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客觀評價印度這個國家
印度是個危險的國家,其危險性不在於實力,而在於執念,印度人盡管智商低,但總是有大國想法,中國一直以來都誤判印度的想法,總以為上個世紀之前,印度作為第三世界受壓迫地區,具有和平友善的心態。至於什麼民主?連男女平等都沒有,給我講印度是民主的?鬼信啊,還有同婚,還有印度警察時不時抽打他的百姓
其實那是中國人的錯覺,或者說是自我代入感太強。印度有不結盟運動領袖甘地,但更有納粹在南亞的分支,第二次世界大戰,印度幾乎沒有受到波及,其納粹組織更沒受到破壞,包括甘地在內的幾任印度領導人都被刺殺死亡或被刺殺逃脫,除了宗教,種族矛盾外,印度軍國主義分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印度國大黨有大國情結,在甘地死後,迅速變質,盡管依然奉行不結盟的政策,搞左右逢源的騎牆派作風,那可是長期戰略,1962年的戰敗,導致印度徹底失去不結盟領袖的地位,而騎牆政策依然進行。
重點來了,歷史發展到21世紀,眼看隔壁大國越來越強,印度急了,這是培養近100年的納粹思想在印度早已根深蒂固,在獨立後的70年裡,對外印度不斷吞並周邊小國,對內搞種族屠殺,隨著近些年印度經濟的走強,印度人按耐不住想要與隔壁大國一決高下,印度很弱,但想法很大膽,國內軍國主義思想嚴重,印度人根本就不尊重周邊國家,他們以主人對待奴役的心態,去看待周邊小國,印度很弱,卻想與大國對抗,因為印度認為隔壁大國是它崛起的障礙,印度從獨立起就是這種想法。
印度如果有中國一半的實力,早就上天,開啟戰爭模式了,這不是開玩笑的,中國必須認真,嚴肅看待印度人思想發展的歷史,從大格局上去看就很清楚。
國大黨和人民黨都是侵略成性的1950-1962,中國幾次大危機,印度都要出來搗亂,如果不是中國實力遠超印度,印度真就打進來了。
人民黨簡直就是納粹,不,它起源就是納粹,比國大黨還極端,這些年的操作,懂得人自然懂。
第二次世界大戰沒結束,納粹軍國主義在歐洲消亡,但在東亞有殘余,在南亞卻發展起來。
想當年,人民黨的前身,與希特勒,東條都是臭味相投的,日本要在印度與德軍會師,結果德國被蘇聯擋住了,日本被中國擋住了,印度沒參與二戰,但軍國主義的種子保存在這里,二戰,印度人是覺得盟國阻礙了印度獨立,本來德日來印度打英國人啊,這都歸功於印度納粹的洗腦,同時國大黨也是附和這種說法的,印度政黨,只有納粹中的左派和右派,沒有和平政黨,有妥協都是因為實力不濟,中國需要特別注意印度,做好准備,印度實力不行,卻不能輕敵,什麼壞事,這瘋狂的國家干不出來?最好就是永遠壓制,並有辦法肢解印度
Ⅱ 印度的名族特性
1.中國人講究實用,不喜歡虛名,自古都是,曹操至始至終都不稱帝,朱元璋緩稱王等等,近代中國政策思想也是,韜光養晦,落到口袋裡的東西才值得重視。
2.而印度相反,印度人可以為了自尊心而放棄自己的利益,比如印度接受西方援助,但是從不對西方言聽計從,有時候還會為了不聽話的快感做出違背自己利益的事,這種心理特點是內含在印度文化中的。
在印度,名人乞討都很常見,不像中國人一樣認為乞討是很丟人的,而且中國人認為受人恩惠當湧泉回報,但是印度人認為,你施捨給我的就是我的,跟你無關。你幫我,你是在積德,而我是在讓你積德,這很平等,指望我回報是不可能的。
3.中國人認為,落後就要挨打,實力決定分量,沒有實力卻追求不相稱的地位是很危險的。
4.但是印度相反,印度人喜歡道德說教,而且最喜歡辯論,印度人認為對的事情總是對的,別的國家肯定也像他這么想,所以印度只要做對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國際的支持,這種觀點在印度領導的不結盟運動的時候使印度的威望達到頂點。但是之後的中印戰爭打破了印度的幻想。
中印戰爭,印度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強行在中國哨所後面設防,並拒絕任何形式的談判協商,想當然的認為中國不會發動戰爭。採用一切狡辯方式讓國際社會認為印度做的是對的。而中國當時跟蘇聯鬧翻,共產主義國家不信任中國,西方人無條件支持印度,但是警告印度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之一,這樣可能發生戰爭。但是印度強烈的自尊心使得印度人開始自誇,最開始還是冷靜的,最後所有人認為印度200個人就能消滅2000PLA,不幸的是對印度來說,戰爭結局很悲催,這種從天上摔到地獄的心情使得印度驕傲的自尊心碎了一地。
戰爭後中國退回原地,西方人開始反思,亞非拉也因為中國的軍事實力開始傾向於中國,印度道義至上的外交思想備受打擊,從此逐步開始務實,慢慢重視實力外交。
5.中國自古就是集權社會,俄羅斯也是,民主化之後的俄羅斯至今仍然是保持強人政治,而中國目前的威權政體也運行正常。
6.印度,民主是維持其國家統一和穩定的基石,也是其贏得國際社會喜愛的來源,但是也是其經濟發展的障礙。廣大不交稅的低素質貧民卻拿著廣大的選票,決定著國家的經濟政策,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使得印度經濟無前景可言。
印度也走不了集權道路,曾經有兩段時間印度是集權的,但是都使得印度社會動盪不安,經濟倒退,不同的國家需要走走不通的路,印度可以學習但不能照搬中國的道路。
印度有些許可能發展到巴西現在的境界,但也未必,拉丁美的巴西資源豐富,而且文化相對平等,而印度不平等的社會和貧乏的自然資源可能導致他永遠達不到巴西現在的人均經濟。
PS:印度的土地政策是,我只要在你家院子住一年,你不趕我走,那你的院子就是我的了。如果是公共地盤,我住下了,那就是我的了,任何人無權趕我走。
Ⅲ 莫迪稱印度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但為何印度現在卻有六個邦在鬧獨立
這主要是因為印度它國內的宗教矛盾非常的嚴重,國內有很多不同的教派。所以他們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之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所以印度才會有很多地區選擇獨立。然而印度絕對不會使這種事情發生,這樣無疑會給印度的其他地區的老百姓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一旦出現這種現象的話,將會使得其他的民族也紛紛的獨立。
當然印度總理莫迪他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旦這種事情發生,將會給印度的國際地位以及周邊影響帶來很大的沖擊。並且在國內也會引發連鎖的反應,一旦其他的地區都紛紛獨立,將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Ⅳ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雖然說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看,但是我們對於別的國家若不親身體會,是無法了解的全面的,他國對於我國也是一樣。那麼身為鄰居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他們又是什麼感覺呢?似乎印度人看中國總是很喜歡把中國當做競爭對於,從而進行各個方面的對於。
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其實對於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如何,這也是需要分差別的。那就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和沒有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對於沒有來過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大部分可能都是從網上所知道的訊息,所以對於中國經常是一種鄙夷的態度,認為中國某些地方完全比不上印度。
曾有個人去印度孟買出差,感慨了一句孟買真漂亮,而那個人的印度客戶則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話:「不用擔心,十年後上海也能發展成這樣。」emmmmm??估計無數上海人都想說一句mmp吧,這就是偏見時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但是若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十分客觀的,能夠充分知道兩國之間的差距。順便偶爾感慨一些中國的物價比他們國家要貴上一些,這也是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之一。當然了,其實更大多少的印度人,對於中國一無所知。
大多數的印度人僅僅能通過報刊雜志和媒體了解中國,所知道的東西,甚至不多於諸如成龍、長城和中餐等。不過一些印度人看中國時,仍舊持有積極態度,或對中國傾向於中立的觀點。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十分可觀中立的印度人,對於中國方方面面的印象。
印度人中國可觀的評價與對比
1、對中國人的印象:我們認為中國人是非常勤勞智慧且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一群人。中國人非常樂於獻身於國家,且常常把國家置於優先位置。而在印度,你可能常會在一些節日遭遇諸如因為工資原因而引起的罷工或者是長時間的假期,這些因素都對出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經濟和文化:很多印度人對中國多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表示贊賞。對印度的民主制度來說,想要重復同樣的經歷可能要用很多年。我們體會到中國文化是相當美麗的,當人們表演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時,他們展現了適時地同步性。我們發覺諸如武術、舞龍這樣的運動真的很美且令人著迷。
3、中國的產品:尤其是涉及到電的,都在印度很普及。我們在印多爾有Jail Road,同樣地,大多數的印度城市都有專門銷售中國商品的地方。像金立、小米、OPPO、VIVO這樣的手機牌子在工程師當中也很受歡迎。但不幸的是,有時中國製造常常被認為是劣質、便宜、山寨的同義詞。
4、教育與娛樂:像成龍一樣的明星在印度非常受歡迎,中國的動作電影我們都喜歡~我們覺得中國對於各種體育運動「從娃娃抓起」的態度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印度的教育從來不把目光聚集在學術能力之外的其他事上。
Ⅳ 印度人:為什麼中國不想學我們印度的制度
最近界通小編看到印度網友在國外論壇提出的一個問題:India is the greatest democratic country in the world. Why doesn't China want to learn the system of India?——印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主國家。為何中國不想學習我們印度的制度呢?
▲印度人:為什麼中國不想學我們印度的制度? 網友: 你好像說反了
這種問題只有印度人才提得出來。其實許多網友看了小編寫關於印度的文章時都說——印度的文章應該放到娛樂版塊。雖然網上黑印度的文章不是空穴來風,但確實稍微有那麼一點誇張。除了大眾所傳的:印度沒有廁所、臟亂差之類的問題,並沒有人會去客觀指出印度值得圈點的地方。(其實是有好的地方)
但本篇不是要為印度洗白,也不是也要黑印度。小編想說的是大家要分清印度和印度人兩個概念。因為某些印度網友也確實太逗比了。從他們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就看得出來了——這次印度人口中所說的「制度」不是他們的種姓制度,而是他們認為的民主制度。
中國需要學習印度的制度?這種說法貌似就是印度人先入為主地認為咱們中國人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啊!而外國網友怎麼評價這個問題呢?(以下評論不代表小編觀點)
1、現實檢查對比:中國——如果一個國家可以確保他們提供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如:道路、學校、醫院、公園、地鐵、工廠、機械、科技、火車、汽車和軍事等等,那麼無論它處在什麼體制或制度下,都意味著這是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雙贏——這就是中國。
反觀印度,印度人覺得自己的系統非常棒,但他們的政客也發現了嚴重的漏洞,因為每一項決策他們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導致了惡性循環。種姓、宗教和語言在不斷破壞和侵蝕著它的社會結構。投票政治和綏靖政策已經把印度真正的優勢給毀掉了。
2、人們會採用適合他們的制度來解決問題。印度是民主的,因為這適合它的氣質。這是一個多種語言和多文化的國家。此外,印度也很好地吸收了英國的「遺產」。從一開始,印度的政黨官員就刻意地鼓勵民主思想和自由。另一方面,中國則是一個更為統一的社會。歷史上他們被賦予統一的心態。中國人十分團結與勤勞,沒有印度人的懶散,不受宗教的約束。
中國人認為他們是最好的,他們也知道自己是最好的。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能與他們分高低。因此,他們覺得自己不會去學習別人的制度。這也是由他們幾千年來的發展所決定的。印度所謂的民主無法套用在中國身上。假設真的將印度制度強加於中國,或許暴虐的規則可能會帶來進步,但更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3、你好像說反了。他們需要學習什麼?這是一個比印度更發達的國家。印度肯定無法像中國那樣高效而且具有組織性。 政治、腐敗正在毀滅印度。是的,雖然中國也存在腐敗,但他們正在嚴肅治理這一缺陷。這並沒有阻礙他們進步。所以請你告訴我中國為什麼要學習印度的制度?政權更迭總是失敗的——問問美國政府就知道了。
4、印度是最大的,但並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主的國家。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我們都知道應該尊重他們。當我們談論政府系統或制度時,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如果中國能夠為其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活,建設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和全球一流的軍事/經濟,也能使數十億人民擺脫貧困,為他們的人民提供安全的社會保障。那麼,為什麼他們要向印度學習呢?
所謂的「民主」又給了印度什麼?我相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運行方式。這不是自然科學,沒有對錯之分。你想得太單純了。
Ⅵ 印度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們又不是真的傻,不至於太不切實際。
對外來說實際上印度對局勢的控制是很好的,極少出現因為冒進而造成嚴重的戰略風險。只不過他們的投機心態太重,又太好面子,所以每隔幾年會自信心爆棚幹些對國家沒有什麼實際收益(對政客則未必)的傻事。簡而言之,印度每隔幾年就會燒了自己的手,卻從來沒有引火燒身。
印度對外最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是最近幾年居然把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撩了一把。但實際上最騷的操作是:他們自己也知道打不贏,只是莫名其妙的想要賭一下。
去年印度又撩了巴基斯坦一把,撩完之後又要采購防空導彈,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印度在邊境的前線機場部署的都是米格21,所以挨打的也是米格21。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印度的防空導彈已經太過老舊。巴基斯坦從中國買了紅旗16,這種導彈對中國來說不過是集團軍級別的野戰防空導彈,但印度恰恰連首都防空都沒有這種等級的導彈。它的前線機場如果被巴軍突襲那就是一波流,戰斗機連起飛都來不及,所以只有放一些二代機用來送人頭。
然而,印度人是打起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不行的嗎?不是!
洞朗危機期間印度空軍跟中國的差距更大,對峙最緊張的時候把整個東北部的蘇30全部撤走了。然後就滿世界求購反坦克導彈和防空導彈。然而這些采購在局勢冷卻後很快就涼了。
那麼,印度是跟中國對峙之後才發現防空能力不行的嗎?還不是!
印度實際上從2015年就開始跟俄羅斯談引進S400,但是直到今年才把協議給簽了。交付據說要到2025年。在S400交付之前印度的國土防空對於中國和巴基斯坦來說都等於忽略不計,但是誰也說不準在這5年之內印度會不會再次惹事。
對內來說印度政府吹的牛皮已經很多了,實際上印度人冷靜下來自己也不信,只不過「民主體制」下人民作為一個整體是很好騙的。雖然人們都知道這是在吹牛,但還是會因為政客能吹而投他們的票。
其中最典型最不切實際的莫過於2020年成為超級大國了。還有就是2024年(印度財年是2024年3月到2025年3月,所以很多媒體也說成2025年)5萬億美元。這種話印度人自己信嗎?實際上我們從各種渠道看到的印度國內媒體和自媒體的報導來看,大部分印度人自己都不信。
Ⅶ 印度人的想法
印度是個種姓社會,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心理:
精英階層高等種姓:自大,欺軟怕硬,類似南朝鮮國。
低種姓平民階層:對未來機會沒有規劃,無誠信,道德層次低(受教育程度低)。
一、印度民族的性格是什麼
軟性文化,是由於它短少一種強有力的文化中心,由於印度的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使印度民族的共同文化成為了一種含糊的東西,從甘地開端的許多印度指導人,經過調和來保證國內的穩定,但同時也使得文化的中心愈加含糊了。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但是印度教也是一種軟性宗教,它吸收了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內容,還有可能遭到了中國文化或波斯-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眾多宗教雜揉的結果就是印度教是一種十分有容納力的宗教,這點是可貴的。
但是由於在容納的同時缺乏吸收,使得這種宗教變成了一個大雜燴似的東西,這種宗教的軟性在很大水平上影響了印度人的性格。
二、印度人的飲食文化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
Ⅷ 印度人口這么多為什麼他把這個當成優點
人口增長意味著勞動力。勞動力在特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的。
但是很多所謂的「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故意的忽略了勞動力向生產力轉化的必要條件,因此生產出了「人口紅利」的巨大謬論。
這個謬論影響極大,危害也極大。
以印度為例。
我們知道,勞動力首先是要吃飯的。一個青壯年勞動力需要消耗的資源遠比沒有勞動能力的兒童和老人要高。
那麼印度的現狀是,和中國一樣,各種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幾分之一。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40%,人均糧食消耗量不到中國的一半,甚至與朝鮮不相上下。雖然有人替印度辯解說他們有素食傳統,但事實求是的說,以印度的農業現狀,要想讓大多數印度人平時能夠吃到肉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因為這樣,印度雖然號稱為每個學生供應午餐,但是兒童的營養不良情況仍然比中國高好幾倍。
雖然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可以依靠進口糧食,但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卻根本不可能。因為在世界糧食市場上交易的全部糧食加起來都不夠中國人吃兩三個月的。
印度國土面積比中國小,總體資源也不是很豐富,特別是能源資源不足。然而中國在最近三十年之內已經把各種資源價格拉高了近十倍,這就間接提高了印度發展的資源成本。
印度的工業化程度遠低於中國,但印度的恆河受到的污染程度卻不亞於中國的主要河流,那麼在印度將來工業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壓力也會遠大於中國。
誰來養活中國,這是一個讓中國人認真思考的問題。但是哪個印度人思考過誰來養活印度?
我們的地球不可能允許13億中國人過上3億美國人的生活,何況再加上12億印度人?
勞動力是需要教育的。
根據印度自己的報道,印度目前有3億成年人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印度目前的教師總數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根本不可能為全體印度青少年提供完全的基礎教育;這就意味著雖然印度號稱擁有比中國更好的教育系統,但是想要在三十年內真正改變印度基礎教育極度落後的現狀是絕對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印度目前就業的這一代勞動力,正在進入就業年齡的下一代勞動力,再加上正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再下一代勞動力當中的絕大多數,都不可能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都不可能滿足現代化高技術產業(例如印度引以為傲的軟體)的要求。而只能從事初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沒有得到教育支持的情況下,「產業升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勞動力是需要就業的。特別是像印度這樣大量的低級勞動力,就業更是困難。
印度和中國一樣是一個高度落後的農業大國,7億印度人在以現代技術只需要不到1000萬人就能耕作的土地上勞動。農業技術一旦發展起來,就意味著需要產生幾億人的剩餘勞動力。這樣規模的低級勞動力,靠服務業,軟體,制葯是絕對不可能容納起來的。只有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大型工業企業,就像中國一樣。印度試圖依靠與中國不同的跳躍式發展,需要付出的代價只能是龐大的令人發指的失業大軍和貧困人口。
基礎設施是就業的基本保障。印度是一個幾乎沒有高速公路的國家,那麼是不是說印度已經發展到完全不需要高速公路的程度了呢?這當然不可能。不說別人,單說那些土地被徵用的地主和農民,他們自己需要高速公路嗎?
中國經常遇到拆遷問題,但印度的問題是根本就不修公路,不拆遷。強拆固然不對,但乾脆不修公路難道就對了嗎?這不是民主的問題。人民需要高速公路,這毋庸置疑。要高速公路就需要拆遷,就需要補償和協調。政府的任何決定,只要做,就會對部分人的利益產生影響,就需要協調利益,需要撫平影響。政府不就是用來干這種事情的嗎?做的不好是一回事,不做事是另一回事。印度政府為了避免自己的麻煩,逃避責任而選擇不作為。這樣的情況我們已經見識得多了,印度人民需要公路嗎?需要鐵路嗎?需要電力嗎?需要自來水嗎?需要水利工程嗎?需要糧食嗎?需要教師嗎?需要醫生嗎?為什麼不去做?因為「民主」!印度的民主選出的是明哲保身,只說空話,不做實事的政府。
勞動力是需要保障的。
印度人沒有身份證,而在沒有身份證背後是一個連基本的公民身份管理系統都不具備的國家。中國人在沒有身份證的時代至少還有戶口本。我們知道印度是一個全民公費醫療的國家,但是在一個連公民身份都沒有法定文件進行證明的國家,如何對公民進行社會保障呢?更不用說印度所擁有的醫療資源根本不能滿足全社會的需要。印度的公費醫療在理論上或者文件上或許能夠做到,但人均壽命卻比中國低近10年,這就是事實。
沒有資源,沒有教育,沒有就業,沒有保障。勞動力越多社會的負擔就越重,社會就越不能發展。大量的勞動力剩餘,比人口老齡化可怕的多。
我們說中國未富先老,我們現在這一代人的社會負擔很重。但這並不是計劃生育的後果,而恰恰是解放後人口過度增長的結果。如果中國的人口得不到控制,我們下一代人會比我們更加難以就業,更加沒有社會保障,需要負擔更多的老人和孩子。現在是以我們這一代人的艱辛還上幾代人欠下的債,並換取下面幾代人的幸福。
Ⅸ 印度是怎麼評價現在的中國的
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辦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卻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完全沒有中國人做牛做馬般吃苦耐勞的精神!
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產的」總理」牌轎車,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所以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卻難以從中得到實惠。
印度人可以在總統府對面乞討,也可以在象中國長安街一樣的繁華地段搭棚生活,沒有人敢以影響市容為由把他們象鴨子一樣到處驅趕。在印度不會因為三輪車影響政府形象而被取締,只要你能在某個地方找到謀生的門路,就不會有人管你。而在中國則嚴格得多,官員們對於形象的關心遠超對百姓的生活的關心。
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下來後和平民一樣。中國就不一樣了,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
中國的官員總數的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低於法國,由此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得多。
中國的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有多少資金耗在爛尾樓里,比登天還難。可以說每棟爛尾樓里都是官商勾結的結果,每棟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民幣投進了這些黑窟窿,這種現象在印度卻很少見。
除了爛尾樓,還有機關和央企的福利房遭到質疑,另外樓市的調控也被指越調房價越高,中國人買房真心難。
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這是國家對公民提供的一種福利,代為支付醫療費用。發達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瑞士、丹麥,都是全民免費醫療,一切費用由國家負擔。美國、日本等實行醫療保險制度,但是對於退休的老人和窮人,則是免費治療,在俄羅斯國土上的所有人,全部免費治療。第三世界窮國印度,也敢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古巴、巴西、智利也是全民免費醫療,全民普及基本衛生服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國民健康指數都位居世界前列。連朝鮮這種窮國也免費醫療,可是經濟大國中國,只能是夢想!
中國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圍堵,而且圍堵非常有效。而印度作為民主國家,與世界主要強國關系非常的友好,不存在武器禁運,所以印度的發展空間比中國好得多。
印度人貧窮,主要是因為懶惰。如果印度人也象中國人這么勤勞,印度百姓肯定比中國人的生活好得多。
Ⅹ 印度人還有僕人,為什麼標榜自己 是民主國家
中國有十四億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