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秦朝為什麼不進攻印度

秦朝為什麼不進攻印度

發布時間:2022-11-06 18:42:12

① 秦朝為啥不吞並外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所謂的外國就是北邊的匈奴吧,說實話,就算你秦始皇把匈奴全打下來也沒用,因為秦人誰也不願意離開舒適的家園,跑到塞北去吃沙子。
所以,秦始皇做到,只是把匈奴人趕走,劃個界,不要老是跑過來搶東西。
於是,公元前214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一直打到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接著嘛就是修長城,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

② 秦朝時有沒有跟外國軍隊打過仗

(一)對匈奴的戰爭:不分勝負
秦在滅六國時期,匈奴頭曼單於乘中原地區的戰爭方熾,趙、燕的北部邊防鬆弛之時,率領控弦之士進占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秦滅六國以後,於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派大將蒙恬率士卒30萬人北擊匈奴,把匈奴勢力趕到陰山以北,收復了河南地。秦在這里設置了34縣,重設九原郡,蒙恬又北渡黃河,據守於陽山(狼山之西)和北假(陰山下)一帶。
(二)南平百越:勝
所謂「百越」,一般意義上也叫嶺南,就是指分布在現在的廣東廣西地區的揚越、甌越、閩越、南越、雒越(西甌)等越人部落。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秦軍滅楚,繼續南進,奪得越人部分土地,置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二十六年,發兵50萬由尉屠睢率領,分為五路,越過五嶺。由於糧草供給不利,加之天氣炎熱、疾病流行,戰爭進展不利,越人待秦兵疲憊之時,進行反擊,殺死屠睢,此役秦軍陣亡人數不下30萬。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繼續增兵10萬,集中30萬大軍進行總攻,終於將百越平定,在此設置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並沿五嶺遍置戍兵,從此以後,兩廣成並入中華版圖,再也沒有分離。

③ 為什麼古代的中國很少有外敵,像希臘帝國和羅馬帝國都是橫掃世界,為什麼都打到印度都不打了,

什麼叫自古中國就很少有外敵?西周不就是被犬戎所滅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那不就是外敵嗎?戰國時讓趙國頭疼不已並在秦漢之際成為中國大患的匈奴不也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敵人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蒙恬北擊匈奴,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後來西晉八王之亂後不也是被匈奴氐族鮮卑入侵消滅嗎?(五胡亂華,衣冠南渡)隋朝打高句麗打亡了國;唐朝初年不也向突厥人稱臣,後期更是被吐蕃人攻破都城還被壓制一百多年直到滅亡,五代後晉石敬瑭還認契丹人做爸爸呢,在之後的宋朝就更不要說了北宋被遼國摩擦(澶淵之盟)後期被金國所滅(靖康之恥)南宋一直在跑一直被揍,好不容易支撐一百多年碰上了強勢的蒙古鐵騎...(崖山海戰)到了明朝北方游牧民族比較消停了換成安南,緬甸在南方搞事情中期更是有倭寇之亂,在朝鮮還和日本幹了一架(萬曆抗倭援朝)後期和後金(清朝)打了半個世紀的戰爭(明清戰爭)然後戰敗成功剃發易服,再然後就是閉關鎖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了(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民國時外敵就更多了;終上所述中國自古以來外敵叢立,戰略環境不容樂觀,中國與外部敵人打了將近三千年戰爭,是真正的戰斗民族!中國這么長歷史這么大國土可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一代代漢族先民拋頭顱灑熱血保衛國家領土捍衛民族尊嚴才使中國能保存,傳承至今並立於大國之林!

④ 假設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向印度孔雀王朝進攻,能獲勝嗎

不能,當時的主要農作物還是栗,而且,耕種方式比較粗放,產量也比較低,就算收復了河套平原也難以提供充足的軍糧。古代有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孔雀王朝距離秦朝太遠了,就是在路上民夫要消耗掉的糧食都要比軍糧多好幾倍,別說一個河套平原,就是五個河套也難以供應的起

⑤ 秦朝到明朝為毛很少和歐洲那邊發生戰爭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在當時被稱為尼德蘭的地方,爆發了反抗宗主國西班牙統治的「乞丐革命」,這場革命引發了後來稱為「荷蘭獨立戰爭」的血腥戰爭,直到1609年,作戰雙方均精疲力竭,只好簽訂了一份十二年停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從此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誕生了.
在歐洲,荷蘭與葡萄牙很相似,都是極度缺乏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地,不得不向大海討生活.當葡萄牙的元氣不斷消耗在從北非到日本的廣大地域時,荷蘭在不聲不響的完成著航海業積累,到16世紀末,荷蘭人已經建立起一支龐大的遠洋船隊.但當時通向東方的航海圖掌握在伊比利亞人手中,他們對此嚴格保密.為探索東方之路,1593年荷蘭甚至派了一支船隊搜索北極航線,這當然是一無所獲.
機會終於來了,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一本由荷蘭作者范•林索登寫的《旅行日記》,作者作為一名葡萄牙大主教的僕人,在印度生活了七年,曾多次隨船隊前往澳門,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作為一個荷蘭人,他將自己的見聞貢獻給自己的祖國.這本書立即成了荷蘭人的《馬可•波羅游記》,就在當年,荷蘭派出了以霍夫曼(Cornelis de houtman)率領的遠航隊,在這書本的指引下來到了爪哇,他們成為首支獲得成功的荷蘭船隊.雖然路程艱險,船隊249人只有89人生還,但他們帶回貨物獲得的高額利潤卻使荷蘭人義無返顧地派出了第二支遠征隊,帶回的貨物獲得的400%的利潤讓全國都沸騰了.

⑥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打下中南半島和印度

中原王朝典型的農耕戰爭,爭奪的主要地區無非就是華北、江南、漢中和巴蜀,因為這些地方以農耕為主,一來便於管理,二來稅收也多,除此以外就是河套、河西和西域等能灌溉的地方,中南半島叫印度只那地區,那裡曾經是邊遠地區,農業不發達,山高地險氣候惡劣,既不便於攻取也不便於管理,窮鄉僻壤的地方也別指望收什麼稅了。最早越南是中國的故土,從秦朝開始佔領到宋朝才丟失的。然後是大理,大理其實並不統一,軍閥林立各自為營,且國君無實權,最終被蒙古所滅,也就是現在的雲南。再往後就是乾隆時候的清緬戰爭了,可以說戰場上非但沒撈什麼好處,而且還損兵折將消耗大量國力,打得丟人現眼,最後耗不下去不了了之。印度就更別提了,無論從哪裡都打不過去,從印度只那肯定沒譜,因為打個緬甸都沒打贏,那麼從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呢,又長又難的補給線幾乎無解,也就更別提還得翻過去打仗了

⑦ 為什麼古代中國從不侵略外國

感謝大家於百忙之中,還來看小編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編都在辛勤勞作,只為等您到來!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分享各類穿衣搭配,觀看辛苦了,謝謝,祝您閱讀愉快,天天有個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歡小編的動動你發財的小手關注小編吧

東漢之前,中國夏商時期,我們祖先一直都沒有停止探索新世界的腳步!到西周時實現了一次跨越,西周的分封天下,使國家的凝聚力比邦國聯盟時代的夏商時期加強了一個級別,中國的體量內在的變大了,而諸侯國的廣泛分布為進一步的擴大疆域和有效統治域內百姓布下了據點!同時,周天子及其領導下的諸侯軍隊在和周邊民族的戰爭中又開拓了更多的領地,進一步分封了新的諸侯,新諸侯國復又強化領地,就這樣形成了不斷開拓的良性循環!

春秋時代,周天子式微,但諸侯國強大,開疆拓土的進程不僅沒有停止,而且為了自己諸侯國的強大變得更加積極了。

戰國繼續這一進程,而且天下一統的趨勢日漸加強!但天下畢竟是分裂的,統治的中心是諸侯國而不是徒有虛名的周天子,每個國家都是有自己立國尊嚴的,

這時我們看到了一個新興崛起的國家秦國,本是邊陲小國,經過幾百年的四方征戰,成為戰國最強的國家。短短幾百年,像似中國一千多年開拓史的濃縮!並且最終戰勝楚國得地千里。戰勝趙魏韓,向東方跨越了巨大一步,進一步又戰勝了齊國,使西北內陸的秦國直達東海,又進一步征戰東北,盡收遼東半島,使渤海成為中國的內海!

這時候,黃河流域還佔有著全國80%的人口,城市和經濟新進統一的楚國所在的整個長江流域除了幾個重要的城鎮以外,人煙稀少,幾近蠻荒!長江流域支流豐富,地域廣闊,幾乎是整個北方六國所在的古老黃河流域面積的兩倍!!北方六國幾乎就是天下了,統一在一起已經是龐然大物了,又合並了這么大面積的長江流域,這基本沒開發的地域該要多少時代的開發呀!

賦予冒險精神的華夏民族,認為天下應該是被四海包圍的,不見大海不止步,意欲踏足整個宇宙,新興帝國的軍隊,通過遼闊的楚國故地,繼續向南挺進,密布的森林,有毒的樟氣,也沒能阻止我們祖先前進的腳步,遇山開路,遇河架橋,一路向前,為了運輸大量軍需物質又開鑿了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運河,在戰爭中又將珠江流域和雲貴高原納入版圖!這片遼闊的天地不亞於整個黃河流域,至此,終於來到南海,盡收海內的心,意猶未盡!又順著海岸涉足了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流域,秦朝的時間太短不夠遠征的需要,後來漢朝又沿著海岸南行,幾乎盡收了越難沿海地區!

在西方和北方,秦時獲得了河套地區,又來到了祁連山下。漢時,在和匈奴戰爭時,曾行軍於北方無邊的草原,知道了北海!復又開辟了河西走廊,在西北廣闊乾旱的戈壁沙漠面前,也曾遲疑,可是為了千秋萬代的大戰略,繼續了前進的步伐,最終戰勝了整個北方草原的霸主匈奴!而且統領了整個西域,在中亞的幾個內湖和內海前停住了腳步!至此,北方和西方踏足天涯海角的任務完成!就像今天的人們,知道了地球,還想了解外星球!我們祖先探索新世界的心依然在跳動,血依然在沸騰,!據說我們的使者遠歷了西方,來到了地中海邊,當地商人為了獨占東西貿易,謊稱不能通行了,,,,,

對比東方封建時代和西方資本時代的起源和發展,我們發現兩者的進取開拓精神和力度是相同水平的!東方封建時代的公元128年,正好對應西方資本時代的公元1513年!都實現了發現新世界的任務!西方還遜色一點,,,,,

有人打過一個比方,說,小孩子手裡的一個玩具比成人的獲得的王座還要重要,在各自的感受里!我們對歷史的自豪可能是遠遠不夠的,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實現的探索新世界上的跨越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那時候的一千萬平方公里是現在的七千萬平方公里,就如同,現在的一百年是那時候的700年一樣的進化發展意義!作為那麼有開拓精神的祖先的後人,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他們的開拓進取精神,完成當代全球化的任務,任何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之前,都伴隨著新事物對新世界飛躍性的探索!在這,又一次探索新世界的時代,與上邊兩個時間點同等地位的公元2042年還早,華夏兒女請繼續前行吧!!!

那時候他們跨越的空間真的有那麼大的意義,世界在大趨勢上是加速發展的,時代長度也就在不斷縮短!

而經過細致觀察,世界發展中的時代是一組等比數列,公比竟然是黃金分割率0.618,經過我些許的調整,我們以公元1563年尼德蘭革命前夜到公元1871年世界主要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為,近代的豈止時間,共計308年!為標准!除以黃金分割比例1.618可以得到,資本主義中期截止的時間為公元2062年!

第一,地理環境。中國地處地理環境優越,東和南方向有海,東北和北方有平原和大草原,西方和西北有高山和盆地,西南有喜馬拉雅山脈。只要越過這些地方地理條件不是嚴寒就是酷熱沙漠和大海,只有西南一點點通往越南緬甸(古代也是中國國土),所以沒必要花大力氣再去擴張,性價比太低。

第二,儒家思想。這跟中國受思想教育影響,出師必須有名,不然遭天下恥罵。當然,最主要還是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好戰民族(雖說戰鬥力強)。好好的有田耕,種種糧喝喝茶彈彈琴作作詩多愜意。天下太平統一了,哪位君主想無故發起戰亂。除非拿回自己的土地。

第三,中華戰亂。中華大地上幾千年都是分分合合戰亂不斷。不是自己這里各國紛戰,就是被外族侵略,真正太平沒多久,所以無暇顧及外擴領土。

首先表明態度,我是中國人也為此自豪。面對這個問題,就感到奇怪,中國從來不侵略外國?那中國是不是自古來就這么大版圖啊?

大家都清楚,從可以考據的史料中就可以發現,中國歷朝歷代的版圖都是在變化的,以至於我們現在一說自古以來這個概念就是定位於清朝。

如從夏朝開始說起,豪無疑問中國的固定統治版圖總體是呈穩定擴大的,那麼我想問的是這擴大的版圖是天上掉下來的?答案很明確,是我們的先輩一代代浴血奮戰得來的。

當然我們曾經有過的最大版圖也是以現在版圖為中心向周邊擴展的,這主要取決於地理環境,大山大海的阻隔,更取決於當時的通訊交通能力的制約。

每一個民族都會盡可能擴展疆域以使自己生存的更好,不會有例外。從中國現有的版圖來看,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的先人在歷史上是多麼的強悍。做為中華民族的後世子孫,努力發展,保持繼續強大,不墮祖先威名,這才是我們永遠責任。

遠了不說,秦統一建立帝國體制以後的三輪大統一,漢唐明都是擴張型的。秦對南越的開拓就不能說是統一,因為那裡之前沒有中原王朝管轄。漢比秦擴張的范圍大,西域那些國家如果不服就會被傅介子這樣的英雄換國王,就會被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漢朝在北方對匈奴有自衛反擊性質,所以,有人可能會認為漢朝只是自衛。但是,全面了解一下漢朝在四面八方的開拓,你不能說都是自衛反擊。而且,漢代開發西南夷,並沒有西南什麼夷人侵略漢地。而是聽說此地通緬甸一帶和印度,於是有開拓之心,招撫夜郎,殺且蘭王等一系列平西南夷帝國行為自此開始,從此,漢有西南,開始管理這一帶。這種行為在當地人看叫侵略,但從文明發展角度說是強勢文明的擴張。這種擴張也會帶來文明的擴散和發展。

否則,你通往緬甸一帶和印度的路就被阻攔而不便,文明區域就不相通。但是,請注意,不要把這種開拓與某些民族、國家的屠城、滅絕種族看成一回事,總是有尺度差異。中國漢人開拓的歷史霸氣是有的,但殺戮相對輕,這是文明與文化的優越,知剛知柔,知恩和威。所以,西南少數民族至今很好生活在那裡。

唐朝比漢朝擴張大,漢朝是中華帝國秩序的確立,唐朝是中華對東方文明的融匯,並開始交接西部的小東方,曾在波斯建立都督府。也曾有王玄策滅中印度擒殺其國王。六大都護府的建立意味著在漢朝的基礎上對亞歐大陸東方的帝國秩序化規模大大擴大了!

明朝朱洪武開列了周邊不征之國,表現了中華文化的文明一面。但明朝海上比唐朝活動范圍極大擴張,並曾在東南亞建立宣慰司。雖短暫,卻是海洋開拓歷史的重要標志。而明朝在海上活動的時候對某些國家之間矛盾的調節也是帝國秩序擴張的表現。

當今不擴張領土了。但講究一個利益邊疆。中國的利益邊疆已經在全球了!所以,繼大明鄭和時代建立全球化海軍力量乃大勢所趨!全球文明秩序要我們與全球人民共同建立,人類文明共同體進行時!這個真的是人類文明進步,百分百不是侵略了。表明了比遠西文明的文明精神、人類共同價值的進步,也可以看做在明代文明基礎上的更高水平的發展!文明在中華!

⑧ 秦始皇為何不西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前後用了近10年的時間滅掉六國,實現了王朝的統一。在征戰期間,秦始皇曾北驅匈奴、南征百越、東尋海外,但是唯獨沒有向西方征伐。

但是,在秦始皇時期,亞歷山大帝國早已經分裂。即使秦始皇西征,也不會畏懼任何敵人。要知道,當時匈奴可是攪動了歐洲歷史的。他們都能被秦始皇軍隊擊敗,更何況分裂後的帝國?

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僅僅統治了15年。加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暴政讓國民苦不堪言,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他以無力長途跋涉去西征。

⑨ 為何歷史上印度頻繁遭到入侵,而我國卻幾乎沒有

回望印度歷史,基本上是一部被外族入侵的歷史,從雅利安人入侵開始,波斯人、馬其頓人、大月氏、突厥、阿拉伯人、帖木兒蒙古人、葡萄牙人、英國人等都曾入侵過印度,據不完全的統計,印度歷史上有三十多次被外族征服的記錄。相比於中國,印度則實在令人驚嘆,況且即便被入侵,中國能將他們同化。

其實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幾個:

1.地理位置

眾所周知,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亞洲廣袤的荒漠腹地,背面是人煙稀少且冬季寒冷的大草原,南面也是也是與海洋相連,西南方向不是廣袤危險的熱帶雨林就是高聳入雲的高大山脈,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幾乎是與世隔絕,試問有誰願意冒著還在路上就失去生命的危險來入侵一個未知的地方?而印度雖然是半島,且北靠青藏高原,但別忘了它西北角的缺口,而且離西亞歐洲都比較近,西亞中亞歐洲人到達印度附近後可以說長驅直入,而且印度的特殊地理位置,新航路開辟時殖民者從歐洲來到達亞洲的第一站就能到印度,入侵它是必然的是。

印度種姓制度


4.其他原因

中國自身的強大,從秦朝的大一統開始中國國力就一直很強,西方也認識到差距;另外西方入侵中國必須跨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北方的游牧民族也非常的強大,從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帝國,哪個都是向西擴張。而且受到我國的文化影響,游牧民族在戰術還是武器,在古代的時候都要比西方強大。而印度周邊不具有這樣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秦朝為什麼不進攻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來中國要辦什麼證 瀏覽:464
紅的印尼哪裡有賣 瀏覽:146
印度尼西亞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瀏覽:287
中國交通頻道怎麼直播 瀏覽:477
法國和義大利哪個城市化水平高 瀏覽:203
越南媳婦怎麼申請華僑 瀏覽:477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7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58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7
越南養殖什麼前景最好 瀏覽:938
印尼為什麼是莫斯林 瀏覽:568
印尼總是粘印章怎麼辦 瀏覽:49
越南和伊朗哪個國家強 瀏覽:124
海運中國到留尼汪島需要多久 瀏覽:452
養印尼虎魚最低多少度 瀏覽: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煙花 瀏覽:103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