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小米工廠什麼時候開工

印度小米工廠什麼時候開工

發布時間:2022-11-05 14:39:01

⑴ 小米手機憑什麼橫掃印度

美媒稱,業內人士估計,小米目前在印度智能手機銷量中所佔份額超過30%。去年年底,它打破了三星公司6年來在這個國家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占據的主導地位。

據美國有線電視網站4月30日報道,小米全球副總裁兼印度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努·賈殷說:「要在印度建立長期可持續的業務,我們必須像當地的印度公司那樣行事。」這意味著要根據印度消費者的需求為其定製產品,並在印度國內生產。

報道稱,在印度生產智能手機也讓小米降低了價格,這讓它在一個需求激增、但居民人均年收入仍不足2000美元的國家擁有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卡納利斯咨詢公司分析師伊尚·杜特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小米的智能手機,不僅是市場上性價比數一數二的產品,現在還可以在更多地方大批量買到。小米正在印度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⑵ iPhone11將在印度開始生產,蘋果加速脫離中國製造

目前,蘋果正加速推動部分的iPhone手機生產線脫離中國製造。

據TechCrunch報道,印度通訊技術部長普拉撒(Ravi Shankar Prasad)於當地時間7月24日宣布,iPhone 11已經由鴻海(富士康的母公司)在印度清奈(Chennai)的工廠開始投入生產,這是蘋果首次在該國生產的高端手機之一。

目前,iPhone 11是印度銷量最好的iPhone機型,蘋果也將進一步加大印度工廠的產能。

在此之前,由於產品工藝以及技術的因素,蘋果的印度工廠主要生產2款手機,分別是由鴻海工廠生產的iPhone XR,以及由緯創工廠(台灣宏碁電腦的子公司)生產的iPhone 7,這些產品的利潤相對較低,同時代工要求也比較低。

印度《經濟時報》表示,通過在印度銷售本地製造的設備,蘋果可以避免印度對外國製造的電子產品徵收22%的進口稅。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設備是僅在印度內部製造,還是在更廣闊的全球市場上製造。

TechCrunch稱,蘋果計劃擴大在印度的生產,這反過來將減少它對目前大部分iPhone生產地中國的依賴。

而蘋果的此次行為也代表了蘋果將持續分散iPhone中國基地的產能,邁出了由「中國製造」轉向「印度製造」的關鍵一步,這也是印度工廠首次生產iPhone的旗艦機型。

對此,蘋果沒有立即返回置評請求。

自2017年以來,蘋果一直在印度生產價格較低的iPhone機型,一段時間以來,蘋果一直在考慮將其更高檔機型的生產轉移到印度。

印度通訊技術部長普拉撒列舉了蘋果開啟「印度製造」的歷程:

2017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SE;

2018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6s;

2019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7和iPhone XR。

而2020年首次開始在印度生產當代旗艦iPhone 11,代表著印度致力於發展手機製造業的巨大進步。

據1月24日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58億台,同比增長了7%。這個數據表明,2019年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從品牌銷量上面來看,2019,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大品牌分別是:小米、三星、vivo、realme、OPPO,它們合計出貨量佔印度整體市場的84%,同比上升11%。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合計份額已經高達72%。

隨著印度經濟的進一步提升,印度智能手機的銷量還有非常龐大的增長空間,因為印度有近14億人口。為了爭奪這個新的潛力股,小米在印度的第二家工廠已經開始投入生產,該工廠平均每秒就能出產一台智能手機。

盡管蘋果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上名列前茅,但僅佔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總量的1%。並且,截至2019年,印度4G用戶的普及率只有55%,依然有一小半印度人還在購買和使用功能手機。

如今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富士康也不得不將自己的目光轉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市場。

但據相關行業人士分析,如今印度方面對於外界產品的抵制情緒十分激烈,蘋果在印度生產新款的手機旗艦產品,或許也是為了降低自己產品可能遇到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的iPhone被生產出來之後,依舊需要運往美國進行系統的服務授權。雖然代工成本降低,但用戶所需要負擔的成本並不會出現下滑。

隨著貿易戰的持續和日益增長的用工成本,近些年來,許多知名企業加速了撤離中國的進程。

例如,2019年10月2日,三星電子宣布關閉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智能手機工廠。

並且,據日經新聞報道,2020年3月,越南標准版的 AirPods 開始批量生產,占據AirPods產量的30%。

不僅如此,隨著疫情對影響,日本開始計劃將製造業遷出中國。據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公布了第一批87家可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名單,以便它們的生產線從中國撤離,並遷移至日本或東南亞國家。據悉,這87家日本企業共獲得700億日元的補助。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翻譯自:

https://www.theverge.com/2020/7/25/21338436/apple-iphone11-india-foxconn-china

參考鏈接:

https://www.sohu.com/a/368840059_117869

https://new.qq.com/omn/20200725/20200725A0RSXV00.html

https://new.qq.com/omn/20200725/20200725A0RSXV00.html

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20/05/1914/5010547760017.htmlhttps://3g.163.com/news/article/FI2SINU005159TSH.html

⑶ 簡略的介紹小米的成長發展史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2010年8月16日,MIUI首個內測版推出。
2010年12月10日,米聊Android內測版正式發布。
2011年7月12日,小米創始團隊正式亮相,宣布進軍手機市場,揭秘旗下3款產品:MIUI、米聊、小米手機。
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1第一次正式網路售賣。5分鍾內30萬台售完。

2012年11月29日,中午12點,第三輪MI2 15萬台於1分43秒售罄。

2012年12月24日,聖誕節專場小米手機25萬台開始放購,小米讓世界刮目相看。
2013年3月1日,MIUI V5版本公測,小米手機2首發。
2013年9月5日,小米科技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發布會。會上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頂級四核手機小米手機3和超窄邊智能電視小米電視機。

2014年7月,小米開始進軍印度市場。
2015年7月15日,李寧聯合小米生態鏈子公司華米科技正式推出了兩家合作的兩款智能跑鞋——「烈駿」和「赤兔」。

⑷ 眼見為實 | 小米汽車北京工廠實地探訪

這幾個月,汽車圈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那就是小米進入了汽車領域。

自小米3月底宣布造車以來,總部和工廠的選址備受關注,京滬湖合合Xi安等地都在為小米造車項目而努力。雷軍還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頻繁走訪長安、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 SAI C、東風、博世、當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等廠商,發布了大量招聘信息。11月27日,北京亦庄官方微信宣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與小米科技簽約,並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濟開發區。這一次,確定總部和工廠落戶城市,也是小米造車前期工作的重要節點。

宣布簽約後,我開車去了北京經濟開發區,看看小米汽車目前進展如何。工廠在哪裡?

◆還處於撤退階段,智造基地正等待「製造」在荒原中開辟出一片生機。
通過官方公示信息來看,小米汽車工廠位於北京亦庄新城馬駒橋智造基地,項目總投資預計630億元。四至范圍:西至同義路,東至環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有了具體的街道名稱,其實找尋目的地就簡單的多,不過通過導航顯示來看,同義路、亦通街待建狀態。而環景西一路、景盛南四街則為民宅以及聯東U谷園區。
在景升南四街南側,有一個大型建築工地。當你去查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里是SMIC首都集成電路生產項目的施工現場,離這個項目現場不遠,就是R&D的項目,也是投影式掩模對准器曝光光學系統的量產基地。

公開資料顯示,馬家橋鎮位於亦庄新城智能製造組團。根據亦庄新城規劃,智能製造產業區將重點發展高端製造業。「馬家橋智造基地用地一級開發項目」位於馬家橋鎮,東至京滬高速西側綠化帶,西至環保大道,南至祝新路,北至新四路。項目范圍內非住宅房屋搬遷及退休項目投資約24億。搬遷涉及方新店村、周瑩村、小星村、楊秀店村、古庄村、張曉星灣村、張村、石春村等8個村。根據相關人員反饋,目前還處於退役階段,預計2022年左右項目開工。當然,如果你想看到一些線索,至少需要年中的時間。

未來,小米汽車的布局將在北京經濟開發區一點一點向我們展開。

你為什麼選擇北京經濟開發區?

公開信息顯示,小米汽車項目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銷售總部、R&D總部,分兩期建設年產30萬輛整車廠,其中一期、二期分別年產15萬輛。預計2024年首款車下線,實現量產。相信很多網友對小米汽車為什麼選擇落戶北京經濟開發區有疑問。原因可以從商業、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

首先,在選址方面,此前有報道稱小米汽車欲收購位於北京順義區的北京現代第二工廠,這也符合小米在北京經濟開發區一期、二期的產能整合總值。但不要忽視小米汽車前期不會有30萬產能的需求,收購北京現代二廠還存在優化調整升級等問題,在資金上不合理。同時,除北京現代二廠外,順義區並未公開表示將其餘土地提供給小米汽車建設銷售總部、R&D總部等。這會造成銷售公司和工廠溝通的「時間差」,不像「集群」建設那樣適合溝通。此外,小米還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附近的園區設有辦公室,由辦公樓、生產工廠和倉儲物流三部分組成。工廠主要生產小米手機等硬體設備,而倉儲物流部分則是小米與JD.COM的合作項目,倉儲的貨物都是與小米相關的產品,也便於部門間的聯動和溝通。

其次,在業務方面,雷軍曾公開表示,智能化、電氣化讓汽車行業從原來的機械行業更接近消費電子。小米也表示,「最難的是電池和自動駕駛。四年後,電動車對於傳統汽車的優勢將逐步體現,燃油車將實現電氣化。現在小米切入的時機恰到好處。」就這樣,小米在動力電池和自動駕駛上投入巨資。動力電池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也是新車廠商非常重視的一個板塊。小米也不例外,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也浮出水面。

「小米動力電池領域投資概況」

目前,小米在動力電池領域直接或間接投資了4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四家公司分別是蜂巢能源、AVIC鋰、珠海冠宇、贛鋒鋰。其中,珠海冠宇、贛鋒鋰業為上市公司。

「小米等互聯網公司相關專利清單;小米自動駕駛領域投資一覽」

自動駕駛是小米汽車未來的重要發力點,但也是小米造車的薄弱點。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小米已經公開了800多項與汽車相關的專利,只有一項與自動駕駛相關的專利。在智能車聯網領域,截至2021年4月,小米擁有72項專利,包括車對人V2P、車對車V2V、車對基礎設施V2I,其中車對人V2P專利57項。自宣布造車以來,小米也頻繁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一系列投資。2021年6月,小米參與了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穆宗科技的D輪融資。同月,小米參與激光雷達企業何塞科技D輪融資。今年7月,小米以7737萬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8月,小米率先參與了自動駕駛公司幾何夥伴的Pre-A2輪融資,隨後在10月參與了幾何夥伴的戰略投資。值得一提的是,天眼超信息顯示,神東科技公司也位於北京。

能把以上業務改善到極致的是,北京經開區有一系列利好政策。《北京市智能聯網汽車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指出,2022年將形成符合先進自動駕駛要求的智能聯網汽車完整技術體系;全市智能聯網汽車及相關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具體到亦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區亦庄集團第一產業政策明確提出「打造新能源和高端汽車產業發展核心承載地」的目標,並針對不同情況設定了至少3000萬元、最多1億元的金融支持政策。

「亦庄街道每天都有自動駕駛乘用車、自動駕駛物流卡車、自動駕駛穿梭巴士、自動駕駛保潔車、無人送餐車、無人零售車等不同車型。」

其中,「鼓勵國內外新能源智能汽車廠商落戶開發區。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可獲得最高1億元創新資金支持;鼓勵自動駕駛技術達到L4級以上並有條件的R&D大規模生產。對已完成第一批成果轉化的企業,將根據成果轉化效果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最高3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公布的《北京市智能聯網汽車政策先行區總體實施方案》顯示,將包括亦庄新城在內的225平方公里規劃范圍設定為政策先行區。北京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有四大特色政策:允許企業以收費為基礎開展商業化運營服務,允許無人送餐車獲得路權上路運營,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異地測試結果互認,開通自動駕駛汽車高速測試。

在區位上,成熟的配套環境和良好的政策支持使得很多品牌在這里設廠,如賓士R&D中心、 北汽新能源 藍谷R&D中心、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態工廠、富士康精密零部件、電商巨頭JD.COM等眾多物流公司。據說小米與北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可能是小米汽車選擇北京經濟開發區的「原因」之一。

◆說到底

雷軍曾表示,小米造車的初衷是用高品質的智能電動汽車,讓用戶享受無處不在的智能生活。未來,小米將從個人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辦公、智能出行,為米粉的全方位場景提供智慧生活。未來也希望每一條路上都有小米汽車配備全套智能產品。

我們將拭目以待。 @2019

⑸ 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

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

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近日,招標代理公司受委託,發布了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整車焊裝線體項目供應商招募公告,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

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1

自小米於2021年3月底宣布造車計劃之後,一舉一動就備受外界關注。近日,有招標代理公司受委託發布了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整車焊裝線體項目供應商的招募公告,招募公告邀請全國供應商參加投標。

根據招募公告顯示的額內容來看,本次項目的招標范圍為:整車焊裝線體范圍,招標項目分為1個標段,即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整車焊裝線體項目。

根據先前的新聞報道稱,小米汽車工廠正式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庄新城,其地塊面積為718046平方米,約有100個足球場大小。目前,該地塊正在進行平地整理工程,進度接近一半。

小米在此前對外公布的信息顯示,造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未來十年投資將達到100億美元,小米汽車預計會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時至今日,小米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依舊是性價比出色。

小米造車熱度如此之高,除了因為跨界之外,還因為大家希望小米造出老百姓都買得起的精品車。

所以大部分人希望小米第一台車賣9.99萬元、14.99萬元、19.99萬元,而不是39.99萬元、49.99萬元。

換個角度來看,與其說小米自己要造車,倒不如說大家希望小米造車,造大家都買得起的車。

此前,雷軍發起的一次關於「你希望小米汽車第一輛車大約是什麼價錢」的投票中,「10萬以內」的得票數最高。

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2

2021年3月份,雷軍正式宣布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號稱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願意壓上自己所有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而小米汽車的進度也十分迅速,火速落戶在北京亦庄,並緊鑼密鼓的開始建設工廠。

而據中國經營網最新報道,近日招標代理公司受委託,發布了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整車焊裝線體項目供應商招募公告,邀請全國供應商參加投標。

據悉,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於3月17日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庄新城YZ00-0606-0101地塊的招拍掛公告。

公告顯示,該地將以六通一平」形式供地,用於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土地面積718046.1平方米,租賃和出讓總年限50年,交易掛牌起始價為人民幣61033.9185萬元。

也就是說,小米工廠的地塊面積大約有100個足球場的大小。

據了解,小米汽車項目預計投資630億元,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按照計劃,小米工廠一期計劃於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小米二期項目計劃於2024年3月開工,2025年3月竣工。

小米在財報中表示,預計車輛將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網上曝出一份小米汽車供應商招募公告。文件顯示,該項目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整車焊裝線體項目,項目所在地為上海。根據這份招募公告,有分析認為,除了已經開工建設的北京工廠之外,小米將會在上海新建第二座工廠。

但有小米汽車內部人士稱,小米汽車目前沒有在上海建立工廠的計劃,網路上流傳的截圖信息理解有錯誤。該人士表示,小米在上海新建工廠是「烏龍」事件,小米汽車只是委託了一家上海的招標公司進行相關項目的招標。

小米造車有新進展:整車焊裝開始招標3

近日,招標代理公司受委託,發布了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整車焊裝線體項目供應商招募公告,邀請全國供應商參加投標。

據介紹,該項目概況和招標范圍為:整車焊裝線體范圍。本招標項目劃分為1個標段,本次招標即為其中的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整車焊裝線體項目。

汽車工廠已開始建設

據媒體報道,小米汽車北京工廠所在地塊已經開工建設,該地塊正在進行平地整理工程,約已完成了十之四五。

據悉,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於3月17日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庄新城YZ00-0606-0101地塊的招拍掛公告。公告顯示,該地將以「六通一平」形式供地,用於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土地面積718046.1平方米,租賃和出讓總年限50年,交易掛牌起始價為人民幣61033.9185萬元。

這塊地約有100個足球場大小,目前正進行平地整理工程,進度已接近一半。

除了工廠開工,近期小米汽車還曝光了首項專利。據了解,小米汽車所發布的這項專利叫作多相電機的控制方法、裝置及可讀存儲介質。

該專利的簡介顯示,在多相電機發生缺相故障的情況下,獲取轉子的當前位置,確定其所屬的目標區域,按照目標區域對應的控制策略對多相電機進行控制,就可以在不額外增加器件和改變硬體結構的基礎上,實現對電機的容錯進行控制,進而提升電驅動系統的可靠性。

產業互聯網資深分析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案例中心研究員錢文穎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小米現有優勢來看,首先是品牌忠誠度和粉絲基礎,以及智能網聯設備的網路外部性。簡單來說,就是一群小米粉絲,因為手機,智能家居都用的是小米,會因為選擇的一致性,繼續購買小米汽車,將大幅降低一個初創車企早期的單車營銷成本。

「沿著上面的智能家居思路來講,小米已經有了基於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用戶基礎和產品服務生態,小米汽車在智能軟硬體服務體繫上應該會比較容易搭建,也比較容易與已有生態形成鏈接和影響。

另外,小米具有產業鏈生態圈整合管理能力。雖然智能硬體和汽車行業不同,但都需要非常強大的供應鏈整合和管理能力,這方面小米有著很強的能力和經驗,可以遷移到汽車製造業,也就是說相比『蔚小理』當時從零開始探索,小米的學習曲線可能更陡峭。」錢文穎說。

有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新造車」領域的企業已超過100家。而早在2021年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滲透率已達20.62%,如何在群雄並起的電動車市場中切一塊蛋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談及小米汽車的劣勢,錢文穎說:「一是入局時間比較晚,等小米量產車開始交付時,可能行業第一梯隊市場格局已經要穩定下來,再想破局較難。二是小米的粉絲畫像注重極致性價比,小米的品牌定位也被『刻板』在性價比之上,這對小米進入中高端市場造成了阻礙。」

投資汽車產業鏈

「作為一個具有強生態鏈體系的公司,小米系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早已形成,多家上市企業組成了小米生態鏈,能夠支撐小米長期的直接發展。所以和蔚來、小鵬、理想這些汽車公司相比,小米汽車有一個強大的生態鏈和供應鏈來進行支撐,但劣勢是小米之前沒有造過汽車,必然會有很多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和探索的東西。」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本報記者。

此外,在汽車產業鏈上,小米還收購/投資了一大批相關的汽車企業。

去年9月,小米宣布以77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億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自宣布造車以來,小米系資本在汽車產業鏈上投資超40家企業,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各個環節都有布局,把小米汽車薄弱的.車載晶元和動力電池等領域都補齊了。

此前,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做汽車業務並不是為「出風頭」,現時電動車已從機械產業轉變為信息產業,加上有同行已經在做,小米不做就會被淘汰。小米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及智能辦公,屬全智能生態,若跟電動汽車好好整合的話,將有極強的擴張性。

雷軍還曾表態,小米造車最大的底氣是「虧得起」,對造車業務的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的投資額為100億美元。小米汽車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根據小米2021年財報,小米集團總收入32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5%,凈利潤為220億元,同比增長69.5%。小米集團本身較快的營利增長成為小米造車的一個重要根基。

不過小米造車依然面臨不少現實難題。據悉,小米當前面臨沒有造車資質的問題。公開信息顯示,生產並銷售新能源車,需要兩個資質:一是發改委的許可資質,並且在發改委認可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開始銷售車輛;二是工信部的認可資質,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

關於小米汽車的定價,也是個難題。此前雷軍曾多次描述小米汽車可能的樣子:一是售價區間10萬~30萬元;二是可能是SUV或轎車;三是一款高端的汽車。

雖然雷軍很希望小米汽車能打造成高端車型,但現實骨感,大家期待的小米汽車的價格並不高。雷軍本人前段時間在微博上搞過投票,票選米粉希望的小米汽車價格,結果是,10萬元以內是最多人選的,其次是10萬到15萬元。

「我還是比較看好小米汽車的。首先,從小米在智能硬體生態圈的布局和發展來看,小米已經有豐富的『跨界』能力,其能將自己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產品設計的理念、投資並購的經歷,以及供應鏈管理的經驗遷移到不同的領域。

新能源汽車產業供應鏈相對來說比較開放,小米打造出一款受歡迎的產品,我認為對他們來說是不難的。其次,小米擁有較大的粉絲基礎,這個基礎會讓小米相比『蔚小理』更容易且更低成本度過生存期。」錢文穎說。

江瀚則認為,當前小米的幾大業務板塊整體還是不錯的,雖然各有各的特點,但是整體而言依然處於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小米汽車的未來,覺得小米汽車,只要能夠把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就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⑹ 小米在印度為什麼這么牛,因為有「蠻牛」

眾所周知,印度的人均GDP較低,大多數人買不起電腦。不誇張地說,印度人幾乎沒有經歷過PC的互聯網時代,就借著功能機轉智能機、3G轉4G的浪潮一躍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印度手機市場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佔比僅37%左右,線下運營商市場極少。而小米在國內的時候就開創了線上線下結合的輕資產營銷模式,到了印度游刃有餘:以線上為陣地,向線下延伸,直接打破三星常年身居第一的局面。

本地化

不管是硬體生產還是人員管理,小米都採取了本地化的措施。

小米在印度直接建立了本土的生產工廠,在印度的本地供應鏈系統,也為小米快速鋪貨及售後服務提供了保障。

售後方面,小米在印度建立超過500家服務中心、維修工廠,以及兩家大型的零部件倉庫,這些設施和機構使得小米在印度的售後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

人員方面,任用Manu Jain作為小米印度CEO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在加入小米之前,Manu Jain就已經是印度互聯網界的明星人物。自帶流量廣告和資源的Manu Jain在業務管理之外,還通過樹立小米植根印度,在印度研發,印度生產的本地企業形象,加深印度人對小米的好感。

不光是這樣總理莫迪也接見雷軍,雷軍也送小米的手機給莫迪使用,使得小米這個品牌在印度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題外話:現在很多印度人認為,小米就是印度品牌。

產品性價比高

目前,印度手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價格範圍在 5000 -20000 盧比之間,摺合人民幣大約為500 - 2000 元。

而小米在這個價位內有不少手機型號可以選擇,加上小米進軍印度時互聯網處於早期階段,享受了不少印度電商競爭補貼的紅利。在排燈節期間,電商進入瘋狂打折季,僅僅18天就銷售出100萬台智能手機,小米手機一騎絕塵,幾乎壟斷印度智能手機線上市場約50%的份額。

總的來說,小米在印度市場能夠取得成功,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實力,把握機遇也同樣重要。最近這段時間,國際政治局面變得有些動盪了,而許多國家原本比較要好的關系,同樣是變的比較僵硬起來。就像是現在我們中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也算是兄弟國家了,以前我們國家也沒少援助過印度,但是現在二者的關系卻是有些差了,甚至於現在印度都開始大幅度的抵制「中國製造」!

其實之所以會如此,都是繞不過兩個,那就是「利益」了。因為我們中國一直都是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製造業已經是深入海外,可以說國外許多的產品都是繞不過中國製造業,而帶來的收益自然是非常可觀的。而印度同樣是有著大批的廉價勞動力,自然是看中了這一塊肥肉。

也是因為如此,如今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都是遭到了眾多印度民眾的摔砸,尤其是那些高 科技 的產品更是主要被針對的目標。原本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在印度是非常歡迎的,畢竟我們國產的那些手機不但功能十分的齊全,價格也並不算是非常的昂貴,因此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國產的手機自然是首選了。

不過現在國內許多品牌的手機都是受到了抵制,只有一個品牌除外,那就是小米了!可能許多的對此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小米獨獨就例外呢?其實印度的銷量本來就占據小米在海外銷量的一大半,而為了不損失這個銷售渠道,小米也是特意的將

「Made in India」的標語打在店門上,以此來打感情牌!

然而這件事也是引起了國內許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的人就認為小米這樣的做法真的是為了賺錢節操都不要了。但同樣也有人認為,小米在印度本就有著代工廠,製作的零件大部分也都是來自於印度,說是

⑺ 涉嫌非法匯款,小米遭印度扣押約48億元,給小米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

涉嫌非法匯款,小米遭印度扣押約48億元,小米集團今年除了在明年的年報上歸母凈利潤會很難看以外,小米在印度的銷量應該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些就是小米印度遭到印度當局扣押約48億元人民幣資產的負面影響。

按照印度當局消息,小米集團對於美國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移動公司支付的版權費用是不符合印度相關規定的,這也就意味著這些版權費用並沒有經過稅務申報,印度當局認為小米公司存在偷逃稅的情形。盡管小米目前已經在與印度當局協商並且想要糾正這個錯誤的認定,但這種糾正畢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小米集團在協商的過程應該也要支付相應的費用,這對於小米集團來說本身就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⑻ 3年賣給印度人超2000萬台手機,幾乎人手一台,小米怎麼做到的

小米手機在印度的銷量突破2500萬了,這僅僅只用了3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從2014年7月進入印度以來,小米平均每天都要賣出大約22000部手機。為什麼小米能夠在印度獲得快速發展?下面我們來復盤一下小米在印度的這三年的經歷。
15年3月,小米宣布將在印度開設100家體驗店,同時也表示,將追加在印度的投資,建立工廠。
15年8月,小米發布了第一款在印度本土製造的手機——紅米 2。售價 6999 印度盧比,摺合人民幣 700 元不到。這可是在國內揮淚也買不到的價格!

這些直接推動著小米2016年在印度實現了1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銷量達到650萬部。
因為2016下半年的成績,進入了2017年的小米,顯得更加有底氣了
5月份印度首家小米之家開業, 12小時收割533萬元。線下銷售額也在8月份的時候達到了總營收的20%。
簡單的說完了小米在印度這3年的發展歷程,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發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本地化。
第一是,迎合本地政策,小米在印度大力建廠,迎合了印度政府提出的「印度製造」政策。這到了什麼程度呢?在今年3月份,印度總理莫迪親自給小米工廠點贊。
第二是,銷售本地化。印度是一個網路有待發展的國家。主要依靠電商渠道必然難以實現很大的發展。而且智能手機又是印度人上網的主要設備,所以這就決定了要發力線下渠道。
第三是,營銷與服務的本地化。比如在當地報紙上投放廣告,宣傳中突出印度製造,建設有本地特色的服務中心,一度讓印度人認為小米是印度的品牌了。

⑼ 小米宣布!新建3家工廠,99%印度小米手機和電視會在印度製造

王爺說 財經 訊: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國產手機開始走向海外,特別是印度,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市場佔有率高而且影響力比較大的莫過於小米。

日前(25 日),據《今 日俄羅斯》(RT)報道,為了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小米正在計劃通過新設3家工廠來滿足印度當地的市場需求,目標是實現99%的手機和電視在印度本土製造。

報道稱,就在周四(25 日),印度小米公司宣布,與比亞迪(BYD)和DBG兩家本土公司合作,成立手機製造廠。

報道稱,其中一個工廠位於哈里亞納邦北部,隸屬於DBG,現已投入使用;此外,泰米爾納德邦的另一家工廠也將於今年上半年上線。

與此同時,小米還在Telangana與Radiant技術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家電視製造廠,雖然小米沒有詳細說明第三家新工廠什麼時候開業。

對此,小米全球副總裁、主管印度業務的詹恩(Manu Jain)宣布,為加強參與「印度制 造」計劃的力度,小米將聯合印度本土2大企業在印度南北部新設手機工廠,而還與新夥伴設立新的電視工廠。

這位小米高管表示,新的規劃將使小米在印度的手機產能提升20%,最終將使得多達99%的印度小米手機將在當地生產,與此同時,小米印度手機約75%的價值都是來自向印度當地廠商采購。

此外,在新廠規劃下,印度所有小米電視也會在印度當地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王爺說 財經 過去也曾報道過,就在之前小米已和鴻海以及偉創力在印度設廠生產手機。

對此,小米印度負責人詹恩指出,在2020年,小米就已經與合作夥伴在印度提供1萬個新的就業機會,而現在小米已經在印度創造了超過6萬個工作機會。

當然,小米之所以花重金在印度建廠,主要還是在於小米持續看好印度手機未來的市場潛力,而且小米公司還認為,今年1季度,小米在印度的銷量將再創新高。

對此,你怎麼看?你如何評價小米在印度新投資建3個工廠這件事?此外,你認為,為何小米如此看好印度市場?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評論,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下方直接點贊、推薦一下。

⑽ 48億元資金險被凍結,小米印度保衛戰

編輯 李薇

頭圖攝影 鄧攀

「Are you OK?」2015年,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小米印度新品發布會上向用戶喊出這句英語時,可能沒想到小米在印度會接二連三遇上麻煩。

2022年4月30日,印度財政部下屬的執法機構發布的公告顯示, 由於小米(印度)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將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中555.1億盧比(約合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小米全球副總裁馬努·賈恩已被印度執法局傳喚,對其外匯合規情況進行調查。但根據領英頁面顯示,馬努·賈恩的定位已經變成迪拜,職位也抹掉了「小米印度負責人」的身份,只保留了小米全球副總裁的職位。

印度法院5月5日在聽取了小米方面律師的意見後,暫停了執法局的決定 ,給予解除的條件是,小米將向印度當局通報資金轉移情況,如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等。

印度法律網站Livelaw.in報道,在5月12日舉行新一輪聽證會後,印度Karnataka高院宣布,允許小米印度通過銀行授信額度繼續使用賬戶向離岸主體進行付款,以用於進口生產和銷售智能手機的必要部件,但不包括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 5月5日法院給與小米的「暫停指令」繼續生效至下一次聽證會,即5月23日。

對此,小米集團回應稱,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小米印度公司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合法且真實,所支付版稅均用於公司印度版本產品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是合法的商業行為。此外,小米表示,將與當地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此事件已不是小米第一次在印度受到侵擾。就在今年年初,小米印度公司剛被印度政府以逃稅為由追繳65.3億盧比(約5.6億元人民幣)。但屢次讓小米吃上官司的印度市場,對小米來說至關重要,雷軍曾表示對印度市場的極度重視,並數次親自站台。

2014年,小米將印度作為國際化首站。短短3年時間,小米就在2017年底超過三星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品牌,並一直保持這一優異成績。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 小米仍是2021年印度市場份額最高的智能手機銷售商,市場銷售份額為24%。

過去幾年,雷軍一直大力拓展包括印度在內的國際市場,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

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420萬台,同比下降14.1%;小米出貨量1100萬台,同比下降18.4%,市場份額14.9%,排名第五。國內市場下滑,重要的印度市場受阻,這對小米的影響自然不小。

其實, 小米之外,OPPO、vivo等布局印度的中國手機企業也均曾遭受稅務糾紛。 從2020年開始,印度政府還將微博、微信等中國300多款APP列入禁用清單。今年3月底,東南亞跨境電商巨頭Shopee更是直接宣布退出印度市場,被認為與其「中國血統」有關。

「出海印度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疑慮。

關鍵的印度市場

2021年,小米的國際化營收已與國內收入並駕齊驅。

根據小米最新財報, 2021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 占總收入的49.8%。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曾短暫地登上世界第二的位置,當時,雷軍立下「沖擊世界第一」的目標。

印度是小米國際化的首站,小米已在這個市場苦心經營8年之久,常年穩坐市場第一的位置 ,自然在國際化市場中佔到重要地位。2020年,小米在印度就已擁有4100萬的出貨量,超過小米全球出貨量的四分之一。

過去8年,無論在人才還是工廠等固定資產投入上,小米在印度都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小米在剛進入印度時,選擇了重用印度高管馬努·賈恩。他是小米集團唯一一個外籍副總裁級別高管,在小米印度本地化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2017年,雷軍受到印度總理莫迪接見時,馬努·賈恩緊隨在旁,小米手機配備雙SIM卡、支持WhatsApp「應用雙開」、針對印度語言眾多提供可視化撥打功能等,也都離不開他的推動。

與此同時,小米也在印度開啟了本土化生產。

2015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的第二個年頭,就聯合富士康向印度政府承諾,在印度投資35億美元設立生產線,隨後雙方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投產,2015年8月,小米在印度發布的紅米手機2增強版,就是由富士康印度工廠代工生產。2020年,全球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小米隨即找來三家新的合作夥伴——比亞迪、DBG和Radiant,共同在印度建廠和生產小米設備。

截至目前,小米在印度已經擁有7家製造工廠,每秒可以生產3台小米手機。 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99%都在印度生產。

此外,在印度,小米還聯合順為資本投資了眾多印度公司,如在線小額貸款平台KrazyBee、在線音樂和視頻供應商Hungama Digital Media Entertainment、二手手機回收及維修公司Cashify等,以期形成本地化生態。在2021年底國際業務變革之前,小米印度都像一個完善的獨立王國。

2021年底,小米對國際業務部進行過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打通各個區域和渠道,重點將原先按地區劃分的海外各銷售大區、按渠道劃分的國際全網電商銷售部、運營商與商務拓展部,以及原本不屬於國際業務部的印度區域運營部等多個部門,整合成國際「銷售部」,由向征負責,向國際業務部總裁盧偉冰匯報。外部猜測,馬努·賈恩職位的變化以及離開印度,與此調整有關。

「小米的改革,對馬努·賈恩來說是個巨大的削藩的過程。」一位接近小米印度的從業者告訴《中國企業家》。

此次印度執法局扣押小米48億元資金的理由是,小米違反了當地《外匯管理法》的規定。

印方公告顯示,小米從2014年開始在印度經營業務,2015年開始匯款,該公司已經向三個外國實體匯出了相當於555.127億盧比的外匯,其中包括一家偽裝為版稅的小米集團實體。

當時,小米就曾表示:「此次的稅務問題,根源是各方對進口商品的價格認定存在分歧。對這一問題,小米也會繼續和印度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事實上, 這涉及到企業跨國經營中的「特許權使用費」。 該費用可簡單理解為總公司對子公司收取的知識產權費用,其中包括研發費用、專利費用等等。它是作為財產收入的一種支付,而不屬於商品經營的支付,且這幾乎是所有跨國公司的常規操作。

不過,知識產權費、專利費收取多少,怎麼收,國際上都沒有統一的定論,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多少,怎麼收一般也是由跨國公司決定的。此次印度政府給予解除48億元人民幣資金的條件,也正是要求小米向印度當局通報資金轉移情況,如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等。

鄭文慧曾在印度工作多年,現在是國內某互聯網公司印度負責人。在他看來,從法律程序上說,印度執法局有權對重大公司的經濟事件調查和凍結資金,但除了特許權使用費等具體案件細節,不可忽視的兩個宏觀背景是,印度當地的民粹化傾向,以及美國曾在特朗普時期就推行的印太戰略,這些都會對中國企業在印度經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眾多出海創業者看來,小米的遭遇並非獨立事件,而是中國公司在印度營商環境惡化的注腳。 因為公司一旦被當地政府監管或調查,「即便你選擇專業的律師顧問等團隊來反駁,中間也會花費巨大的時間、人脈和金錢成本,最終你發現這些花費和直接付給執法部門的費用差距不大。」鄭文慧表示。

中國企業出海印度還是一個好選擇嗎?

從2020年以來,印度多次對中國出海企業展現出不友好的態度。2020年4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起草的《印度大型電子製造業的生產掛鉤獎勵計劃(PLI計劃)》正式發布。該計劃顯示,印度將在未來5年內,共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以激勵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製造業發展。

此後,包括印度本土公司Lava、Dixon、Micromax,國外手機廠商三星、蘋果,手機代工廠富士康、和碩等在內的22家公司,出現在該激勵名單中,但占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過半份額且在印度建廠的國內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vivo等均未出現在名單之內。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在加大對中國互聯網產品的出海限制。2020年6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決定禁用包括TikTok、微博、微信、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應用。2020年7月27日,又有275個中國APP被納入禁用「清單」。

在被忽視、被禁用之後,緊接著是頻繁的審查。

2021年10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向vivo、OPPO、小米和一加發出通知,要求獲取這些手機及其組件的有關數據和細節,並稱可能在未來幾周內發布第二份通知,涉及要求對這些手機進行測試。

鄭文慧告訴《中國企業家》:「事實上,印度並非排斥一切中國企業,而是取決於公司所處的細分領域、成長階段以及其對印度製造業的幫助。比如同樣是中國的新能源電池企業ATL,在印度就很受歡迎,正如多年前小米Ov受歡迎一樣。」ATL全稱為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東莞。2018年,該公司設立NVT印度工廠,邁出海外運營第一步。

2020年5月12日,莫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宣布推出總金額20萬億盧比的經濟刺激計劃。他表示,其核心目的是藉助疫情影響推動對華產業鏈脫鉤,通過大力改革發展本土產業,讓印度成為「自力更生」的經濟強國。

莫迪也一直將製造立國作為國策之一,在加大對高尖端製造技術引進的同時,也在對部分本土製造進行保護。 過去數年,小米等製造廠商在印度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並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印度卻在該領域逐漸開啟本土保護。

Counterpoint最新研究顯示,2021年印度智能手錶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4%,創 歷史 新高,印度本土品牌Noise以27%的份額領先市場,印度國產品牌占據了市場總出貨量的75%。

面對印度當下的經營環境,中資企業該如何選擇?

鄭文慧告訴《中國企業家》:「對於有充足的理由要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可以盡可能地選擇輕資產的運營方式,通過產業鏈轉移等方式,做好利潤結構的設計; 對於已經在印度完成落地,且多年經營的中國企業,則可以考慮選擇公司代持或股權出讓的方式,將部分股權出讓給本地的利益集團 ,並且在聘請專業的國際法務、稅務團隊外,還得重視本土政府關系的處理。」

小米印度事件,也引起外交部的重視。

參考資料:

《小米印度內變》 ,志象網

《小米的印度危機》 ,連線Insight

閱讀全文

與印度小米工廠什麼時候開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電話卡上網慢怎麼做 瀏覽:693
英國最厲害的時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瀏覽:640
越南峴港古鎮有多少錢 瀏覽:980
為什麼中國是世界 瀏覽:701
印尼節能燈每年消耗多少 瀏覽:503
印尼客機墜毀前發生了什麼 瀏覽:74
義大利炮怎麼炸mc 瀏覽:96
中國冬奧會會場在哪裡 瀏覽:541
中國推拿流派有哪些 瀏覽:699
中國越南的戰爭有哪些 瀏覽:919
越南中文工資多少 瀏覽:284
英國月租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116
義大利語grigio是什麼顏色 瀏覽:391
印度酸梅湯怎麼做 瀏覽:334
中國都有哪些葡萄品種 瀏覽:22
越南紅酸枝正尺多少錢一副 瀏覽:671
伊朗目前的策略是什麼 瀏覽:464
越南語解封怎麼說 瀏覽:411
英國紅茶配什麼搭配最好 瀏覽:939
英國每天生活都吃什麼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