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恆河古城
恆河,相傳發源於西藏阿里的神山崗仁波齊,河水流經印度中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瓦拉納西。瓦拉納西是一座聖城,是印度教徒的朝聖之地,然而,卻又有那麼幾座清真寺,擠滿了虔誠的穆斯林。作為聖地,各地的印度教徒從四面八方過來朝聖,其中儀式便是恆河凈身。幾千年來,印度教徒一直沿襲著恆河凈身的傳統。印度教信仰三大神,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之外,還有幾萬個神靈。蛇、猴、牛,象,各種動物,都被作為神靈崇拜。除此之外,還崇拜代表生殖的林伽和尤尼。印度教如今在東南亞也有不少信徒,我去過柬埔寨暹粒,見到不少印度教寺廟和印度教徒,吳哥窟及眾多古寺廟還遺留著不少林伽和尤尼的遺跡。印度教的前身為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是古代雅利安人創造的宗教,源於古代雅利安人的祭祀儀式和吠陀。吠陀是宗教儀式當中的禱告文和贊美詩,吠陀從初始的原始祭祀到後來集合了宗教思想、哲學思想和文學,成為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和文學的基礎。吠陀沒有文字記載,甚至古印度的歷史也沒有文字記載。吠陀和歷史的傳續通過口口相傳,一代傳一代。婆羅門教的祭祀們早期一直創造吠陀,到後來創造的足夠多了,其中一些好的吠陀被保存了下來,成為固定的吠集,祭祀的時候祭師只需選擇其中的吠陀進行祭祀和祈禱。
清晨時分,我從客棧出來,穿過幾條巷道,拐過一處破舊的土墩,來到一處開闊處,恆河展現在眼前。河水與遠處的天空交相輝映,天河一色。恆河的這一邊緊靠居民區,河岸上建築鱗次櫛比,底下的台階鋪向河灘,我沿著台階走下去,河邊是一段很長的路,一眼望不到盡頭。路上每隔一段設一處Gate-碼頭門。河岸上房屋的朝向都面向恆河,其中不乏聲勢浩大的建築,顏色各異,還有很多宏大的城堡,這是英治時期印度各地封建諸侯王建造的。作為一座古聖城,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封建領主曾在瓦拉納西建了城堡,這些城堡大多矗立在恆河邊上,使得如今恆河邊上的建築美輪美奐。一位身材苗條的婦女,穿著一身紅綠相間的鮮艷紗麗,全身濕漉漉的從河裡走上來,她剛在河裡沐浴完。台階上坐著一位皮膚黝黑的男子,兩只溫順的綿羊在他身邊走動。又見各色人等,牛羊,千奇百怪的建築,滿滿一幅異國風情。河上有很多小舟,有些是渡河的,有些是遊船。河裡很多人沐浴。小孩從台階上跳入河裡,僧侶在河裡祈禱。人們在河裡洗澡、刷牙、洗臉、洗頭發,婦女在洗衣服。邊上一排人在河邊排的整整齊齊的理發。有一個很小的孩子,哭著被媽媽抱在河裡沐浴。所有景緻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苦行僧。長長的頭發,臉和上身塗了白粉,脖子上掛了一竄竄佛珠、神像、瑪瑙。一些僧侶盤腿而坐,巋然不動。河岸一處,整齊的擺著十幾張像床一樣的攤位,床上撐著遮陽傘,攤主給信徒做一些簡單的儀式。走到另一處地方,一群小孩在玩耍,我走到孩子中間,幾個孩子好奇的眼神獃獃的望著我這個外國人。
清晨過後,人越來越多,遊客、小販、苦行僧,牧師,恆河邊上好不熱鬧。我沿著一處寬闊的台階走上去,兩邊五顏六色的建築,我穿過一處小小的菜市場,到了古城區。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男人大多穿的是僧袍,頭上裹著冒巾,那冒巾的樣式,跟新疆出土的壁畫上描繪的兩千年前西域印歐人戴的冒巾一模一樣。街上的女人若不是穿著僧袍的,便穿紗麗,額頭上點了一個圓點。馬路邊上,坐著一群僧徒在化緣,她們並不主動的乞討。路邊的房屋鱗次櫛比,大多比較陳舊,五顏六色。馬路是水泥鋪就,有點破舊,路邊不少水溝。街上商鋪林立,出售紗麗、絲綢布料、神龕、神像,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具。還有小吃攤,說不出名稱的印度小吃。
街上很多印度教徒,他們來自印度各地。但讓人驚詫的是,偶爾會遇到一些穆斯林。古城的生活古老而緩慢,街上走著,忽見路人都朝一處天空望去,幾個年輕在屋頂,用竹竿向前擺動,原來有一隻大鳥卡在屋頂交叉的電線上,他們用竹竿去救那隻鳥,最後成功救了大鳥,放飛了。
古城遍布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寺廟佛塔,不過大多已經不具備實際用途,只有少數的寺廟還在使用。其中一座較大的寺廟,香火鼎盛,擠滿了教徒,需要排隊進去,隊伍傍邊還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守著。另一座寺廟,廟里矗立塔,塔頂用黃金壘砌。金頂寺廟的傍邊,竟然有一座清真寺,很多穆斯林在朝拜,瓦拉納西名副其實是一座宗教包容的聖城。逛過幾處寺廟,竄進了附近的巷道,身邊一群人們抬著屍體一路吆喝著小跑過去。屍體躺在木板上面,上面裹著金色的褥子。我沿著他們的路線,走到恆河邊的聖壇,前方飄來一陣陣焦味,聖壇用於舉行喪葬儀式。聖壇附近堆了一地高高的木堆,這些木材是用來燒屍體的。喪葬儀式過後,人們把屍體抬到河灘火葬堆里焚燒。除了焚燒人的屍體,還有牛的屍體。焚燒完過後,遺骸掃進恆河裡。焚屍的火稱為聖火。恆河邊上有多處聖壇,大概都聚在某一個范圍之內。兩千年來,這樣的喪葬儀式一直進行著,人們習以為常。焚藏堆附近的河域,印度教徒若無其事的沐浴。對於恆河的骯臟,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屍體殘骸仍進了河裡,很骯臟。事實上,屍體焚燒過後變成有機物,在水裡是魚類生物的食料,加上恆河是流動的活水,殘余物並不會堆積在一處。而且,河裡沒有垃圾,沒有塑膠袋、塑膠罐等不分解的垃圾,因此恆河並不臟。 火葬儀式是開放的,不少遊客就近觀看,有一些印度人走到火堆中間,甚至如果你願意,可以走到屍體旁邊駐足欣賞。好奇如我,也只挺著膽子從焚燒場邊上繞了過去。焚燒場附近有一座古塔建在了河灘上,基座浸在水裡,古塔看起來像是一座寺廟遺址的一部分,可能寺廟毀壞了,剩下古塔。古塔構造奇特,由一座座小小的塔狀結構組成,每個小塔都雕刻有花紋,建築圖案、形象老虎的壁雕,還有完整的動物雕塑,只是看不出是何種動物。塔對面的岸上有一處遺址,一座長方形的坑,坑沿鋪了台階,看起來像是舉行某種宗教儀式的場所。其實,河岸上的有很多大大小小寺廟,有一些還在用,一些已經荒廢。這些大大小小的寺廟,與房屋建在一起,感覺像嵌在建築里。有一些建築的牆面比較大,都畫上了宗教圖畫,甚至是連環畫,印度教的神、佛、圖騰,宗教儀式。傍晚時分,我又返回古城曲伸縱橫的巷道里,無意中又走到一座廢棄的印度教寺廟,廟里有一座精雕細刻的古塔,塔看起來宏大,塔面雕刻了上萬尊神像。整座寺廟很破,裡面的牆體搖搖欲墜,但這座塔完好無損。幾個住在寺廟傍邊的孩子,跟著我進了寺廟,其中有個小孩英語很好,還主動跟我聊天。夜幕降臨,我走出巷道,回到恆河邊,河岸路燈明亮,一處碼頭在舉行一種夾雜宗教的表演節目,聚集了很多人,我擠不進去,遠遠的看見台上載歌載舞,節目完了。有人拿著蠟台故意給遊人做一些宗教儀式,借機收費。我慢慢步行回客棧,欣賞著恆河夜色。路上見一外國女子獨自一人,脫了鞋悠閑的坐在河邊台階處寫東西,想必是游記之類的。 走回客棧,見對面的餐館聚了一些西方人在喝酒聊天。經過了一整天的游盪,腦海里帶著一幅幅異國風情畫面回房休息。
第二天起了大早,喝了杯印度奶茶,隨後到恆河邊上漫步。見一家開放式的花園餐吧,餐吧在地勢高處,有一視野開闊的露台。我點了杯拿鐵,20多元,在這算事比較高的消費。露台一張桌上坐著一位年輕美女,打扮很精緻,皮膚白皙。有一種說法:長的白一些的印度人是屬於高種姓的,低種姓的一般都比較黑,我無法印證。然而我在瓦拉納西所見,印度人的膚色大多非常黑,從膚色上來說,不亞於非洲黑人。但就五官和輪廓而言,誠然與黑人不同人種。如今的印度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雅利安人屬於印歐人種。距今三四千年前,雅利安人的一支從中亞地區遷徙往印度次大陸,直到恆河流域,具體位置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北部,印度南部的印度河流域,依然住著土族印度人。古印度的地域范圍要比現在大得多,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孟買和尼泊爾。英國人統治後期,印巴才分離成兩個國家。印歐人的另一支遷往伊朗高原,稱為波斯人,建立了強大的波斯帝國。雅利安人和中亞波斯人是同宗。古代雅利安人操印歐伊朗語,印歐伊朗語是一個大的語種,包括今天的英語、拉丁語、印度語和阿拉伯語。有一位語言學教授,舉了個例子證明印度語和英語是同宗的。我們平時都會說一句古印度語,阿彌陀佛,印度語為」amitaf」 , 意思是無量壽佛。a是前綴,代表不可可度量,類似英文的atypical,acentric. mi意思是量度、測量,對應英文的measure,measuable. 雅利安人後來侵佔了印度次大陸,成為了統治階層,為了統治印度原始部族,發明了婆羅門教,並建立了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種姓制度一直沿襲至今。婆羅門教演變為印度教,印度教衍生出佛教和耆那教。
餐吧露台,右前方稍遠處的河灘上有一位印度苦行僧,看起來像是位長者,白發稀疏,辮子及腰,下頷長長的白須,赤裸著上身,下身披了一條僧褲。見他雙手舉天,做著古老的祈禱儀式。露台的左側有一棟建築物,很大的陽台,一群人在陽台上練現代瑜伽。我在餐吧一邊悠閑的喝著咖啡,一邊計劃接下來的行程,並在印度鐵路官網定了車票,原來外國人可以直接在官網訂車票,不需要經過某寶的代理,省卻了手續費。印度的火車單獨設立外國人車票,屬於高價票,買不到普通車票的時候,可以買外國人車票。印度人口眾多,火車是印度人主要出行的交通工具,因此買不到普通票的情況很正常,但外國人車票是預留的,通常都能買到。當天下午離開瓦拉納西,由於趕時間,幾乎在古城迂迴曲折的窄巷裡迷路,好不容易走出大路。路口外停放了很多突突,一個人把我引到一部突突,這人不是司機,好像是突突「代理人」。這一路古城到火車站的突突之旅,讓我真切的好體驗了一把印度交通狀況。主幹道擠滿了汽車、突突、單車、行人,人們毫無相讓,互相擁擠。眼看無法挪動,司機突然擠向一條小巷,司機誠然是本地人。繞道了小路,又遇到擁擠,繼續繞道。司機一路上開的極快,完全不顧巷子的行人和小孩。更有甚事,一條巷子竟然被邊上人家塔了個大大的帳篷,也不知道干什麼用,硬生生的佔了道,只留了一點空間給行人通過。饒經了無數羊腸小道,眼看勝利出逃,卻遇到路口一家零食店准備更換門口的路燈,眼睜睜的看著兩個工人慢悠悠的架梯子、更換路燈、收梯子,活生生沒把我氣暈。這一路的見聞,讓我體驗了印度人深入骨髓的不抗爭精神。幾千年來,印度人大多時候都是被統治階層,古波斯人、希臘馬基頓的亞歷山大、阿富汗的穆斯林直至後來的英國人,都曾在印度歷史上扮演著統治者角色。印度人虔誠的宗教信仰追求內在世界,心甘情願被統治。總之外族人統治的是外在世界,統治不了內心世界。
② 為慶祝大壺節,印度兩百萬人聚集恆河「洗清罪孽」,當地還有哪些奇葩習俗
印度當地還有很多的奇葩習俗,比如廁所是露天的,他們會在恆河裡洗澡,以及印度人吃飯是用手吃的,等等。
印度人即使沒有圍欄也可以上廁所。在此之前,印度原本是一個沒有廁所的國家,因為在印度教的認知中,廁所是很臟的地方,無法建造。然而,在21世紀,廁所的缺失意味著文明沒有進步。現在印度的廁所覆蓋率高達98%,但那些廁所都是開放式廁所,大部分都是隨機建在路邊的。很多男生直接在路邊上廁所,我們這些遊客自然接受不了。不僅氣味難聞,眼睛也受不了啊。
印度人很榮幸能夠在恆河中沐浴一次。這樣的文化傳承可以體現出印度人對宗教文化的虔誠信仰,也是渴望凈化靈魂、純潔的信徒的美好願景。在恆河沐浴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印度人來到恆河畔的瓦拉納西,這里被認為是印度教的聖城,是濕婆接收來自天堂和土地的水的地方。
印度人,無論貧富,都對在恆河洗澡充滿期待。印度人可以一輩子不結婚,但是不在恆河洗澡就活不下去。恆河兩岸有無數的寺廟和宗教聖地,印度教徒相信喝恆河水可以延年益壽,在恆河洗澡可以洗去一生的罪惡。每天都有幾十萬人在瓦拉納西的恆河邊洗澡,這只是平常日子的數據。如果他們趕上大壺節,人數會超過百萬。大壺節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集會,也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
③ 印度恆河裡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浮屍
恆河被印度人認為是凈化女神的化身。曾有人說過恆河的水撈上去一個月都可以喝。因此好多人死後吩咐家屬死後將自己骨灰灑在恆河上,沒錢的就只好把屍體扔入河裡喂魚,還有人直接跳河淹死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孽。
科學家也證明恆河裡的確有殺死細菌的放射性物質。所以所有印度人都覺得即使有屍體在恆河,其水源依然是神聖而干凈的。
無數印度教徒,千里迢迢來到瓦拉納西,就為了浸身於河裡沐浴,尤其一年一度的沐浴祭祀,更是人潮洶涌。他們深信恆河聖水能洗脫一生犯下的罪孽與病痛,靈魂因此純潔而升天。
有些自知來日無多便來這里等待死亡。也有死後家人將遺體運來此處火化,骨灰撒入河裡,讓靈魂修成正果,從此超生。火化要有錢買木材,沒錢的就只好把屍體扔入河裡喂魚,草草了事。
在印度,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懷有 4 大樂趣:
敬仰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恆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Varanasi)聖城。
恆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兩岸人民,加上他們虔誠的宗教信仰,被視為「聖河」,將恆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誠地敬仰恆河。
據說是起源於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恆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恆河,為人類造福。
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
從此,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④ 各宗教的聖城都是哪裡
猶太教,基督教:耶路撒冷作為二者共同的聖地。
伊斯蘭教:第一聖地為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為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全世界穆斯蘭朝拜的中心。第二聖地為麥地那,第三為耶路撒冷。
佛教的聖地有: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的藍毗尼園。佛陀成佛的聖地印度的菩提伽耶城。以及佛陀涅槃的地點,拘屍那城。
印度教的聖地有:北印度的貝勒那斯等。
⑤ 世界上著名的宗教聖地有哪些
感謝神!
有三大宗教聖地。
1.伊斯蘭教:
(1)「麥加」位於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麥加也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穆德」的誕生地,克爾白神廟即坐落於此。世界各地的伊斯蘭教徒每天的禮拜活動,都是頭朝著麥加聖地進行的。
(2)麥地那(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境內西部賽拉特山區)和耶路撒冷兩地也是伊斯蘭教的重要聖地,與麥加合稱三大聖地。麥地那,是穆罕穆德受迫害而逃離麥加後移居之地,穆罕穆德的墳墓即位於此;而耶路撒冷則流傳著佳話,稱穆罕穆德升天後已前往神靈之處。
2.基督教:
(1)基督教的第一聖地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耶穌被處刑後復活之地,與基督教的信仰有著深厚的關系。 因為所羅門神殿(又稱「第一聖殿」,是《聖經》記載的一個建築物)遺址位於此,所以耶路撒冷也是猶太教的聖地。
(2)耶路撒冷、梵蒂岡、聖地亞哥(西班牙)是基督教的三大聖地。位於義大利羅馬市內的梵蒂岡是擁有羅馬教皇廳的世界最小的國家。十二使徒中的雅各之墓被發現於聖地亞哥,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巡禮者來到聖地亞哥巡禮。
3.佛教:佛教的四大聖地為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屍那羅。位於尼泊爾南部的藍毗尼是釋迦牟尼的出生地;位於印度的菩提伽耶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之地;位於印度瓦拉納西的鹿野苑是釋迦牟尼最開始說法之地;印度東北部的拘屍那羅是釋迦牟尼入滅之地。
⑥ 印度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1、孟買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美麗的海灣」。
景點:象島, 象島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 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
景點:印度門 ,位於印度城市孟買的阿波羅碼頭,面對孟買灣,是一座融合印度和波斯文化建築特色的拱門。
2、新德里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印度北部,東依亞穆納河,東北緊連德里舊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景點:古城堡,古城堡聳立在野外的一片綠色之中,在德里歷史悠久的地方。古城堡是長方形的建築。
3、瓦拉納西
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該市已成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聖地。
4、克久拉霍
印度中央邦城市,克久拉霍在印度的寺廟建築上始終保持著獨一無二的地位。該地區有大量的婆羅門教及耆那教寺廟,它使人能夠從那些獨特的建築和輝煌的雕刻中領略10世紀昌德拉文明鼎盛時的風采。這些雕飾把神話題材和世俗題材,尤其是性愛題材融為一體。
5、阿格拉
阿格拉是印度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為外國遊客到印度游覽的首選之地。現在遺留著許多歷史性的建築物,其優美為世間罕見,蜚聲世界的泰姬陵就在這里。
景點: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皇帝沙賈汗為愛妃泰姬•瑪哈爾所造的陵墓。凡是見過泰姬陵的人,都被它那潔白晶瑩、玲瓏剔透的身影所傾倒。
⑦ 我們國家有一個世界公認的聖城,究竟是哪個地方
聖城就是指那些帶有神秘感,同時給人感覺非常神聖的城市。在世界上一共有四個世界公認的“聖城”。而中國也有一個城市位列其中,那就是河南洛陽。
之所以稱為聖城,是因為這座城市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而在眾多洛陽人看來並不僅僅是這樣,洛陽是很多人心中的凈土,也是很多人生活了一輩子的家鄉,在他們心中洛陽是根。
現在的洛陽已經發展十分迅速,是旅遊的一個很好的選擇。根據統計,洛陽每年的遊客量都能達到8000萬人次以上,也可以看出洛陽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城市。相信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洛陽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祖國也會越來越繁榮、富強。
⑧ 印度的旅遊業十分發達,印度有哪些著名景點
印度是世界上第七大國家,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喀拉拉邦的熱帶綠色植物,從神聖的恆河到塔爾沙漠的沙漠,超過10億居民,分為2000個民族和200多種語言。和小編一起看看印度有什麼有趣的景點。
10.喀拉拉邦河,喀拉拉河是瀉湖和湖泊的鏈條,與阿拉伯海岸的喀拉拉河平行,喀拉拉河是包括螃蟹、青蛙、泥漿、水鳥、水獺和烏龜等動物在內的許多獨特水生生物的故鄉,今天遊艇旅行是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
⑨ 去印度旅遊,哪些城市不可錯過有何好玩的
印度很精彩,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城市。如果你准備去印度旅遊,下面10座城市不容錯過。
1, 瓦拉納西
斯利那加位於印控克什米爾,曾經是莫卧兒帝國的夏都。這里的達爾湖、貢馬等地都非常漂亮,如果來到這里的話,入住船屋也是必須的體驗。
⑩ 新耶路撒冷是什麼意思跟耶路沙冷有什麼關系
新耶路撒冷,也被稱為上帝的上帝龕,聖城,上帝之城,天國,四方之城以及天堂耶路撒冷,字面意思就是人間天堂。在聖經中有幾個地方提到過,但是在啟示錄21中,它幾乎是最完整的描述。
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聖地。城圈面積約1平方公里,劃為4個區。
新耶路撒冷,字面意思就是人間天堂,就是一個宗教聖地。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地方,和耶路沙冷一樣,不過是表述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