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突擊檢查vivo等中企,中方是如何回應此事的
今天是7月11日,根據最新報道顯示,印度突擊檢查了VIVO等在印度非常有名的手機企業,對於這種充滿了敵意的檢查,我們的外交部也及時進行了回應,那麼中方是如何回應此事的呢?
希望印度方面能夠公正公開的調查。
B. 印遭鐵棍攻擊,中方是如何回應的
針對近期中印邊界西段的事件,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已經詳細闡明中方嚴正立場。
中方已多次申明,事件發生的起因是印方一線部隊公然打破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在加勒萬河谷現地局勢已經趨緩的情況下,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激烈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
事件發生以後,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了溝通協調,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兩國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2)面對印度的強硬表態中方如何表態擴展閱讀:
中印雙方的下一步措施:
王毅國務委員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的通電話中闡明了中方對當前中印邊境事態的立場。他同時強調,中印兩國都是10億級以上人口的新興力量,加快實現自身發展振興是我們各自肩負的歷史使命。
為此,雙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正道,符合兩國的長遠利益;相互猜忌、相互摩擦是邪路,違背兩國人民的根本願望。雙方應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中印邊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邊防部隊會晤機制等既有渠道,就妥處邊境事態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盡快使現地局勢降溫,並根據兩國迄今達成的協議,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C. 印度對我國蓄意挑釁,歪曲抹黑,我國應該如何對待
印度對我國蓄意挑釁,歪曲抹黑,我國應該如何對待?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的領導,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領導我們走向更好的生活,讓我們的國家更好的富強起來 ,讓我們的民族復興 。
在中國發展的一層上會遇到很多的阻礙 ,封鎖 ,還有就是來自於中國周邊國家的一些騷擾 ,他們這些國家是不想讓中國更好的發展起來,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必須採用非常嚴厲的態度進行堅決的回擊 ,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他不主動的挑起戰爭,但是絕不懼怕任何一個國家 ,我們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們 。
D. 印度無視中方抗議,修水電站破壞環境,中國怎麼做的呢
修建公共設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穩賺不賠的事情,很多的國家也都熱衷於修建公共設施,我們的國家也不例外。最出名的無非就是三峽大壩,這個工程為我們國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想要修建像三峽大壩這樣的工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沒有成熟的技術和技術人員的話,那麼有著再多的工人都是沒有用的,這個工程還是修建不了。若是是沒有技術,執意要修建的話,建的不好倒還是其次,最怕的就是會破壞當地的環境,到時候還要重新撥款去修復環境,簡直得不償失。
我國採用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們在這條國際河的上面修建一個超級水電站,這個水電站的效果非常的好,甚至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的原因,這個超級水電站甚至還能夠控制印度水電站的頻率。可以說,只要我們國家願意,那麼在我們的操作之下,印度的水電站就會變成無用之物。
面對這種情況,印度當然很不滿意,畢竟自己辛辛苦苦修建一個水電站,怎麼到頭來還要受到別人的限制?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印度也是馬上找人到我們國家進行抗議,要求我們馬上將這個超級水電站拆除掉,不然就會對雙方之間的國際關系造成影響,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面對印度的囂張抗議,我國並沒有放在心上,我國工作人員直接表示,這個超級水電站是修建在我們自己國家裡面的,別的國家是無權干涉的。用印方之前的態度回應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印度方面也是表示非常的生氣,但是也是無可奈何,所以到了最後,印度也只能乖乖的狼狽離開,對於此事,自然是不提了。
E. 對於中印對峙情況,中國何時能夠反擊,還是久拖不決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中國不會被一些小事所干擾,中印爭端中,中國一直抱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態度息事寧人,一是給印度講明利害關系;二是增加軍事對峙力量進行強度威懾;三如前兩步無效,就採取冷處理,先放下不理,靜觀印方動態。會有以下兩種可能,一是印度本來就是無理取鬧,在對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時就會找台階自己撤離;另一種就是判斷失誤,認為中國好欺負而擴大佔領中國領土,挑起更大爭端,這樣我國政府就不會再忍讓而被迫進行反擊。
F. 對於中印對峙情況,中國何時能夠反擊,還是久拖不決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中國不會被一些小事所干擾,中印爭端中,中國一直抱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態度息事寧人,一是給印度講明利害關系;二是增加軍事對峙力量進行強度威懾;三如前兩步無效,就採取冷處理,先放下不理,靜觀印方動態。會有以下兩種可能,一是印度本來就是無理取鬧,在對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時就會找台階自己撤離;另一種就是判斷失誤,認為中國好欺負而擴大佔領中國領土,挑起更大爭端,這樣我國政府就不會再忍讓而被迫進行反擊。
G. 新聞1+1中印對峙中國接連出手 留給印度的糾錯時間還有多少
《新聞1+1》——留給印度的「糾錯」時間,還有多少?
節目導視:
解說:
非法越界,非法侵入。昨天,中國外交部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
2017年8月2日新聞:
向國際社會進一步說明此次印軍越界事件的事實真相,全面闡述中國政府立場。
解說:
最大善意,高度克制,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從未動搖。
2017年7月20日 外交部發言人 陸慷:
印方非法越界的邊防人員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這是中印雙方開展任何有意義對話的前提和基礎。
解說:
歷史、現實、法理、道義,且看印度政府如何收場。
央視駐印度新德里記者 李琳:
近一個月以來,印度官方和媒體相對比較低調。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註:留給印度的「糾錯」時間,還有多少?
主持人 張羽: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在節目開始的時候,我們首先來關注一張新聞圖片。這張新聞圖片,這兩天的關注度非常高,這張圖片反映的是在中印邊境錫金段,印度邊防部隊的士兵非法越界,侵入中國這一側的現場情況。我們看,順著山脊的這條紅線,就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一個界限,這一側就是我方領土,在照片中出現的軍人是印度邊防軍還有印度的越線車輛。這個事情發生在一個多月前,6月18號,至今還有印度士兵和車輛滯留在中國境內。就在昨天,中國外交部針對這個事件發表了一份十二頁的文件,文件闡述了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那麼這個文件會釋放出什麼信號,未來這個事件會有什麼走向,印度方面又是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將重點關注。
解說:
一個國家的軍隊,非法越過毫無爭議的邊界線,非法侵入我國領土,已經整整45天。世界媒體廣泛報道的「中印邊界對峙」,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昨天,針對印度軍隊非法侵入我國洞朗地區,外交部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
2017年8月2日新聞:
今天外交部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
解說:
這份發布在外交部官網的文件,一共12頁,其中六頁是文字闡述,其餘部分是印軍越界地點示意圖,以及兩張印軍越界的現場照片,「有圖有真相」,有媒體將此稱為「迄今最長的聲明」。這份文件,也同時有英文版對外發布。
中方,為什麼要發布這一立場文件?又為何選擇在此時發布?昨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進行了說明:目的是向國際社會進一步說明此次印軍越界事件的事實真相,全面闡述中國政府立場。
針對印軍越界的行徑,外交部的立場文件,向國際社會,明確將其定性為「侵入中國的領土,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並再次還原事件經過:「2017年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而且提前通報了印度,最大限度體現了善意。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餘人攜帶武器和裝備,在多卡拉山口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邊界線,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引發局勢緊張。」
文件闡明:「洞朗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為了佐證這一事實,文件還附有1890年簽署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原文,以及歷史上中印兩國的外交文件。並明確指出:「中印兩國政府均繼承了1890年條約及據此確定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界。長期以來,兩國按1890年條約確定的邊界線實施管轄,對於邊界線的具體走向沒有異議。」
除了事件的經過和性質,外交部的文件,也詳細介紹了印軍入侵事件發生後,中國一直保持著高度克制,多次通過外交手段與印度進行交涉。
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中國駐印度使館在北京和新德里先後多次向印度提出嚴正交涉,強烈要求印度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邊防部隊。
從6月19日起,中方一直通過外交途徑,緊急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對印方非法侵入行為予以強烈抗議和譴責,並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印度邊防部隊,撤回到邊界線印度一側。
但是,一個半月過去了,印度軍隊,仍然滯留在中國境內。昨天的文件,也披露了最新的情況。截至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而此前,印軍越界人數最多達到了400餘人,越界縱深達到180多米。
新聞播報:
事件發生以來,中國保持高度克制。但任何國家都不應低估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
解說:
「45天的時間,中印邊界對峙」,昨天,外交部發布的這份重磅文件,有數據有真相,擺事實講法理,全方位還原了事件真相,也讓國際社會認清了印度那些毫無根據的所謂借口。今天,這份2800字的文件,也被國內外媒體紛紛原文刊載,引發廣泛的國際關注。
張羽:
下面我們再結合地圖了解一下事件發生的地點,我們來看,這片區域就是洞朗地區,它位於我國的西藏自治區,洞朗地區西邊是印度,南邊是不丹,這條分界線便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邊界線,這個邊界線是在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當中已經明確,而且後來中印雙方政府都是認可的,就在上個月的6月18日,突然印度邊防軍270多人開著兩台推土機越過了多卡拉山口,非法越界侵入中國邊境一百多米,那麼這個行為是什麼性質呢,昨天外交部所發布的文件給予了明確,印度邊防部隊公然越過雙方承認的邊界線,侵入中國領土,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那麼時至今日,現在在中國境內,在那塊地方還有40多名印度邊防軍和1台推土機在滯留,那麼昨天外交部所發布的這份文件在釋放什麼樣的信號呢,下面我們來連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榮鷹,榮院長您好,昨天外交部所發布的這份文件的全稱是《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從題目當中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這份文件的內容,一個是闡述事實,第二是表明中國的立場。那麼這樣一個文件是個什麼級別的文件,這種文件平時並不常見,這份文件在釋放什麼信號,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榮鷹:
這次外交部發布的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進入我國境內的事實和相關立場,這么一個立場文件應該說是非常正式的,也是非常嚴肅的一個政府的文件。這樣的文件確實是過去一段時間不是很常見,去年我記得我們也曾經就南海問題發布過相關的文件,那麼這樣的文件一方面像前面講到的,把相關事實的經委說清楚。第二個主要就是要表明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立場和態度,更重要的是要表達我們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的一個想法,希望傳達這個信息,印度方面能夠認清事實,能夠盡快的採取措施,改正這個錯誤,使得中印邊界盡快恢復和平和安寧。
張羽:
從歷史上來看的話,您覺得發布這樣一份文件對事情的解決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榮鷹:
這主要是取決於印度方面,我們應該說我們在立場文件里,說得是非常清楚,我們也提出來解決越界事件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印度要無條件的撤回非法侵入我國領土的邊防部隊,只有印度採取了這個措施以後,我們才可以進行有意義的相關的談判。
張羽:
我們也一直在關注事件的進展,我們看到6月18號,印度當時是270多名士兵和2台推土機非法越界,侵入到中國領土,那麼最多的時候,有400多印度邊防士兵進入到中國領土,現在還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機,這是意味著現在事件已經趨於到尾聲了嗎?
榮鷹:
我並不認為,應該說事件的本身沒有根本發生變化,雖然人數有所下降,但它只能是說明雙方的對峙可能在現場有所緩解,但是只要在現場,印方非法入境的,侵入我國領土的人員,邊防部隊還存在一個人,這個問題就沒有解決。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印度非法侵入我國領土的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他一側以後,後續問題還有存在,這個事件本身的調查和以後怎麼了結,這些問題也要排到日程上來,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預測,也沒法說這個問題現在怎麼樣,更不能說這個問題已經進入了尾聲。
張羽:
從剛才的報道當中我們也看到,中印邊界錫金段實際是不存在爭議的,中印雙方政府都承認這個歷史沿革,但是印度邊防軍公然的非法越界,侵入中國領土,可以說公然的踐踏國際准則,也引起國際社會的嘩然,那麼印度方面為什麼要這么做呢,我們來看印度方面給出的理由。
其中有一條理由就是印度是基於與不丹皇室涉及共同利益事件的磋商傳統,並與不丹皇室協調以後,在洞朗地區印度方面的人員前來抵制中方,目前抵制仍在繼續。剛才我們也看地圖了,不丹實際是在洞朗地區的南面,那麼印度這個解釋就是說,實際他們是在替不丹出頭,您怎麼看待印度這個解釋呢?
榮鷹:
這個說法是非常的荒謬的,一方面看我們事實的經過,我們就可以發現,不丹方面雖然在印度的逼迫下發表了一個聲明,但是這裡面根本沒有提到要求印度介入這件事情,而且這個聲明的發表跟事件的爆發發生中間也隔了很長時間,從18號印度印軍非法侵入我國領土到不丹方面發表的聲明,實際上過了有11天,那麼更重要的是印度以替不丹出頭來介入這么一個問題,這個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我們剛剛前面的立場文件說得非常清楚,中印錫金段的邊界已經劃定,洞朗地區是屬於中國,這是毫無爭議的,我們在我們自己的地方進行修路,我們來改善我們的交通條件,這是非常合情合理合法的,跟印度一點關系都沒有。中不之間是沒有解決邊界問題,但是中不之間,八十年代開始,我們一直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下進行邊界談判,進行了二十四輪。就是說我們跟中不兩國邊界問題是跟印度作為第三者一點關系都沒有,印度也沒有權利替不丹來主張領土。
張羽:
顯然從榮院長剛才解釋當中,印度外交部聲明的另外一個理由也是非常荒謬和站不住腳的,那就是對中國的行為印度深感擔憂,說中國在洞朗地區的道路建設意味著極大的破壞改變了現狀,對印度而言是具有嚴重的安全影響,這是印度方面所提出的兩個理由,顯然這兩個理由都是漏洞百出,很荒謬的,這並不能成為印度公然踐踏國際原則,非法侵入中國領土的理由,那印度方面到底意欲何為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解說:
中印邊界對峙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但中方的立場一直就沒有改變,昨天外交部發布的文件中,也再次強調中方立場。
2017年8月2日新聞:
中不邊界問題是中不兩國的事情,與印度無關。印度無權介入並阻撓中不邊界談判進程。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中方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並徹底調查此次非法越界行為,盡快妥善解決此次事件,恢復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解說:
中不邊界與印度無關;印方立即無條件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在昨天外交部發布的文件中,對包括這兩條在內的中國政府立場進行了全面闡述。事實上,事件發生以來,中方立場一直沒有改變過,外交部、國防部都在不斷表態。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 吳謙:
中方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中國邊防部隊已在現地採取緊急應對措施,並將進一步加強針對性部署和訓練。
解說:
實際上,在中印邊界對峙發生以來,中方頻繁的對事件發出立場清晰堅定的聲音,包括國防部有三次回應,外交部截止到目前就已經回應了16次。7月24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曼谷就中印對峙事件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個問題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連印度的高官也公開表示,中國軍人並未進入印度領土。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那就是,老老實實地退出去。」而相比較而言,印度方面,對於此事到底有什麼樣的態度?
央視駐印度新德里記者 李琳:
不管是從媒體的報道頻次還是官方正面回應頻次,都是不算多的,都是比較反常的情況,有分析人士認為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印度他們可能認為大肆宣傳是不妥的,首先就是印方非法越界,他們再繼續大肆宣傳就會陷入一種賊喊捉賊的尷尬,另外就是可能印度官方也不想讓這個事件升級到一個不好收拾的場面。
解說:
在印度的官方發聲途徑中,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是回應中印邊界對峙,以及回應中方聲音最主要的途徑。而根據記者的描述,在這些場合印度的回應並無實質內容。
李琳:
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傑在7月20日,在他們印度議會里邊宣稱中印邊界對峙上,所有其他國家都支持印度的立場,但是我記得在27日例行記者會上,有印度記者就這一問題,向巴格雷提問,巴格雷回答其實也是比較模糊,他並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也並沒有羅列出一些具體的國家。
解說:
在7月23號的《環球時報》一篇報道中,也曾詳細描述了印度外交記者會的現場。其中提到,在7月20號的一場發布會上,對於印度外交發言人巴格雷的一系列回應,「在場記者看上去不太買賬,進而有記者從英語換成印地語發問,試圖獲得更准確的答案。不過從他們的反應來看,對回答仍舊不滿意。會後,有印媒記者抱怨,巴格雷的說辭和兩個星期前沒什麼兩樣。」
李琳:
印度外交部在每周四下午都會舉行例行的記者會,本周四也就是今天的發布會臨時取消改期到了明天,外界分析說也可能是因為外交部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昨天中方發布長達12頁的立場文件。
解說:
與此同時,印度的媒體在關注著中方發出強硬聲音的同時,也不斷透露出印度官方的態度。根據印度《金融快報》7月21號的報道,「印度官員表示,為確保對峙不升級為沖突,兩國外交人員目前正在採取「秘密外交」處理邊界對峙一事,印度駐華大使正尋找途徑,使雙方都從對峙的路上後退,同時不傷及顏面。」
就在7月31日,印度媒體刊文提出了這樣的疑慮:「我們准備好與中國經年累月地對峙了嗎?我們有沒有準備體面撤退的預案呢?」
張羽:
就在十幾分鍾前,中國外交部針對這個事件進行了第17次回應,其中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說印方現在言必稱和平,我們不僅要聽其言,而且還要觀其行。首先印方在中方已經出於善意,體現通知溝通的情況下,還悍然派兵非法越界,這絕不是為了和平。第二,事情發生了一個多月,印方非法滯留武裝人員還在後方整修道路,囤積物資,這絕不是為了和平。第三,印方在非法越界事實確鑿的情況下,不反省錯誤,反而還拋擲各種奇怪的理由,這絕不是為了和平。第四,印方在中方多次外交交涉情況下,不但拒不撤出越界人員和裝備,反而向中方提出無理的要求,缺乏誠意,這絕不是為了和平。那麼榮院長,印方如此的悍然踐踏國際原則,非法越界,侵入中國領土,他們到底是什麼目的呢?
榮鷹:
應該說就這次越界事件最主要的目的,印方是要阻止和干擾中方在洞朗地區,我們的領土上進行修築道路,但是他借這個機會,還是要干擾和阻撓中國和不丹的邊界談判進程,通過這個實際上把本來洞朗地區是屬於中國,無可爭辯的領土製造出一個爭議來,那麼使得這個地區,能夠實現印度在這個地區的一個目標,我想這個是非常的危險的,確實是像剛剛外交部說的,他的所有這一切,絕對不是為了和平,現在他提出來要解決,甚至提出來要和平解決,高調高唱和平解決的方式,這全是謊言,這全是欺騙。
張羽:
您預測一下這個事件未來的走向會是什麼,印度這樣公開的違反國際法,這種行為的後果會是什麼。
榮鷹:
簡單的說後果很嚴重,因為印度非法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經劃定的邊界,這個是對國際法,對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公然的踐踏,也是違背了當年我們中印兩家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根據相關國際法的規定,這種國際不法行為它的處理實際上是非常明確的,首先印度要改正錯誤,無條件的把邊防部隊給撤回去,接下來根據相關的規定,應該進行深入的調查,作為印度這個國家來說,它應該根據相關國際法,相關國家的責任,包括國家的賠償等等。作為我們受害者中國,我們是有權利根據相關國際法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包括我們的一些自衛措施,所以我覺得印度應該是認清現在問題的嚴重性,盡快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維護邊界地區的和平和安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為兩國關系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張羽:
多謝榮院長,在節目最後我想再明確一個觀點,那就是印方非法越界的武裝人員,只有撤回印度一側,這是中印雙方展開友誼對話的前提和基礎。
H. 中方對印軍越界表態是什麼
8月2日,任國強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的最新一次談話中表示,中方的「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剋制不是沒有底線」。此時,距離印軍非法越界事件已超過一個半月。
就在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表了《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 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以下簡稱《文件》),首次公開對外詳述了此次事件的來龍去脈。根據這份文件,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印度邊防部隊於6月18日攜帶武器和推土機等越界進入中國境內阻擾中方施工,引發局勢緊張。
中國外交部、國防部首次公開回應該事件發生在6月26日,兩權威部門在當天晚間紛紛做出嚴正表態,在第一時間將此事件定性為「越界」。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強調,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對此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中方要求印方尊重邊界條約規定,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印邊防人員並徹底調查此事。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表示,中方修建上述道路完全是在自己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印方無權干涉。此前中方已就此向印方做了通報。在此背景下,印軍單方面挑起事端,違反了雙方有關協定協議和兩國領導人共識,嚴重危害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I. 擅闖中國領土拒不撤兵中國如何應對的最新相關信息
顯然,印度方面是要為不丹出頭,國防部長兼印度財政部長賈伊特利辯解說,印度與不丹間有安全方面的合作。昨天的一篇題為——印度拒絕撤軍要求 聲稱「已非1962年的印度」的文章說得清楚,報道了身兼國防部長的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6月30日的表態——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顯然他這話是針對報道中說的中方官媒最近撰寫評論指責印度違反雙方有關協議,稱「印度沒有資本在邊界上同中國攤牌,它的實力與中國比差得很遠」,要印度牢記1962年中印戰爭的歷史教訓。
關注這場中印邊界對峙的同仁應該都看過一篇社評,標題大意是印度要知趣,別讓中國說出滾字。文章列舉了印度在各方面都才達到中國的三分之一,與中國動武肯定是不明智的,我們在洞朗的修路修定了,印度要汲取1962年慘敗的教訓。
事實上,這件事從首次曝光我就感覺不好解決,從國防部和外交部的多次要求印軍先撤回到自己一方以後再說的表態中看,印軍顯然不會輕易退卻,因為他們自稱是在爭議地區阻止中國施工。一開始印度媒體是說中國在印度領土上施工修建道路,後來被印軍總參謀長否定了,作為印度,操縱不丹也很容易,如果需要就端出不丹來,因為1975年印度吞並錫金並成為印度一個邦的歷史應該是讓不丹記憶猶新的,像印度這樣的地區大國,總是在南亞小國面前充當宗主國的意識就非常弱智,去年他們還斷了尼泊爾的油氣供應,多虧中國才解了燃眉之急。
對於印度所謂的戰爭叫囂,我認為要這樣理解,就是一種強硬姿態,歸結到一點,就是不讓中國修路,意思是你們不停止修建我們也絕不撤回。應該說印度的做法是蠻橫無理的,但面對野蠻人,你文明人又能怎麼做呢?
看來咱們一開始說印軍先撤回再說的說法很難奏效,印度人死活不撤,他們應該是算準了中國謀求「一帶一路」建設和兩個一百年中國夢奮斗目標,前幾年東海、南海碰撞的如此激烈還沒打,跟印度就更不能打了,任何小的沖突都可能引發戰爭,尤其印度是有核國家,所以人家說今天已今非昔比不是沒有道理的,人家也是掐著中國的脈搏在制定對外政策,雖然這事是跟莫迪匯報了的,也許也是按莫迪的指示辦的,但我們不能輕易言戰,頂多也就停止建設罷了,他們還能怎麼著,非要打一仗不可?
印度這個國家心理很復雜,見不得別人過年,看到中國的發展,非要跟中國比,跟中國較勁,他們根本不懂合作共贏是說什麼,莫迪也不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他是今年缺席「一帶一路」北京峰會的唯一路經大國領導人,其寓意不言自明。
作為中國,目前正處在發展青春期、鞏固期,一切需要圍繞和平發展這個時代主題,能不打的盡量別打,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做法就很老道,因為在當今社會,動不動就動武不符合時代潮流,圖片顯示印軍是越界了,但也不能以對方越界為名直接就地消滅,即便是沖突也還有個發展過程,一開始肯定是警告、再警告,除非到了萬不得已,非得用武力解決的時候才能動武,但就目前來看,中印的各種溝通管道暢通,無非就是他們蠻橫不講理嘛,等等看,或者雙方都不退讓就這么耗著也行。這件事也可以這么理解:就是比中印雙方誰更有耐心,就像兩個人互相瞪著眼看誰先眨眼。
J. "中印對峙"中方何時會失去耐心
中印現在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引發了兩國民眾對中印第二次戰爭的遐想。從民間輿論看,雙方民眾的好戰程度都不低。在此以個人觀點分析下未來的走勢。
以7月20日為止的局勢看,雙方的對峙仍在繼續。本次是印軍推進到中方的地段,所以主動方在印度而非中國。
首先看中方的態度:中方反復要求印度先撤軍,並在新聞中高頻率出現在西藏演習等的新聞。從這些方面看,至少現在中方最高領導層仍是不希望打的。為啥這么說呢?凡是用兵,首先就是不能讓對手知道自己會怎麼打。而現在中方把演習之類本應保密的事情都宣揚出來,違反了上述原則,所以反而證實中方頂層現在還是希望和平解決,而非戰爭解決。這與外交部的反復聲明體現的核心是一致的。中方現在也不在乎明確這個態度,因為如果互相都能平和處置,才能有氣氛來緩和局勢,那麼現在中方至少首先是平和但嚴正的。這樣球就在印度一邊了。
印度作為挑起本次對峙的主動方是否會同意撤軍呢?
從印度的政治局勢來看,莫迪上台後進行了大幅的金融改革,去年的廢鈔令搞得印度流通貨幣匱乏,今年搞的稅制改革也是搞得商家非常不滿。他的作風就是:今天下決定,馬上就執行,而不留充分的准備期。這個上面可見,這個莫迪政府的執政經驗其實是非常欠缺的。而他又喜歡搞大動作,綜合起來看,用中國成語說來就是「好大喜功」。這種人當政,一定是個「大折騰」。那麼在軍事上跟敵國搞點小摩擦就是政治上轉移民眾視線的手段了。他在國內搞得越糟,就越會喜歡搞摩擦。這個我們是要有思想准備的。說到印度人認為的敵國,第一個就是中國,第二個就是巴基斯坦。印度人看中國,就像中國人看日本,永遠記得你打過我。雖然中印1962年的戰爭本來也是印度入侵中國導致的,但印度國內的宣傳從來都是只說中國挑起的,而從來不提自己蠶食中國領土的。而且印度曾打敗過巴基斯坦,但從來沒有打敗過中國,所以這個恨是一直在的。所以,印度1962年之後始終將中國作為第一敵人的。但中國在邊境基本是採取守勢且不首先開槍的態度,所以中印邊境長期以來有對峙無戰爭,這也是印度方面時不時敢於蹭點小便宜的勇氣來源。而且與中國的邊境對峙上表現強硬是可以提升國內人支持率的,所以無害的用下也不錯。這就是事情開局的原因。
有了開局就得看怎麼終局了。這個就和印度政治游戲規則有關了。印度自稱是民主政治,其實印度的民主是民粹主義的風格更甚些。民粹主義的特點就是民間輿論綁架高層決策。這個政治風格下,一旦對峙事件被公開,印度進軍容易,撤軍難,難就難在怎麼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一般來說,印度有以下可能的方案:
1)占著不走。如果印度方面覺得中國拿他們沒辦法,那完全可能就賴皮下去。這個印度人絕對做得出來,因為如果按「占著的就是自己的」的暴力法則,他們永遠都是有理的。況且也不是第一次這么幹了。當然,代價就是要准備打仗。
2)現在高調宣揚對峙,順便試探各大國的態度,如果能引美俄日以前來增援,那好處統統收下。拖延到冬天,民眾不再關注了,前線士兵也受不了駐地的艱苦了,然後順勢找個借口,比如大雪封山,撤下來。當然要悄悄地。中國方面是樂見其成的,所以肯定也不會去宣揚。這事就這么過去了。
3)近期撤軍。近期的對峙是輿論焦點,這個得有個足夠好的借口才行。所以可能性不大。
選1還是選2,絕對是和印度高層的決心有關的。選1就得准備打,無論結果如何,印度其實都是不如不打的,這個往下會具體分析,但印度高層的智商未必不會被一時的意氣用事蓋過。選2則比較明智,得了好處還不丟面子。
如果真打,也有幾種打法,因為是印度入侵了中國,這個打估計也多半會是中國主動打。那中國的目標設定就會影響整個的打法。中國的目標會是怎樣呢?有幾種可能:
1)恢復洞朗地區到對峙前的狀態
如果僅僅是洞朗,雙方最多就是互相打打炮而已,基本不觸及各自的後方,將中印邊界變成印巴邊界的模樣。這個中印在1965年的邊界沖突就是這樣的。雙方打累了也就歇了,各自都會說打死對方多少多少,似乎都出了氣,對內都有交代了,但就是摩擦級別,估計之後也慢慢就變成沖突前的狀態了。
2)進占更多印度領土
中國之前沒有守藏南,其實是因為地理形勢造成,不是不想占藏南,而是無法在冬季長期守住。藏南其實在喜馬拉雅山南面,和西藏之間冬天要翻過喜馬拉雅山,難度可想而知,迄今這個情況沒有大的改變。所以,一旦開戰後遇到冬天,藏南地區的中國軍隊就幾乎是孤立的,在雙方技術水平差別不太大的情況下,軍事上毫無勝算。所以中國對印作戰的最大對手是世界屋脊的天氣,而不是印軍。為了不留下被打敗的可能,中國軍隊要麼在極短時間內打殘印軍,要麼就只能主動放棄所有印軍便於攻取而中方無法保證後勤的地區。這個極短時間有多少呢?沖突地區在9-10月就會開始封山,離現在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看現在的雙方外交的措辭,估計到封山都還沒打起來呢。所以這個可能性不大。
但是適合中方在洞朗地區動手(或者說失去耐心)的時機會在何時呢?也在大雪封山之後。洞朗位置在山脊附近,那裡大雪封山時期接近半年,其中任何時候中方動手,印度的增援難度都是巨大的,就算能來也會很慢。如果此時中方突襲印度守軍,印度守軍是無法得到及時增援的,也就是孤軍。所以讓我們先耐心等著那裡下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