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是怎麼產生經濟的

印度是怎麼產生經濟的

發布時間:2022-11-05 16:34:31

1. 印度的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什麼

提起印度,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歌舞,咖喱和神油。印度作為一個南亞地區的大國,其經濟體兩還是不小的。之所以印度的國民經濟能夠快速增長,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新德里地區的電子科技非常發達,而且這些企業都是印度的龍頭奇特。其次就是印度的旅遊業還是非常發達的,所以帶動著印度的服務行業也開始快速發展。最後就是印度的制葯業和石油加工行業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也是不小的。這三者基本上是印度經濟發展最主要的依靠和依賴了。

最後就是印度的制葯行業和石油加工行業,近幾年發展勢頭也是非常厲害的。從《我不是葯神》這部片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的制葯業的力量。而且實際上印度的制葯業也的確非常發達,許多生產葯品的大廠都選擇印度作為代工廠。其次還有印度的石油加工業,印度的石油加工業也非常發達,畢竟印度緊挨著印度洋,有大量對海底石油進行開採的技術和需求。

2. 印度的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什麼

印度的經濟主要靠部分工業產業拉動增長,例如,軟體、電子、醫葯等領域。

近幾年,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發展速度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所以印度方面也普遍的保持樂觀態度,認為自己國家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那麼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靠什麼產業來拉動的呢?


綜上所述。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少部分工業產業來拉動。由於國內財富差距不斷拉大,所以無法形成足夠的消費人群,這就使得印度經濟的抗壓能力比較差。除了靠部分工業拉動經濟之外,前幾年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後推力,也給到印度一定的幫助。

3. 求印度經濟發展歷程

印度經濟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1. 1947~1956年,即從印度獨立到「一五」計劃結束,是經濟恢復時期。印巴分治不僅造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大仇殺,而且打亂了本來就不平衡的國民經濟。分治後大城市和大工業均分布在印度境內,而原料產地和糧食產區卻大多分布在巴基斯坦。據統計,91%的大工業如鋼鐵、黃麻、造紙等工業幾乎全部留在印度,而巴基斯坦卻生產38%的棉花和80%的黃麻。這就使獨立初期的印度花費巨額外匯進口黃麻、棉花和糧食。

  2. 印度獨立初期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工業生產總指數從1948年的108.4下降到1950年的105。農業下降到1950~1951年度的95.6,糧食下降到90.5。為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政府擬訂了「一五」計劃(1951~1956年),其目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變印度停滯不前的經濟結構,以便為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經過努力,印度國民經濟在「一五」計劃結束時,平均增長率達到3.6%,超過原定指標的2.1%。5年內工業生產增長25%,農業生產增長22.2%。按1970~1971年價格計算,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7.4%,農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4.3%,國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長3.6%。

  3. 此間,物價比較平穩,工廠工人實際工資恢復到戰前(1939年)的水平。在「一五」計劃期間,還實行了取消中間人地主的土地改革,有40%耕地面積的土地轉移到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農村的階級矛盾,並促進了印度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第二階段:

  1. 1956~1966年,即實行「二五」和「三五」計劃的10年,是印度工業體系形成時期。根據尼赫魯的經濟發展戰略,印度「二五」和「三五」計劃在工業方面強調優先發展以機械製造業為中心的重工業。在這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集中力量投資在電力、冶金、礦山、采礦、機械製造、化工原料、採油、煤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等各種重工業和基礎工業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經過10年的努力,工業生產增長近一倍,總指數從1956年的136(1950的為100)上升到1966年的264.4。

  2. 工業產品增長最快的是為生產服務的機械設備和耐用消費品,其中機床增加21倍,內燃機增加7倍,動力水泵增加5倍,發電機增加4倍,家用電冰箱增加6倍。此外,食糖和食油分別增加14%和13%,機紡棉布反而減少15.2%。印度政府在積極發展國營企業的同時,也鼓勵私人壟斷財團以及同外國資本合作興建的新型工業。印度國營企業從21家增至74家,投資額增加29倍,從8.1億盧比增至241.5億盧比。

  3. 印度國內和國外壟斷組織在印度投資增加132.5%,從47.83億盧比增加到106.93億盧比。印度五家最大的財團資產總值從1958年的45.44億盧比增至1966年的131.94億盧比,增加近2倍。

  4. 在農業方面,尼赫魯的戰略是實行鄉村發展計劃和實行合作社。前者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合作社評議會制度,使其成為農村基本經濟行政單位,要求10年內把全部耕地納入廣泛的發展計劃,並在美國專家的建議下實行農業精耕計劃,集中使用高產品種、化肥、農業機械等現代化技術,以達到大幅度增產目的。但該計劃當時基本上未能實行。

1964年尼赫魯去世後,繼任的夏斯特里拋棄了尼赫魯的上述戰略。其間,工業增長一倍,而農業只增產14%,年平均增長率為1.5%。而且農業生產很不穩定,每隔二三年就出現一次減產,有時甚至出現大幅度倒退。如1965~1966年度的農業生產低於1958~1959年度的16.6%。1965~1967年連續兩年災荒,加上1965年的印巴戰爭和美援的中斷,形成了糧食恐慌、通貨膨脹、外匯短缺和工業減產為特徵的經濟危機。農業生產的停滯和倒退嚴重影響了工業的發展。

三、第三階段:

  1. 1966~1984年,即從三個年度計劃,經過「四五」、「五五」、「六五」計劃到英·甘地逝世,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著重發展農業。20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糧食恐慌,糧食庫存全部耗盡,配給制度基本上依靠美國進口小麥來維持,從而使印度對美國和世界銀行的依賴加深。為改變這種狀況,在美國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英·甘地開始實行所謂「綠色革命」,即農業發展新戰略。

  2. 在工業方面,給國內外私人投資提供新機會,開展放鬆工業許可證政策,將14家大銀行(存款總額佔全國56%)收歸國有,對壟斷財團新建和擴建進行審批等限制措施。在這個時期,對農業和能源動力方面的投資比例增大。農業投資比重從「三五」計劃(1964~1969)的20%,提高到「四五」計劃(1969~1974)的23%。工業企業的投資從20%下降到18%。

  3. 「六五」計劃(1980~1985)對農業的投資佔25.4%(「五五」計劃為21.7%),能源動力開支佔28.1%(「五五」計劃為26.2%),工礦業開支佔15.4%(「五五」計劃為18.7%)。「六五」計劃期間預計國民收入增長率為5.2%,人均收入增長率為3.28%。

四、第四階段:

  1. 1985年至今,經過「七五」、「八五」、「九五」三個五年計劃,即從拉吉夫·甘地執政後,印度各屆政府開始經濟政策的調整與經濟改革。進入20世紀80年代,英·甘地執政時,印度就開始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但調整幅度太小。

  2. 1985年拉吉夫·甘地執政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問題與困難較多。1991年拉奧執政後堅持改革,改革步伐加快,成績顯著,但仍存在問題與困難。

4. 印度殖民經濟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15世紀末16世紀初。1600年英國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按著荷蘭、法國也先後入侵印度。1757年6月爆發了印英普拉西戰役,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佔領印度全境。初期,印度的傳統棉紡織品憑借織工的技藝、低廉的工資行銷歐洲,帶回了源源不斷的金銀。但工業革命後,英國紡織業技術的快速進步很快扭轉了局勢,擊敗了印度本土棉紗布匹,造成了印度傳統紡織業的破產、印度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大幅倒退,印度徹底淪為一個原材料出口國。殖民者在通過地主作為中間人向農民征稅的扎明達爾(Zamindar)制度不但沒有提供合適的激勵,還造就了大批揮霍財富的地主,印度農業水平方面日益滯後。出口經濟以茶、麻加工為代表的主要工業部門都掌握在英國資本家手中,產品也出口英國。印度本土資本則重建了新式的棉紡織業,鐵路網也快速擴張,但二者都高度依賴英國進口的機器、技術;工業對機械製造業的需求沒能催發近代印度本土機械工業的萌芽。

5. 求印度經濟發展歷程

印度經濟大致可分為三段時期,第一段為前殖民時期,直至17世紀止,第二段為英國統治時期,由17世紀開始,而第三段則是由1947年印度獨立開始。
前殖民時期

公元前2800年至1800年,人們在印度河流域聚居並耕種和畜牧、使用統一的度量衡、製造工具和武器,群體之間亦開始貿易,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發現,古代遺跡包括具規模的街道、排水系統及供水系統,其中更有相信是世界首個公共衛生系統及市政府的雛型。

1872年的統計調查顯示,印度99.3%的人口居於鄉村;鄉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與外界隔離並且自給自足。農作物為紡織、食物加工和工藝品提供原料。雖然不少王國發行貨幣,以物易物仍相當普遍。

宗教力量(尤其是印度教)及種姓制度及大家族的制度,對印度的經濟活動產生具大影響。種姓制度有如中世紀歐洲的行會,確保了分工,促進技術的傳承。

以往,印度對外貿易大多由外國人及伊斯蘭教徒經營。紡織品如棉布、披巾及農產品如黑椒、肉桂、鴉片和靛藍出口到歐洲、中東和南亞地區,換入黃金和白銀。

殖民時代

殖民統治改變了稅制,由收入稅改為財產稅,使農民陷入苦況;而通過契約,殖民者的財產權受到保障。同時,殖民政府亦提倡自由貿易、制定統一貨幣、固定匯率、統一度量衡、資本市場、建設鐵路及電報設施、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普通法法制等。不過,在殖民時代末,印度是當時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工業停滯,農業發展未能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長。

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推算,印度佔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約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雖然英國殖民統治被認為是印度經濟發展落後的禍根,但通過審視宏觀經濟,學者指出印度的經濟發展是殖民主義及世界邁向工業化和經濟融合的結果。

獨立至1991年

獨立後的印度經濟政策傾向保護主義,強調工業化、國家干預勞工和金融市場、龐大的公營機構、監管商業活動、中央規劃等。印度獨立後初期的經濟政策由其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主導,並由其後的英迪拉·甘地繼承。不過,1947至1980年期間,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亞洲四小龍,印度經濟增長緩慢,更被諷刺為「印度式經濟增長率」(Hin rate of growth)。

1991年後

1980年代後期,拉吉夫·甘地放寬投資限制,取消價格控制,降低企業稅項。措施對經濟增長有幫助,但同時導致政府財政赤字高企,經常帳惡化。隨著印度的主要貿易夥伴蘇聯解體,加上波斯灣戰爭使油價飆升,導致印度貿易失衡,政府瀕臨破產邊緣。印度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經濟制度為代價,獲得了總額達18億美元的緊急貸款。資金注入後,當時的總理納拉辛哈·拉奧與財長曼莫漢·辛格於1991年正式展開經濟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資、工業及入口牌照),結束國營公司的壟斷,同時放寬外來投資,免除了多個行業的外資審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經濟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針亦未受政黨輪替所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政黨敢觸及強勢的貿易協會和農場主的利益:改革從未涉及勞動法和農業補貼等敏感議題。1990年代,除了為數不多的低迷時期,印度經濟發展迅速。人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隨之進步。

1998年的核試驗打擊了印度的國際信用評級,但持續的經濟發展令標准普爾、穆迪等金融分析機構於2007年調高了印度的信用等級。2003年,高盛估計印度的名義GDP將於2020年超越法國和義大利,2025年超越德國、英國及俄羅斯,到2035年超越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次於美國和中國大陸。

修正後的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國直接投資加速流入。據此,高盛公司預測,「自2007年到2020年,以美元計算的印度人均GDP有望增長四倍」,並在2043年前超過美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高盛列出了十項注意事項:1.提高政府治理水平;2.提高教育水平;3.增加大學數目,提高辦學質量;4.控制通貨膨脹;5.制定可靠的財政政策;6.推進金融市場自由化;7.提升與鄰國的貿易水平;8.提升農業生產水平;9.改善基礎設施;10.加強環保,改善環境。

6. 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靠的是什麼在拉動經濟

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除了依靠本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密集型產業拉動經濟增長以外,還有就是依靠對國外科技公司的強取豪奪來充盈自己的GDP。

一、印度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除了這些印度本身就有的因素以外,印度的經濟能夠發展的這么快,最為重要的還是對國外企業的強取豪奪。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小米等中國製造企業在當地就屢次收到了印度政府開出來的罰單,而且不僅要對相應的財政支付進行處罰,還要追溯某些兩個國家的公司不一樣的處理辦法的差異。這也就意味著印度不僅靠著自己的因素發展,而且還靠著掠奪國外大型企業的財富發展,今年我國的許多企業在海外的工廠已經被印度政府搜颳了一遍。

7. 印度經濟來源是靠什麼來問

服務外包產業

8. 印度如此貧瘠卻有大筆軍費購置武器,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實際上印度和多數人印象中貧瘠落後的形象差別很大。就拿中國相比雖然印度的國土面積比中國要小很多但是在氣候自然資源以及耕地資源等方面,印度都大大超過了中國。這就為印度的農業和種植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現在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發展,它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在工業領域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所以印度對於工業是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而且在鋼鐵機械,精密儀器汽車的領域,印度都有著較強的競爭力。

9. 印度經濟增長迅速,依靠的是什麼

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最近幾年,印度經濟發展迅速,那麼印度經濟增長迅速,依靠的是什麼?

首先,經濟改革。特別是,自莫迪總理就職以來,大力推動了經濟改革,出台了廢鈔令和恢復印度製造業等政策。印度政府效仿英國和美國,一切都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很少干預市場,使得印度經濟快速增長。

最後,印度加大基礎設的投入。印度的基礎設施薄弱。目前,大城市經常在高峰時段停電,城市污水系統老化以及交通落後的情況,這些方面需要充分改進。盡管這是印度的軟肋,但印度政府正在作出改變。印度政府可通過基礎設施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幾年前,印度政府希望參與高鐵項目,日本公司中標,盡管由於種種原因,高鐵項目目前進展緩慢。但也可以看出,印度政府正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推動GDP增長。

10. 印度經濟的歷史

印度經濟大致可分為三段時期,第一段為前殖民時期,直至17世紀止,第二段為英國統治時期,由17世紀開始,而第三段則是由1947年印度獨立開始。
前殖民時期
公元前2800年至1800年,人們在印度河流域聚居並耕種和畜牧、使用統一的度量衡、製造工具和武器,群體之間亦開始貿易,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發現,古代遺跡包括具規模的街道、排水系統及供水系統,其中更有相信是世界首個公共衛生系統及市政府的雛型。
1872年的統計調查顯示,印度99.3%的人口居於鄉村;鄉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與外界隔離並且自給自足。農作物為紡織、食物加工和工藝品提供原料。雖然不少王國發行貨幣,以物易物仍相當普遍。
宗教力量(尤其是印度教)及種姓制度及大家族的制度,對印度的經濟活動產生具大影響。種姓制度有如中世紀歐洲的行會,確保了分工,促進技術的傳承。
以往,印度對外貿易大多由外國人及伊斯蘭教徒經營。紡織品如棉布、披巾及農產品如黑椒、肉桂、鴉片和靛藍出口到歐洲、中東和南亞地區,換入黃金和白銀。
殖民時代
殖民統治改變了稅制,由收入稅改為財產稅,使農民陷入苦況;而通過契約,殖民者的財產權受到保障。同時,殖民政府亦提倡自由貿易、制定統一貨幣、固定匯率、統一度量衡、資本市場、建設鐵路及電報設施、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普通法法制等。不過,在殖民時代末,印度是當時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工業停滯,農業發展未能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長。
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推算,印度佔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約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雖然英國殖民統治被認為是印度經濟發展落後的禍根,但通過審視宏觀經濟,學者指出印度的經濟發展是殖民主義及世界邁向工業化和經濟融合的結果。
獨立至1991年
獨立後的印度經濟政策傾向保護主義,強調工業化、國家干預勞工和金融市場、龐大的公營機構、監管商業活動、中央規劃等。印度獨立後初期的經濟政策由其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主導,並由其後的英迪拉·甘地繼承。不過,1947至1980年期間,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亞洲四小龍,印度經濟增長緩慢,更被諷刺為「印度式經濟增長率」(Hin rate of growth)。
1991年後
1980年代後期,拉吉夫·甘地放寬投資限制,取消價格控制,降低企業稅項。措施對經濟增長有幫助,但同時導致政府高財政赤字,經常帳惡化。隨著印度的主要貿易夥伴蘇聯解體,加上波斯灣戰爭使油價飆升,導致印度貿易失衡,政府瀕臨破產邊緣。印度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經濟制度為代價,獲得了總額達18億美元的緊急貸款。資金注入後,當時的總理納拉辛哈·拉奧與財長曼莫漢·辛格於1991年正式展開經濟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資、工業及入口牌照),結束國營公司的壟斷,同時放寬外來投資,免除了多個行業的外資審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經濟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針亦未受政黨輪替所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政黨敢觸及強勢的貿易協會和農場主的利益:改革從未涉及勞動法和農業補貼等敏感議題。1990年代,除了為數不多的低迷時期,印度經濟發展迅速。人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隨之進步。
1998年的核試驗打擊了印度的國際信用評級,但持續的經濟發展令標准普爾、穆迪等金融分析機構於2007年調高了印度的信用等級。2003年,高盛估計印度的名義GDP將於2020年超越法國和義大利,2025年超越德國、英國及俄羅斯,到2035年超越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次於美國和中國。
2007年修正後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國直接投資加速流入。據此,高盛公司預測,「自2007年到2020年,以美元計算的印度人均GDP有望增長四倍」,並在2043年前超過美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高盛列出了十個注意事項:1.提高政府治理水平;2.提高教育水平;3.增加大學數目,提高辦學質量;4.控制通貨膨脹;5.制定可靠的財政政策;6.推進金融市場自由化;7.提升與鄰國的貿易水平;8.提升農業生產水平;9.改善基礎設施;10.加強環保,改善環境。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怎麼產生經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中文工資多少 瀏覽:282
英國月租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114
義大利語grigio是什麼顏色 瀏覽:389
印度酸梅湯怎麼做 瀏覽:334
中國都有哪些葡萄品種 瀏覽:22
越南紅酸枝正尺多少錢一副 瀏覽:671
伊朗目前的策略是什麼 瀏覽:464
越南語解封怎麼說 瀏覽:411
英國紅茶配什麼搭配最好 瀏覽:939
英國每天生活都吃什麼 瀏覽:440
用越南服怎麼登錄真實視頻 瀏覽:159
越南人來中國要辦什麼證 瀏覽:466
紅的印尼哪裡有賣 瀏覽:148
印度尼西亞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瀏覽:289
中國交通頻道怎麼直播 瀏覽:479
法國和義大利哪個城市化水平高 瀏覽:205
越南媳婦怎麼申請華僑 瀏覽:479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9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60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