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怎樣治療呢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是由於甲狀腺合成及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從而造成神經、循環、和消化等系統的興奮性增高和機體代謝亢進,就會引起心悸、出汗、進食、排便次數增多和體重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患者大多數都會合並突眼、眼瞼水腫和視力的減退,也有罕見的脛前黏液水腫等症狀,最嚴重的時候還可出現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❷ 甲亢怎麼治療呢
甲亢的治療主要包括口服葯物治療、放射性碘治療和手術治療三種方式。
甲亢的患者一般首選抗甲亢葯物治療,抗甲亢葯物主要有甲巰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在服用過程中需要監測肝功和血常規,有些人服用抗甲亢葯物會導致白細胞下降或者肝功升高,及時發現並給與相應的保肝和生白葯物,如果出現嚴重的肝功異常或者白細胞下降,需要停用抗甲亢葯物。在服用抗甲亢葯物治療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測甲功,調整葯物劑量。一般甲亢服用抗甲亢葯物治療療程需要一年半以上,停葯後有一定復發率。
對於服用抗甲亢葯物有不良反應,或者服用葯物甲亢遷延不愈,建議可以行碘131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碘131治療甲亢通常是一次性服用同位素碘,簡單方便,但永久性甲減發病率高,另外不適合突眼患者。
甲亢還可以採用甲狀腺大部切除術來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甲亢有可能有手術的並發症,如有可能誤切甲狀旁腺,導致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或者損傷喉返神經,導致聲音嘶啞。所以甲亢患者採用哪種方法治療甲亢,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甲亢情況而慎重選擇。
❸ 甲亢怎麼治療呢
甲亢的治療如下:
1、基礎性治療:甲亢非常大的一個原因是跟碘有關系,所以需要低碘飲食,盡量避免海帶、紫菜,或者海產品之類的食物,也要避免咖啡和濃茶這類刺激性食物,即興奮性食物,還要避免熬夜、勞累;
2、葯物治療:通常說的抗甲狀腺的葯物治療,分為兩大類葯物,比如甲巰咪唑或者丙硫氧嘧啶片這兩大類葯物治療。還有一類是患者可以用放射性的葯物叫碘-131來治療,碘-131治療之後大部分甲亢患者可恢復到正常。但以後需要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因為有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
3、手術治療:對於甲狀腺腫比較明顯,特別影響美觀的,或者懷疑有惡性的可能性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來治療。
無論是選擇葯物治療還是碘-131治療,或者手術治療,都有一定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需要醫生來判斷到底適合用哪一種方法治療。
❹ 碘在人體中是怎樣工作的
碘和碘缺乏病
鍾 文
什麼是碘及碘缺乏病?
碘(化學符號為I)是一種活潑的具有氧化劑作用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於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殼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較高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和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們把自然環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滿足人體最低需要時稱之為環境碘缺乏。現在科學家們已一致公認環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碘缺乏會造成哪些危害?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有關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和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智力發育和生長發育損害、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我省山區嚴重缺碘,廣東是個缺碘的省份,稍為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過去廣東許多山區人的脖子腫得很大,這在少數民族地區更加嚴重。
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普遍缺碘
根據七十年代末在廣東53個山區縣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當時居民地方性甲狀腺腫患病率平均為10.0%,人群尿碘水平只有31.1μg/L(抽樣結果),此數據表明廣東山區缺碘比較嚴重。 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也要補碘也許有人認為富裕的沿海及珠江三角地區居民經常食用海鹽和海鮮就不會缺碘,實際上海鹽和普通海鮮(海帶除外)含碘量很微,遠遠達不到人體正常的生理需碘量。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說海鹽吧,海鹽是用海水曬制而成的,雖然海水含碘比較豐富(相對於陸地淡水),但含碘還是很微的,只有十億分之五十。曬鹽時,當海水濃縮到一定程度時,氯化鈉(食鹽)就會首先結晶析出,直至食鹽絕大部分都析出時,而這時鹵水中的碘化物濃度還很低,遠未達到結晶析出的濃度,因此當收鹽時留在鹵水中的碘又被放回到大海里,所以海鹽含碘是很微的。經測定每公斤海鹽只含一百至幾百微克碘,成人每天基本需碘量150微克,以成人每天吃10克鹽計,每天可從海鹽中攝入的碘只有1~3微克,遠不能滿足人體需要。況且其他山區人民以前也同樣食用海鹽,地甲病病情卻如此嚴重,這也說明只食海鹽是不能防治碘缺乏病的。再說海鮮。海鮮是指魚、蝦、蟹、貝等海產食品。海產食品比陸產食品含碘豐富,這是肯定的,但也不是很高。據我國《食物成分表》載,每1000克海魚含碘200微克左右,每天至少吃750克才能保證人體正常需碘量(150微克),這種食量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完全做不到的,況且幾乎沒有一個家庭天天吃海鮮,因此認為有時吃海鮮就不缺碘也是不對的。另外富裕的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幾乎所有居民都飲用自來水,而自來水經測定含碘量是很微的,大約只有1.3μg/L。同時由於珠江三角洲地區多是沖積平原、水網地帶。這些地區的土壤大都是從遙遠的地方和山區「搬」來,即江河從上游夾帶下來的泥沙沉積而成。更何況這些地區常年雨水豐富,這些泥沙原來所含的碘化物都被河水漂洗干凈,流到大海里去了,這樣經過長年反復沖洗的泥土肯定是缺碘的。因此,在這種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農作物也是缺碘的。
根據衛生部門於1996年全省碘鹽供應前用PPS抽樣法在廣東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了碘營養抽樣調查,結果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平均為12.45%。未供碘鹽地區的尿碘中位數只有70.7μg/L。新生兒臍帶血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為>5mU/L的新生兒佔10.25%。此結果表明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居民存在碘攝入不足的問題。因此在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實行補碘是必要的。根據碘缺乏病區劃分標准(GB 16005-1995),只要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大於5%、人群尿碘中位數<100μg/L即可判斷該地區為缺碘地區,對照上述調查結果,證實大部分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均屬於輕度缺碘,個別地區為中度缺碘;當然個別地方和特殊人群是否不缺碘還有待進一步調查證實。
碘缺乏病抽樣監測資料也同樣顯示廣東是一個缺碘大省 1995~1999年三次全省碘缺乏病抽樣監測結果表明:我省於1996年3月開始在全省供應碘鹽後,人群尿碘水平逐年提高(尿碘中位數從1995年的91.65μg/L上升至1999年183.2μg/L),8-10歲學生甲腫率逐年下降(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從1995年的11.08%下降至1999年的6.8%),說明供應碘鹽後,全省碘營養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在1997年監測時抽查了30個監測點的水碘,結果水碘范圍在2.82~8.67μg/L,水碘均值為5.34μg/L,表明廣東水土環境都存在缺碘的問題。人體攝入過多的碘也會引起高碘性甲狀腺腫,它主要是由於水源性和食源性高碘引起的一種疾病。所謂高碘地區是指生活飲用水碘在300μg/L以上、人群尿碘水平長期保持在800μg/L以上、8~10歲兒童的甲狀腺腫大率大於5%,廣東未發現高碘地區。
碘鹽補碘安全有效
根據1996年在廣東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所做的碘營養抽樣調查,以及95年、97年、99年全省碘缺乏病抽樣監測和2000年全省消除碘缺乏病自查評估結果來看,廣東全省未發現水碘 300μg/L 以上、人群尿碘水平長期保持在800μg/L以上的高碘地區。 如何科學補碘 隨著碘缺乏防治工作逐步深入,近年來,國內一些企業開發了許多含碘保健品和碘強化食品。這在合格碘鹽尚不普及的情況下,對於提高人群的碘營養水平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這些保健品不能作為國家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導和輔助措施。碘缺乏病的防治,不能每天靠吃含碘保健品和碘強化食品來控制,這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可行性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只能採用食鹽加碘這個安全有效、經濟方便和簡便易行的防治辦法。因此人們只要食用合格碘鹽就能夠糾正碘營養不良,無需再吃其它的含碘保健品和碘強化食品。因為碘對人體來說並不是越多越好,只要滿足生理需要即可。當然在碘鹽不落實的地區和一些特需人群可以經常食用一些海帶和紫菜等含碘豐富的食品來進行補碘。碘攝入量的安全范圍有多大?碘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少了不行,過多也不行。
究竟碘的攝入量安全范圍有多大呢?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和考慮到發達國家的碘營養水平,一般認為每人每天攝入量在100~1000微克這個范圍內都是安全的。可以說碘的安全范圍是很大的。人體每天攝碘的基本需要量因不同人群而有差別,其中攝碘量最多的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天需要量至少200μg。我國根據不同人群的需碘量和缺碘程度,同時考慮到鹽碘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存和烹調過程中的損失量,制定了碘鹽中含碘濃度范圍為20~50mg/Kg,這個標準是經過專家們嚴格論證過的。因此該濃度絕對不會造成攝碘過量的問題。這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自查評估的全省尿碘水平(中位數只有250μg/L)即可得到很好的明證。我國為什麼實行「食用鹽全部加碘」? 「食用鹽全部加碘」指全體公民所需的「食鹽」都要加碘。它包括食用鹽加碘、食品加工用鹽加碘、畜牧用鹽加碘。
我國政府制定和推薦食鹽全部加碘是基於以下考慮:缺乏病區中的病人需要補碘,病區中的「所謂非病人」(即沒有明顯症狀的輕度缺碘人群)也受到程度不同的碘缺乏危害。因此在病區,無論是病人還是非病人都是碘缺乏的受害者,都要以碘鹽防治。
70年代以前,人們認為尿碘在50μg/L以上,人群中基本上沒有明顯的甲狀腺腫發生。進入80年代以後,人們認識到缺碘對人類最大危害不是甲狀腺腫,而是造成不同程度的腦發育落後,只有補足了碘才能確保嬰幼兒的正常腦發育。
目前公認標准為:人群尿碘水平在100μg/L以上,才能基本上消除碘缺乏危害。從這個全新的認識出發,我國幾乎所有地區,包括以前認為的非病區,實際上都是缺碘地區,因此需要補碘的范圍已擴大到全國。近年來對兒童碘營養調查結果表明:許多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兒童尿碘也在100μg/L以下,甲狀腺腫大率在5%以上。證明城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碘攝入量的安全范圍很寬,即100微克/日~1000微克/日。現在我們每人每天可從碘鹽中獲得的碘約200微克,這個量即使對於不缺碘的個別人群也是絕對安全的。關於全民食鹽加碘,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在它的聲明中說:「碘鹽中的碘量對於碘攝入量已經充足的人群來說,不會帶來任何醫學上的危險,我們堅決推薦:所有缺碘國家都要實施全民食鹽加碘。」 全世界有多少國家實行食用鹽全部加碘?全世界總共有129個國家存在缺碘問題。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一些國家如加拿大早就實行了食鹽全部加碘。
作為政府行為推廣使用碘鹽最早始於80年代瑞士、美國、奧地利等國。印度經過專家論證後於80年代末開始實行食鹽全部加碘計劃。1994年美洲國家在厄瓜多開會並發表了「基多宣言」,要求全美洲實施全民食鹽加碘計劃。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已實施全民補碘的國家有87個,其中美洲100%的國家已經實行全民食鹽加碘。 已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後是否還要食用碘鹽?碘鹽是防治碘缺乏病的基本措施。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採用碘鹽防治碘缺乏病。瑞士、美國、厄瓜多等國家均已達到消除指標。199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進行過一次對比觀察:一個州內完全中斷碘鹽供應,一年後居民的血碘、尿碘水平明顯下降,5年後,甲狀腺組織中的碘顯著減少,甲狀腺體積明顯增大,而未停碘鹽的州則無這種變化。科學研究證實,環境缺碘是造成碘缺乏危害的主要原因,在病因無法去除的前提下,一但放鬆了對補碘的重視,勢必會造成病情的回升。德國在五、六十年代,由於措施得當,碘缺乏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控制後由於中斷了防治措施,造成碘缺乏病病情回升。這一慘痛的教訓足以說明控制了碘缺乏病以後,仍要合理補碘,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碘缺乏病。食用碘鹽有副作用嗎?食用碘鹽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是十分安全有效的。從世界上首次食用碘鹽到目前為止已經七十多年,還沒有出現過一起因吃碘鹽而發生的碘過量、碘中毒和碘過敏的事件。
近年來,有些臨床醫生發現醫院看病的病人中,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的多了。全民食鹽加碘實施以來,甲亢的發病率是否有變化,各地調查結果不甚一致。甘肅、河南、湖北等省未發現有明顯增高的趨勢,而吉林、福建、山西、江蘇等省的統計證明有明顯上升。這種情況國外也有報道。例如奧地利,普及碘鹽後數年中,居民甲亢的患病率由萬分之三上升到萬分之六,塔斯曼尼亞島防治前甲亢的患病率是十萬分之十八,普及碘鹽後幾年增加了約2倍。這些甲亢病人有些原來是甲亢患者經治癒後又復發的,有些是有其它甲狀腺疾病。碘致性甲狀腺機能亢進是指與攝碘量增加有關的甲亢,簡稱碘性甲亢。碘性甲亢是碘缺乏病的表現之一,是碘缺乏病防治中不可避免的,但它不會發生在碘供應持續充足的地區,在原本碘營養正常的和甲狀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鹽後一般不會造成碘性甲亢。碘性甲亢的發病率增高只是暫時的,它最終會下降到預防措施推行以前的水平。鑒於碘性甲亢是一過性的,而碘缺乏的危害已成為全民的公共衛生問題,它影響下一代的腦發育而事關民族的素質和社會的進步,況且按照我國現有加碘標准(20~50mg/Kg),即使部分不缺碘的正常人群(無甲狀腺疾病)食用加碘鹽後也不會造成碘過量和碘性甲亢。
因此碘缺乏的防治仍是當前工作的重點;雖然碘性甲亢的預防和處理也不容忽視,但決不能為此防礙、放棄或停止碘鹽防治計劃的實施。 哪些人不宜吃碘鹽?怎樣才能買到非碘鹽?甲亢患者、甲狀腺炎症患者等極少數人不宜食用碘鹽。生活在高碘地區(廣東未發現高碘地區)的居民也不宜吃碘鹽。不宜食用碘鹽的人可憑醫生證明到當地鹽業公司銷售部及指定的零售點購買非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