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貳』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嗎
有些人經常拿印度和中國作比較,證明資本主義不如社會主義,證明普世價值如何不靈。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和印度確實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政治上是社會主義,經濟上是曾經被認為姓「資」的市場經濟。而印度恰恰相反,他們長期在政治上是「資本主義」(在反普世價值的人眼裡,民主政治姓「資」),經濟上卻是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
「二戰」以後,印度的領袖出於反帝國主義,連帶反起了市場化,他們和當時的我們一樣,「愛」上了蘇式的中央計劃經濟,也有一系列的五年計劃,有相當嚴格的經濟管制。直到1991年,他們才同計劃經濟「離婚」。
而我們比他們早「離」了10多年,正是這一「早離」,才有了今日中印之不同。當然,和計劃經濟「離婚」後,印度馬上和具有普世價值的市場經濟結了「婚」,開始了經濟自由化、市場化,從而有了年均8%以上的經濟增長。由此看來,印度經濟一度落後於中國,不在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之別,而在於是否融入普世價值之別。
對於社*會主義來說,至少兩個難題它無法解決:
1.人的天性是自利的,自利是很容易傳染的,僅靠自省和思想教育是無能為力遏制腐敗的、是天真的幻想。 在公有制下,少數人很容易以公的名義化公為私,以權謀私,侵害大多數人的利益,私心與共有無法匹配,公有制異化成了權有制。另外,在公有制下,大鍋飯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2.計劃經濟既無法實施,又不切實際。前蘇聯發現,編制1年的國民經濟生產計劃要花費5年的時間,而經濟活動是瞬息萬變的,執行起來是南轅北轍,根本不切實際。
即便老馬再世,面對上述簡單的兩個問題會徒呼奈何,更遑論其它問題!
反觀資本主義,私有與私心恰當匹配,市場經濟自動調節社會生產,完全不會出現上述兩個問題。
雖然資本主義也問題多多,也許不是完美的制度,但肯定是最適合當下現實的制度,這一點正被人類的社會實踐反復驗證著。如果不正視現實,僅僅從百年前的本本出發,就恰恰拋棄了馬 列主義的唯物主義基石!
若干年後,人類的思想覺悟會不會提高到人人大公無私的地步呢?我看幾乎不可能!因為十根手指尚且有長有短,何況億萬人乎?只要有個別自私者存在,就會惡性傳染,導致公有大廈傾覆。
如果你對那個理想社會心存幻想的話,請捫心自問這樣兩個問題:如果你擁有極大職權,你會決不貪腐嗎? 如果你吃上了大鍋飯,你會決不偷懶嗎?
所以,那個理想根本就是個海市蜃樓!盡管我也很想過上那樣的生活。
『叄』 印度屬於哪個國家管
印度是一個主權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深受英國影響,是英聯邦國家。
『肆』 印度是社會還是資本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印度在政治上實行三權分立和多黨制議會民主,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特徵,執政黨主要是資產階級政黨,也有社會主義政黨在部分邦執政。
印度是社會還是資本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首都新德里。
在印度,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總統及副總統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
『伍』 印度是社會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
是資本主義國家。
世界上現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共有五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
尼赫魯執政時代,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大獲全勝,但也付出了倒向蘇聯的政治代價。
美媒:印度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
印度和中國。西方投資者喜歡拿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作比較。畢竟,兩國都是增長勢頭強勁的國家。在到2010年為止的10年中,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平均增長1 0.3%,而印度的7.4%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但投資者應該停止把印度想像成中國的2.0版本。有充分的理由對印度持樂觀態度,原因恰恰是它和中國不同。
中國完全靠出口,而印度是個靠國內消費繁榮的經濟體。在人們對歐洲危機蔓延和全球增長乏力的擔憂影響到中國和巴西等出口國之際,基金經理已開始用更為認真的態度打量印度。
要利用印度的長期增長,現在能拿來用的有20多個印度股票共同基金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在慘淡的2011年過去後,印度的股票共同基金今年開局勢頭強勁。
印度經濟減速的威脅或許會令投資者躊躇,但在企業層面上,基金經理依然能看到長期的機會。
『陸』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嗎
是資本主義國家
印度的國民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當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只不過在印度經濟建設中採用了社會主義發展經濟的經驗,採取國有經濟與私營經濟共同發展的「雙軌發展」模式。
劃分社會制度的標准有且只有一個,也即那個階級掌握生產資料,如果不是社會佔有,印度有印度的資本家掌握生產資料,所以印度是資本主義。
(6)印度的資產屬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面解除外匯管制,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
『柒』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嗎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共有五個:中國、朝鮮、越南、寮國和古巴。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南瀕印度洋,全境海岸線7516公里。
印度歷史沿革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
『捌』 中國和印度都在經濟發展上都屬於什麼國家
中國,印度同屬於發展中國家。
雖然我國這幾年國民總產值名列前茅,但是人均落後世界平均水平太多,所以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且和印度一樣是世界上人口第一第二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