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816年,為什麼這一年詭異的沒有夏天,7月飛雪氣候大變
在人類 歷史 上曾有過許多奇異的天氣現象,有的至今沒有找到答案。即使科學家一直追尋古人的足跡, 探索 那些未曾被人類認知的奧秘。但經歷漫長的歲月侵蝕,已經不可能找到切確答案。但是就目前地球給人類的信息,已經足以說明那些曾經發生在地球上的奇異經歷,還會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重演。也警惕人類珍惜自然環境,保護地球。
說起 歷史 上的天氣現象,我們不得不提起1816年的「夏季飄雪」。我們現代人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歲月,但我們在戲曲、小說中曾經看到過「竇娥冤」,竇娥的冤情改變了天氣,炎炎夏季突降大雪,人們相信蒼天受感而降異象。實際上這種怪異天象,真正存在於人類 歷史 的實際生活中。
1816年,世界上出現了反常天氣現象,人們發現夏季遲遲不來,本來是炎熱季節卻飄起大雪。
這一年正是中國大清朝嘉慶皇帝當政時期,冬天不願離開,農作物生長廣泛受到影響,百姓生活陷入災難。當時雲南受災最重,由於寒冷百姓無以為食,貧困家庭甚至以賣兒女為生。當時安徽、江西也出現百年一遇的大雪。
實際那一年受災最重的當屬北半球的歐洲大陸。本來剛剛經歷拿破崙戰爭的歐洲,又出現沒有夏天的年份,氣溫驟降作物無法生長,當年餓死很多人。據有關資料記載,當年餓死人數近20萬人。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一反常現象呢?雖然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寒冷的真正原因,但後來的科學家和 歷史 學家研究發現出現這一反常現象的真正原因。
一、1815年4月人類 歷史 上最大的火山爆發事件。
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向大氣中噴出了數百萬噸的灰塵、灰燼和二氧化硫。在以後的幾個月里,火山灰雲飄過全球,遮住了太陽,形成了一個火山爆發的冬天。
硫酸氣體從印尼蘇姆巴瓦島上的坦博拉火山口升起。因為噴發強度十分巨大,把二氧化硫噴射到離地球表面10英里以上的平流層,二氧化硫與水蒸氣反應形成硫酸鹽氣溶膠。因為這些氣溶膠漂浮在降雨高度以上,所以它們不會被雨水帶走。相反,它們會持續存在,反射陽光,冷卻地球表面,這就是導致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天氣和氣候影響在一年多之後發生的原因。
二、地球進入小冰河時代(14世紀至19世紀的全球降溫時期)的持續影響。
太陽的侵蝕降低地球的平均溫度,並使天氣陷入混亂,地球進入了長期的寒冷。
這次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爆發,是人類 歷史 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火山噴發,死亡人數至少7.1萬人,其中多達1.2萬人直接死於火山噴發。這場地質災害除了造成人類直接死亡外,還導致氣候的變化以致糧食短缺,另外還導致疾病大規模爆發,給人類的生存的造成相當大的災難。
瑪麗·雪莉的史詩級恐怖小說《弗蘭肯斯坦》的情節《沒有夏天的一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災難過後,人類不能不思考和探求生活的真諦。人類為什麼不能和平共處下去?為什麼要無限制地去索取?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為了人類生活更美好,但人類不應該利用科學手段去毀滅世界,毀滅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這無疑是自身毀滅。
為什麼1816年是無夏之年?
由於1816年已經很久遠了,這一年為什麼被稱為無夏之年很少有人知道,尤其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僅歐洲就有20萬人因此而死。反常氣候現象出現的極端天氣,讓靠天吃飯的農民苦不堪言,而不明真相的人們,也只有通過自己覺得有用的方式去祈福。
事實上,當時位於北半球的所有地區,幾乎都因為一場劇烈的火山爆發事件發生,而經歷了罕見的夏季低溫天氣。雖然,當時我國的部分地方也鬧大飢荒,但反觀歐洲和美洲這些地區,則在農業方面受到了更大范圍的影響。
1816年夏天出現7月飛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於當年為什麼會出現夏季溫度過低的情況,也是後來的科學家們對當年前後發生的自然災害進行分析得出。目前,比較一致的答案就是發生在1815年的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以及發生在1812年和1814年的兩次火山爆發事件,共同導致了當時大氣環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過高。
客觀來說,極端天氣在地球上時有發生,只不過出現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1816年的夏天氣溫較往年低出不少,一方面可能的確是因為受到了火山噴發事件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極端氣候現象的自然發生。
極端氣候現象頻發是人類將長久面臨的生存問題
地球升溫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而持續性的升溫給人類帶來的影響也不小。例如高溫,乾旱,強風暴等自然災難是越來越頻繁,並且強度也越來越大。而根據《自然·通訊》雜志發布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地球的熱量幾乎已經在全球各地呈現,並且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按照時間上來說,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說人類未來面臨的極端性氣候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多,熱浪正在席捲全球已經可以證明了,這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對全球范圍內對熱浪區域綜合評估顯示的結果,這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熱浪的襲擊並非是偶然
確實,科學家們很早就說明了,地球會隨著人類活動力的增強而變得越來越熱,但是我們沒想到的是,地球「發燒」已經這么久了。在過去的70年裡,數據都表明全球變暖正與我們相伴,並且正在加速,也就是說熱浪襲擊地球已經70年。其中全球平均每十年增加1攝氏度到4.5攝氏度,但在一些地方,如中東、非洲和南美的部分地區,趨勢是每十年10攝氏度,所以是增加速度非常的快。
當然從如今的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地球的持續升溫已經變得非常可怕,在2020年之中,我們上半年幾乎所有的月份都是創下了一個氣溫的新高,都是比同期的氣溫要高很多。所以這說明了。
我們地球氣溫在不斷的刷新數據記錄,而這升溫背後的影響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統計數據顯示,也是再次刷新了新高,這也說明了2020年還在升溫,同時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沒有停止,所以熱浪的襲擊並非是偶然,而是人類自己帶來的。
2020年我們遇到多少與氣溫相關的事件?
2020年與氣候相關的事件已經多不勝數了,太多了。例如才消停的北極38度高溫,南極紅雪,綠雪事件等等,這都是因為氣溫的上升而帶來的,還有最為典型的珠峰長草等等,所以這都是我們遇到的與氣溫相關的事件。而最為重點還有一個那就是北極甲烷爆發,北極甲烷的爆發對我們來說又不是一個好事情,因為甲烷的釋放會加速地球的變暖。
甲烷作為地球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對地球氣候的改變是二氧化碳的幾倍,所以說甲烷釋放越多,產生的氣候改變影響就越大,這算是溫室氣體的「閉合效應」。而在南北極地區,我們還知道一個最為關鍵的永久凍土,這裡面也含有我們最為擔心的東西,永久凍土的融化也在加速破壞地球的生態系統,所以永久凍土的影響也在加大,當然這並非只有氣候方便的影響。
永久凍土融化,遠古生物正在蘇醒
我們都知道,在永久凍土之中,包含了大量的遠古生物,例如科學家們在凍土之中,發現了18000歲的名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歷史 的山獅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獁象等等,這些遠古生物都在被釋放出來,而最為擔心的就是在永久凍土之中存在大量的「病毒」。並且還是一些我們人類都未涉足到的病毒,這可以說不是好消息。
例如科學家們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之下「冰封萬年」的病毒,並且還再一次具備傳染性,這屬於大型病毒種類,達到1.5微米。這說明了雖然這些病毒被冰封了上萬年,但是它們依然具有極強的傳染力,也就是對人類的影響可能依然是存在的。在2003年的時候。南極科考人員在南極永久凍土帶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致命病毒,當時美國科學家就發出了警告,一旦這種病毒復甦擴散,地球上將沒有哪種生物可以倖免於難。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熱浪正在改變地球的生態系統,地球生態系統火災大變之中,一旦我們這些擔心的這些遠古生物蘇醒復活,那麼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場「噩夢」,所以人類的時間改變氣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不作為的時候地球生命可能就已經結束了。
1816年3月,地球北半球的氣溫開始回升,人們期待的春天似乎就要來了,然而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在1個月以後,天氣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繼續回暖,反而開始不斷地降溫,並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這種情形也沒有停止,隨著氣溫的持續下降,很多地方都出現了7月飛雪的異常天氣,在北美地區甚至還出現了暴風雪。
(上圖為1816年的夏天)
這一年在後來被人們稱為「無夏之年」,也是人類所經歷的有記載以來最冷的一年,根據相關記載,在這段時間里天空一片昏暗,夏天變成冬天,本該盛夏的季節卻是大雪紛飛。如此詭異的天氣讓當時的人們苦不堪言,大量的動植物被凍死,耕地大面積地減產甚至是絕收,從而導致了一場席捲全球的飢荒,數以萬計的人類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1816年,為什麼這一年詭異的沒有夏天,7月飛雪氣候大變?
在過去的日子裡,科學家通過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最終確定了導致這次災難的「罪魁禍首」——火山爆發。
研究表明,從1812年開始,地球上的火山運動就開始變得活躍,它們不斷地將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釋放到大氣層中,而在1815年4月5日,位於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坦博拉火山的爆發,將地球上的這次火山運動演繹到了極致。
相關數據表明,坦博拉火山爆發指數(VEI)高達7級,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記載到的威力最大的火山爆發。坦博拉火山的猛烈爆發從4月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了當年的7月中旬,火山爆發形成的沖擊波、火山碎屑流以及地震毀滅了附近的一切,大約有6萬人因為此次事件的直接影響而喪生。
根據統計,在此次火山爆發事件中,總共有150至170立方公里的物質從坦博拉火山中噴涌而出,其形成的煙柱可以高達三四十公里,大量細小的火山灰以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進入了地球高空中的平流層,然後隨著大氣的流動擴散到整個地球的上空。
二氧化硫在大氣中很容易形成氣溶膠,這些氣溶膠可以有效地遮擋陽光,細小的火山灰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之前的火山運動已經使地球大氣層中累積了不少的這類物質,而坦博拉火山的爆發更是使大氣層中這類物質的總量出現了巨大的增長,因此可以說,正是這些物質在地球上空遮天蔽日,極大地減弱了太陽輸送給地球的光與熱,才造成了1816年時地球的天空一片昏暗,夏天變成冬天,從而成為了有記載以來最冷的一年。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產生一個疑惑:坦博拉火山是1815年4月份爆發的,為什麼「無夏之年」是1816年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地球是很大的,火山噴出的物質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擴散到全球的過程。
為了這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發,坦博拉火山「醞釀」了差不多5千年的時間,在此次爆發平靜下來之後,人們發現坦博拉火山的山體高度降低了1千多米之多,還形成了一個深約700米、直徑約6千米的巨型火山口。在1913年的時候,坦博拉火山還發生過一次規模很小的噴發,這說明了它依然是活火山,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它會再次爆發。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似乎不用太過在意這座火山,因為地球上還有對人類威脅更大的火山——黃石超級火山,科學家的估計,當黃石超級火山爆發的時候,至少會噴出1千立方公里的物質,這可比坦博拉火山「區區的」1百多立方公里厲害多了。
Ⅱ 北部氣溶膠20年來最低水平,印度13億人做了什麼
2020年以來,病毒的蔓延可以說導致了全球不少地區的封鎖,而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長期對印度一個監測數據顯示,印度北部的機載顆粒物水平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這是印度對13億人的一個嚴格封鎖下產生的「連鎖效應」。該地區的人可以說很難吸收到這樣的「好空氣」。
主要原因是在封鎖之下,全國范圍都減少了工廠的活動,並減少了汽車,公共汽車,卡車和飛機等交通的運行。在僅僅減少了一周的人類活動之後,NASA衛星感測器在印度北部的每年這個時候觀測到的氣溶膠水平處於20年來的最低水平。
其實說到最後,主要問題就是人類需要加大對地球生態系統的一個保護,如今在封鎖之下,我們看到了地球的一個好狀態,同時地球的「大清洗」可能還在發生之中,給我們指明了如何保護地球才是最佳的狀態。
當然話說回來,如今的問題是建立在對生命威脅的基礎上才變好了的,當這個事情結束之後,人類要如何保護地球可能還需要更多的人去衡量一下,何況如今基本上是全球停止活動的狀態,地球才達到這種模式的,所以說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問題。
Ⅲ 廣東深圳已確診二例為印度變異株,導致機場2人感染,廣東人怎麼面對
6月18日晚11:50分,據深圳市衛健委通報稱,深圳市新報告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他們均來自深圳CA868國際航班的一架飛機,而這架飛機此前已有32名確診和感染者,均已確診為印度Delta變異株(B.1.617.2)。
此前肆虐廣州,引發疫情的就是由於感染了此病毒導致上百人感染,迄今發現的確診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他們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為同一個傳播鏈,可見印度Delta變異株(B.1.617.2)傳播能力是有多強。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個時候,每個人做好防護,疫苗及時去打。廣東人經過這次疫情,打疫苗的決心已經是有了,也意識到只有接種疫苗和做好個人防護,才能打贏這場防疫戰。
這個時候我要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在祖國豐滿的羽翼下像雛鳥一樣的待遇,如今做好自己就是對祖國最大的報效!
Ⅳ 氣溶膠傳播范圍是多少米
氣溶膠傳播的距離可能會很遠,有時還超出平常人的想像。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指出病毒或細菌可以通過氣溶膠經長距離傳播而在短期內導致大面積感染,通常可以達到數十米,甚至可以達到數百米,遠遠超過飛沫傳播的距離。有關研究證據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涉及到437個馬場的馬流感傳播事件,馬流感傳播的平均距離可以達到1km,最遠的可以達到13km。
在日常生活中說話、大笑以及咳嗽過程中所排出液滴與呼出的氣體混合後,會產生感染性氣溶膠,長期懸浮在空氣中隨著空氣流動,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
即使病毒能夠通過氣溶膠進行長距離傳播,也不要過度擔心,隨著距離增加病毒濃度逐漸會下降,因此不要過度恐慌,盡量減少或不要去疫區,大大減少接觸含高濃度病毒氣溶膠的可能,可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Ⅳ 10升的氣溶膠總重量是多少
20斤。氣溶膠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當承重10升的氣溶膠匯聚時,氣溶膠原本重量為20斤,氣溶膠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其分散相為固體或液體小質點,氣溶膠的消除,主要靠大氣的降水、小粒子間的碰並、凝聚、聚合和沉降過程。
Ⅵ 紅色天空是怎麼回事
紅色天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火山噴發。火山如果噴發確實會出現紅色天空的現象。麗日今年一月湯加火山噴發後,天空就會出現天赤紅色。這主要是氣溶膠的導致的,1815年印度火山噴發後,當地的氣溶膠飄了幾個月最終飄到英國,導致英國就出現了紅色天空的現象。但湯加火山灰根本沒有影響到我國及周邊區域。
2.森林大火。持續四個月的澳大利亞的大型山火也使一些小鎮出現了血色天空,灰燼彌漫宛如某日降臨。通過視頻就能看出當時的恐怖。如果這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沒有視頻,只有類似文字記載「某一天整個天空都是紅的,陸地全是大火」那菌菌肯定是不會信的。
美國舊金山也因為山火出現紅色天空。主要是由於山火的煙霾和大霧聚集,形成一道非常厚的屏障,擋住了陽光,導致短波光無法散射。但舟山附近並沒有出現大型山火,所以這個原因也被排除了。
3.地震。地震前夕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奇怪的現象出現。比如動物的不尋常活動,地震雲等等,但地震前會看到紅色天空確實是沒有過。雖說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在震前進行准確的預測,但地震局的設備能夠感知到震後的區域。紅色天空出現後,當地依舊地磁平靜,不可能是地磁異常或極光。
4、光的散射和折射。氣溫和局部大氣層含水率造成的空氣密度不同,太陽光的折射和漫反射也就加劇。當地氣象局給出的回應是由於光的散射和折射導致的「血色天空」,但光源目前並不清楚。瑞利散射定律也能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
Ⅶ 印度連續10天日增超5萬病例,疫情已經沒法控制了嗎
如果印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疫情還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現在印度已經採取了封城措施,為印度緩解疫情爭取有效時間。但是印度疫情最難解決的還是貧民窟地區,有以下原因:
貧民窟人口密集貧民窟的人口密度極大,往往一間十平米不到的小房子要擠四五人,這對於疫情的控制極為不利。單以孟買的達拉維為例,一個總面積僅有1.75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卻居住著差不多一百萬的居民。這樣的人口密度,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的傳播。往往可能一個人感染,遭殃的是一整個貧民窟。
印度的貧民窟有許多個,但是新德里、孟買個加爾各答這三大城市,就有近一半的人群居住在貧民窟。所以印度當務之急應是解決貧民窟的疫情問題,加大財力投入,在貧民窟附近建立方艙醫院,將患病人員及時隔離治療。希望印度的疫情能夠早日結束。
Ⅷ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恆河疑似出現百具患者遺體,病毒是否會隨著河流傳播
時事情況截止5月16號,印度衛生部門通報數據:全國累計感染新冠患者24684077例,死亡人數累計達270248例,目前國內的醫療體系承受的壓力巨大,根據印度國家衛生部的推斷:“印度的疫情將在5月中旬達到頂峰,屆時單日確診病例將超過50萬”。印度在應對第二輪新冠疫情時,因政府不夠重視疫情的嚴重性,大量出口其儲量並不多的醫療器械,從而導致疫情爆發後,防護用品和氧氣等醫療資源陷入嚴重短缺。也使得印度軍方不得不保持高強度的出動狀態,不斷派出軍艦、運輸機向各地來回運輸氧氣,造成極大的設備損耗。甚至派出戰艦前往國外運回氧氣,支援印度防疫。並且把國內的用於工廠生產的氮氣全部改為運輸氧氣,給經濟生產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從印度政府的這些措施中,也可以看到印度的疫情已經到了病急亂投醫的地步,可見印度疫情有多麼嚴峻。
病毒肺炎病毒屬於β屬病毒,殺傷力傳染力很強,可以使得人傳人,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現在科學證實在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的暴露在高濃度的氣溶膠中也有經氣溶膠傳染的可能。病毒離開活體後的48小時失去活性。如果通過加熱高溫就可以達到死亡。但是也受到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病毒的存活周期有著顯著差異。新冠病毒除了氣溶膠傳播已經被證實,而通過水進行傳播的風險也是存在的。影響病毒在水中存活的因素包括溫度、有機物和好氧微生物。國外科研機構對新冠病毒在廢水和水中的存活做過一些實驗表明對病毒存活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溫度。已有研究表明,病毒存活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這主要是由蛋白質變性和胞外酶活性增加引起的。研究的結果證實冠狀病毒就是存在這種情況,所以恆河中的水存在著新冠病毒的危險因素,政府要對居民用水做好消毒的措施。
Ⅸ 微生物氣溶膠顆粒的直徑一般為多少
微生物氣溶膠顆粒的直徑一般為1~100微米粒徑范圍內。
氣溶膠,英文名為 aerosol,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這些固態或液態顆粒的密度與氣體介質的密度可以相差微小,也可以懸殊很大。氣溶膠顆粒大小通常在0.01~10μm之間 ,但因為來源和形成原因范圍很大。
氣溶膠是以固體或液體為分散質(又稱分散相)和氣體為分散介質所形成的溶膠。它具有膠體性質,如:對光線有散射作用、電泳、布朗運動等特性。大氣中的固體和液體微粒作布朗運動,不因重力而沉降,可懸浮在大氣中長達數月、數年之久。
Ⅹ 你好,你知道外國的氣溶膠發生器大概多少錢嗎
一年前,調研過部分氣溶膠的發生器的價格5萬-100萬元的都有。
TSI-3475-CMAG凝聚式單分散氣溶膠發生器,價格在100萬元以上。國內好像就沒幾台(2-3台),建研院有一台,具體的型號就不知道了。
但是調研的了很多,都不記得了。美國ATI modelTDA-6C氣溶膠發生器價格是6.15萬元打8折(一年前的價格),具體的參數你上網查下,氣溶膠應該是多分散體系的,比較低級的氣溶膠發生器。當時情況是,實驗經費太少了,看價格這么貴就直接被老闆否定了,然後,自己設計的一個有機玻璃的流化床發塵器,將就著用了,不知道你是用來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