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有多少原料葯

印度有多少原料葯

發布時間:2022-11-20 18:10:48

A. 莫迪雖然竭力給民眾畫大餅,但印度實現自力更生並不現實,該怎麼辦

莫迪雖然竭力給民眾畫大餅,但印度實現自力更生並不現實,始終都對華有需求

為了實現「擺脫外界依賴,自力更生」的這張大餅,印度總理莫迪向這個無底洞中砸入了大筆金錢,半年前,他宣布了一項200000億盧布的經濟刺激計劃,想藉此幫助印度快速恢復經濟,與此同時,他還鼓勵民眾養狗都應該養印度本土的品種,目的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讓印度所有人都能夠使用印度製造,然而印度的吶喊在外界看來純粹就是一場鬧劇,盡管禁用了大部分中國APP,切斷了部分中印貿易合作,但印度卻沒辦法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其實就印度的「擺脫外界依賴,自力更生」而口號而言,它就是畫大餅,印度本土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品,印度製造質量過於低劣,很多企業即便想要支持自己的國產,但卻沒有辦法使用,甚至於還有不少印度的公司老闆表態,稱從中國進口的用於生產奢侈品包的配件在市場上還能得到一眾消費者的認可,但如果使用印度製造的產品,客戶多半都會選擇直接與公司中斷合作,因為印度所製造的這些產品不僅賣相差,就連實際使用都差到極致。

B. 中國還是印度,誰是世界原料葯第

中國原料葯產能佔世界60%以上
所以不可能有超過中國的

C. 印度疫情將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沖擊

李長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近些天來,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了井噴式的大暴發,連續多日新增病例超過了30萬,疫情幾乎處於失控狀態。令人擔憂的是,此次印度疫情還遠未到拐點,病例激增的態勢恐將還要持續。為了應對疫情肆虐,印度多地實施了嚴格的封城措施。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對來自印度的航班都已按下「暫停鍵」。印度疫情不僅對印度本身的經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對全球經濟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作為一個世界上人口僅次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印度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最近的十年裡,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速達到了7.5%,表現十分搶眼。就在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還將2021年印度經濟增速預期提高至12.5%。如今,印度要實現這個目標恐非易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中小微企業。據統計,印度中小微企業員工總數達1.1億,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就業部門,貢獻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0%和出口的40%。很顯然,第二波疫情正帶來新的封鎖,而時間越長,中小微企業損失就越大。

印度疫情的再次大暴發,顯然會使外國投資者駐足觀望。更為重要的是,還會對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產生不小沖擊。目前,印度是全球進出口貿易額排名前十的國家,其中2019年對外貿易總額達到8080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從國別貿易來看,中國在2020年重新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雙向貿易額為777億美元,其中自中國的進口總額為587億美元。美國則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為759億美元。

從產業鏈供應鏈的角度看,印度的產業鏈雖不如中國完整,但也稱得上是一個「資源大國」、「製造大國」。其主要出口產品包括石油製品、鑽石、葯品、貴金屬首飾及零件、載人機動車輛等,進口產品包括石油原油、金、煤及固體燃料、鑽石、石油氣等。印度境內擁有較為豐富的煤炭、鐵礦石、鉻鐵礦、鋁土礦、雲母、石膏等礦石資源。天然石墨和稀土金屬的產儲量也較大,均位居全球前五。此外,印度還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受其封鎖政策影響,市場擔憂原油期貨價格將出現波動。

近年來,一些國際 科技 巨頭如蘋果等公司紛紛在印度設立工廠,特斯拉也有意在印度設立新工廠。以蘋果公司為例,2020年在印度的業務取得60%以上的同比增長,而在最後一個季度,同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100%。但是,在嚴格的封城措施實施後,大多數企業被迫關閉工廠,這對全球的供應鏈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關機構預測,印度2021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將會暴跌,並持續對接下來兩三個季度產生影響。再以制葯業為例,除美國外,印度和中國是全球原料葯供應的兩個最大市場,二者合計約佔全球產業鏈的21%。如果印度疫情導致印度原料葯供應緊張,那麼相關葯品的價格也有可能上漲。印度還是疫苗生產大國,由於疫情的再度暴發,疫苗的出口計劃可能受阻,將優先滿足本國的防疫需求。

此外,龐大的人口規模,還將使疫情中的印度增加糧食產品的需求。實際上,全球糧食價格已經對印度疫情作出了反應。全球糧價持續上漲,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小麥、大豆和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最近8年的最高水平。

D. 印度疫情變化影響全球原料葯等供應格局

是的,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之際,「世界葯廠」印度一度限制26種原料葯出口,引發全球對原料葯供應短缺的關注。近日,印度疫情劇變,其引發的市場格局變化再度成為焦點。

雲溪基金總經理陽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若印度疫情加重導致企業停產,那麼可能受益的細分板塊有:原料葯、部分器械、新冠疫苗、新冠檢測、CXO。首先,2018年美國仿製葯處方量前20名中,9家是印度企業,如果停產,這些相關的公司受益的可能性高

然後是新冠相關的企業,中國企業可能會接到大量關於新冠需求的訂單,具有高業績彈性。最後印度也是全球創新葯企CXO的主要承接地,如果承接能力下降,國內CXO企業受益概率較高。


中印同為原料葯供應大國,存在訂單轉移的可能:

當下中國原料葯供給佔全球的9%,印度為12%,而從結構上來看,當前中國的出口大宗原料葯佔比較大,在產業鏈中占據上游,主要供給了印度市場68%的大宗原料葯,印度則是特色原料葯為主,在產業鏈中占據中游的位置。

從產品上看,印度原料葯品類主要為抗感染、心血管、中樞神經、呼吸領域,其中抗感染和心血管佔比超過50%。當前國內在相關領域具備一定的積累,產能也較為充足,在印度原料葯產能受到抑制的情況下,預計將會有更多訂單向國內轉移,國內相關原料葯企業有望受益。

以上內容參考 金融界-印度疫情變化影響全球原料葯等供應格局?多家上市公司作出回應

E. 印度的GDP已上升為全球第5名,那印度的製造業增加值全球第幾

印度製造業增加,全球第六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只要想努力,再加上人數那麼多的情況下肯定可以成功。並且目前的這個數據只是他們公開的數據,其實實際上他們的製造業增加會更高,只不過他們向外公開的只是那個數據而已,但是僅僅那個數據就已經排名全球第六名了。


雖然避開了研發,但印度在葯品製造上,在活性原料葯創新工程技術上,都有較強的科技實力。這一點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目前的印度是:世界最大牽引機生產國,第二大客車與機車生產國,第5大重型卡車生產國,第6大汽車生產國,第8大商用車生產國,也是很厲害的對吧。

F. 怎樣查詢原料葯數據

原料葯可以說是醫葯產業的「晶元」,尤其是近兩年在新冠疫情籠罩全球下,對醫葯產業鏈壓力測試、凸顯中國原料葯產業在全球的地位舉重若輕。經過疫情的洗禮,各國對原料葯產業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大,資料庫查詢原料葯數據可以查詢合成路線,用料推算,海關進出口等,API供需、市場規模、合成信息一站檢索,簡單介紹一下查詢方式。

1、查詢合成路線

任何一個化合物的合成路線通常都有多條,葯物合成也是這樣。對於原料葯的合成,最終目的是走進工廠批量化生產,因此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生產情況的路線就是至關重要。

如想要查詢「Choline fenofibrate」,在合成路線種搜索名稱,可以查詢合成路線,還可以搜索中間體、反應試劑、CAS號等查詢合成路線。

生產廠商

5、查詢注冊登記信息等等

以上就是查詢原料葯數據的方式了,當然資料庫除了查詢原料葯市場還能查詢,葯物市場等等,醫葯行業提供數據支持。

G. 世界原料葯第一大國是中國還是印度

世界原料葯第一大國是中國,不是印度。

H. 中國葯為什麼比不過印度

印度制葯業出口取得成功,相當一部分應歸結於我國對印度原料葯的大量出口。近年來,印度已取代日本成為我國原料葯的最大買家之一。印度大量采購我國生產的青黴素G鉀鹽、7-ACA、硫氰酸紅黴素等大宗產品,運回國內後再加工成制劑或其它產品出口獲取暴利,而我國企業則淪為印度的「原料葯附庸國」。

雖然印度在出口醫葯產品總金額上尚無法與我國相比,但在出口制劑或原料葯的利潤率方面我國企業則不如印度。印度制葯企業手裡擁有的各種證書數量遠遠超過中國企業,這也使中國葯企走上「向印度等國大量出口原料葯」之路。
中國制葯,很多都是中葯,在國外根本就不認可,中葯想打入外國市場,非常難。

I. 為什麼印度的IT 和醫葯比中國還發達

不要小看了印度。在我們一貫的印象當中,印度就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印度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中國,有的更是遙遙領先,值得我們學習。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的電影產業,IT和醫葯研發。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印度的醫葯研發。印度的仿製葯全球聞名,廣受好評。不但價格極其便宜,而且療效與原版葯沒有一丁點的差別。不要以為仿製葯物很容易,仿製葯雖然比原研葯要容易一點,但研發的過程同樣充滿著艱辛和探索。而印度強悍的醫葯研發技術為仿製葯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那為什麼印度的醫葯產業如此發達,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重視,努力和勇氣。提起仿製葯,就要提到印度的葯物強制許可制度,這個制度可謂全球聞名,對那些西方國家的醫葯研發巨頭來說,這個制度簡直臭名昭著,深惡痛絕。但對待那些渴望活下的貧窮的人們,卻是光明,是希望。印度政府曾經因為這個制度,跟西方很多醫葯研發巨頭對簿公堂,但為了本國公民的生存權,印度政府不惜充當「無賴」,不顧本國的國際形象,也要讓民眾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確實非常讓人肅然起敬,讓人敬佩不已。除了印度政府,還有一個印度的國家機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印度的最高聯邦法院,只要有西方醫葯研發巨頭起訴印度政府,聯邦法院絕對會讓它敗訴,法院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所以,雖然此類國家行為並不是很光彩,但,確實非常讓人敬佩且尊敬。

J. 印度存在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情緒,中國企業該撤時就撤|新京智庫

印度市場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認為,印度的市場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大,中資企業投資印度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該撤時就要撤。

印度對中國有嚴重的經濟依賴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與南亞合作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表示,印度對中國有嚴重的經濟依賴,這在新冠疫情暴發不久就暴露出來了。

印度很多的出口創匯產品,其上游原料來自中國,比如制葯業,70%的原料葯是從中國進口的。中國一停工停產,對印度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印度 社會 的中右翼,對這個事情反應強烈,要求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同時,在中國出現新冠疫情之後,印度決策者認為,這個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難得的良機。他們認為中國停工停產了,世界其他國家可能需要更多的進口印度的產品。所以,當時印度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特別是游說一些在中國的大型跨國集團到印度投資,並且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到現在印度的這種政策也沒有改變。

印度認為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價值鏈和產業鏈必定會發生調整,而這種調整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美國提倡的「去中國化」。印度在「去中國化」方面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在很多方面都採取了非常果斷的「去中國化」措施。

印度禁用很多中國的App,排除中國很多產品,排除中國國企的投資,一個重要的目的,除了實現所謂的自力更生之外,還有就是為自己國內壟斷財團攫取市場的目的。所以是一箭數雕、一石數鳥,考慮得比較全面。

但是從短期來看,印度是無法實現其目標的。中國建立的價值鏈和產業鏈是花了40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即使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加辛勤、更加努力,沒有10年、20年的時間是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的。

從2014年之後,中國對印投資是增長很快的。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對印度的投資額,印方統計大概在80億美元左右,還有說可能達到200億美元。中國的一些國企和大型私企對印度投資比較多,特別是在一些風投領域,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對印度投資增長很快,因為大家覺得印度今後十年可能是像中國過去幾年一樣,成為一個增長非常快的市場。

但是劉宗義表示,中國對印度的投資受兩國關系和邊界問題的影響很大。比如2016年中印之間出現問題後,中國對印投資也就開始下降。洞朗對峙結束之後,2017年、2018年又開始回升。

在貿易方面,中國從2006年開始出現對印度的出超,並且數字越來越大,到2018年、2019年時,兩國的貿易額是八九萬億美元,中國對印度的順差就達到五六百億美元。兩國貿易的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印度產業結構問題造成的,印度製造業不發達,對中國出口商品以原材料、農產品為主,而從中國進口主要是工業製成品、機電產品、太陽能元器件、手機元器件這些電子產品為主,所以兩國的貿易不平衡。

但印度認為問題主要是市場准入問題,所以它希望中國擴大對印度產品的進口。在2018年之後,中國對印度的市場開放方面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對印度的大米、食糖做了非常大的讓步,但是這些讓步沒法彌補雙方的貿易赤字,所以印度仍然不滿意。

印度的本土企業想要過來接盤

劉宗義表示,這次新冠疫情之後,印度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凸顯出來,使得印度感到非常擔心,擔心它的經濟安全,所以它希望實現所謂的自力更生、獨立自主。

印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對於中國國企進入采購市場的限制等。印度採取這些限制行為,一方面是想對中國施壓,另一方面跟莫迪政府的政權基礎有關系。莫迪政府的政權基礎是建立在大財團、大資本家的基礎上,所以他希望為這些印度壟斷財團攫取市場。這個市場原來是不存在的,中國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來了之後,給他們新創造了很多消費者、創造了很大的市場。現在,這些印度的本土企業就要過來接盤了。

從長遠來看,印度經濟當中存在一股非常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印度的政權基礎中,印度人民黨或者國大黨所代表的都是大資本家、大財團的利益。他們覺得這批人完全可以為其所代表的集團提供足夠大的市場,所以印度的政界和資本家實際上心態並不是非常開放的,他們的市場並不是特別願意向世界開放,而是想獨占這個市場。

當然,現在印度採取去中國化措施的同時,莫迪也聲稱印度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希望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的國家帶著資金和技術來投到印度市場,幫助印度發展它自己的製造業,但是僅此而已。投資可以,錢就不要賺了。這是他們的真實想法。

中國不發展起來,印度就沒希望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院長、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孫興傑表示,印度有點自欺欺人,它認為自己有人口紅利。實際上,人口數量並不一定意味著人口紅利,也有可能是人口負擔或者人口炸彈。莫迪上台之後,他對自我預期是非常高的,而為了提高GDP,老是修改GDP統計方法。

其實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化一個很重要特徵,就是從直接貿易變成了間接貿易,就是產業鏈合作。但這個產業鏈不是想有就有的。投資也好,貿易也好,印度主要是依賴中國的。所以中國不發展起來,印度是沒希望。印度的經濟結構非常畸形,如果不發展製造業,印度的人口就會變成負擔,而不是紅利。

孫興傑表示,對於印度的這些小心思,我們還是有信心的。雖然現在出現很多「卡脖子」的問題,但是中國人的基礎性力量,是中國人埋頭苦乾乾出的產業鏈,這一點無論是特朗普還是莫迪,都是改變不了的。

印度的市場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大

劉宗義同樣認為,印度雖然確實是個比較大的市場,人口也將近14億,但是印度是一個二元化非常嚴重的市場。其中的兩三億人和剩下的十億人,在經濟上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那十億人可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和溫飽可能都是一種奢求。所以對印度這個市場,雖然確實是很有潛力,但是印度的市場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大,這個問題必須客觀的看待。

劉宗義表示,中國在印度已經有很多投資,現在的問題並不是中國企業不遵守當地法律、不遵守國際規則,而是印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種問題我們沒法通過經濟的手段來避免。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劉宗義建議,對於在印度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應該積極申訴,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通過WTO來解決,盡管能實現維權的希望是比較渺茫的。

中國一些國企過去在印度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現在既然在這個市場中得不到什麼好處,該放棄時我們也只能放棄。

劉宗義判斷,印度的經濟民族主義必然還會繼續盛行。它不僅是不希望中國企業在印度賺錢,而且它也不希望西方企業在印度賺錢。雖然過去兩年,印度在手機製造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這是因為印度提高了小米、VIVO這些手機的零部件進口關稅,以促使中國製造廠商把零部件放到印度去生產,所以它的國產化率提高很快。但是長期來看,這對於中國企業是不利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所考慮,中國企業該撤資的時候就撤資。印度確實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但是這個市場可能不屬於我們的。

中印的經貿合作出問題,對印度很不利

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勝利表示,近期中國企業在印度的遭遇,反映的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不僅在印度,在越南、委內瑞拉,中國企業走出去,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干擾因素。特別是像印度這種國家,沒有成熟的全球化的心態。

所以,我們去投資的時候要多研判,另外就是要合力合利,要和印度當地企業合作,把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樣才能活下去。如果只是一個外來身份的話,可能是站不穩的。

凌勝利表示,中印經濟合作的量不大,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比較弱。印度對中國有很強的貿易逆差,這是因為印度有很多產品,特別是工業製成品,需要從中國進口,除了中國外,沒有這么物美價廉的東西。但是中國需要從印度進口的東西並不是很多,所以問題不在於中國,而在於印度和中國的產業結構差異。

印度應該知道,它的工業化和國產化,其實是需要向中國學習的,需要跟中國合作。中印的經貿合作,對於印度而言有利可圖的。如果把中印的經貿合作搞差了,對印度來說並不好,對中印關系就更不好了。中印關系比較大的增長點就在經濟,如果經濟搞不好,雙邊關系就會進一步惡化。

企業投資印度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

孫興傑進一步補充,認為現在的全球化結構在中心地帶出現了坍塌,就是美國要退出。中國海外企業走出去的前提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對這種轉折的認知現在還是不夠。我們要進行風險的評估,不要著急走出去。

印度的市場不一定比中國市場要好,沒走出去的企業要慎重,走出去的企業該撤還是要撤出來,要不然就被套死了。

孫興傑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比如我們認為印度有14億人口,這是一個很強大的市場。但印度市場不是那麼開放,非常封閉。所以這個市場其實有一半可能是我們想像出來的。

同時,多人口並不代表這就是一個大市場。從世界經濟體系的角度來講,印度是一個邊緣國家或者半邊緣國家,所以它是一個邊緣市場。

孫興傑表示,中國企業到印度市場去,要有防範意識,產業鏈具有等級性、壟斷性,到印度去投資一定要有博弈思維,我們不是去做福利的。對企業來講,能走出去當然好,賺了錢當然好,如果走不出去或者對方是非常邊緣的市場,那就需要調整思路,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定要有非常強烈的風險意識,這樣的話至少能夠避免損失。

投稿、合作、聯系我們:[email protected]

菅義偉新官上任「三把火」,設立「數字擔當大臣」為哪般

美國「斷供」了,華為會怎樣?

閱讀全文

與印度有多少原料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2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499
哪個國家恨中國 瀏覽:592
義大利體和拉丁體哪個好看 瀏覽:569
越南回廣西坐什麼航班 瀏覽:324
二戰為什麼義大利成了戰勝國 瀏覽:618
中國為什麼和印尼不好 瀏覽:461
有哪些國家幫助了中國疫情 瀏覽:406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3
越南蘸水怎麼弄 瀏覽:960
中國電機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518
中國銀行對公轉錯了多久能退 瀏覽:672
哪裡可買義大利石楠木 瀏覽:24
伊朗貨幣有什麼 瀏覽: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辦理什麼證 瀏覽:518
在印尼買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錢 瀏覽:269
伊朗阿巴斯什麼航線 瀏覽:539
中國是學什麼 瀏覽:265
富士康印度工廠生產什麼時候 瀏覽:712
義大利為什麼這么熱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