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教「六時吉祥」的「六時」指什麼
指晝夜六時。就是將一晝夜分為六時,即晨朝、日中、日沒(以上為晝三時)、初夜、中夜、後夜(以上為夜三時)。
依《西域記》卷二所述,在印度,時間的最小單位稱為剎那,一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為一晝夜。
晝夜六時勤行,為印度以來所行,我國東晉廬山慧遠作水時計(又稱蓮華漏),在六時行道。隋代信行制晝夜六時發願文,善導作往生禮贊(六時禮贊),主張各六時必須拜佛懺悔。又六時之中,初三時稱三時,而有三時念佛、三時坐禪之說。
(1)古印度的時間單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佛教,以此種時間區分來行事,所以經論之中多有六時之說。比如,在《舍利弗悔過經》雲(大正24·1090a)就有這樣的記載:常以平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雞鳴時,澡漱整衣服,叉手禮拜十方,自在所向當悔過。
此外,有關晝夜之分,另有八時之說,即晝四時、夜四時,每時又分四分。按內地24小時制,大概時間:初夜 18:00-22:00;中夜 22:00-02:00;後夜02:00-06:00;晨朝06:00-10:00;日中 10:00-14:00;日末:14:00-18:00。
Ⅱ 一剎那 一瞬間 一骨碌 一眨眼 霎時那個不同為什麼
前兩個詞更文藝些,後兩個比較白話.一骨碌不是形容時間的,其他三個是,一骨碌,形容長度。
Ⅲ 天界的一個小劫等於人間幾年
那可真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劫是古印度時間單位,一劫為梵天的一日,人間為四億三千二百萬年。阿僧祗,為印度數目之一。謂無量無窮不可算計之數。
Ⅳ 佛教中的計時須臾、羅預、彈指、瞬、念,到底是多長
一須臾為四十八分鍾,一彈指為七點二秒,一瞬為零點三六秒。
3.換算
根據印度《僧只律》的說法:「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這樣計算:「一天二十四小時,480萬個瞬間,24萬個瞬間,12個手指,600元預警,30個胡須」。當您使用「瞬,彈指」時,表示時間很短,但是您需要注意這些差異。
由此須臾、羅預、彈指、瞬、念也只是代表短暫的時間。
Ⅳ 請問一阿僧只劫是多少個大劫呢
乃時間之單位。<一>大毗婆沙論等謂,人壽自十歲起,每過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歲為增劫之極;又自八萬四千歲起,每過百年減一歲,至十歲為減劫之極。此一增一減,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經典中常有此語,如法華經卷一(大九·四上)∶「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
一中劫
合二十小劫,共計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稱為一中劫。
一大劫
總括成住壞空等四劫,稱為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瑜伽師地論卷二(大三○·二八五下)∶「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即八十中劫為一大劫,共計兩百六十八億八千萬年
過去、現在及未來三大劫
過去之住劫稱為庄嚴劫(梵語vy ha-kalpa),現在之住劫稱為賢劫(梵語bhadra-kalpa),未來之住劫稱為星宿劫(梵語nak atra-kalpa)。各大劫之住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稱為三劫三千佛。據觀葯王葯上二菩薩經載,現在賢劫中有拘留孫、拘那含、迦葉、釋迦牟尼,乃至最後之樓至佛等千佛出世;過去庄嚴劫中有華光佛至 舍浮佛等千佛;未來星宿劫則有日光佛至須彌相佛等千佛出世。
Ⅵ 佛教所說:的一小劫是多久一大劫是多久一阿僧劫和無量劫又是多久呢
劫是梵文音譯「劫波」「劫簸」之略稱,源於婆羅門教,是一個時間單位,婆羅門教認為一劫為44億年,相當於大梵天王一個白天,佛教沿用之,也作為時間單位,分為三個等級,即大劫,中劫和小劫。大劫是地球生滅一次的時間,由四個階段組成,即「成住壞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四個中劫,即「成劫(世界形成期)、」「住劫(世界壯盛期)、」「壞劫(世界老死期)、」和「空劫(世界壞滅期)」,每個中劫由20個小劫組成。每個小劫分為兩個階段,即減劫階段和增劫階段。以人類壽命84000歲向下減,每100年減1歲(個高也減一寸),一直減到人類壽命10歲(個子兩扎高),這就叫做減劫,時間為840萬年;再從人類壽命10歲向上增,每100年增1歲(個高也高一寸),一直增至人類壽命84000歲,這叫做增劫,時間為840萬年。這樣一小劫時間為1680萬年,一中劫時間為3.36億年,一大劫時間為13.44億年。
Ⅶ 佛說的三大劫是哪三劫
佛經中所說的三大劫是一個時間單位,“小劫”是一減一增的時間過程;“中劫”包括二十個小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地球世界的一生一滅,便是一個大劫。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譯,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三大劫是一個時間單位。問哪三大劫,就像問哪三年,哪三天一樣。它可以是任意的三大劫。
佛經中所說的劫,分為三等:
1、小劫
依我們地球的人壽計算,從人類八萬四千歲的長壽,每一百年減短一歲,減至人類的壽命僅有十歲時,稱為減劫;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又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稱為增劫。如此一減一增的時間過程,總稱為一小劫。
2、中劫
經過二十個小劫,稱為一個中劫。因為,據佛典中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初‘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據說是經過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歸消失。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的‘成’的階段。佛教把這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3、大劫
經過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便是一個大劫;換句話說,地球世界的一生一滅,便是一個大劫。然而,壞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每一次大水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禪天;最後一次大風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吹到色界的三禪天。也就是說,每一次大劫的范圍,除了色界的第四禪天及無色界的四空天,三界之內的動植飛潛,一切萬物都是在劫難逃。不過,不用悲哀,當壞劫來臨,此界的眾生,或者已轉生他界,或者已直升第四禪天,不會有一個眾生沒有安身之處。
佛經上所稱的劫,如不標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
Ⅷ 佛教中劫是什麼意思
「劫」在佛教中,是時間的單位,是古印度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可算作長時間,也可算作短時間,長可長到無盡長,短也可短到一剎那。通常所稱的「劫」,是指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
「劫」可分為三等:
小劫:依我們地球人的壽命計算,從人類八萬四千歲的長壽,每一百年減短一歲,減到壽命僅有十歲的時候,叫做減劫。然後、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又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叫做增劫。這一減一增的過程,稱為一個小劫。
中劫:經過二十個小劫,稱為一個中劫。據佛典中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分為「成、住、壞、空」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只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
「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經過了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會消失。
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成」的階段。成、住、壞、空這四大階段,被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大劫:經過成、住、壞、空這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換言之,地球的一生一滅,就是一個大劫。
(8)古印度的時間單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佛經上稱的「劫」,如未標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眾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壽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長的壽命是修四空定的無色界眾生,他們的生命,等於地球的八萬四千次生滅的過程,他們自以為已經是不生不死,其實,八萬四千大劫終了,仍然會接受生死,唯有修持解脫道,空去了「我」,才可入涅槃——不生不死的境界。
Ⅸ 佛教中的一「劫」是多長時間
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說的小劫,是怎樣計算的呢?是根據人的壽命來計算的。佛教經典里說,人的壽命從80000歲開始,然後每100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10歲為止,然後再從人的壽命10歲開始,每過100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80000歲,這樣一增一減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現在的年數來計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麼,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說的中劫,就是20個小劫。那麼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見一中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說的大劫,就是80個小劫,可見一大劫的時間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
佛教所說的芥子劫,時間就更長,長得難以計算,佛教只用比喻來說明,就是在一座方圓40里的城市裡,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全部堆放的都是芥子,天上的人每過三年下來一次,從這里拿走一粒芥子,一直到拿完這座城裡的所有芥子為止。從拿走第一粒芥子,到拿走最後一粒芥子,這么長的時間,就是一個劫,這叫芥子劫。現在說的是極微塵數劫,不是一個劫,那就可想而知了,這個極微塵數劫的數目實在太大了,這種時間實在太長,太長了。
在舍衛城,只樹給孤獨園,有一位比丘來拜見佛陀¨¨¨他頂禮佛陀之後,坐在一旁,請問佛陀說:「世尊,一劫的時間有多長?」「比丘,一劫的時間很長,不是借著說幾年、幾百年、幾十萬年就能夠衡量的。」「世尊,是否能以譬喻來說明一劫的長度?」佛陀說:「可以的,比丘,譬如有一座岩石高山,長一由旬、寬一由旬、高一由旬(一由旬相當於十一公里左右),這座岩石山非常堅實,沒有絲毫裂縫或空隙,有一個人每隔一百年就用一塊絲綢做成的布在這座岩石山上輕輕擦拭一下。如此,歷經極端漫長的時間,一直到這座岩石山被擦拭成平地,一劫的時間還沒有過完。比丘,這就是一劫的時間漫長的情況。如此漫長的劫已經過去了不止一劫、不止一百劫、一千劫、十萬劫。你認為如何?比丘,如此久遠生死輪回的起點是不可得知的;眾生被無明所蒙蔽、被貪愛所束縛的起點是無法得知的。因此,比丘,你已經受夠了生死之苦,現在是你應當厭離世間眾苦,舍棄一切貪愛,尋求解脫的時候了。」
Ⅹ 佛講四時吉祥什麼意思
四時即四季,四時吉祥即四季吉祥。意為一年平平安安,無災無患。
出自《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閑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庄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另有一說為六時吉祥。寓意乃是著大家24小時都吉祥如意,乃是一種美好的祝福,象徵著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和庇護無所不在。
佛教經典《吉祥經》雲:「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佛教徒常用「六時吉祥」作為祝福語送給同參道友或護法檀越。大概的意思是說:願大家時時刻刻都吉祥如意。
(10)古印度的時間單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六時的說法
六時是古印度時間的標准。一天6時,相對現在一天24小時就是說古印度的1時等於現在的4小時。因此.古印度分一晝夜為六時,即晝三時,夜三時。
在古印度,時間的最小單位稱為剎那,一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為一晝夜。
佛教即以此種時間區分來行事,故經論之中有六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