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什麼時候向歐洲出口棉花

印度什麼時候向歐洲出口棉花

發布時間:2022-11-06 20:57:45

① 古代印度人為什麼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

主要因為棉花原產於亞熱帶 所以地處亞熱帶的 古印度人和中美洲民印第安人比較早培植出棉花。

根據目前的材料,在舊大陸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棉花種植技術,並用棉花紡線織布。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棉布殘片,雖然做工還很粗糙,但從棉布上的各種顏色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織染技術已經有所發展。古印度的棉紡織技術到孔雀王朝時已非常發達,大量的手工紡織者和紡織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一。後來,古印度人從中國學到了養蠶和絲織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他們已經可以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品了,並配有各種色彩和圖案。

但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才知道中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現在佔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② 《棉花帝國》筆記/21.05.02

棉花不再由家庭種植並被紡成紗線織成布料,而是由數以百萬計的奴隸在美洲種植園里種植,供應數千英里之外的需求極大的工廠,而這些工廠又距離布料的最終消費者數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裝載著美國南方棉花或英國棉紡織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馱運西非棉紡織品的駱駝商隊。

為什麼是歐洲這個和棉花沒有什麼關系的地區締造並支配了棉花帝國?

多樣性中的統一性。棉花,這一19世紀最主要的全球商品,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隸制與自由勞動力、國家與市場、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工業化與去工業化——聯系在一起,然後以一種近乎煉金術的魔法將其轉換為財富。棉花帝國依賴種植園和工廠、奴隸和受薪勞工、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鐵路和蒸汽船——簡言之,依賴一個由土地、勞動力、運輸、製造業以及貿易組成的全球網路。

第1章 一種全球性商品的興起

四個在基因上不同的棉花品種:中美洲的陸地棉、南美洲的海島棉、非洲的草棉和亞洲的樹棉。

棉花並不是中國的本地作物。事實上,漢字中的「棉」一詞是從梵語和其他印度語言中借來的。

得益於:

勞動力的地理分工已經出現了:北方農民運輸原棉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南方的農民用這些北方運來的以及他們自己種植的原棉生產棉紡織品,其中一些紡織品還會被賣回北方。這類跨區域的貿易非常繁榮,棉布生意甚至達到帝國商業額的四分之一。

當中國人口在18世紀增加一倍達到4億人口時,中國的棉花產業也僅次於印度排世界第二。1750年,中國的棉花產量約15億磅,大致相當於美國內戰前10年美國棉花產量的總和。

直到19世紀,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和歐洲,印度一直都是主要的棉紡織品供應地,古吉拉特商人和其他商人運輸了大批量的布料。1647年,一位奧斯曼官員抱怨道:「有太多的財富用來購買印度商品……世界的財富聚集在印度。」

實際上,17世紀初,印度棉紡織品就已經成為了歷史學家貝弗利·勒米爾(Beverly Lemire)所說的「第一種全球性消費品」。

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當印度給歐洲供應棉花時,歐洲人自己「還沉浸在野蠻、無知和粗野之中」。

精明的觀察家肯定注意到,歐洲第一批棉紡織品生產者,無論義大利北部人還是德意志南部人,失敗的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徵服供應他們棉花原材料的人。這是一個不會被忘記的教訓。隨著16世紀接近尾聲,一個全新的棉花產業崛起,其重點將是大西洋,而不是地中海。歐洲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只有國家權力的介入才能保證在這些新貿易區中獲得成功。—— 然後就開始堂而皇之的略奪。

第2章 締造戰爭資本主義

對棉花產業的重鑄最初並不是來自技術進步,也不是來自生產組織方式的優勢,而是源於一個更為簡單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資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願。

通向工業革命的第一步:武力貿易的力量使歐洲能夠建立起一個復雜的、以歐洲為中心的海洋貿易網路;財政——軍事國家的締造使得力量得以投射到世界上遙遠的角落;金融工具的創新——從海運保險到海運提單——使得遠距離輸送資本和貨物成為可能;法律制度的發展給予遙遠地區的投資以某種安全保障;與遠方的資本家和統治者聯盟,可以接觸到當地的紡織工人和棉花種植者;攫奪土地和販賣非洲奴隸創造了繁榮的種植園。

「大分流」首先是國家權力、國家和資本所有者之間的特殊關系的分流。在這一過程中,諸多獨立的棉花世界轉變成了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棉花帝國。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美洲登陸,這是重塑全球聯系的第一個重大事件。這一旅程引發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土地掠奪。最終,殖民者在美洲地區獲得了大量土地,使得棉花的大規模單一種植成為可能。

棉花歷史上的第二個重大事件發生在5年後的1497年。瓦斯科·達·伽馬成功地駛入卡利卡特港,開拓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達印度的海上航線。現在,歐洲人第一次直接接觸到了印度織工——世界上佔主導地位的生產者——的產品。

隨著印度棉紡織品在18世紀更為流行,替代這些進口產品的願望成了推動英國的棉花生產強有力的激勵因素,最終引起了棉織產業革命性的變化。

歐洲人的棉紡織品貿易把亞洲、非洲和歐洲緊密地聯系在一個復雜的商業網路中。

當歐洲人涉足生產領域後,他們將其經濟命運與奴隸制捆綁在一起。帝國擴展、掠奪土著和奴隸制這三個步驟,在建造全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以及資本主義的最終出現中,處於核心位置。

這一新體系的核心就是奴隸制。歐洲人將數百萬非洲人販賣到美洲,這使得他們迫切地需要獲得更多的棉紡織品,從而加強了歐洲與印度的聯系。這一貿易還使得歐洲商人在非洲更積極地擴張。這一貿易也使得在美洲獲得的大片領土具有經濟價值成為可能,從而使歐洲克服了自己的資源局限。盡管這一多面的系統表現出多樣性,並隨時間推移而變化,但是它與此前的世界如此不同,也與19世紀出現的世界不同,因此,這一體系應當有它自己的名字:「戰爭資本主義」。

戰爭資本主義依靠富裕且強大的歐洲人,將世界分為「內」和「外」兩個區域。「內」包括母國的法律、體制和習俗,有著國家維持的秩序;與之相反,「外」則受到帝國支配,喪失大量土地,其原住民遭到屠戮,資源遭到掠奪,人民遭到奴役,而且大量土地被私人資本家占據。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棉花處於中心地位,而棉花生產和分配的形形色色的諸多世界,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喪失了自己原來的地位,淪為這個新的全球范圍內組織起來的等級森嚴的帝國的一部分。

英國人對印度次大陸的入侵意味著織工逐步喪失了定價權。

戰爭資本主義使得歐洲人在主導了全球棉花網路的同時,建造了新型的更強大的國家,而這些國家持續的戰爭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源,從而擁抱了國內的產業。45帝國擴張以及歐洲人日益在全球棉花貿易中佔主導地位,進一步促使亞洲知識向歐洲轉移。歐洲製造商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取得這些技術,以在價格和質量上與印度製造商競爭。事實上,歐洲開始製造棉產品,是建立在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工業間諜活動上的。

第3章戰爭資本主義的收益

世界棉花種植者、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不斷變化的空間安排。第一階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多極,分離。第二階段:1600年以後,網路越來越集中在歐洲,但生產仍然分散。第三階段:工業革命後,生產網路集中在歐洲,一個多中心的棉花產業變成單極世界。

工業革命故事的核心:它依賴全球范圍內的戰爭資本主義體系。

我們將會看到,棉紡織業的發展使得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也成為可能,包括鐵路網、鋼鐵業以及後來在19世紀被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系列新產業。但是,棉花產業是先鋒。正如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所說,棉紡織品領域的工業革命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31直到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在數字上來看,依然還是棉花的故事。

第4章攫取勞動力和土地

滿足了出產充足的棉花需要的所有條件:新誕生的美利堅合眾國。在那裡基於奴隸制的棉花種植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5章奴隸制盛行

棉花生產的擴大使奴隸制重新活躍起來。棉花生產需要不斷地尋求勞動力,持久地爭奪控制權。奴隸販子、奴隸柵欄、奴隸拍賣,以及用來控制數以百萬計的奴隸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暴力行為,對於美國的棉花生產擴大和英國的工業革命至關重要。

1815年到1860年間,美國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棉花如此主導美國經濟,以至於棉花生產統計「成為評估美國經濟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單位」。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奴隸制的脊背上的。

南方的種植者深信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角色,他們興高采烈地宣布,他們掌握著「控制現代文明命運的杠桿」。正如《美國棉花種植者》在1853年所說的:「迄今為止,美國的奴隸勞工給世界帶來了,而且仍在帶來難以估量的福祉。如果這種福祉想要持續下去,奴隸勞動也必須繼續下去,因為說什麼用自由勞動力為世界供應棉花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棉花從來不曾由自願勞動力耕作成功過。」

第6章工業資本主義起飛

1780年後棉花的歷史有一個確定的方向也就不足為奇了:生產率更高的機器取代了人類勞動,從而完全顛覆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

工業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徵是技術不斷創新,這個概念已經蔓延到英國的邊界之外,這是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壯大的標志。

工業資本主義最終會變得強大起來,在19世紀60年代的大危機中減少對戰爭資本主義的依賴。

資本家和政治家擁抱工業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最偉大的制度創新之一就是發明了新形式的勞動力動員體制。資本主義在美洲所需要的廣大勞動力是通過奴役非洲人來滿足的,製造業巨大的勞動力需求是通過建立一個強大的新的受薪勞動體系來實現的。雖然受薪勞工並不是不存在法外脅迫,但這是動員大量勞動力的新方法。它把勞動者和勞動力放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法律、社會和制度基礎上,而這樣做的能力是使世界上一些地方不同於另一些地方的下一個因素。

第7章動員勞動力

世界機械化棉花產業的擴張,不僅要依賴配置新技術和取得資本和市場,還要依賴資本家把成千上萬的人變成無產者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突破阻力強加一種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能力。

從工廠到種植園,自由的擴張都依賴工人的組織和集體行動。在現代經濟學教科書中被理想化了的勞動力市場往往是罷工、工會和騷亂的結果。

第8章棉花全球化

棉花市場不再是一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個人自發地相互作用的場所,而是日益成了一套在市場之外形成的制度運轉的場所。

一系列集體表達的公約的結果,一個現代棉花市場正在形成,以利物浦商人的私人協會為核心。資本正在改變著我們看待棉花的方式——它很快就會改變植物本身。資本密集型工廠生產的無休止的壓力更移向了棉花種植本身那一端,把資本的邏輯強加於自然的邏輯之上。

棉花標准與另一項發明一起出現,而且事實上帶來了這項發明:銷售尚未到埠的棉花。

種貿易的日益抽象化在美國內戰期間開始繁榮起來,真正的期貨交易開始出現。可量化的、穩定和持續的機械化生產的需求鼓勵其基本原料的投入越來越抽象,保護廠家免於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以使他們在全球市場制定成品價格。

③ 17世紀,哪個國家的印花棉布由亞洲傳入歐洲

印度
1600年左右,東印度群島的公司用金條將他們的船隻運往印度,以換取精美的棉紡織品。英國人認為,由於印度生產的紡織品質量如此之好,展現出如此繁榮的未來,最好建立他們稱為「工廠」的商業站。
來自孟加拉的染色真絲圍巾以成千上萬的布料銷售,供水手,農場工人和其他工人使用。還有許多其他印度語仍在使用英語,這些詞來自紡織部門的大規模商品推銷時期,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商,印有絲綢布料,棉花和棉花混紡數千人將絲綢,圍巾,領巾和餐巾送到英格蘭。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70年至1720年期間平均每年進口約1500萬碼印度棉布。這些色彩繽紛的紡織品可以抵抗洗滌,並且不會因光線而褪色,這是商人和顧客都非常喜歡的東西。它們作為非常時尚的布料或具有異國情調設計的現成服裝出售。直到十七世紀晚期,一系列法律行為都宣稱要保護歐洲的羊毛限制,然後完成印度棉布的貿易,加工或消費。

④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從古老文明的搖籃印度走出來,幾千年間,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在人類文

(1)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種植棉花漸廣」、國家「置木棉司」、黃道婆傳授技藝、「農書推廣植棉和紡織技術」等,都使得元明時期棉花成為中國紡織業的主要原料.
(2)讀圖可知,英國屬於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全年多雨,光照不足;英國所處緯度較高,熱量不足.這兩個條件限制了其棉花種植.
(3)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機器設備和生產技術先進;該國多優良港灣,海上運輸便利;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原料供應充足.但是,大量的棉花、棉布的進出口,增加了運輸的負擔和運輸成本
.故答案為:(1)棉花種植業的擴大;棉紡織技術的改進與推廣;國家政策的推動;農書的推介.
(2)緯度位置較高,氣溫偏低;受西風帶和大西洋暖流影響,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3)優勢:機器設備與生產技術領先;市場需求量大;原料(棉花)供應充足;優良港口多,利於棉花、棉布進出口運輸.
問題:大量的棉花和棉布進出口增加了運輸成本.

⑤ 棉花原產於哪裡,什麼時候被傳入我國的

我國古代有絲綢之路,為了絲綢出口而開拓,更是以絲綢文明世界,但是如今我們更多的是使用棉麻製品,那麼其中的棉花是從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呢?原產地又是哪裡呢?棉花原產於印度和流域,在我國大概元代時期開始普及。

棉花雖然原產於印度,卻在漢魏時期流入我國之後,經過元明清等千百年朝代的繁衍種植,已經成為我國的主要植被之一,我國更是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給國。

⑥ 概述10世紀前歐洲棉花和棉織品傳播的特點

概述10世紀前歐洲棉花和棉織品傳播的特點為規避價格風險也會將中亞棉花進行套期保值。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紡織原料之一.它的原產地不在中國,其傳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棉與歐洲 材料二 歐洲原本沒有棉紡織業。17世紀下半葉之前,歐洲上流社會
大約在這個時期,棉花和棉布傳播到了地中海沿岸一帶,歐洲人形象地稱棉花為「植物中的羔羊」。
正在棉布上手工印花的印度人 與此同時,亞洲棉也從印度河流域向東傳播,經越南、柬埔寨。

⑦ 古代印度前兩千年前種植棉花了嗎

是的。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

⑧ 印度是否出口棉花,對國際棉花價格有影響嗎多大謝謝

印度棉田面積佔世界棉田總面積23%左右,世界三大棉花生產地區之一,是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國,也是我國重要棉花供應國。印度政府3月5日宣布禁止棉花出口,國際棉花協會(ICA)周三表示,國際棉花協會對印度禁止棉花出口感到沮喪,因為印度的決定給世界棉花貿易帶來「嚴重後果」。

⑨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

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印度。

棉花,是錦葵科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印度,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種植者,由於最早種植棉花,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紡織的發源地。我國棉花產區主要分布在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南疆棉區、華北平原、魯西北、豫北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

棉花的種植條件

1、光照條件

棉花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1000勒克斯,光飽和點為7~8萬勒克斯,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70000勒克斯,此范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2、水分條件

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不同,播種至出苗0~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苗期0~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70%為宜,初蕾期0~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75%為宜。

盛蕾期後0~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於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70%為宜。根據有關研究,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3的水分消耗於蒸騰,1/3消耗於土地蒸發。

3、土壤條件

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4、熱量條件

棉花生長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對熱量條件反應最敏感,播種至出苗大多需要7~20天,需要活動積溫160~320℃,當棉花播種後氣溫維持在20℃以上時7~8天即可出苗。如果播種後氣溫不穩定,雖平均在15~17℃,大約需要20天才能出苗。日平均氣溫越低,播種至出苗需要的積溫就越多。

開花至吐絮階段熱量條件不但影響棉花的產量,而且嚴重影響棉花品質,同地區、同品種當開花至吐絮階段間隔日數明顯延長的年份,這個階段積溫偏多,則棉花產量和品質就明顯下降。

⑩ 疫情下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停止對華出口 美棉迎來「利好時分」

日前,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表示,考慮到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港口和銀行或將推遲業務,該企業將停止向中國出口棉花。 據了解,該公司將會在國際市場上尋找其他海外買家,如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以彌補對中國出口的損失。印度棉花出口商認為,棉花對中國的裝運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給剛剛從近3年低點復甦的國際棉價帶來壓力,同時也會導致中國國內市場供應緊張。

那麼,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停止對華出口,對各方究竟影響幾何?

印度棉花協會:

本國棉花價格優,易尋市場以代之

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之一,中國是印度棉花的最大買家,每年進口的棉花達到20萬噸以上 。 具體數據顯示,截至本年度,印度已經累計向中國裝運了60萬包~70萬包棉花(約170公斤/包),其中還有75%正在運輸途中。 原本印度出口商還預測到今年2月底還將繼續裝運30萬包,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出口目標恐怕很難實現。

不過,印度棉花協會(CAI)認為,中國的疫情對印度棉花出口不會有嚴重的影響,印度棉花價格便宜,找到其他買家並不困難。 本年度至今,印度已累計出口200萬包棉花,到3月底可能達到350萬包。

經了解,印度棉的確是目前全球市場上最便宜的棉花,在中國和越南的價格為75美分/磅,孟加拉國為76美分/磅左右。 ICE期貨上漲對印度棉價格影響不大,印度棉基本上是定價交易而不是基差交易。 而且,印度盧比匯率下跌也對印度棉出口有幫助。 據估算,今年1~2月裝期的簽約量已經有至少50萬包,而且大部分是S-6,因此進入第三季度印度國內的高等級棉供應將會緊張。

中國投資機構:

北美棉花可代之,印度將失大買家

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停止對我國出口,我國國內有投資機構認為,印度可能面臨失去一大買家的難題,畢竟本年度印度棉花豐產,庫存壓力較大為不爭事實。

據印度棉花協會預測,2019/2020年度印度棉花產量為3545萬包,遠高於上年度的3120萬包,出口量為420萬包。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印度棉花供應總量為2348.9萬包,其中新棉上市量1928.9萬包,進口量100萬包,期初庫存由235萬包上調至320萬包,消費量為1060萬包,出口量200萬包,截至1月底的庫存為1088.9萬包,其中紡織廠庫存380萬包,其他渠道庫存708.9萬包。 綜上數據,印度棉花產量預估值為近三年的新高,庫存壓力較大。

業內人士認為,受國內疫情影響,國內棉紡企業復工時間延後,國內棉花的短期需求有限。 縱然面對供需缺口,對於棉花進口大國的中國來說,如果不採購印度棉的話,還可以采購更多的北美棉花。 加之2020年1月15日簽訂的中美第一貿易協定,我國或將提高美棉進口量。

美國投資機構:

利好美棉價格,需求仍待觀望

美國投資機構認為,如果中國不採購印度棉,或將會采購更多的美棉,這對美棉價格有利,但中國對美棉的需求有多少還是未知數,ICE期貨已經有了不小的反彈,現在擴大采購可能有些不合時宜。 目前,印度棉花價格在71美分/磅左右,美棉價格要高15%。

國內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2019/2020年度我國新疆棉花總產量雖與上年度持平或稍有下滑,但品質、等級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國儲棉庫存已下降至警戒線且棉花品質難以滿足紡紗需要,我國棉花進口量高企的現象或將在2019/2020年度繼續保持。

由於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全球棉花消費將逐漸步入回升軌道,我國或提高美棉花進口量,從而減少從巴西與印度進口的棉花量。 2020年我國棉花進口總量預計將突破200萬噸。

此外,印度除了對華關閉棉花市場之外,甚至還對醫療物品採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 1月31日,印度外貿總局官網發布通告,在肺炎疫情期間,印度禁止出口口罩、防護服等個人保護設備。 不過,印度官方並沒有給出實施禁令的原因。

來源: 中國紡織報

關注同花順 財經 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 財經 資訊

與印度什麼時候向歐洲出口棉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每天生活都吃什麼 瀏覽:438
用越南服怎麼登錄真實視頻 瀏覽:157
越南人來中國要辦什麼證 瀏覽:464
紅的印尼哪裡有賣 瀏覽:146
印度尼西亞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瀏覽:287
中國交通頻道怎麼直播 瀏覽:477
法國和義大利哪個城市化水平高 瀏覽:203
越南媳婦怎麼申請華僑 瀏覽:477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7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58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7
越南養殖什麼前景最好 瀏覽:938
印尼為什麼是莫斯林 瀏覽:568
印尼總是粘印章怎麼辦 瀏覽:49
越南和伊朗哪個國家強 瀏覽:124
海運中國到留尼汪島需要多久 瀏覽:452
養印尼虎魚最低多少度 瀏覽: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煙花 瀏覽:103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