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烏龜是怎麼看種類的
烏龜的種類需要看外形,體形決定,比如小鱷龜:
小鱷龜體長:47cm
形態特徵:雄性體形較大,長尾,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反之, 短尾,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繁殖習性:每年4-9月交配,5-11月產卵期,6月是旺季。每窩卵有11-83枚,通常有20-30枚,卵呈白色,圓球形,外表略粗糙,直徑23-33毫米,重7-15克。經55-125天的孵化稚龜出殼,孵化的境不同,孵出天數也不同。當孵化溫度在30℃以上時,20℃以下時稚龜為雌性,當孵化溫度在22℃-28℃時,稚龜為雄性。稚龜重9.5-12克,背甲長24-30毫米,背甲呈圓形,黑色,每塊盾片上有突起物。
『貳』 印度星龜細菌多嗎
印度星龜細菌不多。印度星龜又稱印度星斑陸龜、星龜、土陸龜,是陸龜科、象龜屬爬行動物,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敘利亞,伊拉克等地,1997年中國有少量引進。印度星龜背甲絳色,每塊盾片均布滿淡黃色放射狀條紋,看起來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非常漂亮,受到很多龜友的喜歡。
印度星龜的生活習性
印度星龜性情溫和,喜爬動。它不懼怕人,經人工飼養3-5個月馴化後,投餵食物時,可引逗它爬動。在乾燥炎熱的天氣中,印度星龜主要在清晨和傍晚活躍。在一天的其餘時間里,印度星龜躲在植被或其他掩護下。
在雨季,它們的活動水平大大增加,可以觀察到它們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內到處走動和覓食。印度星龜屬亞熱帶龜類,喜暖怕寒。當溫度20°C以上時,能爬動、吃食,溫度18°C時少食、少動,溫度15°C左右時冬眠。
『叄』 印度星龜怎麼分公母
雌雄的辨別很容易,雄性體型較小而狹長,腹甲凹陷明顯;雌龜體型寬大,腹甲平坦。雄龜的尾巴粗大,雌龜尾巴則肥短
『肆』 印度星龜和輻射龜有什麼不同 詳細1點
星龜是那種甲殼帶有明顯輻射狀花紋陸龜中的一員。在非洲陸龜和部分亞洲陸龜中,甲殼帶有各種各樣輻射狀花紋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雖然這種花紋看起來很顯眼,但在自然環境中,卻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色。在這些「星型花紋」陸龜中,有輻射、蛛網、馬達加斯加平背陸龜、幾何陸龜和南非星業龜等等。自爬蟲文化興起的那天起,所有這些美麗的「星型花紋」陸龜都是陸龜迷們夢想的寵物和商人手中的強手貨。隨著這些龜種棲息地的破壞和合法與非法的貿易,它們正遭受著滅頂之災。在這些「星型花紋」陸龜中,星龜從數量上可算最多的了,其中很多產自斯里蘭卡。
簡介
大小:象龜屬是一種中到大型的陸龜。最大的活體標本是個母龜,重7公斤,體長38厘米,但多數星龜的體形相對偏小。母龜一般比公龜大,公龜的體長很少有過20厘米的。對於性成熟期的星龜來說,兩性的差異還是很大的。除了大小,母龜看上去更豐滿圓潤,腹甲平坦。公龜的尾巴相對較大,腹甲凹陷。肛門到尾甲盾的距離,公龜較寬。最近,我得到一個新消息,據說一隻在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飼養著的公龜――原先在古節拉特邦的加馬那哥捕獲――已經達到了10公斤重。
外觀
星龜的底色是奶黃色中嵌入黑色或褐色的色塊。注意:這種色塊的組成使星龜有別於其它「星型花紋」陸龜。比如:輻射陸龜的花紋由黑的底色伴隨輕微的黃色輻射狀花紋組成。隨著歲月的流失,由於磨損,輻射花紋越來越趨向與黑色。而星龜顏色中的黑色塊卻越來越多地被奶黃色所代替。
本人觀察:這種現象在自然界很明顯,野外成體的星龜花紋要比輻射陸龜亮麗的多,就是這個原因。而由於個人飼養,輻射陸龜的花紋被保存完好,磨損較少,不容易區分開。 相對於其它陸龜,星龜和象龜亞科的其它陸龜(如:蘇)都存在隆背的現象。這種現象近似於由於營養不良或飼養不當所引起的隆背,但性質不同。這個特性在同一種群的星龜中也存在著廣泛的不同――有些背甲圓潤光滑,有些卻有一個個小山包。這種隆背的成因或形成尚不明確,可能是基因的遺傳,或是由於個體飲食結構的不同。有時,有些人說斯里蘭卡星隆背而印度星不隆背。但據我觀察:同樣存在不隆背的斯里蘭卡星,在印度次大陸捕獲的星龜中,同樣存在隆背的現象。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出於商業利益,把隆背的龜等同於飼養不當或營養不良的,由此把那些不隆背的星龜賣個好價錢。
星龜的前爪有腳刺,後腿卻缺乏這樣的防護。腿的顏色是奶油黃或黃色,其間點綴著黑褐色或黑色不規則斑點。星龜的每個腳上有五個腳趾,母龜的後腳趾要比公龜的略長,並更彎曲,這有利於在堅硬和乾燥的地面上挖巢穴。星龜的腦袋上亦散布著黑斑。
輻射龜
背甲及腹甲均具有放射狀斑紋,和它很象的也有星龜。
輻射龜
英 文 名: Radiated tortoise
學 名: Geochelone radiate
屬 名: Geochelone
食 性: 以水果及青草為食。
分 布: 馬達加斯加島南部
型態特徵: 最大甲長 40 公分。無頸盾。背甲雖呈圓頂狀,但各盾板並未隆起。此外,背甲及腹甲均具有放射狀斑紋。
生活習性: 棲息於近似熱帶草原的乾燥森林中。每胎約可產 12 顆卵。目前在模里西斯島及留尼汪有專業的人工繁殖場。
飼養難度:中等 數量稀少 , 價格很高 , 是龜鱉收藏者的寶貝
『伍』 印度星龜是什麼品種
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是比較受環境的陸龜品種,但是這是一種比較難飼養的龜,這並不是因為印度星龜會生病,而是因為它通常會暴斃,生病我們可以慢慢治療,但是對於暴斃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了。
中文學名:印度星龜
中文別名:印度星斑陸龜
二名法:Geochelone elegans
英文名:Indian Star Tortois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爬行綱
目:龜鱉目
亞目:曲頸龜亞目
科:陸龜科
屬:象龜屬
種:印度星龜
分布: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
外觀特徵:在背甲各盾板中出現放射狀星形花紋。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
生活習性:在野外,印度星龜多在晨昏時活動,由於分布於廣大的印度及巴基斯坦,分布的地形從荒漠、草原到落葉林,因此環境上的差異會造成不同的生態。
繁殖特點:雌龜會用後腳挖出一個大約15公分深的水瓶狀巢穴。如果土壤太干或太硬,它會用小便把土澆濕再挖。接著它就會在巢穴中產下1~6顆蛋。
食性:它們喜歡吃水果類、多刺仙人掌、莖葉肥厚的植物和薊。而家養的印度星龜如果喂過多的多汁植物則會造成惡劣影響,例如萵苣、生菜、番茄、和多汁性水果。
『陸』 如何分辨印度星龜的性別
尾巴粗長的是公
尾巴細短的是母
成體腹甲凹陷的是公
腹甲平坦的是母
『柒』 認龜高手來!請問印度星龜和緬甸星龜,長相有什麼區別嗎我分不出來這兩種龜…
兩點,一看就知道了:
背甲上面緬星沒有縱向的條紋,印星有(斯星也屬於印星范疇)。
腹甲緬星是一塊一塊的黑色斑塊,印星是放射紋。
腹甲是最好確認的,你看多了就知道。下面圖片左側兩張是緬星,右側兩張是印星,很好認吧~~
『捌』 如何養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詳情介紹)
對於沒有飼養經驗的人來說,可能印度星龜並不是十分的好養,不過這種龜本身的身體就比較強壯,所以如果選到一個好的幼龜的話,那麼這種龜飼養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喜歡這種龜的朋友在挑選幼龜時一定要多加留意,那麼我們就來說說如何飼養好印度星龜。
印星幼體的飼育:雖然年幼的印度星龜在亞洲寵物市場比較常見的,但據統計,由於飼主的飼育方法欠妥當,及環境布置的失敗,有95%的幼星個體未滿6個月就會夭折。所以絕對有必要給它們提供一個正確的生態環境,同時還要給它們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3。如果不採取這些措施,印星幼體很容易死於骨骼的新陳代謝。使用高品質的爬蟲專用鈣粉,假如沒有,可以將人用鈣片磨成極細的細粉,填加到它的食物中去。還應定期地讓它接受日照,這對增加它體內的維生素D3的分泌有著重要作用。
生活習性及飼養要點:在野外,印度星龜多在晨昏時活動,由於分布於廣大的印度及巴基斯坦,分布的地形從荒漠、草原到落葉林,因此環境上的差異會造成不同的生態。覓食上由於比較困難,所以它們會盡一切可能的吃光眼前的食物。因為食物來源相當不穩定,野生的印度星龜相當能耐餓,且比人為飼養的印度星龜活躍,因為它們必須不斷的尋找食物,根據相關數據,多數的印度星龜不會固定的停留在一個棲地,它們會因找尋食物而四處奔波,且接近正午時比較不容易發現它們,因為印度星龜會找地方休息,直到快傍晚才繼續活動。
印度星龜喜歡棲息在平坦的草地上,如果能給它們提供這樣的環境,可以防止這類情況發生。肉類絕不能給印度星龜食用,同樣蛋白質含量過高的蔬菜,如豆類也應排除在印度星龜的食譜之外。如果它們一直攝入此類食物,在過度生長的同時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尿液帶血,膀胱結石以及肝臟問題。印度星龜需要大量補充鈣質和礦物質微量元素。尤其是對印度星龜幼體和孵化期的雌性印度星龜採取一些輔助措施至關重要。該種陸龜適合在放養在熱帶地區覆蓋植被的戶外花園,接受陽光的照射,但注意不要溫度過高,遮陰物的布置同樣重要。如果飼養在室內,必須在食物中填加維生素D3。
『玖』 緬甸星龜和印度星龜區別是什麼哪個好一點
在最大體長的比較上,緬甸星龜與印度星龜相差無幾,而且二者都以雌龜的體型較大。一般成熟雌龜的背甲總長為26到30厘米,而雄龜的背甲則在15-18厘米左右。緬甸星龜與印度星龜最大的差異是背甲與腹甲上的放射狀花紋,前者的背甲有6條簡單的放射狀紋路,而後者則為8-12條,而且在視覺上顯得較為復雜。此外,緬甸星龜的腹甲多呈淡雅的鵝黃色,其上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而印度星龜的腹甲則是和背甲相似,也有黑色的放射狀花紋。有些報告則指出,緬甸星龜的殼甲形態較為狹長,並且背甲殼面的刻紋不如印度星龜般明顯。
『拾』 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是比較受環境的 陸龜 品種,但是這是一種比較難飼養的龜,這並不是因為印度星龜會 生病 ,而是因為它通常會暴斃,生病我們可以慢慢治療,但是對於暴斃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了。
中文學名: 印度星龜
中文別名: 印度星斑陸龜
二名法: Geochelone elegans
英文名: Indian Star Tortoise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爬行綱
目: 龜鱉 目
亞目: 曲頸龜亞目
科: 陸龜科
屬: 象龜屬
種: 印度星龜
分布: 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
外觀特徵: 在背甲各盾板中出現放射狀星形花紋。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
生活習性: 在野外,印度星龜多在晨昏時活動,由於分布於廣大的印度及巴基斯坦,分布的地形從荒漠、草原到落葉林,因此環境上的差異會造成不同的生態。
繁殖特點: 雌龜會用後腳挖出一個大約15公分深的水瓶狀巢穴。如果土壤太干或太硬,它會用小便把土澆濕再挖。接著它就會在巢穴中產下1~6顆蛋。
食性: 它們喜歡吃水果類、多刺 仙人掌 、莖葉肥厚的植物和薊。而家養的印度星龜如果喂過多的多汁植物則會造成惡劣影響,例如萵苣、生菜、番茄、和多汁性水果。
2
查看全部2張圖片
3
印度星龜
印度 星龜 的背甲是很有特點的,看上去沒什麼特點的放射紋確實分辨這種龜的重點,印度星龜經常會發生隆背的現象,這種病態的現象會使其看上去更奇特,但是這也是飼養者盡量在避免的。
星龜是象龜科中最小的種類。依花紋的粗細又可分為印度星龜與斯里蘭卡星龜。前者星紋線條較細且頭尾粗細相同;後者線條較粗且末端會放大。米字星紋在原產地屬保護色,置身乾草叢中的星龜很難讓掠食動物發現。它的名稱就是由它背甲上每一個鱗甲都有一個星星圖案而得。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它棒狀的四肢為典型陸龜四肢,故有相當多的時間在爬行與挖掘。
成龜背甲的正常凸起十分明顯,與一般的隆背略有不同。星龜也是本科中比較需要水分的種類。所以幼龜最好能每天水浴並經常曬太陽。體長 30-38 公分。本種 雌龜 遠大於雄龜。雌雄的辨別容易,雄性 體型 較小而狹長,腹甲凹陷明顯;雌龜體型寬大,腹甲平坦。雄龜的 尾巴 粗大,雌龜尾巴則肥短。
4
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的飼養比較難,要保證飼養成功的幾率,要從選購開始入手,要選擇最健壯的個體,並在飼養中 注意 溫度與濕度的問題,溫度與濕度的變化是導致其暴斃的主要原因,最後就是曬背,保證龜的 健康 。
一、印度星龜的選購
選擇購入的個體大小很重要,一般市場上出售的個體基本分兩種,一種是3 4厘米的乒乓星,一種就是6 8厘米的稍大一點的個體,建議首次飼養要選入8厘米左右的,這么大的個體在體質和適應能力上都要比乒乓星強很多,挑的時候,其實花紋都是其次的,狀態才是最主要的,眼睛要有神,四肢要有力, 體重 過輕的也不要選,有可能是長期不進食的個體。
二、飼養溫度要高
星龜主要產在印度的北部和南部,以及斯里蘭卡全境。常年氣溫偏高,所以我們在飼養的時候, 飼養箱 的溫度不要低於25度,早晚的溫差不要過大,基本保持在28度就可以。因為原產地分旱季和雨季,所以星龜對濕度不是非常敏感,只要不是太過潮濕,它們都可以忍受。
三、印度星龜曬太陽
雖然陸龜缺少不了UVB燈,但也不要完全依靠它,有條件的時候還是要讓它們享受一下日光浴。不過避免暴曬,一定要有陰涼的地方讓它們調節。印度星龜雖然「嬌氣」,但平時只要多注意這幾點,把它養好也不是件難事。
5
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生活環境布置的是否合理,是保證其 健康 成長的最主要因素,印度星龜對溫度和濕度的變化特別敏感,調控的不合理很可能導致其肺炎或結石,是很嚴重的。
一、 飼養 印度星龜的溫度調控
基定溫為28度以上,BEST是30 35度,燈下創造一個35 38度的小面積。當然,如果考慮到腹部冷,還要加加溫墊。龜類,大多數都很喜歡陽光浴,這樣可以提高體溫,安定。在野生的環境下,底部是不需要加溫的,可在人工環境下,就要好好考慮這個問題了。缸的底部可是冷的,這樣會阻止食物消化,生體代謝。
二、 印度星龜曬背
幾乎所有的龜,都可以說是太陽之子。鈣類,根據維生素D,被龜類正常吸收,形成殼,骨骼,產卵期的卵殼。紫外線就是生產維生素D的原料,所以是最基本的需要。市場上有很多的紫外線燈,可沒有一種能比過太陽所產生的290~320NM的波長。如果可能,希望養龜人讓他們享受自然的陽光。
三、印度星龜飼育設施
如果管理的好,整理箱,玻璃鋼,木頭箱,等等,都可以用。試場上出售的90 45 45的玻璃鋼就可以終生飼養。如果想到繁殖的話,公龜和 母龜 繁殖前要分開養。這是提高他們的繁殖活動的活性化。本研究所,分很多,最基本的是, 冬天 收容所和夏天的繁殖場所。但本研究所星龜較多,所以准備的很多飼養場所,一般龜友可以暫時用小的地方隔離,但要同時注意各樣的管理。
6
印度星龜
印度星龜是絕對的 素食 龜,喜歡吃一些含水量比較少的 植物 ,含水量高的植物會引起印度星龜的腹瀉,所以要謹慎選擇 食物 的種類。下面介紹一下印度星龜的食物選擇。
在 飼養 陸龜的時候,最開心的可能末過於餵食。但這個可是最要注意的地方。星龜在成長期,會有食物變化的現象,這是他們的生理需要,有的時候並不是貪食。主要能夠把食物這一關把握住,剛出生幾個月的幼龜也可以在1年半內參加繁殖行動的。在野生的環境下,他們是沒有那麼多的油菜,水果吃的,也就是說,野生的環境下,星龜們已野草野菜為主食,和印度的環境是不同的,餵食的時候要多注意,絕對不能給有刺激性的食物。
喂菜時,要多給各種各樣的菜才是最好的。偶爾有變化,要做出主食和副食。要多准備各種各樣的菜,有的時候最難就是面對不開食的龜。印度星龜,主食,可以為油菜,有的星,一投喂就馬上過來吃,有的很膽小,過半天也不來吃。這時候需要同時投喂「常設餌」。所謂常設餌,就是要在高溫下,沒有主食那麼容易很快腐爛的餌料。這樣的食物,要多為熱量少,纖維質較多的菜,可以為野草,栽培植物,比如桑葉,蘿卜葉子,牧草,向日葵的新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