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印度佛教里夜叉是什麼

古印度佛教里夜叉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15 05:48:15

⑴ 什麼是夜叉

【夜叉】是梵文「Yak�0�6a」的譯音,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若從音譯上來看,它又被譯成「葯叉」、「閱叉」、「夜乞叉」等。
「夜叉」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其中是指類半神,財神俱毗羅的侍從,守護其在吉羅娑山的園林和山中的財富。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為生主補羅底耶所生,或生於大梵天的腳掌,雙方通常相互敵對。佛教所說,「夜叉」為北天王毗沙門的眷屬,為天龍八部眾之一。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注》:「[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犬:當然,狗的意思

夜叉:梵語中暴惡之意的音譯,即吃人的鬼,皈依佛法之後守護諸天,特別是擔任毗沙門天的從者,守護北方.

這個典故,看過《聖傳》或者別的什麼關於佛教典故的小孩應該都很清楚吧

高橋先生為這位男主角起名為犬夜叉,其用意何在呢?也許是取其「守護」

的意思吧,因為在第二卷里,當犬夜叉對戈薇說出:「總之我保護你就是了」

之後,鐵碎牙起了反應和變化。有一顆保護最愛的人的心,大概就是守護的最終涵義吧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⑵ 夜叉是什麼意思

夜叉是梵文「Yaksa」的譯音,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若從音譯上來看,它又被譯成「葯叉」、「閱叉」、「夜乞叉」等。

「夜叉」文字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梵天腳掌生出,但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害人的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稱為「真誠者」。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女性夜叉被描繪為帶有快樂的圓臉的美麗年輕女子。

「夜叉」文字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梵天腳掌生出,但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害人的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稱為「真誠者」。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女性夜叉被描繪為帶有快樂的圓臉的美麗年輕女子。

夜叉與害人的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稱為「真誠者」。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女性夜叉被描繪為帶有快樂的圓臉的美麗年輕女子。

⑶ 夜叉是鬼還是神

夜叉的等級屬於半神級,是能吃鬼的神,但由於此行徑過於偏激,所以常被世人認為是一種窮凶惡級的鬼怪。

一、佛學大詞典——【夜叉】
梵語yaksa,巴利語yakkha。八部眾之一。通常與『羅剎』(梵ra^ks!asa )並稱。又作葯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輕捷、勇健、能啖、貴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能咬鬼。女性夜叉,稱為夜叉女(梵yaks!in!I^ ,巴yakkhini^ )。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據長阿含卷十二大會經、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三、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等載,夜叉受毗沙門天王統領,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得受種種歡樂,並具有威勢。
有關夜叉之種類,大智度論卷十二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二)虛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風。(三)宮殿飛行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注維摩詰經亦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夜叉,因過去世僅行財施,故不能飛行。(二)虛空夜叉。(三)天夜叉,因過去世布施車馬而能飛行。

另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二毗沙門天王品載,毗沙門天王有無病、吉祥等十六夜叉大臣大力軍將,及因陀羅、蘇摩、婆樓那、伊奢那、阿吒薄拘等五十夜叉軍將。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序品載,毗沙門天王為上首,庵婆、持庵、蓮花光藏、蓮花目、顰眉、現大怖、動地、吞食等三萬六千葯叉眾來會。據大日經疏卷五載,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中,於北門置毗沙門天,其左右繪有摩尼跋陀羅、布嚕那跋陀羅、半隻迦、沙多祈哩、醯摩縛多、毗灑迦、阿吒縛迦、半遮羅等夜叉八大將。

經典中常述及身為正法守護神之夜叉。如葯師如來本願經載,宮毗羅、跋折羅等十二夜叉大將,誓言護衛葯師如來本願經之受持者。據陀羅尼集經卷三載,達哩底啰瑟吒等十六大葯叉將(即般若十六善神),願護衛念誦『般若波羅蜜』者。據大毗婆沙論卷一八○載,兩國交戰時,由護國葯叉先行比斗。據孔雀王咒經卷上載,鉤鉤孫陀等一九七名夜叉住於諸國,降伏怨敵。然經典中亦述及為害眾生之各類夜叉。據大吉義神咒經卷三載,諸夜叉、羅剎鬼等,常作獅、象、虎、鹿、馬、牛、驢、駝、羊等形象,或頭大而身小,或赤腹而一頭兩面、三面等,手持刀、劍、戟等,相狀可怖,令人生畏,能使見者錯亂迷醉,進而飲啜其精氣。南本涅盤經卷十五、觀佛三昧海經卷二等亦載有該類夜叉之可怖形狀,彼等即為奪人精氣、啖人血肉之獰惡鬼類。

夜叉之梵語yaks!a,語根為 yaks!,有尊敬、祭祀、躁動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類。故注維摩詰經卷一,將夜叉譯作貴人;慧琳音義卷二十三,稱夜叉為祠祭鬼,謂印度民間常祭祀夜叉以求福。於印度神話中,夜叉則為一種半神之小神靈。有謂其父為補羅娑底耶,或迦葉波,或補羅訶(梵Pulaha ),或謂系由梵天腳中生出者;其母系財神俱毗羅之隨從,或為毗濕奴之隨從。於密教中,據大日經疏卷一載,密跡力士為夜叉王,稱為金剛手,或執金剛。〔長阿含經卷二十、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起世經卷六『四天王品』、立世阿毗曇論卷一、卷四、大唐西域記卷三迦濕彌羅國條〕(參閱『多聞天』2331)

二、「夜叉」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其中是指一類半神,財神俱毗羅的侍從,守護其在吉羅娑山的園林和山中的財富。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為生主補羅底耶所生,或生於大梵天的腳掌,雙方通常相互敵對。佛教所說,「夜叉」為北天王毗沙門的眷屬,為天龍八部眾之一

三、夜叉的解釋
1、梵文譯音。亦譯作「野叉」、「葯叉」、「閱叉」、「夜乞叉」等。佛經中指一種惡鬼,列為天龍八部神眾之一。《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注》:「[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2、比喻丑惡凶暴的人。
3、「夜叉」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四、夜叉(YAKSA)是梵語的音譯,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的意思,
《玄應音義》卷三中說:夜叉被譯做「能噉鬼」,是指它會吃人,還會傷害人。
在《法華玄贊》卷二中也說:「夜叉,體形勇健,在空中飛騰,躡地而行,類似諸羅剎。」
另外,《注維摩經》卷一中說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也是我們常聽說的「天龍八部眾」的一員。不只是陰曹地府的鬼卒,也是四海龍王的巡邏兵——巡海夜叉。
夜叉是統稱,實則是種族名稱。
夜叉的等級屬於半神級,是能吃鬼的神,但由於此行徑過於偏激凶惡,所以常被世人認為是一種窮凶惡級的鬼怪。
由於諸多限制,夜叉無法達到全神的等級,等級高一些的,擁有悟性的,皈依佛法的,就屬於神的侍從;等級低一些的,沒有慧根的,冥頑不靈的,就成了惡鬼。
也正是由於良莠不齊的緣故,不了解真相的人往往會認為夜叉都是凶惡的。
而且,為了體現夜叉的庄嚴法象,能在寺廟壁畫,塑像中出現的夜叉基本上各個面貌猙獰。因此,夜叉也就成了凶惡的代名詞。
實際上,夜叉也是佛教護法神,素有惡名的夜叉卻是佛教的護法神「天龍八部」中的一部,除了守護諸天諸神外,夜叉尤其守護在北方,是北方天王毗沙門天的手下。

⑷ 在神話體系中夜叉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起源

隨著電影《哪吒》的火爆,巡海夜叉又一次成為令大家記憶深刻的神話形象,其實從各版本的《西遊記》大流行時,夜叉就已經成為了神話中反面人物里一種不可或缺的形象。那麼夜叉到底是什麼?這種神話形象又是怎麼來的呢?

還有的形象中你會看到它背上有翅膀一樣的"魚鰭",其實在印度神話中,原本就有空行夜叉和地行夜叉兩種,空行的本就長著一對翅膀用以飛行,身體會在紅、黃、藍三色中隨機變換,頭會在人、牛、馬中變換,對待人類比較喜歡惡作劇。地行的則醜陋至極,眼睛一個長在頭頂上一個長在下巴上,鼻孔也一個朝天一個朝地,有時還能伸出臉龐,有時又縮入臉龐內,可以說不僅醜陋,而且令人惡心。在受點化之前,地行夜叉是喜歡害人的。

雖然在其最初形象中陸、空都有,唯獨沒有"海行夜叉",但咱們神話中其實把陸空兩種形象融合了,並且只有海夜叉。其實這一形象存在的必要性在於,咱們神話中"非黑即白"的兩大陣營形象太多,需要幾個像夜叉這樣的,身份既是神仙里的官兵,長相又一點兒都不正義,除了忠實的完成龍王的命令外,其他不設置任何優點,這就促成了作者想要的結果,即哪吒打死它違反了天條,卻又不被人們所憐憫,不會因此而覺得哪吒太狠。

⑸ 古代印度佛教中夜叉有什麼來歷

夜叉: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多變且反差極大,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⑹ 夜叉是什麼東西

【幾種含義】
夜叉是梵文「Yaksa」的譯音,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若從音譯上來看,它又被譯成「葯叉」、「閱叉」、「夜乞叉」等。其有如下意義:

●佛教天龍八部神眾之一。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的的眷屬。他們住於地上或空中,性格兇悍、迅猛,相貌令人生;母貧父富,所以生下來就具有雙重性格,即吃人也護法,是佛教的護法神。

●夜叉鬼,陰間獨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間傳說里陰間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畫里的夜叉的頭部如駝峰狀,無發,手持鐵叉,面猙獰可怖。

●比喻丑惡凶暴的人。

⑺ 夜叉是什麼意思 夜叉的幾種含義指的是什麼

夜叉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用母夜叉這個詞來形容脾氣火爆的女性。但是細說起來,夜叉”究竟是什麼,很少有人能夠解釋清楚。其實關於夜叉這個詞,最早來源於印度,其中大有典故。

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梵天腳掌生出,但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害人的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稱為真誠者”。夜叉形象多變,有時被描述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女性夜叉被描繪為帶有快樂的圓臉和豐滿的乳房與臀部的美麗年輕女子。

有一天,佛陀講了這樣一件事。說,往昔,有一個夜叉,形狀長得很矮小,身上的顏色特別難看,臉長得又黑又丑。這一天,這個夜叉心血來潮,跑到了帝釋的寶座上。帝釋,原是摩伽陀國的婆羅門,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勢,自然身相美麗端莊,天人尊敬。因此,這個夜叉突然跑到帝釋的寶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諸多天眾看了,當然便很討厭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惡語地勸夜叉下來,最後越說嗔恨心越大,用種種方法毀罵這個夜叉。

說來也怪,正在這個時候,大家發現這個夜叉越挨罵,他的惡相越減少,而善相卻越來越增加,個子越來越高,顏色越來越鮮麗。這可真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於是諸天便來到帝釋面前,把這個情況匯報了一下。帝釋聽了,便來到寶座前,很謙虛地對這個夜叉說:大仙啊,我是帝釋!”於是自稱了三遍,那個夜叉便漸漸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帝釋對眾人說:從今以後,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惡人面對自己時,也不要生嗔恨心。”佛陀非常贊嘆帝釋,並鼓勵弟子們向帝釋學習,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這就是歷史中夜叉的由來,主要是代表著不好的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詞語,我們只是使用,但是卻沒有深度了解其背後的含義。下次再遇到類似的詞語,不妨多看下趣聞解密,也許你會知道更多有趣的故事。

⑻ 什麼是夜叉

夜叉是佛教中的護法,在印度語里是YACHI,喜歡吃人,但也是護法。
可以在佛教的經典中找到: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崐「夜叉」是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崐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崐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崐是「維護眾生界」。

所以現在母夜叉又可以叫餓鬼!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⑼ 「夜叉」的含義

【佛教里的夜叉】 「夜叉」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其中是指一類半神,財神俱毗羅的侍從,守護其在吉羅娑山的園林和山中的財富。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為生主補羅底耶所生,或生於大梵天的腳掌,雙方通常相互敵對。佛教所說,「夜叉」為北天王毗沙門的眷屬,為天龍八部眾之一。 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注》:「[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夜叉八大將】 毗沙門天王管領夜叉八大將以護眾生界。大日經疏五曰:『次於北門當置毗沙門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將:一名摩尼跋陀羅,譯曰寶賢。二名布嚕那跋陀羅,譯曰滿賢。三名半枳迦,舊曰散支。四名沙多祁里。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灑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羅。』 【越挨罵越漂亮的夜叉】 夜叉是八部眾的第三類,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的的眷屬。他們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屬於鬼類。 有一天,佛陀講了這樣一件事。說,往昔,有一個夜叉,形狀長得很矮小,身上的顏色特別難看,臉長得又黑又丑。這一天,這個夜叉心血來潮,跑到了帝釋的寶座上。帝釋,原是摩伽陀國的婆羅門,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勢,自然身相美麗端莊,天人尊敬。因此,這個夜叉突然跑到帝釋的寶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諸多天眾看了,當然便很討厭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惡語地勸夜叉下來,最後越說嗔恨心越大,用種種方法毀罵這個夜叉。 說來也怪,正在這個時候,大家發現這個夜叉越挨罵,他的惡相越減少,而善相卻越來越增加,個子越來越高,顏色越來越鮮麗。這可真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於是諸天便來到帝釋面前,把這個情況匯報了一下。帝釋聽了,便來到寶座前,很謙虛地對這個夜叉說:「大仙啊,我是帝釋!」於是自稱了三遍,那個夜叉便漸漸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帝釋對眾人說:「從今以後,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惡人面對自己時,也不要生嗔恨心。」 佛陀非常贊嘆帝釋,並鼓勵弟子們向帝釋學習,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慈力王血祭夜叉】 有一天,阿難尊者請示釋迦牟尼: 『世尊!喬陳如五位比丘,宿世有何因緣,能在世尊剛開悟時,首次聽聞佛法而優先悟入實相的道理呢?』 於是,世尊說了一段因緣故事: 『有一個大國的國王叫慈力王,是位心存慈善、好為施捨、賑貧救難、愛護百姓的國王。慈力王以仁義、慈善之法教誨臣民,因而國家昌盛、民風純正。眾官員們盡心輔佐治理國家,百姓們盡力耕作,全城百姓安居樂業,到處是繁華的景象。慈力王執政以來,大興德政,不僅深受百姓愛戴,他的慈善之心也感化鬼神。 那時候,有五個晝宿夜行的夜叉,專靠吮飲人類的血液來生活。但是,在慈力王統治的地方,人人行善護生,邪惡鬼祟無法靠近他們,更不敢吮吸這些人的血漿。 這五個鬼夜叉因為沒有人血可飲,已經餓得奄奄一息,掙扎著四處游盪,企圖僥幸覓食,苟延殘喘。 一天,這五個飢餓的鬼夜叉游盪到慈力王的王宮,跪倒在慈力王的腳下,乞求著說: 『我們這種陰鬼,只有飲食人的血漿,才能維持活命。但是,由於大王的慈善教化,人們都遵守十善戒,有護法神護身。我們不能也不敢靠近他們,當然就吸吮不到他們的血漿。我們已經餓得難以行走,奄奄待斃。再這樣求食不得,只有死路一條了。大王一向以慈善治國,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我們餓死嗎?』說完,這五個夜叉涕淚俱下,哭的匍匐在地上起不來了。 慈力王聽了他們的話,又看到他們個個精疲力竭、憔悴不堪的樣子,側隱之心油然而生,垂憐之情難以抑制,毅然拿起一把刀子,在兩條腿上刺破五處,鮮紅滾熱的血液汨汨流出。 『你們餓了吧!我將我的血液布施給你們,希望你們可以免於飢餓之苦。』留著血的慈力王慈愛地對他們說。 這時,五個夜叉急忙用僅存的力氣爬起來,往慈力王身上爬過去,有的張開大口去承接熱血,有的用碗盛著痛飲。飲了人血之後,夜叉們馬上恢復元氣,欣喜若狂,個個挺著圓鼓鼓的大肚子,脆拜在慈力王面前,致敬謝恩。 夜叉們紛紛說道:『永世不忘大王救命之恩,若有差遣,願效犬馬之勞。』 慈力王瑤了搖頭,擺了擺手,對夜叉們說:『如果你們喝足了血,活了命,從今以後,也應該受持十善戒法。我今生能將熱血布施給你們,我就很高興了;將來我若能成佛,一定要用法身來幫助你們,戒除你們的三毒慾念,救度你們脫離生死輪回。』慈力王發了這樣一個大願。 這五個夜叉聽了之後,歡喜踴躍的拜別而去。 『世尊,』阿難聽到這里,問道:『那後來呢?』 釋迦牟尼佛微微笑:『那時候的慈力王就是現在的我!現在的喬陳如他們五位比丘就是當初的那五個夜叉。因緣果報就是如此啊!』 聽完佛陀的開示,阿難尊者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陰間的夜叉】 國古代筆記小說《傳異記》中有關於夜叉的記載。 而這個夜叉乃是鬼界獨有的鬼怪生物,據說他經常在空中飛行,吸吮人的血肉,由於長期生長在陰間,所以夜叉一般都擁有對黑暗環境很強的適應力。 【聊齋—夜叉】 《聊齋—夜叉》 廣東有徐姓經商者,嘗出海經商,遇風,飄行月余,舟沒於不知名何地,船上一幹人不知去向。徐登岸後躲在草叢中,有人聲作鳥語,呼嘯而過。忽一狀如夜叉者突入草叢,見徐色喜,乃上前負徐而去,藏徐於某洞中。蓋夜叉碩大而壯,徐奈何不得,遂聽之。及至洞,夜叉去而復返,攜食物、水來。遂與徐交合,蓋母夜叉也。由是徐居洞數日,唯夜叉出外尋覓食物與徐,夜則與徐同眠。居無何,徐跡漸露,一日,夜叉出,有數母夜叉入洞欲劫徐,強徐交,徐方惶恐間,唯受其(男女男)耳,夜叉忽返,力戰群女叉而卻之。於是夜叉攜徐出,與族人見,遂不惡徐。徐有醫術,已而漸習鳥語,與族人診病焉,後以活數人而名聲大嘈,四方視病者甚伙(誰說中醫是偽科學?),夜叉與有榮焉,遂無人敢凌徐。居數年,一日秋風起兮,徐有思鄉之感,欲歸。適有中國船泊於近地,徐即攜夜叉並二子登船。時西南風急,船行十數日抵粵。徐登岸後即攜妻同子見父母,時翁姑方在堂,見媳與孫驚怖走,蓋疑是夜叉來。徐乃溫言釋之,尋亦漸安。後徐二子漸長,孔武有力,四方聞名,中武舉,官至游擊,率師平湖南苗亂,其母亦披掛上陣助子,帝佳其壯,有旌節雲。

⑽ 《水滸傳》中孫二娘的綽號叫母夜叉,「夜叉」這個詞是從哪來的呢

說起夜叉,中國人一般都會想到面目猙獰、恐怖的半神半魔,發展到後來為了形容一些女性脾氣暴躁讓人害怕的時候就在夜叉前面加上一個性別,即母夜叉。實際上這個詞最早是從印度流傳到國內的。




夜叉的形象已經不僅僅用來形容人的脾氣、外貌,其也是很多中國神話故事裡的角色。在我們熟知的小說故事《封神演義》里就有巡海夜叉這樣一個形象。巡海夜叉是東海龍王的部下,也是玉帝欽點的正經神仙。他曾在哪吒鬧海的時候與哪吒爭辯過,最終因為其法力及兵器不如哪吒被哪吒殺害,不過這個角色後來也重新回歸天庭了,並被冊封為“大禍星”。

除了《封神演義》里有 夜叉,《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著作中也有夜叉的出現,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答案與圖片侵刪。

與古印度佛教里夜叉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59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4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5
中國去巴域怎麼走 瀏覽:387
中國石化加油站如何開發票 瀏覽:529
在英國讀什麼最賺錢 瀏覽:357
中國女排奪冠評分是多少 瀏覽:299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麼地方玩 瀏覽:525
印度芋頭怎麼炸好吃 瀏覽:853
伊朗宗教集會什麼時候 瀏覽:3
越南哪裡買工業設備便宜 瀏覽:118
巴厘島6個人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907
緬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瀏覽:123
惠普中國官網是哪個 瀏覽:173
為什麼說咖啡是起源於義大利 瀏覽:175
台灣什麼時候屬於中國的 瀏覽:869
中國糧倉儲備糧食夠中國人吃多久 瀏覽:741
中國到哪裡到國外是最遠的 瀏覽:669
越南為什麼不改回小面額貨幣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