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新38師在印度哪裡訓練

新38師在印度哪裡訓練

發布時間:2022-11-05 23:04:22

㈠ 電視劇中國遠征軍中韓紹功的原型,哪個歷史人物和他最接近

韓紹功的原型:最接近者,莫過於李鴻將軍!!無論是戰功還是事跡。而歷史真實的李鴻的戰功遠遠超過了劇中的韓紹功。只是沒有劇中那些藝術的戲劇化罷了。他在遠征作戰中獲得了美國羅斯福總統授予的總統勛章。被喻為「東方的蒙哥馬利」、「常勝將軍」。緬甸八莫市區的中心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李鴻路」。命名那天,八莫市民公推代表100餘人,向李鴻獻上一柄緬刀。開創了以中國軍人名字命名的新紀元;洗刷了近百多年來,只有外國列強以征服者的名字命名中國街道使中國蒙羞的恥辱!面對這些顯赫的榮譽,已經毫無疑問,這是他實實在在在戰場上的赫赫戰功換來的。

李鴻,湖南人。1926年4月考取黃埔軍校第五期。遠征作戰之初為38師114團團長。38師師長孫立人屬66軍軍長鄭洞國部。幾月後,鄭率軍部入印,新成立新1軍,38師便歸屬新1軍,李鴻仍然為114團團長。後李鴻升為38師師長。回國後任過副軍長、軍長。88年病逝於台灣。

史料記載:1942年8月,新38師調往印度中部蘭姆伽鎮整訓。10月,蔣介石把駐印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由美國史迪威將軍擔任總指揮。李鴻仍任114團團長,並是38師的主力先鋒團,在藍姆伽接受整訓,部隊接受了全新的美式裝備,進行了全套的美式訓練。

著名戰役和卓越功績,網上可查證。這里只簡單說說他最初對日軍的作戰。多次打敗過日本最強悍的王牌部隊,被譽為「亞熱帶叢林之狐」美稱和「常勝師團」稱號的日軍第18師團。第一次與日軍18師團相遇作戰,還是李鴻任機槍連長的時候。當時,日軍大規模進攻上海。有個名載千秋的英雄事跡:當時李鴻率機槍連堅守陣地,面對幾十倍兵力和火力,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壯烈的一幕是:李鴻率領全連剩餘官兵再次與日軍展開了最為壯烈的肉搏戰。在追擊敵軍時,李鴻腿部負傷,血流如注,他叫一位排長解開他的綁帶,用勁綁住傷口,然後挺身站起來大呼:「湖南騾子(李鴻連大部分為湖南兵)決不投降!弟兄們,殺呀!」隨著李鴻的喊聲,全連官兵奮力拚殺,再一次打敗敵人。 後日軍佔領上海後,日師團司令默默地站在李鴻誓死保衛過的陣地上,雙手合十,為他的戰死者祈禱,並下令立石碑一塊,上書:「遇華軍最激烈的抵抗於此 」。後來,李鴻在遠征軍作戰的戰場上又遇到了日軍118師,並且每次交戰都打敗日軍。

㈡ 孫立人是怎麼突出重圍打到印度去的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團團長劉放吾率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往前線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了7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後復掩護盟軍轉進,轉戰經月。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㈢ 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歷史

中國遠征軍是1942-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打通抗戰「輸血線」而出征滇緬印、抗擊日本的英雄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國軍人在滇緬印戰場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自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征戰的徹底勝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對亞洲太平洋戰場和整個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滇緬公路於1938年底通車,從此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謀圖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銼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棠吉)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一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了英軍撤退,贏得了時間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也消耗、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以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以退入印度的新38師、新22師在蘭姆珈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英國提供給養,大批知識青年在蔣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踴躍參軍,利用從駝峰返航的飛機空運到印度,士兵的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駐印軍的戰鬥力大為提升。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二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轄第十一和第二十集團軍,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代號為「安納吉姆」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10月新30師調入緬甸編入駐印軍。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3月,我駐印軍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1944年3月初日軍糾集其15軍8萬兵力進攻印度英帕爾英軍基地,英帕爾吃緊危及整個東南亞戰局,4月初駐滇西的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54軍第14師、第50師急調入緬甸編入駐印軍增援牽制日軍,新30師第88團、第50師第150團與美軍拉加哈特部隊合編組成中美聯合突擊隊隨即對密支那發動進攻。5月11日,滇西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強渡怒江,血戰高黎貢山拉開滇西反攻序幕。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近三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緬甸戰場的主動權從此轉入盟軍手中。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兩條被阻斷的運輸線——中印公路同滇緬公路的連通指日可待,危險的「駝峰航線」從此載入史冊,空軍可以從東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線飛往昆明和重慶,中國西南戰略形勢根本改觀,抗日大後方真正有了穩定感;而日軍對緬甸的佔領日期已屈指可數,其在亞洲大陸的全面進攻,也從此演變成節節防禦,最後徹底崩潰。

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6月4日,滇西松山大戰展開,滇西遠征軍71軍、第8軍輪番進攻,至9月7日以陣亡8千餘人、傷者過萬,擊斃日軍千餘慘重代價收復松山。7月2日,第二十集團軍進攻騰沖,至9月14日光復騰沖城,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參與攻城戰役,我軍傷亡5千餘人,擊斃日軍3千餘人。6月4日,滇西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進攻龍陵,至11月11日克復龍陵全境,此役殲滅日軍13000餘人,我軍傷亡2萬餘人,日軍被驅趕到芒市一帶自此無險可守。9月初,日軍在英帕爾遭受慘重失敗,盟軍在滇緬印戰場進入總進攻的戰略階段。

駐印軍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擴編為新1、新6兩軍,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擋」。密支那休整後,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12月初因國內戰事吃緊新6軍急調回國增援,隨後,新1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滇西中國遠征軍勝利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於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反攻緬北、滇西歷時一年半,史載中國駐印軍傷亡2萬多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滇西遠征軍傷亡6萬餘人擊斃日軍2.1萬餘人,合計斃敵7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完成了中國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滇緬印戰區亦是抗戰歷史上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唯一取得完勝徹底擊潰日寇的戰區。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抗戰取得最終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日本在中緬印戰區投入兵力總計30餘萬,被殲滅18萬5千餘人。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和輝煌的一頁,壯哉中國軍人,壯哉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及盟軍編製表
(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指揮系統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長官 衛立煌(未到任)羅卓英(繼任)軍事委員會參謀團團長林蔚
中緬印戰區美陸軍司令兼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

第5軍杜聿明(軍長)
第200師 戴安瀾(師長)新22師廖耀湘(師長)新96師余韶(師長)
新兵訓練處黃翔工兵團李樹正裝甲兵團胡獻群炮兵團朱茂臻
汽車兵團洪世壽騎兵團林承熙輜重兵團杜洪範

第6軍甘麗初(軍長)
第49師彭壁生(師長)第93師呂國銓(師長) 暫編第55師 陳勉吾(師長)

第66軍張軫(軍長)
新38師孫立人(師長)新28師劉伯龍(師長)新29師馬維驥(師長)
另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李志鵬(師長)

(二)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表(1943年初至1945年3月)
司令長官 陳誠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副司令長官黃琪翔參謀長蕭毅肅
第十一集團軍 總司令宋希濂副總司令黃傑

第2軍王凌雲(軍長)鍾松(副軍長)
第9師張金廷(師長)第33師楊寶(師長)第76師夏德貴(師長)
輜重團段壽濤

第6軍黃傑(軍長,史宏烈繼任)
預備第2師顧葆裕(師長)新39師洪行(師長)
輜重團鄭殿起通訊營馮行之戰車防禦營梁中介

第71軍鍾彬(軍長)陳明仁(副軍長)
新28師劉又軍(師長)第87師張邵勛(師長)第88師胡家驥(師長)
輜重團吳濤
另集團軍直轄第36師李志鵬(師長)第200師高吉人(師長)第5軍炮兵營

第二十集團軍 總司令霍揆彰副總司令方天
第53軍周福成(軍長,趙鎮藩繼任)
第116師趙鎮藩(師長,劉潤川繼任)第130師張玉挺(師長,王理寰繼任)
輜重團劉寶華

第54軍方天(軍長,闕漢騫繼任) (1944年4月第14師、第50師調入緬甸,同年8月編入新6軍序列)
第14師龍天武(師長)第50師潘裕昆(師長)第198師葉佩高(師長)

另集團軍直轄高炮第49團3營第8軍山炮營輜重團 雷震波工兵第2團林鬆通訊部隊

遠征軍司令部直屬部隊
第8軍何紹周(軍長)李彌(副軍長)梁筱齋(參謀長)
榮譽1師汪波(師長)第82師王伯勛(師長)第103師熊綬春(師長)

第93師呂國銓(師長)炮兵部隊指揮部邵百昌 工兵部隊指揮部傅克軍
通訊營滇康緬特別游擊區總指揮部鄭坡

(三)中美聯軍、中國駐印軍指揮系統表(1942年至1945年5月)
聯軍總指揮史迪威(索爾登繼任)參謀長柏特諾
中國駐印軍鄭洞國(軍長,1944年8月升任聯軍副總指揮)參謀長舒適存
新38師孫立人(師長,兼副軍長)新22師廖耀湘(師長)
新30師胡素(師長,新30師於1943年10月調入印度)

中國駐印軍新編第1軍軍長 孫立人(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後組建)
新38師李鴻(師長)
新30師唐守治(師長)
第50師潘裕昆(師長)(1944年底新6軍新22師、第14師奉調回國,第50師編入新1軍序列)

中國駐印軍新編第6軍軍長 廖耀湘(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後組建)
新22師李濤(師長)
第14師龍天武(師長)
第50師潘裕昆(師長)

直屬部隊戰車指揮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指揮官黑格准將
第一支隊隊長(新編第38師第88團)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隊隊長韓特上校
美軍第5307混成旅(加拉哈特部隊)指揮官梅利爾准將

(四)美國空軍
第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1943年3月正式改編為第十四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少將
轄2個中型轟炸機中隊3個戰斗機中隊
第十航空隊

(五)英緬軍指揮系統表(1942年3月)

英緬軍總司令胡敦(前)亞歷山大(繼任)
英緬軍第1軍團斯利姆(軍團長)
英緬軍第1師斯科特(轄第1、2、13步兵旅)
英印軍第17師史密斯(轄第16、46(後改名48)步兵旅、澳軍第63旅)
直屬裝甲第7旅(戰車約150餘輛)駐緬空軍部隊(戰斗機30架,輕型轟炸機15架)
(六)英印軍指揮系統表(1943年10月至1945年5月)

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蒙巴頓
英印軍第14集團軍斯利姆(軍團長)
第4軍梅塞維第33軍斯托普福德第15軍克里斯蒂森

㈣ 國民軍38師師長

最早是孫立人將軍,前身是財政部孔祥熙的稅警團。全部德國裝備,財政部最有錢,伙食,彈葯,訓練,武器裝備,都和1936左右德軍沒有什麼區別。戰鬥力非常強。在淞滬會戰,滇緬遠征軍解救被鬼子包圍7000多英國軍人,僑民,傳教士。孫立人被英國女皇伊麗莎白授勛。後來38師去了印度藍母嘉被美國人史迪威將軍,整編受訓,全部美國裝備,湯姆遜沖鋒槍,坦克,M1加蘭德步槍,機關槍,打的鬼子抱頭鼠竄。後來就東北戰場的國民革命軍新一軍。本來去日本當佔領軍,駐防日本的。

㈤ 殺日本鬼子最多的將軍

殺日本鬼子最多的中國將軍--孫立人
孫立人(1900-1990),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字仲倫,安徽廬江人。曾率領38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加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斗,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38師,隸屬於第66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除了7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38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38師為第5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38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准備戰斗。剛巧,被新38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1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後,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後,明白了個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後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38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10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期待滿意啊~~

㈥ 中國駐印軍的進駐印度

1942年5月底,新38師尾隨著潰不成軍的英軍散兵,以嚴整的軍容地越過印緬邊境,進入因帕爾盆地外緣的普拉村,成為到達印度的第一支中國軍隊。英國當局對待這支盟軍的態度十分矛盾,既想把他們作為拱衛印度的有生力量,又擔心他們的到來會對印度的獨立運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英印軍諸將的見解也並不統一。印緬邊境的駐防軍司令官艾爾文不贊成一支他國的敗軍進入自己防區,因為他目睹英軍敗逃入境的狼狽相,而脫胎於滿清的中國草鞋軍的名聲更是一塌糊塗,擔心這樣一支軍隊潰散而入會給自己的轄區帶來大堆麻煩,於是上報印度總督韋維爾,准備將中國的「敗兵」全部繳械。
在新德里的亞歷山大上將聞訊立即去見韋維爾,告訴他在兩個月前英軍之所以沒有在緬甸全部潰滅,就是得益於這個中國師;剛退入因帕爾的英國第1軍軍長斯利姆則直接去見了艾爾文,首先勸告他不要恩將仇報危害救英軍脫離危難的友軍,然後再忠告他不要與這支友軍發生沖突。司利姆的理由很簡單:當地英軍的戰鬥力根本不能與眼前這支中國軍隊抗衡。
因為兩個月前,司利姆親身體會過這支中國軍隊的力量。1942年4月16日,撤退中的英緬軍第1軍第1印度師主力7000餘人在緬甸任安羌被日軍相近人數的一個聯隊截斷了退路,英軍動用了坦克大炮強攻兩天也沒有撼動日軍陣地,而日軍第55師團主力正在源源包圍上來。第1印度師士氣下降到極點,師長斯高特連續向斯利姆求救無果,也喪失了信心,准備下令投降。就在走投無路的絕境里,居然來了救星。19日凌晨,應斯利姆的請求,孫立人親自指揮新38師113團的1100多人從數十公里外徒步趕到,開始猛攻優勢日軍陣地,用了一個多小時在包圍圈裡打進一個楔子,緊接著徒涉拼牆河發起全面進攻,徹底消滅了夾在中英兩軍間的日軍穿插部隊一個大隊,並擊退當面敵軍主力,成功地營救了英軍,同時奪回了被俘英軍和西方記者、教士等500餘人,以及100多輛坦克汽車,敵人損失達1200人之多。從戰斗開始到結束,費時13個小時,而新38師這個團所使用的最好的武器,除了最初那一小時英軍提供的10輛坦克的援助外,不過就是一些迫擊炮。中國軍隊的表演使英軍將軍目瞪口呆。
大吃一驚的艾爾文馬上前往中國軍隊臨時駐地訪問。在普拉村,他與那位能講流暢英語的中國師長見了面,臨時主人的態度熱情而強硬;他還看到村裡村外駐滿了兵,情狀緊張但秩序井然,所有軍官和士兵都鎮定自若,一點不像傳說中經常被幾門外國大炮轟破了膽的中國軍隊;他們不但不擾亂地方治安,反而把他們的駐地管理得井井有條,居民沒有絲毫畏懼這些中國人的意思,連條條大道小路都變得十分整潔,與先前所見的印度村莊截然不同。中國人把陣地都選擇在能保證水源的制高點上,俯仰自如,進退可據。聯想到自己那些由整天頤指氣使的英國軍官和松鬆散散的印度士兵組成的軍隊,司令官感到背上一陣陣發涼,正如司利姆所言,這是一支隨時准備打仗的精銳,而且,他們警戒的方向,不但向著東邊的日軍,也同樣對著北邊的英軍。 新38師的淵源要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建立的財政部稅務警察總團說起。這個部隊的武器由財政部自己采辦,多來自捷克等歐洲國家,幹部也由稅警總團自己的幹部學校訓練,部隊里沒有黃埔的畢業生,因此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抗戰前陸續建立了六個團之眾。該部隊名義上是警察,實質卻是野戰軍,所有訓練都是針對未來的中日戰爭來進行,財政部甚至一度試圖為它配備英國制袖珍坦克。
在1932年南昌行營的比武中,稅警總團大出風頭,參賽部隊總計120個團,涌現出的10名神槍手中竟然有7名來自稅警總團第四團。而這個稅警四團的團長,正是孫立人。凇滬抗戰中,稅警總團奮勇作戰,其戰力遠遠超過大部分友軍,戰後被整編為陸軍第44師,並入胡宗南集團,從此再無建樹。戰斗中身中13塊彈片的總團長孫立人出院後,得到宋子文和行政院長孔祥熙的支持,依靠治癒傷兵和少量來歸舊部,按照原稅警總團的編制重建部隊,又承頗講江湖義氣的雲南土皇帝龍雲慷慨相助,新招雲南兵員萬人,集中到貴州都勻練兵。三年之中,孫立人再次訓練了6團精兵,新軍名為財政部緝私總隊,實際上與原稅警團一個性質。正在擴充自己實力的戴笠垂涎這支武裝,處心積慮想全部收歸帳下。把這些精銳野戰部隊拿去做緝私用途,那是大材小用,與創建者的用意背道而馳。經孫多方奔走,才終於在最後關頭得到了這樣一個結果:由於組建入緬遠征軍,雲貴一帶已無部隊可供調配,著緝私總隊二、三、四團組建為66軍新38師,參加遠征軍序列入緬抗戰;五團、六團和戰力最強的一團,被編組成了軍統緝私隊留在了國內。戴笠身手果然不凡,這一口畢竟還是咬下了該部隊一半力量。 入緬之後,訓練有素的新38師在任安羌一戰成名,而後又被用於掩護盟國軍隊轉移,杜聿明率軍撤退時,其他部隊都有汽車乘坐,獨新38師徒步殿後掩護第5軍三個師,抵擋日軍第33和55師團機械化重兵追擊,還要一直走完野人山,其路程大約800公里。這種希奇古怪的任務,實在叫人瞠目結舌。這支部隊除了進入印度,沒有其他任何出路。
孫立人這位有著極強民族自尊心的將領,在進入印度的那一刻,就在估計英國當局做出不義之舉的可能,他命令全師整理著裝,保養軍械,佔領陣地,若英軍要胡來,就堅決自衛,一定不能使殖民軍看不起中國軍隊,任由他人宰割。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又曾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進修,深知西方國家和軍隊的優勢和毛病,是一位集中西軍事思想大成為一身的優秀軍人。他率軍進入印度原不過是保全部隊的權益之計,其目的不是去尋求洋人的保護,而是想將這支他自己親身訓練的精兵轉道印度再作回國抗日的打算。他在1942年6月10日給蔣介石的匯1報信里說:「英人之自尊自大,平日奴役印民,更甚於緬;若一旦有事,安能望其協助乎?」
孫立人在普拉村為來訪的艾爾文舉行了一場閱兵式。士兵們穿著設計得十分醜陋並早已磨舊的軍裝,手中保養很好的武器發出逼人的寒光,他們邁著同生死共進退的步伐,從中國、緬甸走到了印度。這支威武雄壯的部隊徹底鎮住了英國邊境高級官員,也為後來縱橫緬甸戰場的壯舉贏得了光明的開局,新38師終於在印度站穩了腳跟。很快,從新德里來了命令,他們獲得了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雷多。

㈦ 中國駐印軍有怎樣的補充訓練

1943年春季,中國駐印軍的補充訓練基本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時機基本成熟。為了及時做好反攻緬甸的准備,新編第38師第114團,獨立工兵第10、第12團等部隊通過鐵路輸送,進入印度東部的利多,協助美軍2個團又3個營的工兵部隊修築道路。這些部隊從利多的東南方向開始,在人煙稀少的野人山上劈山築路,遇水架橋,逐步向緬甸北部推進。3月20日,新編第38師第114團進入緬甸北部。

㈧ 藍姆伽在印度是什麼意思

藍姆伽是印度北部的一個小地方,60多年前,中國遠征軍在這里重整旗鼓,新38師在這里接受了美軍的訓練,並配備上了先進的美式裝備,一群中國勇士在這里鑄造成一雙叢林鐵拳,發起了向日軍宣戰、收復緬甸的第一聲號角。

㈨ 中國遠征軍的後來

我說一下主要部隊 1軍 6軍
這兩支軍隊是在異國他鄉建立起來的,並在海外奮勇殺敵,名震中外。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人緬作戰失利後,一部分部隊輾轉撤至印度。1942年6月,蔣介石批准史迪威關於在印度訓練10萬中國軍隊、在滇西裝備訓練30個師及反攻緬甸的計劃。新38師和第22師奉命於6月底和8月開赴蘭姆伽軍營,改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訓練,於是蘭姆伽軍營成了新1軍的搖籃。1942年10月,蔣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1943年初,中國駐印軍改編為新1軍,鄭洞國任新1軍軍長,轄新38師和新22師。
1943年3月,新38師開出蘭姆伽軍營,重返前線。是年秋,該師被調往中印緬邊境的列多地區駐防,並於12月打通了入緬的門戶。駐印軍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隨即向緬北推進,新38、新22師分別擔任左右冀,進軍胡康河谷(在當地被稱為死亡地帶)。1944年3月,我駐印軍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主力,繼而兩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歸新1軍建制)、第14師、第50師,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第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1944年8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成立兩個軍:新1軍(軍長孫立人、潘裕昆繼任)——轄第38師、新30師和新6軍(軍長廖耀湘、李濤繼任)——轄新22師、14師、第50師。至此國民黨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誕生。
蜜支那攻克後,中國軍隊休整了約兩個月,隨後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的日寇發動最後攻擊,勢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銳不可當。
1944年11月,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蔣介石匆忙把新6軍軍部及新22師、第14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後新6軍空運至湖南芷江,參加雪峰山戰役)。剩下的第50師仍與新1軍配合作戰。新1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駐印軍和遠征軍會師後,在畹町城舉行了中印公路通車典禮。
不久,為配合英軍攻佔曼德勒,新1軍又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50師攻佔了緬甸。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1945年春,新1軍在臘戌附近准備回國,第50師正式編人新1軍。
新1軍和新6軍這兩支在國外戰場上誕生的「新生兒」,經過兩年的輾轉奮戰,已變成一支能征善戰的生力軍,並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抗戰勝利後,他們被蔣介石雙雙運到東北戰場,就再也沒有什麼「光輝的傳奇」了。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我東北野戰軍直取錦州。錦州危急,蔣介石急令沈陽的廖耀湘組成「西進兵團」(由新1軍、新6軍等5個軍組成)援馳錦州。10月15,「西進兵團」被東北野戰軍圍困於黑山、大虎山至溝子幫之間。西進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陽。當廖耀湘兵團抑留在大虎山、黑山進退維谷之際,我錦州東北野戰軍主力9個縱隊迅速北上,晝夜兼程,通過黑山、大虎山,於26日完成了對廖兵團的包圍。新1軍、新6軍等其它5個軍被圍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約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經過激烈戰斗,至28日拂曉,戰斗結束。包括新1軍(缺暫編53師)、新6軍在內的廖兵團5個軍12個師共10萬人全部被殲。幾天後暫編53師在東北野戰軍3個縱隊、6個獨立師進攻沈陽時開出城外投降。至此曾經戰功卓著的新1軍和新6軍壽終正寢

閱讀全文

與新38師在印度哪裡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每天生活都吃什麼 瀏覽:438
用越南服怎麼登錄真實視頻 瀏覽:157
越南人來中國要辦什麼證 瀏覽:464
紅的印尼哪裡有賣 瀏覽:146
印度尼西亞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瀏覽:287
中國交通頻道怎麼直播 瀏覽:477
法國和義大利哪個城市化水平高 瀏覽:203
越南媳婦怎麼申請華僑 瀏覽:477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7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58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7
越南養殖什麼前景最好 瀏覽:938
印尼為什麼是莫斯林 瀏覽:568
印尼總是粘印章怎麼辦 瀏覽:49
越南和伊朗哪個國家強 瀏覽:124
海運中國到留尼汪島需要多久 瀏覽:452
養印尼虎魚最低多少度 瀏覽: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煙花 瀏覽:103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