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夏朝在印度什麼地方挖出來的

夏朝在印度什麼地方挖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2-11-16 23:28:04

❶ 夏朝根本不存在嗎

夏朝是中國歷史記錄中的第一個朝代,由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從此開始了父傳子家天下的歷程。中國是一個善於記載歷史的國家,中國的歷史文獻的完備是許多國家所不具備的。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科技不夠發達,也沒有實證,周之前的朝代很難被證實其存在。

隨著現在科學的發展,比如通過碳十四的分析,那麼很多以前沒有記載,只能憑借經驗來確定記載的遺跡,現在可以通過科學手段比較准確的判定遺跡的年代。目前發現了大量的年代在歷史上記載的遺跡。

於是新的爭論開始了,原本的爭論是中國的歷史是不是有夏朝,中國的歷史到底有沒有五千年這么的悠久。然而現在大量的證據已經證明了中國的歷史是遠遠超過五千年的,畢竟更早的良渚都已經發現,並且申遺成功了。

現在爭論的關鍵是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也就是說發現得那麼多的遺址,到底是不是歷史記載中的夏朝。一部分人認為,既然是歷史對得上,確實與發現的商朝文化存在一定的差距,那麼這就應該是夏朝。

但另一部分人認為,就好比發現一個古墓,除非找到墓誌銘或者印章一類的才能證明身份,沒有發現之前,你就不能確認這就一定是夏朝。

所以如果按照科學的說法,目前確實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證明夏朝存在。然而中國卻有充足的證據,在歷史記載夏朝這個時間段,中國有一個國家的存在,只是它是不是就是夏朝不確定而已。

當然這個國家是夏朝也好不是也罷,都無法影響中國歷史的年代長短。


❷ 夏朝究竟是神話還是真實存在

中國史書上的夏朝約在公元前2070~前1600,是第一個世襲的國家。在夏朝開國君主大禹之前,所有的王都是禪讓制,堯舜禹代代禪讓,大禹因為治水有功,舜把位子傳給他,而禹死後沒有延續禪讓制,而是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形成了”家天下“,從此之後王位都由嫡長子繼承,只有較少情況下傳給庶子或者兄弟。

夏朝一共經歷了17個皇帝,十四朝,最後一個皇帝是有名的暴君桀。桀在位期間大建房屋宮殿,並且搜集大量美女圈養在後宮,寵愛禍國殃民的愛妾妺喜,妺喜喜歡看人們在酒池裡飲酒,桀為了她築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供人們飲酒作樂。

絲綢業在夏朝剛剛興起,絲綢非常珍貴,可妹喜就喜歡聽裂帛的聲音,桀就把絲綢買來專門撕給她聽。太史終古哭著求桀勤政愛民,不然會亡國的。可桀不聽,最後失掉民心,被商湯滅掉時,夏朝士兵都不願意幫他抵抗。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針對夏朝究竟存不存,在不在中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西方人不相信夏朝真實存在,認為它只是神話,卻又很相信神話里上帝的存在,不得不說他們的標准一貫的以自己為中心。也許有一天,證實夏朝真實存在的有力證據會隨著科技發展而被發現。

❸ 夏朝究竟在哪有說在埃及,有說在印度河,有專家來正本清源嗎

正因為夏朝僅僅存在於文獻記載之中,才有這么多的猜測與疑問,不是沒有專家出來正本清源,而是因為幾乎所有的說法都有反對者,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位專家可以說服其他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做到正本清源了。

現在一般認為二里頭是夏都,但這也只是大多數人的認識,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商朝早期的都城。對於二里頭定位的爭議,其實也就是對於夏朝的爭議。正因為爭議不斷,才無法正本清源。

這樣的爭議在目前都沒有平息下去,沒有一個說法是被所有的人認可,但主流的疑夏派也就是因為沒有找到文獻而已,並不認為夏朝是在國外。

而且隨著眾多的考古遺跡的發現,比如遠比夏朝還要找的比如良渚古國的存在,所以夏朝到底在哪雖然沒有辦法判定,但夏朝在國內應該是無疑的,畢竟更早的良渚這些都已經存在了,通過更多的考古發現,建立了完整的發展脈絡,夏朝在海外一直只是一些嘩眾取寵的說法,之所以沒辦法完全駁斥,只在於你說他不對,他讓你說說夏朝在哪,你其實也說不出來。

❹ 夏朝的存在有什麼證據夏朝和古埃及有什麼聯系

對於學界而言,夏朝的確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王朝。普遍認為,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古代王朝,也是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但在某些問題上,有人提出質疑,甚至懷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


綜合來看,夏朝存在可能性很高,但並無實錘。如果要形成定論,還需要更多的考古發掘。在此期間,一切不以科學求證的推論,都只能是推論,並不能成為我們斷定夏朝存在與否的結論。

❺ 夏朝真的存在嗎在什麼地方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周的年代,因為其歷史久遠並且留下的歷史文物景象過少,始終蒙著一層紗。甚至一些國外學者不以承認中國的夏商周年代。然而,經過代代中國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不斷研究發現,確定了夏朝的存在性。如今就在黃河流域的二里頭發現了夏文化遺址。考古學家們不斷地探索對夏朝的考古研究,認為只有破解了夏朝首都的文化,才能真正找到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以及中國歷史悠久的客觀事實。而經過層層前輩的綜合研究,目前較為認可的夏朝國都所在地是位於淮河流域在徐山以北20公里處的四方湖畔,這一認識對於我們研究夏朝及其文化有著極其深刻的意義。

❻ 主張夏朝是古埃及,有幾個疑問

傳說中的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00年 這時候古埃及人已經開始建造大金字塔了

❼ 中國夏朝時,世界上其他地方有什麼國家

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古埃及
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4—公元前2040,第六到第十王朝
中王國時期約為,公元前2040—前1786年,包括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間期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約公元前18世紀後半期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3-公元前1085,從第18王朝到第20王朝

西亞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阿卡德王國,前2371年-前2230年,蘇美爾早王朝時期,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帝國
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公元前2006,蘇美爾早王朝時期
拉爾撒王國,公元前2025-公元前1763
伊辛第一王朝,公元前2017-公元前1794
古巴比倫時期,公元前2006-公元前1595
腓尼基地區存在著各種城市國家興起烏加里特王國,公元前1450年——前1200年
小亞細亞地區
前19世紀時期出現赫梯國家,公元前17世紀拉巴爾納斯始建赫梯帝國。約公元前14世紀達到鼎盛。首都先在庫薩爾,後遷至哈圖沙。公元前12世紀瓦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勢力被亞述帝國滅亡。
底格里斯河中游,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存在亞述國家,分為古亞述(公元前2030-公元前1366),中亞述(公元前1366-公元前935),亞述帝國(即新亞述)
幼發拉底河中流的西岸,馬里王國,約前2900——前1759
古代巴勒斯坦,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平原。前13世紀,腓尼基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哈勒布王國,約公元前1800年,敘利亞西北部
希伯來開始族長時代於約前1850年
約前1800年,腓尼基人在敘利亞西部建立比布勒斯王國和西頓王國

古印度
哈拉巴文化,前3300——前1300
吠陀時代,公元前13世紀,雅利安人入侵

古代美洲地區

前古典時期,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250年左右
美洲地區主要存在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

古希臘
克里特文明,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前1100年
米諾斯人建立克諾索斯王國(前20世紀)米諾斯王宮始建於約前2100年至前1800年
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6世紀左右至12世紀末

PS:可能會有疏漏,覺得西亞那塊真的挺多的,望採納,翻通史又查維基很累的~~
PPS:樓上提到的是幾個古代民族,例如肅慎,網路介紹是中國古代東北民族,所以我還是算古中國的啦

❽ 夏朝到底在哪裡

夏朝是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城邦的關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范圍來表示其影響力。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親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
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國語·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❾ 夏朝是否存在現在已經找到了考古證據了嗎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東至河南、山東和河北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

西方文明以印歐人為主體,帶著先進的技術,通過「青銅之路」向東方遷移,逐步影響東方,或征服、或融合東方土著部落,發展出新文明。

最原始的《山海經》因年代久遠,也許是用最原始的、不成熟的文字書寫,後世無法完全讀懂,因此古人在整理過程中不斷編造,拼湊出來的《山海經》就顯得的光怪陸離。那麼,哪個朝代的文字最原始呢?當然是夏朝或三皇五帝時期

據此,當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夏王朝紀年范圍是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與夏朝年代對應的夏文化是存在的!!!記錄是有的!!!

就在祖國的山川溝壑裡面。夏文化的二里頭類型的分布范圍比較廣: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陝西等等。

外國人不願意承認華夏的文化有著近5000年的文明。在他們的眼中中國只有不到4000年的文明(3000多年)。其實夏朝遺址已經發現了,夏朝的遺址集中在河南偃師二里頭處,學界稱「二里頭文化」。考古界認為二里頭一期、二期屬於夏文化。二里頭的地理位置,恰與古籍記載中的「太康仲康居斟」「桀居斟」相同,並發現有大型宮殿遺址和文物,因而它應當是夏的一處帝王都。

❿ 古印度古巴比倫 古中國農業,文字,建築,醫學,數學簡介

古巴比倫於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編輯本段]位置
古巴比倫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這個地區沒有天然險阻可以抵擋入侵者,所以有著多樣性的民族文化。 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編輯本段]歷史
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於公元前3500年產生於世界的東方,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據歷史學者推斷,約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較為發達的文化,不僅發明了文字,而且發明了用於書寫文字的「泥板書」。蘇美爾衰落後,巴比倫城興起。巴比倫第一王朝約始於公元前1894年,到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時(前1792~前1750),征服南北諸城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完成兩河流域的統一。以後歷經第二王朝(公元前16世紀中葉~前1530)、第三王朝(約前1530~前1157)、第四王朝(前1157~前729),於公元前729年為亞述所滅。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佔領巴比倫,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的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被並入波斯帝國的版圖。
公元前3500年進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編輯本段]文化
(4000BC)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住在兩河流域下游的蘇美人(Sumerian)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使得兩河流域進入歷史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左右,蘇美人的象形文字發展漸趨完整且後來廣泛被巴比倫、亞述人及波斯人所應用,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 楔形文字,又稱為釘頭字或箭頭字。
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學與算術非常發達,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巴比倫人就發明了 六十進位的方法,而且知道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新巴比倫(公園前626年開始)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大帝為其妻子而建的。據說空中花園就是在缺水乾旱的沙漠地帶中建起一座山,山上林木蔥郁,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神奇得令人嘆為觀止。
並發明了太陽歷,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
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
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
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
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他們是已知的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則是古代西亞現存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
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由此可見,古代巴比倫文明能被稱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所仰仗的不單單是空中花園。
[編輯本段]文化傳播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編輯本段]古巴比倫的悲哀《世代網》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兩河之間的地方)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的時候)就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這個地區由於沒有天然的屏障,所以產生了古巴比倫多樣化的文化發展趨勢。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只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人類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也是從這個傳說演變來的:一個叫諾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當洪水退落的時候,挪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著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挪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巴比倫人在和洪水斗爭中,學會了修堤築壩,開渠造河。當洪水被制服以後,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濫的好處。泛濫的洪水帶來大量淤泥,使兩岸的土壤變得十分肥沃。再加上這里陽光強烈,水量充足,莊稼年年豐收。據說,小麥最早就是生長在巴比倫的。 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達。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沖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邊有兩堆很大的荒丘,據說是尼尼微的遺址。1845年,英國人拉雅得在這里發掘出兩座亞述王宮,發現了著名的帶有雙翼的人頭牛身巨大雕像和許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後來他繼續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宮大廳。但是,這里並不是尼尼微,而是亞述的另一個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宮殿遺址。這座宮殿曾經遭到米堤亞人的焚毀。許多刻有圖畫和楔形文字的泥版還有大火燒過的痕跡。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堆滿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長3米,寬2米多,最小的還不到1寸長,只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亞述的圖書,內容很豐富,包括歷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過了幾年,考古學家拉薩姆又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王的王宮大殿和另一處王宮藏書室。藏書室內收藏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關於亞述和巴比倫的神話。亞述的宮殿是由成千上萬的奴隸修建的,他們多半是亞述人在戰爭中掠奪來的俘虜。奴隸勞動的時候,有的帶著鎖鏈和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邊還有手執武器的兵士監視著。反映這些場面的圖畫也被發掘出來了。在尼尼微發掘出來的大量文物,使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 戰勝了亞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倫城建成一座堡壘般的城市。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准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牆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牆上賓士。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城牆周圍還有很深的護城河。幼發拉底河從城牆下流進來,穿城而過。巴比倫城裡還有一座很大的皇宮,皇宮內修建了一個「空中花園」,被後世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倫的國力最為強大。他率兵攻打敘利亞,出兵巴勒斯坦,奪占耶路撒冷,滅掉猶太王國,強迫猶太人遷居巴比倫當奴隸,成為「巴比倫之囚」。在晚年,他還侵入埃及。在這幾十年裡,巴比倫城人口達到10多萬,還有來自亞洲各地的商人,奴隸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已經埋伏了危機,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產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後,國內政局立即動盪起來,6年中8個國王被廢,其中兩個被殺。在東面,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的盟邦米堤亞,對巴比倫形成了大軍壓境的局面。 巴比倫的奴隸主們忙於爭權奪利,縱情享樂,他們以為他們的城牆是那樣高大而堅固,誰也攻不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敵人會利用穿過城牆的幼發拉底河打進來。一天晚上,巴比倫的一個年輕王子正在舉行狂歡宴會。波斯王居魯士下令在幼發拉底河中修築了一座水壩,把河水放到壩的一邊去。他的軍隊從另一邊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進到城裡,未經交戰就佔領了巴比倫。據說,有一些巴比倫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內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國春秋末年)。 存在僅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巴比倫的繁華,巴比倫的奇跡,巴比倫的高牆銅門和它的「空中花園」,都變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廢土。巴比倫遺址從1899年開始逐漸發掘出來,使人們能夠更准確地研究它的過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難題,地下水的沖擊使古巴比倫城有完全被毀的危險。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為許多國家的專家們研究的課題。 然而令人們始終憂慮不已的是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與文明相生相伴,戰爭也從來沒有休止過。這塊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據說就是《聖經》中伊甸園的原型地。然而,也許正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斷成為政治和戰爭的舞台。當巴格達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為精妙絕倫的城市的時候,整個歐洲還處於蠻荒狀態,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鄉,其科學、哲學和文學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見的。綜觀數千年來的兩河流域興衰史,哪一場戰爭不是對文明的破壞呢? 註:古巴比倫是對文明發源地的稱謂;而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則是現今古巴比倫的位置。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從地圖上看,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稱。沃地東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並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這里的河水定期泛濫,時常帶來災害,但水退後留下的淤泥有利於農業生產。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編輯本段]古代學校遺址
巴比倫的學校產生於何時,尚無定論。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幼發拉底河畔南部的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約公元前2100年的學校遺址,被認為是根據考古發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學校。「它包括一條通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長44英尺,寬25英尺;小間面積為大間的三分之一。大間排列著四排石凳,每條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著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學校課室。兩房四壁無窗,從房頂射入光線。房中沒有講課的講台或講桌,卻放著許多學生的作業泥板。牆壁四周的底部安放著盛有泥土的淺淺水槽,好似是准備製作書寫用的泥板的。附近擺著一個橢圓形的陶盆,可能是儲放清水以便和泥製造泥板的,或則是放置書寫用具的。地面上裝點有很多亮殼,好似是教授計算的教具。這所房舍靠近皇宮,不靠近寺廟;剛好別處發掘的泥板書的儲存場所也是近宮而不鄰寺的;有人推斷這是古時的學校。」
兩河流域的學校以培養文士為目的。文士分為高級文士和低級文士。前者充任官員,後者則從事各種職業,如公證人、掌印員、土地測量及登記員、軍情記錄員、繕寫員、計算人員、秘書,等等。
在古代兩河流域,考古發掘了大量泥板書。這些泥板書標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約公元前3000年,是用蘇美爾人的象形文字書寫的。在此後的1000年間,象形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廣泛流行於中東地區,巴比倫人、亞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這些考古發現的資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文獻,如契約、記錄、文職人員的報告、法律、條例、公告等。還有一些資料是關於數學的,雖然當時兩河流域的數學比古埃及的數學水平高得多,但這些數學問題和古埃及一樣,涉及的都是一些實際問題。在晚些時期的數學記載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時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圖表以及關於日歷和占星術的計算步驟了。很明顯,兩河流域學校存在的目的是給不同類型的未來官員提供高級教學。
約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蘇美爾文描述了當時學校的生活。該文後來被多次抄寫,所以可以推斷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從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語來看,可判斷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學生所寫的,但全文還是用蘇美爾文寫成的,因為當時蘇美爾文是學術語言,其地位相當於後來歐洲的拉丁文。學生早上來到學校,自帶午飯。校長是「學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蘇美爾文的教師和一名教算術的教師。上課的形式是抄寫已有的泥板書。學習的科目有蘇美爾文、算術和簿記。學校實行嚴格的紀律,執行紀律的人有一名勤雜工、一名教師和操場監管人。學生常常在一天內由於不同的過錯要遭受幾次鞭打,這些過錯包括早上遲到、上課講話、未經許可就起立或離開校園等。直到晚上,疲憊不堪的學生才能走回家,向父親匯報自己一天的情況(父親一般都是官員)。晚飯後早早上床睡覺,以保證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時候,教師還會被請到家裡,通常是由於做父親的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最傑出的書寫者和有知識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學甚至比那些貴族出身的同學更優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HouseofWisdom)是兩河流域實施高水平教學的場所,入學者是已畢業的文士,這里從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兩河流域的學校不同於後來古希臘的學校,其所謂高深知識也是側重應用價值,而不是面向理論探索。以數學為例,理論推測並沒有獲得充分發展,大批巴比倫數學論文涉及的是具體問題。
巴比倫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於其他國家的。「甚至可以說,它早於埃及,至少是與埃及約在同時而有了學校。這是人類最初的學校教育搖籃,也是人類正式教育的起點。」當然,其高等教育還是相當模糊的。

與夏朝在印度什麼地方挖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英國讀什麼最賺錢 瀏覽:357
中國女排奪冠評分是多少 瀏覽:299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麼地方玩 瀏覽:525
印度芋頭怎麼炸好吃 瀏覽:853
伊朗宗教集會什麼時候 瀏覽:3
越南哪裡買工業設備便宜 瀏覽:116
巴厘島6個人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907
緬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瀏覽:123
惠普中國官網是哪個 瀏覽:173
為什麼說咖啡是起源於義大利 瀏覽:173
台灣什麼時候屬於中國的 瀏覽:869
中國糧倉儲備糧食夠中國人吃多久 瀏覽:741
中國到哪裡到國外是最遠的 瀏覽:669
越南為什麼不改回小面額貨幣 瀏覽:576
印度人為什麼沒有蚊子 瀏覽:531
中國哪裡一天只吃兩餐 瀏覽:901
英國人種怎麼樣 瀏覽:422
印度孟買冬天多少度 瀏覽:135
印尼盧比英語怎麼讀 瀏覽:503
伊朗和瑞典哪個國力強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