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那爛陀寺遺跡為何出名
經過多方努力,但也遭到質疑,印度那爛陀大寺考古遺址昨天終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今日郵報」今天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0屆會議正在土耳其舉行,盡管有專家曾提出質疑與反對意見,最終昨天仍把那爛陀大寺,和伊朗的坎兒井水利系統、大陸廣西左江花山岩畫,及密克羅尼西亞東部的形式中心南馬都爾遺址其他3處,一起列入世界遺產。印度政府是以文化類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爛那陀大寺考古遺址成為2016年認定的世界遺產,在被列入世界遺產後,成為印度第33個獲得此殊榮的考古遺址。
B. 印度十大最美麗的寺廟 寺廟旅遊攻略大揭秘
眾所周知,它是一個文化和傳統的國度。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印度擁有許多美麗的寺廟。一座廟宇也可以被稱為是將人類和上帝聯系在一起的結構,人類與神之間的連接紐帶。寺廟是信仰和文化的標志。在古代,寺廟被認為是人們聚集的社會中心。寺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所,用來練習各種各樣的藝術——音樂、舞蹈等等。在這里,人們會聚集在一起祈禱,觀看,參加虔誠的音樂和舞蹈表演。寺廟不僅是一種物理結構,而且也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一個典型的印度教寺廟通常會呈現上帝,善與惡的理論,以及時間的循環。古代廟宇的雕刻和繪畫反映了古人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寺廟不僅是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是一個傑出的工藝。以下是印度十大最美麗寺廟的名單。
10.石窟寺
巴塔米洞穴廟宇位於卡納塔克邦北部的巴格亞爾科特地區。寺廟是印度岩石切割建築的典範,尤其是巴米契亞建築的建築。這所建築學院的兩個主要元素是結構的寺廟和岩石切割的大廳。根據這所建築學院的建築,柱狀的走廊,圓柱狀的大廳和一個被切割成岩石的聖所,構成了任何建築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信徒來說,巴米洞穴寺廟是一個復雜的建築。巴米洞穴寺廟象徵著一些最古老的印度寺廟。
9.坦焦爾寺廟
位於泰米爾納德邦的坦賈瓦爾神廟,是一座獻給濕婆神的神廟。作為印度最大的寺廟之一,這座寺廟是在霍亂時期的泰米爾建築的一個例子。這座寺廟建於公元10世紀,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座寺廟是泰米爾泰德邦最受遊客參觀的旅遊景點之一,據說是由6萬噸花崗岩製成的。寺廟里還鼓勵了音樂、舞蹈和藝術等活動,寺廟也被稱為社會活動和集會的中心。
8.林迦拉迦寺廟
在一個以布巴什戰爭為寺廟的城市裡,陵雅寺是這座城市中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寺廟之一。「林加拉」這個詞的意思是「靈之王」,這是濕婆神的廟宇。這座神廟是獻給濕婆神的。這座寺廟建於11世紀。這座寺廟是用紅色砂岩建造的,看起來很引人注目,屬於卡林加風格的建築風格。這座寺廟有一個寬敞的庭院,由50座小神龕組成,這些神殿都是獻給印度教諸神的。不允許印度教徒進入神廟。
7.Kailashnath寺廟
Kailashnath寺廟位於印度馬拉拉,是印度最大的岩石切割寺廟之一。由於它的大小和建築風格,它被認為是最令人驚嘆的岩石洞穴之一。寺廟的建築展示了帕拉文文明的暗示。這座寺廟因其垂直挖掘而聞名,也就是說,這些雕刻者開始向下挖掘,從頂部開始挖掘。中央的神殿是獻給濕婆神和他的Nandi,神聖的公牛。這座寺廟以其精美而復雜的雕刻而聞名。在寺廟的前提下,有五種較小的、獨立的光芒,其中三種是獻給河女神、亞穆納和薩拉斯沃蒂的。
6.阿克薩達姆神廟
一個永恆的奉獻和和平的地方,「阿克莎德姆」這個詞意味著上帝的神聖住所。它不僅是精神上的奉獻,也是文化的集會。這座寺廟被一個完整的復雜的建築所包圍,其中包括Sahajananda Darshan(價值觀的殿堂)、Neelkanth Darshan(一部關於斯瓦納拉揚的早期生活的電影)和Neelkanth Darshan(文化船)。Akshardham寺廟仍然是主要的景點,包括舞者、音樂家和神靈在內的寺廟里的復雜雕刻都是可以看到的。在夜晚,音樂噴泉被播放,描繪了生命的輪回,在雅格納烏魯什昆德,這也是印度最大的一步。
5.坦普爾寺廟
讓這座寺廟美麗的地方是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濕婆神廟。坦普爾是指山峰的主人。這座寺廟位於海拔12073英尺的高度,據信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這座寺廟位於北阿坎手的查利區,是一座古老的寺廟,建於印度北印度風格的寺廟建築中。這座寺廟是小的,它是由Arjun建造的,他是五人之一,他在寺廟里也被崇拜。
4.迪爾瓦拉寺廟
迪爾瓦拉寺廟位於拉賈斯坦邦附近的阿布。寺廟的陳列和使用都很好,建於公元11到13世紀之間。迪瓦拉的廟宇包括五座傳奇式的寺廟,是一個很重要的敬拜場所。這些寺廟坐落在一片森林茂密的山林中,象徵著建築上的完美和誠實和節儉等耆那的價值觀。總共有五座寺廟,每座都有自己的身份。在為神像表演之前,必須先洗個澡,而且洗澡設施也可以使用。門廊、柱子、嵌板和天花板都精心雕刻了細節。
3.Somnath寺廟
Somnath的意思是「馬索」,這也是濕婆的一個綽號。它位於古吉拉特的西海岸,是重要的朝聖之旅,也是旅遊景點。聖殿被毀,重建了好幾次。這座寺廟是建在寺廟建築的遮盧迦風格上的。據信,Somnath的寺廟是12個「猶太人之星」之一的家,這是印度教宗教中最神聖的一種。傳說中,索納斯寺是由桑格拉,月亮神,用黃金建造的。拉瓦那用銀重建了神殿。眾所周知,克里希納國王重建了這座寺廟,在10世紀
2.科納克太陽神廟
13世紀的印度教寺廟,科納克太陽廟是獻給太陽神的。精美的石刻覆蓋了整個廟宇的結構,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巨大的裝飾的戰車。位於奧里薩邦的科納克,神廟的一個主要部分現在已經成了廢墟。這座寺廟的結構與卡林加建築風格的風格是一樣的。神廟的方向是這樣的,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太陽的第一縷光芒就會在聖殿的主入口出現。神殿象徵著時間的流逝,時間是在太陽神的控制之下的。在寺廟的表面雕刻著精美的石雕。
1.斯蘭雅納塔斯瓦米神廟
斯蘭雅納塔斯瓦米神廟是獻給毗瑟奴主卧的。這座寺廟坐落在泰米爾那德邦的提魯奇帕利亞。它位於科西河的一個小島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群之一,佔地面積約156英畝。這座寺廟是用德拉威式建築風格建造的。這座寺廟建於大約400年前。這座寺廟是一個朝聖中心,有著驚人的建築和各種各樣的特色。這座寺廟是泰米爾文化的代表,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之一。
C. 印度的神廟最主要有哪些類型
印度的神廟最主要是支提和毗訶羅。支提(Chaitya),原意是火葬的柴堆,泛指禮拜場所,在佛教建築中特指塔廟、祠堂或佛殿。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利(BuddhistChaitya,Karli)的支提窟。毗訶羅(Vihara)意思是休閑安居的園林,佛教建築指的是僧房、精舍和寺院。早期的支提和毗訶羅是木構建築。這種毗訶羅(僧院)主要包括一個正方庭院,圍著幾排僧房,它也許達三層,或更多層。院子中間是一座小庭堂,有石柱或木柱支撐。而遺存至今的多為仿木結構的岩鑿建築,稱作支提窟或毗訶羅窟。這種石窟建築常常位於峭壁上的岩穴中,是印度典型的建築類型。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大地的隱深處和神域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佛教的僧徒依山鑿窟,這些石窟往往是用來舉行宗教儀式的。
D. 印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曾是唐僧的母校,現在如何了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南亞國家,曾經的“古印度”跟中國一樣,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因此,印度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人文古跡,也使得印度現在成為了中國遊客非常喜歡的一個旅遊國家。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印度旅遊?對印度這個國家的印象怎麼樣?你知道這個“那爛陀大學”是唐僧曾經就讀過的母校嗎?他來印度取經的最終目的地就是這里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到印度旅遊的話,你想不想到到這里來走走看看?
E. 四大佛教聖地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
五台山佛教文化節
時間:8月21日—9月21日, 活動地點:忻州市五台山, 活動內容: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終年香火繚繞、梵音不斷,宗教氣氛濃厚。每年8月,這里舉行盛大的旅遊節慶——「五台山佛教文化節」,屆時各方賓客和僧眾雲集,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盛況空前。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藝活動。
[普陀山]:在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普陀縣。浙江沿海漁民早就來此捕魚,最早寺廟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鍔主持其事。現有普濟寺、法雨寺、盤陀庵、靈石庵等寺廟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勝。
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 (每年11月)
舟山三大旅遊節慶之一,以普陀山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蘊為依託,以弘揚觀音文化、打造文化名山為內涵的佛教旅遊盛會。期間有大型法會、佛教音樂會、眾信朝聖、蓮花燈會、文化研討會、佛教文化旅遊品展覽會等一系列活動,吸引眾多海內外觀音弟子、佛教信徒、香客遊客聚緣「佛國」。
普陀山觀音香會節 (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
又稱「普陀山三大香會期」,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為觀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會。此時普陀盛況空前,從普濟寺的中門到佛頂山,香客如涌;從法雨寺的九龍殿到千級石階的香雲山徑,信徒禮膜參拜,一步一跪拾級而上,虔誠之至,令人感悟。1997年農歷九月廿九,南海觀音露天銅像建成,此日烏雲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銅像開光時,剎那間天門洞開,陽光普照,令海內外信徒無不傾服。
普陀山之春」旅遊節 (每年3月)
「普陀山之春」是融群眾娛樂、遊客參與為一體的互動性大型旅遊娛樂文化活動。於1990年首創,每年舉辦一屆。其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聲樂、舞蹈、戲劇、書畫、攝影、燈謎、幸運抽獎、佛國茶道、旅遊義工活動等,是普陀山繼觀音文化節、香會節之後的又一旅遊盛會。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主峰3,099公尺,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為褶皺斷塊山地,斷裂處河谷深切。一線天、捨身崖等絕壁高達700∼850公尺。山勢雄偉,隘谷深幽,飛瀑如簾,雲海翻湧,林木蔥蘢,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多佛教寺廟,向為著名游覽地。
峨眉山朝山會:
每年的三、四月份,旅遊旺季到來之前,峨眉山管委會、峨眉山佛教協會將舉辦朝山會。朝山會以朝山拜佛和旅遊觀光為主要內容,時間將持續一月。將邀請海內外高僧大德舉辦一系列法會、廟會、開光、朝聖活動,祈福祝願。
「萬盞明燈朝普賢」佛事活動:常年定期舉辦。於每月的初一、十五及佛誕日當晚8:00—9:00在普賢道場的核心地點萬年寺。
普賢文化節:是峨眉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峨眉山佛教協會每年定期舉辦的一個展示峨眉山風景、人文、佛教的綜合性儀式活動,其目的是通過一個儀式、兩大法會,集中展示普賢菩薩精勤實踐、體性周遍、隨緣成德的特質,感悟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博大和深遂。峨眉山普賢文化節於每年的3,4月份舉辦。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 」(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 117°,北緯30°。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有著典型的高山氣候特點。3月至11月是游覽九華山最好的季節。
佛誕辰節: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日,佛教徒在這一天舉行隆重慶典活動,是佛教最大的節日。
時間:農歷四月初八;地點:祗園寺
寺廟活動:釋迦誕生時,有龍噴出香雨浴其身。因此,逢佛誕節,九華山寺院僧尼齊集大殿供佛、誦經,並以香湯沐浴釋迦佛像,稱為浴佛法會。浴佛法會期間,寺院除施齋供僧外,還舉行超度亡魂(放焰口、燒法船)等活動。
佛成道節:即釋迦牟尼成道之日。
時間:農歷臘月初八
風俗習慣:九華山民此日有喝臘八粥的習慣,用紅棗、桂圓、香菇、豆類等八種食物煮粥,或自食,或施捨,以示對佛祖的感恩。
觀音法會:
時間:觀音誕辰日(農歷二月十九)、成道日(農歷六月十九)、出家日(農歷九月十九)
風俗習慣:逢這三個日子,女子們就相邀成群,到附近的寺廟燒香拜佛,求簽許願,祈求母子平安地藏法會:地藏菩薩誕辰日,傳說新羅僧人金喬覺亦於此日成道。
時間:農歷七月三十(月小為廿九);地點:化城寺肉身寶殿。
法會活動:九華山各寺廟要舉行隆重儀式,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地藏肉身塔, 歷時七天。法會期間,香客們還組織百子會,朝山進香,並虔心素食,挑擔舉旗,敲鑼誦經,結伴進出。
九華山廟會:起源於唐代,唐開元末,新羅國高僧金喬覺,來九華山苦行禪修70餘載,於農歷七月三十日圓寂,終年99歲。遺體置缸三年後,全身不壞,容貌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聲。依佛經所說,有此瑞相乃是菩薩應世,被視為地藏王菩薩轉世,尊稱為金地藏,弟子們在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
時間:每年農歷七月三十;地點:天台峰
廟會活動:四方信徒、香客雲集九華朝山進香、拜塔,朝拜天台,許多山民和手工藝者趁機買賣,民間藝人也前來獻藝。
自恣懺悔日:意思是自行檢查一年來的修行情況,是佛教又一重大節日,稱盂蘭盆節。
時間:農歷七月十五
節日活動:每逢此節,九華山寺院僧侶及信徒不僅供佛、拜懺、自恣,還拜「梁皇懺」、「地藏懺」,祭祀祖先和超度十方餓鬼。
地藏法會:據佛經記載,農歷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也為金地藏成道日,這天,九華山在肉身殿舉行隆重慶典,稱「地藏法會」,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金地藏肉身塔。法會一般歷時七天,農歷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圓滿之日設齋供眾,廣結良緣。法會期間,民間有「百子會(團)」等朝山進香。凡人數滿百人即可組成一會,稱「百子會」。百子會設香首和副香首。朝山途中香首高誦「南無幽冥教主本尊赦罪地藏王菩薩」,余眾接誦「阿彌陀佛」。每逢地藏菩薩聖誕期,僧俗二眾於肉身塔誦經拜菩薩通宵達旦,常見僧尼和信士一步一跪拜塔不止,求其超度亡靈、赦免罪孽、消除災障、增加福壽。與此相應,各地還有類似會(團)匯攏九華,如「萬勝老會「、「香山勝會「、「同人老會「等。
F. 印度的四大佛教神地是什麼
印度佛教聖地說明:一、釋迦牟尼佛是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太子。二、藍毗尼園是佛陀的誕生地。三、菩提迦耶是佛陀的成道地。四、波羅奈國的鹿野苑,是佛陀初轉~FA~輪地。佛陀對憍陳如等說四諦法,在教史上稱這次所說的法,叫做轉~FA~輪經(PRAVARTA SUTRA)。憍陳如等五人聞佛說法悟道,是教史上最初的五比丘,亦即有僧伽的開始。五、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在王舍城建築竹林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最早的一座大寺院。六、舍衛城是憍薩羅國的都城。須達多長者在此建立祇園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第二座大寺院。七、拘屍那拉城即拘屍那拉國的都城,是佛陀的涅槃地。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娑羅雙樹間涅槃,拘屍那拉國的國王摩羅斯(THE KING OF THE MALLAS OF KUSINARA)及高僧料理佛陀的遺體,在城東舉行焚化。八、佛涅槃後,由五百大阿羅漢,公推摩訶迦葉為上首,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七葉岩,舉行第一次結集。由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誦出經藏,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九、現在印度佛教四聖地的建築紀念物:1·藍毗尼園有阿育王建立的石柱。2·菩提迦耶有金剛大塔(又稱大菩提塔)。3·鹿野苑有轉~FA~輪塔。4·拘屍那拉城有涅槃塔。
G. 去印度旅遊,有哪些不得不去參觀的佛教聖地
在印度,比較出名的佛教聖地主要有:藍毗尼園,菩提迦耶,鹿野苑這些,這些都是印度佛教的發源地,也是印度著名的景點,來到印度遊玩,這些是必去的地方。
在印度,還零星分布著大大小小各種佛教參觀聖地,如果你喜歡佛教或者信仰佛教,可以慢慢的一個個進行參觀膜拜,當然如果你覺得印度的治安環境不好,不太敢去那邊的話,泰國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佛教旅行參觀地。
H. 著名的佛教聖地有哪些
著名的佛教聖地,分國外和國內兩部分來回答
【國外】:
根據《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中記載(南傳亦有類似記載),閻浮提八大佛教聖地是:
凈飯王都迦毗城龍彌儞園佛生處(藍毗尼園及迦毗羅衛國)
摩伽陀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正覺(菩提迦耶佛證道地)
迦屍國波羅柰城轉大法輪十二行(波羅奈斯鹿野苑初轉法輪地)
舍衛大城祇園內遍滿三界現神通(舍衛國及祇樹給孤獨園)
桑迦屍國曲女城忉利天宮而降下(僧伽施從忉利天返回人間處)
王舍大城僧分別如來善化行慈悲(王舍城、包括靈鷲山,竹林精舍)
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吠舍離廣嚴城)
拘屍那城大力地娑羅雙樹入涅槃(拘屍那迦佛涅槃地)
其中:藍毗尼園、菩提迦耶、鹿野苑、拘屍那迦又被稱為四大聖地,朝禮四大聖地、八大聖地有種種的功德利益,尤其根據密續記載,在佛教聖地修法片刻功德勝於他處數年苦修。在這八大聖地發生的事件很多,下面只能簡要加以介紹:
藍毗尼園佛陀出生地:園址建有摩訶摩耶夫人祠,阿耨達池,和阿育王石柱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參訪太子未出家前成長的迦毗羅衛國,太子出家地,過去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道場,現存佛舍利最多的藍摩國佛塔(拉瑪格拉瑪佛塔),佛陀回國和父王相見處等聖跡。藍毗尼園內有世界各國風格各異的寺院,也可以參訪考察。藍毗尼園雖然在尼泊爾,但是在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上,從印度去的話很方便。
菩提迦耶佛證道地:此地是佛教聖地中的聖地,歷來是朝聖者最多的地方。遺址園區內包括佛陀證悟的金剛寶座、菩提樹、金剛寶座塔及摩訶菩提寺,塔內有十分庄嚴的釋迦牟尼佛像,據記載為彌勒菩薩化身所造。此外園區內還有在佛悟道後七個七天修法的聖地,真鄰陀龍王為佛遮雨處,阿育王石柱等等。離園區不遠有尼連禪河,苦行林,佛陀接受牧羊女供養處等聖跡。
鹿野苑佛初轉法輪地:園區內有初轉法輪地、法王塔、達麥克塔,和眾多寺院遺址,園區外有五比丘迎佛塔。
拘屍那迦佛涅槃地:包括大涅槃場,佛陀荼毗處拉瑪巴(Ramabhar)大塔,佛陀到娑羅雙樹前最後開示處馬塔庫佛殿(Matha-kuarShrine),附近有佛陀最後應供處(純陀供佛處)等聖跡。
王舍城(含靈鷲山、七葉窟):王舍城是佛世時摩揭陀國的都城,當時印度首屈一指的大城。佛經中很多故事都發生在這里。城內有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竹林精舍,世尊在這里宣講了很多經典。此外還有阿闍世王囚禁父王的毗婆娑羅王監獄,大醫耆婆供養佛陀的精舍等遺址。城外不遠的靈鷲山是大乘經典的重要緣起之地,《大般若經》、《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等許多最為重要的大乘經典都是佛陀在此地宣說的,山上至今保留有佛陀幾位大弟子修行的石室。城外不遠的另一處聖跡就是作為經典結集之地的七葉窟,位於王舍新城南部韋伯羅山。。
舍衛國:舍衛國是佛陀一生住得最久的地方,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讀過了24個夏安居,這里世尊宣講的經典很多,包括《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聖跡包括園區的阿難陀菩提樹和一些寺院遺跡,舍衛大城內有數座佛塔,包括央掘摩羅舍邪處和須達多塔。特別重要的是世尊現大神變塔、上升忉利天處等遺跡。
吠舍離:廣嚴城也是佛陀經常游化之地,佛陀一生說法五大精舍,吠舍離佔了兩個(獼猴池、庵摩羅園)。這里佛陀宣說了《葯師經》、《維摩詰經》等大乘經典。這里發生的歷史事件包括佛陀宣布將要入滅、女眾出家,庵摩羅女獻園,七百結集等等。遺址園區內有全印度現存最完好的阿育王石柱、舍利塔和獼猴池等遺跡。此外,阿難分身入滅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
僧伽施:這里是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人間處,蓮華色尼示現神通迎佛,須菩提不起於座迎佛等故事發生在這里。除了佛陀返回人間處,這里現存的遺跡比較少,地方比較偏僻,寺院和朝拜者都較其他聖地為少。
那蘭陀佛教大學:除了以上八大聖地,離王舍城很近的那蘭陀大學也是朝禮印度八大聖地時必去的地方,這里曾經是大乘佛法的中心,在這里與龍樹、提婆、無著、世親、陳那、法稱、寂天、那洛巴等等祖師大德相關的歷史故事很多。
【國內】
最有名的四大佛教聖地:浙江的【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山西的【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安徽的【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四川的【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
天台宗發祥地【國清寺】、保存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子的陝西扶風【法門寺】、北京【靈光寺】,唐代的玄奘大師參與建造的西安【大慈恩寺】、中國第一座寺院洛陽【白馬寺】等
還有布達拉宮、青海省塔爾寺、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等
I. 印度佛教聖地有哪些,請問竹林精舍是佛教聖地之一嗎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七葉窟---第一次佛經結集處及阿難開悟處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跡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泰姬陵及阿格拉紅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蟬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組織專業印度朝聖。
J. 世界上出名的寺廟有哪些
一、虎穴寺 不丹國內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傳說中的第二位佛——Guru Rinpoche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就是現在的虎穴寺。 二、白龍寺 泰國Chiang Rai內的白龍寺是世界上又一個獨一無二的寺廟。全寺白色,雕有無數條龍,還有各種華麗造型,並且在這些圖案中鍍有銀色的金屬條帶,從合適的角度看上去,就像是全寺廟散發著令人驚異的魔法之光。 三、普蘭巴南神廟 位於印尼爪哇的中心地帶,建於850CE,擁有8座主殿,周圍有250個小型殿。幾乎所有的寺廟牆壁上都帶有精美的雕刻,講述了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瑟挐,印度猴神以及其他諸神的傳說 四、雪達根大金寺 沒有人知道位於緬甸仰光的大金寺建於何年,傳說中,它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而考古學間認為它建於公元6~10世紀。 五、天壇 位於我國首都北京,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六、知恩院 日本京都的一座神聖寺廟,始建於1234CE,由於地震、失火等原因,寺內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7世紀。知恩院內有日本最大的大門,還有日本最大的巨鍾,重達74噸,需要17名僧人同時努力才能敲響它。 七、波羅浮屠 19世紀,土耳其人在印尼的爪哇叢林深處發現了一處古老遺跡,這就是波羅浮屠。它使用超過5.5萬立方米的石料,有2700塊浮雕,504座佛像雕刻。 八、金殿 印度西北部Punjab座落著一座另一座宏偉的錫克教寺廟,對錫克教徒來說,這座寺廟象徵著無限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獨立。 九、毗瑟挐神廟 位於印度Tiruchirapalli,是世界上最大的具原始功能的印度教寺廟。這座廟主要為印度主神之一毗瑟挐而建。 十、吳哥寺 位於柬埔寨境內,建造於12世紀,最初屬於印度教,隨著14、15世紀佛教的引入,逐漸變成了一座佛教寺廟。
參考資料: http://hi..com/275418/blog/item/abdc9c264bb99e118a82a1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