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多少神獸

印度有多少神獸

發布時間:2022-11-02 03:30:50

❶ 牛為印度的聖物,為什麼印度那麼多神獸反而獨尊牛呢

在去印度旅行前,我們往往會受到這樣的提醒:在印度不能吃牛肉,更不能傷害那裡的牛。原因便是印度是一個將牛奉為聖獸並予以法律保護的國家,在印度的街頭隨處可見到處遊走的牛。

那麼牛同國徽上的其他動物相比又有什麼優勢呢?雄獅兇猛、、充滿力量感但卻好戰、極具攻擊性;大象穩重卻在繁殖能力以及生產中的作用上遜色不少;駿馬瀟灑、敏捷但卻難以馴服、放盪不羈。只有牛與人相處時憨厚溫和,耕作時勤勤懇懇,遇到危難時又能勇猛的挺身而出,像一個聖人一般受到敬仰。所以,牛最終成為了印度人獨尊的聖物。

❷ 外國的神,神獸與神器有哪些

「寶藏吉祥天」

遠古流傳下來的神傘,傳說是印度佛教神話中的女神吉祥天秘藏的寶物。吉祥天的名氣非常之大,她是印度神話中美麗、豐饒和幸福的女神,又名功德天,是毘沙門天的妹妹,雍容華貴、驚艷絕倫。印度神話中有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守護神「毗紐天」和破壞神「濕婆」, 三主神是「三位一體」的,梵天負責創造,毗紐天負責維持繁榮,濕婆負責破壞,三者輪回不斷。地位僅次於三大主神的是雷帝「帝釋天」,他是「二十諸天」的領袖之一,統領四大天王等神將。帝釋天無意得罪了濕婆的分身,陶爾梵剎斯,被濕婆詛咒,使得帝釋天統領的二十諸天全部失去了活力。阿修羅族,是印度神話中的惡魔族,他們趁機進攻二十諸天,二十諸天毫無抵抗能力,向梵天求救,梵天請毗紐天出手相救,毗紐天告訴二十諸天,只有取得不死甘露,才能使他們恢復活力,但做成不死甘露,必須和阿修羅族共同合作完成。於是諸天和阿修羅族一起攪拌出了不死甘露以及吉祥天和其它一些神靈,所以吉祥天又名為乳海之女。諸天非常高興,獨自拿著不死甘露慶祝,阿修羅族郁悶之極,從諸天那偷走了不死甘露,毗紐天又變化成美女的樣子,把不死甘露又給騙了回來,讓諸天恢復了活力,打敗了阿修羅族,吉祥天認為毗紐天是這次聖戰的英雄,就嫁給了他。

「雙龍阿修羅」

寄宿著阿修羅王化身成的雙龍神力的木刀,阿修羅和天眾、龍、夜叉、干達婆、迦樓羅、緊那羅和摩呼羅迦合稱天龍八部。是一種非天惡魔,梵文寫作Ashura, 意思是無端挑起戰爭,容貌醜陋之意,阿修羅男的極丑,女的是極美。阿修羅王經常率領部下和帝釋天進行無休止的戰斗,因為阿修羅族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所以相互妒忌搶奪,發動爭戰,後戰敗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在不死甘露的爭奪中,雖然毗紐天騙回的甘露,但眾神飲甘露時,被一個叫羅喉的修羅混進去一起喝了,結果被太陽神蘇利耶和月神旃陀羅看見,報告了毗紐天,毗紐天用法器割掉了羅喉的頭盧。羅喉的頭盧懷著怨氣沖到天上,化成了暗星羅喉星,不停的追著太陽神和月神咬,這就是日蝕和月蝕的來源。羅喉剩下的身體,就化成了另一顆暗星,計都星。

「琉璃弁天·菊」

琉璃是指劍玉上那枚弁財天自己的琵琶擊倒魔鬼變化成的寶珠,菊是日本皇室的徽記。弁財天是創造神梵天的妻子,梵文寫作Sarasvati,是持水之物的意思,她的名字是印度的河流,也是眾神之母,她是音樂、智能和財富的女神。擁有許多手腕,手持七弦琴、聖典和數珠,額上有三日月的印,坐騎為孔雀。她原本是梵天所作的女兒,不過因為長得太漂亮,所以梵天便想她成為自己的妻子。弁財天發覺到了梵天的不良動機,為了逃避梵天的視線而隱藏起來,梵天便變出第五個頭,弁財天逃脫不了父親的視線,最終放棄了,成為了梵天的妻子。後來他們二人生下人類的始祖摩奴。由於梵天創造人類的順序,為印度的種姓制度奠定了根基,人被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賤民五個等級,種姓制度最初出現的歷史原因是公元前880年開始的民族大混雜,作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發現必須制訂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確保種族的純潔性。因此創造者梵天就不得不擔當種姓制度的始作俑者,被濕婆砍掉了第五個頭,也有說是因為濕婆懲罰梵天與自己的女兒亂倫,將他的第五個頭砍掉了。不管他是因為什麼被砍掉了第五個頭,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指出濕婆和梵天,他們之間存在著緊張關系。可以看出弁財天無法跑出父親的手心,這和阿市被迫嫁給淺井長政的政治悲劇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把武器就是阿市命運的寫照。

「煉槍赫羅漢」

是一把用煉獄之火鍛造而成的真紅烈炎之神槍,煉獄一詞源於羅馬天主教,有洗滌的涵義。是羅馬天主教對那些所謂不完善的信徒進行,行刑和凈化的地方,只有獲得了基督教完美狀態的那些信徒才能去天堂。這里有各種酷刑懲罰他們,痛苦的強度和受害者的罪狀成比例。一般用來比喻殘酷、水深火熱、充滿殺戮的地方。赫是顯赫、有名氣的意思,羅漢為梵文Arahan 的音譯,意為殺賊、應供、不生,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在佛祖圓寂時,受囑托維護世間的秩序,救助苦難黎民,不會輪回轉世,就像護法一樣守衛世界上的人們,為大眾造福。真田幸村就向來自地獄的戰神,渾身是膽,視死如歸,為自己的理想和所愛的人全力戰斗,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英雄。

「焰光毘沙門天」

是一柄寄宿著毘沙門天王強大力量的破邪之劍。雷帝帝釋天麾下有四大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他們守護著須彌山。毘沙門天,就是多聞天王,傳說中的軍神,梵文寫作Vaisramana。身穿綠色甲胄,左手握銀鼠,右手持寶幡,率領夜叉族守護北方,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他也是日本神話中的七福神之一,還有六位是:漁神比壽神、財神大黑天、美神吉祥天、智能神弁財天和長壽神壽星老。鬼武者初代和三代中,明智佐馬介的最強武器也叫毘沙門天劍。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就自稱為軍神毘沙門天,他信奉佛教,終身未婚配,毘沙門天也象徵著他的一種戰斗精神,果勇、無懼、渴望勝利。

「鬼迅護法天童」

這里鬼迅是指鬼將軍,那裡忠於職守的意思,護法天童之名,是源於日本神話中傳說的軍鬼,是軍神毘沙門天的貼身護衛,對毘沙門天忠心耿耿,一起並肩作戰。也就是毘沙門天的三太子哪吒,他在印度神話里是一位有三頭六臂手金剛降摸杵,腳踏無敵風火輪的神將。他的哥哥就是毘沙門天的二太子,二郎神。至誠的若獅子蘭丸誓死都守護著信長,對信長絕對的忠心,願意用生命去守衛他,把信念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最強武器命名為鬼迅護法天童,很符合他的為人。

「是大神咒」
是一把附含的智能真言的神將配,源於至佛教「般若波羅蜜心經」,上卷的第38句,原文:「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咒語被佛家稱為宇宙最庄嚴的聲音,不同的咒語,是不同菩薩的教導,般若波羅蜜心經,具說是最圓滿的咒語,而且是最神聖的咒語。咒文代表著佛家無上的智能,與有戰國第一兵法家之稱的武田信玄很是相配。

「三界斗戰文殊」垃寂

寄宿著斗戰勝佛神力和文殊菩薩智能的三節棍。三界是指神、魔、人這三界,斗戰是指斗戰勝佛齊天大聖孫悟空。文殊就是指文殊師利菩薩,梵文 Manjusri,又名滿殊屍利,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或室利是頭,德,或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傳說他誕生時有十大異象:天降甘露、地涌七珍、倉變金粟、庭生蓮花、光明滿室、雞生鳳子、馬產祥麟、牛生白犢、豬誕龍豚、六牙象現,後來就到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是佛陀的大弟子,智能、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能的菩薩,稱大智。以卓越才能著稱於世,與觀音(大悲)、普賢(大行)、地藏(大願)同為四大菩薩,並被稱為七佛之師。也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

「冥穿摩利支天」
寄宿摩利支天的力量,象火焰一樣能把敵人完全消滅的鎖鐮,冥穿是指的把敵人完全消滅。摩利支天是傳說中光明聖母,隱身和消災的保護神,梵文寫作Marici。日光的化身,佛教的守護善神,又名摩利止天。以三面六臂,每面兩臂,騎著豬的天女形象出現,她是梵天之女,作為日光、風神接受信仰。也是帝釋的隨從,據佛經記載,她有大神通自在之法,無人能見,能知,能害,能欺騙,能責罰。傳入日本之後,成為武士的守護本尊,在密教系統也有很高的地位,密教中的一個著名手印——摩利支天隱形印,就是依仗她的神力而行,管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和二十八星宿。有二臂與多臂之化現,坐騎是七猛豬,傳說日本的忍者都精通隱身術,所以半藏的武器以會隱身法的摩利支天來命名。

「烈槍降閻魔」

降三世明王用來降服閻魔的烈炎神槍。烈槍是指的平八的武器類型,降閻魔是指的降三世明王降服閻魔。所謂降三世,即降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的貪、嗔、痴三毒。他是鎮守東方之明王,有時也稱此明王為勝三世或金剛摧破。有三面三目八臂,是東方阿閃佛的忿怒身,在金剛界曼陀羅內,又是金剛薩陀的忿怒身。和不動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烏樞沙摩明王並稱為佛教五大明王。

「神滅第六天」

寄宿著可以毀滅神的第六天魔王力量的魔劍,第六天魔王是佛教中傳說的佛敵,專破壞別人修行,佛教中的天,共分欲界、 色界、 無色界,有二十八重天。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此天中的魔王叫波旬天王,為欲界之主。與居住於色界之頂的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大自在天,同為妨礙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他化自在天有五首、三眼、四手,第三眼能噴出神火,燒毀一切。他們經常破壞人間的善事,除了魔王,尚有魔軍、魔民、魔人、魔眾為其眷屬,惱害人類,一般所稱的魔羅。神滅第六天,喻指魔王的力量強大到能毀滅整個第六天。

「清麗天弓愛染」

愛染明王所持的清麗神弓。清麗天弓是一種神弓名,愛染則是指的佛教中所記載的愛染明王,外貌凶惡無比,但內心十分慈悲,是尊位處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的明王,名為「愛欲貪染即凈菩提心」,常用愛敬之法,普渡眾生。他印度神話中的愛神,他曾許下諾言,凡是供奉他的世間男女,皆會得到世間的情愛,夫妻情盡者、痴男怨女、姻緣不如意者,只要修煉他的愛敬之法,都會如願以償。

「羅剎刃金狼」

用傳說中金狼的牙鍛造出的神刀。羅剎是太平廣記里所記載的三十六鬼之一,十分高大,青面獠牙,黑身朱發綠眼,極其凶惡,而且人鬼通吃,為惡鬼的總名,和夜叉一起由毘沙門天統管。人們也經常把冷血無情、窮凶極惡的人稱為羅剎。金狼神,日本神話中的神獸,自然界的狼成為神格化以後的存在。能驅除災厄,防火災和防盜。

「剛鋒仁王尊」

寄宿著能夠吞噬惡鬼的仁王之力的金剛之矛。仁王, 別名叫二王、二天或仁王尊。 是兩個守護在寺院的大門口的兩邊的仁慈的王。用他們獰錚的臉,兇猛的目光,強健的身體和嚇人的武器來守護著寺院,趕走惡靈。仁王是典型的上半身赤裸的代表, 雖然在很早的時候的畫像是有穿護胸盔甲。他們其中一個的張開口,弄成「阿形」, 持著金剛杵; 另一個的嘴閉上成「吽形」,拿著大劍,他們有時候也會被稱為金剛力士和密跡力士。光榮的官方設定集上,慶次那頁就有仁王的造型。

「鳳眼光明遍照」

用有能給予全世界光明之力的鳳凰之眼,製成的聖鞠。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鳥,該鳥高貴華麗、無與倫比,被喻為「百鳥之王」。又稱為不死鳥,能不死而重生,傳說鳳凰的壽命到了後,就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常用來比喻受到大的挫折而沒有氣餒,重新振作後,再次綻放光彩。也被看做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能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壞閃黑暗天女」

寄宿著破壞之女神,黑暗天女神力的忍刀。黑暗天女源於西藏神話,是指的傳說中的魔女敦賢娜莫。虛幻世界之王,惡魔門巴塞敦那波也從自己的影子中繁衍出魔女敦賢娜莫,相傳她是在沒有月亮的半夜出生的,所以被藏族人稱作黑暗天女。他們結合在一起,生下了八個兒子,八個女兒。他們被稱作「哈辛」,意思是說這十六個兄妹既不是完全的神,也不是完全的惡魔,可是他們的後代卻構成了本教的惡魔世界。

「白陽八咫烏」

用八咫烏一起從太陽神那叼來的神鐵製成的火繩槍。白陽是指耀眼的烈陽,八咫是日本傳說中的八個太陽。八咫烏是頸上掛著上古三神器之一八尺瓊勾玉的三腳神鳥,傳聞是賀茂建角身命也的化身。神武天皇東征平定日本時,從日向(今宮崎縣)一帶東征大和(奈良縣),一路激戰,到了和歌山縣熊野一帶的山林中迷失了方向,被困熊野山,因為神武天皇是天神御子,所以天照大御神派八咫烏為神武天皇其引路,破解迷陣

「蝮蛇」

是用傳說中的腹蛇之王——太地非的毒牙所製成的魔爪。太地非原本是大雀命封仁德天皇之子,又名蝮之水齒別命,為反正天皇,後入魔道成為腹蛇之王。蝮蛇也是歸蝶的父親齋藤道三的綽號,他是戰國第一陰謀家,思想詭異無常,歸蝶的智謀也不在其父之下。

「碎城舞獅子」

寄宿著能破壞粉碎一切的獅子之力的錘和炮,是強大權威和巨大力量的象徵,碎城是指石川強大的破壞力。獅子在中國古代是威猛、強大的象徵,以石川五佑衛門的體形和力量喻為能毀滅一切的獅子也不為過。中國古代建築物大門兩旁都擺放的石獅,後傳入日本琉球、沖繩一代以後形象被製成陶制的屋瓦,並相信這樣能保佑屋子不易遭受火災。

三貴宇津皇子」

寄宿著日本神話中三柱神之力的三節棍。東瀛神話中記載,在天地初成之時,形成了一昨蒼茫的天高原。後在天高原誕生了三位最高的主神,合稱為三柱神。分別是眾神之首,天之御中主神;掌管生命之源的高御產巢日神;掌管黃泉之國的神產巢日神,三貴宇津皇子就是指的這三位。接著又誕生了宇摩志阿斯柯備比古尺神和天之常立神,他們五位都是沒有性別,而且不會現身的日本最高神。後來又誕生出一級級的下級神,其中就包括了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等「神世七代」。=

「天之瓊鉾」
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創造日本大地用的神矛。日本原本是一座漂流在汪洋中的小島,沒有根基,四處漂流,於是五主神派了一對下級神,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去為日本島打一個根基,使之固定,不在四處漂流。他們兩人站在天之浮橋上,拿著長矛,在汪洋中劈波斬浪,讓海水在日本島的下方成漩渦狀旋轉,再拔起長矛,施展神力,讓從長矛的矛尖滴下的海水,凝聚成了日本島的根基,這個島又稱為淤能基呂島。這把日本的定海神針就是前田慶次的LV5武器——天之瓊鉾。

「蛭虸」
隱藏著伊邪那岐和那美的第一個孩子蛭虸詛咒之力的義肢。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凝聚海水,使其成為日本島的支柱後,在島上架天柱,建起了八尋殿,開始了幸福的生活。某天兩人在宮殿中圍繞著庭柱漫步,在無形中相遇,相互凝望對方,伊邪那美先開口說:「好英俊的男人」,伊邪那歧說:「好美麗的女人」。於是兩人相愛,後來誕下了一個愛的結晶,取名蛭虸,此乃濃姬的第5把武器的來源,結果蛭虸是一個畸形兒,長到三歲,兩足癱瘓,不能起立。 這就是和濃姬聯系,濃姬的武器就全部是義肢,LV5武器就是以蛭虸來命名的。

「獄焰火具土」
寄宿著燒殺伊邪那美的火神火具土神力的火繩銃。

伊邪那歧、伊邪那美二人誕下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畸形,他們很傷心,於是向天之御中主神問其緣由,主神告訴他們原因是在他們相遇時,女的先開口說話了,所以誕下了畸形兒。二人回到八尋殿,再次在宮殿中圍繞著庭柱漫步,這次兩人相遇時,伊邪那歧搶先說:「好美麗的女人」,伊邪那美再答到「好英俊的男人」,於是兩人終於誕下了正常的孩子。可惜造化弄人,美好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伊邪那美在生火之夜藝速男神的過程中因為被燒傷不幸去世,離開了伊邪那歧。這位火之夜藝速男神就是雜貨孫市的LV5武器獄焰火具土的原形。伊邪那美去世後,伊邪那歧悲憤異常,整日以淚洗面,將妻子埋葬後,就用自己的配劍「十握劍」砍死了火之夜藝速男神。最終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於是決定獨自往黃泉之國找伊邪那美。

「意富加牟豆美」

寄宿著伊邪那歧黃泉平坂擊退亡靈之仙桃神力的蹴鞠。伊邪那歧傷痛欲絕的來到黃泉之國找自己的妻子,但伊邪那美卻不願見到自己丈夫,因為她已經吃了黃泉國的飯食,外形不在像以前那麼美麗。伊邪那歧強項行闖進妻子的房間,看見伊邪那美全身是蛆,半人半鬼,面目全非,頓時嚇得心驚肉跳,撒手便要舍她而去。伊邪那美遭到丈夫的拋棄愛恨交加,惱怒之下便與丈夫決裂了,並派出八部雷神追殺伊邪那歧,伊邪那歧擊用十握劍退了八部雷神。接著伊邪那美又派出女鬼進行追擊,伊邪那歧用自己頭上的黑發卡扔到地上,變成了葡萄樹擋住了她們。伊邪那美只有派出了王牌,黃泉大軍追殺伊邪那歧,伊邪那歧一邊砍殺如潮水般湧上來的黃泉大軍,一邊急忙撤退,一直被追到黃泉的邊界平坂。這時,伊邪那岐看見坂下有顆桃樹,於是從桃樹上摘下幾個桃子,等黃泉軍追到時,便將桃子打向他們,看到桃子砸來,黃泉軍慌忙逃了回去。伊邪那岐命對桃子說:「你們有靈性,能驅鬼避邪,以後黎明眾生遇到危難時,就剛才幫助我那樣,去幫助他們吧!」於是賜給它們名號叫意富加牟豆美,意為大仙桃神,是仙福之神。今川義元的LV5武器——意富加牟豆美就是一個蹴鞠,外形很像桃子。最後伊邪那美親自出馬,追殺而來,伊邪那岐只有用千引石堵住了黃泉入口,兩人互對千引石發誓,表示正式決裂。

「炎槍素戔鳴」

-寄宿著日本傳說中破壞神素戔鳴之力的烈炎神槍。伊邪那歧逃到築紫島的日向國桔小戶的阿坡歧原,在河裡沐浴,洗去污垢。衣服化做了十二位河神。而後洗左眼化為天照大御神,並讓她統治去天高原;洗右眼化為月讀神,讓他去統治夜之國;最後洗到鼻子就化為建速須佐之男,即日本傳說中的破壞、狂暴之神——素戔鳴尊,讓他去統治海洋。這就是真田幸村的LV5武器——炎槍素戔鳴的名字來源,炎槍是指幸村所用的是炎屬性的十文字槍。建速須佐之男素戔鳴尊本性逆天,又非常思念母親伊邪那美,於是決定去黃泉津國見她。首先去向父親辭行,伊邪那岐聽後十分惱怒,痛斥了素戔鳴,然後隱於塵世不再露面。

「日影天鈿女」

寄宿著從天之岩戶請出天照大御神的天宇姬神舞蹈時所持的寶傘。
素戔鳴又特去向姐姐天照大御神辭行,由於須佐之男的力量太過強大,去天高原時,弄得驚天動地,天照以為須佐之男是來攻取她的領地的,於是做了萬全的防禦准備,沒有聽取建速須佐之男的解釋就和他發生了沖突。經過數回合昏天暗地的決斗,建速須佐之男以強大的戰鬥力,勝了天照大御神。天照大御神被其驚人的破壞力嚇壞了,於是逃到天之岩戶,緊閉上了天石屋的門,躲藏起來。照耀整個世界的光輝都來自天照大御神,她這一躲藏起來,使得整個天高原變得一片漆黑,群魔出來亂舞,邪神開始肆意破壞。眾神只好商議去想辦法請回天照大御神,他們先分別造出了八咫鏡和八尺瓊勾玉。然後讓長鳴鳥去天香山銜回真賢樹枝,吊掛八咫鏡和八尺瓊勾玉。再讓天手力男神躲在天石屋門旁。最後讓天宇姬神,又名天鈿女,手持神傘,跳起裸舞,眾神看了天鈿女的裝束後,都認為是嘩眾取寵,一起取笑她。天照大御神聽見笑聲,隔門問是怎麼回事,天宇姬神對天照大御神說有比她更尊貴的神來了,大家在迎接。天照大御神又氣又驚訝,於是開門看看是誰,看見八咫鏡裡面的自己,問道:「這位是誰,她難道比我還尊貴?」這時躲在天石屋門旁的天手力男神,趁機將她拉了出來,天照大御神出來後萬物受陽光普照,都恢復了生機。這位裸舞請神的天宇姬神天鈿女舞蹈時所用的神傘,就是阿國的LV5武器——日影天鈿女。後眾神商議將開罪天照的素戔鳴趕出了天高原。

「琥死那陀」
素戔鳴之妻,櫛名田姬身姿變化成的小刀。上回講到眾神為了安撫天照大御神的心,決定將建速須佐之男拔掉手、腳指甲,逐出了天高原,素戔鳴來到出雲國肥河上游的鳥發地區,看見這里的主神足名椎正在和妻子手名椎、女兒櫛名田姬抱在一起哭泣。於是上前去詢問原委,原來這有條八俁大蛇,有八頭八尾,時常來騷擾地方百姓,每年必須向其進貢美麗女子才能暫保一時平安,這次要吃足名椎的女兒櫛名田姬。建速須佐之男看此女子長得絕美,於是以娶其為妻做條件,答應去為民除害,斬殺這條八俁大蛇。他們成親後,建速須佐之男將櫛名田姬變成一把梳子帶在自己頭上,前去斬蛇。琥死那陀就是和須佐之男妻子,櫛名田姬變成的那把梳子的造型很相似。

「蛇之麁正」

斬殺日本神話中怪物八俁大蛇的神刀。
素戔鳴早就聽聞此蛇十分兇悍,硬拼實難取勝,知道此怪物嗜酒,於是想了一條妙計。他先在讓足名椎在指定地點建了一個院子,然後在院子的圍牆上開了八個入口並架了八個祭壇,將每個祭壇上都放上一壇香濃烈酒。不久八俁大蛇出現了,真如傳說中言,有八頭八尾,身型巨大。它聞到酒香,於是將八個頭伸進壇子里,喝起了烈酒,不久便醉倒了,這時須佐之男趁機迅速拔出配劍,先砍下了它的八個頭,再把它砍成幾段。這把斬殺八俁大蛇的長劍就是信長的第5把武器——蛇之麁正。具多方面資料考證,這把蛇之麁正,就原來伊邪那歧的御用神劍,十握劍。此劍有十拳長,又名天之尾羽斬,天是對素戔鳴的尊稱,尾羽是大蛇的意思,全譯為素戔鳴斬殺大蛇的神劍。十握劍在決戰3中也是非常強力的武器,這把劍目前還存放於著名的石上神宮。

「天叢雲」
在八俁大蛇尾部發現的神劍。建速須佐之男正在肢解八俁大蛇,砍到尾部,發現有硬物,割開一看,一柄神劍藏匿於此,八俁大蛇的頭部有雲覆蓋,所以此劍又名天叢雲,劍身很厚,劍柄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此劍就是和八咫鏡、八尺瓊勾玉齊名的上古三神器之一的草剃劍。因為後來為景行天皇的兒子日本武尊倭建所有,他在戰場上被大火圍攻之際,該劍自動出鞘切掉燃燒的野草解圍,所以又名草剃劍。這把劍可以說是日本最著名的神劍了,在決戰3和歷代最終系列中都有出現過。

「暗牙黃泉津」壓
大國主神從黃泉津國帶回的生太刀打造成的鎖鐮。建速須佐之男斬殺了八俁大蛇後,就和櫛名田姬幸福的生活著,並誕下了很多子孫後代,其中的大國主神,在宇摩志阿斯柯備比古尺神的支持下建立了出雲國,率領出雲眾神和天照的大和眾神爭斗。還從黃泉津之國帶回了一柄生太刀,然後用這柄太刀打造了一把充滿煞氣的鎖鐮,就是半藏的第5把武器——暗牙黃泉津。

「天之麻迦古弓」粻蓊 -
天照大御神派遣天若日子下凡時賜於的神弓。大和神系和出雲神系正式開戰,天照大御神派天津國玉神喪屋的兒子天若日子去討伐出雲國,結果天若日子卻迷上了大國主的女兒,並娶其為妻。天照又鳴女去打探情報,結果被天若日子用天照大御神御賜的天之麻迦古弓和天之迦久矢射殺,這把天之麻迦古弓就是稻姬的第5把武器。

「神劍カムド」

日本神話中,天津國玉神喪屋斬裂大山的神劍,又名大量。天之迦久矢射穿了鳴女,直飛到天高原,被最高主神之一的高御產巢日神接住,他認出了是天若日子的矢,將矢投了回去,正好叉死了天若日子,天津國玉神喪屋悲痛萬分,於是用自己的神度劍,別名大量,將一座大山,一劍斬成了兩半。這柄開山神劍就是蘭丸的第5把武器——神劍カムド。

「轟雷建御雷」
寄宿著傳說中武神,建御雷神神力的錘和炮。天照大御神見派去的將領都無法收伏出雲國及大國主,於是派出了王牌,武神建御雷神去收伏出雲國,建御雷強大的戰鬥力,終於使得出雲國及大國主俯首稱臣,石川的第5把武器轟雷建御雷就是指的轟雷建御雷神,轟雷是指石川背上的那口大炮。

「天孫降臨」寄宿著傳說中天孫,邇邇藝命神力的采配。

建御雷回到天高原,報告了出雲國的情況,且暫時無人治理,正好天忍穗耳生下了一位男神,名為邇邇藝命,他又被稱為天孫,天照賜他三神器,並讓他治理出雲國,信玄的第5把武器——天孫降臨,就是指的他。

「木花開耶.櫻」

寄宿著日本神話中傳說的美女木花開耶姬神力的神劍玉。邇邇藝命娶了大山津見神的女兒——木花之佐久夜姬為妻,木花之佐久夜姬是傳說中的美神,在櫻花盛開時出生的,名字的意思就是櫻花盛開,木花之佐久夜姬又名木花開耶姬。他們誕生下了很多子孫後代,其中包括後來的神武天皇,她就是阿市的第5把武器——木花開耶.櫻的化身。

「螺鈿三日星」
寄宿著傳說中三位星神神力的用螺鈿裝飾的木刀。

螺鈿三日星又名天津三日星,螺鈿是一種日本傳統的裝飾技法。三日星是指的邇邇藝命和木花之佐久夜姬的三位後代,天津日高日子穗穗手見命、天津日高日子番能邇邇藝命和天津日高日子波限建鵜葺草葺不合命,此三位就是政宗的第5把武器——螺鈿三日星的來源。

「靈劍布都御魂」
神武天皇東征時,天照大御神賜於的神劍。人間戰亂紛飛,天照大御神命建御雷神將自己的配劍賜給了邇邇藝命和木花之佐久夜姬的後代神武天皇一柄靈劍,助他平定整個日本,這把靈劍就是光秀的第5把武器——靈劍布都御魂,又名布流劍。在明治時代,大宮司菅政友挖掘禁地石上神宮,發現有這柄上古神兵,現在這柄靈劍和十握劍一起放在石上神宮,供人們敬仰。

「斗尖荒霸吐」

寄宿著土著神,荒霸吐神力的神槍。荒霸吐神是日本關東以東,東北以南土著居民所信奉的神,神武天皇平定日本,消滅了邪馬台國,邪馬台國的國王長脛彥和其兄安日彥,沒有被神武天皇所殺,逃到津輕(今日本青森縣西部),和那裡的先住民們結成荒吐族,所供奉的便是荒霸土神。據戰後初所公開的偽史文書記載,荒土神是在日本全土都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神,由於朝庭在與荒吐族的戰斗中取得勝利,因此荒吐神被貶為戎神,與其有關的其它神靈也被降格為守護神社大門的客神。另外,也有一說在青森縣發現有名的遮光器土偶便是以荒吐神的樣子為藍本製做的.

❸ 印度神話中的十大怪物

十大怪物有:一 Yali獅子、大象和馬的組合體。二 Airavat是一隻擁有4個鼻子的大象。三 Makara是「海龍」或「水妖」。四 Gandaberunda是印度神話中的一種虛構的雙頭鳥。

五Navagunjara它有公雞的腦袋,孔雀的脖子,獅子的腰,公牛的駝峰,蛇的尾巴,大象的腿,老虎的另一條腿,還有一隻羚羊的腿,還有一隻手拿著一朵蓮花。六Chakora這是一個紅色的鷓鴣。

七Ahi也被稱為Vritra或Vitra,是印度教神話中的巨龍。八Kamadhenu是一頭牛,在印度教神話中被描述為所有奶牛的母親。九Garuda是鷹。它有鷹的頭和翅膀,還有一個人的身體。它被稱為鳥類之王。十Timingila是一條巨大的海蛇。

印度神話中四大神獸介紹

猴子。在印度,猴子和人和平友好地待在一起的畫面並不少見,印度人民認為猴子比人聰明多了,他們就是我們的祖先,理應好好供起來對待。

牛。牛在印度人民心裡的地位也很高。他們認為,它們辛勤勞作的精神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

蛇是冰冷的,身體還很黏黏膩膩,一般人是無法接受它吧。但是在印度,它不僅被接納,還被看做是神獸。圖中這些美女竟然一點害怕的感覺都沒有,搶著與它們零距離。

印度最尊敬的神獸,那就是下面這位了—老鼠。在中國,如果說到老鼠受人的供養,那一定會被當成笑話,然而,在印度就大大相反了。

❹ 印度「神獸」泛濫成災,已達到3億多頭,為什麼他們不能吃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所愛戴的動物,例如我們中國國寶大熊貓,那可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細心照顧和愛戴的動物。在印度,他們所信仰的「神獸」就是牛,牛的地位在印度來說十分的高,印度的牛不會被拉到田地里去辛勤勞作,有的牛十分的悠閑,只是每天讓這些牛來生產一些牛奶而已。現在印度的牛已經增長到三億多頭了,堪稱泛濫成災,為什麼印度人不吃牛肉呢?

最後,在印度殺牛是會被判刑的,所以即使印度的牛泛濫成災也沒人敢去殺它。所以泛濫成災的牛隻能通過出口處理,因為在印度國內,沒有人敢親身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❺ 東西方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都有哪些這些神獸的來厲等故事

1、東方之神 青龍原為古老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道教東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龍,位於東方,屬木,色青,總稱青龍,又名蒼龍。《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青龍東斗星君」為:「角宿天門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駟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雞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東方龍角亢之精,吐雲郁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冥,來立吾左。此外,道教還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青龍者,東方甲乙木水銀也,澄之不情,攪之不濁,近不可取,遠不可舍,潛藏變化無盡,故言龍也。 青龍為星名,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尾、箕)的總稱,其狀如一條龍,又稱蒼龍,其色表,表東方。《北極七元紫庭秘訣》載:「左有青友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監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後有玄武名執明,建節持幢,背負鍾鼓,在吾前後左右」。 2、相關傳說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1、西方之神 白虎原為古老神話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其形象虎,位於西方,屬金,色白,總稱白虎。《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白虎西斗星君為:「奎宿天將星君,婁宿天獄星君,胃宿天倉星君,昂宿天目星君,畢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參宿天水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西方自虎上應觜宿,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同時,道教亦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經》雲:子若得一萬事畢,淑女之異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動,故稱之為虎也。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2、術語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白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葯,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鹼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1、南方之神 朱雀原為古老神話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貴、柳、星、張、翼、軫),其形象烏,位於南方,屬火,色赤,總稱朱雀,亦名「朱鳥」。 2、史料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南方朱雀星君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匱星君,柳宿天廚星君,星宿天庫星君,張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軫宿天街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南方朱雀,眾禽之長,丹穴化生,碧雷流響,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同時,道教也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朱雀者,南方丙丁火硃砂也,刨液成龍,結氣成鳥,其氣騰而為天,其質陣而為地,所以為大丹之本也,見火即飛,故得朱雀之稱也。 1、北方之神 玄武原為古老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女、虛、危、室、壁),其形象龜,亦稱龜蛇台體,位於北方,屬水,色玄,總稱「玄武」。 2、史料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北方玄武星君為:「斗宿天廟星君,牛宿天機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虛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錢星君,室宿天廩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台形,盤游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右。」同時,道教也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剛。」《經》雲:上菩若水。非鉛非錫非眾石之類,水乃河東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葯不可暫舍,能養育萬物,故稱玄武也。 在道教護衛神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專門用於鎮守道觀山門的天神,稱為「四象」,亦稱「四靈」。

❻ 上古神獸有多少分別是什麼

【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朱雀】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青龍】
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又有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鳳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鳥了,頭像雞,頷像燕,頸像蛇,胸象鴻,尾像魚。五德之鳥。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強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個國家,分別由十二個王來統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績來評選,而是由天命來決定。麒麟就是傳達天命,為自己的國家選出王者的神獸。
【檮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神異經?西荒經》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已然是一派怪異扭曲的形象,與其說是魔獸不如說是生化實驗失敗核泄漏的產物。
【獬豸】
古代神裁製度下產生的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白澤】
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為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古風》有載。
【鑿齒】
人形獸,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應有一定智能)。曾為羿於壽華之野射殺。
《山海經(海外南經)(大荒南經)》、《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偃曝餘談》有載。
【重明鳥】
在《拾遺記》中說,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能摶逐獸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或一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國人都全灑掃門戶,以留重明。如重明鳥未到的時候,國人或刻木,或造銅像,
為此鳥的形象,放在明戶之間,則魑魅之類,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現在,都刻木像、造銅像或畫圖像,故現在畫雞於門上。
【畢方】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華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袁珂說華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駢雅》:「畢方,兆火鳥也。」鳳即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徵。《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大風為害,堯乃使羿...繳風於青邱之澤。」大風即大鳳。《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玫,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 饕餮】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雲:「周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附:狍鴞:《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註:「為物貪惏,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鴿子的異種)
《洞冥記》有載。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高級寵物)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 里的混沌,就是被人類醜化了的混沌。 它把混沌說成是一隻象狗又象熊的野獸,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有腿卻不能走,空有一個肚皮卻沒有五脹六肺,且德行極壞,遇著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蠻勁去抵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語?)
《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稱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贔屓】
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狴犴】
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貔貅】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 天庭。 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比較統一,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一起,突眼,長獠牙。到現在常見到的貔貅多是獨角、長尾巴。
【螭吻】
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椒圖】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
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
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睚眥】
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狻猊】
傳說形如獅,喜煙好坐,佛主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夔】(kui)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隻 以上是第一隻 第二隻乃秦始皇所殺 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 所以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麼神奇了。
【禺疆】
「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貐】(yayu)
又稱為「窫窳」(yayu)。傳說猰貐曾是天神,被名為「危」的神殺死,後來被復活,但是變成了食人的怪獸。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狸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如圖)。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後羿將它殺死。
【禍斗】
「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並且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徵。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並且排出帶火的糞便。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虛耗】
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隻腳穿鞋著地、另一隻腳掛在腰間,腰裡還插有一把鐵扇子。據說唐玄宗曾經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郁。玄宗大怒,立即喚人,於是有一個大鬼出現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鍾馗。
【五通神】
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聊齋志異》中有一些關於五通神的記述,稱一名姓萬的書生斬殺了其中三通,並且重傷了另一通,最後一通被金龍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後X盡人亡。
【三足烏】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後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後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蜇人,有毒,能殺人。《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蜇獸獸死,蜇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蟄鳥獸則死,蟄木則枯。」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水經注(若水)》有載。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述盪則是左右有頭。《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胡】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搜神記》有載。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神異經》有載。
【傲因】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天狗】
傳說中神獸名。可禁凶害。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三角獸】
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發,三角,青質,白腹,跋尾綠色。」
【九尾狐 】
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徵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徵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九嬰 】
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山犭軍】
亦稱「hui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海外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土螻】
字面意思常被誤認為一種蟲子,其實它是一種凶獸,形狀似山羊,四角,能吃人。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

❼ 印度神話中有哪些神

史詩神
梵天:創造之神。
毗濕奴:保護神。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阿修羅:惡魔。
迦樓羅 :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
主要的神
因陀羅:天帝。
阿耆尼:火神。
伐樓那:水神。
閻摩:死神。
蘇利耶:太陽神。
八大守護神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經常由於抵擋不了強大魔鬼的進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夠菜的)。
因陀羅:雷電之神,眾神之首,後成為天王。被佛教吸收後又叫「帝釋天」,為善見城城主。在很多動漫以及小說中登場,比如《天空戰記》、《聖傳》、《風雲》等等,不過好象一般都是擔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進了佛教以後得名帝釋天,為善見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雖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戰神的身份登場,但是百里還是用了帝釋天這個佛教名稱(因為聽起來比較有型,也請大家不要太過計較,呵呵)。也有傳說帝釋天指的並不是一位天神,而是一個頭銜,由功德最大的人擔當,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過了現任的帝釋天,那麼他的寶座就會發熱。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別是:死神閻摩、海洋之神伐樓那、風神伐由、酒神蘇摩、太陽神蘇里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財富之神俱比羅。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閻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後

因陀羅
變成了閻摩羅王,而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又衍生出了十殿閻王(閻羅王其實是十殿閻王其中之一,只不過名氣最大)。而風神伐由的兒子就是飛將軍神猴哈奴曼,因為隨著羅摩(毗濕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奮勇作戰而聞名,胡適先生認為他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財富之神俱比羅是個有趣的傢伙,傳說他在成為天神前是一個竊賊,因為在濕婆的神廟中行竊碰上奇遇就稀里糊塗地成為了天神,他其實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聞天王,不過兩者的形象可相差甚遠——據說俱比羅身材矮小佝僂,渾身珠光寶氣,顯得俗陋委瑣,而北方多聞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還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聞天王也被稱為施財天,也就是中國人過年時人氣狂高的財神爺。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護神里主要登場的就只有帝釋天因陀羅,而由於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會出現的緣故,俱比羅和多聞天王(昆沙門天)就被當成兩位不同的天神了。
Indra眾神之神, 天空, 暴風, 雨水之神, 騎白象
Agni 火電之神, 三腳七手三頭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壞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戰神, 六頭十二手, 騎孔雀
Lakshmi 財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騎金蓮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風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陽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術科學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誠諾之神
Vishnu 憐憫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騎水牛
釋迦
釋迦: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相傳為印度北部小國王子,後舍棄家庭,權位,獨自出走。七年後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又被稱為釋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說的大日如來。佛教中最為崇高的神,曾降伏過中國的戰斗之神齊天大聖。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即八部眾,說法見於佛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曾提到過:「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即帝釋天為首的天神。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徵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
阿修羅:阿修羅是與天對立的一族。他們非常好戰,男的極丑,女的極美。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有美食而無美女。雙方常因此而互相爭斗,場面十分慘烈。「修羅場」的說法即從此來。阿修羅一族被視為戰神,他還有個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龍:龍無論在東西方神話,還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個非常歡迎的角色。以其獨特的外形,強大的力量備受青睞。可以說一說到奇幻,人們就會想到龍,龍幾乎成了奇幻文學的代表。東西方的龍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頭部特徵,善飛翔,會從嘴中吐出物質攻擊等。這些驚人的巧合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否以前有此一類生物存在。龍的記載在我國由來以久,大量詳實,准確,生動的記錄貫穿著整個古代正史,有紀可考的記錄最後見於民國初年,讓人十分迷惑。但天龍八部中的龍其實說的是一種大蟒蛇。
乾達婆:擁有黃金之翼半人半鳥的精靈。天界的音樂家。
迦樓羅:中國人很熟悉的一種大鳥,傳入中國後演變成了金翅大鵬鳥。原型是種翅有種種庄嚴寶色的神鳥,一天吞噬一條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哪來這么多龍讓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後又從火焰中復活,鳳凰重生的傳說即來源於此。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雲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凈威音、勝慧庄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庄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❽ 世界歷史上流傳的真正神獸有哪些

上古十大神獸是指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獸,這十數種神獸分別為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朏朏、諸犍、混沌、慶忌、青龍。出自《山海經》,《淮南子》等著作。並不僅僅是指十個數量。 但是並沒有什麼十大凶獸,那是玄幻小說作者自己搗鼓出來的。 中國古代神獸是指以上古六神為代表的皆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這些生物來無影去無蹤,但在中國古典書籍和傳說故事中經常講到,現代普遍的科學說法是這些神獸是現實中的動物組合而成的形象。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 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有9大神獸,其中分為五大瑞獸和四大凶獸。 五大瑞獸 「瑞」即好、吉祥的意思;瑞獸就是吉祥的神獸。對瑞獸的崇拜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想平安幸福的樸素願望;對瑞獸的圖騰崇拜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一種追崇與敬畏,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們從遠古時代一直沿存至今。 中國古代神獸之一:龍 龍是中華文化里的主要圖騰、主要象徵,有帝座的寓意。在中華主族(即大多數華人)及朝鮮人、越南人、柬埔寨人自稱龍的傳人。龍也是封建時代中國等東亞各國帝王的象徵。 龍與鳳凰、貔貅、龜、麒麟一起並稱「五瑞獸」,香港渣打銀行在1979年起發行的鈔票都是以這些瑞獸為題材。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對應的地支是辰,所以有辰龍一說。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這些詞條里有各種分支內容)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 中國古代神獸之二:鳳凰 鳳凰,是 「鳥中之王」,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鳥,十二生肖里雞的原型就是鳳凰,鳳凰原本是陽性的,又被稱為太陽鳥,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 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 中國古代神獸之三:貔貅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是古代瑞獸,有獨角、雙角之形,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其形短翼、卷尾、鬃須。 人們視貔貅為吉祥,貔貅的口越大,就說掙得越多錢, 肚子越圓, 就裝得越多錢,貔貅倍受喜愛,是因為貔貅有一個極為罕見的特點:有嘴巴,但是沒有排泄器官,也就是只有進而沒有出。於是希望能像貔貅一樣「只有進而沒有出」,人們才會不惜萬金以求招徠無盡財氣。 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認為「貔貅」會旺偏財的,所以他們都會在公司或營業地方擺放一隻貔貅,屬偏行的行業有外匯、股票、金融、賽馬、期貨等等。但對作姦犯科者不靈,因為其為靈獸。 中國古代神獸之四:玄武龜 龜,龜背的紋理宗密,中國人一直相信,龜隱藏著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為一種神秘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動物。 同時,更是因為龜壽命極長,所以成了長壽的象徵,人們多用「龜齡」喻人之長壽或與「鶴齡」結合稱「龜齡鶴壽」和「龜鶴齊齡」。 自古以來人們相信其能帶來祥瑞之氣,龜已成為先行先知的靈物,擺放玉龜可以化陰補陽,調節室內陰陽平衡和天然磁場,能補運氣旺財位,用玉龜鎮宅可平平安安,吉祥富貴。 中國古代神獸之五:麒麟 麒麟與貔貅(pì xiū)、鳳、龍、龜並稱為"五靈",麒麟為"五靈"之首。早在周朝時,我國就有麒麟的傳說。記載最詳細的是《毛詩正義》書中說:"麟,麋身,馬足,牛尾,黃毛,圓蹄,角端有肉---"。 傳說中麒麟性格溫良,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生肉,是有德行的仁獸,因此,歷代帝王都愛麟,把它的出現視為國之奇瑞,以示自己皇威顯赫,詔示清明。 四大凶獸 比較出名的上古四凶,分別為渾沌、饕餮、窮奇和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中國古代凶獸之一:渾沌 渾沌是古代的凶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 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中國古代凶獸之二:饕餮(tāo tiè)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 中國古代凶獸之三:窮奇 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 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古代凶獸之四:檮杌(chóu táo)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 」 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凶惡的人。 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❾ 印度為何將牛視為「神獸」,敬之如神

如果說牛最嚮往的地方是哪裡,那麼一定就是印度。他們對它像是家人一樣,為其建造牛屋,,即使建造不起牛屋,也會讓牛和他們休息在一間房間里,如果房子太小那就寧願自己在外面露天休息,並且每天早晨都會給牛准備一份精心准備的早餐,究竟是什麼讓他們這么尊敬牛呢?

❿ 世界上四大神獸之一有什麼神獸

所謂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是故處於堂上之陰而知日月之次序,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暑。

中國古代把天空里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總稱為「四大神獸」。

另外,四大神獸也是周易六爻卦象相對應的「六獸」中的四獸,總稱「六神」,分別是青龍、朱雀、勾陳、騰蛇、白虎、玄武,除了表示五行和方位,還反應卦象信息。

四獸也是中國十二時辰制對應不同時辰吉凶的一種提法。往往青龍對應的時辰為吉時,白虎、朱雀、玄武對應的為凶時。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多少神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尼不入侵東帝汶 瀏覽:231
中國為什麼噴子那麼多 瀏覽:39
宇宙和中國哪個偉大 瀏覽:124
伊朗有什麼好的飲料 瀏覽:468
嘉年華和義大利面哪個好 瀏覽:820
中國在疫情幫助哪些國家 瀏覽:637
英國坦克是什麼顏色 瀏覽:436
義大利潮牌是什麼意思 瀏覽:211
印度種姓性質怎麼樣 瀏覽:359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8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62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6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23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5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302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34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8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8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9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