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為什麼這么自信
個人覺得是因為印度是一個有信仰的國家,有信仰的人有靈魂有寄託,當然自信啦!
不過說到印度電影,我還是很喜歡寶萊塢的電影的,起碼他們是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去思考這個國家有哪些弊端,然後通過電影喚醒新一代的印度人。
個人覺得非常值得一遍又一遍觀看的有以下幾部,推薦給大家: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還有今年的新作《摔跤吧 爸爸》。
2. 請問如果打算用5萬美元買車的話. 可以買到什麼車` 我在新墨西哥!
成功的快餐連鎖店,僅在2002年10月份一個月的全球銷售收入就達35億美元。麥
當勞同時也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全球性的快餐服務零售品牌。從1990年第一家
麥當勞公司在深圳開張至今,麥當勞在中國74個城市已經擁有500多家快餐連鎖
店。2002年,北京麥當勞公司在中國餐飲業500強企業中排名榜首。實施全球營
銷必須處理好全球化營銷和本地化營銷的關系。麥當勞公司是如何做的?
一、全球化營銷
在全球化營銷方面,麥當勞公司主要是在統一的經營原則的指導下,通過統
一的品牌形象、標准化的分銷管理來獲取規模效益,降低營銷成本。
在追求品質(Q)、服務(S)、清潔(C)、和物有所值(V)的經營原則的
指導下,麥當勞公司在營銷時使用了她全球統一的品牌名稱和品牌形象。麥當勞
公司正是通過其產品、分布在全球的訓練有素的員工、人物偶像及游樂場、麥當
勞店的實體設施、口碑、廣告展示著麥當勞的品牌形象——顧客腦海中形成的對
麥當勞的產品和服務的印象,那就是:高品質的產品、方便快捷的服務、清潔溫
馨的進餐環境與氛圍。
在分銷管理方面,麥當勞公司在全球實行標准化的特許經營,對所有的連鎖
店麥當勞公司強調本部監控,嚴格管理。例如,嚴格規定連鎖店店址的選擇條
件:5公里的半徑范圍內有5萬以上的居民居住,連鎖店必須建於繁華的商業地
段,諸如大型商場、超市、學校或政府機關旁邊等。為了讓品質(Q)、服務
(S)、清潔(C)、和物有所值(V)的經營原則和各項標准在全球每一個麥當
勞公司的連鎖店得以實施,麥當勞公司使用一本長達350頁的員工操作手冊用於
各連鎖店的管理,該手冊對有關食品、促銷、店址的選擇和裝潢、各種工作的方
法和步驟等方面都詳細給出了定性或定量的規定。
二、營銷本土化
快餐業營銷屬於服務營銷范疇。在本土化營銷方面,麥當勞公司因地制宜,
制定符合當地市場的本土化服務營銷組合策略。
1.產品在標准化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本土化。
快餐的核心產品是現場烹飪、調制的食物和飲料。麥當勞公司向顧客提供的
核心食品始終只是漢堡包、炸薯條、冰激凌和軟飲料等,然後根據不同國家的消
費者在飲食習慣、飲食文化等方面存在著的差別稍作變化。正如其培訓手冊中所
說:「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只略微地變動標准菜單」。例如,印度人不吃牛
肉漢堡,麥當勞就推出羊肉漢堡;在中國,麥當勞就考慮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
消費水平等因素,推出了麥樂雞、麥樂魚、麥辣雞腿漢堡、麥香豬柳蛋餐等符合
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的快餐食品。為了降低成本,麥當勞公司還實行了原料生
產、采購上的本土化。北京的麥當勞公司的產品原料有95%以上在中國本土生產
和采購。
2.制定本土化的促銷組合策略。
促銷組合策略包括廣告人員推銷、公共關系和營業推廣。制定本土化促銷組
合策略必須考慮當地的文化、風俗和傳統。麥當勞公司深知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
功,必須入鄉隨谷,獲得消費者的了解和認同,拉近與消費者在心理和文化上的
距離。麥當勞公司的員工都是經過標准化培訓的當地人,本土化促銷主要是通過
在電視、報紙、互聯網上做廣告,廣告的創意手法常常是利用已有品牌視覺要
素——企業標志M的造型,廣告主角都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廣告充滿人情味;其
營業推廣手段常常是利用價格折扣、優惠券和贈品,為消費者送去額外驚喜和愉
悅。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麥當勞公司在2001年末推出了身著唐
裝的吉祥物——小貓,與中國消費者同慶春節。2003年麥當勞公司抓住機會在新
春來臨之即,又推出了「福氣滿滿麥當勞」的活動。從1月15日至2月11日,所有
中國大陸的麥當勞餐廳呈現一派新春景象,麥當勞給顧客提供了新年福飾。這種
新年福飾是由麥當勞傳統的明星產品巨無霸、薯條、蘋果派和可樂等四款產品的
模型組成,這一獨特、新穎的創意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麥當勞傳統美食巧妙、有
機地結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顧客只需在麥當勞餐廳消費15元,就可以3元
換購任意一款新年福飾,人們可以把它裝飾在家中或隨身攜帶,以增添新年氣
氛,所有換購新年福飾的顧客可免費得到麥當勞贈送的只在新年的活動期間發送
的2003年特惠卡一張,顧客持此卡,在中國大陸的任何一家麥當勞餐廳都可享受
到卡中提供的多種優惠。另外,麥當勞公司經常贈送一些新奇獨特的印有麥當勞
金色拱形門標志的玩具和學慣用品,並精心組織各種趣味活動吸引孩子。例如,
為過生日的小朋友舉辦生日晚會。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麥當勞公司的長期承諾和經營宗旨。麥當勞
公司自進入中國以來,一直致力於積極支持本地的多項公益事業。2002年11月20
日,麥當勞中國發展公司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了由全國500多家麥當勞餐廳共同
籌集的善款100萬元人民幣,用於購買《新華字典》,捐贈給貧困地區的12萬多
名小學生,充分體現了麥當勞努力成為所服務社區的優秀公民的企業傳統。
2003年5月13日,麥當勞中國發展公司召集所有麥當勞在中國的網路連鎖店
參與姚明等發起的支持中國紅十字會抗擊非典的公益募捐活動。除了捐贈5萬美
元現金外,麥當勞還為表示支持姚明領銜的此次慈善公益活動,捐助了兩張今年
女足世界盃決賽的入場券,包括往返舉辦國的機票及一雙帶有姚明親手簽字的麥
當勞叔叔的神奇大紅鞋在網上拍賣,上述所得善款將全部用於中國紅十字會的非
典救治和科研工作與提高參加抗非典救護工作的醫護人員的防護。此次活動可謂
開中國公益募捐活動之先河。
3.實行本土化的定價策略。
自麥當勞新CEO康塔洛浦上任後,麥當勞公司在全球的經營戰略轉為謹慎擴
張,提高單店收入。為刺激銷售回升,麥當勞公司實施了自1997年以來最大規模
的降價促銷。在去年9月份,麥當勞推出兩款定價僅為1美元的標准尺寸三明治,
在競爭激烈的快餐業內點燃降價促銷的戰火,但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卻不降反升。
當中國餐飲業由於非典疫情遭受重創,紛紛降價時:全國的麥當勞門店卻對出售
的漢堡和奶製品開始漲價。例如,武漢麥當勞餐飲食品有限公司在後非典時期,
實施露天叫賣、六一兒童節促銷、價格上漲的策略。今年5月28日,麥當勞公司
抓住六一兒童節促銷,開始對武漢市場上的漢堡和奶類製品平均漲價3%,由於促
銷成功,客流量並未受到影響。
4.通過整合營銷溝通,建立起了中國顧客對麥當勞的品牌認同。
所謂整合營銷溝通,是指「對組織或其產品追求一種專一的市場定位理念,
它依賴計劃、協調和整合組織的所有溝通工作來實現。」通過整合營銷溝通,麥
當勞公司拉近了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在顧客的心目中樹立起一個已經中國化的
公司印象,使中國顧客得到麥當勞公司的企業形象信息,從而建立起了中國顧客
對麥當勞的品牌認同。麥當勞公司靈活運用布姆斯(Booms)和彼特勒(Bitner)
的7Ps服務營銷模型來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這里的7Ps是在傳統4Ps的基礎上,
加上參與者(Participants)、實體設施(Physical evidence)、服務過程
(Process Of service assembly)。參與者是指捲入服務產出過程的所有人,包
括員工和顧客。實體設施是指服務環境以及服務的其他有形層面。例如,麥當勞
餐廳內外的實體設施給顧客帶來了清潔溫馨的感覺、輕松的氣氛和愉悅的體驗。
店內隨時保持著潔凈,空氣清新。牆面上,一般掛有各種各樣的卡通、樂園類圖
畫,烘托出了一種輕松氛圍;店內多備有嬰兒椅和小推車,以方便那些帶著還不
會走路的小孩的家庭前來麥當勞就餐,服務很周到細致。服務過程是指為提供服
務而發生的一系列活動及其發生的順序。麥當勞在服務過程中很注意為顧客提供
充滿人性化的增值服務,並處處考慮到顧客和公眾的方便,給顧客帶來精神上的
享受。例如,在麥當勞店,每逢節假日,活潑熱情的年輕女店員無償地教領孩子
們歡快地歌舞場面並不鮮見,而在中國的快餐廳,這樣樂融融的員工與顧客互動
的場面卻難覓蹤影。
加入WTO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加入到全球營銷的行列。全球
化營銷的成功有賴於全球化的營銷思維和本土化的營銷實踐上的成功。上述的麥
當勞公司營銷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參考資料:網上下載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
3. 印度車市連月下滑,為什麼印度人不買車了
在國內市場還在經歷車市寒冬的陣痛時,作為我們的鄰居,未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已經開始出現崩盤的跡象了,他們的車市寒冬相比國內來說更為嚴峻。
中國市場的「車市寒冬」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從2018下半年開始,到如今2019年即將過完,中國車市也未有任何的改變,即便是金九銀十這種旺季,依然也沒能掩飾疲軟的銷量,也就僅僅在國六之前的月份,銷量出現一定的反彈,但是那種反彈是建立在史無前例的終端促銷之上,過了那個月,銷量迅速回落。
4. 印度買車的人在印度屬於什麼收入人群
說起印度,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人多,經濟水平低,的確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整體來說不如我們國家。印度買車還是比較普遍的,有收入水平中等需要用車代步的或者印度富人。
鈴木以生產小車為主,曾經在國內也風靡過一段時光,但是很快就受到國人的冷落,但是在印度,鈴木卻大受歡迎,甚至經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在鈴木店門口排起了小隊,為什麼鈴木這么受歡迎呢?因為印度的道路非常的崎嶇不平,所以需要鈴木這種微型小車,而且鈴木的價格也是非常低,適合印度人民的需要。
5. 汽車輪胎多久換一次
輪胎的更換和年限沒有必然關系。或者說,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周期,還要根據平時的用車情況以及車主們的駕駛習慣,甚至是天氣等多種因素。
(5)印度人自己買車什麼價位擴展閱讀
保養輪胎的方法:
1、檢查胎壓
應經常對輪胎的外觀狀況以及輪輞狀況進行檢查,如發現輪胎出現異常磨損、橡膠開裂、起鼓或輪輞銹蝕、變形等情況,要及時將輪胎卸下並拿到專業的輪胎店進行檢查、更換、修補或廢棄處理,避免行駛中發生危險。
2、胎面異物清理
清理石子等胎紋縫隙夾帶物,尤其是夾帶較大石子行駛中伴有噠噠聲的,如不及時清理又遇到車輛高速行駛時,會大大增加瞬間漏氣的幾率,危險程度不亞於瞬間爆胎。
6. 印度買車的人在印度屬於什麼收入人群
一、印度這個地方的經濟並不是特別的好,如果說印度人擁有一輛車,說明這個家庭屬於中產階級家庭,在當地來說,算是比較有錢的了,因為在印度當地有車的人還是比較少的,這和當地的經濟條件有著直接的關系,雖然印度人在當地領到的工資比較高,但是拿他們的貨幣來換成我們,中國的貨幣和我們中國的工資水平相比還差了很多,所以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消費水平。
所以說印度人如果擁有一輛車的話證明他們的經濟條件非常好,而且在買車的過程當中也是經歷了多方面的考察之後才買的。
7. 印度人自己都不愛吃的粗糖,為何外地人一去就是一大袋的買回來
粗糖是印度的一種傳統食物,它是將提煉出的甘蔗汁反復煮沸後冷卻固化製作而成,是印度人佐餐飲茶的必備食品。外地人去買印度的粗糖,主要還是因為其價格低廉,口味什麼的倒是無所謂。
這時,印第安人將准備一個特別大的木槽,然後將糖漿倒入該槽中,然後等待半小時。這些糖漿會慢慢變硬,印第安人只需將糖倒出即可。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樣的糖果就像是一種特殊的東西,是一種家用的東西,是的,它實際上是一種「磚頭」。考慮一下是可怕的。
在印度,這種糖漿非常受歡迎,當地人非常喜歡。但話又說回來,在其他國家也不一樣。這種糖果看起來很惡心,浪費食物。
8. 印度人把牛當做神靈,為什麼還要吃牛肉
印度人崇拜牛是出了名的,但也不是所有印度人都奉牛為神明不吃牛肉,而且在印度,也並不是所有生物學上的牛,都被算作是牛。
在印度,大約兩億人口的穆斯林才不管印度教徒不吃牛肉那一套,而今許多接受了西式教育的高種姓也紛紛開始嘗試牛肉,至於印度的牛肉,很多都是水牛肉。
印度人不吃牛肉,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傳統印度教文化影響,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所有的神祗都是從一頭母牛的肚子里誕生的,聖河的源頭,也被稱作是牛嘴。
作為半游牧半農耕文明的代表,印度從古代的時候開始,就將牛作為非常重要的牲畜,其地位就好像馬在蒙古人生活日常中一樣。
然而,印度的人口超過13.5億,雖然大多數人都信奉印度教,但也不是全部,印度只有印度教徒與完全不吃肉的耆那教徒才不吃牛肉,其他群體不在其列。
說起穆斯林,可能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阿拉伯國家之類,然而事實上,印度因為人口的基數非常龐大,其穆斯林數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僅次於印尼與巴基斯坦。
印度教徒是因為自己的文化傳統,所以不吃牛肉,也並不傷害牛,然而其他的群體可沒有這樣的說法,他們有著自己的飲食習慣。
在很多族群的飲食之中,牛羊肉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讓他們不吃牛肉那是不可能的,不吃牛肉終歸也只是印度的一種傳統,並非法律明文,所以印度教徒管不著那些吃牛肉的群體。
印度有種姓制度世界聞名,而印度的牛其實也分成三六九等,被印度人當成是神牛的,其實只有本土的印度瘤牛而已,其他牛不在這個行列。
除了瘤牛,像是黃牛在印度的處境尚可,可也頂多算是平常對待,沒有特別保護,而最艱難的就是印度的水牛,根本不被當做是牛。
在印度教文化里,瘤牛是神靈的使者,而水牛則會化身為魔,因此印度的水牛,莫名其妙就成為了邪惡的象徵,水牛在印度,連牛都不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印度是全球擁有牛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其中水牛佔了絕大多數,印度的水牛存欄量佔到了全球的一半之多。
由於大量的水牛,印度擁有著全球最高的牛奶總產量,但水牛在印度卻遭受著「非牛」對待,需要辛苦做活也就算了,居然連牛的名義也被印度人所褫奪。
憑借著水牛的付出,印度成為了全球主要的牛肉生產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之一,印度出口的牛肉,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水牛肉。
印度的種姓制中,越是高種姓越是純素食,他們的飲食當中不要說是牛肉,即便是其他的肉類也是幾乎沒有的,這也算是印度的一種另類文化。
但印度掌握著財富與資源的高種姓中,有很多人不斷接觸接受西式教育文化,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受外部文化影響,比較開明的印度高種姓也開始放棄純素食,吃肉的時候也開始嘗試牛肉,這在印度的很多大城市之中,算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印度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能夠接受牛肉的高種姓人口,其實仍舊不算是多數,印度的高種姓佔比本身就很低,而吃牛肉的高種姓就更加不算多數。
說起來,印度還是個非常傳統的國家,比如種姓制在法律上都已被廢除了幾十年,可現實當中仍舊無處不在,印度法律對此,通常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整體來說,印度吃牛肉的人除了穆斯林之外,還是非常少的,而很多印度人吃的牛肉,在他們的文化之中並不被算作牛肉,所以吃也沒什麼關系。
我朋友在班加羅爾生活了5年,媳婦是印度人,他經常當著他媳婦的面吃紅燒牛肉,但是他們夫妻生活非常和諧,啥問題也沒有
2014年的時候,我朋友因為工作原因定居在了班加羅爾,還在當地找了個老婆,由於他老婆家在當地是開屠宰場的,所以自從去了班加羅爾,他們經常吃牛排,燉牛肉,而且是和他老婆一起吃,沒有任何問題,用他的話說,牛肉便宜,好吃,當地人都喜歡吃牛肉。
在外人看來,印度人這種吃「神靈」的做法,不能理解,但在印度人的觀念里,他們吃的並不是神靈。
印度牛也有「種姓」之分,「低種姓牛」不配當「神」,可以隨便吃在印度,人種有種姓之分,牛也有類似的等級劃分,能夠被當做神靈的牛隻有一種:印度白色瘤牛。
這種牛,與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的坐騎非常相像,濕婆的坐騎叫做「南迪」,它既是濕婆最忠實的信徒,也是喜馬拉雅山的守門神,南迪的真身是一頭白色的牛,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一片很大的錐頭和背部隆起的肉瘤。
因為長得像神明的坐騎,所以這個品種的牛,在印度牛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它們從出生到死亡,既不用產奶也不用幹活,禁止被買賣、屠宰,比保護動物還要尊貴,這種牛是所有印度人都不會吃的。
而劣等的黃牛和水牛就沒這么命好了,它們在印度人眼中,連牛都算不上,更不會被當做神明。一般老弱的黃牛和水牛,只要不能產奶或者勞作之後,就會被賣到屠宰場,供出口或者當地人食用。
在印度,吃牛肉不是件新鮮事,比如在克拉拉邦,就連印度教徒都經常吃牛肉。
用我朋友的話說,印度人不能吃牛肉這個說法就類似於「回族不能吃豬肉」,我們上學那會,一個回族同學就非常喜歡吃豬肉,沒有任何忌諱,這是因為回族不一定是穆斯林,所以一般回民吃豬肉不犯忌諱,印度一般人可以隨意吃。
但是,並不是在印度任何地方都能大吃特吃牛肉,我朋友就曾因為牛肉問題,差點被關進警察局。
古吉拉特邦買牛肉,被警察盤問有一年,我朋友和他老婆去了阿穆達巴度假,初到阿穆達巴,兩個人就打算吃一次燭光晚餐,他倆選了家比較高端的酒店,我朋友進了飯店,菜單都沒看,直接問服務員,有沒有牛排、牛腩,各來兩份,結果服務員表情很驚詫,磕磕絆絆的說了句:「你怎麼能要牛排?我們這沒有」,我朋友一看這么高端的飯店,態度還挺差,而且牛排都沒有,果斷拉著自己老婆出了飯店,直奔當地菜市場,打算買點牛肉自己做,連續問了幾個商販之後,他倆被巡街警察攔住。
被拷2小時我朋友和他老婆當時一臉懵,還沒弄清自己犯了啥事,直接被警察拷住送上了警車。
我朋友當時既害怕又生氣,直接問警察,「我們犯了啥事,我們只是買點肉也犯法了?」
後來再跟警察用英語和印度語解釋了兩個小時之後,才清楚,他倆被當成牛肉販子了,在古吉拉特邦,買賣牛肉、宰殺牛都是違法的,行為嚴重的要監禁6個月以上。
他老婆由於很少來印度西部,自己也忽略了這個問題,弄得兩個人膽寒了半天。
總結牛,在大部分印度人眼中,並沒有達到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步,他們認為牛奶養育了人,牛應該被奉為人的母親,這種觀念就像我們說大自然孕育了人類,大自然是母親一樣,理論上這樣說沒錯,但實際生活中,幾乎沒有人會因為大自然是母親就不砍樹,不污染。印度也是一樣,瘤牛雖被奉為神靈,但大多數印度人並不能為此養它們一輩子,只能讓它們流落印度街頭,成為流浪牛。
而黃牛和水牛的實際遭遇就更差了,基本都是沒有利用價值就會被屠宰吃掉。
最重要的,印度還是亞洲最大的牛肉出口國,2018年就出口了35萬噸牛肉,甚至一部分牛肉還出口到中國,可以說,牛肉產業養活了印度百八十萬的人口,讓上百萬人有了工作,還給印度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所以印度人是絕對不會因為信仰放棄牛肉市場的。
從新聞媒體等渠道我們可以得知,牛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更是被印度人供奉為「神」,所以說正常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但有時會發現部分印度人根本不講究這些,照樣殺牛吃牛肉,這有人不禁有些疑惑,為何印度人一邊把牛當做神靈,一邊還要吃牛肉呢?其實是我們沒徹底了解印度人及人文文化。
08的時候,跟隨老闆去了趟印度,在那邊大概生活20多天,這期間也認識幾個印度的朋友,就是語言不通交流不方便,好在有個懂翻譯的朋友,這讓我多多少少了解一點印度的文化。說起印度人和牛之間的關系,這其中還是有很多說道的,正常的印度人由於信仰印度教,所以對牛非常的崇拜(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所有神祗都是從一頭母牛肚子里誕生的,聖河的源頭也被稱作是牛嘴)崇拜都來不及更不要說吃了,那簡直是對神的大不敬。
至於說有部分人吃牛肉,那是因為這部分人是穆斯林,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他們才不理會印度教徒那些說法,所以他們是吃牛肉的。也就是說,印度除了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和耆那教徒不吃牛肉,其他群體一般都沒有不吃牛肉的說法,這方面印度政府也沒有太多的規定,畢竟信仰不同,各方面的文化也會有差異。
我們常見的牛有黃牛、水牛、奶牛等,而在印度有種牛叫瘤牛,是印度當地所謂的神牛,這種牛在印度可以說比有些種性人的地位還高,因為在印度教文化里,瘤牛是神靈的使者。
至於黃牛雖說比不上瘤牛的地位,至少說還有它的一席之地,雖然沒有受到特有的保護,至少還有部分人不會去傷害它,也不會去吃它。我們再來說說水牛,水牛的地位在印度微乎其道,不被印度人當作牛看待不說,還被當成邪惡的象徵,這與瘤牛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綜上所述,印度人把牛當做神靈,為何又吃牛肉?除了穆斯林和耆那教徒,還有吃那些所謂不當牛的水牛肉,一般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即便現在有部分人試著吃牛肉,那也是少之又少。
印度人把牛當做神靈,為什麼還要吃牛肉?這個問題問得並不準確。
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五花八門,印度教雖然一家獨大(信仰印度教的人甚至達到了85%的比例,這部分人將牛視為神靈,他們從不吃牛肉,他們甚至仇視殺牛的人),但印度第二大宗教伊斯蘭教也並不可小視,雖然比例不大,但是落到同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身上,讓印度穆斯林的人數達到了2億之巨,這些人吃牛肉的權利誰也不能剝奪,也許連印度人自己都不知道,印度是全世界牛肉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什麼樣的牛才算是印度的神牛?其實印度最開始也並不是不吃牛肉的,一切都是印度教的教義逐漸演變而形成的規定。
在農業 社會 ,公牛能夠在農耕 社會 提供極大的勞動力,不僅能夠耕地還能夠運輸貨物,母牛能夠提供牛奶,是人們強健體魄的助力。而看似無用的牛糞也能夠當做燃料,甚至現代 社會 ,牛尿也被他們神化,有了「包治百病」的效果。
印度教認為牛是神的坐騎,是印度人偉大的母親,對待牛甚至要像對待母親一樣尊重。
那什麼樣的牛才能夠算是神牛呢?
印度人根據種姓制度被分為了三六九等,牛自然也要分等級,並不是所有的牛都可以算是神牛的。
印度的牛主要可以分為這三等:一等是瘤牛,二等是除了瘤牛以外的黃牛,三等是水牛。
瘤牛就是上面圖片顯示的,背上有類似駝峰的牛峰,它們其實是黃牛的一個亞種,這種瘤牛在印度的各種宗教典籍中都被賦予了神聖的地位,他們認為那些神正是騎著瘤牛才打敗了惡魔,這些就是印度教教義裡面關於牛最基本的傳說。
至於第三等的水牛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他們是印度牛奶、牛肉、牛皮的主要來源。截止2016年的時候,印度水牛的存欄量達到了1億頭,佔世界水牛總數的56%。
時至今日,在印度落後的農村地區,這些水牛依然作為為印度人耕地提供勞動力輸出,但是如此數量的水牛自然不可能全部都用來耕地,屠宰是大部分牛的結局。
牛確實養活了很多印度人!
在印度,吃牛肉的到底是哪些人?印度教的教義中如此崇拜牛,他們自然不可能殺牛,吃牛肉了。甚至在一些激進的印度教教徒看來,吃牛肉應該受到懲罰,應該通過立法來保護牛,這些舉動更像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對印度的整合,順便起到打擊其他宗教的目的。
很顯然,這並不容易。那到底哪些人會吃牛肉呢?答案就是穆斯林和印度低姓的「底層人」。
雖然對於印度教教徒來說,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對於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來說,牛肉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印度,穆斯林占據總人口的15%左右,比例不大,但是人數卻有2億左右,這些人吃牛肉的權利誰也不能夠剝奪。
除此之外,在印度還有一批牛肉食客,他們就是低種姓的人,他們生活貧困,處在 社會 的底層。
甚至他們很多人從事著殺牛、製造牛皮革相關的工作,因為生活的原因,他們對於吃牛肉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印度低種姓,生活貧困的人多不多?很多!
這兩類人的存在,讓吃牛肉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印度,是否吃牛肉是個關乎國家穩定的大事?有人覺得牛是神,有些人卻殺牛吃肉,這兩類人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
在一切堅定的高種姓印度教徒眼中,對於牛的崇拜,對於牛屍體的處理和保護是一種證明自己的方式,吃牛肉的人更是受到他們的鄙視。
這些高種姓的印度人,人多勢眾,很多還位高權重。
這些牛的擁護者,不斷宣傳牛的神聖性,甚至前面說的水牛在他們看來也是神聖的。
曾經印度還出台過法律,主要就是禁止屠殺牛,雖然刑期並不高,並且執行的也並不嚴格,但是還是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這樣的法律法規嚴重侵害了「吃牛人」的權益,廣大的穆斯林當然不同意了,有些激進的穆斯林甚至當眾殺牛以示抗議。
有人殺牛,有人護牛,矛盾和沖突愈演愈烈,死在這類沖突中的印度人不在少數。
客觀來說,如果印度人不吃牛肉,對於印度的經濟也是一種打擊。
印度有很多從事牛的販賣、屠宰相關工作的人,這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手段,甚至下游還有牛肉的出口、製革也有很多的從業人員,這些人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卻要為狂熱的印度教徒的宗教或者說愛國情緒買單,他們自然不會願意。
牛肉的短缺同樣會造成其他肉類物價的飛漲,對於經濟穩定,甚至國民的身體素質都有影響。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以及底層人士在是否吃牛肉這件事上面的矛盾,是事關印度的穩定的大事。
寫在最後的話:印度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前,國內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倒也能夠和平相處,但是英國人想要挑起印度人的矛盾,好方便他們的統治,殺牛護牛的矛盾就像英國人瞌睡時送來的枕頭,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而且印度穆斯林分布是分地域的,也就是說有一大片的人基本都是印度教徒,另有一個小地方,這里的人基本都是穆斯林。
所以說,如果印度政府在對待牛的這件事上處理不好,最後造成印度國家的分裂也是有可能的。
這種糟心事,就留給印度人去處理吧,您說呢?
9. 印度買車的人在印度屬於什麼收入人群
印度是一個人口基數比較大而且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雖然印度的經濟總體呈現落後的局勢,但是在印度社會中也存在著貧富差距。在印度,可以買得起車的人群應該就屬於中上層收入了。最底層的印度人民是依靠勞動來謀生,他們勞動所賺的錢有時僅僅能夠保證自己的溫飽,更別提買汽車這樣的奢侈品了。
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也會對購買汽車造成影響。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是比較大的,這種貧富差距就造成了巨大的落差,導致出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現象的出現。隨著這幾年經濟的發展,印度這種情況在逐漸地改變,人們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在逐漸的縮小,很多人的生活質量也在慢慢地提高。
10. 小伙體驗印度貧民窟生活,印度生活設施差,為什麼人民幸福指數高呢
雖然印度條件不好,但是印度是一個有信仰的國家,印度的政策很好,貧窮的人壓力小、更容易得到滿足。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僅次於我國的國家,但是印度的人均gdp卻與我們相差甚遠,一半都不到,印度跟很多非洲國家一個水平,甚至有些還低於他們。印度的經濟是非常落後的,很多印度百姓都是住在貧民窟裡面。但是據調查,印度的幸福指數是非常高的,比我國高了很多,甚至高於很多發達國家,很多印度人還表示,來生還願意做印度人,因為他們是最幸福的。
印度人的壓力非常小,他們每天想著一日三餐,不用每天為買房、買車等問題太過於發愁。印度人每天三餐飽飯就很滿足了,他們不追求什麼奢侈品、名牌鞋包等,很容易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