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教中三頭六臂的佛是什麼佛代表什麼
據我所知 三頭六臂的佛好像只有阿修羅 下面是我對阿修羅的總結
阿修羅:
修羅Sura 和阿修羅Asura 來自於梵文,修羅就是『端正』,國人稱其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翻譯過來叫『無端正』。無端正自然長相醜陋,且兇狠而好鬥,而修羅的長相倒可稱作氣宇軒昂。其實他們是親戚關系,血緣離開也不算很遠。在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故事中,阿修羅從頭到尾就被毗濕奴和修羅算計了,出力多少不說,不但長生不老葯沒嘗到,還落得個身首異處。
【六道之一】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眾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介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
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斗不休。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猶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斗。阿修羅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雙足立海上,身越須彌山。
【阿修羅道】
佛經中經常講到「修羅」。其從六道輪回之中就有了「阿修羅道」。 六道為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羅、四;畜牲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斗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 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漸列之為惡道。 簡說六道--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只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福如天人,德非天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域;為三惡道)各道都有等級積分,隨因受報。種善因,得善果。所謂種惡因得惡果;你所受的都是你自己做的。
後世影響
【轉生原因】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業因差別經》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回諸善根。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
B. 三頭六臂、三頭八臂,哪吒到底是怎麼樣子的
哪吒,全名李哪吒,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第三子,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在道教神壇的頭銜是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哪吒師從太乙真人。哪吒有一個比較出名的技能法術,就是三頭六臂。其實哪吒的三頭六臂的來源有幾個不用的說法,一個是說太乙真人給了哪吒三個火棗,哪吒吃了以後就會了三頭六臂的法術。 還有一個說法是哪吒割骨還父,死了之後,太乙真人用蓮藕給哪吒做法身,三頭六臂是蓮花法身的附加技能。
C. 哪吒三頭六臂從哪裡來的,如來復活了他,為何又要害他
哪吒是古代的神話傳說人物,道教護法神。而我們對於哪吒這個人物也並不陌生,西遊記中就有著哪吒的身影,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帝派遣托塔天王(也就是哪吒的父親)帶領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而哪吒在這次大戰中受了父親的命令前去捉拿孫悟空,在捉拿期間哪吒還用出了「三頭六臂」的神通,但還是沒能成功。
佛祖這么做的原因無非是想將李靖父子徹底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下。讓李靖父子心甘情願的聽自己的指示,這也就是西遊記中佛祖能派遣李靖父子的原因。
D. 三頭六臂的人物是誰
三頭六臂的人物通常指哪吒。哪吒並不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人物,而是傳自印度化為多聞天王的兒子。印度教中有各類法象,哪吒的三頭六臂即是法相之一,哪吒的三首即象徵三法印,諸事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八臂代表了八聖諦。
哪吒簡介
哪吒,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佛教及道教護法神。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在道教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善勝童子。
哪吒主要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封神演義》《西遊記》《南遊記》等多部古典文學作品。
哪吒主要定型於鬧海屠龍的傳說,以及降魔伏妖,再成仙入聖等故事內容,出生奇異,一身神器,能變化三頭六臂又或三頭八臂;百邪不侵、免疫病毒瘟疫、專克攝魂奪魄的蓮花化身。
E. 人真的有三頭六臂嗎
哪吒 哪吒太子的性格相當復雜。他的名字顯然表示他來自印度,可是現在幾乎沒有人說「太子爺」是佛教神。尤其是現在有人說,在台灣有太子爺神像就是道教廟的特徵。看起來哪吒已經變成地道的道教神。 他的形象完全是個小孩子。這種形象在民間信仰中也是很特別的,除了少數神明之外,沒有那樣的神。另外,哪吒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特別出色的人物。特別是《封神演義》里的鬧龍王宮、蓮華化身、父子相剋的故事等,隨著《封神演義》的流行,膾炙人口,成為人們都熟識的故事了。 關於哪吒的變遷,已經有很多學者的論考。早期研究之中,最重要的是柳存仁博士的有些論文(1) 。柳氏對《封神》與其中故事加以全面性的檢討。柳氏考證雖然很詳密,但是仍有未盡之處。最大的問題是,柳氏認為《封神》的成立在《西遊記》之前。後來不少的學者討論過哪吒或者《封神》的問題。其中台灣沈淑芳、陳曉怡兩氏的碩士論文的內容最精(2) ,尤其是陳氏的論文富於具體性,關於哪吒的變遷最完備。還有桑高仁教授從人類學觀點討論父子相剋故事,胡萬川氏探討《封神演義》中的「封神」意義(3) 。這些論文都值得參考,然而有些問題仍然存在。 筆者靠前人研究的成果,在這里進一步要檢討哪吒太子的由來與《封神》故事上的問題。首先關於哪吒的變遷再加以探討,特別注意到哪吒甚麼時候成為道教神,還要討論他的兄弟的由來。另外,要探討《封神演義》作者的思想及對於民間信仰的影響 而人就不怎麼知道啦,哈哈,美貞,回答的夠仔細了吧
F. 什麼神明有三頭六臂
不是神明有三頭六臂,三頭六臂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哪吒三太子的主要神通,變成三個腦袋和六條手臂,手使六件武器攻擊敵人,以一敵六;出自古典名著《西遊記》等多部古籍。
神話里,三頭六臂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哪吒三太子的神通,變成三個腦袋和六條手臂,手使六件武器攻擊敵人,以一敵六。哪吒施展此法術時,手上都拿著降妖伏魔的神器,打鬥時威力無窮,象徵著神通廣大、法力高強。
(6)印度有多少三頭六臂擴展閱讀:
哪吒這一形象的最初源頭,是印度神話中《羅摩衍那》中的夜叉哪吒俱伐羅與克利須那神在流傳中混合而成,二神「都是力量強大的童神,且都有打敗巨蛇的事跡,是印度佛教中的護法神,源自密教,屬夜叉神系統。
據說是毗沙門天王三太子(一說為毗沙門天王孫) ,天王出行時專為天王托塔,持金剛杖,能降魔除惡,安定三界。形象為三頭六臂(一說為三頭八臂),面貌凶惡,名為「忿怒哪吒」,以示威猛之力和護教之心,梵文全名是羅鳩婆,也譯作哪吒俱伐羅。
在佛教典籍中,哪吒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太子,責任是守護佛法,保護蒼生,抵禦邪惡。當佛教傳入中國,為了便於中國人接受,哪吒的形象也經歷了本土化的演變。
G. 印度佛像
摘要 最早開始出現的是菩薩像,後來才出現佛像。佛陀被神化,明顯地發生在古代印度西北部,也就是現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叫犍陀羅,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H. 印度的神猴哈努曼,真的是孫悟空的原型嗎
這個還真不一定,印度神猴哈努曼的故事來源於公元前300年出現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在唐朝時印度佛教傳入中原之後,神猴哈努曼的故事就在我國民間廣為人知。而羅貫中寫《西遊記》描述孫悟空的時候則是在明朝,所以是有可能借鑒神猴哈努曼的,但是我國遠古時期的《山海經》也有水怪神猿無支祁的記錄,所以羅貫中寫孫悟空是取型於無支祁還是取型於神猴哈努曼難有定論,不過很可能是羅貫中融合了無支祁和神猴哈努曼的各種元素創作出來的孫悟空,也就是說孫悟空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中印文化結合後塑造出來的。
相似之處
神猴哈努曼與我國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哈努曼有四臉八手,這跟悟空的三頭六臂形象非常類似;哈努曼披著金黃色的毛皮、面色如同紅寶石,這與悟空的面色和毛發也極為相像;哈努曼作為風神之子能夠乘風而行速度飛快,孫悟空超強的筋斗雲也跟其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