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入侵物種有哪些

印度入侵物種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13 18:19:35

⑴ 印度恆河鱉巨大無比,數量也多,如果他們銷往國外有人敢吃嗎

恆河之中的水產,除了印度人,根本沒人敢碰,就更別說吃了。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吃龜鱉之類的習慣,尤其像是歐美人,甚至於非洲人也並不會食用龜鱉,一般來說,會吃的只有東亞與東南亞地區。

鱉,又叫做甲魚,王八,在國內算是一種很高檔的食材,而在日本也有鱉料理。

印度是鱉的原產地之一,在南亞地區有一種恆河鱉,叫是這么叫,實際上恆河鱉廣泛分布在南亞各國的天然水系之中,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極少數水系中也有。

在國內,恆河鱉屬於一級保護,而境外的恆河鱉是嚴格禁止進入的。

恆河鱉在印度沒什麼天敵,繁殖能力驚人,在恆河等流域幾乎是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因此印度也想過將其出口賺取外匯,用來治理恆河,但根本沒人敢買。


恆河鱉,主要分布在恆河之中,而像是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的水系裡也有,在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水系裡,也有不少的個體分布。

從外型上來看,恆河鱉與咱們平常見到的鱉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主要來說的話,恆河鱉的身體上,有不少黑色的暗紋,而且體型更加巨大,其甲殼也比咱們所見到的中華鱉更大更硬,有點像是烏龜。

在印度,恆河鱉可是一種了不得的水生物,因為恆河之中除了巨鯰之外,數量最多的恐怕就是恆河鱉了,這兩種玩意兒幾乎充斥了整條恆河。

巨鯰且不必說,既兇悍又是吃腐肉之類成長,根本無法利用,而恆河鱉其實也好不到哪去,恆河鱉在恆河水系之中也甚少有天敵,是食物鏈上端的水生物。


印度人其實並沒有普遍食用龜鱉的習慣,但恆河與其他水體里的恆河鱉數量太多,大規模泛濫的確造成了問題,比如妨礙了其他水生物種群。

為了對付恆河鱉,印度也是想盡辦法,印度也想過將恆河鱉捕撈出口,賺取外匯。

然而這個想法一出,根本沒別的國家買賬,看著印度的恆河鱉直搖頭。

首先,世界上主要吃龜鱉的國家地區,基本就集中在東亞與東南亞,尤其漢文化圈,像是韓國等國還不是很多,中國、越南與日本最多,印度要出口只有往這里出口。

但是因為很多方面的原因,東亞地區對於印度的環境印象還有出產的農產品質量,原本就非常側目,根本就不相信印度的恆河鱉能夠食用,紛紛拒絕。


在國內,野生的恆河鱉屬於一級保護,但境外的恆河鱉是禁止進入的,在2018年江蘇南京就曾截獲了一隻來自孟加拉國的恆河鱉,直接進行了銷毀無公害處理。

恆河鱉在國內的數量稀少,一旦有外來的種群繁殖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在印度,恆河鱉幾乎繼承了龜鱉類的所有優點,不僅壽命長達近百年,而且繁殖力驚人,生命力極其強悍,恆河那樣的地方,它們也能大規模繁衍。

這樣的怪物,一旦進入我國,勢必引起比清道夫、羅非魚、鱷雀鱔、巴西龜等更重的後果。

很多在國內泛濫起來的物種,早期都是作為食材或者寵物被引進,可有人放生之類,就非常容易引起物種入侵,這是難以控制的,因此只能嚴格從根源上控制住。


當然,這也並非主要的原因,我國每年從東南亞進口了大量的龜鱉之類,也普遍作為食用與葯用等用途,之所以區別對待印度的恆河鱉,還是因為印度的鱉很可怕。

恆河鱉,出產於恆河之中的鱉,渾身都帶著毒素,根本沒誰敢下嘴。

恆河是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印度的母親河,然而這條世界著名的河流,也是出了名的污染嚴重,世界上再沒哪條大河的污染,能與恆河相比。

要知道,整個恆河流域生活著將近十億人口,向恆河之中排放著無法想像的污染物。

早期的恆河也曾基本符合聯合國頒布的天然水體標准,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度大規模發展工業的時候開始,恆河的污染就急速上升,最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恆河流域,分布著印度絕大多數的重工業城市, 紡織、印染、皮革、化工等高污染產業數量非常多,恆河想不被污染都很難。

而且,印度很多工廠的污染根本沒有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恆河之中。

作為印度的聖河,印度教徒對恆河的感情非比尋常,他們喜歡在恆河中沐浴,最可怕的是他們覺得將來離開世界以後,就要拋入恆河,才能更快進入天堂。

因為這些詭異的傳統文化,恆河之中有數之不盡的遺骸,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時還很臟。

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恆河成為了一條極具毒性的河流,在亞穆納河等恆河支流,魚蝦甚至絕跡多年,而這樣的毒河之中出產的恆河鱉,自然沒誰敢吃。


恆河的河水中充滿了各種致命的細菌,聯合國曾對恆河各個水域水體做出過調查,分析之後得出結論,在恆河中沐浴,感染疾病的風險會比在正常水體中高出八十倍。

不僅如此,恆河所有魚鱉蝦蟹體內,都含有數量驚人的毒素,根本無法食用。

恆河鱉本身就是一種偏肉食的雜食水生物,喜歡吃各種小魚小蝦,還有腐肉之類,在恆河之中基本是沒有天敵的,經常到處掠食。

而作為食物鏈上游的生物,恆河鱉體內聚集的毒素之類,當然也是最多的。

就算印度想盡辦法說盡好話,也無法將恆河鱉作為食材出口出去,根本就不會有哪個正常國家會將有毒素的恆河鱉放進自家市場,實在是太危險。


印度恆河鱉當然能吃,不過,你得先過兩關,才能享受到如此「美味」的印度獨有 美食 。

印度恆河鱉是一種特有的鱉類,它們個頭大,繁殖快,在恆河領域內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對於鱉這種食物,亞洲人可以說是世界唯一的愛好群體,對鱉的食用方法也是五花八門。



不過,對於恆河鱉,估計除了印度人,還真沒有哪個亞洲國家的人敢吃,包括素以吃貨聞名天下的中國人。

恆河鱉在主要生活在印度恆河流域,它們個頭很大,在恆河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沒有任何的天敵(有鱷魚的極少地區除外),而且它們的繁殖能力實在太強了,老的還沒死,已經繁衍了很多代,問題的關鍵是印度人一直把它們當成聖物,不但不捕殺,還經常投喂,恆河鱉在印度的地位幾乎和牛在印度的地位差不多。

印度牛還好,它們是食草性動物,恆河鱉就不一樣了,這貨是什麼都吃,小魚小蝦,水草貝殼等等都吃,當然他們還有一種獨有的食物——腐屍。



恆河的污染世界聞名,且不說印度大部分的工業污水直接排放到恆河裡,幾乎所有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進去,就說死去的印度人大部分也是丟在這條河裡,有些印度人還有環保意識,把屍體燒成灰了再撒進恆河,有些缺心眼的,直接把屍體丟在恆河裡。

這條被印度人引以為傲的「母親河」成了所有印度人的下水道,而且還是他們的聖河。問題來了,這條河裡污染如此嚴重,恆河有那麼強大的凈化功能嗎?

還真有,至少有很大部分的腐屍是被恆河鱉吃掉的,數量眾多的雜食性動物恆河鱉甚至還覺得食物不夠,一旦有腐爛的屍體漂流而下,眾多的恆河鱉一擁而上,大快朵頤,分而食之。



恆河水的污染嚴重,裡面含有無計其數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恆河腐屍更是飽含各種有毒、有害病菌,可是這些在恆河鱉眼裡根本就算什麼,吃嘛嘛香,個頭越長越大。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恆河鱉,試問哪個國家的人敢吃呢?要吃這種鱉類食物,必須要過兩關:1、生理關,你的身體素質足夠承受恆河鱉體內攜帶的各種重金屬和有毒物質;2、心理關,那玩意兒可是吃過同類屍體的啊。

因此,很多國家不但不會進口印度恆河鱉作為食物,甚至連這種品種入境都會被嚴格禁止,比如我國就絕對禁止恆河鱉入境。

恆河鱉也只能在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才能生存。

印度恆河鱉泛濫程度高達500多萬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印度曾經企圖向中國出口,想在解決泛濫問題的同時,謀取暴利。好在中國看透了一切,及時制止住了。

印度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也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因此印度人認為恆河裡面的生物都是神的子民,不能傷害,也不能吃了它們。加上充足的食物來源,和富足的「營養成分」,所以就導致了各種生物的快速發展,繁衍生息,一直到現在的泛濫成災。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在印度恆河泛濫成災的恆河鱉,在我們國內竟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即便如此,我們也絕對不會接受從印度恆河過來的恆河鱉,因為這里的恆河鱉已經可以說成為了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存在了。

在印度恆河裡面,老鱉的個頭要比一般其他地方的大得多,一隻恆河老鱉的個頭可以重大幾十斤,長達70公分到100公分不等,是普通野生老鱉的幾倍,恆河鱉是當之無愧多巨鱉了。不要看恆河那麼臟,在這里老鱉照樣能活個70多歲,甚至100多歲都有。可見恆河鱉生命力多頑強了。


恆河鱉之所以會泛濫成災,主要的原因還是印度人的不規范投喂,以及恆河充足的食物,印度人又不吃它們,也就沒有了天敵,所以可以安心愉快的繁殖。恆河鱉雖然一年只產卵一次,但是一次產卵可以高達50個,並且老鱉會一直保護到小鱉可以獨立找食物為止,這也大大的提高了它們的生存能力。種種原因加起來,恆河鱉泛濫成災是自然而然的,不泛濫都對不起自己了。

所以,總體來說, 恆河鱉印度人不吃,它們幾乎就沒有了天敵,成為恆河中霸主級別的人物,並且他們繁殖能力上,生存能力強,同時壽命很長以及它們有非常豐富的食物資源 ,完全不擔心沒有東西吃,所以,恆河老鱉泛濫成災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般來說,甲魚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而且肉質非常的鮮美,特別是野生的甲魚更是如此。並且越老越大隻野生甲魚,更是難以遇見。按道理又老又大的恆河鱉應該很受人們歡迎才對,然而,現實恰恰相反。

1、恆河鱉生存的恆河給人的印象非常不好,吃恆河鱉的話,心理上壓力很大。

印度恆河和我們的直觀印象就是非常的臟亂差,衛生問題非常的不好,特別是印度人會往恆河裡面扔屍體啥的,想到這個老鱉是吃人肉長大,心裡都會直發毛,更不要說去吃它了,吃這老鱉感覺就像吃人肉一樣,想想都反胃,都會引起嚴重的心裡陰影,要是你的話,敢去吃嗎?


2、恆河鱉本身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會給人類帶來疾病。

恆河可以說是世界上污染程度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了,雖然是印度的母親河,但是他們對於恆河的「保護」非常的特別。

印度人在恆河沐浴倒是沒什麼,比起其他的事情來說簡直小巫見大巫了。印度的水葬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他們把死者的屍體,動物的屍體都忘恆河裡面扔,各種垃圾也往恆河裡面扔,所以容易滋生各種細菌病毒,而這些東西都是老鱉的食物來源,你覺得老鱉體內的細菌病毒會有多少呢?

除此之外,印度工廠的污水排放也是往恆河裡面排放的,而且很多都是沒有經過合格的處理的,所以裡面不僅細菌病毒多,重金屬也超標了,想像一下老鱉在這種環境裡面長久生存,這些細菌病毒重金屬泡都泡進它們的身體了吧。這樣的東西你確定敢吃嗎?


不要被所謂的 養生 和大補的東西迷惑了,即便甲魚真的有那麼高的價值,那也是對於普通的淡水甲魚來說多,而不是印度的恆河老鱉,恆河鱉不僅不能大補,而且還對身體有許多壞處,嚴重者甚至可能會要了你的命。生活在恆河中的老鱉,妥妥的都是「老毒物」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可不要上當受騙了。可不要覺得這老鱉好大,就想著去吃了。

同時希望相關部門,一定要要好好監管,不給這些入侵物種任何的可乘之機,一旦發現要立刻制止,大家都要保護我們原有的生態系統,保護大自然的 健康 發展。

綜上所述,我認為即便印度打算把恆河鱉出口到國外,也不會有人會食用,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人吃的東西,你覺得呢?

只要是沒毒的都能吃,甚至妖魔鬼怪都能吃。即便有毒的現在吃的人也不少,尤其在中國。

其實妖魔鬼怪也被國人吃了不少,吃少了叫大補,吃多了叫送命。

⑵ 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都有哪些

動物:脊椎動物:獺狸、褐家鼠、爪哇禾雀、四大家魚、小型魚類鰕虎魚和麥穗魚、食蚊魚和胎鱂,克氏螯蝦、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白蟻、美國白蛾、蔗扁蛾、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
植物:豚草、紫莖澤蘭、大米草、水葫蘆、一枝黃花。
其實對不同地方所謂入侵生物都不一樣,甲之良葯,乙之砒霜

⑶ 那些外來生物入侵引起公害舉例說明

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1. 紫莖澤蘭 2. 薇甘菊
3. 空心蓮子草 4. 豚草
5. 毒麥 6. 互花米草
7. 飛機草 8. 鳳眼蓮
9. 假高梁 10. 蔗扁蛾
11. 濕地松粉蚧 12. 強大小蠹
13. 美國白蛾 14. 非洲大蝸牛
15. 福壽螺 16. 牛蛙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中國外來生物入侵調查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科技圖片

高勇 閻彩娥/文

千萬年來,海洋、山脈、河流和沙漠為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天然的隔離屏障。然而近幾百年間,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這些屏障漸漸失去它們應有的作用,外來物種們藉助人類的幫助,遠涉重洋到達新的生境和棲息地,繁衍擴散,它們到底是朋友還是敵人?

2003年初,一個冬日的午後,我們走進北京海洋館,參觀經過處理的食人鯧。不久前食人鯧曾是人們爭相參觀的熱寵,它們撕扯活魚的景象不知讓多少人心驚膽戰,號稱「水中狼族「。但此刻,它們卻只有一動不動地躺在冰櫃中,睜著無望的雙眼。關於食人鯧的報道隨著它們的沉寂漸漸低落。然而,製造轟動的始作俑者雖已沉寂,關於外來入侵種的思考卻不會隨之停止。人們為什麼對它們如此敬畏,甚至都不容它們生活在小小的水族箱內,難道僅僅是因為它們生性殘暴嗎?

「因為在中國本土並沒有這種魚」,海洋館的負責人介紹道,「食人鯧原產於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在我國的自然界中沒有天敵。體質強壯、對水質要求不嚴格的食人鯧,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很容易找到適宜繁殖生長的水體,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將打破現有的生物鏈,威脅土著魚類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樣,對生態的破壞不堪設想。」

我曾看過一些關於外來物種入侵的報道,但總覺得微甘菊、紫莖澤蘭、空心蓮子草、麥穗魚這些略顯柔弱的名字如何能與「入侵「聯系起來呢?食人鯧尖牙利齒倒也罷了,太湖銀魚長不盈指,又如何能「造成生態系統毀滅性打擊「呢?外來入侵物種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小龍蝦就是入侵物種

「外來種實際上已經來到我們生活之中,只是我們還不知道罷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吳岷博士是我國貝類研究的專家,談起貝類入侵種如數家珍。「比如說,北京人非常愛吃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墨西哥,後向北美擴散,給美國五大湖泊的漁業生產和堤壩造成了極大威脅。上世紀20至30年代經日本進入我國南京地區,隨後在江浙一帶迅速繁衍,對當地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極具威脅。它們會在水稻田堤壩上挖洞築穴,現在小龍蝦已經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脅到堤壩設施。「吳岷博士還指出,曾經活躍在人們餐桌上的福壽螺、白玉蝸牛在初期都是作為高蛋白食物引入並在我國大力推廣的,然而由於市場原因,被大量遺棄或逃逸,現在已經侵入到農田和自然系統,成為農作物、蔬菜和生態系統的有害生物。

原來外來入侵種已經到了我們的嘴巴前面。接下來的采訪越來越令人心驚。除農業、林業、漁業中已被作為病蟲害治理的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國許多繁華都市的小區、路旁、溝邊、荒地、園圃、操場、草坪等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為入侵雜草的天堂。婆婆納、苘麻、蔓陀羅、反枝莧,甚至還包括令美國人聞風色變的三裂葉豚草都隨處可見。

國家環保總局的楊朝飛先生向我們提供了部分數字: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外來雜草共有107種,外來動物40餘種,從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魚類)到無脊椎動物(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以及細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證。國內最早開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謝焱博士告訴我們:「目前我國的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特別行政區無一沒有外來種,除了極少數位於青藏高原的保護區外,幾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來雜草。」

關於外來種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我國也有初步的統計報告。列舉數字是枯燥的,但我們還是不得不仔細閱讀以下統計報告:保守的估計,松材線蟲、濕地松粉蚧、松突圓蚧、美國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蟲嚴重發生與危害的面積在我國每年已達150萬公頃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潛蠅、馬鈴薯甲蟲、非洲大蝸牛等農業入侵害蟲近年來每年嚴重發生的面積達到140萬至160萬公頃。每年由外來種造成的農林經濟損失達574億元人民幣,僅對美洲斑潛蠅一項的防治費用,就需4.5億元,每年打撈水葫蘆的費用需要5-10億元以上。

「生物入侵是世界難題」。據統計,美國、印度、南非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損失每年分別高達1500億美元、1300億美元和800億美元。解焱博士認為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計,還不足以包括那些無法計算的隱性損失,比如外來生物導致本地生物物種的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由於改變環境景觀帶來的美學價值的喪失。

生物入侵導致物種瀕危和滅絕

「『外來'這個概念不僅是以國界定義的」,國家環保局生物安全辦公室的專家柏承壽提醒我。人們曾經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四大家魚」(青、草、鰱、鱅)也成了外來種,它們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物種嗎?原因在於,「四大家魚」在我國很多地區是當地的土著物種,但是如果它們被引入雲南、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區的水域中,就成了外來種,因為這些地區屬於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太湖銀魚的例子也是一樣。

雲南是我國魚類種類最為豐富的省份,然而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出於產業經濟的目的,兩次大規模地移殖和引進外地魚類。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間引進「四大家魚「等經濟性魚類,並帶進麥穗魚和〔xia〕虎魚等非經濟性魚類;第二次較大規模的引進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銀魚和間下〔zhen〕魚等引進滇池、星雲湖等湖泊。現在雲南原有的432種土著魚類中,近5年來一直未採集到標本的約有130種,約占總種數的30%;另外約有150種魚類在60年代是常見種,現在已是偶見種,約占總種數的34.7%;餘下的152種魚類,其種群數量也均比60年代明顯減少。在過量捕撈、水利工程、圍湖造田、外來魚類,這4個導致雲南魚類瀕危的因素中,外來魚類是導致土著魚類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蠑螈的滅絕也與滇池引入外來種有密切的關系。

肆虐上海崇明島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從美國引進,由於缺少天敵,互米花草目前已成為整個崇明海灘的絕對霸主,導致魚類、貝類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產養殖業遭受致命創傷,而生物鏈斷裂又直接影響了以小魚為食的島上鳥類的生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崇明島的生物鏈就將嚴重斷裂。「互花米草目前又在福建沿海等地大量蔓延,沿海灘塗大片紅樹林的死亡就是互花米草造成的惡果。

明朝末年,仙人掌被引入我國,如今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它們的蹤影,在華南沿海地區和西南乾熱河谷地段,仙人掌戰勝了當地的原生植物成為優勢群落,那裡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觀恐怕我們永遠都見不到了。

其實,我國也有一些生物進入其他地區,成為別處的入侵物種。比如葛藤,作為一種葯材引入美國,然而到了美國後卻大量滋生,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再比如青魚,在中國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肉食性魚類,然而不慎傳到美國,已成為美國漁業大害,當地政府甚至出價100美元一條懸賞捕捉青魚。

在全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的植物,大約有35%至46%是由外來生物入侵引起的。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為導致物種瀕危和滅絕的第二位因素,僅次於生境的喪失。

入侵物種還能直接威脅人類健康

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為入侵疾病。人類對熱帶雨林地區的開墾,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機會,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襲擊剛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前面提到的三裂葉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類花粉過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導致「枯草熱「症,在美國約有20%的人受花粉過敏症的侵擾。我國國內雖然還沒有大量的報道,但在國外的許多華人到美國後一兩年內就會出現花粉症的症狀。目前豚草已分布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的15個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積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所有這些,不論是瘋牛病、口 蹄疫、鼠疫病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惡性傳染病,還是在美國聲名狼藉的紅螞蟻,肆虐我國東北、華北的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等森林害蟲,以及堵塞上海河道、覆蓋滇池水面的水葫蘆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禍。它們的危害之大已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以致有人稱它為「整個生態系統的癌變」。

參考資料: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08-05/1103217221.shtml

⑷ 盤點那些入侵物種的危害,大家趕緊重視起來

1.小龍蝦

這是入侵失敗的典型例子了,從一開始的泛濫成災,到現在靠人工養殖...不過它也只是在中國有這種特殊待遇,在別的國家可是臭名昭著。

關於小龍蝦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般認為是從美國的貨船逃逸過來的,也有說是日本當成生物入侵武器扔過來的。

小龍蝦生命力極強,繁殖快,並且食腐,所以除了中國別的國家沒人願意吃它,這也是它橫行霸道的原因。可惜了,我到現在都還沒吃過幾次...

2.牛蛙

是一種大型食用蛙,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當你看到上面的文字就知道這傢伙也是入侵失敗的可憐娃,雖然長得很醜,但煮完以後特別香,外表什麼的都是浮雲。

當然在別的國家還是很厲害滴。

3.福壽螺

福壽螺個體大,每隻100~150g,最大個體可達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稱。福壽螺殼薄肉多,可食部分佔螺體重的48%,既是美味佳餚,又是高蛋白飼料。

但是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1981年引入中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和田螺相比福壽螺肉質松軟,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致使銷路大減,人們被迫棄養,福壽螺因此成為河道、水溝、池塘的野生生物。

4.巴西龜

巴西龜也叫紅耳龜、紅耳彩龜。巴西龜的原產地並非位於巴西,而是生存於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流域。它被不少家庭當作寵物來養殖或觀賞用寵物,但仍有餐廳拿來做為食用動物料理。然而,如今它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成為全球「通緝犯」。

巴西龜繁殖力強,存活率高。它和本土龜的「聯姻」,導致了本土淡水龜類的基因污染,嚴重影響了本土龜的生存環境。不僅如此,它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這些病菌已被證明可以傳播給包括人在內的恆溫動物並在其中流傳

不過雖然中國法律已經禁止進口巴西龜了,但國內卻還是沒有禁止或者限制巴西龜的銷售。

5.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濕熱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等地。非洲大蝸牛的侵害對象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則危害極大。目前,對非洲大蝸牛的防治主要採取機械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

聽說可以吃!

希望大家不要忽視外來物種的危害,它們雖然還沒達到嚴重泛濫的程度,但如果真到那時候就會像澳洲野兔、美國鯉魚,丹麥生蚝那樣肆無忌憚。

⑸ 印度鯰魚泛濫,重量可超百斤願低價出口中國,為啥中國人不買呢

每個國家的生態系統,都是當地的物種經過長時間的互相依賴和互相對抗,才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環境,但因為現在的外來物種數量太多,這些物種從原產地,隨著自然媒介或者被人為引進到不同地區,最後又因為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

雖然外來物種入侵事件從古至今都有,但現代這個交通便利,貿易往來頻繁的時代,外來物種入侵事件變得越來越多,比如澳大利亞的野兔入侵,丹麥的生蚝泛濫,還有德國的小龍蝦。

而中國人面對這些入侵物種則表示,他們可以帶著碗筷去幫忙,但印度也發生了物種入侵事件,國內鯰魚泛濫成災,並且表示願意低價將這些鯰魚出口到中國,但是中國吃貨卻不幹了,紛紛表示不敢吃,這是這么回事呢?

⑹ 福壽螺讓我國損失3個億,為何在印度被當成了香餑餑,還當飯吃呢

眾所周知,福壽螺是不能吃的,因為福壽螺裡面有很多的寄生蟲和細菌。而這些寄生蟲和細菌都是無法通過高溫殺死的,如果吃了的話,也是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很容易會出現寄生蟲感染的一種情況,即使是一些普通的田螺累,我們也是能少吃就少吃。

印度人的飲食真的是讓人有一些無法理解,不過每一個國家的飲食習慣都是不同的。印度大部分的人員在攝入一些食物的時候都不會特別的重視這個食物有沒有病毒或者是細菌,記得之前小編在網上看見有很多的印度人,他們會把蚊蟲全部都抓起來,然後做成肉餅來吃。

⑺ 國家環保局首批公布的16種外來入侵物種的名單

國家環保總局首批公布的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紫莖澤蘭、微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

⑻ 海關截獲能舉起自身重量850倍的昆蟲,被帶進國門的外來物種都有哪些

蘇州海關在對郵件進行檢查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可疑的郵件,經過掃描發現,這個郵件中居然裝著幾只活體的昆蟲,經過工作人員的調查確認,這些昆蟲就是來自南美洲的長戟大兜蟲。長戟大兜蟲在我國沒有分布,是一種典型的外來入侵物種。目前中國已經發現了大大約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的物種。外來物種的引進主要分為自然入侵,無意引進和有意引進三種類型。

目前自然入侵到我國的入侵物種主要包括,紫莖澤蘭原產地在南美洲,在上個世紀由它們的種子隨著季風進入到我國的雲南,隨後開始向我國的東部蔓延。薇甘菊主要分布於南美洲,東南亞地區和印度,它們是通過季風從印度和東南亞入侵我國的,它們會阻礙其它植物的光合作用。銀膠菊在上個世紀通過越南傳入我國境內,銀膠菊本身有一定的毒性。自然入侵的物種基本都是通過中國的邊境進入我國境內的。

⑼ 外來入侵物種有哪些

外來入侵物種有: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食肉的蛇頭魚、瘋狂的葛根、野兔侵略者、數量驚人的八哥、能和鱷魚搏鬥的緬甸蟒蛇、體型巨大的甘蔗蟾蜍、繁殖超強的東灰松鼠、蜜蜂殺手雜交蜜蜂、老鼠。
外來生物危害: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已有51種入侵中國;外來生物在嚴重破壞本地生態系統的同時,還給中國帶來了年均超過2000億元的經濟損失。可能你沒有想到,像牽牛花、小龍蝦、牛蛙、巴西龜都是破壞力嚴重的外來生物。

⑽ 印度水塘出現大量金黃色青蛙場面震撼,印度青蛙遭遇了啥,為什麼會變金黃

1.0 印度青蛙一夜之間全身金黃,色彩艷麗,場面震撼

外媒的一個視頻,引發了圍觀。因為這個視頻顯示,印度的某邦的一個大水塘里,有滿滿的一塘金黃色的青蛙。這些金黃色的青蛙,活力十足,在水塘裡面成群結隊,跳來跳去,一片片跳動的金黃色,耀眼奪目,場景非常的震撼。

印度牛蛙是雜食性的動物,基本上能吃的它們都會吃。根據印度人的調查,印度牛蛙有些時候,會捕食小鳥、老鼠,還有其他蛙類,性情非常兇猛。甚至印度牛蛙的小蝌蚪,都會捕食其他青蛙的小蝌蚪。印度牛蛙的這種特性,作為入侵物種入侵其它地區,危害是蠻大的。

閱讀全文

與印度入侵物種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2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2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3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2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6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6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87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8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