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爾穆當選新一任印度總統,出身部落地區的她是如何擊敗政壇老將的
在2020年7月18日啟動的印度總統選舉中出生於部落的莫爾穆在一開始就優勢明顯,後來在21日執政聯盟推選的候選人莫爾穆獲得超過了半數的選票,成功當選總統是印度第二個女總統,也是第一位出身部落的總統。對於政壇老將來說,莫爾穆長年在社會上,為社會服務,實行了眾多的政策,有著更多的實戰經驗,也讓更多人信服她。
莫爾穆雖然出身平凡,但是她卻有著非凡的品質,這讓她成功的成為總統。她如今的成就也是她一步一步慢慢走來的,她曾是人們的教師,也曾是人民的公僕,如今她當選總統,也期待她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2. 印度總統是誰
卡拉姆阿卜杜勒·卡拉姆 (Abl Kalam)1931年10月15日出生於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一個穆斯林家庭。在馬德拉斯技術學院獲得航空技術博士學位後,卡拉姆開始在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工作。從1963年起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從事航天技術研究工作。1982年起,卡拉姆擔任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研究組織的負責人,為印度的導彈研製作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印度導彈之父」。1998年,卡拉姆成功地主持了印度的核試驗,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不僅出任瓦傑帕伊總理的首席科學顧問,而且被授予國家最高榮譽——印度鑽石勛章。自2001年11月起,卡拉姆在馬德拉斯著名的安納大學執教。2002年7月當選印度總統。卡拉姆是第一位當選印度總統的職業科學家。他喜歡文學和印度古典音樂,是個詩人。他還是個素食主義者,不飲酒,信奉伊斯蘭教。他的信條是:「只有強大才能得到尊重。」中新網7月21日電 印度選舉委員會21日宣布,在19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執政的團結進步聯盟總統候選人普拉蒂巴·帕蒂爾以明顯優勢贏得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印度選舉委員會公布的計票結果,帕蒂爾獲得約63.8萬張選票,另一名候選人、現任副總統拜龍·辛格·謝卡瓦特獲得約33.1萬張選票。帕蒂爾將於25日在議會宣誓就職,接替任期屆滿的現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 印度第13屆總統選舉投票於19日舉行。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執政的團結進步聯盟主席索尼婭·甘地,以及約88.5%的國會議員和91%的各邦議員參加了投票。 根據憲法,印度為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不代表任何黨派組織,由聯邦議會議員和各邦議會成員組成的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5年。 總統平時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建議行使職權。但當國家受到戰爭威脅、外部侵略或發生武裝暴動時,總統有權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如果政府陷入癱瘓,總統也可以履行政府首腦的職能。總統還有權否決政府提出的法案和在大選僵持不下時指定政黨組閣。 普拉蒂巴•帕蒂爾簡歷: 帕蒂爾1934年12月19日生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她早年畢業於孟買的政府法律學院。畢業後,她從事律師職業。 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政治生涯。她曾先後7次擔任地方政府部長,主管社會福利、公共衛生、文化教育等事務。 帕蒂爾1986年當選印度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91年當選印度人民院(下院)議員。2004年11月,帕蒂爾成為印度拉賈斯坦邦首位女邦長。 今年6月14日,72歲的帕蒂爾被以印度國大黨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
3. 印度第一任總統是誰
1950年1月26日,印度正式宣布其為共和國,拉金達·普拉薩得在總統辦公室宣誓後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統。
4. 印度尼西亞總統大學
印尼總統大學(President University)是印尼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辦大學,2002年剛剛成立,現有中國留學生均屆75人,教師進百名,全部用英文授課。教師都有博士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除了印尼教師,還有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等國的教師。
5. 印度的主席是誰
印度的國家政體為聯邦共和制。憲法稱印度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
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沒有主席),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簡單的說,印度總統就是一個虛職,跟德國總統一樣,主要幹活的還是總理。 現在的總理是辛格 曼莫漢·辛格 (Manmohan Singh) 印度資深政治家,國大黨元老。1932年9月26日出生於現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他在印度大學畢業後,曾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並於1962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5月19日曼莫漢·辛格被總統任命為新總理,22日正式宣誓任職。
6. 總統出身最多的大學
1.美國總統的本科學歷來自最多的大學,乃是哈佛大學,共有八位總統出自哈佛大學。
美國自建國以來,共有44任總統(包括奧巴馬在內),但曾經成為總統的個人是43人,因為 Grover Cleveland 曾分別任第22任,第24任總統,即他曾兩度成為美國總統,但不是連任。這些總統中,除了10人沒有大學畢業,其餘大多數都至少有個本科學位。很多還有研究生學位,包括法律,MBA,醫學位,博士。
哈佛大學共出過8位美國總統和數十位諾貝爾、普利策獎獲得者。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
2.世界上培養總統最多的為英國牛津大學
產生了至少來自6個國家的12位國王,其中英國國王6位,如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及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泰國國王拉瑪六世、荷蘭國王威廉二世、東加國王喬治·圖普五世、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奧拉夫五世等;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其中英國首相26位,如格萊斯頓、艾德禮、威爾遜、撒切爾夫人、布萊爾、卡梅倫,及美國總統柯林頓、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澳大利亞總理弗雷澤、加拿大總理皮爾遜、巴基斯坦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及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艾哈邁德·沙阿、端古·阿卜杜勒·哈利姆、端古·加法爾·伊卜尼等。
7. 印度的領袖是哪些人
印度1948年獨立。總理是實際領導人
歷任印度總理:
1.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Jawaharlal Nehru 1947年8月15日 ——1964年5月27日, 國大黨
2.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代總理 Gulzari Lal Nanda,1964年5月27日——1964年6月9日,國大黨
3.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 Lal Bahar Shastri ,1964年6月9日——1966年1月11日,國大黨
4.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代總理 Gulzari Lal Nanda 1966年1月11日——1966年1月24日 國大黨
5.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66年1月24日——1977年3月24日 國大黨
6.莫拉爾吉·蘭奇霍季·德賽 Morarji Ranchhodji Desai 1977年3月24日——1979年7月28日 人民黨(Janata Dal)
7.查蘭·辛格,執政24天,後為看守內閣 Chaudhury Charan Singh 1979年7月28日——1980年1月24日 人民黨(Janata Dal)
8.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80年1月14日——1984年10月31日 國大黨
9.拉吉夫·甘地 Rajiv Gandhi 1984年10月31日——1989年12月2日 國大黨
10.維什瓦納特·普拉塔普·辛格 Vishwanath Pratap Singh 1989年12月2日 ——1990年11月10日 人民黨(Janata Dal)
11.錢德拉·謝卡爾,其中留任3個月至新政府組成 Chandra Shekhar 1990年11月10日 ——1991年6月21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12.納拉辛哈·拉奧 P.V. Narasimha Rao 1991年6月21日 ——1996年5月16日 國大黨
13.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Atal Behari Vajpayee 1996年5月16日 ——1996年6月1日 印度人民黨
14.德韋·高達,其中留任新政府組成 Deve Gowda 1996年6月1日 ——1997年4月21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15.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 Inder Kumar Gujral 1997年4月21日—— 1998年3月19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16.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Atal Bihari Vajpayee 1998年3月19日—— 2004年5月22日 印度人民黨
17.曼莫漢·辛格 Manmohan Singh 2004年5月22日 ― 國大黨
8. 印度的前總統是誰
阿卜杜爾·卡拉姆(英語:Avul Pakir Jainulabdeen Abl Kalam Maraikkayar)第11任印度總統任期
2002年7月25日 – 2007年7月25日前任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繼任普拉蒂巴·帕蒂爾出生1931年10月15日 (1931-10-15) (77歲)
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管轄區特努什戈迪政黨無配偶從未結婚專業科學家信仰伊斯蘭教 1931年10月15日生於印度南方的泰米爾納德邦的特努什戈迪,是伊斯蘭教徒,父親是村務委員會的領導,未受過太好的教育。卡拉姆小時候曾在一個印度聖城賣報紙。1958年取得馬德拉斯理工學院航太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研究組織,1963年,開始在印度航太研究組織從事航天技術研究工作,在卡拉姆的努力下,導彈研製成了印度國防科技領域最大的亮點。大地、烈火、三叉戟等一系列導彈的點火升空,為他贏得了印度「導彈之父」的美名。1982年,擔任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研究組織的負責人。因為在印度國防科研領域的突出貢獻,1997年印度政府將印度最高文職獎「印度獎」頒發給這位被人稱為「導彈之父」的老人。他是惟一獲得該獎的科學家。卡拉姆是一位傳奇人物,是一位執著於事業的人,但也有很多凡人的一面。他平日生活儉朴,衣著隨意,一頭銀色的卷發在印度可算是風格鮮明。卡拉姆還是個素食者,而且滴酒不沾。據卡拉姆自己說,最初素食是因為當時拮據的生活狀態,到後來經濟寬裕了,但素食的習慣卻保留下來。 除了淵博的知識,所有接觸過卡拉姆的人還被他的直爽和平易近人所折服。不僅如此,他還是出色的管理者,「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2002年7月,當選印度總統。卡拉姆的同事們說,如果他能成為印度的下一任總統,他一定會更努力地將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卡拉姆現在正致力於一個名叫「印度千年任務2020」的計劃,其目標是將印度帶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9. 印度總統·是誰
普拉蒂巴·帕蒂爾
[編輯本段]基本資料
2007年7月21日印度選舉委員會宣布,時年74歲的普拉蒂巴·帕蒂爾以明顯優勢擊敗全國民主聯盟候選人謝卡瓦特,贏得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這位有爭議的總統將於今日宣誓就職。 她是印度獨立60年以來第一位女總統。她從政45年,曾擔任地方議員、聯邦上議院副議長、拉賈斯坦邦長等職務,卻不是執政聯盟的「第一人選」。她被譽為「無可挑剔」的總統候選人,卻經歷了印度歷史上「最激烈的」總統競選,用曼-辛格總理的話說就是「政治攻擊的泥巴滿天飛」,一些塵封多年的舊案被突然翻了出來。她當選後印度公眾和媒體一致表示支持,「歡迎總統女士閣下」、「打破了男性統治的最後一座堡壘」是此間大報的頭條標題。她就是被印度人親切地稱為「大嫂」、現年72歲的普拉蒂巴-帕蒂爾。
[編輯本段]簡介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年12月19日-)普拉蒂巴·帕蒂爾,印度律師、政治家,印度國大黨成員,曾任拉賈斯坦邦邦長,現任印度總統。 1934年12月19日出生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檢察官家庭,父親名叫Shri Narayan Rao。她早年畢業於孟買的政府法律學院,獲法律學士和藝術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從事律師職業。 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 1965年7月7日結婚,丈夫謝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擔任過議員和市長的職務,有一雙兒女。 1986年,她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 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2007年6月23日卸任。 2007年6月14日,74歲的帕蒂爾被以印度國大黨為首的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2007年7月21日,印度選舉委員會宣布,普拉蒂巴·帕蒂爾贏得第13屆總統大選,成為印度獨立60年來的首位女總統。 普拉蒂巴·帕蒂爾是印度國大黨領導人,參選總統前任拉賈斯坦邦邦長。7月25日宣誓就職。
10. 納倫德拉·莫迪的人物經歷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09月17日生於孟買邦(現為古吉拉特邦)瓦德拉嘎鎮,祖上三代都在當地經營一個小雜貨鋪,家境雖稱不上小康,但也算豐衣足食。除了經營雜貨鋪,父親還在火車站開了一個茶
攤——奶茶是印度人每天必需的飲品。在家裡6個孩子中排行老三的莫迪,從小就在那裡幫父親賣茶。從學校畢業後,他和哥哥也開了一個茶攤,自食其力,由「賣茶童」變成「賣茶人」。
莫迪在當地的學校完成了自己的中小學學業。老師這樣形容他:「他在學習成績上算不上出色,雖然有點內向和靦腆,但是偏愛辯論和戲劇表演。」也許正是這些特質,使得莫迪日後在應對媒體時游刃有餘。同學眼中的莫迪是個有主見的人,做事情有決心、有毅力,而且酷愛讀書。鎮上有一座小型圖書館,莫迪是那裡的常客,據說他後來將裡面的書幾乎全部讀完。
課余時間,莫迪絕不只呆在茶攤上。出身於印度教家庭,他很小就加入國民志願團組織的少年機構,在那裡接受體能訓練和教義熏陶。這給莫迪一生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留下深厚的烙印。 上世紀60年代印巴戰爭爆發之時,小莫迪在火車站為路過的士兵端茶倒水、打掃衛生。莫迪經常到志願團駐地,幫助精神導師和講師們洗衣、掃地、做飯,甚至料理他們的生活起居,累活臟活他都願意干,深得大人們的喜愛。
20世紀70年代開始,莫迪正式成為國民志願團一員,主要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莫迪的政治生涯,正是開始於他在國民志願團的日子,這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因,即典型的印度教主義者。
那時候,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莫迪經常喬裝打扮。他最喜歡的裝束就是戴上墨鏡,貼上大絡腮胡,用布包上頭,打扮成錫克人,以避人耳目。除此之外,莫迪也經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緊急狀態和民主議題發表評論,這些文章的題目包括《透視緊急狀態》《關於憲法改革的建議》《當違法成為一種義務》《印度言論的不自由》《解剖印度的法西斯主義》《揭露英迪拉的騙局》等等,一度在印度政壇引發廣泛議論。莫迪也因此被警察盯上。
1977年,印度政局又發生大變。莫迪等人的活動恢復正常,由地下轉到了地上。
1978年,莫迪被志願團委任為古吉拉特邦一個區的負責人,他作為組織者的才能得到認可。到了1981年,他又成為志願團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邁達巴德總部的宣傳和聯絡負責人,負責與其他印度教組織及海外印度人的聯系。 1985年,莫迪受到國民志願團的指派,加入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黨。經過三年多的鍛煉,他於1988年被任命為人民黨古吉拉特邦秘書長,正式進入主流政治圈。在其策劃與帶領下,印度人民黨贏得了1995年的全國大選,莫迪憑借其領導能力出任人民黨全國秘書長。1998年,時任印度總理的瓦傑帕伊提拔莫迪為人民黨總書記。1999年,兼任人民黨新聞發言人。
納倫德拉·莫迪2001年10月擔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隨後連續三屆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12年來,該邦的經濟增長率躍居印度首位。莫迪減少行政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修建公路和電線,引進投資,讓這個地方蓬勃發展,GDP增加了近兩倍,大多數社會指標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僅擁有印度總人口的5%,卻占據國家近1/4的出口額。在競選過程中,政治家的承諾往往來自特殊利益集團的慷慨解囊,莫迪卻談及將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快速增長和基礎設施改善在全國復制,讓民眾耳目一新。 莫迪強調自己「茶農之子」的卑微出身和對貧窮生活的見證與體驗,他的背景和打拚經歷也讓印度人寄望他成為變革的催化劑。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543個議席中奪得334席,獲得壓倒多數。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莫迪成為下一任總理。
2014年5月26日晚,納倫德拉·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正式宣誓就任印度第15位總理。
當晚的就職儀式在印度總統府舉行,由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主持,共有3000多名來賓。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中,獲得全部543個議席中的282席,成為30年來首個擁有議會下院絕對多數席位的政黨,而原執政黨國民大會黨僅獲44席。莫迪作為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當選總理。就職儀式後,由莫迪任命的內閣成員也宣誓就任。 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范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
此次是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後第一次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打擊恐怖主義是莫迪本次講話的重點,他稱印度支持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西亞地區正在復甦的恐怖主義勢力進行打擊。 2015年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西安機場,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莫迪上任以來首次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