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新38師到印度還有多少人

新38師到印度還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11-07 21:17:40

㈠ 孫立人的部隊過野人山嗎

孫立人的部隊沒有過野人山。

當年曼德勒失守後,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那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困難。而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那,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反而令部隊拋棄戰車火炮等重武器,及汽車輜重,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求孫立人新38師繼續殿後,阻擊日軍,等第5軍入野人山後尾隨跟進。由於野人山極為荒涼,無水無糧,此舉無異讓遠征軍自投絕路,孫立人便斷然拒絕杜的命令,但為大局計決定先完成阻擊任務,掩護第5軍全部進入野人山後,再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1942年5月27日,孫立人帥新38師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㈡ 殺日本鬼子最多的將軍

殺日本鬼子最多的中國將軍--孫立人
孫立人(1900-1990),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字仲倫,安徽廬江人。曾率領38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加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斗,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38師,隸屬於第66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除了7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38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38師為第5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38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准備戰斗。剛巧,被新38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1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後,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後,明白了個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後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38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10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期待滿意啊~~

㈢ 中國駐印軍的戰斗實力

史迪威計劃在印度建設一支完全由美國人訓練的全美械中國部隊若干個師,用於反攻緬北,稱「X部隊」;在中國雲南昆明基地建設主要由美國人訓練的美械部隊30個師,用於反攻怒江,稱「Y部隊」;然後在廣西桂林基地再建設30個美械師,稱「Z部隊」,與「X部隊」「Y部隊」一起用於在中國大陸發起全面反攻,一舉殲滅在華日軍。美械部隊,通俗地說,就是裝備美國武器的部隊。但這個「美械」標准並不統一,因地點的不同而不同。
駐印軍的裝備全部換裝美式,那是真正的美械,所有武器裝備一應俱全,還擁有別的部隊想都不敢想的兩個坦克營,尤其是總指揮部的戰車一營那30輛重達32噸的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與它相比日軍的95式和97式坦克僅僅比玩具強一點;第2營裝備的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也不是好惹的,日軍當時最好的97式中型坦克必須要接近到300米才有可能將之擊毀,而它卻足以在500米外直接點燃97式坦克。至於汽車的數量之大,那就更是不足為奇了。
國內的美械部隊跟駐印軍根本比不了,「Y部隊」的重武器數量嚴重不足,多數情況下1個軍才有1個75毫米山炮營,這還不如駐印軍1個師的炮兵火力,吃的穿的用的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國內部隊士兵一月能吃一次肉,兩年一套皺巴巴的粗布軍服。至於「Z部隊」,則因為史迪威後來被蔣介石趕回了美國,根本沒有能成立。當史迪威被趕走後,美國停止了美械軍的繼續裝備,為了平衡,國民政府又將「Y部隊」的總共10個軍的裝備平均分給了20個軍,這樣,國內的部隊質量下降得可就相當厲害了。
新22師和新38師的編制相當繁雜,尤其是師直屬隊,系由1個由2噸半卡車牽引的12門制105毫米榴彈炮營、2個由騾馬牽引的12門制75毫米山炮營、1個汽車騾馬混合輜重營、1個裝備無線電的通訊營、1個工兵營、1個教導營、1個特務連、1個搜索連、1個軍械連、1個衛生隊和1個野戰醫院組成。師下設步兵團,每個步兵團由3個步兵營和團直屬隊組成,團直屬隊包括1個12門制81毫米迫擊炮連、1個吉普車牽引的12門制37毫米反坦克炮連、1個騾馬輜重連、1個通訊連、1個衛生隊,以及搜索排、特務排;步兵營由3個步兵連、1個12挺制機槍連和1個裝備4具巴祖卡火箭筒的炮排組成,全團2750人。步兵連下設3個排,每排下設3個步兵班和一個輕迫擊炮班,步兵班有2支沖鋒槍、一挺輕機槍和8支步槍,炮班裝備60毫米迫擊炮2門。全連170餘人。
新的編制大大加強了師的支援力量,要求每個師要達到12500人,這個數字比1939年型步兵師高出3000人以上。相應的,武器裝備得到了質的飛躍,1個師共計擁有汽車300輛,騾馬千餘匹,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24門,37毫米反坦克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162門,重機槍108挺,輕機槍360挺,火箭筒108具,火焰噴射器85具,沖鋒槍與卡賓槍各400支,步槍數千支。這樣的編制體現了現代戰爭的一個特點,那就是火力密度和後勤保障的重要性。相比當面的日軍部隊,駐印軍的1個師火力和運動能力已經全面超出1個1944年制甲種師團。
駐印軍總指揮部也有龐大的直屬隊。在總指揮部下,設有分管人事、情報、作戰、後勤的四個參謀處,一個管理第48兵站醫院、第20後方醫院、第13衛生營的衛生處,一個專門管理中印公路施工的工程處,蘭姆伽訓練處,SOS供應處,協調第26航空隊的汀江辦事處,戰車管理部等美方管理機構;支援部隊數量更大,主要由中國部隊構成,幾乎趕上一個軍的規模,計有裝備36門155毫米榴彈炮的炮12團、各裝備36門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第4和第5團、裝備400輛汽車的輜汽6團、裝備近千匹騾馬的騾馬輜重兵團、工兵第10和第12團、分別裝備30輛M4A2中型坦克和M3A3輕型坦克的戰車第1和第2營、由化學兵團改來的1個48門制150毫米重迫擊炮團及1個獨立步兵團,以及特務、通訊、憲兵、高炮各1個營;後來還加入了擁有3000名志願人員的美軍專業叢林戰特種部隊5307步兵團。
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良好的訓練基地,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兵員。訓練開始時新38師有7000人,新22師僅剩1500人,還有正在建設的駐印軍總指揮部下屬的龐大直屬部隊,都急需大量新兵補充。由於部隊缺員太多,遂決定先補充、訓練相對滿員的新38師,以及早得到一支戰力強大的美械部隊。
國內軍政部從1942年8月開始給駐印軍提供補充兵,全部精選體格強壯、有文化的青年,利用駝峰航線回程飛機空運到美軍汀江空軍基地,再車運到雷多。所以後來駐印軍內學生兵的比例相當高,這就帶來一個積極的影響:駐印軍的兵員素質遠遠超過國內任何部隊,包括重建的第二期遠征軍;而駐印軍的兩位留過洋的主將孫立人將軍和廖耀湘將軍學歷也比國內絕大部分將領為高。兵強將勇,駐印軍戰鬥力遠超國內部隊。1944年6月開始的怒江西岸松山戰役,3個多步兵師加2個重炮團、數個山炮營和1個重迫擊炮團計5萬遠征軍圍攻無路可退的千餘日軍,投入的兵力對比為50:1,歷時3個多月,傷亡8000餘人,敵我傷亡比1:7;稍早的孟拱河谷西通截擊戰,駐印軍僅以持步兵武器的不到500人阻擊日軍5000,投入兵力對比1:10,歷時3天,傷亡百餘人,而日軍傷亡達2500餘,敵我傷亡比為20:1以上。同樣成長於青天白日旗幟之下的這兩支部隊,其作戰表現截然不同。
大批學生兵的到來使在蘭姆伽訓練的駐印軍實力飛速提高,也引起了英國殖民當局的憂慮,英國容許這支部隊駐扎印度不過是為了利用其防備日軍進攻,並不贊成它的擴大;向緬甸進攻就更是讓英國憂心忡忡,它害怕緬甸在戰後順理成章變成中國的勢力范圍。國內給駐印軍補充兵額的速度起初是每天空運800人,英殖民當局借口給養供應困難,極力阻撓。經過史迪威和美國政府的努力勸說甚至是威脅,這個數字最後定為每天400人。源源進入蘭姆伽的新兵經過接近1年的訓練,就成為戰斗意志旺盛、戰鬥技術高超的戰士,蘭姆伽基地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緬甸決戰奠定堅實基礎。
蘭姆伽基地里設置步兵、炮兵、工兵、通訊、汽車、裝甲、衛生、獸醫馱載等一大批專門的學校,分門別類對軍官們進行針對性培訓,主要是熟悉美軍的戰法和武器裝備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經過講解、示範、實習、考核四個階段才能結業,講解通過包括模型、電影等直觀手段來進行,重點在實習,這樣訓練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這些學校都有自己的訓練場,主要用來訓練士兵,教官都是美國人,管理由中國軍官負責。美國人對士兵的訓練也通過多種手段來幫助理解,士兵素質的作用這時就顯現出來了,他們的提高異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學會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譯電員訓練7星期後就已經達到美國譯電員需13星期才能達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擊炮的技巧也到了讓教官們贊不絕口的程度。
訓練都是真槍實彈,有一個重要指標是耗彈量。像炮兵指揮員,就一定要實實在在親自指揮大炮發射到400發炮彈才算達到訓練量,於是訓練基地四周隨時炮火連天,槍聲則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似乎永遠用不完的美國彈葯幫助駐印軍培訓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官兵。幾乎同樣裝備的國內美械部隊步兵分隊就享受不了這種待遇: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的運力承受不了這樣的消耗。孫立人是駐印軍中唯一受史笛威敬佩和敢與美軍將軍直接叫板的人,他也因此為自己和新38師爭來了權利,他在蘭姆伽全面督促新38師訓練時,戰斗訓練計劃甚至是以他的軍官為主而美國軍官只能服從。他特別注重射擊、格鬥、游泳、駕舟、武裝泅渡、登山、攀爬、防暑、耐寒、防蚊、抗瘧、泥濘地行軍等特殊技能,還把一個信條灌注到全體官兵的內心: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當陷入困境時,相信上級一定會來救援和幫助; 面臨危險時,相信本師友軍一定盡力前來營救。 孫立人的教育很快就在險惡的熱帶叢林戰環境里得到了回報。 1943年3月初,雷多軍區毗鄰的野人山胡康河谷一帶出現異常情況,已經齊裝滿員的新38師提前結束了整訓,離開蘭姆伽開往雷多。反攻緬甸的第一聲軍號,已經響起。

㈣ 30萬人的遠征軍回到祖國的有多少人

第一次10萬回來4.3萬,第二次12萬回來10萬。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

中國軍隊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遠征軍傷亡總數達6.1萬人。以杜聿明指揮的第五軍為例,戰斗動員人數為4.2萬人,傷亡總數達2.2萬人,超過總兵力半數以上 。

緬北反攻戰中,中國遠征軍及駐印軍參戰兵力共計307281人,馬匹15037匹 ,駐印軍傷亡人數高達12729人,滇西遠征軍達40000餘人 。

在緬北戰役中以駐印軍為例,從1943年10月駐印軍由利多反攻起,至1945年3月喬梅中英會師,攻擊線路約70000餘公里,克復緬北50個城鎮,擊斃敵官兵27699人,傷敵官兵42760人,俘敵395人。

據日本厚生省救援局1950年的調查,日本在緬甸所投入的兵力達303501人,而損失兵員達185149人(不含空軍)。

日本每日新聞社出版的《一億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陸軍史》別冊中記,日軍在緬甸戰場總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戰死160400人,戰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總兵力的七成 ,中印緬戰場確實牽制和消滅了日軍的重要武裝力量,對亞太地區反法西斯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4)新38師到印度還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1940年9月,日軍在越南登陸,滇越鐵路被日軍切斷,滇緬公路成為中國唯一的國際通道。1941年1月間,通過滇緬公路運入中國的軍用物資和其他重要物資達13.2萬多噸。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後,日本南方軍先後佔領了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地,進逼緬甸和中國西南地區。

根據日本政府1940年通過的《國策綱要》:「帝國將向繼續解決中日事變的方向前進,攻取緬甸的目的就是要截斷中國與外界的最後一條交通線。」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政府應同盟國英國的請求,於1942年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協助英軍保衛緬甸,其目標是保衛仰光港,保護滇緬公路暢通。

942年3月,在彪關河西岸,中國遠征軍在掩護英軍撤退時與日軍發生10多次遭遇戰,擊斃日軍上尉兩人,打死日軍500多人。《滇西抗日戰爭史》一書記載說:「彪關河前哨戰初戰告捷,改變了英國對中國軍隊的歧視。」

仁安羌戰役則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約1000人的兵力,擊敗10倍於遠征軍的日軍,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由於援英有功,他後來被授英國「帝國司令」勛章。

盡管遠征軍浴血奮戰,但英軍在緬甸西線的自動撤退,加上遠征軍對東線疏於防範,導致1942年四五月間緬甸臘戍、密支那相繼被日軍攻佔,中國遠征軍回國的後路被截斷,同時造成中英聯軍在緬甸的第一次作戰失敗。入緬作戰的這五個月里,中國遠征軍參戰兵力約10萬人,損失3萬多人。

作戰失敗後,率軍撤退的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杜聿明從緬甸北部繞道回國。撤退中,遠征軍在緬北原始森林中穿行,士兵因飢餓、病毒、蟲咬大量死亡。只有孫立人率新38師沿印緬邊境的山林地帶進入印度,較為完整地保持了7000人的建制。

閱讀全文

與新38師到印度還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7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58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7
越南養殖什麼前景最好 瀏覽:938
印尼為什麼是莫斯林 瀏覽:568
印尼總是粘印章怎麼辦 瀏覽:49
越南和伊朗哪個國家強 瀏覽:124
海運中國到留尼汪島需要多久 瀏覽:452
養印尼虎魚最低多少度 瀏覽: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煙花 瀏覽:103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6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4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6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