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居民儲蓄率怎麼計算,人均儲蓄率和居民儲蓄率是一個意思么謝謝
是不一樣的,居民儲蓄率就是所有的儲蓄加起來,人均的則是平均到每個中國人身上.
最新統計顯示,1月末我國居民儲蓄余額突破14.8萬億元,人均儲蓄超過1萬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居民儲蓄長期過快增長必然抑制消費增長,造成消費需求不足。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持續走低。10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為59.5%,比世界平均消費率低近20個百分點。其次,儲蓄率過高加劇了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年末,國有商業銀行存貸差余額9.2萬億元,沉重的利息負擔增加了銀行業的經營風險。
2. 已知產出比和儲蓄率怎麼求經濟增長率
G(經濟增長率) = s(儲蓄率)/V(資本產出比率)。G(經濟增長率) = s(儲蓄率)/V(資本產出比率),假定資產產出比率不變,這時一國的經濟增長率就取決於儲蓄率亦即資本積累率。資本投資也就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3. 通貨儲蓄率如何計算
一、名詞解釋
1.利息-----是借貸關系中借入方支付給貸出方的報酬。利息是伴隨著信用關系的發展而產生的經濟范疇,並構成信用的基礎。
2.利率-----是指借貸期滿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出的本金額的比率。利率體現著借貸資本或生息資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數量的尺度。也有稱之為到期的回報率、報酬率。
3.收益資本化-----各種有收益的事物,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貸放出去的貨幣金額,甚至也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資本,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而倒算出它相當於多大的資本金額。
4.單利法------是指在計算利息額時,只按本金計算利息,而不將利息額加入本金進行重復計算的方法。其計算方便,手續簡單。一般適應短期借貸。
5.復利法-----是單利法的對稱,是指將利息額計入本金,重新計算利息的方法。復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義的計算方法。一般適於長期借貸。
6.年利率-----以年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幾表示。
7.月利率-----以月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幾表示。
8.日利率-----以日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日利率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
9.官方利率-----由一國貨幣管理當局或中央銀行所規定的利率。
10.公定利率-----由銀行公會確定的各會員銀行必須執行的利率。
11.市場利率-----按照市場規律而自由變動的利率,即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關系直接決定並由借貸雙方自由議定的利率。
12.固定利率----指在整個借貸期限內,利息按借貸雙方事先約定的利率計算,而不隨市場上貨幣資金供求狀況而變化的利率。它對於借貸雙方准確計算成本與收益十分方便。
13.浮動利率-----指借貸期限內,隨市場利率的變化情況而定期進行調整的利率,多用於長期的借貸及國際金融市場。
14.基準利率-----指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當它變動時,其他利率也相應發生變化。
15.差別利率-----指金融機構對不同部門、不同期限、不同用途、不同種類以及不同借貸能力等實行不同的利率。它體現了金融機構不同的貸款意向以及國家的政策傾向。
16.短期利率-----一般來說,一年期以內的信用行為被稱為短期信用,相應的利率即為短期利率。
17.長期利率-----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為通常稱之為長期信用,相應的利率則是長期利率。總的來說,較長期的利率一般高於較短期的利率。
18.名義利率-----指包含了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
19.實際利率-----指物價不變從而實際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率。通常情況下,名義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即可視為實際利率。
20.終值和現值-----任何一筆貨幣金額都可根據利率計算出在未來的某一時點上將會是多少金額。這個未來的金額就是終值,即本利和,而最初的本金即現值。
21.即期利率-----指對不同期限的債權債務所標示的利率。
22.遠期利率-----隱含在給定的即期利率中從未來的某一時點到另一時點的利率。
23.到期收益率-----相當於投資人按照當期市場價格購買債券並一直持有到期滿時可以獲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24.利率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儲蓄隨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現象。
25.利率對儲蓄的收入效應-----儲蓄隨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現象
20.利率市場化-----是指通過市場和價值規律機制,在某一時點上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運行機制,它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它強調在利率決定中市場因素的主導作用,真實地反映資金成本與供求關系,靈活有效地發揮其經濟杠桿作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利率決定機制。
二、名詞術語中英對照
利息 interest
利率 interest rate
回報率、報酬率 return rate of return
資本化 capitalization
本金 principal
單利 simple interest
復利 compound interest
年利率 annual interest rate
月利率 monthly interest rate
日利率 daily interest rate
官定利率,官方利率 official interest rate
市場利率 market interest rate
固定利率 fixed interest rate
浮動利率 floating rate
基準利率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差別利率 differential interest rate
長期利率 long-term interest rate
短期利率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名義利率 nominal interest rate
實際利率 real interest rate
即期利率 spot rate of interest
遠期利率 forward rate of interest
到期收益率 yield to maturity
利率的風險結構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利率的期限結構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違約風險 default risk
風險溢價 risk premium
流動性風險 liquidity risk
稅收風險 tax risk
預期假說 expectation theory expectation hypothesis
分割市場理論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 segmented markets theory
流動性升水理論 liquidity premium theory
利率對儲蓄的彈性 interest elasticity of saving
利率對投資的彈性 interest elasticity of investment
利率管制 interest rate control
利率市場化改革 market 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三、公式匯總
1.單利法計算公式:
I=P·r·n
S=P(1+r·n)
式中, I代表利息額,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S表示本金與利息之和,簡稱本利和。
2.復利法計算公式:
I=P[(1+r)·n-1]
S= P·(1+r)·n
式中, I代表利息額,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S表示本利和。
3.收益的計算公式: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4. 收益資本化的計算公式:
P=B/r
5.現值和終值的計算公式:
P=S/(1+r)·n
式中, S代表終值,P代表現值,r代表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
6.一次支付現值系數的計算公式:
一次支付現值系數 =1/(1+r)·n
式中, 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貸期限。
四、重點難點釋疑
1.如何理解利息在收益資本化中的作用?
利息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用利息來表示收益,從而使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這種轉化的主要作用在於導致了收益的資本化,即各種有收益的事物,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貸放出去的貨幣金額,甚至也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資本,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而倒過來算出它相當於多大的資本金額。
正是按照這種規律性的關系,有些本身並不存在一種內在規律可以決定其相當於多大的資產,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資本價格。如土地,它本身並不是勞動產品,從而不具備決定其價格的內在根據,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於是就可以取得價格;有些本來不是資本的東西也因收益的資本化而視為資本,以人力為例,若一人年工資為 3萬元,當年利率為10%時,他的人力資本額可達30萬元。收益資本化發揮作用最突出的領域是有價證券價格的形成。
收益資本化是商品經濟中的規律,只要利息成為收益的一般形態,這個規律就起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這一規律日益顯示出它的作用。如在土地的買賣和長期租用、相對工資體系的調整,以及有價證券的買賣活動中,價格形成都受這一規律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收益資本化」規律的作用還會不斷擴大與深化。
2.怎樣把握利率的種類?
各種利率是按不同的劃分法和角度來分類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種類利率的特徵。按計算利率的期限單位可劃分為:年利率、月利率與日利率;按利率的決定方式可劃分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按借貸期內利率是否浮動可劃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劃分為:基準利率與一般利率;按信用行為的期限長短可劃分為: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實水平可劃分為: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按借貸主體不同劃分為:中央銀行利率,包括再貼現、再貸款利率等;商業銀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貸款利率、貼現率等;非銀行利率,包括債券利率、企業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備優惠性質可劃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利率的各種分類之間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3年期的居民儲蓄存款利率為4.95%,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別利率、長期利率與名義利率。各種利率之間以及內部都有相應的聯系,彼此間保持相對結構,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形成一國的利率體系。
3.如何理解馬克思和西方經濟學的利率決定論?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准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系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於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系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系決定利率。如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減函數,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數,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以馬克思觀點為指導,借鑒西方經驗,考慮平均利潤率、資金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幅度、國外經濟環境等各種因素對利率決定的影響。
4.如何分析決定與影響我國利率的主要因素?
一個國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制約。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決定和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潤率的平均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利率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承受不了;相反,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
(2)資金的供求狀況。在平均利潤率既定時,利息率的變動則取決於平均利潤分割為利息與企業利潤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是由借貸資本的供求雙方通過競爭確定的。一般地,當借貸資本供不應求時,借貸雙方的競爭結果將促進利率上升;相反,當借貸資本供過於求時,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利率下降。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制約,因而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決定性作用。
(3)物價變動的幅度。由於價格具有剛性,變動的趨勢一般是上漲,因而怎樣使自己持有的貨幣不貶值,或遭受貶值後如何取得補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這種關心使得從事經營貨幣資金的銀行必須使吸收存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吸收存款;同時也必須使貸款的名義利率適應物價上漲的幅度,否則難以獲得投資收益。所以,名義利率水平與物價水平具有同步發展的趨勢,物價變動的幅度制約著名義利率水平的高低。
(4)國際經濟的環境。改革開放以後,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國際間資金的流動,通過改變我國的資金供給量影響我國的利率水平;②我國的利率水平還要受國際間商品競爭的影響;③我國的利率水平,還受國家的外匯儲備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資政策的影響。
(5)政策性因素。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例如,建國後至十年動亂期間,我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在討論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時,應當注意,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簡單地套用哪一種西方理論,而應該以馬克思的利率理論為指導,借鑒西方理論中的合理成分,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來研究問題,從而正確地把握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
5.為什麼說利率在現代經濟中發揮著「經濟杠桿」的功能?
利率是指借貸期滿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出的本金額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經濟功能:聯系國家、企業和個人、溝通金融市場與實物市場、連接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中介功能;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與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協調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的調節功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功能;把重大經濟活動控制在平衡、協調、發展所要求的范圍之內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過上述五種功能發揮出來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備這些功能,是因為利率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經濟利益。由此,利率發揮「經濟杠桿」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宏觀經濟活動中通過影響儲蓄收益可以調節社會資本的供給,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儲蓄;(2)通過對投資成本的影響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總量和投資結構,例如提高利率會減少社會投資總量,而差別利率可以調節社會投資結構,總儲蓄和總投資的變動將影響社會總供求;(3)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利率可以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與收益發揮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4)通過改變儲蓄收益對居民的儲蓄傾向和儲蓄方式的選擇發揮作用,影響個人的經濟行為。
然而,利率發揮作用不是無條件的。它一方面要受到利率管制、授信限額、市場開放程度、利率彈性等環境性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具備完善的利率機制,其中包括市場化的利率決定機制、靈活的利率聯動機制、適當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結構等。如果利率機制本身存在缺陷,那麼利率的杠桿性作用也很難發揮出來,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利率的杠桿性作用,就是要強調市場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使政府對利率的調控間接化。中央銀行應建立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體系,從而使三大貨幣政策工具都能影響利率,並使反映市場供求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符合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商業銀行體系對利率的升降變化應有相當的靈敏度;微觀經濟主體的融資行為要建立在健全的利益機制基礎上,且對利率有較高的彈性。只有從幾個方面逐步進行改革,才能改善現有利率機制,充分發揮利率對我國經濟的作用。
4. 儲蓄率如何計算
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所佔的百分比。
人均儲蓄率是居民平均每人存在銀行的錢有多少。
5. 銀行的儲蓄率怎麼計算
銀行給的一般都是
年利率
,比方說2`25%就是
一百元
一年的利息是兩元兩角五分,扣20%的
個人所得稅
。這指的是定期,那麼活期就是按
日利率
算了,用你的本金*利率就是了,當然還有扣稅。
6. 儲蓄率是如何計算的
衡量閑錢的方法,是儲蓄率,計算方法是每月儲蓄除以每月收入,儲蓄率至少要達到10%才算合格。
7. 居民儲蓄率怎麼算啊
最能反應當年儲蓄率多少的應該是全國當年居民新增的儲蓄額除以當年全國居民收入總額,即賺了多少錢中存了多少錢
8. 使資本存量保持穩定的儲蓄率如何算
每月儲蓄除以每月收入。資本的存量是衡量閑錢的一種方法,儲蓄率的計算方法是每月儲蓄除以每月收入,儲蓄率至少要達到10%才算合格。
9. 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在哪裡找
對於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可以在國家資料庫的官網查詢(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具體步驟:
1、進入官網,選擇年度數據選項
補充:
儲蓄是廣義概念,包括狹義的國內儲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及外匯儲備。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額所佔的百分比。
自2009年以來,我國儲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儲蓄超過一萬元。
10. 儲蓄率怎樣計算為什麼它還有負值
儲蓄利率是由人民銀行指定基礎利率,各銀行有自主向上浮動10%的空間。至於儲蓄利率為負,這個是比較出來的結果。譬如儲蓄率跟CPI的比率做比較,一旦儲蓄利率低於CPI指數,就意味著錢存在銀行是貶值的。這意味著,你存一筆一年的定期在銀行,存款的時候,這些錢還能買一輛自行車;存款到期之後只能買半輛自行車,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說儲蓄利率為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