布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數英里。
(5)中國和印度中式上有什麼摩擦嗎擴展閱讀
戰爭尾聲
1962年11月21日24時,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
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❻ 中國和印度兩民族古時到底有什麼恩怨
大唐與印度之戰
初唐年間,在蔥嶺南有國名天竺,今名印度,乃佛陀誕生之地,舉國崇尚佛法。時分東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國。
貞觀年間,有唐僧玄奘,俗家姓陳,為求西天佛法,歷盡堅苦,往天竺求佛經。至中天竺見得天竺國王屍羅逸多。那中天竺國王屍羅逸多,又稱摩迦陀王,武功過人,頗有勇略,東征西討,象不弛鞍,轉戰多年,征服另四天竺國。待得見大唐高僧,喜不自禁,與唐僧語曰:「償聞汝國有聖人出世,汝能為我說明聖跡否?」唐僧乃與摩迦陀王略述太宗皇帝生平神武,中原平亂、降服四夷等功績,使得番夷諸國尊譽曰--天可汗。摩迦陀王聞之大為仰慕:「如汝所言,吾當東行面聖,朝覷汝王。」
唐僧在天竺游歷十數年,採集經論六百五十餘部,帶回中土。摩迦陀王多亦派使臣偕唐僧東來,謁見太宗皇帝。太宗亦喜,命雲騎懷儆,持節往撫天竺。摩迦陀王召國人大臣曰:「東土有天朝,名摩訶震旦,從古至今從未與我天竺往來,今摩訶震旦有聖人遣使到此,理當拜迎。」乃出朝恭迎唐使,膜拜受詔。復亦遣使大唐,獻火珠鬱金菩提樹,謁見太宗。兩國遂建交往來。
貞觀二十二年,摩迦陀王屍羅多逸逝世,國內陷入大亂,叛臣阿羅順那自立為主,僭奪天竺寶器,偽立為王。因地遙天遠,唐廷居然未聞。
文成公主怔怔地盯著香帕,上面提著一首詩。那是她在嫁到吐蕃前的一天,她偷偷地召王玄策入了大明宮,那時她正沐浴出來,猶如一隻散著清香的出水芙蓉,正梳著頭,王玄策貼在她的身後,嗅著她的發香,隨口佔了詩一首:
「娥皇垂髻發如雲,輕絲拂面疑似柳
想要問花花含羞, 馨香飄過柳枝頭」
那時節她只想著哪天王玄策立了大功,便可向父皇提親。但她沒有想到那是她和王玄策在大唐的土地上最後一次相會,隨後王玄策就被調去攻打高昌,為她的父皇建那千秋霸業。等他凱旋歸來時,父皇已把自已嫁給了松贊干布,這,也是為了大唐的千秋霸業。更沒有想到的是,她還能和他在這吐蕃國再次相會。此時的王玄策已是大唐右衛長史,奉詣出使天竺,途經此地,順便拜會了吐蕃王庭。如今二人再次見面時已人事全非,昔日的公主已是母儀天下的吐蕃王後,而昔日年輕風流的王玄策,如今已是名蜚海內的大英雄了。
王玄策是自願請詣接這出使天竺的苦差事的,不然行這萬里不毛之地,風餐露宿,受那荒野大漠風號沙礫之苦,沒有皇帝點名是沒人願意來的。不過王玄策卻自已報了名,為了什麼他自已非常清楚。太宗甚喜,接連給了許多賞賜,臨行前還讓他抓了蔣師仁做墊背當他的副史,帶走了唐僧的師弟辯機和尚做翻譯。從騎五十餘,從長安出發,一行人不知行了多少個月總算進了天竺的境內。
辨機是個和尚,倒還好說話,蔣師仁卻從出長安起,一路上就沒有停止過埋怨,一直嘮嘮叨叨到了天竺。他們沒有想到運氣更不好的事情:摩迦陀王已死,阿羅順那篡位,一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將伏擊。
總算玄策、師仁及五十從騎都是久經沙場,雖慌不亂,排成雁行陣把辯機夾在陣中,奮力殺出叢圍,直逃入吐蕃境內,松贊干布聞訊帶了千騎往援,結果只救脫了玄策、師仁、辯機三人,從騎盡皆戰死,全隊覆沒。
玄策大怒之餘,檄召鄰近各部軍府節度使,及近處各大唐番屬國,集兵馬萬余,自為總管,蔣師仁為先鋒,一仗擊潰天竺數萬先頭象騎,直取茶驂和羅城。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技量,雲梯、石車、火攻,狠攻三月余,終攻得茶驂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來,斬殺天竺兵將三千,另大半趕入恆河中溺死。
玄策以師仁為先鋒,自為後應,趁勢攻入中天竺,發誓要盡滅天竺。而天竺兵將與唐軍逋一接仗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無奈只好棄國投奔東天竺,求助東天竺王屍鳩摩的援兵,接著再收集些散兵殘將,欲反攻唐軍。玄策、師仁欺天竺人不通兵法,只知蠻斗,設了分兵伏殺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余眾盡皆坑殺。阿羅順那的妻子尚擁兵數萬,據險堅守朝乾陀衛,也被師仁擊破,逃的逃,降的降。至此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天竺遂滅,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餘所。
因東天竺援兵阿羅順那,玄策欲順勢再亡東天竺,東天竺王屍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三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罷兵回朝。執阿羅順那及一干降臣,綁俘長安,太宗皇帝大喜過望,下詔封賞玄策,授朝散大夫。
當真是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出塵有詩贊曰:
大漠狼峰孤煙直,天蒼地茫嘯西番。
鐵騎踏破極樂土,揚鞭異域蔑沙場
開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驃騎郎。
❼ 中國與印度邊界問題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 。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
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2018年11月,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7)中國和印度中式上有什麼摩擦嗎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
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施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於是,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中暫時擱置問題。但印度總理尼赫魯卻對中國的這一外交策略不買帳,沉醉於「大印度聯邦」的戰略構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膽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1954年10月,尼赫魯訪華回歸,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竟立即出現在印度官方地圖上,以此迫使中國接受這一事實。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沖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系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沖突的各項建議,繼續侵佔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❽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會鬧糾紛
主要是邊界領土的爭端產生的爭端: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
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
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❾ 中國和印度邊界糾紛是什麼
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新藏公路就通過這里,但是印度認為該地區是他們的領土。
❿ 中國和印度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戰爭,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和印度發生過中印邊境戰,這是在1959-1963年發生的,期間一直都有沖突,是因為印度不斷的在中國的邊境挑起事端,在中國的領土上設立軍營和界碑,派出部隊駐扎,印度說要按照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單方面劃定的邊界為主!但是此英立邊界嚴重危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印度軍方也不斷的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西藏與印度邊界的駐軍發動侵擾!在1962年,毛澤東下達自衛反擊戰決定,調集數百輛解放牌卡車和數萬官兵對印度進行反擊,印軍屢戰屢敗,最後部分軍隊投降,邊境戰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在從此以後的20年間,中印還是有部分沖突!這都是因為英國單方面決定的中印邊境條約有關!但是相關條約中國並沒有簽署和承認,所以此邊境條約應為無效!此條約是英國與印度簽署的,豈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