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九邊為什麼叫印度版主

九邊為什麼叫印度版主

發布時間:2022-11-19 01:24:26

㈠ 九邊為什麼叫跑哥

每天早上5點起床跑步。九邊是一名財經領域作者,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跑步,微博IP叫「跑星人」,因此網友們給他起了個跑哥的稱號。

㈡ 北京西三旗為什麼叫「西三旗」有什麼典故

西三旗的形成與得名,是明代有部分軍隊在這一帶牧馬的結果。明代的軍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設置衛或所,以盡保家衛國之責。一般地說,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一個千戶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個百戶所有一百一十二人。每個所統領兩個總旗,十個小旗。每個小旗有十名兵卒,每個總旗有五十名兵卒。可見,明代軍隊的編制,最基層單位也稱為「旗」,猶如今天的「班」。明代為了抗禦蒙古勢力卷土重來,在大規模修築長城的同時,還在長城沿線設置九個鎮,也稱「九邊」,統領大批衛所官兵保衛邊防。為了供給沿邊駐軍所需的戰馬,在內地設立了許多牧馬草場和馬房,抽調部分官兵專門牧馬養馬,甚至民間也承擔繁重的為官府養馬的任務。有明一代,北京地區的牧馬草場和馬房很多,其中在西三旗東邊的黃土店就有一處,稱為黃土店馬房。那時候,在黃土店周圍沒有幾個村莊,到處是青草茂盛的空曠之地,被分派到黃土店馬房牧馬養馬的官軍,按照所編的小旗散布其間牧馬。西三旗、西二旗、東三旗、東二旗等村莊就是明代牧馬的各小旗官軍的駐地,後來演變成村落,並以當時小旗的編號和所處方位命名。在今清河鎮東邊、清河北岸有個村莊名為「馬房」,則是明代清河馬房的遺存。而在昌平小湯山的南邊、溫榆河北岸也有一個「馬房」村,則是屬於小湯山馬房的范圍了。明代北京地區馬房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㈢ 九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九邊形內角和1080+180=1260。N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為(N-2)*180,其中N為多邊形的邊數。在平面多邊形中,邊數相等的凸多邊形和凹多邊形內角和相等。但是空間多邊形不適用,可逆用公式。

三角形按邊分

1、不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數學定義,指的是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不等邊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指兩邊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兩個邊稱為這個三角形的腰。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條邊稱為這個三角形的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度數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簡寫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

3、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稱正三角形),為三邊相等的三角形,其三個內角相等,均為60°,它是銳角三角形的一種。等邊三角形也是最穩定的結構。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邊三角形擁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質。

㈣ 長城導游詞1000字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於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瓮城。在瓮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瓮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瓮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沖鋒的出口。瓮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台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著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里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 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於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峰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峰。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著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結尾: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著大家的到來!

㈤ 【快速閱讀331/400】《復雜世界的明白人》九邊著。

【快速閱讀331/400】《復雜世界的明白人》九邊著。寫作本身就是力量,也是一盞越來越亮的燈,你培養它,它照顧你。

一、選擇和努力都重要

1、為何會痛苦抑鬱?原因:一直堅持做容易的選擇,「容易的選項」和「從眾心理」在股市裡是最危險的;保持孤僻誰也不理,孤僻的人更容易抑鬱;總是准備好了再開始。

2、先做,再想」,或者叫「實習生定律」,有啥想法可以先低成本地做起來,一點點迭代,一邊做一邊學,不一定要用最漂亮的方式。解決碰到的問題,哪怕用最笨的方式解決了,也比沒解決強。

3、人生三扇門:教育,學歷代表著起點,降低社會的「共識成本」;工作,參加工作後,你就得想辦法不斷輸出價值,並且要不斷提高自己輸出價值的能力;風口,關於賺錢機會,現在流行叫「風口」,抓住一個「風口」,你可能就不是多賺20%或者30%,而是成倍往上翻。

4、除了運氣,就是要保持一顆寬容和能學習的心。碰上新東西,願意去學習,敢於去了解,說不定哪天就會有意外的驚喜。

5、慢就是快。人總是要做選擇的。選擇短期還是長期,是快還是慢,都得主動選。靜下心來研究價值輸出,價值就會塑造你。搭建價值網路。微小迭代,「做大事和做小事差不多」,反正再大的事,也是分成很多件小事慢慢做。

6、個人價值在「快速通道」里才能起飛。從長期來看,只要環境足夠多樣性,優勢和劣勢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進步本身就是對自己下黑手,如果沒有壓力,沒人能下決心傷害自己。

二、大神是怎樣煉成的

1、選擇好難度,選擇適當的挑戰,不斷提升自己,誰都能有個好的結果。人生的關鍵是主動去吃苦。成為高手需要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蹚過漫長的無聊和低成就感時期,蹚不過就一直是二流水平。

2、性格並不決定命運。肌肉記憶才是真記憶。信手拈來的記憶就是肌肉記憶。不管咋樣,不要跟失敗者們一起混。想做好一件復雜的事——積極的情緒、良好的身體狀態、深厚的知識儲備缺一不可。最好的狀況是所學中含有15%的新東西。

3、領導交給的任何事,要竭力搞定,主動匯報工作進度,善於匯報工作,保持謙虛,該親和時親和,該嚴格時嚴格。跟對人提升技術。努力提高身體素質。

三、起點不高,該如何向上攀爬

1、用「高分低能」來直接解釋「小鎮做題家」。「位置」不僅影響人的前途,而且影響人的想法和觀念,甚至生活態度也跟著「位置」變。「富人思維」「窮人思維」,就是因為處在不同的位置而出現不同的思維。環境會改變人的思維,而思維會進一步改變個人境遇,從而進一步改變人的思維。馬太效應能力越強,幫你的人能力也越強,到最後你的整體實力就是指數倍地強。

2、寒窗苦讀只是讓你擁有了武裝的頭腦。擁有「組裝了的頭腦」是沒法超過別人幾代人的積累的。挺過了漫長的學校生涯,迎來的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走上社會的無規則競技場,拼的是「心勁」。

四、國運向上,個人怎樣趕上潮頭

1、大國崛起分為資本積累和內部整合兩個階段。發達國家發展兩步海外貿易和發達的國內市場「雙循環」。

2、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銀行的支持」。一個社會能發展,關鍵要素是「需求」——購買力,培養越來越多科技含量高的公司。深耕國內市場,提高科技水平,抑制貧富分化,完善市場秩序等。長期堅持,未來可期。

3、人才是流動的。大部分成功的團隊都是在搏殺中前進、在殘酷的競爭中成長,經歷變成經驗,經驗再變成策略和心智,反復迭代,普通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能爆炸式地迅速成長,厲害的人會迭代地成長得更快。

4、中國人才選拔一直都是「海選」模式。全世界教育體系分德國模式(人均等受教育權)和英國模式(釋放)。

5、科技技術進步的關鍵對利潤和戰爭勝利的需求。科技、貿易、戰爭,它們本質是一個正反饋循環,三方糾結進化。哈伯「戰爭化工之父」,諾貝爾化學獎——合成氨。避開內部競爭比較好的出路:提高科技水準,向海外拓展。

五、立足當下,看清未來發展趨勢

1、「扶貧」是一件意義深遠、怎麼誇都不為過的事。貧窮束縛創造力。降低貧富差距,提高基層收入,本身就是在提振內需,調和社會矛盾,本身就是一件能讓各方受益的事。

2、發展電動車成了共識。

3、「有效需求」,「經濟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促進發展的新格局」。德國,就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生產的東西主要賣到海外。

4、內循環——短期靠轉移,長期靠科技。也就是短期靠財政向基層轉移財富,提升基層消費能力,一方面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消耗我國的工業品。扶貧攻堅戰的意義所在。

5、老路走不下去才有了危機。要跳出舒適區,去做那些艱難的事。解決復雜的問題才是進步之源。

6、國債好理解,國家需要錢,開了張欠條,你把錢帶過去,國家收錢把借條給你。負利率國債就是國家發了1萬塊的債,說是過幾年還9000塊。最終消費的動力主要來自三點:一是孩子,二是年輕的女人,三是技術的更新迭代。

7、負利率時代:增長緩慢,機會稀缺,誰都不想花錢,創業也賺不到錢。這其實就是微增長時代的表現。降低貧富分化,精準扶貧,給基層讓利,人民手裡有錢,才會推動消費。有了需求,才有工作崗位,才能避免錢在金融市場空轉,卻在實體經濟中找不到可投資的東西。我們真正可以依賴的,是國內巨大的市場。

8、「每個人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給每個人發展的機會,才是最大的福利。世界一直處於一個個的周期中——衰退、復甦、崛起,甚至利率的漲跌,都跟潮水一樣潮起潮落。知道了世界的殘酷後,依舊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六、放眼全球,我們該如何突圍

1、社會人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不去招惹別人,但是別人如果招惹我們,也要果斷還擊,既不欺負別人,也不崇洋媚外。

2、堅持「深挖洞(提高科技高度和深度),廣積糧(加強儲備糧油和人力資源),低築牆(擴大合作和交易)」。

3、對自己負責,多鍛煉,不生氣,別生病,工作勤奮,多輸出,管住自己的嘴,不成天唉聲嘆氣,我們說出去的每一句話,第一個聽到的是自己。

4、為什麼工業化會導致生育率低?原因:教育,經濟壓力,心態問題。

5、艱苦奮斗的目的不是一直艱苦,搞低端製造業的目的不是一直低端。

6、產業升級既是被迫,也是順勢而為。機遇和挑戰共存。

7、只要生產出來的東西能賣出去,迭代循環就運轉起來了。只要「生產——市場——研發」這個「工業之輪」滾動起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8、現在除了向上攀登,已經沒有別的路可選了。

㈥ 九邊的文章好在哪裡

現在經常看的公眾號大號,包括九邊、盧克文工作室、貓哥的世界、孤獨大腦等。

每個大號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最喜歡的還是九邊的文字,他的文章,基本上每一篇都會看。

總結一下,九邊的文章有如下特點:

1、話題有趣

九邊的話題,與時事熱點有一定關系,但並不強相關,更多的,是一些「有意思」的話題,比如印度的國民性、台灣的cx往事,90年代的動盪往事。

與高曉松的曉說有點像,說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非追隨大眾的興趣。

因為說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所以能寫得趣味盎然。

2、信息量大
信息量大的文章,可以分成兩種類型:提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知識、奇聞;或者提供深入的解讀與視角。

文章只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文章才會有人看,否則如果都是老生常談,很難引起讀者的慾望。

九邊的文章,往往二者兼具,即有新奇的事實,又有深入的觀點。

要培養這兩種能力,除了廣泛的經歷外,大量的閱讀、思考無疑是培養這種深入分析能力的必須路徑。

3、語言淺顯

分析深入和語言淺顯,看似矛盾的兩個特性,卻在九邊的文章中完美地集合在了一起。

大概是過去幾百萬字的積淀,加上不斷地思考迭代,九邊掌握了用最直白的話把事情說清楚的能力。

相比之下,盧克文有時喜歡炫技,寫一些不文不白的文章,而老喻的孤獨大腦更是難讀界的巔峰,不準備好十萬腦細胞,不敢去讀。

學英文時,我們都說只要掌握常見的單詞,與人溝通就不成問題,其實我們自己的語言也是一樣,常用的兩三千個漢字拿來寫文章已然足夠,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往往通俗易懂。

但是我們往往有個毛病(包括我自己),喜歡用晦澀的語言來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與高人一等,如果寫文章是為了讓讀者喜歡,那大可不必。

——————————————————————
想要學習九邊的風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也不是太難,思路,九邊在他系列的文章、書里都已經指清楚了:大量閱讀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多寫多思考多迭代,磨練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做正確的事,加上時間這條軸,忽略短期看起來的無效果,關注長遠的大收益,長此以往,必然能取得不錯的收獲。

P.S.
最近有考慮要寫一個連載,構思架構很是費了一番力氣,本來想寫個短篇,但是構思著構思著就越來越復雜,有往長篇走的趨勢,而且這個時候完美主義的傾向又開始露頭,覺得構思不好就想要放棄的那種。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靈感一動,趁這個機會,花些時間認真分析一下九邊文章的厲害之處,同時構思一下長篇的主體架構。

㈦ 明朝為什麼打不過清軍

縱觀咱們中國歷史,到了明朝晚年,總覺得大明朝太不行。滿清前身只不過是松花江外一個小部落,偌大的明朝,怎麼打不過它?而熱血激進的青年,很難不生出憤懣悲傷之情。
其實咱們要了解下,明朝那麼強大的一個朝代滅亡,絕不會是一個簡單的事。並非是用文化衰敗、道德墮落、政府專制黑暗這樣幾句空洞而不著邊際的話,就能解散出其中真正的原因。我們應該從歷史實際出發,進行必要的分析研究。
其實大明朝被滿清取代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腐朽的衛所制度
實際上我們看有明一代,其武功較之唐代相差並不遠。明太祖平定天下,制定了衛、所制度,大的兵區叫衛,小的兵區叫所,這類似於唐代的府兵制。朱元璋曾說:「吾養兵百萬,要不廢百姓一粒米。」他用的什麼方法呢?其實就是衛所制。
當時每一兵區,設在一個府里的叫所,連著兩個府的叫衛。大約5600人為一衛,1128人為一所,112人為百戶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戰時,由朝廷派一個將軍,叫做總兵官,帶領衛所軍隊出戰。等戰事結束後,總兵官交出兵權,軍隊回歸衛所。而在平時,衛所軍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國家不收賦稅。所以說,這種制度和唐代府兵制是一樣的。
從政治制度來看,無論當初設計多完美,只要推行到兩三百年的,總不免出毛病,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明代經過兩三百年太平日子,人們的精神不會始終緊張,維持原狀的。它也會放鬆一下。
拿衛所制度說,明代憑此建立過輝赫武功。但後來國勢隆盛,四境太平,很多兵卒一輩子都沒打仗,他們的精神當然會鬆懈。後來動員打滿洲,依照制度,要全國平均分調,不能隨便從某一地方調撥。結果,全國各地幾十萬人集中到中央,風俗習慣語言面貌,都是差異陌生的。一打開武庫,裡面所藏兵器衣裝,不知已存貯了多少年。拿出來,鐵也銹了,縫的線也爛了。
這當然不能怪政府,因為政府不可能隔兩三年就新做二三十萬套軍裝擺在那裡。及時是今天國力強大的美國人,也是臨到不得已,才努力製造軍用飛機的。明代因為天下承平積久而軍裝霉爛,一旦把這些破爛軍裝分發給兵卒,臨時倉促,大小不一,大家都想調換一套稱身的,軍營里你找我,我找你,也不是件容易事,大多數是勉強馬虎穿上身。
等軍隊開拔,照例是要祭旗的,這當然並不完全是迷信。就像現在的軍隊出發打仗,也要預先演習,試試槍炮一樣。從前祭旗,要殺一條牛,據說明代那時,這條牛就怎麼都殺不死。原因就是刀藏得太久銹鈍了,所以殺不死一條牛。
祭旗殺牛用的刀都成這樣,幾十萬士兵手裡拿得武器就更不用提了。再看明代的軍裝,騎上馬,膝蓋就露出來了,在東北嚴寒下肯定要受凍。而士兵因為全國征調,有些是雲南廣東人,他們出生至今都沒見過冰和雪。突然間調到北京,穿上不合身的舊軍裝,拿著生銹的兵器。然後再調到關外,天寒地凍,精神沮喪,怎麼可能同滿洲軍隊對陣作戰呢?
據記載,明軍一個總兵官杜松,被滿洲兵一箭射死,就因為他戴的頭盔鐵銹了,箭頭穿胄而入,總兵官都沒有精良的甲胄,士兵就不用說了。這些事,我們粗略翻史書,當然是不會知道的。
當時上海的徐光啟,為這些事也曾屢上條陳,他的建議是:訓練新兵,貴精不貴多,每個兵都該穿合身的軍裝,適合東北關外的氣候。配發新做的武器,配合各人的氣力。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來談訓練和作戰。他把計劃定好,中央政府也贊成,但最終因戶部拿不出錢而擱淺。
任何社會承平過久,從正常人性來說,自然把戰斗生活淡忘了。而且軍裝武器封在武庫,老百姓安靜和平地生活,一輩子都沒有遇過戰爭。這樣的日子,也不該過分地咒罵。明軍的戰鬥力,經過幾百年太平,也該會衰落的。突然遇到滿清進攻,抵擋不住,也不足為怪。由此我們可見,一個國家的武裝,物質條件也非常重要,不能老拿精神來戰勝強敵,物質條件配不上,單靠精神,哪能持久。
二、天災加人禍
有人說,美洲的作物在明朝傳入中國,這不是一個好的機會嗎?恰恰相反,明朝末年處於小冰河時期,也就是相對比較寒冷的時期,這時候很難推廣這些高產作物。不僅如此,在1600年到1644年是一個極度嚴寒的時期,因此,北方實在寒冷,糧食減產,更為可怕的是降水區南移,北方地區長期頻繁受旱,陝西則是重災區,赤地千里。
天災即是人禍,北方長期的受災,讓百姓苦不堪言,農民起義在北方各地爆發,成為一種趨勢,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崛起不斷拖著明朝後腿,而且被打敗了就投降,然後沒多久又開始起事,反反復復,拖垮著明朝為數不多的國力。
最為致命的是東北滿清的崛起,薩爾滸之戰,在文官指揮下,把大明北方的火槍精銳打光光了,明朝北方能用的兵越來越少,而明初建立到明末的衛所軍,早就失去了戰鬥力,缺衣少食,缺乏訓練,這些餓著肚皮的新兵蛋子如何和滿清野戰?所幸有城牆,可以依靠火器,讓滿清的騎兵無所施展。但是滿清不斷掠奪人口和工匠,還有賣國賊孔有德帶給滿清技術,讓滿清裝備了防禦火器的棉甲和戰爭之王火炮。
而且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滿清和農民軍的配合相當好,滿清在明朝北方打砸搶,一片狼藉之後,農民軍就出來搞事,等農民軍被壓下去之後,滿清就出來掠奪,反反復復,再大的家底也被打沒了,財政問題成為明朝最大的問題,沒錢,火器盔甲怎麼造,沒錢,士兵吃什麼?
很有趣的是,王公貴族不缺錢,文人集團也不缺錢,但唯獨大明中央沒錢。
明朝朝廷內部也是一片混亂,在多疑的崇禎皇帝領導下,東林黨集團,不斷搞黨爭,政治黑暗而腐敗,他們一奪得權勢就告訴皇上不能收工商稅與民爭利,一邊自己斂財。最讓人不齒的是貪污前線軍隊的軍餉,剋扣工匠的工資,導致生產出質量差的火器,在這樣的情況下,軍隊要怎麼打贏?
和明朝軍隊缺衣少食,缺乏裝備的情況相反,山西的晉商不斷地給滿清送錢,送糧,送鐵器,這仗要怎麼打呢?
好吧,明朝就這樣滅於農民軍和清軍手下,但是農民軍對上清軍,可能贏嗎?當然不可能,如果沒有清軍打光明朝精銳,農民軍根本沒機會滅掉明朝,所以清軍在幾個賣命的帶路黨引導下,很輕松地奪得中原。
在明朝末年,是一個比誰更差的年代,明朝方面也是有不少能人輩出的,毛文龍,盧象升,何騰蛟,李定國,有的光榮戰死,有的戰死於內斗,成為內斗的犧牲品。百姓們也自發組織抵抗過,但終究不是對手。明朝的滅亡,迎接了一個更舊的時代到來,許多新的事物,成就都毀於一旦,正如那句詩——是非成敗轉頭空。
請注意:本網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決打擊任何違規違法內容,若您發現任何有害信息,請E-Mail:[email protected]舉報,我們核實後將給予現金獎勵!

㈧ 為啥李自成打的過明軍為啥打不過清軍

李自成軍隊面對什麼樣的明兵?

後來李自成遭遇多爾袞的清兵,未嘗一勝,接連敗退。所以說,一支農民軍的軍事力量,正常來講是打不過清政府正規軍的。

㈨ 九邊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九邊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自明初至中葉,明朝先後設置了九個重鎮統領前線軍士,這九個重鎮統稱九邊鎮,即:遼東鎮(治廣寧,今遼寧北鎮)、薊州鎮(治三屯營,今河北遷西縣西北)、宣府鎮(治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山西鎮(治所在今山西寧武)、延綏鎮(治所在今陝西榆林)、寧夏鎮(治所在今銀川)、固原鎮(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甘肅鎮(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各鎮都有總兵官、巡撫,數鎮之上還有總督。這些封疆大吏統領的兵力,多時達百萬,少時也有幾十萬,約佔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二。如此眾多的兵力,當然基本上也是為了阻止剽悍的蒙古騎兵。
本書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九邊十三鎮》。至於為何在原有九邊的基礎上又加上四鎮,那就是門學問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慢慢看。;
本人在看起點的小說時,發現有許多作者高呼砸票,至於這個票到底有什麼用?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好奇。在別的網站都是以點擊率為主,偏偏起點多出個票的問題,這不由讓本人想起了某些黃牛黨,也希望熱心朋友能……

㈩ 作家九邊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摘要 九邊,碼農,作家、自媒體人、某世界500強企業高管。

閱讀全文

與九邊為什麼叫印度版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種怎麼樣 瀏覽:422
印度孟買冬天多少度 瀏覽:135
印尼盧比英語怎麼讀 瀏覽:501
伊朗和瑞典哪個國力強 瀏覽:855
中國哪裡產翡翠和玉 瀏覽:267
印度傳說中的眾神之車是什麼 瀏覽:258
航運從美國到中國需要多久 瀏覽:824
越南小米手機有哪些 瀏覽: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錢 瀏覽:382
中國目前援助了哪些國家 瀏覽:418
越南華人什麼意思 瀏覽:375
印度長途汽車怎麼下 瀏覽:277
人民幣兌多少越南錢 瀏覽:357
印尼按摩的店叫什麼名字 瀏覽:239
中國銅儲備能維持多久 瀏覽:336
伊朗這狀態怎麼跟美國斗 瀏覽:205
印度國家排多少名 瀏覽:54
中國的疫情有多少例 瀏覽:895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5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