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成功發射「一箭31星」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3日在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了一枚代號為「PSLV-C38」的運載火箭,把1顆地球觀測衛星和30顆納米衛星送入軌道。
印度總理莫迪在社交網站「推特」上寫道:「祝賀ISRO第40次成功發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攜帶15國的31顆衛星升空。你們令我國自豪!」
印度航天部門於15日通過運載火箭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終於再次打破了世界紀錄。據《印度斯坦時報》15日報道,印度攜帶104顆衛星的火箭於印度時間上午9時28分發射,目前火箭發射可以說取得了成功,從而使印度再次實現了一個「創紀錄的驚人壯舉」。此前的紀錄保持者是俄羅斯2014年創造的「一箭37星」,而中國和印度此前都發過「一箭20星」。
② 印度發射104顆衛星每顆體積多大
十幾公斤左右,最重也不過二十來公斤,一個成年人能輕松抱起,力氣大的可以抱兩三個
③ 印度航空水平差,為什麼能夠一箭多星甚至發射探測器到火星呢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老厲害了,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我國之前有過一次火星 探索 計劃,但是搭乘的是俄羅斯的火箭,後來變軌失敗沒過去。
如果這是「看誰飛得遠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顯然印度贏了。
印度還有一箭104星的成就,如果這是「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那麼也是印度贏了。
但是如果比較「誰家火箭運載能力大誰就贏的比賽」,那麼很抱歉,印度最厲害的火箭相當於我們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運載能力和我國長征二號捆相當,後者於1990年7月首次成功發射,於1995年退役。印度目前最大運載能力是近地軌道10噸;我們的長征五號是近地軌道25噸;美國剛發射的獵鷹重型是60噸;美國的土星五號是近地軌道120噸。
哦對了,補充一下,雖然人家運載能力低,但是人家起飛重量大,基本上全球頂尖了。也就是說,大塊頭,小力氣。
這么比,我們的確落後美國幾十年,印度嘛,呵呵。
哎?運載能力是啥,不是飛得越遠越厲害嗎?你要這么比,那麼美國的大力神運載火箭把旅行者一號早就飛過冥王星了,幾百年以內估計美國都是完勝的狀態。
而送旅行者一號飛那麼遠的大力神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概只有13噸。換個說法,我們要想把印度發射的那堆跟磚頭塊一樣大小的衛星呼啦啦送到火星,也做得到。但是沒啥意義,既浪費錢也打亂了計劃。
而且印度至今沒有自己的載人航天,沒自己的空間站,也沒有自己的登月。原因就是沒錢,錢都去哪了?當然花在「看誰飛得遠,看誰帶的包裹多誰就贏的比賽」啦。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的確有很大的優勢,他的技術來源很廣泛,基本可以吸收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所以只要印度經濟跟上來,有錢了,那麼是非常有能力超過我們的。這不是么,最近人家說要玩太空梭了。
印度航天 科技 水平並不算差,前兩年創下了一枚火箭發射104顆衛星的記錄,打破了俄羅斯之前保持的37星的記錄,在未來也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個特色。
說起印度一般人印象可能不怎麼好,實際上很多牛人也確實覺得印度不怎麼好,他們至今沒有統一度量衡,工業化基礎薄弱,很多裝備主要靠進口,國內環境還比較混亂。但印度與西方國家關系還可以,很多設備造不出來卻可以買回來。航天 科技 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是分不開的,印度雖然完成了一些成就,但以後航天 科技 的發展個人不大看好。
印度目前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航天實力是不錯的。一箭104星很厲害,不過實際上只是發射了一枚700多公斤的主衛星,其他103枚衛星加起來也就600多公斤,是很小的衛星。這對以後印度商業航天發射有一定的幫助,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功能多樣體積龐大的衛星,一箭多星發射「納米衛星」技術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工業基礎的薄弱很大的限制了印度航天的發展,印度最大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我國長征五號目前是25噸,是現役世界第二(或第三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印度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卻快趕上我國長征五號了,也就是說印度的火箭很笨重,塊頭大力氣小。這就是整體技術水平和工業化基礎不足的體現。
印度之所以有時叫開掛民族,似乎一直對這個稱呼情有獨鍾。開掛民族有時候真的會做出許多讓世界驚掉下巴的事。
所謂一箭多星,是指航天火箭發射時一起攜帶多顆衛星。一箭多星的發射運用,打破了傳統一箭一星的傳統,是一種高效的,大大節省經濟的發射方式。 。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志著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並不多,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幾個國家。
2017年2月15日,印度一箭多星打破俄羅斯創下的37顆衛星世界記錄,打破中國2015年一箭20顆衛星亞洲記錄,為104顆,目前世界最多記錄。
其實,印度能一箭發射104顆,並不能說明印度在航天領域就超越了我們老牌大國。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印度一箭104顆衛星, 雖然衛星數量非常多,但實際上那麼多衛星加起來總重僅有1.38噸,要知道我們的天宮一號就重達8噸,這些衛星中只有三顆是自主研發,其它都是來自國外。
其中最大的一顆是印度自主研發的遙感衛星,重量700多千克,其它的衛星都屬於幾十千克甚至幾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衛星。有網友戲稱,印度的衛星就像些玩具。
所以印度目前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型運載火箭,但不可否認的是,開掛民族在多彈頭分導上還是比較牛的。
要是把我們的天宮一號質量全部換算成這些小型衛星。那麼我們可以發射它最起碼六倍數量的衛星。數量多並不代表就領先世界。水分含量太多。
科學疑惑篇@ 印度航空發展情況怎麼樣?
從1963年印度建立發射場,到1967年印度發射第一顆衛星,再到1968年印度建立空間研究組織!印度這個被譽為開掛的民族,在上世紀對航空的發展就非常的迅速與強勁!雖然早前多數衛星的發射都是由美國,歐洲國家等代為發射,但是印度也確實在一些領域默默趕超著各國!比如2013年印度成功火星探測衛星,以及2017年成功發射了一枚"一箭104星"火箭,也是震驚了不少國家哈!
在這里解釋一下什麼是"一箭104星"火箭?簡單地說就是發射一枚運載了104顆衛星的火箭!此前的記錄還只是由俄羅斯保持的"一箭37星"!印度直接運載104顆!還有印度居然可以發射火星探測器?要知道絕大數國家都還沒敢嘗試!
那麼可不可以說印度的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了呢?
科學解疑篇@ 印度航空 科技 水平整體怎麼樣?為何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和一箭多星?
先說說印度的"一箭104星"情況!當年印度發射的一箭多星,攜帶的是一顆印度自己的重達700多公斤的衛星和103顆共計664公斤的納米衛星,印度本身只有3顆,美國多達96顆,其它是別國衛星!國際空間專家表示發射一箭多星能夠節約一大半的運載費用等等!而且這種技術也被一些國家認為是沒必要的做法!
因為一箭多星技術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而且運載能力也低,火箭推力也低!我國專家曾經表示過這種技術運載的推力只有1.5噸而已,涉及多星分離,只要不發生碰撞就可以了!而且印度利用這種技術給外太空製造了很多的"太空垃圾"!換句話說就是,印度發射的很多衛星似乎不都是有用的!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競爭而為之的做法!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提倡!
如果以低廉節儉的角度去看印度航空,那麼確實能夠做到以低於其它國家60%左右的價格運載衛星!但其實這也是印度國內勞動力太過於廉價而導致的!其實我們國家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只是沒必要運用而已!畢竟我國外太空空間站已經有相當規模,沒必要運用這種小規模,低運載的方式去應對火箭的發射!
而且印度有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是依靠美國,歐洲等國家的(以及上面提及的火星探測器也是),並非自家技術,所以和中國的獨立自主相比弱太多了,只是印度啊三喜歡炫耀而已!我國比較低調,默默發展!
所以綜上,印度沒有全球定位,沒有大推力火箭,更沒有載人航天等等!所以最多隻能算是國際第二階梯的航天領域國家,比起第一階梯的中國,美國,俄羅斯!
科學科普篇@ 關於航空的知識:
1丶航空與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航空是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具為飛機。航天指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太空中的飛行活動,主要運載工是為火箭、太空梭等。
2丶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包括導彈)製造,比反復多次重復使用的飛機製造要相對容易些。
3丶印度在航天領域為二流國家,在航空領域屬不入流的國家。
科學家早就說了,我們的航天 科技 水平,和世界頂級水平還差20年。換句話說,國足水平也差不多。我們音樂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歌曲,落後標榜20年,我們的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還差20年。我們的頂級大學和世界頂級名校還差多少年?
說明一箭多星並不是什麼多牛逼的技術,基本上能發射衛星的都會,至於發射探測器到火星,難點在於遠程測控,這個問題美國幫他解決了,其他工作,就和發射一個普通衛星差不多,並沒有很大的難度
這個問題不能只看錶面。雖然能一箭多星,那也要看成功率,你發個幾十次,難道不能成功一兩次嗎?只吹那成功的一兩次,那些失敗的呢?
再說發射探測器去火星,我覺得,外表意義多過實在意義,沒什麼用,只能騙騙國內民眾,浪費錢財!
人家的水平哪裡差?差在哪裡?你從新聞上看到的嗎?
④ 印度載人飛船也要發射,和我國相比,印度的航天實力究竟如何
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起始於2007年,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承擔。
從2007年開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600公斤太空艙回收實驗(SRE),並且使用極地運載火箭(PSLV) 將太空艙發射升空,在近地軌道運行12天後返回地球。
在之後印度還進行了乘員艙大氣再入實驗,以及2018 年的中止試驗,這讓印度基本上掌握了太空飛行所需的耐熱材料、技術和程序。
我國的載人航天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其中經歷了太多的艱難,但依靠航天領域的科學家們,在歐美人的質疑眼光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載人航天壯舉,現在還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初步建設,在航天領域,我國絕對處於頭部集團。
印度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10多年過去了,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研製出袖珍版的「加甘楊」載人飛船,這個只比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艙要重一點。說白了,也就是讓宇航員到太空裡面去體驗一把,什麼科學實驗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拍上幾張照片就得立即返回,至於艙外太空行走就更加不可能了。
總體上而言,印度目前的載人航天水平,差不多相當於我國在上世紀末的水平,想要真正成為航天強國,印度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⑤ 印度的103顆衛星都是些什麼衛星
據報道,此前最開始計劃發射的83顆衛星中,有80顆屬於以色列、哈薩克、荷蘭、瑞士和美國,衛星總重約500公斤,另外三顆是印度衛星,分別是Cartosat-2系列衛星,重730公斤,為衛星主要有效荷載,另外兩顆分別是INS-IA衛星和INS-1B衛星,重為30公斤。
⑥ 630噸火箭成功發射,一箭36星不可小覷,印度終於追上中國腳步了嗎
這次發射一箭36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就是印度未來航天計劃的一大關鍵所在。這也是印度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印度今後的發展來說也是意義重大。這次印度所發射的火箭型號為長征三號乙(P-1),重量達到了630噸,火箭最大推力高達775噸。這枚火箭採用“二級固體火箭+一級液體火箭+二級液體火箭”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可將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遠地點2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和近地點3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由於火箭還具有一級入軌高度低、發射周期短等特點所以在近地點200公里上空飛行效率高達90%以上。
⑦ 印度運載火箭載104顆衛星發射升空是怎麼回事
當地時間2月15日,印度一次性成功發射104顆衛星,創下歷史記錄。
此前,俄羅斯曾於2014年創造「一箭37星」的紀錄,如果此次印度發射的火箭成功入軌,將創下新紀錄。
⑧ 他是18歲印度神童,曾造出「全球最小衛星」,如今現狀如何
導語
抬頭看一下太空,衛星好像離我們很遙遠。製造一顆衛星,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雖然我國的航空航天力量一流,但是還需依靠科學家才能完成製造衛星的繁重項目。
一個神童打破的不僅是人們對衛星的通俗認識,還打破了一個國家的偏見,雖然他出身於印度,在大家眼中,印度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城市,但是除我國外,在亞洲,印度是第二個注重教育的國家。
全球最頂尖的理工科學府麻省理工學院,裡面佔比最多的就是印度人。
一定要多多重視教育,無論任何國家和種族,神童出現不是偶然,一定是教育水平提高的結果。
⑨ 印度天才少年造出「全球最小衛星」,被印度重點培養,現狀如何
說起「少年天才」,一詞,我們可能會想到唐代詩人白居易,他五六歲開始作詩,九歲在詩詞方面就有所成就,可背後很多人不知道,白居易的成就來自母親對他不斷的教誨,看他有作詩天賦後,對他進行專項培訓的結果。正是因為如此,白居易在後世留下了3000多首詩,是唐代寫詩最多的詩人之一。
印度方面為了能讓天才少年RifathSharook在衛星方面有所突破,對RifathSharook發出了邀請,讓他加入航空科技機構,在那裡RifathSharook成了最年輕的技術員。由於國家部門科技技術較高,RifathSharook在那裡將學到更多,雖然目前沒有更為出色的研究成果,但相信未來RifathSharook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會有不錯的成就。
⑩ 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4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Dove 衛星)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