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逾500家中資企業在印「渡劫」,印度部門為何要這樣做
就我們中資企業而言,很多中資企業在海外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這種情況沒有問題。這些中資企業完全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同時利用自身的技術和生產優勢創造相應的市場條件。但是對於印度市場來說,為了保護自己的本土品牌,印度市場對我們的中資企業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很多企業也在考慮是否減少在印度市場的投資。
比如印度屏蔽中國app,甚至禁止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和印度政府帶頭屏蔽商業產品。這次設立新的審查政策審查50個項目,涉及中國企業的投資建議,完全是赤裸裸的,無疑是惡意的。我覺得這種手術在世界上只有印度這樣的陌生國家才能做。你可以試著這樣理解,因為印度的市場品牌本身競爭力就不強,所以我們很多中資企業在印度的競爭力都很好,很多企業的發展真的很好。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保護印度市場的本土品牌,印度市場對我們中資企業提出了各種苛刻的要求,有些中資企業的資金甚至被印度市場無故凍結。之後中資企業需要不斷尋求業務溝通,有的甚至選擇退出印度市場。
2. 日本「血本」搶走印度高鐵項目,如今為何卻寸步難行,追悔莫及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人口分布極不平衡的國家。60%的人口居住在恆河內陸而不是沿海地區。因此,發展鐵路網一直是印度政府的一項緊迫工程。印度這個國家坐擁世界上第四長里程的鐵路,每年運送80%的人口,當然出事率也是最高的,每年大概有3萬人死於火車事故。反觀我國的出事率,幾乎為零。於是莫迪上任後,首要任務就是想發展高鐵。
然而,這個項目的進展非常緩慢。它已經近兩年還沒有開工,日本估計沒有料到在印度修建高鐵會極其困難,印度政府在征地方面無能為力,根據該計劃,印度第一條高速鐵路全長315英里,佔地1400公頃,覆蓋約300個村莊和5000戶家庭。受此影響,當地居民根本不想搬離,印度人視土地為生命,對政府的信任度很低。
其次,大多數印度人都很懶惰,有禮拜的習慣,這使得管理非常困難,而大部分高素質的人才都在美國,所以很難在印度招工。
這條路只是噩夢的開始。日本還計劃在印度的五個地點建設覆蓋全國的高鐵網路,總里程超過6000公里。這些項目還處於空談階段。對此您怎麼看?
3. 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當地的經濟為何發展的這么好
印度當地的經濟發展如此之好,是因為印度積極引進外資,並且也在積極擴大內需市場的發展,除此之外,還因為印度擁有著龐大的廉價勞動力人口。
在看到印度的經濟總量成功超越老牌強國英國後,很多網友都對印度表達了祝賀之意,因為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發展中國家如果想要快速提升本國經濟,就必須要積極引進外國資金,因為只有通過引進外國資金,才能夠促進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外國資金能夠從中獲得很多的利益,但是這對於印度來說卻有著長遠的收益,所以引進外國資金才是印度能夠取得良好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印度未來能夠延續這樣的發展勢頭,我相信印度的經濟地位必然會有著更明顯的提升,這對於印度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必然會帶來相當大的幫助。
4. 記者調查:「取代中國」,印度「晶元雄心」背後在發生什麼
引言:印度晶元一直以來都在世界上屬於首屈一指的地位。印度的一家晶元公司高管全強調印度晶元將可能取代中國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投資。印度的晶元生產確實很厲害,印度的班加羅爾有一座科技園,這個科技園內有很多晶元設計公司,所以印度晶元的經濟利益很高,根據報道可能會在2026年增加到640.5億美元。印度晶元雄心背後其實是晶元轉型戰略在進一步推進,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和受到新冠的影響,跨國企業開始轉移他們的投資地,而東南亞晶元產能已經開始飽和起來,所以印度就成為了他們投資地的首選。
如果想要取代中國印度晶元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最後一點就是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我不足以支持印度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因為晶元產業需要穩定的電力以及強大的土地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支持。所以印度晶元取代中國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印度人比較喜歡空講概念不幹實事,因為我新建產業,和中國相比印度晶元產業的缺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5. 印度為什麼要投資建設北水南調工程解決缺水問題
因為印度這個國家本身就比較缺水。而南水北調能夠解決區域間水資源不平衡的現象。從而解決一部分地區的水資源問題。所以要通過工程的實現。
6. 逾500家中資企業在印「渡劫」,印度連續「打壓」中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保護印度本土的企業,印度也對很多中資企業提出了各種限制。
當我們的中資企業在國外發展的時候,有些企業本身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情況非常好,甚至有些企業已經達到了壟斷相關產業的程度。正是因為這種問題的存在,印度市場的本土企業的發展情況相對比較緩慢,如果想要保護印度本土企業的話,印度市場就會做出各種打擊中資企業的行為,這也意味著中資企業在印度市場發展的難度會越來越高。
最後,我覺得中資企業不僅需要在印度發展,如果印度市場的發展情況不好的話,中資企業完全可以選擇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沒有必要非得在印度市場勉強堅持。
7. 為什麼曾經有亞洲最牛鐵路的印度,現在鐵路這么差勁
為什麼曾經擁有亞洲最牛鐵路的印度,現在鐵路這么差勁呢?
說起印度鐵路,就不得不說他們是亞洲地區最早建設鐵路的國家,亞洲第1條鐵路就是孟買至塔納鐵路,這條鐵路於1853年建成通車,全程34公里,比日本的第1條鐵路領先19年之久,比我國最早的一條鐵路早了23年之久,當然,印度的第1條鐵路並不是印度政府建設的,因為19世紀時,印度還屬於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印度才宣布獨立建國,也就是說,是英國人在印度建設的這條鐵路。
大家可能還對印度一些支線運營火車上掛人的現象感到驚奇,車廂頂上坐滿了人,這也一度成為了南亞地區的特色,至於說現在印度的鐵路為什麼這么差勁?筆者認為,某種程度上講,不是印度鐵路太差勁,而是我們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因為在很多印度人看來,雖然印度火車的速度不是世界最快的,但是,印度鐵路密度卻是全世界最高的,鐵路密度高,覆蓋面廣,站點數量多,年載客量達82億人次,極大方便了百姓出行,也正因為如此,鐵路出行是印度人出行的首選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我們看上去印度鐵路比較落後,但是,在印度人看來,他們並不這么認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以及生活方式,所以,我們也不能拿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印度鐵路落後。
8. 印度公司拓寬赴華之路,為什麼貿易戰後越來越多印度公司擁抱中國
貿易戰後,印度看到了美國的真實面目,美國選擇打壓其他國家,而中國選擇願意與其他國家合作。中國打開大門歡迎印度,歷史證明與中國合作會帶來經濟政治的騰飛;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讓印度看到了希望。
印度當然願意走進中國,印度的公司當然不會錯失機會,他們看到了走進中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9. 印度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4萬億美元做基建,基建目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基建所表示的就是基本建設,主要指的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為了發展生產全面進行的一個鞏固資產的擴大再生產。也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為增加固定資產進行的建築購置和安裝工作的總成,就比如說公路鐵路橋梁和各類工業以及民用建築等等這些方面。
所以對於印度在未來五年的規劃,做基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提高自己國家的經濟收益。其實對於印度來說,本身他們就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同樣也被稱之為戰斗民族,所以能夠做好這些基建設施,那麼對於今後他們國家的發展也會帶來很多的好處。
10. 為什麼印度人民很抵制國家修建高鐵
首先,在印度專家們看來,造高鐵不實惠,不僅難以產生經濟效益,而且其高昂的建造和維護費用,可以再造好幾條普通鐵路,或者改造一下人們居住環境更實在。目前的印度,只有四分之一家庭有廁所,印度人實在太窮了,政府要建造高鐵是「面子工程」他們並不歡迎。
最後,印度是一個土地私有化的國家。政府規定,公共建設項目用地審批,需要土地所有者七成以上的人表示同意,這就必須大家取得一致意見,但是土地擁有者怎麼肯輕易的放棄自己的土地呢?在印度有很多的土地是屬於某個大地主,而各村子裡面幾千張選票,都是由地主一個人說了算。只要征地政策不被地主接受,地主就可以要求村民投反對票,而村民多數是低種姓的文盲,自然要聽大地主的話,往往征地進程就會受到強大的阻力。
盡管印度的人口排在世界第二位,即將超過中國,印度的GDP也排在全球第五,僅次於德國,但是若用人均GDP來看,多數印度學者認為,印度人民還很貧苦,他們當然覺得建高鐵不適合印度國情和社會發展水平。而對印度窮人來說,建了高鐵就沒辦法免費外掛出行了,增加了生活開支,是面子工程。對於印度的地主來說,政府的征地政策侵犯了他們利益,他們是不肯為公共利益,做出半點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