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印戰爭 為什麼還有領土爭端
中印一直就有領土爭端啊,不僅是西藏還有新疆,東西兩線領土爭議,所以才不斷有邊境摩擦和戰爭。
比如:1951年,印度乘中國抗美援朝,無暇西顧之機,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從中印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和根本利益出發,毛澤東和中國政府對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讓的態度。1959年8月25日,在東段的朗久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武裝沖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沖突。面對印度方面的不斷尋釁滋事,毛澤東主張"先禮後兵","退避三舍"。提出了一系列邊境斗爭原則。 1962年7月,印度軍隊西段悍然侵入新疆加勒萬河谷,設立新的軍事據點,切斷中國邊防哨所的後路,並向中國巡邏隊進行武裝挑釁,製造了加勒萬河谷事件。從10月20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在東段、西段奮起自衛反擊。在西段,痛快淋漓地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立的43個侵略據點;在東段,趕走了侵入克節朗、達旺等地的印軍。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絕。11月中旬,印軍再次在中印邊境地區向中國發起新的軍事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從11月16日至21日,先後擊退了侵入西山口、邦迪拉、瓦弄、班公洛、里米金地區的印軍,並挺進到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地區,將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印軍精銳打得一敗塗地。整個反擊作戰殲滅印軍8700餘人,其中生俘達爾維准將以下3900餘人。這一仗打得印度全國震驚,尼赫魯慌忙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㈡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會鬧糾紛
主要是邊界領土的爭端產生的爭端: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
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
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㈢ 印度軍隊疫情嚴重,為什麼印度還是有底氣和周邊國家發生沖突
印度最近捅的簍子可不算少,不僅國內疫情不出所料的沒有控制住。而且對外也是大打出手,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在三個方向被暴打。其實如果翻看印度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印度自從建國之後,經常對周邊國家發起騷擾,製造沖突。雖然印度軍隊內部都出現了疫情蔓延,但是印度軍隊仍然不停的對外騷擾。這個中原因,我總結了一下。
上一個民族主義國家是二戰時期的德國,但是德國的下場我們都看到了。其實民族主義本來就是雙刃劍,莫迪因為民族主義而上台,所以他必須做出一副對外非常強硬的態度,不然民族主義就會反噬莫迪自己。但是莫迪心裡明白,打仗打不過的,所以只能通過不斷的挑事,轉移矛盾維持住印度不崩潰。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印度軍隊內部明明有那麼多的疫情感染的例子,但是印度軍隊仍然不斷的和周邊的國家發生沖突。
㈣ 中國與印度邊界問題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 。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
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2018年11月,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4)印度為什麼總是邊境糾紛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
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施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於是,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中暫時擱置問題。但印度總理尼赫魯卻對中國的這一外交策略不買帳,沉醉於「大印度聯邦」的戰略構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膽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1954年10月,尼赫魯訪華回歸,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竟立即出現在印度官方地圖上,以此迫使中國接受這一事實。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沖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系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沖突的各項建議,繼續侵佔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㈤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存在邊境爭議
1913年10月13日,西藏、英國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西藏的立場是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則堅持西藏是中華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擁有西藏的外交和國防權利,以及一定程度的地方行政權利,英國則以劃分外藏和內藏的方案進行調和,並據此達成了一個三方協議,但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最終拒絕在協議上簽字,並拒絕承認英藏雙方簽訂的任何條約和協議,即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單方面將部分西藏領土劃歸印度。結果這次會議並沒有任何成效,而中國亦一直沒有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直至1940年代印度獨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邊境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
㈥ 印度為什麼出現大規模抗議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沒能阻止印度農民抗議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區,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在此集中,抗議政府今年通過的三大農業改革法案。
這些農民大都來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等。這些地區都是印度主要的農業產區,也是印度農業人口的主要分布區。從2020年11月下旬開始,成千上萬的農民開著拖拉機、坐著馬車、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進軍。農民預期他們關心的問題不會得到快速解決,出發時就准備好持久抗爭:干糧、炊具、帳篷、被褥等,隨身攜帶。在抗議的間歇,這些農民會就地生火做飯,晚上就睡在拖拉機上,或者蜷縮在簡陋的帳篷中,條件相當簡陋。但為了今後更好的生活,這些困難也就無所謂了。
印度農民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要做到中規中矩,不越雷池,幾乎是不可能的。為引起政府的注意,這些農民已經數次試圖進入首都新德里,頻繁與當地警察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據印度媒體報道,在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中,因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沖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數十位農民喪生。
但抗議的農民沒有因有人傷亡而退縮。「我們不會回去,除非政府撤銷改革法案。」參加抗議的印度農民說。
(在孟買舉行的農民抗議集會)
為減少此次抗議事件的影響,印度政府相關部門已經和農民代表進行了至少10輪會談,但尚未取得結果。最新進展顯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暫緩農業改革法案實施18個月,但前提是農民代表必須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解決辦法。印度政府總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農業改革法案通過時,曾表示,這是印度農業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對於國家向前發展是「歷史性和必要的」。但農民代表對此不認同。「這事關我們農民的利益,政府為啥就不徵求我們的意見,就推出這些改革法案?」
盡管印度農民抗議運動已經歷時兩個月,尚未沒有看到平息跡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農業產區的農民也開始對北方農民的抗議進行聲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的農民分別在孟買等城市進行集會,呼應首都新德里的農民抗議運動。
㈦ 不具備硬實力 印度為什麼執意挑釁邊境
很簡單,地理條件問題,中國拿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要大打還好說,小打防不勝防。
中印邊境分東中西三段,由於不丹有印度的駐軍,所以中線和東線其實是相連的。西線一邊對付中國一邊對付巴基斯坦。印度軍隊實際上重兵都在對付巴基斯坦,對付中國的力量很弱。弱到什麼程度呢?去年洞朗對峙,印度在東部四個軍20萬部隊,重裝備不如中國一個機械化旅多。當然印度空軍看起來挺嚇人的,但實際上印度東北部能保障三代機的就兩個機場,地面防空能力和空情能力都聊勝於與無,其實根本擋不住現代空軍的空襲。
所以中國西藏軍區的地面部隊才一個機械化旅和兩個山地旅,相當於一個旅對上印度一個半到兩個軍的節奏。為什麼中國在中印邊境駐軍那麼少呢?印度真要敢打過來,這點兵力夠滅他們的了。我們要打過去,再給三個軍都不夠。因為機械化部隊要翻過喜馬拉雅山,那怎麼玩?後勤補給怎麼辦?真心要大打,走西線,巴基斯坦配合,一個機械化集團軍平推過去就得了。要是不想大打,再多的軍隊壓在西藏也是白白吃糧食。
印度為什麼在邊境駐軍那麼多呢?
首先他們的軍隊主要任務是鎮壓東北部的叛亂。實際上印度東北部十幾個邦常年都是叛亂狀態,必須要正規軍鎮壓才能談得上有效控制。
第二是對中國的恐懼。中方一個旅沖下來他們就扛不住,盡管後勤補給是問題,但別忘了叛亂地區保不齊有帶路黨呢?所以印度必須有重兵壓境,才有起碼的安全感。
第三,他們需要樹立中國這個敵人,對內就好像勇者斗惡龍,敵人很強大,我也不慫。說實話印度在邊境小打小鬧對中國是很膈應的事情,因為邊境線太長,又是高寒山區,控制不過來,不可能幾千公里24小時盯著。印度的騷擾也只能做做樣子,但是政治上很得分,中國打他,他們說中國欺負他們;不理他,他們說我比中國厲害。其實他們跑過來也站不住,不光打不過,冬天大雪封山他們也得退回去。就像洞朗這地方,其實過去他們就經常過來,還修了地堡,結果也控制不住,就讓你惡心。中國惡心了,他露臉了。但是實際好處根本沒有。
交代一句,中國能有今天,就說明在絕大多數國際博弈中是勝利者,成功者,吃虧的還真不是我們。
洞朗對峙但現在回頭看,其實遠強於打一仗。印度這會虧到姥姥家了。對內既不能扮無辜,也不能扮勇敢,自己找的麻煩,一槍沒放被趕出來了,人家還實際控制了,坐實了窩囊形象。勇者斗惡龍變成了傻小子玩火。所以乾脆不提這茬了。對外滿盤皆輸,雖然西方媒體為他們加油吶喊,但是周邊國家特別是不丹的不滿和恐懼已經是寫在臉上的了。
但是話說回來,中方一個多營壓在哪裡不是長久之計,成本太高了,遲早要撤回來的。撤回來之後還要提防印方找回場子。好在這一次實力碾壓,印度也怕,什麼狗屁冷啟動,中國機械化部隊幾天之內從新疆開到邊境,這才叫冷啟動。今後小偷小摸不可避免,但是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反而小了。
㈧ 中國與印度始終存在邊界領土爭端,為什麼中印邊界問題經過多次談判卻始終無果
中印之間的矛盾,主要是印領異人過度澎脤領土擴張政策引起,占我藏南九萬平方公里,及西段侵佔我四點五萬平方公里拉達克地區,及邊境一些領土引起的,多次談判,一直不放棄,不讓步,態度強硬,導致談判無果的!完全由印方引起!印應承擔這一切責任,及到起的一切後果!現在,正不斷加強該地區的國防實力,增兵該地區,企圖以武力強化那裡的軍事壓力。叫囂印己不是62年的印度,威協我國,司馬昭之心招然若揭!
㈨ 印度跟巴基斯坦的沖突有那些原因
克什米爾領土爭端是印巴矛盾的具體體現,深層次原因是印度對於南亞次大陸霸權的覬覦。民族和信仰不是成為國家對立的直接誘因,即使是領土爭端如巴以,如中日,都是可以通過和平手段或者暫時擱置等措施來彌補和修復兩國關系的,印度對於南亞次大陸的霸權的爭奪由來已久,他的真正對手是中國,從地緣政治來看,唯一能給印度帶來地理壓迫的,只有中國,但是要與中國真正的抗衡,只有先奪取南亞次大陸的霸權。在多年的戰爭中,印度相繼吞並了錫金、不丹一部分、緬甸一部分和中國的一部分,放眼南亞,唯一能夠牽制印度的,就只剩下巴基斯坦了,通過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把原來的巴基斯坦一分為二,獨立了孟加拉國,嚴重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實力,如果不是中國數十年來持續不斷的援助,印度早就控制了整個南亞,陳兵百萬於中印邊境了。
㈩ 為什麼中印邊境爭端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在中印邊界存在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藏南佔9萬多平方公里。因為這片地區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從我國這一側過去比較困難,加上關注不夠。所以一直聽任印度蠶食。
一向對英國侵略呈強硬態度的十三世達賴喇嘛在1913年的西姆拉會議召開前表現出左右搖擺。在1909年啟用了親英被關的噶倫夏扎·班覺多吉,並將其提升為倫欽(執掌政務的大臣) ,後作為會議主要代表。
(10)印度為什麼總是邊境糾紛擴展閱讀:
藏南處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終年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熱帶地區。山地南麓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
它亦是中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卡門河、西巴霞曲(蘇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雅魯藏布江全流域水能蘊藏量僅次於長江,單位流域面積和單位河長的水能蘊藏量居中國各大河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