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何印度人上廁所用手擦,吃飯用手抓
一種生活習慣這是印度人的,雖然我們可能很難理解,但是要保持起碼的尊重。印度的社會發展是比較緩慢的,過去他們的衛生條件比較差,根本就不可能像我們這樣有手紙來擦屁股。
所以上萬廁所之後,就只能夠用水來擦拭。不過印度人是用左手擦PP,右手抓飯吃,兩只手是嚴格分開的。在他們的廁所旁邊都會放一盆水,用手擦拭完成了之後再用水將手洗干凈。
很多人到了印度旅遊,發現到了一些酒店裡都是沒有提供紙巾的。另外,到印度旅遊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左右手,尤其是左撇子。如果對方跟你握手,一定要用右手回應對方,千萬不可以用左手,那是非常沒有禮貌的。
『貳』 印度人用哪只手吃飯
印度人用右手吃飯。
印度和非洲卻很不同,他們都是用手吃飯,並且左右手的作用不一樣,甚至食物都是粘稠的,餅卷著吃。他們吃飯有一個規定,不能給別人送餐具以及拿東西的時候,用右手,否則會被暴打一遍。他們都是用左手上廁所,右手吃飯。
手抓吃飯的好處是為了避免食物過燙,用手抓飯可以直接的感受到溫度。
印度人的左手和右手:
印度人的左手和右手有嚴格「分工」,據說印度人在上完廁所之後,通常都不用衛生紙擦屁股,而是直接用左手的手指進行清理,然後再用廁所旁邊的水管沖洗左手,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廁所馬桶旁邊通常都有一根水管的原因。
因此,印度人的左手被認為是「不潔」之手,當他們吃東西的時候,盡量不用左手去觸碰食物。
『叄』 左右手哪一個是凈手
是印度的習俗,左手是凈手,右手是上廁所用的,吃飯的時候右手不能拿到桌子上,握手也不能用右手。
『肆』 在印度吃飯必須用右手,那如果是左撇子應該怎麼辦
一般應該不會有左撇子,因為從小他們都是會用右手吃飯的。
『伍』 為什麼印度人打招呼要雙手合十
當前印度80%的人都信仰印度教,這與印度人的信仰與宗教文化有著很淵源的關系。「合十」是佛家最常用的禮節,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
「合十」對佛教弟子而言,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因此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那年北京鬧「薩斯」,「合十」一度成為部分北京市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因為避免了手的相互接觸。
「合十」並非佛教所創,它是古印度的一種禮法,佛教是沿用這種禮法,後來逐漸成為佛教的專用禮節。印度人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凈之手,故有分別使用兩手之習慣;然若兩手合而為一,則為人類神聖面與不凈面的合一,故藉合掌來表現人毫無掩飾,最為真實的本來面目。
「合十」禮佛的來源,廣見於諸經論中,《觀音義疏》卷上載,我國以拱手為恭,印度以合掌為敬。合掌除表示衷心敬意外,亦表示返本還源,入於非權非實,事理契合之意。又《大唐西域記》卷二載,印度之禮法共有九等,合掌為其中之第四位。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問候、打招呼之外,我們經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稍稍欠身經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佛教弟子在寫信時,用「某某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心意的方法。還有,當我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談話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勢,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散漫沒精神。
一些心理學家注意到,當人們感到緊張、焦慮或心浮氣躁時,合十可以讓人馬上平和、安定並且集中注意力。這個把雙手合掌放在胸前的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對平穩情緒卻很有效。
「合十」或「問訊」,雖然是佛教弟子常用的生活禮儀,但是透過肢體的動作,最終是可以讓我們達到端正儀容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心沉穩、安定,達到向內收心的效果。讓自在、寧靜的身心狀態,與佛教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我們除了在大殿向佛菩薩頂禮,可以用問訊或禮佛的姿勢表達心意之外,平日在正式場合見到師父或長者大德,也可以五體投地行跪拜禮;但如果師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飯、講話、演說時,則可以用合十的方式代替,同樣能表達虔誠的心意。
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語深,一句話乃至一個字,可能有無量的含義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體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縮影,一切佛菩薩皆從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萬法。我們不能淺看合掌之禮。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團結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爭斗。雙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無爭斗之意。又因一隻手也可傷人,現兩掌相合,則全無傷他之意。十指合於一處。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團結。又,十指合於心口,表示誠心誠意,所謂「十指連心」。再者,平時十指散亂,代表散亂的妄心,現合於一處,代表一心。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又說:「一心不亂」、「一心皈依」。
二、合掌時,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彎,這樣,兩掌之間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們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種,若緊閉掌心而不留空隙,則淪為外道,來生則生於無佛之地,不聞三寶之名。
三、合掌於心口處,兩掌豎直,表示豎窮三際,指時間;而掌背略鼓,向橫向發展,表示橫遍十方,指空間。這樣,宇宙融為一體,萬法歸於一心。佛菩薩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又能於念頃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說明佛菩薩於時空能運用自如,隨心所欲。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時時向外攀緣,不能反歸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緣」。殺、盜、淫、酒皆賴於手。凡夫什麼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權,越多越好,這是「貪」。又,手要傷人壞物,這是「嗔」。還有,手會胡亂地傷人壞物,這是「痴」。現在,雙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東西用掌心),代表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就是息滅「貪、嗔、痴」也。又掌背為外,代表外境六塵;掌心為內,代表覺心菩提,合掌則代表背塵合覺,為修行解脫之路。而成就佛果,則改合為開,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時,表示放光接引,普渡眾生。
五、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即是分別,以左右手代表。執著即是堅持分別,有我執與法執,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虛妄。合而為一,無有左右,卻亦左亦右,於相離相,平等一如。妄想執著既除,如來德相便顯現。
六、合掌又稱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對,且合於心口,表示十法界歸於一心,下至地獄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從心而顯。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於心口,既表眾生平等,又表攝取十方眾生歸於佛道,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國,合十於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養十方佛菩薩,並攝取十方佛國的功德,庄嚴自心,成就善根。
八、佛子見面,合掌稱一聲「阿彌陀佛」,即是歸於彌陀一乘願海(合二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國,同贊阿彌陀佛,同宣凈土法門(合十方為一)。
九、合十於心口,表示我們的心要修十波羅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十種。又華嚴十玄門、普賢十願王,都表圓滿之義。所以,雙手合十,即表示能圓成佛果。
十、本師釋尊,左面有目鍵連,神通第一。神通顯示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右邊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擇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又,文殊、普賢是釋迎如來之二脅士,文殊是諸佛之師,表「信、解」,居左;普賢是一切如來長子,以十大願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雙修。同樣,阿彌陀佛左脅持為觀音,三十二應,普門示現,表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屬「解」;右為大勢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屬「行」。左右相合,還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靜,主「解」,右手多動,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這樣,才能成就無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練,增長邪見。解而不行,增長無明,如紙上畫餅。《金剛經》謂:「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靜,代表「自覺」。右手多動,代表「覺他」。自覺而不覺他,只證小乘極果。要覺他而不自覺,恐無能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為一,方是菩薩行者,才能趣於覺行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別代表願和行。有大願而無大行,便成空願、虛願。無大願而行,則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願啟行,以行證願,才能圓成大願。
十三、合二為一,代表「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禪凈不二,凈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質相同,目的相同。貴在一門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為一體,代表不二之理。煩惱與菩提不二,自行與化他不二,自佛與他佛不二,性與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於中位(胸口),代表從容中道,不落兩邊,不住斷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養佛像,主要都是用來啟示我們如何修持的。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中,說了七種真正的法供養。在聖像前誠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見而行,才是上等供養。所謂「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贊嘆香雲布」。身體就像一個盤子,而雙手合掌就是盤子里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開結果,即是菩提。
合十的〖動作解說〗:
1.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並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
2.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盡量放鬆,讓氣息往下沉,以達到逐漸安定的作用。
對於金剛乘而言,則賦予「合十」更多的內涵。如我們可以觀想將左右兩手看作是金剛界與胎藏界,或者代表智慧與方便、或者代表禪定與智慧等,或將十指觀想為十波羅蜜等。
此外,《大日經疏》卷十三,舉出十二合掌與四種拳之說,共為各種印契(手印)之印母;十二合掌即:
(1)堅實心合掌∶兩手掌相合,十指齊等合在一起,指端自然稍離。
(2)虛心合掌∶又稱空心合掌,略如堅實心合掌,惟兩掌內稍成虛圓狀。
(3)未敷蓮合掌∶又稱未敷蓮華合掌。略如虛心合掌,而掌內之空間更大,稍成穹隆狀。
(4)初割蓮合掌∶兩手相合,食指、中指、無名指略為散開。
(5)顯露合掌∶兩手相並向上,掌側面相著。
(6)持水合掌∶兩掌同時上仰,十指指端稍曲相合,如掬水狀。
(7)歸命合掌∶即『金剛合掌』,此亦為通常所說之合掌。即兩掌相合,十指指頭相叉,右手手指在左手之上。
(8)反叉合掌∶兩掌掌背相合,右手在左手之上,十指頭相絞,右手手指在左手之上。
(9)反背互相著合掌∶仰右手,覆左手,右手疊在左手上。
(10)橫拄指合掌∶二手掌相仰,二中指指頭相接仰,余指散仰。
(11)覆手向下合掌∶二手掌並覆,二中指指頭相接,二拇指相合。
(12)覆手合掌∶兩手掌雙覆,二拇指相並,十指頭皆向外。
嚴格說來,十二合掌中的顯露合掌、反叉合掌實非合掌。然或因兩掌相接,故亦名之為合掌。又,其中最常用的是歸命合掌、虛心合掌、未敷蓮合掌。
『陸』 印度人到商店買東西付錢的時候,為什麼非得用右手
因為印度人認為右手是做神聖的事情的,而左手是做骯臟的事情的,所以在待人接物上,務必會要求用右手,到商店買東西付錢,自然也是必須要用右手的。
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我見過有些老人數錢的時候喜歡蘸著唾沫數,這事情在中國看到都有點不堪入目了,萬一印度人也有這個習慣,豈不是要鬧大笑話,想想都覺得這個問題肯定現實存在過。
所以為了避免尷尬,印度人去商店買東西給錢的時候,必須得用右手啊。
『柒』 在世界各國 使用左右手的區別
印度人是不擦屁股的!
印度的習俗是方便過後用水清洗PP,洗PP的時候按照習俗規定只許用左手,所以他們認為左手是污穢的.因此他們吃飯(他們吃飯不用筷子,是用手抓)和握手都只許用右手,因為右手干凈.
左撇子在印度也沒有什麼不方便的,而且在「方便」的時候用起左手來比別人更方便,估計善後工作比別人更干凈徹底。只是吃飯的時候用右手不如別人那麼方便——好在印度人反正不用筷子,用手抓,那麼,也說不上太不方便。
『捌』 佛教左右手哪只干凈
佛教的核心是離相,左右都是手,心干凈才是最要緊的
『玖』 印度人付款要用右手,為何有這種規定
許多人會發現一個現象,印度人總是用右手付款。因為印度這個國家有許多文化習俗都與我們不同,尤其是在用手的方面印度人分得很清楚。在印度,右手用來做一些比較神聖的事情比如吃飯。而左手就恰恰相反,在印度如果用左手付錢,則表示對人的不尊敬。
最後,其實印度人用右手付款其實是對於我們的一種尊重。中國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別人用這種尊重的態度對待你,你就應該拿更加尊重的態度去回報給別人。因為他們用右手付款並沒有明文規定,完全是出於對你的一種尊重。
『拾』 印度人抓飯吃是用左手還是右手,為什麼
印度人用手吃飯有一個規則,就是吃飯一定是用右手的,給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因為在印度人的觀念里右手干凈,左手臟。
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這不僅僅是指的衛生方便,他們的宗教信仰也告訴他們不能使用左手和別人打交道。
在正式場合印度人必須使用右手,比如說給別人握手、遞東西給別人,要是用了左手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印度就餐禮儀
1、用餐時需要掌握好時間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8點以後,第二餐基本在晚上8點以後。但是習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2、用餐時吃飯速度與對方相同
印度菜用餐時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既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而且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開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盡量保持和對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
3、印度人實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殘留下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